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石《知人》原文解析

北宋亡于王安石,若王安石能够知人善用北宋就好转了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18,536贴子:
北宋亡于王安石,若王安石能够知人善用北宋就好转了
王安石还不如的改革
我有预感,意见不和
北宋末年所处的时代和差不多,民国亡于日本的侵略,北宋亡于女真的入侵,但他们国内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并没有恶化到亡国的程度。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王安石变法古文原文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见《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成则王侯败则贼,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谈意义有意义吗
如果谈意义,也是折腾后来人和你们这些学生们
大家还关注(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所说的农民疾苦是什么?(2分)为解决农民的疾苦采取了那些措施?(2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3分)(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朱熹分析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乐乐题库
& 商鞅变法知识点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所说的农民疾苦是什么?(2分)为解决农民的疾苦采取了那些措施?(2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3分)(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朱熹分析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福建福州市八县高二下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中期财政困难)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回答后一问要联系所学的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后果、民族政策等内容。(2)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时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及变法中王安石的解决办法。分析材料“……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可知“疾苦”的含义 。结合变法中的“富国之法”的相关内容回答措施。联系措施的具体内容分析解答影响。(3)本题是借朱熹之口,考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首先分析材料“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可知原因有:侧重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个性缺陷。再联系所学“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主要考察你对“商鞅变法”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相似的题目: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理由是“上户自足,无假(借)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名为厚民,实乃剥下;名为惠民,实有利心。”这是反对方田均税法免役法青苗法保甲法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说明商鞅变法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确立土地私有制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所说的农民疾苦是什么?(2分)为解决农民的疾苦采取了那些措施?(2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3分)(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朱熹分析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所说的农民疾苦是什么?(2分)为解决农民的疾苦采取了那些措施?(2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3分)(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朱熹分析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相似的习题。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王安石诗史地位新探.doc3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安石的诗歌数量颇丰,并且向来受到诗评家的普遍称赞。在通读了王安石
的全部诗作之后,笔者以之命题作文,意图分析王安石诗歌对于宋诗特征形成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在宋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绪论部分简要交代了本文的创作
目的和意义,同时说明了前人对于王安石的研究方向与成果。除绪论外,本文主
要分四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王安石的诗学思想,通过研究王安石的文道论、诗
论,以及王安石所崇拜的偶像――杜甫,揭示王安石诗学思想的内涵:重视诗歌
的社会功能、讲求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诗歌风格、强调诗歌创作的法度,以杜
甫作为典范来学习。诗人的诗学思想对诗歌创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具有相
当的研究价值。每一位诗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时代里,其时代背景与个人性情都
会对诗人的思想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诗学思想也不例外。第二部分是论述王安
石诗歌擅长化用前人诗句的现象与意义。笔者运用布鲁姆“影响的焦虑”这一诗
歌理论分析在唐宋诗歌转型中,宋代诗人在继承前人丰富的经验,承担前人巨大
的压力之时所陷入的困境和所表现的焦虑心理。而王安石又是如何通过化用前人
诗句而自出新意,从而达到超越前人的目的。王安石刻意求新求变的诗歌艺术追
求,代表了大部分宋代诗人的共同心声。第三部分是阐述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征,
王安石早年诗歌明确体现了许多宋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晚年诗歌又表现出向“唐
音”的复归。其诗歌的最高成就在于诗歌中所蕴涵的“宋调”、“唐音”两种特色
的融为一体,精严深刻而不失自然,晚年达到了精深华妙的艺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说王安石《知人》--《名作欣赏》1992年04期
说王安石《知人》
【摘要】:正 王安石的散文中可称为小品文的确实不多。《读孟尝君传》固然脍炙人口,但立论偏颇,生动性和趣味性总嫌不足。倒是他早年写的《伤仲永》比较有可读性,遗憾的是在结尾处作者所发的一番议论虽为至理名言,文笔却不免拗折生硬,显得过于严肃。这篇题为《知人》的短文,辞句整饬凝炼而结构紧凑谨严,意趣隽永而内涵深刻,确是王安石的一篇杰出小品代表作。两面派人物给人以假象古来就有,本不足奇。白居易诗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也已提到王莽,却是从正反两面说的,小人固然可以利用假象欺世,而君子也往往容易被误解。王安石这篇小文所举的王莽、杨广和晚唐的郑注,都是善于伪装的两面派人物。作者分别举出他们作伪的
【关键词】:
【正文快照】:
王安石的散文中可称为小品文的确实不多。《读孟尝君传》固然脍炙人口,但立论偏颇,生动性和趣味性总嫌不足。倒是他早年写的《伤仲永》比较有可读性,遗憾的是在结尾处作者所发的一番议论虽为至理名言,文笔却不免拗折生硬,显得过于严肃。这篇题为《知人》的短文,辞句整伤凝炼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汝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林萌;[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林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刘彬徽;[J];江汉考古;1980年02期
容肇祖;[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李之勤;[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单锦珩;;[J];读书;1980年07期
杨渭生;;[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李宗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张子敬;[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节;;[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程瑞钊;;[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冀步良;;[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戴志强;谢世平;;[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袁林;;[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张祝平;;[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杨翰卿;;[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尹仲文;高昭业;;[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一年集)——中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谢宇衡;;[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C];1995年
尹钧科;;[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北京日报;2000年
一分;[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亦如;[N];吉林日报;2000年
王坤;[N];金融时报;2000年
项斯言;[N];人民日报;2000年
卢布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卢布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缪士毅;[N];中国社会报;2000年
李建明;[N];陕西日报;2000年
陈国灿;[N];学习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书华;[D];河北大学;2001年
汤江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周勇;[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方笑一;[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杨倩描;[D];河北大学;2004年
王刚;[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张煜;[D];复旦大学;2004年
杨天保;[D];浙江大学;2005年
刘文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周淑萍;[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尧均;[D];暨南大学;2000年
李方泽;[D];安徽大学;2001年
崔英超;[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方南波;[D];苏州大学;2002年
刘文瑞;[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张雷;[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刘慧兰;[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林成伟;[D];暨南大学;2003年
赵鲲;[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陈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安石变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