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国以来编纂出版的最大的百科四库全书是什么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经中共中央、批准,于日正式成立的。30年来,我社筚路蓝缕,,业已发展成为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成立时间日邮&&&&编100037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下辖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识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两个副牌,出版《百科知识》、《小百科》、《红地产》和《城市周刊》(英文版)四种杂志。
30年来,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顺应时代的要求,先后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12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20卷)、《中国百科大辞典》(10卷)、《》系列等一系列鸿篇巨制,出版各类专业和地区百科全书近百种,出版各种系列、普及读物近万种,与港、澳、台及海外多家出版机构逾千种,出版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100余种。1993年以来,先后有180余种图书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中国图书奖等重要奖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下设的机构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田胜立先生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科学技术分社、社科人文分社、少儿百科分社、教育分社、学术著作分社、百科全书编纂中心、专业百科地区百科编纂中心、对外合作中心、百科术语中心、美术设计中心。可从事各类专业图书、教育图书、大众图书的出版和跨介质、多媒体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的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拥有近500人,其中编辑出版人员近200人,编辑人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几乎覆盖了现代科学文化的所有领域。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拥有面积1.88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办公大楼、设备先进的电脑编辑区、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技术雄厚的百科术语中心,各种辅助设施齐全,能为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拥有出版对外贸易经营权,可从事范围内各种出版物的进出口业务。是中国编辑出版《》和其他各种综合、专业百科全书及辞书等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机构。
日由中共中央、批准在北京正式成立。历任主要负责人有、、、林盛然、、徐惟诚等。出版社下设若干编辑部和职能部门。
根据国务院指示在上海设立“”,主要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任务以及部分学科分卷的编辑工作。分社历任主要负责人有陈虞孙、、、、、、何兆源等。(1993年10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74卷出版任务完成,根据新闻出版署的部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更名并重新组建为“”,主管、主办单位为新闻出版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下设的知识出版社,为编辑出版科学文化和各个知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出版单位。
20多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顺应时代的要求,先后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32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12卷)、《(国际中文版)》(20卷)、《》(10卷)等一系列,出版各类专业和地区百科全书50余种,出版各种系列工具书、普及读物4000余种,于港、澳、台及海外多家出版机构合作出书300余种,出版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100余种,此外还编辑出版《》、《》、《》、《城市周刊》(英文版)4种杂志。以来,先后有180余种图书获得、、中国图书奖等国家级大奖。图书、项目 获 奖 名 称 时 间
建立、开发术语数据库 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12卷) 第二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 1997
我从战场上归来 第三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设计奖 1997
学校数学课本(9册) 第三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编辑奖二等奖 1997
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2卷) 第三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编辑奖一等奖 1997
家庭医疗指南 第三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选题奖二等奖 1997
世界名牌轿车图鉴 第三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选题奖二等奖 1997
第三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选题奖一等奖 1997
知识城(8种) 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优胜奖 1996
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2卷) 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 第二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1997
世界名牌轿车图鉴 1997 第三届国家辞书奖荣誉奖 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1997
股票操作学 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 1996
最新实用全书 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二等奖 1996
青少年教育读本 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 1996
世界市场全书(100卷) 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1996
北京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大镀金奖 第十一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大镀金奖 97世界集邮展览金奖 97
第二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校对奖二等奖 1995
小学生读文·学史丛书 第二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设计奖二等奖 1995
小学生品德教育故事丛书(8种) 第二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选题奖二等奖 1995
华罗庚数学学校试题解析(7册) 第二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编辑奖二等奖 1995
关贸总协定与工业 第二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选题奖二等奖 1995
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 第二届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选题奖二等奖 1995
推动世界的力量 中宣部团中央等五部委“百种爱国主义图书” 1995
简明中华百科全书(3卷) 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1995
百科全书 首届中国辞书奖三等奖 1995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 首届中国辞书奖二等奖 1995
简明中华百科全书(3卷) 首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 1995
考考你的智力 中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小学生图书评委会) 1994
华罗庚数学学校试题解析(7册) 上海市中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小学生图书评委会) 1994
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 首届全国优秀地理图书二等奖 1994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 首届全国优秀地理图书一等奖 1994
中学生袖珍 第七届全国优秀畅销书(书刊发行协会) 1994
丛书(10种) 第七届全国优秀畅销书(书刊发行协会) 1994
华罗庚数学学校试题解析 (7册) 第七届全国优秀畅销书(书刊发行协会) 1994
家用电脑入门 第七届全国优秀畅销书(书刊发行协会) 1994
关贸总协定与中国民族工业 第八届中国图书奖 1994
中国烹饪百科全书 第七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优胜奖 1994
的读书生涯 第七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优胜奖 1994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3卷) 第七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 1994
(11卷)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 1993
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199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App Store未经授权为用户提供付费应用程序下载《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第一版第三册的全部内容,侵犯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的著作权,判决苹果公司赔偿52万元[1-2]。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大街17号 邮编:100037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中国新闻出版网
- 《中国大百科全书》背后的故事
【欢迎登录
权威的新闻出版第一门户】
邮箱登陆:&用户名:&
《中国大百科全书》背后的故事
姜椿芳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审稿。资料图片
<FONT color=#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次总编委会举行。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玉娟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称之为“伟大的事业”,辞书专家吕叔湘称之为“不朽的事业”。它是我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具书,它被知识界、学术界誉为中国文化的丰碑。为了它,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全部动员起来了,众多学术泰斗不顾年事已高,3万名学术精英殚精竭虑。它就是《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出版实现了从无到有,圆了中国人的“百科梦”;200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则把最新最美的“百科梦”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要给您讲讲这部书背后的故事,说说“钢铁”是如何炼成的。
  大百科之父姜椿芳
  时间回溯到38年前的那个春天,当中央编译局的几位负责人到北京秦城监狱接姜椿芳出狱的时候,他们听到了以“莫须有”罪名蒙冤入狱七载的姜椿芳第一次谈起他在狱中的设想:编辑一部属于中国自己的百科全书,填补中国缺少百科全书这类大型工具书的空白。此后的15年里,姜椿芳始终在为把这个“狱中奇想”变成现实而努力着。一部百科全书的编纂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如何聘请到众多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参与到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是让姜椿芳极为重视的一件事情。为了体现对专家学者的尊重,患有青光眼,视力微弱的姜椿芳往往不顾行走极不方便的身体状况,亲自登门拜访、邀请。
  1984年冬季大雪纷飞的一天,姜椿芳和一位同事顶着严寒敲开了季羡林的家门,他是亲自为季先生送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聘书而来的,不过恰好季先生出门在外,只有季夫人在家。但姜椿芳在说明来意之后,依然捧着聘书,向季夫人深鞠一躬,递上聘书。“您太客气了,快别这样!”季夫人连连说道。而姜椿芳却认真地说:“等季先生回家以后,请您务必也像我这样把聘书交给他。”这是姜椿芳对那些参加大百科“战斗”的专家学者们的感谢。
  至今,《中国大百科全书》在送聘书时依然保留着这个传统礼节。
  学问人撑起的大百科
  加入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队伍之前,黄鸿森正在北京郊区门头沟忙着“深挖洞”――由于年纪大、力气不够,他的工作是推车。此时,黄鸿森原来的工作单位北京编译社被撤消,个人的政策没有落实,进商务印书馆未果。一天,他在北京图书馆查资料时,遇到了老友金常政。经过金常政、张曼贞伉俪的推荐,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阎明复“接见”了黄鸿森。见了面,阎明复要他下定决心参加百科事业,不要再找其他单位了。
  “文革”后,刚刚落实政策,但是某些人对“改正‘右派’”还怀有成见,使他们找不到工作。从秦城监狱走出来的姜椿芳总编辑和阎明复副总编辑敢于承担“招降纳叛”的风险,为百科全书的编纂事业罗致了一大批人才。建社初期,就有四个“有问题的人”当上了副总编。其中,刘尊棋是局部平反、顶着叛徒的罪名进社的;周志成也是“右派”,此前在新疆“流放”了18年。
  因为老引进“右派”“反革命”,人事部门负责人有意见,认为大百科用人不讲阶级路线。阎明复说,编百科全书要用有学问的人,如果感觉不合适,你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工作。
  编辑队伍如此,撰写队伍也是如此。著名力学家钱伟长教授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还没有改正,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就请他担任《物理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主任。可以说,第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问世,也有“右派”“反革命”的一份功劳,有的人而且是功勋卓著。
  编委名单上的“黑色方框”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毛泽东同志的这句名言,正是呕心沥血为大百科全书撰稿的前辈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写照。白手起家时,姜椿芳和他的同人们当初四处招兵买马靠的是挤公交和步行。最初,出版社就在京城8个借来的地方办公,大家戏称“八大处”。由于当时编大百科纯属“赔钱活儿”,大百科的编校人员人均收入均低于同业人员,但是,工作的幸苦却是百倍的。
  一位老专家曾说,为了大百科,他甘愿皓首穷经,死而后已。他的话说出了老专家的心声,也不幸言中了这样的事实。
  考古学家夏鼐上午还在案头紧张地修改《考古学》卷概观性文章,但下午就突发急病进入医院。夏鼐逝世后,人们发现,他的床头、桌上堆满了编纂大百科全书的相关资料。和夏鼐一样,身患绝症的天文学家戴文赛临终前还在审定大百科全书的稿件,国际法专家陈体强在病榻上逐字逐句修改完几十万字的国际法条目后辞别人世。建筑学家童隽在写作《江南园林》条目时,在办公桌旁阖然长逝,留下了那段永远也写不完的字句“扬州以莳花闻名远近,清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编纂过程中,从总编委胡乔木、奠基人姜椿芳到华罗庚、宋时轮、茅以升、胡愈之等30余位总编委会的委员们先后辞世。几乎每一学科卷出版时,卷前的总编委、分卷编委、分支主编的名单中都要添上几个黑色方框,很多人甚至都没等到自己主编或编纂的卷册付梓。但是,他们却把毕生所学留在书中,传给后人。
  这种鞠躬尽瘁的“大百科精神”传承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编纂过程之中。
  一个疑问都不能放过
  搞大百科全书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膨胀。在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之初,编纂者们就计划用6000万字编纂,并涉及30万个知识点的索引。如何做到“瘦身”不瘦“质”,编辑们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为了考证和编辑好“外滩”这一新条目,负责该学科的编辑李晓红亲自从北京赶到上海进行实地考察。她还列出了表格,把外滩上每一个建筑物的名称都一一标出来,列出它们的新旧业主、建造年代、修复次数等数据资料,并把这些建筑物一一拍照核对。一次,编辑们发现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的迈伦?斯科尔斯的出生具体日期在不同的资料上有不同的记载。为了核实准确,保证条目的权威性,编辑部内做人名专项检查工作的责任编辑朱虹让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儿子专门给在美国的迈伦?斯科尔斯本人发去电子邮件,询问其生日的准确时间,最终证实这位教授的生日是日。“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年轻一点。”迈伦?斯科尔斯在回复邮件中幽默地说。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终于顺利问世。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的字数由1.3亿字压缩到6000万字,“瘦身”几乎一半还多,但条目仍然是6万条,解释得更加通俗易懂,知识的供给量毫不逊色于第一版。
  最合适人写最适合的条目
  你知道吗?钱学森的夫人,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英也曾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作者。她为《音乐?舞蹈》卷撰写了“德国艺术歌曲”这样一个长条目,字数总计5500字。
  蒋英自幼喜好音乐,她1936年随父游历欧洲,旅行意奥诸国。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1941年毕业,随后获柏林德国大戏院之聘数度演唱,并与德国留音片公司“德律风根”商订出版唱片十年之合同。但这时候德欧战争已发生,蒋英便赴瑞士继续研究“和音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副总编辑马汝军告诉记者,蒋英的德国音乐教育经历使她驾轻就熟地撰写了这个条目,而这也说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最合适的人写最适合的条目”的原则。
  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雷洁琼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编辑委员会主任,组织了全书的编纂工作。在此期间,她“述而不作”,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过一个条目。而这出自她笔下的唯一条目是她为丈夫,中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严景耀撰写的。
  百科精神百科人
  □王玉娟
  “如果说大百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那么编纂过程中体现出的这种爱国奉献、团结协作、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大百科精神’就是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龚莉说。
  最初知道《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因为它是一部皇皇巨作,是我国最大的工具书。一提起《中国大百科全书》,笔者就想起新华书店的橱柜里,透过干净的玻璃看到的那一长排厚厚的、精美的书脊。《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笔者心中是神圣的、难以企及的。
  经过几天的采访和阅读大量的资料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那一个个条目变得生动起来,每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诞生前后的故事都让笔者动容。例如,在那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冒着大风雪亲自将聘书送到季羡林家的姜椿芳;例如,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写作条目的童隽;例如,在心脏搭桥手术完成仅20余天就重新投入条目写作工作的李竞……在现在的一些人看来,姜椿芳老人不顾视力微弱、身体虚弱亲力亲为地为每一位专家送聘书,还非要鞠上一躬的行为或许可以打上“迂腐”的标签;在现在的一些人看来,那诸多老专家老学者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鞠躬尽瘁,抱病工作甚至倒在工作桌前的事例很难理解。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仅代表了一种学风,更体现了历经浩劫的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与追求。
  新的时代,是否依然需要这种精神?答案是肯定的。在新时代里,《中国大百科全书》也迎来新的契机,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将迎合时代特征和出版业的新发展趋势,但在其研究论证和编撰过程中,大百科人却始终将“爱国奉献、团结协作、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十六字“大百科精神”铭记在心,贯穿于行。这是因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这一皇皇巨著的编撰工作,无论何时,也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依靠严谨的学术作风和秉承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才能够顺利完成。
  “大百科精神”将永远延续下去。正如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大百科人所说的那样,姜椿芳的“鞠躬”传承了下来,还会传承下去。在新的时代,要促进新闻出版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实现我们的新闻出版强国梦,依旧需要“大百科精神”。
《中国大百科全书》背后的故事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匿名发表&&&&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密码。
用户名:&&&&&&&&密码:
阅读―中国新闻出版报电子报
&&|&&&&|&&
主宾国沙特阿拉伯主宾省湖北中国作家馆主宾省山东
引领文化新风尚 打造阅读嘉年华 品位书香
又是一年暑期至,假期里你有阅读计划吗?有选好读什么书吗?希望在这个暑假里有好书陪伴的你开心快乐!
&|&&|&&|&&|&
京ICP备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闻出版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中华大典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华大典
《中华大典》,即中华大典---“中国古代[1]的百科全书”,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国家的名义和力量,来组织编写的一部全面的中华古籍大型系列类书,是一部可以和明朝《永乐大典》相媲美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集成。《中华大典》于1990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启动,并列为国家级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也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近期已被筛选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全&&&&称中华大典-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批准单位国务院
《中华大典》是中国继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大型类书,也是一项规模大、难度高的古籍整理工程。《中华大典》的编纂出版,是在继承、弘扬中国类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参照现代科学的图书分类法,以古文献汇编的形式,进行梳理汇编,提供准确的古籍分类资料。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编纂出版---总体规划24个典的《中华大典》已启动23个典的编纂出版工作。
《中华大典》,该工程于日在成都中医学院(今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楼会议室正式启动,开始试点,1991年4月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术报告大厅召开了有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和全国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著名学者以及四川省党、政、人大、政协领导参加的《中华大典》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的试点编纂方案、引用书目、编纂样稿论证会,1992年在北京京西宾馆会议大厅正式启动编撰,全面铺开,投入总经费4亿元人民币。《中华大典》参照现代图书分类方法,对先秦至1911年中国优秀文化典籍进行梳理汇编,涵纳了儒家、诸子百家、佛道诸教以及志书等优秀文献资料,是一部中国历代汉文字古籍的新型类书。预计该典全部完成时收书达2万多部,总字数达8亿多,规模是中国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两倍,2015年完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类书”,同时也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科学研究项目之一,必将为人类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发挥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具有盛世修典的文化传统。正在编纂之中的《中华大典》,全书类分为24个典,包含110多个分典,收入两万多种古籍,共约8亿多字,是《永乐大典》的两倍多,是《古今图书集成》的4倍多,将超过中国所有古代类书字数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大的项目《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将在2015年基本完成,2018年全部出齐。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了悠久而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积累了大量文献典籍。由中国著名专家学者钱学森、任继愈、季羡林、胡绳等300多人倡议、经国务院批准编纂的《中华大典》,是从前人积累的文献典籍中,选录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整部、整篇或整段原始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截至目前,已先后启动9个典(即《文学典》、《医药卫生典》、《历史地理典》、《历史典》、《法律典》、《语言文字典》、《教育体育典》、《哲学典》和《林业典》)总计3亿多字的编纂工作,陆续成书并出版的有近100册,约数亿字。2015年基本完成编纂工作;2018年全面完成大典出版的各项任务。预计,国家将为此工程投资4亿元财政补贴。《中华大典》是国务院正式行文批准启动的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1992年以来,先后历经两届中央领导同志,共有六位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李长春)、两位政治局委员(丁关根、刘云山)和两位国务院委员(李铁映、陈至立)作了题词或批示,对《中华大典》的编纂表示支持,并给予指导。
《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透露:《中华大典》包罗宏富,涵纳了儒家、诸子百家、佛道诸教以及志书等优秀文献资料。它把中国历代汉文字古籍按现代学科分类方法分为22个学科,每科为一典,是《古今图书集成》的4倍。至2007年,14年间,《中华大典》已先后启动9个典的编纂工作,即《文学典》、《医药卫生典》、《历史地理典》、《历史典》、《法律典》、《语言文字典》、《教育体育典》、《哲学典》和《林业典》。陆续成书并出版了23册,约5200万字。2006年,《中华大典》编纂将加快步伐,全面启动其余各典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2006年是《中华大典》的丰收年。其中,编纂书稿用时最短的《哲学典》(4年编辑3000万字),将于今年底以前完成出书。设有6个分典、5500万字的《文学典》也已经出版了3个字数较多的分典。以现代科学方法命名,其内容也尽可能纳入现代科学分类体系之中,以便体现新型类书的特点。比如古籍中的随笔、记录、笔记,《四库全书》分类法分到了史部杂钞类、子部杂家小说类,《中华大典》则会以更清晰、更准确的方法进行分类。为了保存古籍原貌,使用的是繁体字,为了适应时代,对其进行了标点。
《中华大典》宏伟的巨型类书,1989年开始试典,1992年全面铺开。它所采集的文献资料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1911年),是在继承、弘扬中国类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参照现代科学的图书分类法进行编纂的巨型类书。编纂类书是中国古代文献学上的一大创造。自公元200年《皇览》成书以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类书的编纂。近2000年来,中国古代编纂的类书约有1600多种。大量的文化典籍为传承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都是收集各类典籍的宏富之作。但因为受时代等局限,应收而未收的也不少。《中华大典》将弥补以前类书的不足,并尽量收入经过整理的古籍版本和考古学成果以及散在国外的资料。
《中华大典》,惠泽后人的文化工程。有利于全面整理中国古籍,抢救、保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和激励全民族的力量;有利于推动当代的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准;有利于海内外专家学者考察、研究中国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推进国内外广大学者的文化交往和学术合作,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华大典》,是中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乃华夏泱泱国学之大观也。”。
国务院在关于编纂《中华大典》问题的批覆中指出,编纂《中华大典》“是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本书所收汉文古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约三万种,逹七亿多字,分为二十二个典,近百个分典,内容广博,规模宏大,前所未有。大典共分二十二个典,即哲学典、宗教典、政治典、军事典、经济典、法律典、教育体育典、语言文字典、文字典、艺术典、历史典、历史地理典、其它社会科学典、数学物理化学典、天文地学典、生物学典、医药术生典、农业水利典、林业典、工业典、交通典、文献目录典。典以下分典、总部、部、分部分级、分部之下的标目根据各学科特点由各典自行拟定。《哲学典》:包括《儒家分典》、《诸子百家分典》、《佛道诸教分典》,共3000万字。
《宗教典》:包括《佛教分典》、《道教分典》、《其他宗教分典》,共3000万字。
《政治典》:包括《政治理论分典》、《政治制度分典》、《行政制度分典》、《礼制分典》、《对外关系分典》,共2000万字。
《军事典》:包括《军事理论分典》、《军事制度分典》、《军事技术分典》、《武器分典》、《战例分典》、《军事综合分典》,共3000万字。
《经济典》:包括《经济理论分典》、《经济制度分典》、《经济管理分典》、《贸易分典》、《财政金融分典》、《经济综合分典》,共4000万字。
《法律典》:包括《法律理论分典》、《刑法分典》、《民法分典》、《行政法分典》、《经济法分典》、《诉讼法分典》,共4000万字
《教育体育典》:包括《教育思想分典》、《教育制度分典》、《体育分典》,共2500万字。
《语言文字典》:包括《甲骨文金文分典》、《文字学分典》、《音韵分典》、《训诂分典》、《语言文字综合分典》,共2000万字。
《文学典》:包括《文学理论分典》、《先秦两汉文学分典》、《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明清文学分典》,共2000万字。
《艺术典》:包括《书法分典》、《音乐分典》、《绘画分典》、《工艺美术分典》、《陶瓷艺术分典》、《建筑艺术分典》、《戏曲艺术分典》、《艺术综合分典》,共2000万字。
《历史典》:包括《史学理论分典》、《中国编年分典》、《人物分典》、《纪事分典》、《考古分典》,共5000万字。
《历史地理典》:包括《中国历史地理分典》、《地方志分典》、《外国历史地理分典》、《历史地理综合分典》,共4000万字。
《其他社会学科典》:包括《伦理学分典》、《社会学分典》、《人口学分典》、《族谱学分典》《民俗学分典》、《妇女分典》,共3000万字。
《数学物理化学典》:包括《数学分典》、《物理分典》、《化学分典》,共2000万字。
《天文地理学典》:包括《天文历法分典》、《气象分典》、《地质海洋分典》、《自然地理分典》,共1500万字。
《生物学典》:包括《动物分典》、《植物分典》、《生物学综合分典》,共1500万字。
《医药卫生典》:包括《医学分典》、《药学分典》、《卫生学分典》,共5000万字。
《农业水利典》:包括《农业分典》、《水利分典》、《林业分典》、《畜牧分典》、《副业分典》、《渔业分典》,共4000万字。
《工业典》:包括《轻工化工手工分典》、《食品分典》、《建筑分典》、《矿冶分典》、《工业综合分典》,共4000万字。
《交通典》:包括《陆路交通分典》、《水路交通分典》、《交通综合分典》,共1000万字。
《文献目录典》:包括《文献学分典》、《大典未收的辛亥革命以前古籍及古籍整理书目分典》,共3000万字。
《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编委会主要由北师大、河北师大、河南师大和内蒙古师大四个学校历史文献方面的学术力量组成。重点是《文献目录典》的编纂体例和具体的工作步骤,对人员进行了分工。
《明清文学分典》《明清文学典》是《中华大典·文学典》6个分典中的一种,它包含5个分卷, 每册都在1200多页以上。《明清文学分典》的编纂工作于1994年启动,武大文学院吴志达、陈文新等知名学者与众多同行协力完成。],是《中华大典·文学典》六个分典中的一种。它辑录了明、清两个皇朝近600年()历史有关文学的资料。例如定都南京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喜为诗歌”,本分典就从明代初年到辛亥革命的各种文献中辑录出有关他的文学活动的资料。由于资料太多,分典并以论述、传记、纪事、著录、艺文、杂录六个方面分类编排,一般不了解辛亥革命以前的文献中有什么地方有明清文学的资料,本书便提供了这种方便。这样的书历史上和《中华大典》同类的有清代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它也有文学典的,总字数为 600万,而《中华大典的《文学典》有5000万字,后者的规模超过了前者的8倍。《明清文学分典》共1100万字,从明清时期近2000种古籍文献刻本中辑录出作家1500人,文学团体50家,明清时期编成的总集50种的资料,它为读者提供了一般人难以寻觅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明清文学分典编纂难度最大,因为明清时期的材料太多,调查材料达到9亿字,最后成书1200万字,其中的取舍是近1/80。可见这部大典只是对古籍中精品进行整理。《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包含明文学部一、明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一、清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三共五个分卷,计1200万字。自1994年起,共用了11年,集30余位学者之力,才告完成,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汇辑明清文学研究资料的大型类书。《明清文学分典》不再局限于小说、戏曲研究,在诗文研究方面,既注重对现有成果的鉴别吸收,更致力于新资料的广泛搜集。分典收诗、文作家近2000人,其中80%是今人没有研究或较少研究的,虽未能囊括明清诗文作家的全部,但至少能够反映这一时期诗文的基本面貌。《明清文学分典》文献涵盖广大,其编纂者广泛查阅大型丛书及今人整理的各种总集、别集,搜集到许多此前未被研究者注意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它作为类书的使用价值。
《隋唐五代文学分典》,是运用中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愿意了解中国古代珍贵文化典籍的人士提供准确翔实、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
《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中包含了丰富的植物图片,7000多种详尽、准确的彩色图片以及药效等内容,大部分是有关专家教授们四处奔波找来的。一些教授利用去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讲学的机会,将国内没有的图片一一“挖掘”出来。
《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由西冷印社负责编纂出版,分为《总论分典》、《自然分典》、《人文分典》等四个分典,计划20册、4000万字。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到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将基本完成大典的编纂出版工作;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期末,大典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江咛说,长期以来,西泠印社的出版领域一直局限在金石篆刻、书法碑帖方面,这次承接《中华大典》工程是西泠印社出版社实现向综合类方向延伸拓展的“助推器”。
《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是《中华大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大典》的试点工程加以实施。由于《大典》是一部大型类书,因此《医药卫生典》的编纂就必须符合类书编纂的要求。所谓类书,就是辑录多种图书文献并按一定规则加以分类汇编的一种工具书,可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式百科全书。在图书文献史上,除了综合性类书外,各学科也有专门的类书。为了加强类书的工具功能,提高类书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在编纂时重视文献的选取,版本的善择,资料的网罗,出处的详记,类分的合理,编排的科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医药卫生典》是《中华大典》这部超大型综合类书中的“医部”,也就是一部超越前世的医药卫生类书,因此其编纂必须按照类书编纂的规则操作。《医学分典》编委会又编写出了《医学通论总部》、《内科总部》和《儿科总部》的样稿,共计四五十万字。1991年4月,《医学分典》在成都召开了有全国同行专家及中国科学院、社科院、四川大学等单位专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领导参加的大型论证会。“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中华大典·天文地学典》编纂。重庆出版集团承担《中华大典·天文典》和《中华大典·地学典》的出版任务,共计2000万字。《中华大典》共有22个典,全国仅有十几家具有较强实力的出版社参加这项重大的出版工程,此次重庆出版集团承担《中华大典·天文典》和《中华大典·地学典》的出版任务,也标志着重庆出版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整体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得到业内认可赞同。
《中华大典·生物典》,由云南教育出版社承担出版任务。著名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征镒先生任主编。全书约1500万字,由《植物分典》、《动物分典》、《生物综合分典》组成,将汇编辛亥革命以前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传统文化典籍,整个项目预计2010年完成。
《中华大典·农业典》,河南大学出版社受任出版。经过严格的申请、论证和审批程序,河南大学出版社获准承担《中华大典》的子项目《农业典》的出版任务。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被遴选为承担出版任务的20余家出版社之一,河南省也仅有河南大学出版社一家承担此任。作为一家地方高校出版社,能够在国家文化建设层面上争取到参与编纂出版《中华大典》的机会,这既是对出版社编辑水平、图书质量和综合出版能力的认可,也是对河南大学在古籍文献整理方面深厚学术实力的信任。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关农业的文献资料十分丰富,其来源遍及经、史、子、集,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从篇幅上还是从编纂难度上,《农业典》都堪称大典中的“大”典。《农业典》下设综合、粮食作物、农具仓储、渔业、水利等11个分典,总字数4500万,计划2010年年底出齐。
《中华大典·数学典》编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于永湛、编委会主任任继愈、《数学典》名誉主编吴文俊、大典办公室副主任伍杰、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成、副总经理钟永诚,主编郭书春教授,副主编李兆华、冯立升、郭世荣及20余位作者。《数学典》计1100万字,由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书春研究院担纲,全国各学校、科研机构30余位专家学者承担,首卷预计于2009年推出。《中华大典·物理化学典》也已启动,计1400万字。
《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由长江出版集团承担的一流的大型文化项目,代表国家的水平,要承担一流的责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承担编纂出版《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是继《汉语大字典》之后又一项整理难度最大、工程最艰巨、编辑出版任务繁重,学术水平高、能真正体现国家古籍整理水平的一项重大文化出版工程。《语言文字典》(总共约2500万字,含工作本300万字),由《文字分典》、《音韵分典》、《训诂分典》三个分典组成。编纂“大典”领导小组约请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承担。该项目从1994年开始启动,已历时11年,项目在“十一五”中后期完成,达到一流的编纂出版水平。
《中华大典·艺术典》,编辑出版任务由与岳麓书承担。《艺术典》设计出版规模2500万字,分为书法、绘画、版画、工艺、服饰纹样、雕饰艺术、建筑艺术、音乐、戏曲文艺十个典。《艺术典》收录1911年以前刊印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类艺术专著,并涉及到经、史、子、集各种古籍,以及碑传、石刻和考古文献中的简牍、敦煌文书和吐鲁番文书,估计引用的古籍文献达数万种。《艺术典》的编纂工作由中央美院金维诺教授担纲,动员了数十位全国知名的美术史专家参加。日,岳麓书社成立了“《中华大典·艺术典》项目部”,初步形成了项目部的运作办法。编纂委员会已经提出了《艺术典》的编纂方案。《艺术典》预计成书12册,每册200万字左右,将于前出版。《戏曲分典》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戏曲史家李修生担任主编,李真瑜(北京师范大学)、张大新(河南大学)任副主编,邀请众多在戏曲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参加,全书预计250万字,将于2008年底完稿付梓。《陶瓷艺术分典》由景德镇陶瓷学院陈雨前教授担任主编。
《中华大典·哲学典》内容精深丰富,全书设《儒家分典》、《诸子百家分典》和《佛道诸教分典》等三个分典,由任继愈先生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哲学”一词不见于古代经传,作为学科名词,是20世纪初新创设的。但在古代众多学派典籍中,对涉及哲学范畴的诸多观念,都有过丰富而精辟的论述。中国哲学的一些哲理多保存于中国古代宗教典籍中,这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色,《哲学典》即力求体现这个特色。《儒家分典》主要收集儒家文献中的哲学资料。《诸子百家分典》包括了道、墨、名、法、杂、兵、天文、阴阳、农、医、纵横诸家文献中的哲学内容。《佛道诸教分典》则收集佛教、道教及中国基督教、中国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摩尼教、祆教等文献中的哲学资料。由于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文献资料分布零散,故美学诸范畴的资料作为一个“美学专论部”统一集中置于《诸子百家分典》范畴总部之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建设新哲学的重要资源,《哲学典》则为建设新哲学作了分类整理资料的基础工作,为检索者提供了丰富、可信的哲学内容文献。它将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为建立新的哲学体系发挥很好的作用。
史实披露:对《中华大典》贡献极大的三位幕后关键人物[2]
在《中华大典》成功启动编纂中,有三位贡献极大的特殊关键人物,他们都就职于成都。由于体制上及其他一些复杂原因,《中华大典》的编委会名单中却没有他们(原因例如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相关领导下令“编委会既已组成,就一律不要再动了”),但他们的学养绝不逊色,而他们对《中华大典》编纂的巨大贡献,就更不输于大多数编委了。这三位人物是:
段文桂与段志洪,人称“老段”与“小段”。段文桂是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的老社长,一个极富热情与责任心的长者,如果说《中华大典》就是由段文桂“挑动”起来的,并不过分。段文桂对中国传统的百科全书——“类书”极有研究,情有独钟。他有感于中国古代一直都有大约三百年左右就会由中央政府出面,敕令对文化进行大总结,耗费人力物力编纂特大型类书的优秀传统,而上一次的编纂时间清雍正时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至今已近300年,并有感于我国老一辈著名学者和科学家逐渐老去,担心后继无人的境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蜀道难”的西蜀成都,近百次上京及奔走全国,游说国内最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们如钱学森、钱伟长、任继愈、钱钟书、季羡林、胡绳等,集体向当时的党中央、国务院上书,呼吁、建议抓紧编纂《中华大典》,后又频频进出中南海,将500多位著名学者和科学家的集体上书向中央相关领导呈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最后终于获得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分别题词,李瑞环、李岚清、李铁映等多位领导指示,于1988年底成立由中宣部、国家教委(今教育部)、文化部、中科院、社科院、国家新闻出版署、卫生部等十七部委所组成的“《中华大典》编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日由成都中医学院(今成都中医药大学)启动进行试点编纂。继后在试点工作有起色的基础上,于1991年由国务院直接发文立项,1993年成立由任继愈为总主编的“《中华大典》编委会”和由中宣部领导为主任的“《中华大典》工委会”,正式启动全大典的编纂工作。
《中华大典》编纂工作启动不久,“老段”社长“出师未捷身先死”,不幸辞世,年轻的同姓副社长段志洪(女)接任段文桂的社长、总编辑和“《中华大典》四川编纂处”主任之职,继续“老段”的未竟事业。段志洪,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编审(正教授级职称),携四川大学史学硕士学位和北师大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史学家刘家和与唐嘉弘),人称“小段”。段志红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她在段文桂的工作基础上,不断拓展空间,挖掘深度,联络了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单位参加到《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中来,并争取到了更多的地方领导和单位领导对《中华大典》编纂工作的支持。段志洪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她在成都中医学院(今成都中医药大学)试点经验的启发下,主持编写出了几种编纂工作首先必备的学术文件和材料,如《〈中华大典〉编纂工作通则》(以下简称为“通则”)和《总则》,并领导广西大学部分学者编写出《〈中华大典〉书目》,使得各参编单位和参编专家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三位人物是李戎。李戎,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携北师大文学硕士学位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国学大师许嘉璐与著名中医学家罗永芬),三级教授,著名多学科学者,在医学、文学、艺术学上均造诣精深,任职及客聘于多所大学,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华大典》启动时被选为《中华大典》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秘书长,现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与评奖专家(艺术学中国绘画方向)。李戎的重要贡献主要在于如下6个方面:
1、最早起草或主持起草了一系列总量达100余万字的各种、各版重要学术文件、材料,主要有:《〈中华大典〉试点工程编纂工作细则》(前后有铅字排版的两个版次)、《〈中华大典〉试点编纂方案》(前后有油印、石印两个版次)、《〈中华大典〉试点引用书目》及《〈中华大典〉试点书目表》(前后有石印两个版次、铅印一个版次)、《〈中华大典〉试点书目参考资料》(石印版)、《〈中华大典〉试点走访专家意见与建议》、《〈中华大典〉试点样稿》(铅印多种)等。这些学术文件、材料不仅是《中华大典》试点编纂必不可少的启动指导性文件、材料,而且也是后来段志洪主持编写“《大典》通则”、“《大典》书目”的重要参考材料(“《大典》通则”几乎是李戎所写“试点《细则》”的“浓缩版”),如果没有这些重要学术文件、材料的支撑,《中华大典》的编纂启动即是一句空话,无法完成。
2、进京到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中医研究院(今科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学院(今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复制回了百余种珍稀版本的古医籍,为保证《中华大典》试点编纂的顺利开展和质量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3、走访南北东西多省(市),登门拜访了十多位中医界顶尖的老一辈著名学者(有的目前已去世,健在的都已成了中医界地位最高的“国医大师”),详细记下了他们对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编纂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在回川后将之整理成厚厚的一大册印发参编人员。
4、多次为南北近200名参加《中华大典》试点编纂的人员讲解古文献学基础知识和《中华大典》编纂体例(目前这些听讲人中有的已成为校长、书记、厅局长、处长、院长、著名教授或首席科学家),并每周专辟两个半天接待、辅导各试点总部的学术秘书,为他们解疑答难。李戎本身则亲自担任近百万字的《中华大典》试点工程“第一总部”《医学通论总部》主编,为其他总部作示范性编纂。
5、在《中华大典》四川编纂处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以李鹏总理伯父李仲耘先生的学生的身份,给李鹏总理写信解释《中华大典》编纂启动经费的开支额度和预算情况,使长期未能落实的启动经费很快得以落实。
6、在成都中医学院(今成都中医药大学)担任的试点工程三个“分典”只能启动其中一个《医学分典》,而另外两个“分典”长达五年无力启动的情况下,及时与时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的余瀛鳌联系、衔接,将另外两个“分典”即《药学分典》和《卫生学分典》及时转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编纂工作(云南中医学院承担《卫生学分典》中部分编纂工作),避免了试点工程工期的延误。
由上可见,如果没有李戎在学术上所做出的这些关键性重要贡献,《中华大典》的编纂启动同样难以完成,同时其全面启动也就存在极大的困难。
可惜,由于现行的体制、个别领导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及其他一些复杂原因,《中华大典》未能“论功行赏”“奖勤罚懒”, 《中华大典》编委会中充斥了一些并未出多少力的学者,而以上三位贡献极大的学者,却不能进入《中华大典》编委会。不知何年何月,这种不正常、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才能得以扭转?[3]《中华大典》编纂工程
截至2010年3月,《中华大典》已出版了《文学典》、《哲学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等50余册、近1.3亿字,预计今年还将出版1亿字。[4]“原定于今年完成的编纂工程将调整到‘十二五’期间内完成,全部出版后的《中华大典》预计有近8亿字”。“大典”办公室副主任伍杰说,《中华大典》是一部全面、系统、科学地对中国文化古籍进行整理、分类、汇编和总结的新型类书,在编排上既包含了中国古代类书编排的优点,又具有现代科学系统的分类特点,吸取和运用现代图书分类的方法。
《中华大典》编纂工程最早发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18家古籍出版社负责人提出倡议,包括钱钟书、冯友兰、任继愈、钱学森、季羡林在内的300多位学者联名向国务院呼吁,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对《中华大典》编纂工程日益重视,将其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从最早的类书《皇览》,到最出名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没有一部类书有如此大的规模,有如此丰富的内容”,伍杰感叹,“其内容包罗了诸子百家、佛道众教、各地志书等大量优秀的文献资料,完全称得上是中国类书之冠”。作为国务院正式行文批准启动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共有24部类,116部分典,其中4000万字以上的大型典9部,2000万至3500万字的中型典8部,另有7部1500万字以下的小型典。成书后预计辑录经典古籍2万余种,总字数近8亿字,超过了中国所有古代类书字数的总和。
“《中华大典》采用的是现代科学分类法进行编纂,与古人的分类法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每一部分典的内容都是从几千种古籍中提取出来的,编的时候要先进行普查,再确定通用书目。编纂的整体原则是‘古代要全,近代要精,小家要全,大家要精’。”伍杰说。
谈到为什么会推迟完成时间,他说,参加大典编纂的专家约有3000人,每个人交稿后都要通过编委会的反复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退回去修改,再加上校对、排版等工序,这个过程的工作量大大超出了预期。
伍杰说:“比如最简单的标点符号这一项,我们都知道古文献是不用标点的,我们编的时候就要一点一点的进行断句、标注,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标错一个符号,整段话可能就变成另外的意思了。所以不仅编稿的时候要非常认真仔细,审稿的时候更需要慎之又慎。”
本着对传统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整部大典的编纂工作力求精益求精,而编纂工程的结项日期也因此被推迟到“十二五”期间。“目前连书带稿已经有4亿多字,大典的编纂工程已经完成过半。”伍杰向我们展示了摆放在办公室墙角的半米多高的书稿。目前已全部完成出版的有程千帆先生主编的23册《文学典》和任继愈先生主编的14册《哲学典》,部分完成出版的有《医药卫生典》、《历史典》和《历史地理典》,此外还有已通过审核交给出版社的书稿近3亿字。
《中华大典》完成出版的部分,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在全球范围发行,包括加拿大、美国等国,像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馆藏。
许多学者称赞《中华大典》编纂的高质量、高水平。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说:“《中华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汉语古籍分类资料宝库,它是中国历史久远、从不间断的伟大文化成果的一个集中化体现。用科学体系把中国历代编纂类书的传统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可谓功在当代,利垂后世。”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文学典》出版座谈会上曾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称它“开创了全面整理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壮举,体现了当代古籍整理出版的新水平,是出版界组织编纂出版重大文化工程的成功实践”。
伍杰透露,全部纸质出版工作完成后,还将推出电子版的《中华大典》。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
总主编:任继愈
副主编:席泽宗、程千帆、戴 逸、吴文俊、柯 俊、傅熹年
编 委:卞孝萱、任继愈、李明富、余瀛鳖、林仲湘、郁贤皓、马继兴、袁世硕、
席泽宗、陈美东、黄永年、章培恒、张永言、张晋藩、葛剑雄、董治安、
傅世垣、曾枣庄、庞 朴、赵振铎、刘家和、潘吉星、钱伯城、戴 逸、
张海鹏、李根蟠、吴文俊、金正耀、戴念祖、柯 俊、金维诺、白化文、
汪子春、周少川、孙培青、朱祖延、傅熹年、李 申、郭书春、熊月之、
柴剑虹、吴子勇、宁 可、江晓原、王渝生、吴征镒、尹伟伦、魏明孔
各典、分典名称及主编名单(共24个典、114个分典)
1.哲学典(3119万字)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主编:任继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常务副主编:李 申
⑴儒家分典(1364万字) 主编:李 申
⑵诸子百家分典(563万字) 主编:周 强
⑶佛道诸教分典(1192万字) 主编:方广锠
2.文学典(5400万字) 江苏凤凰出版社
主编:程千帆(南京大学教授 中国著名古代文史学家 教育家)
⑴先秦两汉文学分典(800万字) 主编:董治安
⑵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典(500万字)主编:黄进德
⑶隋唐五代文学分典(1000万字) 主编:卞孝萱
⑷宋辽金元文学分典(1200万字) 主编:曾枣庄
⑸明清文学分典(1200万字) 主编:吴志达
⑹文学理论分典(500万字) 主编:张伯伟
总目录(200万字)
3.经济典(4500万字) 巴蜀书社
主编:宁 可(首都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资深敦煌学家) 常务副主编:李华瑞
⑴财政赋役分典(750万字) 主编:宁 可 陈明光
⑵经济综合分典(650万字) 主编:闫守诚
⑶货币金融分典(600万字) 主编:汪圣铎
⑷商贸与城市分典(750万字) 主编:宁 欣
⑸土地制度分典(450万字) 主编:郝春文
⑹户口分典(600万字) 主编:姜锡东
⑺经济思想分典(700万字) 主编:任世英 刘玉峰
4.医药卫生典(5750万字) 巴蜀书社
主编:傅世垣(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 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明富、余瀛鳌、赵立勋、
⑴医学分典(2890万字) 主编:李明富、赵立勋[5]
⑵药学分典 (1900万字) 主编:郑金生
⑶卫生学分典(960万字) 主编:陈廷贵、吕光荣
5.法律典(4200万字) 西南师大出版社
主编: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著名法学家)、马建石
⑴法律理论分典(790万字) 主编:俞荣根
⑵刑法分典(930万字) 主编:杨育棠、张大元
⑶民法分典(300万字) 主编:孔庆明、杨永华
⑷经济法分典(1070万字) 主编:王召棠、杨 堪
⑸行政法分典(810万字) 主编:钱大群、汪汉卿
⑹诉讼法分典(300万字) 主编:朱 勇、郭成伟
6.教育典(2400万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编: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李国均
⑴教育思想分典(850万字) 主编:吴宣德
⑵教育制度分典(1550万字) 主编:杜成宪
7.历史典(5000万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编:熊月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历史研究所所长)
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600) 主编:瞿林东、龚书铎
⑵历史纪事分典 (1290万字) 主编:钱 杭、芮传明
⑶历史人物分典 (1290万字) 主编:虞万里、承 载
⑷历史编年分典 (1820万字) 主编:许沛藻、俞 纲
8.工业典(4000万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编:魏明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⑴综合分典(500万字) 主编:魏明孔 郭远英
⑵矿业与冶炼分典(400万字) 主编:蔡 峰 赵连稳
⑶制造业分典(500万字) 主编:汤开建 赵利峰
⑷纺织与印染分典(450万字) 主编:卢华语
⑸造纸与文具分典(400万字) 主编:胡小鹏
⑹陶瓷分典(250万字) 主编:李绍强
⑺建筑业分典(450万字) 主编:陈文源 林广志
⑻近代工业分典(550万字) 主编:高超群
⑼食品与酿造分典(500万字) 主编:刘建丽
9.宗教典(3000万字)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主编:任继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常务副主编:李 申
⑴儒教分典(1156万字) 主编:李 申
⑵佛教分典 (776万字) 主编:杜继文
⑶道教分典 (700万字) 主编:王 卡
⑷伊斯兰、基督教诸教分典 主编:秦惠彬
(368万字)
10.政治典(4200万字) 人民出版社
主编:杨寄林(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⑴先秦分典(600万字) 主编:马 勇
⑵秦汉分典(400万字) 主编:柏 桦
⑶魏晋分典(400万字) 主编:朱汉民 龚抗云
⑷随唐分典 (800万字) 主编:刘小萌
⑸辽宋夏金分典(800万字) 主编:孟祥才
⑹元明清分典(1000万字) 主编:王建朗
11.语言文字典(2400万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主编:朱祖延(湖北大学教授 中文系主任 著名辞书学家 文献学家) 执行主编:宗福邦
⑴音韵分典(800万字) 主编:宗福邦 骆瑞鹤
⑵文字分典(800万字) 主编:舒 怀
⑶训诂分典 (800万字) 主编:李思维
12.历史地理典(3320万字) 西泠印社
主编: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主任、教授)
⑴总论分典(600万字) 主编:葛剑雄
⑵历史人文地理分典(1200万字)主编:
⑶历史自然地理分典(900万字) 主编:
⑷域外历史地理分典(620万字) 主编:赵永复
13.生物典(1600万字)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主编:吴征镒(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
所长、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⑴植物分典(800万字) 主编:彭 华
⑵动物分典(800万字) 主编:王祖望
14.民俗典(2100万字) 北京同心出版社
主编:白化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中国楹联学会顾问)
⑴物质民俗分典(507万字) 主编:白化文
⑵风俗民俗分典(500万字) 主编:吉发涵
⑶区域民族民俗分典(500万字) 主编:史金波
⑷口头民俗分典(503万字) 主编:王 娟
15.农业典(4700万字)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主编:穆祥桐、曹幸穗
⑴水利分典(300万字) 主编:王思明
⑵园艺作物分典(500万字) 主编:倪根金
⑶综合分典(600万字) 主编:待定
⑷粮食作物分典(400万字) 主编:惠富平
⑸农具分典(350万字) 主编:胡泽学
⑹蚕桑分典(350万字) 主编:黄世瑞
⑺畜牧兽医分典(400万字) 主编:张法瑞
⑻渔业水产分典(400万字) 主编:曹幸穗
⑼农业灾害分典(500万字) 主编:卜凤贤
⑽农学农书分典(400万字) 主编:彭世奖
⑾经济作物分典(400万字 主编:樊志民
16.数学典(1100万字)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主编:郭书春(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⑴中国传统数学分典(300万字) 主编:郭书春
⑵数学概论分典(300万字) 主编:冯立升
⑶中西数学会通分典(250万字) 主编:李兆华
⑷数学家与著作分典(250万字) 主编:郭世荣
17.物理化学典(1400万字)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主编:金正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教授、博士生导师)
⑴综论分典(250万字) 主编:史玉民
⑵物理学分典(300万字) 主编:胡化凯
⑶化学分典(300万字) 主编:金正耀
⑷中西会通分典(300万字) 主编:金正耀
⑸人物与典籍分典(250万字) 主编:容志毅
18.天文典(1050万字) 重庆出版社
主编: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⑴天文分典(600万字) 主编:钮卫星
⑵历法分典(220万字) 主编:董煜宇
⑶仪器仪表分典(230万字) 主编:江晓原
19.地学典(1050万字) 重庆出版社
主编:郑国光
⑴海洋分典(200万字) 主编:曲金良
⑵地质分典(200万字) 主编:陈宝国
⑶气象分典(250万字) 主编:郑国光
⑷测绘分典(200万字) 主编:吕兴焕
⑸自然地理分典(200万字) 主编:
20.林业典(1500万字) 江苏凤凰出版社
主编: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生物学 森林培育学家)
⑴森林利用分典(200万字) 主编:樊宝敏
⑵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250万字)主编:熊大桐
⑶林业资源分典(350万字) 主编:李 莉
⑷园林及风景名胜分典(300万字)主编:阎景娟
⑸林业思想文化教育分典(300) 主编:罗美云
21.交通运输典(1000万字) 上海交大出版社
主编: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主任、教授)
⑴交通运输总论分典(400万字) 主编:葛剑雄
⑵国内交通运输分典(300万字) 主编:
⑶中外交通运输分典(300万字) 主编:
22.文献目录典(3500万字) 广西师大出版社
主编:周少川(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⑴文献学分典(1500万字) 主编:杨燕起
⑵古籍目录分典(2000万字) 主编:杨寄林
23.军事典(4000万字) 辽宁大学出版社
主编:刘继贤()
⑴军事理论分典(800万字) 主编:刘庆
⑵军事制度分典(800万字) 主编:齐三平
⑶军事技术分典(600万字) 主编:钟少异
⑷战争战例分典(600万字) 主编:郭得河
⑸军事人物分典(600万字) 主编:蒋乾麟
⑹军事地理分典(600万字) 主编:任力
24.艺术典(2500万字) 岳麓书社
主编:金维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
⑴绘画分典(400万字) 主编:金维诺
⑵陶瓷艺术分典(300万字) 主编:陈雨前
⑶工艺美术分典(350万字) 主编:李 松
⑷书法分典(350万字) 主编:薛永年
⑸服饰纹样分典(400万字) 主编:李之檀
⑹戏曲文艺分典(350万字) 主编:李修生
⑺音乐分典(350万字) 主编:秦 序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