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根水解缺乏时造成什么后果

说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在桌子上2:取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未向着手心3: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4: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5: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6:_百度作业帮
说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在桌子上2:取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未向着手心3: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4: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5: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6:加热液体时,试管朝着有人的方向7: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台上8: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9:氧气的用途:筒子们拜托了8和9不是让说不良后果的哈
1 试剂进入胶头,破坏胶头和污染试剂2 试剂沿着瓶壁外面留下来时破坏标签.3 下次用时打不开塞子4 引起大量酒精燃烧导致火灾5 受热不均试管炸裂6 液体可能喷出伤人7 试管破坏实验桌表面8 只有一种物质就是纯净物,2种或2种以上的纯净物混合就是混合物9 这个太多了,比如作为动物的呼吸气体,作为助燃剂,作为氧化剂等等
1.污染桌面甚至损坏桌面2.瓶口液体顺瓶身滴落可能损毁标签导致分辨不清3.应该是针对脆弱的试剂瓶吧,怕将其损毁4.引起火灾5.受热不均引起爆炸6.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7.试验台和加热过的试管有很大的温度差导致试管爆炸8.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体
纯净物:单纯的一种物质9.9.化学上的用途一般是做常用氧化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 H2O=NH3·H2O(一水合氨) ①2NaOH CO2=Na2CO3 H2O,NaOH CO2=NaHCO3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解度为1:700,即1体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改善蛋壳质量的主要措施(已浏览1292次.. - 恋上你的床的主页
改善蛋壳质量的主要措施&
(已浏览1292次)&
----------和美华集团技术服务中心
蛋壳质量是衡量种鸡、蛋鸡生产成绩好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它与种鸡的种蛋入孵率、孵化率、鸡苗质量以及商品蛋鸡的鲜蛋产量、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由于蛋壳质量下降,对许多养鸡场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现将提高蛋壳质量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饲喂钙、磷比例适宜的全价配合饲料钙、磷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日粮中钙含量偏低,产蛋鸡的薄壳蛋和软壳蛋比例明显增高,但钙含量过高,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也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磷与蛋壳弹性有关,钙的代谢与磷的代谢密切相关,磷过高或过低均影响饲料中钙、磷比例,导致钙的吸收障碍,使鸡蛋蛋壳变薄、变软。因此,产蛋鸡的全价配合饲料钙、磷比例一定要适宜。一般日粮中最佳的钙水平为3.3%~3.8%,最大量不能超过4%,总磷含量为0.6%,钙磷比例为4∶1~6∶1之间,另外,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是否充分对产蛋鸡钙的吸收也十分重要,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从而增进钙的吸收,因此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5%。
 补喂维生素D&维生素D是合成钙结合蛋白,活化骨钙代谢,加强肠内磷吸收和肾内磷代谢所必需的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时,直接影响到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能力,产蛋鸡会出现产蛋下降,软壳蛋、破壳蛋增多。因此对产蛋鸡需补充饲喂维生素D,使日粮中维生素D的量达到1500国际单位/千克。
  添加碳酸氢钠蛋壳的形成受到酸碱度的影响,饲料中碱性较高时有利于蛋壳的形成。由于氯和钠会影响到血清中磷的水平,而血清磷又与蛋壳质量直接相关,所以日粮中须考虑它们之间的比例,如果血液中氯过高,使之成为酸性,引起蛋壳质量下降,反之如果钠过高,则有利于改进蛋壳的质量,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无氯的钠盐最佳。据英国ICI公司科研人员研究,将碳酸氢钠按0.1%~1%的不同水平在饲料中连续添加8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添加碳酸氢钠组的产蛋率都增加,蛋壳强度可提高8%。因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有利于改进蛋壳的质量。
  避免惊吓刺激鸡对各种应激因素都十分敏感。鸡非常胆小,易受惊吓,突然的声响,晃动的灯影和艳丽的色彩等都可能引起蛋鸡惊群,造成鸡蛋破损,蛋壳质量下降。试验证明,噪音超过50分贝,鸡蛋破损率增加,90分贝噪音持续3分钟,破蛋率达3%~5%。因此应把鸡场建在远离公路和居民区、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
  夜间补光观察表明,大多数软壳蛋或无壳蛋均在午前产出,这种差异与蛋壳形成期间母鸡接受光照不足有关。午前产出的蛋,其蛋壳形成时间大部分在夜间,子宫内钙转化降低,以致蛋壳钙化不足。试验证明,在夜间增加2小时光照可显著提高蛋壳厚度,降低鸡蛋破损率。光照强度一般为5~10勒克司为宜,光照过强容易引起鸡不适,导致破壳蛋增加。  
加强产蛋鸡后期管理鸡随日龄增长对钙的吸收和存留能力降低,影响蛋壳质量。加强产蛋鸡后期的饲养管理对提高产蛋率,降低破损率十分重要。在饲料中添加0.01%~0.015%的维生素AD粉,对促进产蛋鸡钙的吸收很有必要。另外补钙时间和方式也影响产蛋鸡对钙的吸收,母鸡只有在蛋壳钙化的16小时内连续得到钙,方可形成优质蛋壳,而大多数母鸡其形成的蛋在下午开始进入蛋壳腺,若下午至黄昏供钙不足,将影响蛋壳钙化。据试验,对产蛋后期的母鸡采取下午单独补钙的方法,可大大提高蛋壳质量,减少鸡蛋破损。
  加强疫病防治加强疫病防治是确保蛋鸡高产、稳产、减少鸡蛋破损的前提。引起蛋壳质量下降的疾病很多,如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减蛋综合症EDS—76、鸡疲劳综合症、输卵管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应切实做好早期预防。在蛋鸡开产前接种一次ND+IB+EDS油乳剂灭活疫苗,定期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在阴雨连绵季节和气温骤降时,可在饲料中添加0.05%的土霉素粉,以增强鸡群抗病能力,预防疾病感染。对患病鸡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第8章&鸡蛋质量的控制
蛋的质量指标包括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两方面。我国鲜蛋分级标准是根据蛋壳,重量,气室,蛋白,蛋黄和胚胎状况等质量指标来分级。具体可见国家鲜蛋卫生标准GB&2748—81和无公害鸡蛋产品标准NY。学术界常用的鸡蛋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般质量指标即蛋形指数、蛋重、蛋的比重;蛋壳质量指标即蛋壳状况、蛋壳相对重、蛋壳颜色和厚度、蛋壳强度;内部质量指标即气室高度、蛋黄指数、哈夫单位、血斑和肉斑率、蛋黄色泽、内容物的气味和滋味、营养物质的含量等。生产者与消费者对鸡蛋质量的判断以蛋重、蛋壳颜色、蛋壳强度、蛋黄颜色为最重要的蛋质性状。
近来市场上高附加值的药物鸡蛋不断增多,上市品种有70多个,其中高碘蛋已成为国内外食品卫生部门的特许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目前的产品可分两大类,一是强化营养蛋,这是在饲料中添加了特定的高营养素后转化的蛋,具有独特营养功能。二是调节机能蛋,它在生产上与强化营养蛋的方法基本类同。主要是严格选择原料、不加任何药物、自配饲料生产的低胆固醇蛋等,还有在饲料中添加绿茶生产的茶蛋,添加DHA、微量元素等生产的脑黄金蛋、添加氨基酸、碘、VE、VB生产的五高蛋和三高蛋等,这也是配方师必须掌握的技术。
第1节&鸡蛋外观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鸡蛋外部质量受遗传、环境、健康状况和日粮的影响。
(1)蛋壳质量的意义。第一:蛋壳质量影响蛋的破损率和种蛋合格率;第二:蛋壳质量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第三:蛋壳对病原体构成关键性屏障。第四: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蛋壳质量用多种参数确定。蛋壳强度、外观(颜色、洁净度、质地)和形状均为蛋壳质量性状。在技术上用蛋壳密度、蛋壳厚度和比重来度量蛋壳强度,但消费者通常以“无裂纹”来分类,最常见的蛋壳缺陷是裂纹。
(3)从卵黄落入输卵管漏斗部到产出完整的一枚蛋,平均耗时&26.5&小时,卵在子宫部滞留时间最长,达&19~20个小时或更长一些。蛋壳在子宫部形成。卵进入子宫的最初&8&小时,由于通过内外蛋壳膜渗入子宫分泌的子宫液(水分和盐分),使蛋白的重量几乎增加了一倍,同时使蛋壳膜鼓胀成蛋型。蛋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蛋白质和粘多糖构成有机支架(蛋壳基底层形成),碳酸钙的晶体凝结、生长在支架之间。钙的沉积或蛋壳的形成最初很缓慢,但随着卵滞留在子宫的时间而逐渐加快,大约到第&5&或第&6&小时,钙的沉积保持相当一致的速度到蛋离子宫为止。
(4)产生蛋壳颜色的主要色素是棕色原卟啉(又称卵卟啉),由母鸡蛋壳腺中的氨基乙酰丙酸合成。原卟啉的生物合成始于蛋壳形成的最后&5&小时,及覆盖于蛋壳表面的蛋白质壳上膜的分泌期。色素沉积于蛋壳外层和壳上膜,因此蛋的色泽是蛋壳和壳上膜中所含色素的综合结果。一些影响蛋壳着色因素和外观的视觉因素均影响蛋壳颜色的变化。
2.1遗传对蛋壳强度的影响
蛋壳强度高有利于收集和运输时减少蛋破损。不同品种的鸡产蛋破损率差别较大。京白鸡的破损率高于海兰鸡,本地鸡低于进口鸡,褐壳蛋低于白壳蛋。蛋壳强度的遗传力约为0.3~0.4。蛋壳质量受环境、营养和健康状态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产蛋率高的个体蛋壳质量较差,产蛋少的个体蛋壳质量较好。
2.2年龄对蛋壳强度的影响
蛋壳腺所分泌的钙是恒定的,而蛋重却随鸡龄增加而增加,尤以产蛋后期增加量最为显著。蛋重增加使蛋表面积增大,致使蛋壳变薄;即使增加钙在饲料中的浓度也不可改变这一现象,所以老龄鸡群的薄壳蛋、破壳蛋、软壳蛋多。
另外产蛋后期母鸡的蛋壳腺脂肪沉积较多,对活性VD3的合成减少,钙的吸收和存留能力降低。周伯超(1933)报道,蛋鸡在产蛋初期可吸收饲料中约60%的钙,但到了产蛋末期,蛋鸡只能吸收约50%的钙。所以要从摄入量上控制母鸡体重及蛋重。
2.3管理因素对蛋壳强度的影响
(1)密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照合理。鸡主要在夜间形成蛋壳,此时钙需要量大。一般每只鸡每天需补钙3~4克。产蛋鸡对各种应激因素都十分敏感,突然声响、晃动的灯影和跑动的老鼠以及艳丽的色彩等都可引起产蛋鸡惊群,造成鸡蛋破损,蛋壳质量下降。光照强度对蛋壳质量有影响。光照不足时影响鸡体内维生素D的利用,从而影响蛋壳质量。
(2)集蛋次数过少或鸡笼设计问题。如果鸡笼设计不适当,在鸡蛋滚出鸡笼时会导致蛋与坚硬表面接触。过分拥挤导致蛋与喙和脚趾接触。鸡笼底面的倾斜率应不影响蛋滚出。
(3)&应激因素。一切应急因素(热或冷应急、疫苗接种、噪音、惊吓等)&都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蛋壳的正常形成,出现薄壳蛋或软壳蛋。试验表明,噪音超过50分贝,鸡蛋破损率增加,90分贝噪音持续3分钟,破损率增加3.5%,接连不断的金属撞击声,可使鸡蛋破损率增加2.5%~3.5%。所以应该尽量降低或减少应激,饲料中可使用抗应激药物或电解多维。
(4)高温影响蛋壳质量。主要因为钙摄入随采食量减少而减少。高温下鸡对钙消化吸收力差,血钙较低;蛋壳由CO2参与合成,高温下鸡为散热,呼吸次数激增,排出大量CO2,结果血液中HCO3-减少,蛋壳形成受阻。因此在高温季节要适当提高日粮钙和碳酸氢钠的含量,添加VC等抗热应激添加剂,并且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5)鸡舍设备。产蛋鸡舍设备状况可以影响蛋壳质量。鸡笼结构、鸡笼排列方式、集蛋系统和盛蛋容器等都对破蛋率有影响。机械集蛋较人工集蛋破蛋率高。浅型鸡笼鸡蛋从产蛋点到集蛋地带的距离短,所以破蛋率低。笼底坡度从7°增加到11°,破蛋率升高。但坡度过小,因蛋不易滚出,常被鸡踩破同样破蛋率升高。
2.4疾病对蛋壳强度的影响
  有些疾病不仅降低产蛋量,而且干扰鸡形成蛋壳的能力。这些疾病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有的没呼吸道症状。
&&&&(1)有呼吸道症状的。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器官炎、传染性喉器官炎等;当病原体侵蚀鸡体后,可直接发生或继发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变化,输卵管出现水肿、充血或出血,粘膜上皮脱落,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造成蛋壳质量下降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
(2)没呼吸道症状的。例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廉刀菌属真菌毒素、黄曲霉病(黄曲霉毒素可破坏禽体内VD3,阻碍钙沉积);有机氯杀虫剂、重金属(例如铅、汞等)在体内积累能破坏形成蛋壳腺体的作用机制,从而降低蛋壳质量;生殖型传支[变异型](产蛋率下降很快,蛋壳颜色变浅,有陈旧感,其他症状不明显;解剖后只是输卵管严重缩短,大概3-4厘米长,没大卵泡。治疗用抗病毒药连用4-5天就能好)、蛋鸡脑脊髓炎(产蛋急速下降,蛋变小,变圆,有的蛋壳上有一层雾气包裹似的,蛋壳颜色几乎不变,治疗是用抗病毒性药4-5天就会回升,不用药在10天后回升)、非典型性新城疫(出现软蛋、破蛋、沙皮蛋等,补钙无效。治疗用NDC30四倍饮水就可以)、减蛋综合征、大肠杆菌或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或单纯的子宫或输卵管炎(若子宫有炎症导致子宫腺体分泌浓液体钙的功能失调,使蛋壳异常,色素也是在子宫内分泌的,蛋壳颜色也会异常的)、饲料钙磷比例失调(会出现啄蛋、软蛋、沙皮蛋等)、缺乏VAD3。
2.5&药物对蛋壳强度的影响
呋喃类、磺胺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能抑制子宫腺上皮细胞内碳酸酐酶的活性,影响蛋壳强度。在产蛋期间接种各种疫(菌)苗时,由于机体对疫(菌)苗产生反应,产蛋量减少,蛋的破损率显著上升。接种前后两天投喂氯丙嗪,剂量:雏鸡30mg/Kg体重,成年鸡50mg/Kg体重,可减轻鸡对疫(菌)苗的应激反应。
2.6&日粮营养对蛋壳强度的影响
  营养对蛋壳质量的影响也较大。在第3节介绍。
蛋壳颜色不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但是消费者常作为一种质量指标。蛋的基本颜色(褐或白色)由遗传决定,但褐壳蛋的着色程度下降跟鸡的年龄(表层厚度)或疾病有关。患有减蛋综合症的鸡会产苍白的蛋,这是壳腺组织萎缩造成的。
3.1蛋壳颜色的形成&
蛋壳颜色取决于附着其上的嘌呤色素。这种色素由子宫壁上的蛋壳腺分泌,附在蛋壳外层的壳胶膜上。蛋壳颜色是蛋壳外面釉质层的构成成分之一,在蛋产出前4~5h形成。当卵通过子宫部粘膜时,管腔扩大,由于子宫壁平滑肌的收缩,使卵转动,其上皮粘膜的分泌物均匀涂布在卵的表面。子宫粘膜为假复层柱状上皮,由具有纤毛的顶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顶细胞与钙的分泌有关,分泌细胞与分泌蛋壳釉质层有关,固有膜内分布有管状腺,直接开口于管腔。
蛋壳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很复杂,其化学成分为棕色素卟啉,来源于血红蛋白分解物,与衰老、受损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的破坏有关。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很快就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其中珠蛋白和铁可重新参加体内代谢,唯有胆绿素被还原为胆红素,经血液转运至肝脏后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大部分作为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还有小部分又被肠道重新吸收,经血液入肝或转送至输卵管等部位,作为合成蛋壳色素的原料。因为红细胞衰老破坏连续不断进行,这种色素原料不会缺乏,而能够源源不断地由上述分解物满足,而后,再经子宫腺体细胞内多个分解合成酶的作用,形成褐色蛋壳色素。
3.2遗传对蛋壳颜色的影响
(1)蛋壳颜色是最直观的品种特性。正常鸡蛋壳颜色主要有白色与褐色两种,只有少量青色或兰色品种。目前大群饲养的有色蛋鸡品种多为从国外引进的褐壳蛋鸡。白色与褐色是多因子遗传,&蛋壳颜色遗传为为0.58~0.76,褐色基因依个体遗传结构的差异,表现出由棕色到浅褐不完全显性,色泽差异悬殊。例如半同胞分析壳色性状的遗传力变动范围为0.30~0.90。所以通过选种可以加深蛋壳颜色,一般不能通过改变饲料来改变蛋壳颜色。一般来说,凡经过长期选育的鸡种,壳色深浅相对固定,但现代商用褐壳蛋鸡则因壳色存在着遗传变异,在壳色一致性上还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品系间杂交所造成的。
(2)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杂交子代产的蛋壳颜色为两者的中间颜色,即浅褐色或粉色蛋,不过若用白来航公鸡与有色羽母鸡杂交,蛋壳颜色较浅,反交时则较深。现代鸡种皆为品系间杂交而成。因各育种公司选用育种素材的差异,或种鸡场没按要求的系间杂交制种,结果出现一些蛋鸡群壳色参差不齐。例如对某鸡场褐壳蛋鸡进行抽查,随机抽取100个蛋,依深褐、褐、浅褐和浅粉4种色泽分类,分别占33%、39%、16%和12%,虽然符合标准色的占70%以上,但有12%色素过浅的蛋,这种现象不能说与鸡种的质量无关。
(3)合成原卟啉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且仅限于带颜色羽毛或皮肤的鸡种。对一只母鸡来说,蛋壳颜色深浅是比较固定的。天然食物或商品饲料中获得的色素,并不能被沉积到蛋壳中,如核黄素和&β-&胡萝卜素只能影响蛋黄的颜色。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受到遗传能力的影响,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商品鸡群是有一个主要遗传品系以上的杂交品种。因此在原卟啉的合成能力上,个体之间存在着与遗传相关的细微差别,即使相同品种的鸡蛋壳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实践生产中,偶尔可看到一只产白壳蛋的褐壳蛋鸡。
所以,蛋壳颜色若不符合该品种的蛋壳标准,要考虑品种、疾病、鸡群整齐度、饲养管理与营养等问题。
3.3&年龄对蛋壳颜色的影响
年龄影响蛋壳质量。子宫中沉积色素多少会影响蛋壳颜色。一般在产蛋初期,母鸡刚进入性成熟期,卵泡发育正常,对色素的吸收率较高,所以蛋壳颜色越来越深。母鸡壳上膜的分泌量并不因年龄的变化而有所提高,当母鸡随着年龄增长而蛋重亦增大时,有限的壳上膜就会分布到扩大的蛋壳上,蛋壳颜色变浅,一般40周龄以后蛋壳颜色开始变浅。蛋壳颜色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色素减少而直接产生的后果,也有可能是蛋壳较薄从而对光线的反射较弱造成的。
产蛋期钙的供给水平应不断提高。40周龄后的老母鸡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钙附着在蛋壳表面,形成一层白色钙粉或钙粒突起,蛋壳变薄或苍白。随年龄增加,鸡体内造血机能和其他生理代谢机能逐渐衰退,使色素合成不足或合成有限。
因鸡龄老化、产蛋下降、蛋壳变化这类情况,营养性药物可改善之,但维持时间不长。
3.4环境对蛋壳颜色的影响
(1)蛋壳颜色随季节而变化,冬季色深,夏季色浅。
(2)管理不善造成的应激。光照方面的原因。产蛋期的光照应是恒定的。光照不足或不稳定不规律都会造成产白蛋壳。人工补光应保持稳定、配以科学的饲料营养,可保证优良的壳色与产蛋高峰。笼养鸡鸡笼的设计不合理,使产蛋鸡没有一个合适的体位产蛋,造成蛋在壳腺中停留时间超常,导致过量的钙在表面沉积,使褐壳蛋看起来苍白。
(3)母鸡在热应激时,壳上膜的色素分泌会减少。在鸡蛋形成的最后&5&小时期间造成的应激,尤其在蛋壳形成过程中的生理或人为应激因素,都会使蛋壳的质量下降,颜色变浅。夏季持续高温,由于鸡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散热,频繁的呼吸使血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降低,从而影响子宫腺体中碳酸钙的形成,影响蛋壳品质,产生白壳蛋。秋冬之际,气温突降,鸡体一时不能适应,影响钙磷代谢,导致蛋壳颜色变浅。
(4)应激方面的原因。母鸡遭受应激(如惊群)也可引起输卵管收缩,造成蛋壳腺粘膜损伤或由于蛋的滞留,使钙质过多地附着而形成粉壳蛋,也可能由于转群、防疫、外界惊扰对鸡产生应激作用,引起鸡体内的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和可的松等激素水平的增高。各种应激因素都能影响鸡对钙的吸收和利用,由于应激影响可使鸡只产蛋过程中产蛋时间延长,蛋在蛋壳腺中长时间存留,会增加钙的沉积,而使蛋壳颜色变得苍白。其他国外学者也发现颜色不正常、畸形和其他异常蛋的发生率明显与蛋形成期的应激有关。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刺激,使鸡群保持适宜密度和舍温,可使蛋壳颜色和质量有所提高,还能确保鸡只高产稳产,增加饲养效益。造成产蛋下降,伴随色泽变浅。这类变化时间不会很长,调整环境、饮水中增补电解多维、白蛋壳现象会很快消失。
3.4药物对蛋壳颜色的影响
许多药物影响蛋鸡的产蛋和蛋壳颜色。最明显的如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的尼卡巴津(商品名,也译为尼卡巴嗪),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及正常蛋壳色素的形成,导致正常产褐壳蛋品种鸡产白壳蛋。在实际生产中,因尼卡巴嗪常作为抗球虫药添加于饲料中,机械设备的残留都会导致这种原因的发生。
养鸡生产中离不开药物,但过多、过滥的药物使用,不仅使机体内耐药菌株增加,而且严重损害了内脏器官的功能。例如预防治疗常发病或混合感染时投服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抗球虫药或驱虫药等,由于使用时间或用量不当,均会降低鸡体色素沉积能力,会导致蛋壳变白。
过量饲喂高水平的一些药物也可导致这些抗菌素的沉积,产生黄色蛋壳。饲料中添加过量的氯四环素可导致这种抗菌素的沉积,产出黄壳蛋。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近几年来厂家往往在配方中使用&1%-4%&的药渣,有土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药渣等,有的废渣药物残留很高,药物的气味非常浓重,使用中往往出现蛋壳颜色变异。
有人在饲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后蛋壳颜色暂时变深,这可能是消除了子宫炎症所致。
3.5疾病对蛋壳颜色的影响
据调查,绝大多数褐/粉壳蛋变浅都与鸡群疾病发生有关。
(1)壳上膜是蛋壳的最外层,其内所含的色素与壳上膜的量有关,这一含量也最终决定蛋壳的颜色。发生疾病或环境应激时,壳上膜分泌减少,主要原因是母鸡在生理应激情况下,将营养物质从非必须代谢活动如壳上膜生成等转而用于急需的代谢活动上。所以影响与蛋壳颜色有关的营养物质吸收和沉积的因素均会影响蛋壳颜色,如疾病和应激等。
(2)在相同品种情况下,蛋壳颜色变浅与鸡群发生输卵管病变有关。许多疾病可以诱发临床或亚临床症状的免疫应激反应,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色泽。病原体侵蚀鸡体后,可直接发生或继发引起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造成蛋壳颜色变浅、变白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有鸡新城疫、巴氏杆菌病、减蛋综合症、肾型传支、鸡白痢、禽流感等。这些疾病严重侵害生殖系统,除造成产蛋率锐减、蛋壳变薄、无壳蛋增多外,因严重影响了子宫分泌功能,不仅蛋壳颜色褪色,由红壳蛋变为白壳蛋,而且软皮蛋和破壳蛋也大为增加。同时因鸡群患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造成营养缺乏。另有资料报道认为,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都可影响褐壳蛋颜色和蛋壳强度。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炎、肠炎也会影响蛋壳腺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许多小型饲料厂在产蛋鸡浓缩料中也添加少量抗菌素,反而有助于蛋壳质量的改善。不明原因蛋壳颜色变浅发生后,应该观察鸡群有无呼吸道症状,必要时可进行新城疫&Ⅳ&系、传染性支器官炎H52&加强免疫。
(3)与异物蛋、异色蛋、异味蛋有关的传染病有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鸡白痢、鸡新城疫等。
3.6营养对蛋壳颜色的影响
日粮养分影响鸡蛋质量。例如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蛋壳颜色要好一些,光泽度要好一些。不过,由于影响蛋壳颜色的其它因素一般要比饲料因素大得多,所以蛋壳颜色变浅不作为营养缺乏症的主要依据。但是机体在外界应激影响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疾病发生时,一方面由于对营养素的吸收减少,造成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季节变化、应激影响,鸡群采食量降低,也会间接造成营养素缺乏,从而影响蛋壳颜色。
要保证饲料配方及喂料的连续稳定性,饲料要搅拌均匀。其他详细内容将在第3节详细论述。
4蛋的大小与形状
蛋重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开产季节、年龄、气温、某些药物和饲料等。
4.1遗传对蛋大小的影响
不同品种和品系蛋的大小不同。一般中型蛋鸡比轻型蛋鸡产的鸡蛋大,褐壳蛋系的蛋重大于白壳蛋系。蛋重的品种内个体间差异常大于品种平均数间的差异。这里强调说明,品种平均数间的差异虽小,但这是可遗传的差异;品种内个体间的差异虽大,但这不一定可遗传,这有可能是由于环境差异造成的。蛋重遗传力比较高,&刚开产、产蛋高峰(30周龄)、产蛋后期(65周龄)、72周龄时蛋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0.6、0.3、0.5左右,说明蛋大小受遗传影响很大。一般蛋重与产蛋量在遗传上呈负相关(-0.4)。
(2)年龄。一般青年鸡的蛋小,蛋重随年龄增长而变大;开产时产软蛋较多,畸形蛋也多,蛋内异物也多。
4.2&开产体重与开产日龄对蛋大小的影响
(1)开产日龄越大蛋重越大。蛋重随日龄的变化规律为:开产时蛋重较小,随日龄增加蛋重迅速增加,开产后18周(约300日龄)达到标准蛋重(60克),开产时约为标准蛋重的80%(48克),72周龄时约为标准蛋重的108%(65克)。生产中以提前开产的鸡群占多数,主要是光照程序和育成鸡的体重没有控制好。
(2)开产时体格和体重的大小影响开产初期乃至整个周期的产蛋成绩。开产时体重和体格在标准偏上,母鸡所产的蛋较大,反之则小。这里要强调的是开产时性成熟和体成熟的一致,单纯看体重是否达标是不科学的。性成熟时体重大开产后蛋也大,早熟的小母鸡不利于提高蛋重。
4.3营养因素对蛋大小的影响
  饲料的质量好坏影响蛋的大小。
(1)能量:在产蛋期,当代谢能水平恒定时,提高日粮蛋白水平或添加脂肪均可增加蛋重。当夏季高温影响蛋鸡采食量时,可调整日粮组成,提高可利用能量和蛋白水平,降低蛋鸡的体增热,提高蛋鸡营养物质的摄入量。
(2)亚油酸影响蛋重。机理是脂质向卵巢转运,提高雌激素的水平,调节脂蛋白的合成。油脂以植物源的较好(豆油、玉米油)。一般常规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亚油酸含量已足够,不需要额外添加油脂,补充亚油酸。
(3)蛋白质和氨基酸:日粮蛋白水平在12%~17%之间,蛋重随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超过这一范围,蛋重增加不明显。随着日粮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蛋重呈直线上升,但这种增加幅度随着产蛋周龄增大而减少。产蛋早期蛋重对日粮蛋氨酸水平的反应较蛋白水平敏感,但对刚开产的蛋鸡供给高水平的蛋氨酸是不合适的,由于此时蛋重小,因此蛋氨酸需要量也低。正确的供给方法应以1克蛋所需蛋氨酸的量来表示。以海兰蛋鸡为例,如果产蛋高峰期蛋重60克,每日蛋氨酸进食量480毫克,那么产蛋前期蛋重达50克时,蛋氨酸每日进食量不低于400毫克已足。试验表明:在产蛋后期60周时日粮蛋氨酸水平达到0.43%,与对照组0.3%比,京白蛋鸡生产性能没有明显改善,但破蛋率增加(杜淑清等,1998)。
(4)在配制蛋鸡日粮时,应考虑蛋氨酸与能量的比例。一般每产1克蛋,蛋氨酸的摄入量为5~6mg,能量摄入量为5~8kcal,蛋氨酸∶能量(kcal)为1∶1~1∶1.3较合适。
4.4管理对蛋大小的影响
(1)环境。鸡蛋大小受鸡舍温度影响很大。鸡舍温度超过26.7oC时鸡开始热应激,激素分泌量降低,呼吸加快,呼出二氧化碳过多时会造成呼吸性碱中毒,同时采食量降低,产蛋量、蛋重和蛋壳品质都下降。舍温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同时,高温出现在产蛋前期比出现在产蛋后期影响小。光照不规律,也会影响蛋重。饮水不足以及水质不好影响蛋重。管理差,鸡群抗体水平低,免疫力低下会影响蛋重。
(2)应激。突然应激(包括恐吓)会使蛋重不规律;用药不当也会使蛋重减轻(产蛋期禁用痢特灵、磺胺类、喹乙醇)。畸形蛋主要是由于壳腺发育不成熟、疾病、干扰和拥挤造成的。常见于开产青年母鸡(壳腺不成熟)或产蛋后期的母鸡(壳腺形成效率受影响)。蛋壳起皱是由于身体抑制(争斗或过度拥挤)和蛋壳形成中受到干扰。患新城疫时,在蛋壳形成过程中蛋白流动性大,可能造成鸡蛋侧面扁平或有皱纹。
第2节&鸡蛋内部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鸡蛋蛋白由浓蛋白与稀蛋白两种生理成分构成。一般通过测量浓蛋白的粘度——以哈夫单位表示,及在蛋白中是否存在异质来确定其质量。水样蛋白主要是由鸡群年龄和蛋龄引起的。蛋的储存条件也影响蛋白质量,高温高湿环境会使蛋白粘性迅速恶化。哈夫单位度量蛋白的稳固性,其值范围在1~110之间。低的哈夫单位蛋白较稀不适合消费者食用。年轻母鸡所产蛋的蛋白更稳固,哈夫单位在80~90之间。通常哈夫单位低于60消费者就会拒绝,因为在蛋打破烹饪时蛋白流动过大。新鲜蛋的哈夫单位每月下降1.5到2个单位。高温储存加快蛋白变质。其对策是将蛋覆油以防止空气/水分通过蛋壳交换。鸡蛋包装时应使气室向上(圆头向上),防止储存期间对蛋白造成压力。
(1)遗传对蛋白品质的影响。蛋白品质是鸡蛋质量的重要指标,消费者常用蛋白浓度来衡量蛋的新鲜度。浓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要求要高。这个性状的遗传力约0.38,但是这个值随测定品种、群体结构、测定年龄和环境不同而变异很大。品种对蛋白品质的影响较大,一般褐壳蛋比白壳蛋品质好。
(2)蛋白颜色受日粮组分影响。正常鸡蛋蛋清有轻微黄绿色,是来自正常存在的核黄素;当日粮中核黄素含量过高时,鸡蛋蛋清颜色不好。
(3)蛋内异物(如血斑或肉斑)严重影响蛋质量。许多消费者认为它们是受精蛋,是胚胎发育的一部分。血斑通常是由于卵巢或输卵管血管破裂造成的。维生素缺乏是影响血斑形成的主要营养因素,维生素&A缺乏常导致血斑出现率显著增加;缺乏维生素&K可减少血斑出现,可能是排卵时血被扩散到整个蛋中,而不形成血斑。饲料受病毒、细菌毒素污染、使用磺胺喹恶啉或发生禽脑脊髓炎会提高蛋白中血斑的发生率。料中加药物尼卡巴津可使蛋黄上产生特有斑点。棉酚不仅可引起严重血斑,且引起蛋黄变兰绿色,存放几天的鸡蛋更明显。建议在产蛋鸡饲料中至少提供1mg/kg的维生素K和10&000IU/kg的维生素A。
(4)遗传对鸡蛋血斑和肉斑的影响。白壳蛋的血斑率一般高于褐壳蛋,而肉斑率低于褐壳蛋。血斑率和肉斑率的遗传力约0.25。肉斑由蛋鸡身体器官组织引起,主要是年龄因素。随年龄增加蛋白肉斑比率上升,蛋白本身也变稀,降低蛋白的直观品质。
(1)可用颜色测定系统如测色仪测定蛋黄颜色,但罗氏比色扇(RYCF)&简单实用。虽然比色扇是设计用来测定蛋黄颜色,但也可用来测量肉鸡脚胫颜色和胴体颜色的大致程度。蛋黄颜色是由脂溶性色素在卵形成期间沉积到蛋黄中形成的。鸡没合成这些色素的能力,蛋黄中的色素来自饲料。
(2)蛋黄中的色素主要是叶黄素,包括黄体素和玉米黄质等,前者呈黄色,后者呈橘红色。而这些色素主要来源于饲料,故饲喂黄玉米、苜蓿草粉、干藻粉等含叶黄素较高的饲料,蛋黄颜色较深,反之蛋黄颜色就会变淡。由于叶黄素溶于脂类,所以饲料中添加油脂有利于叶黄素在蛋黄中的沉积而增加蛋黄的颜色。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有利于防止色素氧化,提高色素对蛋黄的着色作用。在蛋鸡生产中,有时也添加人工合成色素。蛋鸡生产中常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辣椒红、叶黄体、紫黄质、玉米黄质等。
(3)疾病导致的利用率降低。不管日粮着色剂供应情况如何,疾病如球虫病、隐孢子、营养吸收障碍、IBD或其他病毒性疾病、沙门氏菌、慢性呼吸道病等均直接影响色素在机体组织的沉积,特别是消化系统或肠道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更明显。
(4)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会降低蛋黄着色,因为毒素影响鸡的代谢和吸收途径。某些饲料原料(棉籽)或药品(尼卡巴醇)可致蛋黄杂色或变色。
(5)蛋黄发育时间。蛋黄色素沉积随卵巢中卵泡的发育而增强。卵泡发育(主要在卵小囊产生)需要10天,完全沉积色素也需要10天,所以要在产蛋前两周饲喂含色素的饲料。
(6)家禽品种、性别和年龄。不同品种的禽类对类胡萝卜素衍生物在蛋黄或外皮组织中的沉积亦不同。相同条件下母鸡着色优于公鸡;大龄鸡比幼龄鸡着色深。老龄鸡随年龄增大,肠道吸收类胡萝卜素衍生物的功能逐渐减退,色素沉积能力日趋变小。
(7)其他因素如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高低、时间长短及贮存条件会影响着色。家禽饲养管理因素如光、高温高湿及密度过大会降低着色效果。
新鲜禽蛋内肉眼可见的有形物质,主要有蛋清、蛋黄、胚珠、系带、壳膜等5种。除此以外,任何有形物质都应视为异物。异物分为病理组织和寄生虫或其它虫两大类。
&(1)血斑、血块:含血斑、血块的禽蛋统称为血斑蛋。血斑主要附着在生、熟禽蛋的蛋黄表面,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有芝麻粒大至豌豆大,颜色为红褐色。血块主要存在于生、熟禽蛋的蛋清中,形态、大小、颜色与血斑相同。血斑、血块都是内出血的产物,主要是禽蛋形成过程中卵泡破裂发生出血,或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微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初产期或低产期的蛋禽比较多见。据报导,在减蛋综合征病病毒、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侵害蛋鸡生殖器官引起输卵官炎或输卵管囊肿时,也可发生这种现象。鸡、鸭、鹅等家禽都可产生这种变异蛋。
(2)组织碎块。异物存在于蛋清中,形态多样,大小不一,颜色灰白。异物是生殖系统脱落的组织碎块,如粘膜上皮组织、卵泡膜、异常增生物、凝固蛋白等。前三者系因生殖系统组织结构代谢紊乱所致,在低产期家禽较常见。后者系因蛋清分泌过旺而致出现过度浓稠的蛋清所致,在产蛋高峰期家禽较常见。此四种异物,分别在禽蛋形成过程中与卵黄一起下行被包入同一蛋壳中即形成异物蛋。若不与卵黄一起下行被单独包入蛋壳中,则形成个头特小的无黄异物蛋,简称无黄蛋。
(3)变性卵黄。据江苏王效先等报导,扬州某地发现一个异物蛋,异物存在于蛋清中的大头一端,紧靠正常卵黄,体积比正常卵黄小;从其表面突起一条索状物,穿过气室露出蛋壳外。经检验,异物为包有异形外膜的变性卵黄。
(4)传染病对蛋品质的影响。与异物蛋、异色蛋、异味蛋有关的传染病有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鸡白痢、鸡新城疫等。
第3节&饲料对鸡蛋外观品质的影响
营养因素导致蛋壳颜色变浅或强度不足往往不仅仅是因为配方营养含量不够,而是因为采食量不足。由于饲料原料涨价,饲料厂家激烈竞争,按正常饲养标准配制的蛋鸡料已无赢利,为保持每吨料的利润,配方营养水平已低到极限。气温较低时,蛋鸡可通过调整采食量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但在气温很高的夏季,这种调节机制就不可发挥作用,导致每天蛋鸡采食的营养素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普遍性的蛋壳变白或强度不足常发生在气温炎热的夏季,冬季很少发生。
1常量矿物质对蛋壳质量的影响
营养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蛋壳中平均含有机物4%、碳酸钙93%、碳酸镁1%、磷酸镁2.8%。所以蛋壳主要营养成分是矿物质,并且维生素对这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蛋壳中的钙、镁、锰、铜、锌和铁等微量元素的总量及其基质中的氨基酸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了解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对配方师有重要意义。
1.1钙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1)钙和磷是决定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切影响钙和磷的供给、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因素都可影响蛋壳质量。遗传、环境温度和母鸡年龄等,以及新城疫、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症等疾病都可改变蛋壳质量,这些因素都不是饲料原因。因此仅仅依靠提供高水平的钙、磷不一定能改善蛋壳质量。
(2)钙决定蛋壳厚度和强度。一个58克的鸡蛋,蛋壳重约7克,其中碳酸钙约占94%,所以该蛋壳含碳酸钙6.58克,碳酸钙含钙35%左右,所以该蛋壳含钙2.3克。加上维持需要,蛋内容物含钙等,成年母鸡每产一枚蛋需要食入4.0克钙,或每天采食3~4克钙。蛋鸡如果不能从饲料中摄取足够满足蛋壳形成所需的钙,往往需动员骨组织中的钙。当产蛋鸡饲料中的钙为3.6%时,蛋壳中80%的钙由饲料提供,20%的钙由骨组织提供,这时蛋壳质量较好。饲料配方的钙水平一般在3.2%~3.5%,在高温或产蛋高峰(产蛋率达85%以上)情况下,钙水平可提高到3.6%~3.8%,40月龄后可取高值;产蛋量小于60%时需要钙量为3.0%。饲喂低钙日粮(1.5%~2.0%)2天内蛋壳质量下降,蛋壳厚度和强度均降低,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砂壳蛋甚至无壳蛋且产蛋率下降,鸡啄食并吃掉蛋壳。高钙日粮(含钙&4%)在短期内可改善蛋壳质量,但其适口性差,鸡采食量下降,干扰磷、锌、铁、猛等元素吸收,造成母鸡大量脱肛,还可因适口性差而降低采食量,影响产蛋性能,而且很可能导致鸡内脏型痛风病,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
(3)蛋壳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鸡的骨骼状况。患软骨病的鸡的蛋壳总是很薄。
(4)蛋鸡开产前补钙时间对骨骼和以后的蛋壳质量都有影响,约在16周龄小母鸡对营养的需要高于育成鸡,此时已具有代谢较高水平钙的能力。蛋鸡开产前从饲料中摄入大量钙,在产前7~10天鸡的骨髓中可沉积大量矿物质。蛋鸡在其产蛋初期,蛋的抗碎力,蛋比重随开产日粮钙、磷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蔡辉益,1987)。因此开产前两周提高蛋鸡日粮钙含量可提高蛋壳品质,降低蛋壳破损率。过早则不利于钙质在母鸡骨骼中的沉积,而且影响产蛋期鸡对钙质的吸收利用;过晚,则难以储足产蛋期所需的钙。过早用含钙2%的饲料饲喂青年鸡会破坏肾,低钠和低盐的饲料可造成鸡摄入水过少,接着可能造成痛风。在产蛋鸡中过高的粗蛋白水平也有可能造成痛风。
(5)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是否充分对产蛋鸡钙的吸收也十分重要,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从而增进钙的吸收,一般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0%。
(6)在夏季炎热时添加VC可抗热应激,提高蛋壳质量。
(7)饲料中添加钙过多,会导致蛋壳和壳上膜的钙沉积过多;钙的沉积过度又会使蛋壳的颜色变淡,色调变差。
(8)一般蛋鸡在下午对钙的吸收量较高,但也有研究认为饲喂时间与蛋壳质量没关系。
(9)钙源的颗粒度和溶解度对蛋壳质量也有影响。钙在母鸡消化系统中的溶解速度变异很大。细粒状牡砺壳具有良好的酸溶解度(77%),比重略大于玉米-豆粕型日粮,是配合饲料优良的钙源添加剂,大颗粒性石灰石不仅酸溶解度低,而且密度比饲料大很多,日粮中不宜添加,80目的石灰石粉酸溶解度为88%,同时比重低,与牡砺壳的实用性接近。当石灰石颗粒大于或等于1mm时,就会停留在消化道上部很难溶解。对于高产蛋鸡,如果日粮中钙不足,可在傍晚单独补饲小颗粒钙。这些钙被吸收到血液中直接用于形成蛋壳,不必先沉积于骨髓中,因此利用率高,有利于改善蛋壳质量。贝壳粉与石粉两种钙质饲料对维持蛋壳品质效果基本相同,前者略优于后者。白云石作钙源时,因含镁太高,降低蛋壳强度。磷酸钙中含氟和矾等杂质时不宜用于蛋鸡饲料,使用骨粉时则应注意脱氟。
(10)使用钙源时还应注意镁及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尤其是使用石粉时,颜色浅的石粉比颜色深的好。
1.2磷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1)蛋壳中含磷为0&11%左右,约200毫克,主要决定蛋壳弹性和韧性。日粮中有效磷含量应维持在0&35%~0&4%。饲料中磷过多,破蛋率会增多。磷过少,产蛋率下降。
(2)磷与钙的代谢密切相关,日粮中钙磷比例对蛋壳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常把钙、磷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一般情况下,钙、磷比例为:雏鸡2.2∶1、后备鸡2.5∶1、产蛋鸡4~6∶1。高磷使血液中酸碱平衡发生变化,引起蛋壳质量下降,因为高水平磷会阻碍骨的重吸收作用,干扰钙从骨骼中脱出来进入血液,使蛋壳的形成受到影响。并且,任何引起血浆磷提高的日粮,会导致蛋比重下降。
(3)日粮低磷有利于提高蛋壳质量。磷并不为蛋壳形成直接所需,但却是为补充骨髓中钙所必需。低磷对蛋壳品质有利,磷过低则降低产蛋性能,日粮含磷量低时,例如0.17%~0.3%的低磷日粮,在几周内一般对产蛋量及蛋壳质量影响不显著,但长期缺乏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引起笼养鸡疲劳症,产蛋量下降。一般蛋鸡日粮含总磷0.5%~0.65%、有效磷0.3%~0.45%时蛋壳强度较好,有效磷0.3%~0.35%对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效果最佳。通过添加植酸酶来降低日粮磷水平时必须注意确保精确添加植酸酶。有效磷可减少20%,例如0.5%的磷的期望值,0.4%可以被植酸酶利用。
(4)使用植酸酶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因为产蛋鸡对磷的需要很敏感,高水平的磷会阻碍骨钙的重吸收作用,干扰钙从骨骼中脱出进入血液,使蛋壳的形成受到影响,比磷缺乏所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尤其在产蛋后期,磷的水平应该下调,因为产蛋后期,磷的需要量降低(40周龄以后机体组织生长基本完成),同时老龄鸡自身对植酸磷的利用率也有所增加。当日粮中磷含量超过生理需要量(0.45%)时,蛋壳质量下降。
1.3镁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镁对蛋壳强度的影响是间接的。日粮中含镁400mg/Kg才能保证蛋壳强度(刘建树,1993;秦卓明,1993)。日粮缺镁会导致蛋壳变薄、产蛋量下降。高镁(0.56%)使蛋鸡血浆钙降低,血浆镁升高,导致蛋鸡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破蛋率增加。一般玉米豆粕中天然镁含量在0.1%~0.3%,足以满足蛋鸡需要。日粮中适宜的镁水平为500~600g/Kg时可满足各种家禽的生长、生产和繁殖需要。
在实际生产中,需注意日粮中含镁量过高。试验表明:使用镁为2258mg/kg的玉米-豆饼型日粮,与对照组相比,过量的镁使20周龄海兰白蛋鸡蛋壳内表面乳头大小不均,结合不紧密,乳头间隙增大,外表面有较宽裂纹(刘朋军等,1998)。实践中应避免使用含镁量高于1.5%的石灰石做钙源。
1.4钠和氯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产蛋鸡全价料中钠和氯的含量比例为1:1可改进蛋壳质量,但氯含量不能高于钠含量。英国科学家证实,用碳酸氢钠代替食盐0.1%~0.5%可减少蛋壳破损率。
2微量元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
微量矿物质元素影响蛋壳质量。
2.1锌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蛋壳在体内钙化过程中需要碳酸酐酶,它在二氧化碳与水分子合成碳酸氢根离子的平衡反应中起重要的催化作用,而锌是此酶的主要成分之一。蛋鸡缺锌,碳酸酐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蛋壳形成。缺锌同缺锰一样,会使蛋壳发白,也需额外添加。植酸或钙含量过高时锌的吸收明显受到抑制,继而影响到蛋壳质量。一般认为,产蛋鸡需要日粮含锌50mg/Kg才能保证蛋壳质量正常。据报道饲喂蛋氨酸锌可克服饮用盐水对蛋壳质量的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高温下每千克日粮添加500毫克蛋氨酸锌可显著改善蛋壳强度,达1000mg/Kg时还可显著提高蛋壳重。
锌只有和锰同时添加到蛋鸡日粮中才有效。在高钙饲料中添加有机锌和锰,其生物利用率高,可显著改善蛋壳质量,在夜间饲喂可保证消化道持续释放钙,从而提高蛋壳质量。在炎热季节,夜间饲喂可防止蛋壳质量下降。缺锌母鸡所产的蛋孵化率低,鸡胚发育受阻,死亡率高。高锰抑制锌的吸收。钙与无机锌拮抗,高钙干扰锌的吸收。
2.2锰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蛋壳的酸性粘多糖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与蛋壳的抗裂强度相关,而锰在粘多糖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粮含锰降低到7mg/Kg,不论饲料中钙磷含量多少,都会引起蛋壳质量下降。低锰对蛋重无影响,但使蛋壳变薄、产有疤痕的蛋、裂缝蛋比例上升、蛋破损率提高。锰对蛋壳和蛋黄品质都有影响。锰不足则产蛋量和孵化率降低。一旦缺锰,会长时间影响蛋壳强度,即使在日粮中连续8周补充至少100mg/Kg的锰,也不能改善蛋壳强度。对小母鸡提供锰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到将来的蛋壳质量,但如果缺锰日粮不是持续至开产前,蛋壳形成不会受影响。当日粮中锰水平提高到55~60mg/kg时,蛋壳质量最佳。
锰和锌在体内代谢关系密切,用高锰(100mg/Kg)日粮喂鸡可防止蛋破裂,但是过高猛抑制锌吸收,也影响蛋壳质量。家禽对锰的需要量比哺乳动物要高,这是由于家禽对锰的利用率较低,且在体内的沉积率较低(随胆汁排出)。日粮中锌和锰的水平为50mg/Kg和25mg/Kg时蛋壳质量较好,蛋壳厚度虽不增加,而蛋破碎率低,便于贮存运输。高锰对蛋壳质量的影响争议较大。一些研究者认为饲料中含锰过高会影响钙吸收和代谢,对蛋壳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当饲料中添加180mg/Kg的锰,则破蛋率和软壳蛋率增加。高钙高磷日粮可在肠道内形成磷酸钙沉淀,吸附锰并随粪便一起排出,从而影响蛋壳质量,使蛋壳变薄发白。
2.3铜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在饮水中添加Ag和Cu,可以改善老龄蛋鸡蛋壳质量,减少异常蛋和破蛋率,但对青年蛋鸡没有影响。锰和锌由于在碳酸盐的形成、蛋白质-粘多糖合成的酶系统中有重要作用,同样影响蛋壳质量,例如低锰使单位面积蛋壳质量下降,裂纹蛋及破蛋比例上升。
试验表明添加硫酸铜使产蛋率及料蛋比都提高。添加铜60mg/Kg料蛋比最佳;30mg/Kg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最佳。
另外,饮水质量对蛋壳品质也有很大影响。饮水中存在高量氯化物会导致蛋壳质量低劣。饮水中含氟量≥5mg/Kg时蛋壳质量明显下降。但陶瓷水、碱离子水及碳酸化水可提高蛋壳质量。
2.4&碘和氟
碘在日粮中占50ppm,可使产蛋率提高,破蛋率明显下降(岳斌,1995)。氟对蛋壳质量也有影响,饮水中氟含量&5ppm时蛋壳质量明显下降(肖希龙,1994)。
3&维生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适量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的含量,对改善蛋壳颜色有明显的效果。夏季注意配合饲料的电解质平衡(很重要!),有助于减少浅色蛋的发生。&实践中常发生脂溶性维生素不足。
3.1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影响
维生素A、贝塔胡萝卜素、维生素E与生殖道粘膜上皮的发育和完整有关,影响色素吸收和沉积。有试验表明饲料中加&1%绿茶粉,可增加蛋黄中VA、VE含量,加深蛋黄颜色。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引起输卵管正常粘膜上皮被分层的鳞状角质化上皮所取代,使蛋壳色素的分泌失常,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3.2维生素D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维生素D是合成钙结合蛋白,活化骨钙代谢,加强肠内磷吸收和肾内磷代谢所必需的维生素,所以对蛋壳品质影响较大。舍饲鸡常光照不足,需在饲料中添加VD。缺乏VD(低于500IU/kg)直接影响钙吸收,产蛋量下降,蛋壳强度和厚度下降,软壳蛋、破壳蛋增多。过量的VD(高于3000IU/kg)可导致沙皮蛋比率上升。商品蛋鸡料添加1500IU/Kg,种鸡料加3&500~36&000IU/Kg的VD3可确保最高产蛋量和蛋壳质量,而日粮中VD3含量过高和过低均影响蛋壳质量。有报道说日粮中VD3和碳酸氢钠水平对蛋壳质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日食中含VD3IU/Kg和碳酸氢钠0.27%~0.73%,可使产蛋鸡群蛋壳厚度高于0.37毫米,蛋壳相对重在11%~12%,破、软蛋率在3%以下。
3.3维生素C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维生素C可促进骨中矿物质代谢,增加血浆钙浓度,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壳品质,在饲粮中钙水平较低时这种作用更明显。VC是合成蛋壳有机质所必需的,维生素C可改善蛋壳基底层形成的光滑度,对蛋壳有良好作用,可促进骨骼中矿物质代谢,增加血清钙浓度,特别是在高温下,能增加甲状腺活动,减缓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维生素C在健康鸡的肾脏能自行合成,但在各种应激条件下将导致合成量不满足需要,所以需要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VC。在饲料中添加VC有助于鸡耐受应激,在高温季节给蛋鸡日粮添加100~400ppm&VC,蛋壳质量明显改善。对实行强制换羽的老龄母鸡日粮中添加50ppm&VC,显著提高蛋壳品质。每吨饲料中添加150~500克可改善蛋壳质量并将破蛋率降至最低。
3.4烟酸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饲料中烟酸过量会使VD灭活。因此即使日粮钙和VD含量足够,当烟酸过量时也会导致低血钙,致使蛋壳质量下降。
3.5&维生素K
维生素K在正常修复并维护肠粘膜及输卵管及子宫等粘膜方面的功能也不容忽视,由此来看对蛋壳品质也有影响。
4日粮氨基酸和油脂等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日粮中的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赖氨酸不仅可强化蛋壳膜,而且可使蛋壳厚度均匀。苏氨酸及生物素改善肠道粘膜能量代谢,有利于色素吸收和沉积。
配合饲料的脂肪含量(亚油酸含量)除在能量代谢方面的一些作用外,对蛋鸡来说还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功能。所以日粮中添加油有利于加深蛋壳颜色。例如上海蓝勋生产的优生素(亚油酸和亚麻酸)使用效果很好。
粘多糖也可改善蛋壳基底层形成的光滑度,有利于蛋壳质量。
5酸碱平衡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饲料酸碱度影响蛋壳质量,一般认为碱性饲料有利于蛋壳形成。日粮中的钠、钾、氯可改变家禽血液pH值,从而影响禽蛋蛋壳质量。日粮钾从0.60%提高到0.88%时提高蛋壳品质,利用高钠(0.52%)和低氯(0.12%)日粮能降低采食量和产蛋率,但蛋比重和蛋壳强度增加(Hughes,1989)。高磷高氯日粮可使体内酸碱平衡发生变化,日粮中补加硫酸钙后,鸡血液酸碱平衡受到破坏,钙存留量降低,蛋壳质量降低。因此如果仅仅考虑蛋壳质量,在蛋鸡日粮中应尽量少添加含有氯、磷、硫酸根等离子的物质,以免使体内阴离子比例上升,对酸碱平衡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蛋壳质量下降。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如果氯过高,使鸡体液成为酸性,会引起蛋壳质量下降,反之如果钠过高,则有利于改进蛋壳质量,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无氯的钠盐最佳。所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有利于改进蛋壳的质量。
6饲料对鸡蛋大小的影响
已知影响蛋重最重要的营养因素是日粮蛋白质、氨基酸、日粮能量含量、脂肪含量、以及必要的脂肪酸(加亚油酸)等的摄入量。提高饲粮蛋白质,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水平,可提高蛋重。改变饲料中维生素含量也能引起蛋重变化。在产蛋鸡饲料营养平衡,尤其是氨基酸平衡时,增加蛋白质或脂肪浓度均会增加蛋重,二者有可加性。只要缺乏某种限制性氨基酸,蛋重就会降低;当这种限制性氨基酸在日粮中的含量很低时,不仅使蛋重降低,同时还降低产蛋率,甚至造成产蛋停止。
日粮中缺乏亚油酸时,蛋重、产蛋率、蛋黄含脂肪率都下降,胚胎早期死亡率增加;高温季节采食量下降,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有效维持蛋的形成;蛋的脂肪酸组成与日粮脂肪酸组成有很大相关,蛋鸡对脂肪酸的需要实际上是对亚油酸的需要。只要日粮中维持&1%的亚油酸,就能满足生长和成年家禽的必须脂肪酸需要。产蛋鸡和种鸡需要较多亚油酸,以维持蛋重和孵化率。豆油、玉米油、菜油中含亚油酸40%~60%,是鸡的最佳脂肪添加物,生产上一般在配合饲料中的实际添加量为0.5%~3.0%。在饲料中添加亚油酸,可促进鸡蛋的长大。亚油酸在饲料中的比例0.68%时,每个鸡蛋的重量基本上保持在58.8 g;当亚油酸的比例提高到2.83%时,每个鸡蛋的重量可达到59.6 g。若嫌鸡蛋过大,只要在饲料中添加牛黄酸0.5%,每个鸡蛋的重量就可下降1g。
日粮中添加3%~5%脂肪(其中动、植物脂肪各半),可使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0%~12%和7%~8%。
日粮能量水平主要通过影响饲料和蛋白质的采食量而影响蛋大小。能量摄入不足会降低产蛋率和蛋重。
抗菌素对蛋重影响很小或没影响;药物尼卡巴津可使蛋黄变小,所以使鸡蛋变小。棉酚使蛋重迅速变小直至母鸡产蛋停止。镇静剂利血平降低蛋重。推迟开产可增加蛋重。亚油酸可促进鸡蛋生长,在饲料中添加3%的亚油酸可增加蛋重。牛磺酸能抑制鸡蛋生长,在饲料中添加0.5%牛磺酸,鸡蛋重量可下降1克。
第4节&饲料对蛋内观感品质的影响
1&饲料对蛋白品质的影响
1.1铬对蛋白品质的影响
铬能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并显著降低卵黄胆固醇水平和提高哈夫单位。添加有机铬比添加无机铬效果好,添加量以0.8mg/Kg为最佳。Jenson(1978)报道,添加0.5mg/Kg的铬可显著提高鸡蛋哈夫单位,改进鸡蛋品质,而添加0.6~0.7mg/Kg的铬时,卵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李海峰等,1999),也有报道无效果的,可能是由于鸡的品种、日龄、铬源及日粮中所含的与其吸收、代谢相关的物质的含量不同。罗绪刚等(2002)报道,日粮添加2.0和10.0mg/Kg的铬对采食量、料/蛋比、蛋壳厚度、蛋壳百分率、蛋黄颜色、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和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明显影响。三氯化铬在提高蛋壳品质和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优于吡啶羧酸铬;三价格可改善热应激产蛋鸡黄颜色和蛋壳质量,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提高热应激产蛋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AKP活性。
1.2&钒和氯化铵对蛋白品质的影响
哈夫单位与蛋清中的卵粘蛋白含量有正相关。日粮中的钒引起蛋清质量下降,往新鲜蛋中直接注射少量钒酸铵可产生与饲喂钒相似的效果。喂氯化铵可导致蛋清高度增加并且浓蛋白量增加,所以哈夫单位就高,但是会导致蛋壳质量降低。
1.3&棉酚和维生素B2对蛋白品质的影响
棉籽中的环丙烯脂肪酸会使蛋白呈现粉色,因此棉籽通常在蛋鸡料中不超过5%。棉籽对蛋黄的成分也有害,棉酚存在时会使蛋黄杂色。过量的维生素B2可能导致蛋白产生黄色污染。
2饲料养分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2.1日粮叶黄素含量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鸡饲料中的天然色素如叶黄素、胡萝卜素、玉米黄素等一切呈黄色的色素都可进入蛋黄,严重影响蛋黄颜色,所以实践中通常是增加日粮中黄玉米及其产品以改善蛋黄颜色;绿色苜蓿、三叶草等绿色牧草除含有赋予它们绿色的叶绿素外,还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合称叶黄素(胡萝卜醇),叶黄素可使蛋黄几乎呈橙红色,深受消费者欢迎。一些饲料原料叶黄素含量较低(例如小麦、大麦、稻米或它们的副产品),如果在蛋鸡日粮中这些原料的使用比率较高,蛋黄颜色就较差。许多类胡萝卜素具有维生素A原的活性,如果缺乏VA,它们可在体内转化为VA以满足蛋鸡营养要求,从而降低蛋色素沉积程度。饲料VA含量低于600IU/Kg时会促进部分色素在体内转化,而含量高于2500IU/Kg时,开始抑制色素吸收。有报道饲料中VA含量在10,000~15,000IU/kg时鸡蛋含VA原较高。天然着色剂的增色速度比人工合成的色素约慢1周,且天然叶黄素的着色效果不如人工合成的叶黄素,大约1克合成的玉米黄色素可替代高达2克的天然复合叶黄素。
2.2日粮叶黄素质量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蛋黄颜色不仅受饲料色素含量影响,而且也受色素性质影响。玉米面筋中的色素对蛋黄的着色效果比苜蓿草粉和干藻粉的效果好。其原因是玉米所含色素中玉米黄素的相对比例较高。人工合成色素对蛋黄着色效果较好。饲料原料中叶黄素含量的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鸡皮肤的着色效果。玉米因品种、产地、收获季节、贮存时间不同,叶黄素含量差异很大,玉米蛋白粉加工方式不同,叶黄素含量变化很大,大豆和苜蓿中含有的脂肪氧合酶极易破坏叶黄素,此类因素都影响着色效果。玉米蛋白粉颗粒小,与空气接触面大,其叶黄素易氧化,随储存时间增加叶黄素含量逐步降低,在玉米蛋白粉和去壳谷粒比例较高的谷物尤为明显。
2.3日粮营养水平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日粮营养不平衡会影响叶黄素在肠道吸收,从而导致皮肤苍白综合征,并且蛋黄颜色也会变浅。饲料中VE、蛋氨酸、胆碱、微量元素、能量水平不当都会造成着色不良。另外,饲料中盐分过高、硝酸盐过高也会影响着色效果。
2.4维生素和未知影响因子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据报道,VA和钙过量均使蛋黄颜色下降,有些饲料含某些影响蛋黄颜色的未知因子。如细稻糠和大麦的添加量达到一定水平时(稻糠20%,大麦50%)就会明显降低蛋黄颜色。日粮中类脂化合物氧化产生的大量过氧化物能使蛋黄颜色减退,所以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和VE有助于改善蛋黄颜色。
2.5钙和脂肪水平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日粮中钙和叶黄素在肠道吸收时存在竞争,钙水平太高使着色效果变差。叶黄素溶解于脂类,其在肠道中的吸收可能与脂类的吸收相伴随。所以,在饲粮中添加油脂可提高蛋黄颜色,特别是在饲粮色素含量低时,效果明显。色素被氧化后就失去着色能力,因而饲粮中加入抗氧化剂可防止色素氧化,提高色素对蛋黄的着色作用。维生素E和乙氧喹在这方面都有效,尤其在饲料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时,效果更佳。
2.6霉菌毒素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霉菌毒素是饲料中影响皮肤和蛋黄着色度的重要因素。黄曲霉毒素可使蛋黄色泽明显降低,还能引起肉鸡皮肤苍白综合征。肉鸡采食发霉饲料,皮肤色泽会逐渐褪去。
2.7饲料加工工艺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饲料产品加工制粒时蒸气温度越高、加工时间越长,叶黄素损失量越大,使皮脂和蛋黄着色度降低。
3&饲料原料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禽蛋内容异色主要发生在蛋黄中,可引起蛋黄发生异色变化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3.1棉籽饼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饲料含棉籽饼多时蛋贮藏期短,存放时间过长时蛋黄中的蛋白变红,蛋黄膨胀。棉酚可使蛋黄变成多种怪异颜色,如粉红色、红色、绿色、黄绿色、黑绿色、橄榄绿色、褐色等。煮熟后,坚韧如橡皮,故名“橡皮蛋”。变色机理:棉籽饼含二种有毒物质,一为棉酚,是引起变色的主要物质,它与蛋黄中的铁、脑磷脂相互作用,引起变色反应。二为环丙烯类脂肪酸,起加重棉酚变色反应的作用。NRC(1994)推荐蛋鸡饲料中棉籽饼不要超过4%。
3.2大麦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大麦籽实含抗营养因子β-葡聚糖,其水解液粘性较大,在鸡肠道内易堵塞细胞膜孔,影响营养成份的传递与吸收和蛋黄色素沉积,使蛋黄变为淡黄白色。在VA缺乏时也可引起此种变化。
3.3脂类和抗氧化剂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叶黄素溶解于脂类,其在肠道中的吸收可能与脂类的吸收相伴随。所以在饲粮中添加油脂可提高蛋黄颜色,特别是在饲粮色素含量低时效果明显。色素被氧化后就失去着色能力,因而饲粮中加入抗氧化剂可防止色素氧化,提高色素对蛋黄的着色作用。维生素E和乙氧喹在这方面都有效,尤其在饲料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时,效果更佳。
4红心鸡蛋的生产
4.1在日粮中添加色素
规模经营的鸡场一般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色素,目前市售的色素产品有β-胡萝卜素,辣椒红,β-阿朴-8'-胡萝卜素醛,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β,β-胡萝卜素-4,4-二酮(斑蝥黄),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物(天然叶黄素)等八种着色剂可适用家禽,虾青素只能适用于水产动物,这是农业部第318号公告(2004)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规定的。
4.2使用红辣椒粉和辣椒蛋白粉
在鸡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1%和少量苜蓿粉、植物油添,可使蛋黄深红色,富含萝卜素和维生素C,并能提高冬春季鸡产蛋量、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强脾健胃、促进血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际碳酸氢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