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小说讲的是隋末唐初,男主饥荒一开始怎么玩是跟李渊他们混的,后来唐朝建国后娶了李渊的一个女儿(不是那个会打

隐太子李建成天堂纪念馆
天堂地址:/TT
天堂号:TT
本馆由于日创建 馆长:
查看会员当天祈福记录
天堂音乐播放器
您的位置:
唐朝太子李建成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李建成的历史评价
唐朝太子李建成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李建成的历史评价
发布时间: 20:36
&&&& 来自:
穠华如梦水东流
&&& 李建成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
&&& 一、参与策划组织晋阳兵变并承担挺进关中的军事重任。晋阳兵变圆满成功,李建成功不可殁;
&&& 二、襄助李渊完成唐初统一与建国大业,为唐初迅速实现统一稳定和各项典制、机构建设,做出了积极重要贡献;
&&& 三、两《唐书》、《资治通鉴》关于李建成错误记载的根底所在,指出这些记载,纯系不实、诬蔑之辞。
&&& 在记述唐史主要文典的两《唐书》与《资治通鉴》中,关于李建成的形象作了这样的描摹& 骄恣纵横, 并兼田宅, 侵夺犬马。同恶相济,掩蔽聪明,苟行己志, 惟以甘言谀辞承候颜色&,& 资简弛,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昵近小人&,&信谗慝,疏骨肉&。这果真是李建成的本来面目吗?这果真是那个辅佐、参赞李渊擘画太原,挥师关中,实现帝业进而完成统一战争,创建唐朝规制的李建成吗?揆诸史实、事理,显然是大可怀疑的。那么, 李建成的功过是非究竟怎样,本文试作评说,恳祈指正。
&&& 一、李建成与晋阳兵变
&&& 李建成, 小字毗沙门, 是唐高祖李渊与太穆皇后窦氏所生长子。诞生于隋文帝开皇八年(588),身殁于唐高祖武德八年(626)碟血宫门的玄武门之变中,享年38岁。隋末, 炀帝肆意推行暴政,& 盛治宫室,穷极侈靡。。。猜忌臣下,无所专任,...无辜无罪,横受夷戮者,不可胜纪。政刑驰紊,贿货公行,莫敢正言,道路以目。六军不息,百役繁兴,行者不归,居者失业,人饥相食,邑落为墟& ,出身贵胄又随父遍历长安、谯州、陇州、岐州、河东等地的李建成对此有深切认识。身处暴政下而陷入绝路的广大人民遂揭竿而起。王薄振臂一呼,天下应者云集,迅即燎原全国,&反者多于猬毛,群盗所在蜂起&,进而演化成&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的战乱割据格局。值此时代转折关头,李建成积极襄赞其父李渊发动旨在改朝换代的晋阳兵变, 继而辅佐李渊擘画统一和建国大业。其间均有不群表现。在李建成的成才过程中,有三点颇为重要:一是隋末剧烈动荡变迁的客观时势的呼唤和锻炼;二是久居天下&荣盛莫与为比&地位的显赫家世的熏沐;三是雄才大略父亲李渊的训诫诲喻。再加上李建成的主观努力与不俗禀赋,才使他能够于代隋建唐、统一天下的威武壮阔的活剧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 (一)晋阳兵变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之一
&&& 1。枢机要人,大事必与。围绕晋阳兵变,很快形成了以李渊为首包括裴寂、刘文静、李建成、李世民在内的精干高效的领导决策班子。以善驭人著称的李渊,应该说给予其四人以同等倚重。然仔细斟虑,李渊与其四人的关系亲疏、对四人的态度、倚重程度仍是有区别的。李建成、李世民身为李渊儿子,这种父子血缘关系肯定超过只属于上下级关系的裴、刘,倚重程度也理应胜过裴、刘二人。毫无疑间,整个兵变中,凡军政大事均由李渊裁定,但也鉴取了他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李渊一些最初想法或不便不可言谘他人的军机要事,每多先告询建成兄弟。事实上建成兄弟也常有使李渊既震惊又满意的卓见良策。才略盖世的李世民自不必言,设想李建成真为平庸之辈,他能膺选兵变的决策班子吗?一代雄杰李渊能向他询谘军机密事吗?能担当起如此重要的参赞使命吗?
&&& 随着时局急剧变化,李渊也加快了起兵步伐。任职太原留守不久, 因副留守王威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将兵被突厥败,震怒之余的隋炀帝&遣司直驰驿&拘禁了李渊。这对屡遭炀帝恨忌的李渊来说,无异雪上加霜,忠隋之心顿减。被释后,李渊曾不无悲壮地言于膝下的次子世民:&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建成、元吉(李渊第四子)尚在河东(山西永济),随着起兵迫近,李渊忙遣& 密使&往河东、长安催召建成兄弟与女婿柴绍速赴太原共图大事。可见在李渊看来,实施如此大胆举措,是不可少建成的。617年5月,李渊欲借&举义兵。。。戴王室&之名起兵,因突厥反对&迎隋主&,李渊一度陷于仿徨踌躇中,6月,建成兄弟风尘仆仆赶回太原,李渊&大喜&,裴寂等即刻邀建成、世民一同去&请(李渊)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故事,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师出有名,以辑夷夏&,促使李渊从速决计。表明裴寂等人也认为建成是堪图大事的干才。在随后的兵变全程中,每逢军政要事,李渊必与建成等相商以定。凡此说明李建成是晋阳兵变重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
&&& 2。招贤纳士,网络人才。晋阳兵变是一次充满险峻的重大政治军事事变。它是在以李渊为首的决策班子的统一领导、组织和部署下紧张有序进行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由许多人分头完成。所幸, 兵变前夕已经形成了以李渊为核心的包纳广泛,人才济济,阵容整齐的军政集团。无论是对那个精干的决策班子还是这个庞大的军政集团来论,李建成均居显要地位。不仅参与军机要事的筹划和决策,而且还担负着诸多具体重要的使命。例如网罗人才就是兵变前一项极端重要的准备工作。615年,奉诏赴职太原的李渊,深谋远虑,特地将建成、元吉二子留于河东,名曰看护家眷,实则于当地&潜结英俊&,招贤纳士,网络人才。随父身边的世民也在太原一带&密招豪友&。史载建成、世民&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建成性本&仁厚&,待人&宽简& , 故李渊作此安排,是谓知人善任。由于李建成等卓有成效的努力,使李渊势力迅速壮大,为兵变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二)晋阳兵变军事重任的主要承担者之一。
&&& 晋阳兵变的中心任务,是以武力廓清入关通道,据长安以号令天下,征伐四方。在晋阳兵变的全部军事活动中,李建成都是主要指挥者之一,可说是无役不与。
&&& 1。攻取西河。正当李渊紧锣密鼓图谋起兵之际, 西河(山西汾阳)郡丞高德儒明确表示了抵制态度。西河郡恰处李渊南下通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故拔掉西河,势不可免。
作为兵变之始的西河首战,影响之大,如李渊所说&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 。李渊命建成、世民&率众取之&。唯因事关重大,故李渊不无忧悸,大军出征之日,李渊对建成兄弟叮嘱不一:&尔等少年,未之更事。先以此郡,观尔所为......咸宜勉力& ,建成兄弟誓示于父&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家国之事,忠孝在焉。故从严令,事须称旨。如或有违,请先军法&。建成等受命后,鉴于&义师初会,未经讲阅&,特&以军法为言&,故& 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途中,建成兄弟&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风尘警急,身即前行&。严饧军纪,&民间近道果菜以上,非买不食。义士有窃取者,即遣求主为还价,亦不诘所窃之人。路左有长老或进蔬食壶浆者,重伤其意,非共所见军人等同分,未尝独受...颇虑前人有限,遂为终日不食以谢之& 。由此&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兵临西河城下,建成兄弟释甲便服,&亲往喻之,城外欲入城,人无问男女小大,并皆放入城内。既见义军宽容至此,咸思奔赴&。西河城旋被攻克。除郡丞高德儒&执迷不反&被斩外,&不戮一人,秋毫不犯&,&往还九日,西河遂定&。如此神速,大出李渊望外,自信地说:&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西河首战,充分展示了李建成良好的政治素养与军事素养及出众才略。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李渊对建成的信赖与倚重,而且坚定了李渊志在成功的决心,是日,即定入关之策&,同时组建起兵组织机构&文武职员,随才诠用&,为晋阳兵变启了良好开端。
&&& 2。取霍邑,斩宋老生,西河首捷,加快了李渊起兵步伐。当月分别封李建成,李世民为陇西公、敦煌公,分别任命二人为左、右领军大都督。次月誓师太原,正式起兵,宣称此举旨在&奉尊代邸,扫定咸洛,集宁寓县。放后主于江都,复先帝之鸿绩。固配天于圜寝,存司牧于苍生&,檄喻郡县,以示天下。
李渊起兵消息传至长安,留守代王杨侑急遣晓将宋老生率精兵2万拒守霍邑(山西霍县),又命大将屈突通将&数万余人据河东&,与宋老生构成犄角之势,以遏李渊入关。李建成等统义师3万沿汾河东岸南下,617年7月壬戌抵灵石县贾胡堡,&霖雨甚&,遂扎营于此。不意&秋霖未止,道路泥深&,大军一时难发,李渊乃命沈叔安等&间遣赢兵往太原更运一月粮,以待开霁&。但久雨、乏粮,军心浮动。同时,刘文静&使藩&未归,&突厥兵马未至&,军中遂起流言,云:&突厥与武周南入,乘虚掩袭太原&。李渊即召文武将佐相商,裴寂等以为: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未易猝下。李密虽云连和,奸谋难测。突厥贪而无信,唯利是视。武周,事胡者也。太原一方都会,且义兵家属在焉,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 ,李渊也自觉得&以天赞我言,应无此势。以人事见机而发,无有不为。此行遣吾当突厥、武周之地,何有不来之理&,似有&北还之意。对此建成,世民慷慨陈辞:&武周,位极而志满,突厥少信而贪利,外虽相附,内实相猜。突厥必欲远离太原,宁肯近亡马邑,武周悉其此势,必未同谋;又朝廷既闻唐国举兵,忧虞不暇,京都留守,特畏义旗,所以骁将精兵,鳞次在近;今若却还,诸军不知其故,更相恐动,必有变生,营之内外,皆为勍敌;于是突厥、武周不谋同至;老生、屈突通追奔竟来;进阙图南,退穷自北。还无所入,往无所之。畏溺先沉,近于斯矣。且今来禾菽被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李密志于仓米,未遑远略;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决。诸人保家爱命,所谓言之者也。儿等捐躯力战,可谓行之者也。耕织自有其人,请无他间。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 。建成兄弟的条分缕析及志在必胜的决心,使李渊大悟,表示&尔谋得之,吾其决矣...懦失之徒,几败乃公事耳&。从而避免了前功尽弃的灾难。正是艰危处方见英雄本色。
&&& 嗣后,雨停、粮至,李渊立即着手&曝行装,整铠仗&等进军准备工作。8月辛已,大军离驻地,& 取傍山道&向50里外的霍邑城进发。在李渊部署下,建成、世民分领左右军,屯守霍邑城东、南门。二人指挥诸军与守城宋老生军展开激烈拚杀,&数里之间,血流蔽地,僵尸相枕。&历经数时辰鏖战,下霍邑城,斩宋老生。
&&& 霍邑之役,是义师入关途中艰苦重要的一战。攻克霍邑,即打通了入关门户,为李渊顺利进据关中,铺平了道路。
&&& 3。屯永丰仓,扼渡关。克霍邑后,李渊乘胜向西南挺进,直指河东。河东时为屈突通坚守。屈突通乃隋名将多有战功,效忠隋室。河东&城高甚峻,不可易攻,&屈突通又&婴城善为捍御&,李渊在初试攻城中已有体验,故一时难下。于是随行将佐对下一步行动产生分歧:以裴寂为代表认为:&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主张&先克河东,然后西上&。而&长安恃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李世民则以为,若淹留&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主张&席累胜之威,抚归顺之众,鼓行而西,长安...取之若振槁叶...屈突通...不足为虑&(《资治通鉴》)。另者。关中最大一支农民起义领袖孙华、冯翊(陕两大荔)太守萧造,华阴县令李孝常及&京兆诸县亦多遣使请降&。李渊综合裴、李意见及新近出现的情况后,确定了留偏师围攻河东,主力大军西进的战略方针。
&&& 617年9月,李渊率军渡过黄河,进驻位于朝邑的长春宫,随即部署进取长安事宜。经深思熟虑,决定由李建成、王长谐、姜宝谊、宝琮、窦轨统诸军数万人&屯永丰仓,守潼关以备东方兵&,刘文静等受其&节度&;由李世民统军数万沿渭北西向迂回长安。
&&& 李建成屯军永丰仓,扼守潼关,意在保证西进大军无后顾之忧并有充分的后勤补给。果然在屈突通闻讯李渊济河入关后,急命尧君素为河东通守,守蒲坂,自领3万人直驱长安,遭刘文静有力阻遏未遂,无奈投依戌守潼关的隋将刘纲,而王长谐则先引兵袭斩刘纲于南城,屈突通只得退保北城,从而粉碎了屈突通入关援守长安的企图,有力侧应了西进大军的战略行动,进而为攻取长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4。攻取长安。617年9月,李世民率刘弘基、长孙顺德、杨毛等诸军数万人奉命西进,迂回长安,李世民挥师经高陵,泾阳、武功、周至、&县(户县)诸县,&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与李渊女儿平阳公主会师渭北,使李世民辖军骤增至13万。在周至,世民遣使请李渊&期日赴京&。李渊分析了河东形势,认为屈突通&东行不可,西归无路...不可为虞&命李建成&量简仓上精兵&,自新丰道直驱长安。10月,建成、世民两路大军会师长安城下,兵力达20万。在李渊统一指挥下,李建成、李世民分别负责从东、南与西、北四个方向攻城,对长安城构成四面合围之势。攻城诸军&各于所部营分角,修攻战之具。云梯竟耸,楼幢争高&。10月11日,军头雷永吉率先攻入城内,&守城之人分崩&,随之城破。李渊即命建成、世民&率所统兵,依城外部分,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军人勿杂,勿相惊恐&,长安城内&吏民安堵&,秩序井然。至此,晋阳兵变基本结束。李渊的定鼎长安,抚靖三秦,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由此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 晋阳兵变始自617年7月太原誓师起兵,终至10月进据长安,前后仅百余日,可谓神速。所谓&兵起晋阳远定秦雍,有余日间,廓清帝宅&,&今古代兴,膺斯拨乱,若兹之举,如兹之速,载籍以来,未之前闻&。毫无疑问,这固然与李渊的卓越领导和精心组织密不可分,而李建成等创造性地贯彻李渊的战略意图,出色完成李渊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则对兵变成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整个兵变过程,是对李建成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第一,反映了李建成杰出的组织才能,这从兵变前的准备和策划工作中可以看出;第二,反映了李建成的足智多谋与良好政治素养。兵变中,李渊每逢机要或难断之事,必要征询李建成, 而建成多有良策高见以及挥师入关过程中的运筹谋划,都显示了建成的足智多谋。而礼贤下士,抚恤百姓,严明军纪,禁忌掳掠,表明了李建成良好的政治素养;第三,体现了李建成良好的军事素养。挺进关中过程中,李建成纵横战阵,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作为独当一面的统帅,他严于治军,善于驭众,巧于运筹,挥师攻城掠地,屡建战功,是一位具备良好军事素养,能征善战,前途无量的优秀将领。值得指出:随着李渊登基及建成被确定为储君&&太子,特殊的身份、环境和使命,从事实上终结了其短暂戎旅生涯。此后虽有征讨,或属偶然,或事出跷蹊,其军事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使本可造就成为未来的军事家的李建成过早夭折。唯此,方为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提供了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纵横驰骋的广阔舞台和绝好机会,为李世民在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捞取了一笔丰厚、其码的资本。相应李建成则失去了角逐的有效法码,以至皇位与性命俱丧。因此说,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一定,其悲剧结局亦随之铸定。
&&& 总之,晋阳兵变是对李建成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作为这场惊心动魄的重大政治、军事事变主要角色的李建成,不仅经受住了考验和锻炼,而且为尔后协助李渊剪除群雄,统一全国,创订规制积累了丰富而又必须的政治军事经验。
&&& 二、李建成与唐初统一和建国
&&& 618年5月,李渊在凯歌高奏、钟鼓齐鸣声中,在众臣拥簇下,堂皇登基(即唐高祖),建立唐朝。但李渊面临的形势以及统一、建国的任务,仍至为严峻和繁巨,不容半点懈怠。曾经晋阳风云洗礼的太子建成,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协助李渊完成上述工作的重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一)李渊的器重和培养。李建成兄弟曾说过:&早蒙弘训,禀教义方&,表明主渊老早即着意培养建成兄弟。当年李渊决计起兵而迟迟未动,一条重要的原因,即李建成、李元古二子&未集&。可知建成在李渊心目中享有的位置。起兵伊始,处事沉稳的李渊,对年轻的建成兄弟能否承担进军关中的主要任务,表示了应有的忧悸。故严肃嘱诫二人:&纳揆试艰,虞登帝位,栉风沐雨,复会诸侯...启基创业,未有无功而得帝王者也。吾生自公宫,长于贵戚,牧州典郡,少年所为,晏乐从容,欢娱事极。饥寒贱役,见而未经,险阻艰难,闻而不冒。在兹行也,并欲备尝...尔等从吾,勿欲懈怠&,二人听后回答:&经纶机务,一日万端,取决英谟。四方辐辏,麾下驱驰,儿等承之。自余常事,请付司存&,惟&虑将佐不被委任&。李渊闻之愕然,连叹&是何言舆?是何言舆?&缘何如此?或惊于二人小瞧了自己,或惊于二人之成熟。李渊接着表示:&华夷不附,爵赏不行,吾之责也;摧锋蹈刃,斩将搴旗,尔之务也&,最后自豪地说:&汉初有萧、曹,而无尔辈;今我有尔辈,而无萧、曹&竟然以建成、世民比诸兴汉巨擘萧何、曹参,足见李渊对建成兄弟的器重与期冀之大。李渊将建成纳入枢机之列并委以重任,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锻炼他。
&&& 618年6月,即李渊登基次月,李建成被确立为太子。经长期观察并结合起兵前后的出色表砚,李渊对建成寄以厚望并悉心栽培,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职责。&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旨在使建成积很经验,以便更好接班。同时又命礼部尚书李纲兼太子詹事,后擢大子少保,民部尚书郑善果兼太子左庶子&与参谋议&。太子詹事、太子少保、太子左庶子俱为东宫,其中太子少保&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大子处观三师之道德&;太子左庶子&掌侍从赞相&。李纲、郑善果均为隋朝名臣,归唐后复得重用,其中李纲隋时即被文帝擢为太子洗马,以训导太子杨勇。为人耿介,& 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深蒙高祖、太宗两朝礼遇。李渊曾当面以&知公直士,勉弼我儿& 相托。郑善果为人&笃慎,事亲至孝&,隋时即&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以&居官俭约,莅政严明&称著。入唐更重操守,&正身奉法,甚有善绩&,李渊优渥有加。那么,李渊以此年高德劭、居官清廉、性格耿介之二人任东宫官,专司训诲辅翊建成之职,其用心良苦,瞩寄厚望,尽在不言之中。
&&& (二)间与唐初统一战争。618年,李渊代隋建唐,正式揭开大规模统一战争的序幕。作为太子建成,平时他要协助李渊处理繁巨的军国要务;李渊外出&巡幸&,他要坐镇长安&监国&,代替李渊处理朝野日常事务。这样特殊的职责,决定了李建成不可能一如晋阳起兵中,作为独当一面的大军统帅,挥师入关,攻城掠地,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中,纵横驰骋,大显身手。就只能间与了。一是间接参与,诸如后勤补给、兵员征收、军籍管理等军务工作,以服务战争。二是间歇参与,即个别情况下的奉命出征,例如618年偕李世民&将兵10万循洛阳&,因关中&根本未固&班师;619年周至司竹祝山海反,&诏建成率将军桑显和进击......平之&;620年突厥将南侵,&遣皇太子镇蒲州以备&之;621年&命太子安抚北边&;621年,稽胡酋帅刘击成率众数万人寇边,诏建成征讨,&大破之,斩首数百级,虏获千余人&;622年李建成鉴于无大功&以镇服海内&,奏准征刘黑阅,&擒之而旋&;623年,突厥寇朔州,&遣皇太子及秦王屯并州以备之&。进据长安后,李建成的军事活动及所参与的统一战争,大致如此。这些工作,为实现唐初统一大业,产生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 (三)&监国&与建国。李渊在位期间,尽管大规模统一战争犹酣,繁巨的建国任务又待完成,但频频外出&巡幸&。诸如:打猎华阴,打猎户县终南山、华山、骊山、高陵、沙苑、华池、祭华山、幸宜君、华阴、蒲州、太和宫、庆善宫、幸长春宫、昆明池、谒老子庙的记载,史不绝书。外出期间,李建成则以&监国&身份坐镇长安,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凡此间发生的所有军国要事,诸如组织战争,劝课农桑、赈济灾民、接受外使朝贡等等,都须建成处理。同时,又积极协助李渊进行围绕建立建全各项规制与各种政权机构建设的建国工作,为唐初立国做出了一定努力和贡献。
但遣憾的是,上述情况,在记载唐史主要典籍的两《唐书》、《资治通鉴》中,或只言片语、或付之阙如,很难让后人洞悉其详。
&&& 三、两《唐书》、《资治通鉴》关于李建成的记载纯系不实、诬讳之辞。
&&& 与上述事实和结论大相径庭的则是本文开始所引两《唐书》、《资治通鉴》关于李建成的记载。何以致此?问题的根源,出在了诸书的取材上。
&&& 据清初著名学者赵翼研究:五代撰修《旧唐书》时,唐时所修自高祖至代宗朝的《国史》和包括高祖、太宗朝在内的九朝《实录》仍存于世。&今细阅《旧书》文义,知此数朝纪传多钞《实录》、《国史》原文也&。赵翼还认为&凡史修于易代之后,考覆既确,未有不据事直书,若《实录》、《国史》修于本朝,必多回护,观《旧书》回护之多,可见其全用《实录》、《国文》,而不暇订正也&。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国史》俱修于太宗在位其间,如赵翼言&必多回护&,何况两朝《实录》、《国史》的修撰又都多少受过太宗的干涉影响,因而在涉及晋阳兵变首谋、玄武门之变是非等诸多重大同题上,皆采取了褒谀李世民, 而贬抑李渊、李建成的作法。
&&& 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国史》。今俱不存,所幸传世的司马光的《考异》中还略有胪列,兹引其中所记载的有关李建成的情况如下:
&&& 《高祖实录》:&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败猎,常与博徒游,故时人称为任侠。高祖起于太原,建成时在河东,本既无宠,又以今上(太宗)首建大计,高祖不思也。而今上白高祖,遣使召之,盘游不即往。今上急难情切,遽以手书谕之,建成乃与元吉间行赴太原。隋人购求之,几为所获。及义旗建而方至。高祖亦喜其获免,因授以兵&,&建成帷薄不修,有禽犬之行,闻于远迩。今上以为耻,尝流涕谏之。&
&&& 《太宗实录》:&隐太子(建成)始则流宕河曲,逸游是好,素无才略,不预经纶,后于虽统左军,非众所附。既升储两,坐构猜嫌,太宗虽备礼竭诚以希恩睦,而妬害之心日以滋甚。又,巢刺王(李元吉)性本凶愎,志识庸下,行同禽兽。兼以弃镇失守,罪戾尤多,反害太宗之能。于是潜苞毁谮,同恶相济,肤受日闻&。
&&& 其贬抑、诬责之甚,可谓无以复加。难怪连基本持褒美李世民态度的司马光,也表示了&史臣不无抑扬诬讳之辞,今不尽取&的愤愤不平。
&&& 既然&《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多钞《实录》、《国史》原文& ,而《新唐书》、《资治通鉴》又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旧唐书》及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国史》内容,再加上当时政治气候干扰以及史官自身的爱僧好恶等因素,那么,本文开始所引诸书关于李建成的记载,就不足为怪矣。
&&& 总括全文,李建成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动荡、变迁的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他参与策划组织晋阳兵变,并与李世民一道出色完成了兵变的全部军事活动,为兵变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晋阳兵变主要角色,李建成不仅经受了全面考验和锻炼,而且充分展示了他良好的政治素养、军事素养及杰出才识。唐朝建立后,协助李渊积极投入统一和建国的繁巨工作,为唐初结束纷乱割据,迅速实现统一稳定和立国规模,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此我们可以说,李建成是唐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当时复杂动荡的时代风云中留下了他深深的影子。若无横生的宫门之变,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也一定会继承李渊开创的基业,将唐朝推向升平繁盛。有关史典对他的记述,纯系不实、诬蔑之辞,理应彻底否定。
请填写评论内容:(* 必填,评论内容最多不超过800个汉字)不允许发布非法或政治敏感内容,否则将会无条件被删除!
(*必填,请输入验证码)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隋末唐初东突厥与中原势力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唐朝军事家卫国公,李靖 -隋末唐初名将_大汉雄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684贴子:
唐朝军事家卫国公,李靖 -隋末唐初名将收藏
2 生平经历2.1 早年经历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李靖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大业(605—617)末年,李靖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这时,反隋暴政的农民斗争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腐朽统治。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遂“自锁上变”,将往江都,以告发此事。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参见李渊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参见李渊攻取长安之战),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2.2 平定萧铣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李靖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 当进击王世充的战役(参见洛阳、虎牢之战)打响不久,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后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为了削平后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唐高祖李渊调李靖赴夔州(今重庆奉节)安辑萧铣。李靖奉命,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靖为庐江王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俘虏甚多。于是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这时,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却误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他的才干,为他请命,才免于一死。 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唐高祖高兴地对公卿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立即颁下玺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李靖的精诚至忠博得了李渊的信用,改变了对他的成见,并亲笔写敕与李靖说:“既往不咎,旧事我久忘之矣。”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上陈了攻灭萧铣的十策,得到了唐高祖的重视,二月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孝恭行军长史。高祖又以为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同时,他见巴、蜀之地归附唐皇朝不久,各部族还不太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劝说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的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这对于稳固巴、蜀政局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年九月,唐高祖诏令调发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并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军事攻势(参见唐平萧铣之战)。  这时,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涛涛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萧铣满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行,唐军不能东下,遂休养士兵,不加防备。唐将也大都望而生畏,请求待洪水退后再进兵。李靖以他那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力排众议,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孝恭依从其议,遂率战舰二千余艘,沿着三峡,冲破惊涛骇浪,顺流东进。由于萧铣毫无防备,唐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乘胜前进,十月即抵夷陵城(湖北宜昌)下。  这时,萧铣的骁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即想进击。李靖劝告他说:“士弘,铣之健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宜且泊南岸,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李靖的避其兵锋,挫其锐气,然后一战可擒的战术是很正确的,但李孝恭由于连战告捷,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没有听从他的劝告,遂命李靖留守军营,自己率兵出战。果然不出李靖所料,双方一交战,孝恭军大败,即逃奔南岸,损失很大。文士弘获胜以后,即纵兵四出抢掠,兵士肩扛手提,多有收获。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遂不失时机,迅即指挥唐军出战。文士弘军队一时难以收拢,措手不及,结果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一万人,获得舟舰四百余艘。  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马不停蹄,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后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继后。李靖首先攻克江陵外城,接着又占领水城,缴获了大批舟舰,却让孝恭全部散弃江中,顺流漂下。诸将对此做法都困惑不解,认为缴获敌船,正好充当军舰,为何却遗弃江中,以资敌用?李靖胸有成竹地说:“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军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李靖的疑兵之计果然奏效,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将赴江陵朝见,在行进途中听说萧铣已败,便都到孝恭营中投降。  唐军把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见内外隔绝,外无援兵,城内又难以支持,走投无路,遂开门投降唐军。李靖率军进入城内,号令严肃,秋毫无犯。这时,诸将都以为萧铣将帅抗拒官军,罪大恶极,建议籍没其家财产,用以犒赏官军将士。李靖立即出面劝止,晓以大义,说:“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李靖高瞻远瞩,宽宏大度,不贪财宝,确比诸将更高一筹。他这一做法颇得人心,由是江、汉纷纷望风归降。萧铣投降几天之后,有十几万援军相继赶到,听说萧铣已经投降,唐朝的政策宽大,也都放下兵器不战而降。2.3 安抚岭南  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师,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后梁,战功卓著,唐高祖诏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  攻取江陵的战斗历程,表现出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进一步得到了唐高祖的倚重。战事刚一结束,即擢任为检校荆州刺史,命他安抚岭南诸州,并特许承制拜授。  这年十一月,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今属广西),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靖承制都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悉平”。高祖下诏劳勉,授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以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2.4 平定辅公祏  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皇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祏二人不和,辅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际,窃据丹阳(今江苏南京),举兵反唐。高祖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绩等七总管东下讨伐(参见唐灭辅公祏之战)。辅公祏派大将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今安徽当涂),陈正道率二万步骑驻守青林,从梁山用铁索横亘长江,以阻断水路。并筑造建月城,绵延十余里,以为犄角之势。孝恭召集诸将议军事,大都认为,公祏劲兵连栅,固守不战。若直取丹阳,捣毁其巢窠,惠亮则不战自降。李靖透辟地分析了敌方形势,认为公祏留守的也是精锐部队,他们极力坚守,“若我师至丹阳,停留旬月,进则公祏未平,退则惠亮为患,此便腹背受敌,恐非万全之计”。惠亮、正道虽然据城持重,“今若攻其城,乃是出其不意,灭贼之机,唯在此举”。孝恭依从其计。李靖遂率黄君汉等水陆并进,经过浴血奋战,杀伤敌军万余人。冯惠亮招架不住,落荒而逃。接着李靖又乘胜而进,率轻兵直抵丹阳城下,公祏惊恐不安,兵虽众多,但人无战心,不得不弃城出逃,后被活捉,于是“江南悉平”。  李靖运筹帷幄,判断准确,很快地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高祖为了嘉奖他的军功,赐物千段,并赐奴婢一百口,良马一百匹。设立东南道行台,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高祖十分钦佩他的军事才干,极口赞叹说:“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何以加!”2.5 灵州总管  江南的局势安定以后,北方的形势又一时紧张起来。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皇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皇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在平定江南中功勋卓著的李靖又被调到北方,以反击突厥。  武德八年(625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唐高祖马上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敌人。由于突厥来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李靖军得以保全。不久,又调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刚即位不几天,突厥颉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机,遂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并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不断派精骑挑战,还派其心腹执失思力入朝,以观察虚实(参见唐击突厥泾阳之战)。当时征调的诸州军马尚未赶到,长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过几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在此种情况下,太宗曾冒险亲临渭水桥,与颉利可汗结盟,突厥才退兵。事后,太宗擢任李靖为刑部尚书,不久转任兵部尚书。因他作战屡建功绩,赐实封四百户。2.6 击灭东突厥  此后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又恰遇暴风雪,羊马死亡甚多,因而发生了饥荒,族人纷纷离散。贞观三年(629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又任命并州都督李绩、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参见唐灭东突厥之战)。  贞观四年正月,朔风凛冽,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可汗万万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李靖探知这一消息,密令间谍离间其心腹,其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迅即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李靖因军功进封代国公,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等。太宗高兴地对大臣说:“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绩也率军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遭李靖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可汗一败再败,损失惨重,遂退守铁山,收集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了。  颉利可汗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他派执失思力入朝请罪,请求内附,并表示愿意入朝。其实,他内心尚犹豫未决,意欲赢得时间,以苟延残喘,俟草青马肥之时,逃到大漠以北,以卷土重来。  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等前去安抚,又诏命李靖率兵迎颉利可汗入朝。李靖率兵抵达白道,与李绩谋议说:“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道路且远,追之难及。今诏使在彼,虏必自宽,若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不战可擒矣。”商议已定,遂率军连夜出发,李绩继后而进。  李靖率军进至阴山,遇到突厥斥候千余帐,一战而全部俘获,命与唐军同行。这时,颉利可汗见到唐使臣,放松了戒备。李靖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觉。如同惊弓之鸟的颉利可汗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也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头),并杀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在碛口受李绩所阻,不能北逃,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不久,颉利可汗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擒获,并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宣告灭亡了。  自隋朝以来,突厥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因此,唐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来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把太宗、贵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他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太宗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李靖虽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叱咤风云,但却性情沉厚。事后御史大夫萧瑀妄加劾奏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请求司法部门予以审查。太宗虽一时不明缘由,特赦不得审查。在李靖入见时,唐太宗仍严加责备,李靖却不加辩白,只是顿首谢罪。太宗以其功劳大,加授左光禄大夫,赐绢一千匹,加实封户,通前为五百户。后来,唐太宗知道李靖受了诬告,又赐绢二千匹,并由兵部尚书晋升为右仆射,成为宰辅。在宰相议政时,又“恂恂似不能言”。2.7 远征吐谷浑  李靖在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到了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唐太宗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不久,又特赐李靖一条灵寿杖,以帮助他疗养足疾。  可此事还未过两个月,就发生了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兴兵反击李靖。在任命统帅时,唐太宗自然想到了足智多谋、威名震撼边庭的李靖,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惜足疾未愈。而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一听到朝廷将远征吐谷浑的消息,顿时精神抖擞,他顾不上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去求见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亲自远征。唐太宗大喜过望,这年十二月,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参见唐击吐谷浑之战)。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吐谷浑的战争序幕拉开了。  李靖奉命赴任之时,正值寒冬腊月季节。他一路踏着冰雪,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翌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在今青海天峻)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  狡诈的吐谷浑可汗伏允一面往西败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烧光,以断绝唐军马草。干草已被烧光,春草尚未萌生,诸将大都认为战马瘦弱,不可长途追击。侯君集认为吐谷浑已“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决定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于是兵分两路: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进发。  李靖亲自率领的北路军进展顺利。不几天,其部将薛孤儿于曼头山(今属青海)击败吐谷浑军,杀其名王,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食。接着李靖的主力军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败吐谷浑军。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进展也很迅速,他们深入荒漠二千余里。这里荒无人烟,温差变化大,有时酷热难忍,有时寒冷得令人颤栗。有时无水,他们只能刺马饮血解渴。唐军克服了种种困难,长途奔袭,到了五月,终于在乌海(今青海兴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败其军,俘获了其名王。薛万均等于赤海也打败了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李靖都督各军继续进击,又连战告捷。李大亮军于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获其名王二十人。部将执失思力也在居茹川击败吐谷浑军。唐军乘胜进军,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将契苾何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只),并俘虏了其妻子。  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部下纷纷离散。不久,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平定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唐朝为了控制吐谷浑旧境,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协助防守。
1楼 06:15&|
相关的贴子41304940
2楼 12:19&|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大汉雄风“的信息,请&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