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才拍到1.85亿港币币吗

按排行字母分类:|||||||||||||||||||||||||
|||联系我们|疑难解答||||
|意见反馈|招贤纳士|||文化大观园 1.8亿的面具背后|【长夜书香】东北大学|中国大学生在线()
文化大观园 1.8亿的面具背后
  日晚,香港拍卖公司2013秋拍,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最终以1.8044亿港元落锤成交,成为首件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公司没有透露最后的“胜利者”的身份,但有业内人士猜测,这位出手阔绰的神秘人士可能是卡塔尔公主,也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某些当代艺术收藏者在做局,拉高出货,而在业界,更有激进的评论家表示,这种外国杂志插画水平的东西能卖一个多亿简直是在侮辱中国人的智商。   曾梵志这幅《最后的晚餐》创作于2001年,原画中的耶稣及12个门徒被换成戴上面具吃着西瓜,及系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一个宗教空间变成了教室场景,产生出一种荒诞的游戏感,那么这幅1.8亿的面具背后到底能看到什么呢?   王鲁湘:说到中国的这个当代艺术啊,我们不能不提到最近在这个香港拍卖上头出现的这样一个天价,被拍到了1.8亿港币,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引起了一场舆论的轩然大波,对这个事情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说法,那么我想先听听您对这件事情的一个解读。   费大为(当代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这件事情有很多媒体来问我,我想也会媒体也会问我的同行提出同样的问题,因为媒体和大多数的这个社会的一般的公众都会把最好认的东西就是价格这个东西记得很清楚。   王鲁湘:对,它是所有人都听的懂的话语。   费大为:对,但是这个也是一个好像似乎是大家不太愿意去谈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可能会把这个钱和价格作为一个前提来讨论,但是艺术界恰恰是不愿意把这个价格和这个钱的问题来作为一个讨论问题的开始。   但是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热闹的天价,才把当代艺术引入大众的视野,人们或许不能确切地说出这些作品的作者,也不能理解画家到底想用这些奇怪的形象传达什么,但这也引得人们更为好奇,这些画到底好在哪儿,它的下一个天价又会是多少。   费大为:所谓天价它也是相对的,它是一个市场的问题,不是艺术的问题,实际上在1990年代初,在西方它有一个艺术市场的一个滑坡,这个滑坡通过很缓慢的一个复苏的一个时期,慢慢到了2000年以后,开始进入了一个比较黄金的一个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到了2005年的时候,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肯定到了一个高度繁荣的一个阶段,那么这时候艺术市场作为投资方的一个肥肉一个对象,我们来看投黄金好还是投股市好还是投房子好,还是投艺术市场,这时候大家看得很清楚,艺术市场是升值最快的,所以呢所有的眼光都看到艺术市场都投到艺术市场上来,那么艺术市场里边哪个板块是升值最快的,那全世界的投机商都看到有一个板块正在迅速地可以被炒起来的,那就是中国板块。   王鲁湘:就是中国板块。   如果回过头对2005年前后的艺术品市场稍加梳理便不难发现,那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可谓是“市场化”、“明星化”甚至“娱乐化”的红火年代,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的作品屡次刷新拍卖记录,价格从几十万增长到几千万都不算稀奇,他们也用价格叫响了“当代艺术F4”的称号,总而言之,当代艺术确实越来越受关注,尽管并不是在艺术的层面上,但在那样的一个时间点,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会突然具备这样的炒作价值,这个中国板块的幕后推手又到底是谁呢。   费大为:中国板块是因为通过1990年代末以后所有的媒体都在炒作中国的变成强国这个事情,等于在给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做广告,那么中国当代艺术通过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这样一个炒作,通过1990年代整个慢慢在西方的这个美术馆的这个铺垫,已经基本完成了,那么实际上缺的就是市场这块,所以这个东西是可以大大提升的,所以呢,从2005年开始到2008年,实际上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个疯狂升值是一个可以非常简单地来说是一个风投现象。   王鲁湘:哦,风险投资。    费大为:风险投资的现象,那么这个风险投资呢主要是在西方人的掌控之下,西方人的一些像美国和英国,这个大的风险投资计划是有好几个,那一个计划下来它可以集合起非常大的一个资金来投下去,比如说我给每个客户说银行的利息才1%或者2%,那我说我给你10%吧,是吧,那这个集资就很容易,比如说在2005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很大的一个资金过来,这个过来就是他每个艺术家给100万美金,我把所有的作品都拿走。   王鲁湘:等于是原始的建仓。   费大为:对,原始建仓,那么中国当时就选了大概三十多位艺术家,实际上这些作品他要在3年之内把这东西提高好几百倍的话,他的盈利就很厉害,是吧,所以他把这个板块是作为一个纯粹的一个投资的现象来做的,所以他把它买进卖出,再买进再卖出,通过拍卖的方式来做,当时在2005年的时候我说就像我们看到这个二战的这个片子,二战的片子天空上密密麻麻全是飞机,黑白片子,就是西方的资金投向中国的市场,因为这是一个升值最快的一个板块。   各种画廊、各式涂鸦、各类雕塑,还有各家的小摊小贩都愿意在这里集聚,也由此可见798当代艺术的人气,走在其间,一定不会错过这里,2007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北京798艺术区落成,耗资上亿元,迅速崛起,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活跃的当代艺术场馆,这里的主人盖伊·尤伦斯男爵,他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第一人”,1.8亿的天价之作《最后的晚餐》在2001年创作完成后,就是被他直接收入囊中,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风向标。   王鲁湘:那么您作为一个和尤伦斯有过这么深度合作的一个中国的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您对尤伦斯进入中国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这样一种他的这样一种关注,您是怎么评价他?   费大为:我是2002年开始跟尤伦斯合作,到2008年为止,2002年的时候其实尤伦斯找我只是叫我给他负责收藏的问题,我之所以要接手这个事情,而且我当时还觉得蛮高兴的一件事情,是因为尤伦斯先生跟我说过一些话,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他说他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非常伟大的国家,而且将来肯定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最重要的国家,那么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它有一个转变期,就是1980年代,1980年代这个转变期对中国的未来是那么的重要,但是中国政府没有做一件事情就是在转变期所出现的文化产物文化产品,就是说它的艺术品都没有保护,所以全部都流散到国外去了。   所以有一天中国政府要醒过来,要建立自己的当代美术馆的时候,那它就会发现完全没有作品,而且已经收不回来了,那么我现在退休了,2002年的时候他说我现在退休了,我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把最好的这个阶段的作品全集中起来,而且我不会找一个西方的评论家去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不希望用西方人的眼光去看这段历史,而是要找一个中国的评论家来做这个事情,把最好的作品收集起来,我封存30年,将来是送给中国政府的。   王鲁湘:呦,那尤伦斯这番话我觉得没有一个中国的艺术家或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可以拒绝,这话太让人感动了。   但市场是冷酷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圈内圈内都在喊着“狼来了”,很多拍卖现场那些司空见惯的收藏家团体几乎都集体失踪,各当代艺术大佬更是首当其冲从领涨变成领跌,流拍屡现,在一片唱衰之下,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8年”就此曲终人散。   费大为:经济危机一到以后,实际上这几个巨大的风投的项目正好完成,已经脱手了。   王鲁湘:奥,已经脱手了,击鼓传花已经传到下一棒了。   费大为:对,所以呢这个就转不动了,转不动以后就开始我们看到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个价格就开始滑坡。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初春,香港一家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更是让艺术圈仿佛遭遇“地震”,尤伦斯这个可谓中国当代艺术品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之一,突然开始高调拍卖手上的上百件中国当代艺术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彻底没人玩了”,连尤伦斯都要抛售离场了,游戏结束了,拍卖之前一片唱衰。   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终止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大跃进式的狂飙突进,就在人们感叹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终于破裂的时候,2011年,尤伦斯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品重要的幕后推手选择了这个时间抛售上百件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各种悲观论调不绝如缕,但拍卖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震惊,上拍的106件中国当代艺术珍品不仅全部成交,很多作品还屡屡刷新画家的拍卖记录,两年之后的2013年香港拍卖会上《最后的晚餐》更是惊爆1.8亿的天价,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终于挨过严冬出现拐点了么?亿元时代真的就此来临了吗?总之,人们又重新聚焦当代艺术,那这次又到底是什么人在接盘呢?   费大为:实际上当时年,或者2002年到2008年这样一个价格的飞升上百倍,什么五百倍、六百倍这样的一个奇迹,给中国的亿万富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的有钱人觉得这个我们可以复制,是吧,由于中国的这个经济没有太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所以呢当代艺术在年有一个短期的一个往下走以后,马上在2011年开始似乎要起来,中国的有钱人想重新把这个盘要复制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西方的这个哪怕是风险投资的这个一个系统也是比较成熟的,中国的这个风险投资的这个系统也是不成熟的,所以现在你说曾梵志的东西这个作品拍到1.8个亿,这个并不能说明整个所谓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板块在市场上被活过来了,这个完全不能说明这个问题,远远不能说明这个问题。   王鲁湘:您的这个个案就您和尤伦斯的这个合作,其实也是一个我们当下讨论中国艺术的时候一个最纠结的问题,就是学术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到底谁在中间应该成为主导,我们经常看到就是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资本在中间成为主导。   费大为:不是这样,就是从个案上来说有可能会这样,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资本所捧起来的作品如果仅仅是因为资本所捧起来的作品,那它肯定是站不住的,是这样,不管它把价格捧到多高,它肯定会掉下来,只有学术的判断才会真正站得住。   王鲁湘:中国当代艺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从地下、半地下走向了公开,从一开始的不受待见、无人理睬也无人收藏走到了今天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甚至有些作品创造了上亿元的天价,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国家的公立博物馆、公立美术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仍然是讳莫如深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的现状仍然没有脱离在野和在外这样一个基本的一个状态。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圆明园画家村到后来的宋庄,当代艺术家们只能从一个边缘转移到另一个边缘,他们的作品也始终保持着对主流话语权的对抗性和消解性,这幅现在被炒作到天价的《最后的晚餐》也没有例外地体现着这样的思考。   王鲁湘: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在1980年代在那样一个特殊的一个环境甚至一个特殊的一个意识形态的一个语境体系中间它产生的,那么产生的时候呢它就明显地具有一种对体制的某种反抗性和反叛性,这种对立和冲突就使得我们形成了一个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固有的看法,就说你的对体制的抗议反叛甚至是批判,就是你的当代性的一个基本的一个内容,没有这些东西你就没有当代性,在这个意义的话呢,也就它高度地被政治化,被意识形态化,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中国当代艺术一个基本看法,它是反当下体制的。   费大为:对,这个也是有一部分的评论家或者是一些文化批评家所采取的立场,就是他们会从这个角度去判断艺术作品,我本人是不太同意这样的方式的,因为这样做艺术也就太容易了一些,只要你涉及某一种题材,涉及某一种话题,采取某一种立场,那么采取某一种政治立场,你的作品就会被吹捧,那这样做艺术太容易了。   王鲁湘:很容易了,对呀。   费大为:所以艺术它是不是一个能够站得起来的在艺术语言上站得起来的东西,我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靠你很长时间地去体会,要了解传统,而且是要体会对这个世界的一个有深度的思考,我觉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网友评论(0)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绘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0.5013页免费24页免费2页¥3.003页免费 5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免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我看《最后的晚餐》的天价成交-股票123
我看《最后的晚餐》的天价成交-股票123
我看《最后的晚餐》的天价成交
财经中国&&&1年前
  柯鹏(德国海德堡大学艺术史博士生)  在充满“作局论”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场中,两个话题最能吸引大家的眼球:造假和天价。  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里,苏富比拍卖行的同事们真正迎来了“黄金周”,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开创了新的纪录: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币的破纪录价格成交,这一价格也是亚洲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最高纪录。  拍卖刚结束,“天价造假”之类的言论如约而至,质疑者将送拍人尤伦斯男爵和疑似购买者高古轩画廊之间的利益关系联系在了一起,坚持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估且不论1.8亿港币的成交价是否含有水分,我们如果将《最后的晚餐》放置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中去看的话,它算不上是开拓性的作品,但也应该可以属于小结性的作品。  从作品的名字来看,它从一开始就走在了用历史名画的旧瓶装时代特性新酒的创作路线,而达芬奇的壁画原作《最后的晚餐》,早已是万千艺术作品模仿借鉴的对象。  无论曾梵志借用多少个分裂的人来折射这个时代,他们也只能折射曾梵志自己内心对社会的感知。  就在曾梵志天价作品成交之后的两天,苏富比拍卖行成功拍出一颗118.28克拉的椭圆形D色无暇钻石,成交价2.3亿港币。
摘要技术支持:驼峰()
我看《最后的晚餐》的天价成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拍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