二战美日实力对比后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 二战经济危机 二战经济损失 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二战后经济专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3年高考文综复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3年高考文综复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1届高三历史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 专题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
1、(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随着《里斯本条约》在2009年12月1日生效,世界贸易组织当天开始正式使用“欧洲联盟(欧盟)”这个名称来取代先前一直使用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欧共体和欧盟这两个组织建立的共同点是
①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而是欧洲霸权丧失的产物
②是两极格局形成和美苏争霸激化的产物&
③属经济政治组织,是世贸组织的成员&&
④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请根据所提供内容判断,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
②条约规定: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
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
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
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体的经济政策&
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
3、(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局面 被打破 &&&& 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
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4.(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5.(山东省聊城市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1960年,法国总绩藏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6.(山东省临沂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二战后初期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包括&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②关贸总协定建立& ③欧共体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7.(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一中2011届高三12月阶段测试试题)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8.(山东省淄博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建立经互会&& &&&&&&&&&&&&&&&&&B.推行杜鲁门主义& &&
C.建立北约&&&&&&&&&&&&&&&&&&&&&
D.实施马歇尔计划
9.(陕西省咸阳彩虹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考) 1965年美国总统在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治。”下列哪一事实戳穿了他的谎言
A.欧共体成立&&&&&&&&&&&&&&&&&&&&&&&&&&&&&
B.欧佩克集团提高石油价格
C.197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10、(陕西省延长县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11.(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说过:“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等人要高不少。”
以下对于70年代初“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的背景,认识不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国家影响的扩大&&&&&&&&&&&&&&&&
B.美国和苏联争夺霸权的斗争
C.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国力增强&&&&&&&& D.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正确决策.
12.(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13、(2011届江西省十一县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考)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4、(2011届江西省十一县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考)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15.(安徽省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日本前首相小泉谈到安理会改革问题时指出,“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小泉言论的推理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B.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日本试图取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D.日本确立了新的争霸世界政策.
16.(福建省长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体现出
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17.(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
18、(河南省焦作一中2011届高三上期九月月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 )
①欧共体的成立& ②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苏联军事力量的削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河南省焦作一中2011届高三文科上期期中考试)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20.(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8分)
材料三&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3)根据材料三,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1)国家——苏联。(1分)&& 政策——“冷战”政策。(1分)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第三世界的崛起。(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经济利益;领土争端;民族、宗教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3分)
21.(宁夏银川二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资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某个我们认为其自下而上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担起保证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以帮助。”
——尼克松在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材料一和材料二被分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两者推行的外交政策的不同点与相同点。(8分)
(2)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是否说明美国放弃了霸权政策?(1分)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答:不同点:前者美国对外政策是进攻型的姿态在全球出击,谋求世界霸权,后者是防守型的局部收缩,以确保美国霸权地位。相同点:都体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价值观念和强权政治的特点。
(2)答:没有放弃。原因:尼克松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的困境以及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等国际形势,为确保世界霸权,调整对外政策,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并不能说明其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22.(山东省临沂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5分)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1)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中国力量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削弱。(5分)
(2)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任重道远;(2分)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分)
(3)同意。当今世界呈现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明显;当今美国面临很多严重问题,如材料三中列举的经济衰退、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恐怖主义的威胁等。
不同意。虽然美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十分强大,无人能比。
23.(安徽省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对欧洲和世界有何重要影响?(3分)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 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
&&& 近年来,中欧之间交往频繁。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第十一次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欧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答案 (1) 积极影响:①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实力增强,同美国挣夺世界市场。②使欧洲的地位提高,要求摆脱美国控制;③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④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2)观点:不是。(1分)原因: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该计划实际上是以较隐蔽的经济手段,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3分)
(3)地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欧贸易数额最大,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2分)
主要原因:①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②走向联合的欧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③中国与欧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言之成理即可,3分)
24.(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分别所对应的内容。(3分)
图4: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
& & 图5: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2)图4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后果?归纳图5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2分)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出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84页
材料四: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阅读材料三、四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3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指什么?(1分) “已经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在“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趋势是什么?(1分)
一、选择题
1、(广东省佛山一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河南信阳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D.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3、(山东省潍坊三县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4.(山东省诸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双方&&&&&
A.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
&& B.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C.世界出现和平的契机&&&
&&&&&&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
5、(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联合国影响最主要的是
A 使联合国完全摆脱了被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
B 使联合国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所控制
C 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D 使联合国完全成了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6、(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
A 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B 面临着美苏的威胁和控制
C 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 D 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7、(安徽省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8、(安徽省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20世纪70 年代,欧共体开始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并制定了对亚非拉地区的共同政策,这突出表现了 &&&&&&&&&&&&&&&&&&&&
A.欧共体成员之间资本流通更自由&&&&&&&&
B.欧共体成员国的对外政策完全相同&&&&&&&&&&&&&
C.欧共体内部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强化
D.欧共体已成为国际经济格局的一极
9、(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坑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10.(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
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中国   &     B.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       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11.(山东省诸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10年4月30日,“世博会”在上海开幕,共228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其中包括尚未与中国建交的21个国家。这表明&&&&&&&&&&&&
①世界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 ②和平发展问题成为世界主题
③中国外交政策获得世界各国一致认同&&&&&&&& ④世界政治多极化决定经济多极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③④
12、(安徽省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与我们竞争。”他所说的国家是&&&&&&&&&&&
A.日本和苏联 B.中国和苏联& C.苏联和东欧国家& D.西欧和日本
13、(安徽省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当今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超”指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强”主要指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C.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D.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14.(福建省厦门湖滨中学、启悟中学、厦门十中2011届高三10月联考) 下列两图反映的社会背景的变化是
&&&&&&&&&&&&&&&&&&
A.日本由二战后的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美日及西欧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
15 (福建省厦门湖滨中学、启悟中学、厦门十中2011届高三10月联考)东欧剧变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16.(福建省厦门湖滨中学、启悟中学、厦门十中2011届高三10月联考)多极化的新国际格局不能很快确立是因为
A.各国的经济实力不平衡&&&&
B.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的局面尚未形成
C.各国之间尚未达成妥协&&&&
D.新的国际较量尚未开始
二、非选择题
17·(安徽省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 材料一&&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个性,都将紧紧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尔多·雨果
&&&& 材料二&&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各国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的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意、比、荷、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舒曼计划”得到美国支持。该共同体促使欧洲大陆政治宿敌法德矛盾化解。
材料三&&& 1957年3月25日法、联邦德国、意、比、荷、卢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
《罗马条约》,(该条约被视为欧盟的“出生证明”,标志着一个以区域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新体制的诞生。这一天也就成为欧盟法定的诞生日)。该条约经六国议会批准,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正式组建。&&&&&&&&&&&&&&&&&&&&&&&&&&&&&&&
&&&& 材料四&& 1964年4月8日法、联邦德国、意、比、荷、卢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共同体合并,1967年7月1日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 材料五&&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条约,经欧共体各成员 国批准,该条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
&&&&& 材料六&& 2007年3月25日是《罗马宣言》签署50周年纪念日。欧盟成员国领导齐聚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首都柏林,签署了旨在进一步加强欧盟发展的《柏林宣言》,并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50 年来,欧洲一体化之路上建立了一座座里程碑。50年后的今天,欧盟已经到达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
&&&&&&&&&&&&&&&&&& ——新华网柏林2007年3月25 日电
根据以上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原因。美国为什么支持“舒曼计划”?
(1)欧共体、欧盟、欧元是欧洲在一体化之路上三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它们对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各有什么意义?
(2)欧共体、欧盟、欧元的形成与每一个时期世界形势密切相关,试析与三者相关的世界形势。
(3)二战后,西欧成为多极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东欧却发生了剧变,试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4)&欧洲一体化有何影响?
答案& (1)二战后西欧失去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 地位;二战后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
;共同 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二战后的西欧是美苏冷战的主战场,受到来自美国的经济 渗透、政治控制 和苏联及其盟国的威胁,欧洲 国家感到
要保证自己安全,提高国际地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法德两个欧洲大陆政治宿敌的和解,为欧洲联合铺平了道路;美国的支持。&& 美国支持的原因:稳定、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实现其全球霸权战略。(2)欧共体的建立,大大 增强了西欧国家经济实力;欧盟的成立标志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为欧洲政治、经济、货币联盟;欧元的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3)欧共体:美苏冷战;欧盟:冷战结束,提供了欧洲统一的历史机遇;欧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体化趋势不断发展。(4)西欧迅速发展 原因:凭借原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基础和劳动者素质较高;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进行社会改革,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二战后走
一体化道路。东欧剧变原因: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苏联模式,酿成严重社会问题;改革没有大的突破;经济困难;西方“和平演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美日海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