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农一师七团一中六团二连青年排(荒地镇)

直辖市: &&
此处不存在街景
please download and install the latest version of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市(芳新市)概况(简介)
一、芳草湖市区及市辖芳草湖农场概况
&&&2007年10月芳草湖农场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垦区新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兵团城市)的申请》。芳草湖市辖区范围包括目前的芳草湖农场全部、新湖农场全部、106团全部,总面积2129平方公里,总人口10.44万人。市政府驻芳草湖镇(正繁户镇),市区目前建成区面积为9平方公里,人口4万余人,流动人口9000余人。
在2007年10月芳草湖就得到国务院批准筹建芳草湖市,市辖芳草湖农场是兵团第一大团场,全国第二大农场,仅次于黑龙江农垦总局友谊农场,农场土地面积960平方千米(祖国的万分之一),总人口6.17万人,下辖7镇(芳草湖镇(正繁户镇)、老生地镇、白蒿滩镇、大东沟镇、沙梁子镇、官地镇、东河坝镇)。
市辖芳草湖农场现有耕地53万亩,年种植面积35-40万亩,农场实行团、营、连三级建制,拥有6个农业分场,9个农牧业企业,23个工交建商企业,17个文教卫生单位,32个营级,169个连级单位,另有公、检、法、司、武警、金融、保障、邮电、工商、税务、电力、棉麻、医药、石油等24个兵团地方驻场单位(芳草湖垦区司法局、芳草湖垦区检察院、芳草湖垦区公安局、芳草湖垦区人民法院、呼图壁邮政分局、呼图壁工商局芳草湖工商所、税务所、农六师国土局芳草湖国土分局、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呼图壁信用社、昌吉电力局芳草湖农电局等单位)。
市政府驻芳草湖镇,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人,流动人口9000余人,城镇设施非常齐全,有自己的电视台(三个频道)、学校(芳草湖一中为兵团示范性重点高中)、医院(县级二甲医院、国际爱婴医院)、邮局、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呼图壁信用社、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芳草湖支行)、超市(天天乐超市、爱民超市等)等各种公共设施。
工业已形成了塑化(益民塑化公司)、种子(绿芳种业公司)、油脂(芳馨油脂公司)、棉纺(通古特棉纺公司、振兴纺织公司)、机械(芳草湖机械厂)、化纤(万翔化纤公司)、房地产(天汇房产公司)、建筑(银海建安公司)、塑胶管道、酒业、建材、食品等产业,一片欣欣向荣新气象,街道宽广、路灯明亮、高楼林立、商贸繁华,人文气息相为浓厚
&&& 该镇可例举出诸多个新疆兵团农牧农场之最。镇上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位居兵团其他农牧团场场镇之首;镇上有规模最大,就业人数最多和日成交额最大的农贸市场;有设施完善、规模最大、教学一流,学生最多的中学;有在兵团农牧团场卫生系统中,无论是规模、设备还是服务都位居前列的农场医院,并且是兵团农牧团场中惟一一家配有电梯的医院等。还有高品位的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篮球场、图书室、饮食街、步行街。。。。。职工可娱乐休闲的去处很多。
市区距乌鲁木齐120公里,距呼图壁火车站60公里,邻近312国道,乌奎高速,省道甘莫公路(甘泉堡工业区至莫索湾,2009年将全线由原来的8.5米改造为12米宽二级公路)、呼芳路(呼图壁至芳草湖)、玛芳路(玛纳斯至芳草湖)从农场贯穿。距乌鲁木齐120公里(走呼芳公路、乌伊公路,班车票价20元)、五家渠89公里(走甘莫公路,票价14.5元)、昌吉90公里(走呼芳路、乌伊路,票价13.5元)、呼图壁47公里(走呼芳路,票价5.5元)、新湖总场18公里、106团团部34公里、105团37公里、石河子73公里。
二、市辖新湖农场概况
新湖农场位于北纬44°16&35&P~44°57&05&P,东经86°07&30&P~86°36&05&P,玛纳斯县城北40千米。东与芳草湖农场、一○六团场接壤,西与玛纳斯县北五岔乡、一四七、一四八团场相连,南与玛纳斯县包家店乡、广东地乡、兰州湾乡为邻,北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塔西河和玛纳斯河冲积平原地区,平坦开阔,无霜期165天,作物生产季节的日照时数,北部为1955小时,南部为2019小时。≥10℃以上积温;。
  1963年,由玛纳斯县原北五岔,莫萦湾农场的东风大队、新户大队和包家店公社谢家戈壁农场及县农场合并成北五岔总场,属自治区农垦厅管理。1965年取名新湖农场,1971年归昌吉州管理,1975年改属石河子地区,1978年归属昌吉州农垦局管辖,1982年编入农六师。辖1个自然镇,7个分场,1个试验站,工交建商、文教卫生单位12个,63个自然村,70个农业连队。
  2004年农场下辖7个农业分场,工交建服企业19个,科教文卫事业单位13个,连级农业单位59个。2004年底全场总人口34
854人,人口出生率7.1&,各类从业人员13 569人,职工10 000人。
  经济建设:2004年耕地面积34 733.33公顷,林地面积699公顷,播种面积22 533.3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
800公顷,其中小麦1 133.33公顷,总产5 887吨;棉花播种面积19 366.67公顷,总产29
834吨。完成生产总值(现价)38 43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现价)67 62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6
635万元。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7 755万元、3 192万元、7 486万元。实现综合利润3 220万元,生产总值38
286万元,庭院经济纯收入2 473万元,人均收入4 836元,职均收入9 965元。年末牲畜存栏12.61万头,主要畜产品:羊肉1
133吨,猪肉661吨。年内完成造林面积659公顷,农牧机械总动力72 249千瓦。工业总产值(现价)10
993万元,同比增长15.9%;工业增加值2 800万元,增长25.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棉种加工6 000吨,食用油5
334吨,复合肥8 586吨,农膜1 508吨,滴灌材料2 198吨。建筑业总产值2 097万元,房屋施工面积9
878平方米,竣工面积9 878平方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 369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 1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贸易总额5
  政治建设:在全场领导干部中实施了“一线工作法”。主要从领导做起,对各党委常委明确各自“一线工作法”挂钩单位和挂钩部门,确定督促、指导具体工作内容。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到了进家庭、车间、工地、课堂、病房,访贫问苦,访民问愿,把身子沉到了群众中,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农场先后荣获国家、自治区、兵团及各类先进41项。其中:1993年获全国土地管理先进集体;1995年获全国土地管理“三无”先进团场荣誉称号;1996年获全国女工先进集体;    1998年荣获自治区10年丰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8年获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爱婴医院”荣誉称号;2000年获全国扭亏增盈先进县(区),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先进集体,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县,全国扶贫先进县;2000年和2002年先后2次被兵团命名为“红旗团场”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农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
647名,其中中级以上488人。全场有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各1所,普通小学8所,幼儿园1所,教职工480人,在校学生5
897人。有亚二甲医院1所,卫生所7所,连级卫生室53个,病床100张,卫生防疫站1所,防疫人员9人,私营医疗诊所6个。广播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实现连连通,转播30个频道,入户率100%。有文化中心1个,场镇老年中心活动室1个,基层文化活动室58个,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参加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均为10
三、市辖一o六团(106团)概况
一○六团位于呼图壁县城北84千米,准噶尔盆地南缘,北纬44°43&14&P~44°55&00&P,东经86°26&27&P~86°37&03&P。东南与芳草湖农场三分场接壤,西与新湖农场一分场交界,北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势平坦,沙丘星布,海拔365~379米之间,马桥河(已干涸)纵贯南北,将团场分割为两部分,沿线生长胡杨、红柳、梭梭等。年降水量115毫米,日照时数2774小时,≥10℃以上积温;,无霜期165天。
1958年,建立天山十二场、十三场,1960年合并为马桥农场(驻地有座马桥城,故名)。1969年编为一○六团场。全场辖1个自然镇,8个农业连队,10个工交建商及文教卫生单位。驻场单位有司法、公安、银行、保险、邮电等。
土地面积188.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460公顷,播种面积2780公顷,总人口7268人,2524户,其中汉族7164人,哈萨克族9人,回族67人,蒙古族16人,其他民族12人。从业人员2789人(国有2755人,个体34人)。
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棉花、甜瓜等,俗有“金盆玉碗”之称。团场有大海子水库20%的用水量,水库上游有11.5平方千米的水源地,年抽水量可达1000余万立方米。2000年粮食总产量356吨,棉花3800吨,果树面积53公顷,生产苹果162吨,牲畜存栏9000头。工业产品有煤、棉花加工、面粉、红砖等。
中学1所,小学3所,教师108名,在校学生1291人;医院1所,病床35张,医务人员57人;职工安装程控电话600多门,300多辆摩托车,各连队职工家庭有自来水,电视普及率98%。
&&& 马桥镇
一○六团场场部驻地。清同治年间,逃难的汉民在徐学功等人率领下,在此跨河筑城自卫,河上架吊桥,可容一人一骑通行,故名马桥。1961年规划,2000年镇区面积1.17平方千米,607户,1994人。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团俱乐部(砖木结构),1978年建成,造价20万元,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团机关办公楼,1995年建成,造价240万元,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面粉加工车间厂房1996年建成,造价64万元,建筑面积678平方米;团场医院楼1997年建成,造价160万元,建筑面积2070平方米;银行综合楼1997年建成,造价74万元,建筑面积526平方米;邮电所营业楼1997年建成,造价60万元,建筑面积632平方米。镇区街道7条,1992年建成沥青路面。南北向路4条:幸福路620米,青年路660米,建设路620米,芳马路570米。东西向街3条:繁华街620米,花园街580米,马桥街580米。年发电照明,1985年通高压电。1985年建成自来水塔,日供水量300吨。1958年有磁石式交换机50门,1961年更换为100门。1992年开通1000门程控交换机,电话用户647户。镇内企事业单位:水工队、加工厂、水电所、修造厂、林牧队、农业四连(153户,470人,耕地476公顷)、医院、学校、贸易公司、供销公司。驻镇单位:农行营业所、邮电所、公安派出所、保险支公司、司法办。2000年辖7个自然村。
北四角海子村(一连) 镇西4千米,1959年建村,在四角海子北部得名。143户,422人,耕地562公顷。
新地村(二连) 镇西北8千米,1959年建村,意为新垦荒地。262户,839人,耕地762公顷。
下湖村(三连) 镇南4千米,1960年建村,昔为湖滩地。166户,509人,耕地386公顷。
海南村(五连) 镇南53千米,1961年建村,处大海子水库南得名。30户,93人水源地。
四角海子村(六连) 镇西南3.5千米,1960年建村,昔为不规则四边形沼泽地。256户,842人,耕地573公顷。
城南庄村(七连) 镇南2千米,1961年建村,处马桥古城南得名。148户,457人,耕地595公顷。
新庄村(八连) 镇西北10千米,1979年建村,意为农垦职工新建居民点。100户,322人,耕地404公顷。
四、芳草湖市区概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首页_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于日在新疆 阿克苏 荒地镇(行政区号652922,邮政编码843013)注册成立,我们主要经营负责养老等社会保险,注册员工人数为3人,注册资本不详,公司联系电话为(9,期待您的来电咨询
推荐阿克苏产品
暂时没有新闻文章发布
还没有人对该单位发表评论
(下图中的红点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在阿克苏的具体位置,地图可以拖动,双击放大)
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的客人于 12:53:03在百度搜索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社保” 访问了本商铺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客人于 16:17:00在360搜索关键词 “农一师六团社保在哪” 访问了本商铺来自美国的客人于 11:45:42在360搜索关键词 “兵团卫视节目单在农一师六团采访” 访问了本商铺
该网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在顺企网的免费商铺,如果您是该单位的负责人,请点击页面底部的链接管理或者认领本单位
绑定即可去除广告,免费发布产品和公司信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固定电话:(9
单位地址:新疆 阿克苏 荒地镇
邮政编码:843013
联系人:扶红珍
相关阿克苏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版权所有,网址: ,单位地址:新疆 阿克苏 荒地镇 已经有249人访问 我单位主要经营产品:负责养老等社会保险
相关链接:兵团新闻网 >> 新闻 >> 首页
| 新闻热线
&&&&&&&&&&&&&&&&&&&&&&&&&&&&&&&&&&&&&&&&&&&&&&&&&&&&&&&&&&&&&&&&&&&&&&&&&&&&&&&&&&&&&&&&&&&&&&&&&&&&&&&&&&&&&&&&&&&&&&&
&&&&&&&&&&&&
&[]&[]&[]&[]&[]&[]&[]&[]&[]&[]&[]&[]
&兵团新闻网奎屯5月22日电 (张艳波 杜兰萍) 5月2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八团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在机关一楼会议室召开。该……&兵团新闻网铁门关5月18日电 (张华敏) 5月1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召开老年书画协会成立大会,第二师铁门关市老年书画协会会长……&&&& 兵团新闻网铁门关5月17日电 (吕桂君)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举办全团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 兵团新闻网铁门关5月14日电 (杨俊辉)& 5月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召开香……
&&&&&&&&&&&&&&&&&&&&&
&&&&&&&&&&&&
&&&&&&&&&&&&
&&&&&&&&&&&&
&&&&&&&&&&&&
&&&&&&&&&&&&&&&&&&&
&&&&&&&&&&&&&&&&&&&
&&&&&&&&&&&&&&
&&&&&&&&&&&&&&&&&
&&&&&&&&&&&&&
&&&&&&&&&&&&&&&&&&
&&&&&&&&&&
本所刊信息均为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兵团支社版权所有,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登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金银路新闻大厦七楼  电话: 6123976热门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进疆始末
作者:姚勇
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进疆始末姚勇一将上海知识青年动员到新疆的动议,是曾率兵10万挥师进疆、后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及中共新疆分局书记、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提出的。1958年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开发塔里木。1962年,王震在对塔里木开发过程进行多次考察后,深感兵团缺乏新生力量,尤其是缺乏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恰好此时,我国各大城市正处在精简人口、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关口。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在饱受“大跃进”和自然灾害之苦后的经济调整中,首当其冲地面临严重的挑战。虽然,在年上海市精简了31万职工,其中11万是迁往外地《中国人口·上海》,第143页。,但上海市本身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仍然非常大。1963年,上海市不能就业的社会青年已达8.7万人。这些社会青年基本上是一支知识青年的队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75%。作为农垦部部长的王震首先想到了要将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知识青年动员去新疆,去开发塔里木,这样既可以减轻上海市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达到精简人口的目的,同时又可以为新疆输送一批有文化、有朝气的知识青年。1962年,王震到上海,与当时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商量上海知识青年到新疆的事宜。11月13日,双方达成共识。随后王震以农垦部党组的名义,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分批分期地动员上海知识青年进疆,参加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奉命赶到上海接受任务的是农一师师长林海清和农二师师长谢高忠。在上海大厦,王震向两位部下交代了任务,要他们迅速派人到上海着手准备接收上海青年。不久,农一师就派出了以师干部科长张文华为首的十几位工作人员,组成了农一师驻上海工作组。1962年冬天,工作组进驻上海。由于没有经验,王震部长与上海市委曹荻秋同志联系,决定先由上海市委和市人委组织500名上海青年去新疆,作为蚕桑技术员和技术工人来培养,以此作为试点,培养骨干,为下一步大规模动员上海知识青年进疆积累经验。因为快临近春节,天气寒冷,输送比较困难,在当年分三批完成了输送462名上海社会青年到新疆后,就暂时结束了动员工作。这三批上海青年的情况如下:第一批142人,男96名,女46名,日从上海出发,日到达农一师。第二批121人,男82名,女39名,日从上海出发,日到达农一师。第三批200人(其中伤亡1人)实到199人,男117名,女82名,日从上海出发,日到达农一师。这三批上海青年,男295名,女167名,其中共青团员22名。文化程度:初小生26名,高小生133名,初中肄业生94名,初中毕业生134名,高中肄业生36名,高中毕业生26名,中专生9名,大专生2名,大专肄业生2名。年龄在15~27岁之间。与这三批上海青年同时进疆的还有60名浙江中专生(其中男45名,女15名),日从浙江嘉兴出发,日到达农一师。为了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生产建设和开辟上海青年就业的出路,1963年初,周恩来总理指示上海市委派工作组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一师、农二师塔里木垦区,进行安置长期计划的考察。定宜庄《中国知青史》(初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65页。上海市派了以市委劳动局调配处副处长方慎舟、南市区劳动局局长王桐生、团市委朱桂生科长为首的考察小组,随第三批上海青年一起出发,一方面护送上海青年到新疆,帮助农一师做好巩固工作,另一方面到农一师进行安置考察。考察组于日到达农一师,进行了为期41天的考察。他们在农一师参观了15个总场、农场,11个水库以及蚕桑实验站等等,广泛系统地了解了农一师的农、牧、工业、副业、蚕桑事业的生产和文教事业及生活方面的有关情况,并以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形式,对历年来到农一师的1000多名上海青年(包括当年)进行慰问,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劳动、学习和生活情况。过去动员去的上海青年已经巩固,新去的400多名青年也很快稳定了下来,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大部分上海青年表现很好,令考察组的同志感到满意。返回上海后,考察组向农垦部、上海市委、市人委作了详细的汇报,指出:新疆地多人少,兵团的各项事业经过广大军垦战士近十年的艰苦奋斗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今后大有发展前途。并根据上海青年的表现,肯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上海青年就业的一个良好场所,尤其是农一师,它的前身是三五九旅,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历经斗争考验,是教育、培养和锻炼青年的革命熔炉。考察组的汇报成了上海青年安置在新疆的可行性论证报告。1963年,王震将军在上海、杭州、福州等地治病和疗养期间,对华东地区的青年和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日,王震将军在给周恩来总理、谭震林副总理及柯庆施、华东局的一份报告中,以1962年底进疆的462名上海青年为例,提出了以征兵的方式动员城市青年参加农业劳动的建议,并指出以这种方式动员青年参加农业劳动的许多优越性:(一)人民解放军革命传统的精神影响大。主席在1950年就发布过军队参加生产的命令,军队有劳动生产的光荣传统。由解放军干部为骨干组织的生产部队,能够把解放军的革命传统和劳动传统传下去。(二)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强,用军队的形式集体劳动,能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开垦荒地,便于对青年进行管理和政治、生产技术教育,是提高青年人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的好办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证明,青年加入生产部队是可以巩固的,大多数人进步很快,今年,上海团市委和劳动局曾派人去考查新疆农一师上海青年的情况,结果证明他们在那里表现很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比较满意。(三)就粮食、布匹的供应来说,城市青年不组织去生产也要国家供应一定数量粮食和布匹的,生产部队的供应量需要比城市高一些,但如按步兵士兵待遇的标准由农场支付的经费也不算很高,而且可以从劳动生产中创造财富。(四)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各地省军区、军分区干部的领导机构和领导力量。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各省军区机构都可以担负组织若干师部队的任务。(五)参军可以激发青年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只要经过深入的组织思想发动,征集和动员大批城市青年参加生产部队是能够做到的。上海市今年动员青年学生参加农一师的运动中,在短期内就有3000多人自愿报名。如果采用征兵办法,则困难和阻力还会大大减少。不久,日至7月10日,中央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在今后的15年内,每年大约有百万左右的青年需要有计划地安置下乡。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安置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城乡结合、移风易俗的大事。各大区、省、市、自治区都要做长远打算,编制15年安置规划。会议刚刚结束,上海青年已经开始踏上西进的列车。应该说,在1963年中央决定将上山下乡作为一项长期政策之前,王震将军早已着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置上海青年。而1963年,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养病的王震将军,就亲自主持和指导了上海青年进疆事宜。二从中国富甲一方的上海动员青年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于边疆的农业生产劳动,应该说,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加强对动员上海青年参加新疆建设的领导,上海市在市委精简办公室领导下,由劳动局、团市委抽调一部分干部组成专门的工作组,统一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各区也相应地在区委精简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由有关部门抽调干部,建立了相应的专门工作机构——××区知识青年参加外地建设工作组。一开始,由于对动员工作没有足够的把握,上海市与农一师商量,决定1963年动员1万名左右的上海青年到农一师参加发展蚕桑业。出乎意料的是,上海青年对此反应强烈,报名非常踊跃,两个月中间,报名去新疆的人数达4.5万,占全市社会青年总数8.7万人的1/3以上。当年实际完成动员人数达2万人。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上海市对每年的动员工作都做了具体部署。一般来讲,动员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招收社会青年为主。第二个阶段从9月份开始,主要动员的对象转向没有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整个动员工作在10月底以前结束。因为10月份以后,新疆的天气转冷,给输送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鉴于1963年动员起步工作较晚(从4月份开始),以后几年,大都从2月份开始,8月份以前输送工作便基本完成,只剩下一小部分学生在9月份输送完毕。要动员大批上海青年到新疆,必须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基层干部队伍,因为动员工作主要依靠街道、里弄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为此,上海市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训练教育干部工作上面,特别是基层干部。首先由各区召开各种干部会议,对来自街道、里弄的基层干部进行培训。然后再由市劳动局、团市委召开会议,讲明、讲透这次动员工作的意义、政策、方针、步骤等等,会后还组织讨论,推动了干部思想的提高。与此同时,开展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当时上海青年和家长中普遍还存在着轻视农业、留恋城市、害怕艰苦的思想,尤其是对相距遥远的新疆还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的情况,各地基层组织在各区共青团的领导下,大力开展了学习雷锋、学习好八连的活动。并通过办政治学习班的方式,对青年进行系统的阶级教育、前途教育、“好儿女志在四方”的教育,以提高青年的政治觉悟,明确青年的革命前途和面向外地、面向农业的劳动就业方向和支援新疆建设的重大意义,激发青年到边疆建功立业、奋发图强的精神。为了团结教育广大的社会青年,街道还开办青年学习班和青年劳动后备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则主要由学校来完成。许多家长阅历丰富,不像年轻人那样头脑比较简单,他们不愿或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到边远的新疆参加农业劳动,受他们的影响,在许多社会青年中出现了“一等(等在上海就业)、二怕(怕去农村、怕去外地)、三多(要求升学、准备结婚、声称病弱的多)”的情况。有些青年的家长,为了使子女不到外地去,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里弄青年学习班,有的甚至把子女关在家里,或送到外地亲友家“避风头”。针对这些情况,各级地方组织如妇联、街道、里弄等,把职工、教师、居民中的积极分子发动起来,一家一户地帮助青年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许多党员干部和老工人,带头支持子女到新疆去。老党员刘茂支持自己的三个女儿去新疆,一个女儿去江西《解放日报》,。以及虹口区税务干部汤婉贞从1963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送一个子女去新疆的先进事迹同上,。在报刊上刊登后,对一些家长的触动很大。1964年,《解放日报》还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家长应该抱什么态度——关于青年下乡上山的一些议论》,以促膝谈心的方式解决许多家长心中的疑问。出身于资本家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对参加新疆建设不太积极或阻力太大,市、区、政协和工商联专门派人对中上层资本家和知识分子进行正面教育,1963年和1965年共动员其子女4000余名赴疆。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上海市特别注意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思想立场坚定,能联系群众的骨干分子,从而形成一支骨干队伍,由此来带动整个动员工作。通过骨干分子和基层干部,摸清各区社会青年的情况,对社会青年进行内部排队,以此确定各区的动员人数。为了配合农一师接收上海青年的工作,日,王震将军再次来到上海,指示上海市委尽快在团校开办团训班,给农一师培训团干部150~200人。在团校培训结束后,王震还亲自安排这批上海青年到山东青岛、北京参观游览,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当时团中央的领导胡耀邦、胡启立、胡克实等还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屯垦途程》第362~363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党文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编,1984年9月印。这批共190名团校干部到达农一师后,一部分人被分配在师各级政治机关做专职青年工作,大部分则被分配到上海青年连队担任团支部的领导骨干。他们在新疆对稳定上海青年队伍、带动青年搞好农业生产和各方面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将动员工作推向高潮的,是每年在上海团市委所在地——陕西南路上的文化广场上举行的规模宏大的动员大会。日,在上海的文化广场,首次召开了有9000多名青年活动分子参加的动员大会。王震将军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首先回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过的艰苦历程,幽默地回答了青年怕艰苦、怕到新疆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新疆苦不苦呢?我是到过那个地方的,我看不苦。说到气候,并不冷到怎么地方;说到水土,上海吃的是黄浦江的水(和长江的水一模一样),新疆吃的是塔里木河的水……塔里木的水是从帕米尔高原、从天山、昆仑山上来的。那样高山奇峰下来的水,我恨不得马上就尝一尝……那样的水喝上一口真是能“活命长寿”,多活几年嘛。水土问题并不是怎么问题,现今我们有现代的文化科学技术,任何环境,我们都可以适应。王震将军还回答了知识在新疆有无用处的疑问:到了那里,文化知识“X”加“Y”有没有用处呢?我看很有用处。到那里,我们将采用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耕作方法来生产棉花、粮食、油料和蚕丝……那边多是不毛之地、盐碱地,这就要修工程,造水利,冲刷了盐碱才能把它变成很好的耕地,这是与自然界的斗争,通过这个斗争,就可以把我们造就成为有熟练技能和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生产劳动大军。所以不一定要上大学,只要他热爱某一行钻研某一行,就有可能成为那一行的专家……当我们走上生活的道路以后,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的途径是很多的。王震鼓励青年应当有革命的雄心壮志,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奋发图强。最后他指出:今后上海市将担负起长期支援新疆的任务,有上海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来支援,新疆一定能够很快繁荣起来。王震的话,对五六十年代那些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抱负的上海青年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后几年召开的动员大会上,除了有上海市领导讲话,勉励上海青年到边疆建功立业外,还有一位上海支疆青年代表、一位父母代表和一位正准备进疆的上海青年发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如何对待到新疆这个问题。从1964年开始,动员工作基本上采取师与区的对口动员。如接收上海青年任务较少的农八师,1964年只分给了1个区的动员任务,农八师驻上海工作组,主要是动员徐汇区的上海青年到农八师。而接收任务最大的农一师则划分了6个区:卢湾、静安、虹口、普陀、徐汇、长宁。因此,农一师驻上海工作组也相应地将工作组分成6个工作小组。为了配合动员工作,当时的报刊、电台、电视、剧团、戏院、青年宫、文化馆、俱乐部等部门,全部被发动起来,以文艺演出、新闻报道、举办展览会、放幻灯片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地宣传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的建设成就。有接收上海青年任务的各师,也倾全力,广泛而全面地介绍各师的光荣传统、建设成就。学校、街道经常组织青年和学生观看《生命的火花》、《北大荒人》等电影,还有介绍新疆风光的纪录片。1964年和196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在上海举办“上海青年在新疆”的展览会。1964年的展览在上海青年宫举办,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美丽富饶的新疆”,以大量的图片以及专程从新疆运来的实物,介绍了新疆的美丽与富饶;第二部分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并展出了从农场带来的兵团人自己种出的蔬菜、瓜果和豆类的种子;第三部分介绍上海青年积极参加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景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图片是上海青年在新疆受到生产建设兵团的同志和当地各族人民夹道热烈欢迎的场面;上海青年在新疆生活、劳动、学习的各个侧面;出席农一师英模大会的陆美英、陈兴国、施玉丽等34名上海青年的先进事迹等等。这些都鼓舞着参观者的心。展览会举办两个多月,参观的人数就达25万人之多,其中有些人来过好几次。1966年“上海青年在新疆”的展览在上海延安东路、河南南路口的上海博物馆展出。同1964年的一样,这次展览也分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与1964年的差不多,第三部分则着重介绍了1965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上海青年代表应奋、鱼姗玲、贺宗群、罗兰芝、蔡文琪等五位同志的先进事迹。《解放日报》,。以豫剧《朝阳沟》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歌颂了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当农民的事迹,以及专门为反映上海知识青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生活而拍摄的大型彩色纪录片《军垦战歌》,更为动员工作推波助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派了战士演出队到上海进行演出,将上海青年在新疆的劳动、学习、生活、成长的情况,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上海人民。日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的战士演出队,在上海举行了第一场汇报演出。演出队的19个业余演员中,有15个是上海青年,其中有8个是五好青年。他们演出的节目,不少都是上海青年自编自演的,他们用诗歌、舞蹈、说唱等形式表演了《雄鹰展翅》、《养猪姑娘曹根兄》、《夏收时夺丰收》、《塔里木农场亚克西》、《今天草原变了样》等节目。《解放日报》,。上海青年生动活泼的表演,吸引了无数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对动员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65年7月,正当上海动员有志青年报名去新疆的高潮时,由农一师师长林海清亲自率领的农一师文工团及上海青年代表240人到达上海,进行慰问汇报演出。当农一师战士演出队到上海宝山县演出时,正值该县动员400名青年参加新疆建设兵团工作,动员工作已进行了3个星期,却仅有200多名青年报名。但在看过了演出队精彩的表演之后,当天就有200多名积极青年报名,坚决要求到新疆去。农一师文工团在上海进行的慰问汇报演出,历时3个月,对动员报名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应该说,因上海知识青年进疆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宣传动员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那铺天盖地的广播、口号、标语、宣传画,躁动了多少上海青年的心,使那一颗颗年轻的心汹涌澎湃,热血沸腾。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上海知识青年对此记忆犹新。三经过动员、报名、体格检查、政审等一系列手续,被批准到新疆的上海青年,首先会收到一张粉红色“录取通知书”。如1963年进疆的上海青年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同志: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参加生产建设。根据你的志愿和条件,已经新疆建设兵团招收工作组审查批准。为此特向你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希望你去新疆后,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好儿女志在四方”的革命志向。积极劳动,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既有文化知识又有政治觉悟的劳动者,为建设祖国的边疆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区知识青年参加外地建设工作组1963年×月×日注:1.请凭此通知于×月×日×时办理报到手续。2.&报到地点:3.&有关出发日期及准备事宜,在报到时另行通知。1963年的“录取通知书”基本上是以区发放的,落款是“××区知识青年参加外地建设工作组”。1964年以后,由于动员与招收工作采取师与区对口,因此,发给上海青年的录取通知书,有的落款就变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收到某师的录取通知书,进疆后就到该师参加工作。因为1963年上海青年主要是去农一师,农一师的宣传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农一师一度成了新疆的代名词,以至以后几年有很多上海青年点名要去农一师,而对到其他师不感兴趣。报到以后,就会通知什么时候出发,然后,再发一张编有区号、编号、大队、中队、小队号的报到证。如1963年的报到证的正面是这样的:上海市知识青年参加外地建设报到证姓名区编号第大队第中队第小队报到证的背面是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证限本人于报到后参加会议及旅途证明本人身份之用。2.&在旅途中本证应妥善佩带于本人左胸前面。3.&本证不得转借和涂改。4.&本证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被批准进疆的上海青年在出发前,每人都会领到一套崭新的军帽、军装、黄书包等一些生活用品。为了顺利地将上海青年运送到新疆,上海和新疆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上海方面来讲,每一批上海青年出发到新疆,上海有关部门都要派干部及医生护送上海青年安全到达新疆。1964年,上海有关部门派出的护送上海青年到农一师的干部及医生就达101人。从新疆方面来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仅要派带队干部,并且还在上海到新疆的沿途,分段设接待站,采取带队干部分批包干的办法。如农一师,在有接收上海青年任务的年,在运送期间,他们在沿途的南京、西安、兰州、哈密、吐鲁番、库米什、库尔勒、二八台、新和等地设接待站,站站有人负责,主要负责中途接送和食宿的安排。1963年进疆的上海青年,在西安站,被安排到西安的“解放饭店”会餐、休息,然后继续坐上火车出发。到大河沿后,再改乘汽车前进。分配到北疆的青年,一般都要在乌鲁木齐休整几天,参观一下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的市容市貌。为了保证10万上海知识青年到新疆后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国家、农垦部拨给每一个上海青年一定的安置费。关于上海青年的安置费问题,日上午,在王震与柯庆施的会谈中,专门就此问题达成了协议。王震希望柯庆施支持新疆的建设,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输送20万上海青年,并且每人给安置费800元。柯庆施表示,只要新疆能安排工作,给上海青年就业的出路,以减轻上海市城市人口的压力,上海可以每年给新疆10万人。至于1963年计划动员1万上海青年到新疆,柯庆施表示1963年的安置经费可以由上海出,要求明年列入国家计划。王震提出,如果超过1万人,每人800元照付,另外农垦部补助经费500万元。安置费主要用于桑园的育苗、修建养蚕室和购买设备、上海知识青年的生活费用和宿舍、家具、劳动工具、炊具、运输费、差旅费、接待开支等,每个上海青年,除了发给单衣、棉衣、被褥、床单、单鞋、棉鞋、线袜、毛巾、草帽、军帽、碗筷等,接收各单位还要解决铺板每人2平方米(每人约3块铺板打通铺)。条件好一些的单位,还要适当买一些文娱器材。上海青年进疆后,按照班、排、连的军队编制组织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实行供给制。如对1963年到农一师的上海青年的工种、期限、待遇有这样的规定:一、&学习工种:主要是为发展蚕桑事业培养栽培桑树和养蚕的工人。二、&学习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期满后作为农场正式工人;并根据政治思想、学习成绩、劳动态度评定工资等级。三、&学习期间待遇:1.&每月发给伙食费13元;零用钱第一年3元、第二年5元、第三年8元。(女青年因卫生纸需要多发5角钱)。2.&每两年发棉衣服1套,棉帽1顶;每年发单衣1套、衬衣1套、棉鞋1双、单鞋3双、毛巾1条、袜子2双。3.&个人享受公费医疗,并根据农场规定制度享受其他生活福利待遇。4.&学习期间不享受探亲假,学习期满后,根据农一师规定制度,结合生产情况,分批轮流地回家探亲。1964年到石河子地区的上海青年的待遇与农一师的有一点点小小区别。如棉衣服是三年1套(包括棉帽1顶、棉手套1双)。一般地,单衣、单帽和单鞋在上海录取出发时就每人先发1套了。10万上海青年进疆后,主要安置在南疆的塔里木地区的农一师和农二师。农一师的有些团场就有上海青年数千人。分配到北疆各师的上海青年人数比较少,每个师只有数千人不等,而且进疆的男女上海青年的比例基本相当。塔里木地区的农一师,是最早接受上海青年的地方,也是安置上海青年最多的地区。1961年,农一师首次安置上海学生382名。《农一师志》,第11页。1962年底到农一师的上海青年是462名,其中男青年295人,女青年167人,不满16岁的有33人。1963年到农一师的上海青年是15030名,其中男青年8477人,女青年6553人,不满16岁的有540人。1964年到农一师的上海青年是18056名,其中男青年9993人,女青年8063人,不满16岁的有964人。1965年到农一师的上海青年是6945名,其中男青年3284人,女青年3661人,不满16岁的332人。“截至1965年底,到农一师参加垦区建设的上海支边青年共40962名。”同上,第12页。1966年,也有一些上海青年到农一师,具体人数不详。同样位于塔里木地区的农二师,1963年,首批接收了2000余名上海青年。以后几年陆续又有一些上海青年被分配到农二师。从1963年到1966年的4年间,共有1.63万名上海青年到达农二师的所在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在天寒地冻的叶尔羌河畔隆重建师,师部驻巴楚县毛拉。新组建的农三师,1966年当年就接纳了4000多名上海知识青年。在塞外丝绸古道上,有一个古老的驿站,这就是“奎屯”。它是清代以前乌鲁木齐至伊犁21个驿站中的首站,也是古代厄鲁特蒙古的游牧地。“奎屯”是蒙古语,意思是寒冷的。师部位于奎屯的农七师,1961年就有200余名上海知识青年被分配到奎屯兵团第七农校学习,毕业后有50多人分配在农七师工作。同年,从石河子师专分配到农七师工作的上海知识青年15名。年,又有4011名上海知识青年陆续分配到师。《农七师志》,第143页。石河子市,是新疆惟一的一个师市合一的城市,1976年被国务院批准建市。它是兵团农八师的驻地。石河子原是一个在地图上没有名字的小村子。村边,有一条早已干涸了的河床,布满碎石,石河子因此而得名。新疆和平解放后,石河子和附近居民只有200多人,一条坑坑洼洼的乌伊公路贯穿其中。公路以北,是沉睡在深深的蒿草芦苇丛里的万顷沃土;公路以南,则是沙丘起伏的戈壁荒滩。1950年7月,新疆军区王震代司令员和二十二兵团陶峙岳司令员、陶晋初参谋长亲自来到玛纳斯河流域的石河子一带踏勘,为建设军垦新城选点。经过军垦战士忘我的劳动,到1964年,一座新兴的军垦新城在万古荒原上拔地而起。当年就有1003名《石河子市农八师垦区志》,第26页。上海青年来到这里,参加农八师垦区的生产建设。位于中国地图尾部最高的部分,是新疆的阿勒泰地区,这里有一个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张仲瀚亲自命名的军垦新镇——北屯,意为中国最北的屯垦之地。它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的师部所在地。1966年,它被正式标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版地图上。农十师从年,共安置了1948名上海青年。《农十师志》,第19页。总的来说,刚进疆的10万上海青年,大多数都被分配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从事科教文卫等其他工作。1963年进疆的2万名上海青年,其中有3000名是高中毕业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劳动锻炼和两年的专业训练后,分配到兵团所属其他各师担任政治工作和会计、统计、机务、教员等工作。1964年分配到农七师的1937名上海青年,其中有一个中队的人,全部分配到农业银行工作。《农七师志》,第143页。另外,在分配安置工作上,兵团各师团尽量照顾上海知识青年之间的地区关系、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以便上海青年之间可以互相照应,互相帮助,便于稳定情绪和巩固。如农一师对分配来的上海青年,采取的就是区对团场的分配方法。如:普陀区的上海青年基本上都分配在一团、六团和原十场(六团);长宁区的上海青年基本上都分配在二团;徐汇区的上海青年基本上都分配在四团、原前进二场、三场;静安区的上海青年基本上都分配在原十二场、十七场、建化厂;虹口区的上海青年基本上都分配在原十三场、十四场、九场;卢湾区的上海青年基本上都分配在原十六场、十八场、共青团农场等等。(作者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士)
兵团重点企业
各省市政府
对口援助兵团友好地区
农垦建三江分局
农垦九三分局
农垦牡丹江分局
农垦宝泉岭分局
农垦北安分局
农垦绥化分局
哈尔滨分局
农垦红兴隆分局
农垦齐齐哈尔分局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 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承办:兵团办公厅 新ICP
网站访问统计: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