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政策选择

中共山西省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 中国农经信息网
欢迎您进入中国农经信息网站!"替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解难"希望全国的农经人都能为农经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欢迎注册,欢迎投稿!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作者
双击自动滚屏
文字颜色黑色白色红色灰色绿色蓝色青色黄色
背景颜色白色黑色粉红灰色绿色蓝色青色综色
字体大小9 pt10 pt12 pt14 pt16 pt19 pt
中共山西省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发表日期: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中共山西省吕梁市委 吕梁市人民政府&&本页面已被访问 2533 次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意见》(讨论稿),结合吕梁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用大量篇幅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重大部署,其主线和核心内容就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近年来,随着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我市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更加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市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经营方式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对于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为主线,以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地位为基础,以提高农业集约化、组织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吕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基本原则。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民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四大基本原则:一要坚持生产力标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是判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成效的基本依据;二要坚持维护农民切身利益。要以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关键,切实保障农民的财产和权益不受损失,这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必须坚持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要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立足于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四要坚持依法与创新相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政策性强,既要严格依照法律政策办事,又要鼓励大胆探索,从群众的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任务&&&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一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要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律政策,以现有土地承包合同、经营权属证书为依据,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今年重点抓好孝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乡(镇)推进试点工作,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试点,制定试点方案后须报省农经管理部门审核。通过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法和有效途径,全市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县市区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总结试点经验,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和部门职责,将所需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二要积极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建立县有农村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大厅、乡有交易服务厅和村有信息联络员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巩固完善去年4个重点县市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方山、岚县2个县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规范化建设,其余县区也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建设任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2013年起,各级政府要安排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对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予以支持,对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并签订3年以上流转合同的流出土地农户,给予一次性适当奖补,并对规模经营的新型主体予以项目扶持。三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各县乡要在依法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土地仲裁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一庭三室”仲裁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仲裁案件审理设备,县级配备不少于20名的仲裁员,乡镇、村至少各配备1―2名纠纷调解员,并加强仲裁员、调解员培训。今年完成方山、岚县2个县的重点建设任务,其余未建的县区明后两年完成任务,确保把土地纠纷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各级财政要依法将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要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要按照“以点带面、严格标准、规范运行、分级管理、强化监管、梯次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预决算制度、收入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资产台帐、资源登记簿等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程序,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有效保护农户财产权利。今年重点完成文水、交城2个县的推进任务,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我市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土地补偿费及农民负担专项审计。通过强化“三资”管理,实现监管制度化、手段信息化、产权明晰化,提升对农村“三资”的监管水平。二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先行试点、积极推进的原则,开展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今年要在柳林县选择1个村开展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量化、股权设置等内容,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科学合理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平公正地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市县财政要安排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等试点工作经费,对试点村以奖代补给予支持。&&& (三)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一要推进农民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深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市级八大农业产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确保全市“十二五”末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推动合作社创新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服务,鼓励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二要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3511”示范社建设工程,按照省、市、县三级示范社建设标准,全市每年培育30个省级示范社,50个市级示范社,每县市区每年培育10个县级示范社和1个精品示范社。积极指导合作社建立章程,完善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全面提升经营服务能力。三要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严格执行农民合作社工商、税务登记免费等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涉农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农业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等项目。要坚决制止对农民合作社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取消对合作社的年检,大力减轻农民合作社的负担,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四)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一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市县财政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并多渠道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采取投资、奖补、贴息相结合等办法,切实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513”龙头企业跨越发展。2013年,全市选择“十大骨干龙头企业”、“ 十大重点龙头企业”和“ 十大成长型龙头企业”共30户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40万吨,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50万吨,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二要完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办法,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资和购销等多种服务。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让农民真正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三要强化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红枣、核桃、杂粮、畜牧、设施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和林下经济等八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把专业村、基地县建成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基地。&&& (五)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努力提高农民集约经营水平。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重点,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多元化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着力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鼓励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2013年重点培育家庭农场50户,培养专业大户和联户1500户。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各级要制定出台对专业大户、联户经营、家庭农场扶持奖励办法,从资金、技术、项目、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和农民职业教育,重点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联户经营带头人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六)健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要求,加快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农业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要以动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服务,积极拓展农村合作金融、农业信贷担保和政策型农业保险。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七)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构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市县乡三级要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领导机构,把农民减负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持农民负担监管力度不减弱,领导责任不放松,高压态势不改变,着力构建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要加大农民负担检查监督力度,着力解决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深入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专项治理责任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防止“三乱”问题的发生。坚持和不断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农民负担返弹。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工作,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筛选、审核立项、检查验收等工作,严格规范程序和奖补标准,严格执行省定筹资筹劳“人均15元、劳均5个工日”的限额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开展“一事一议”的积极性,构筑多元化稳定投入新机制,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债权债务管理,逐步化解农村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坚决杜绝新的集体债务发生。&&& 四、加强对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对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专题研究,精心部署,督促落实。要把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发展规划、项目安排、经费保障、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供保障。&&& (二)强化服务指导力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政策性强,必须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注重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要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衡量体制机制创新成效的根本标准。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先试先行,大胆探索,努力破解农村改革发展的难题。&&& (三)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经部门担负着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转为行政机构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提升部门权威,强化人员培训,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依法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农经站建设,解决好机构、编制、人员、场所和经费等问题,确保农村经营管理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履行,确保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顺利推进。&&&&&&&&&&&&&&&&&&&&&&&&&&&&&&&&&&&&&&&&&&&&&&&&&&&&&&&&&&&&&&&&&&&&&&&&&&&&&&&&&&&&&&&&&&&&&& 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200)
|&&|&&|&&|&&|&&|
联系电话:QQ
QQ    联系人:中国农经信息中心     来源: 作者:郑有贵
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和农业技术政策对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变迁的影响
1盯8年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环境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由农村人民公社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微观经济的主体是农户,农户有了经营自主权。二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机制对包括技术在内的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这一时期,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变迁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i。市场化政策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影响。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变迁方向发生重大转变:(1)以节约土地为核心的农业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节约劳力技术步入健康发展轨道。这表现在良种推广、栽培技术进步,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化肥等化学技术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技术迅速崛起、机械技术进步,等方面。(2)无机农业技术迅速成为主体技术,有机农业技术进展缓慢。 2.流通和价格政策的影响。农业技术资源向高效益产业部门流动,农业中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技术进步差异明显,其中粮食产业技术进步程度较低。农产品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技术的投入数量和发展方向。资金、土地等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效益原则重新配置,同时也决定了技术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向。 3.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强度的区域......(本文共计1页)
       
         &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05期
《湖南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中国农学通报》2002年02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0期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年04期
《调研世界》2004年08期
《华夏星火》2005年09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02期
《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03期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1期
《农业经济》2007年05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生产力研究》2008年13期
《农业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经济研究参考
主办: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经济研究参考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周刊
出版地:北京市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农经发[2010]9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1.003页¥2.001页¥0.501页¥0.501页¥0.501页¥0.503页¥2.005页¥2.0010页1下载券5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页免费10页1下载券4页免费12页1下载券13页免费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农经发[2010]9号|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重​要​力​量​,​担​负​着​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大​任​务​.​乡​镇​农​经​工​作​处​在​整​个​农​经​系​统​的​最​前​沿​,​是​将​农​经​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按​照​现​行​法​律​政​策​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及​合​同​管​理​、​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农​民​负​担​及​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是​政​府​的​职​责​。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