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九至十二章里的人物形象

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3.00
&&¥2.00
&&¥2.00
&&¥2.00
&&¥2.00
&&¥3.00
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2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先锋引路老舍从不同角度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以旧北京为背景,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读其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带领着呼吸北京的气息,感受老北京的风情。老舍的作品也带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读完《骆驼祥子》,我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我同情祥子的遭遇,也为祥子最终走向堕落而感到悲哀。祥子的遭遇让我警醒:即使生活再苦,我们也不应该向命运低头,颓废终究成不了大事。用心去体会老舍的《骆驼祥子》吧,你也会感受到其不凡的艺术魅力。&&&&&&&&&&&&&&&&& &&&&&&&&&&&&&&&&――中学生读者庄漫珍&是的,祥子生不逢时,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他的勤劳换不回一丝回报。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黑暗的社会里,人人勾心斗角,贪婪刻薄,对勤劳的人不屑一顾,他们崇尚迷信,崇尚权势,只有走向卑鄙,才有可能活下去。作者老舍用富有“京味”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人悲惨的一生,在这语言背后,却是对当时社会的强烈抨击,极具感染力;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精彩绝伦,各具特点,让人过目不忘。当你从书中抬起头时,你会发现,我们的社会是这么美好。&&&&&&&&&&&&&&&&&&&&& &&&&&&&&&&&&――中学生读者郭子涵&祥子出身于农村,后来到城市谋发展。质朴而执着的祥子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希望得到像土地般靠得住的车。典型的车夫形象,通过老舍的笔,道出他的心声。可惜生活捉弄了他,一连三次的得车、失车,身边的虎妞、小福子又离他而去,他彻底堕落,成了旧社会任人摆布的木偶。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最终“他没了心,他的心被别人摘去了”。&&&&&&&&&&&&&&&&&&&&&&&&&&&&&&&&& ――中学生读者胡炜琪&《骆驼祥子》描述了一个社会底层男人的风雨一生。这男人就是祥子――一个热爱生活,希望凭借勤劳去闯出一条康庄大道的青年。无奈他生在一个动荡社会,就连只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都不能实现。三起,三落,使祥子堕落、庸俗、最终被黑暗吞噬。好在当代的农民工不再重复祥子的悲剧,他们用勤劳致富,能过上较好的生活。试着去了解旧社会卑微的生命、悲惨的命运吧。这样才懂得什么叫美好。&&&&&&&&&&&&&&&&&&&&&&&&&&&&&&&&& ――中学生读者李晓东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坚强的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被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还是被打败了,熄灭了人生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生活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 ――中学生读者谢德骏&《骆驼祥子》主要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小人物与现代城市文明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老舍用极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北京人力车夫的不平坦的一生。这部作品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的黑暗图景。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古都风味,市井气息,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中学生读者杨璐萍我们不仅在书中看到一个凄凉的故事,还可以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书中散发着一股股浓浓的老北京气息。亲切、新鲜、活泼。《骆驼祥子》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中学生读者蔡思阳&&&名家导航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是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日本成立了拥有120多名会员的“老舍研究会”,还率先出版了《老舍小说全集》;欧美等国也纷纷翻译老舍的作品;前苏联的一位教授说:“在苏联没有‘老舍热’,因为根本没有凉过。”老舍的作品在那里行销数百万册。&《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打破了这种局面。《骆驼祥子》是一部意蕴极为深刻、丰富的作品。它决非仅仅描写了城市贫民的贫困和难以翻身,而是主要通过对祥子这个悲剧形象的塑造,从经济处境到爱情婚姻状况,直至精神世界的变化,极为深刻地写出了城市贫民的悲剧命运。不仅如此,小说对于造成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的揭示也是相当全面和深刻的。《骆驼祥子》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余秋雨 徐亮《中国文学知道点》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骆驼祥子》中苦难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老舍超越了过去,他站得更高,看得也更深。他并没有放弃幽默的权利,只是更加审慎更加小心地使用它。作家跨进了悲剧的艺术领域,笑声很难发出,主人公的心理在真实性和深刻性两方面得到了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一个北京洋车夫――的悲剧,在一部小说类作品中达到了美学与意义的水乳交融。――(法)保尔?巴迪 &鲁迅说过老舍“油滑”,叫我这半吊子北京人看,这是南方人对北京话的偏见,那不是老舍油滑,而是北京人就这么说话。老舍的作品有时给人感觉软,绕半天圈子不切题,正是有些失之厚道,舍不得,对北京小市民太热爱。他也没法儿不这样,那些人没一个外人,都是亲戚里道街里街坊的。 &&&&  ――王朔《我看老舍》 &作家的生活经历丰富,对自然的环境的描写非常出色,对社会的人文活动的表现更加真实生动。他的小说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从一个简单的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在这方面的伟大。作品中所描写的1924年到1927年间北京的社会生活可以与当时的社会调查报告相媲美,其中对北京市民物质生活的表现更是值得称道。――(法)保尔?巴迪& 吴永平编译《论&骆驼祥子&》&读老舍,读出声来是必要的。当然啦,最好是用北京话,而且是跟老舍差不多的北京话,那么你就进入了一个音乐世界。那是美,是享受,艺术的。你会从听觉,从语音的角度感知并逐渐发现老舍语言的妙处和很特别的魅力。你会觉得舒服,舒服得入神,舒服得有点儿醉意。――范亦豪《悦耳的老舍》,出自《老舍的文学地图》,陈建功、傅光明主编&老舍在北京的风俗地理人文风貌之外,还真正写出了北京的内在文化底蕴以及灵魂,“字里行间的这样那样的氛围、意象、境界、精神等等,的确无法仅仅用‘北京题材’来涵蕴包容,它们都属于北京特有的灵魂和神韵,即 ‘京味’”。……老舍作品浓郁的“京味儿”集中体现在对北京风物、世态人情、习俗风尚、文化底蕴的刻绘,以及对北京方言和大众口语的运用上。其中北京的社会风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描绘,使老舍笔下展开了一幅现代北京的“清明上河图”。――程光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老舍是另外一个类型的作家,他能够用自己一生来表现一个社会,一个人间世态,对老舍来说就是表现北京市民社会。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一副独特的图画,世态能听看到,人物能看到,人的生活样式好像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表现世态的作家,我们说是文化型的。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一要表现世态,二要丰厚,不能薄薄的,一看就明白了。表现世态与丰厚要使读者创造性的阅读,创造性的阐释有一种无限的可能。我想这也是日本老舍爱好者对老舍作品一读再读,我们一看再看的原因。――吴福辉《老舍小说――新旧市民与国民性批判》&我是通过老舍的小说来了解北京,并且爱上北京这座城市的。除了对老舍小说中的语词感兴趣外,我对北京的地名也充满了兴趣。所以没有到北京之前,我对北京的地名已经很熟悉,一到北京就感到格外地亲切。北京城的可爱,除了历史、文物、风景之外,老舍也是北京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老觉得文学史对老舍的评价没有到位,仍然偏重于意识形态的标准。就文学本体的价值而言,老舍和鲁迅是一样的高峰,如果就语言的影响而言,他仅次于毛泽东、鲁迅,他们对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的影响,随处可见。以前我不明白汪曾祺、林斤澜为什么老爱模仿京腔说话,也不明白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为什么那么推崇老舍,但你到了北京,你就会发现老舍与这座城市是那样地融到一起,你会发现北京话是那么的迷人。 我常常听人说一本书、一个作家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候会觉得那是一种夸张。如果说谁的作品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自己觉得也有些矫情,可他又确确实实影响你的人生进程。比如我吧,两进北京,就是对北京城的一种迷恋,对北京文化的钟爱。第一次到北京是个青年,有闯天下的成分,1989年回到南京。12年之后,年近不惑,在南方已经过得上小日子,但北京在我心里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有时候你会感到那种诱惑在心里燃烧,禁不住燃烧我又重返北京。很多人奇怪,我自己知道我的血液里有北京文化的基因,虽然这些年有到上海、广州、昆明和其他城市发展的机会,而且条件还不错,但我知道这些城市精神和我没有血脉上的联系,我宁可和那些刚分配的大学生住在一起。因为我能走在老舍写到的那些胡同里,呼吸到老舍小说里的空气,在北京的阳光和风里生活,哪怕有非典,有沙尘暴,那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关怀。――王干 &&阅读背景&[链接一:作者生平]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怡,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才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卷,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践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不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老舍《自传》(1)简历。生于1899年,(比鲁迅小18岁,比郭沫若小7岁,比茅盾小3岁),卒于1966年(终年67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  (2)读书与试笔。1905年(6岁)入私塾,1909年(10岁)后,先后在西直门、南草厂等地的市立小学、中学读书。1913年(14岁)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19岁)师范毕业后派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0年(21岁)被任命为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1922年(23岁)受洗礼加入基督教,同年9月去天津在南开中学教国文。1923年(24岁)在《南开季刊》第2、3合期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3)赴英讲学。1924年(25岁)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从1926年至1929年,连续创作并在国内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老张的哲学》从连载的第二期开始,第一次使用"老舍"作笔名(第一期连载时用本名"舒庆春")。这三部小说分别于1928年和1931年在国内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  (4)离英回国。1929年夏天,老舍在离英回国途中,在新加坡滞留半年,任中学教师。1930年离开新加坡回国后,经上海、北京到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边教学边创作。在随后的几年中,老舍的创作进入“丰收期”,主要有《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等。1934年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授,又创作了一批中短篇小说,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和中篇小说《月牙儿》等。  (5)职业写作。1936年,老舍辞去了在山东大学的教职,专门从事创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成为了"职业写家"。同年9月,开始在林语堂主办的《宇宙风》上连载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同年,还完成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文博士》和《大明湖》(书稿后来在商务印书馆会印时毁于战火)等。1937年抗战爆发后,又曾一度返回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但在年底济南沦陷前便只身赴武汉,参加筹办“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1938年3月,在由各派文艺家组成"协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文协"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  (6)浪迹天涯。1938年7月,随"文协"迁往重庆,1939年随"文协"战地慰问团赴西北,曾访问陕甘宁边区根据地。1944年开始在《扫荡报》上发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并创作有篇小说《火葬》。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与曹禺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便留在美国,期间创作发表了《四世同堂》的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集》以及《老舍戏剧集》等。  (7)回国任职。日,应郭沫若等人的邀请离开美国回国,同年12月9日抵达天津。1950年,先后被选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并创作发表了三幕剧《龙须沟》等。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1957年在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他的戏剧代表作《茶馆》。1961年开始以他本民族的满人生活为题材,创作自传体小说也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但只写出了前11章,未能完成。日在"文革"中不堪迫害自沉于北京太平湖。[链接二:老舍之特质]有人问舒乙,能不能用几句简短的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凭这几句话把老舍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区分开来。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徐虹《1999年2月3日的老舍》[链接三:老舍之日常生活]老舍和我们来往最密的时期,是在抗战时代的重庆。我们都觉得他是我们朋友中最爽朗、幽默、质朴、热情的一个。我常笑对他说:“您来了,不像‘清风入座’,乃是一阵热浪,席卷了我们一家人的心。”那时他正扛着重庆的“文协”大旗,他却总不提那些使他受苦蒙难的事。他来了,就和孩子们打闹,同文藻喝酒,酒后就在我们土屋的廊上,躺在帆布床里,沉默地望着滔滔东去的嘉陵江,一直躺到月亮上来才走。 &&&   ――冰心《又想起了老舍先生》 [链接四:老舍之死]1966年初夏,一场“文化大革命”突如其来地降临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所谓“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煽动下,文艺界一大批具有高深造诣的文学家、艺术家被当成“阶级敌人”,随意揪斗和侮辱。此时,老舍得病住在医院。病刚好一点,他就出了院。没有想到的是,之后没几天,8月 23日,北京市文联系统的一些作家、艺术家便被点名揪斗。老舍作为市文联和作协的主席,未能幸免。他们被用车拉到孔庙大院里,遭到毒打。随后,老舍又被送回市文联,再次受到野蛮对待……8月24日,老舍一早就离开了家。他一个人默默地走向了城市的西北角,走向了一处以“太平”命名的湖泊。在湖滨,他独自静坐、沉思了一个整天,直到入夜。次日清晨,路经湖畔的人们,发现了他那漂浮在湖中的遗体。老舍,用自古以来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抗争方式,以死亡,来表达他对那场政治灾难和文化灾难断然否定的态度。他的死,从那一天开始,久久地为世人所谈论。――关纪新《老舍简传》&[链接五:人格影响] 众所周知,对老舍一生的气质人格起决定影响的人是他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在母亲身上,凝聚着许多为当时旗人们所推崇的品德和所标榜的习性。老舍是母亲带大的,母亲待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的值得捉摸、令人尊重,都是应当作为生活规范的。母亲爱清洁与整齐,老是把小院扫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叫旧桌面上不存一星儿尘土,连破柜门上的铜活儿也叫它永远闪着光,既是旗人,什么时候也得活得硬硬朗朗的,这也是一种必有的生活信条;母亲爱树木花草,家里人都快断了吃食的时候,她也不让亡夫留下的石榴树和夹竹桃短了水。到了夏天,枝头开出好多的花,那是她最快活的时刻。这类亲近自然景物的习性,追其本源,是和满族先民久久地生活在白山黑水自然怀抱、信奉崇尚自然的萨满教相关的,进入中原城市后,他们世代没有放弃这点儿情趣。老舍由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后第一个工作是教育孩子。不论是在校内校外,他都要教孩子们尊敬花。在他当校长的小学里,校长室门外放的是大荷花盆,里面养着鱼,他常常带小孩子们去中山公园,到了那里,他让孩子们排好队,向盛开的鲜花脱帽鞠躬。古希腊人有花神,古远的满族人在自己的黑水白山老家也把山、石、树当成神灵。生活在20世纪初的老舍,并不想把这些古朴的拜物教重新复活,但是他那种对花草,对植物,对大自然近乎崇拜的情感,却是和古代人相通的。母亲好客,顾面子,"有客人来,无论手里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遇上亲友家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老派的满人们特别"讲礼儿",时刻把"体面"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上,这种"穷讲究"在他们的观念里,是人生在世的一样原则、一种享受,老舍的母亲也不例外;母亲在贫困之中一向乐观,过年包顿饺子也搁不起肉,但是,她总是充满自信地告诉儿女们:咱们的饺子肉少菜多,但是最好吃!苦中寻乐,是下层旗人们非常普遍的特点。老舍一生,经受了比母亲要复杂得多的生存环境,但他待人处事的习性、方式、原则、风度,常常与母亲如出一辙。他毕生乐于救助穷苦人和弱势群体,自己吃亏反倒安然惬意;他为人处世宽容大气,同时又要强自尊,守秩序爱清洁,严格自律等特点都宛如母亲的翻版。他一生都保持了这样的人格特点,给他的朋友以及所有接触过他的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用关纪新的话说:正是从老舍的童年时代起,母亲就或有意或无意地,把一种带有明显的满族特征的生命模式传给了他。――卢军《民俗?传统?童真――老舍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与建构》&[链接六:写作缘由] 一九三六年的春天,山大的一位教授来我们家聊天,说起北平有个洋车夫一辈子都想拉上自己的车,三起三落,末了还是受穷;还说起什么车夫也被“丘八”抓了去,结果偷出来三匹骆驼,等等。老舍听后就笑着说:“这可以写一篇小说。”当时,我还以为这是一句随口而出的玩笑话呢,结果他真干起来了。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入迷似的收集材料,作创作前的准备。整部《骆驼样子》的写作,是在他书房的东窗下完成的。――胡e青《重访老舍在山东的旧居》&[链接七:小说构思] 我们介定一下骆驼祥子是如何从一点小事展开的。一个事是一个马车夫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次;另一个事是一个车夫被军队抓走,后来偷了一头骆驼跑掉。如此而已。老舍是怎么想的呢?&第一,先想车夫有多少种,好给祥子一个确定的地位;&第二,想他拉过什么人,用什么车;&第三,想各种不同天气的遭遇;&第四,想他的家人、性欲、关系等。&都想透了,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这就是大作家的创作方法。&――胡平《小说构思》&&[链接八:小说主题] “(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的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我怎样写〈骆驼祥子〉》&[链接九:外来影响]&《骆驼样子》使老舍进入了我国现代小说大师的殿堂,它对读者最富有艺术魅力的自然是完全民族化的东西:古典小说出神入化的白描手法;古典诗词难度极高的“炼字”功夫;古典戏曲和鼓书艺人“话到人到”的人物语言……但作一次仔细的光谱分析,仍能滤出不少西方文学的色素:狄更斯俏皮警辟的语言;康拉德工笔式的写景;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病理学”式的人物塑造。在祥子的精神气质中,杰渥式金、拉斯柯里尼可夫的鬼魂是紧紧依附着的。祥子和他们一样,都从一个自我奋斗者始,而以精神、肉体崩溃告终。尤其是祥子在堕落时都歇斯底里地酗酒、痴呆、破坏,向整个社会寻求变态的发泄和报复;从他发疯似地挡车道、揍巡警,动不动伸出污黑的手弄脏穿洋服先生的衣裳等一系列举动中,正可窥见陀思妥耶夫斯基“残忍的天才”的特殊印痕。――《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曾小逸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链接十:艺术特色]自《离婚》到《骆驼祥子》,老舍登上了艺术的峰巅。他成熟期的幽默,是一种迹近俄国式的“含泪的笑”。有果戈理的锋芒,带着契可夫的机智;稍不及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那样辛辣,又熔化了狄更斯的滑稽。它通体的光泽还渗透着一种“斯文”、“稚谑”的“京味”,这是由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所孕育出来的属于我们民族的幽默。&……《骆驼祥子》已不是一部以幽默手法结构全篇的作品。严肃的悲剧性和深沉的抒情性已成为作品的主调,单纯的喜剧形象已让位于复杂的悲剧形象。作品里自然还掺杂着幽默的情调,但有时最惹人发笑的片断,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曾小逸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鲁迅小说里没有一个好人,老舍小说里的李子荣、张大哥、丁二爷,都十分可爱。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 &&&&  ――苏雪林《幽默作家老舍》 &&深度探究&关于祥子初到北平的祥子是一个勤劳、纯朴,充满青春活力的体面、要强的青年。他有着健康的体魄,他“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样的坚韧的生活耐力,他是人力车夫中的佼佼者。在同行中,他不甘人下。他拉起车来,跑得非常稳,使座客感到既快又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他善良又正直,有着美好的内心世界。他拉车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当他在曹宅拉车,由于意外的事故翻了车,车把摔断了,主人摔伤了,虽然他自己伤的比曹先生还重,但他却十分过意不去。他想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赔偿,表现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当他被孙侦探敲诈后,对曹家放心不下,又冒着生命危险回曹家看看,最后临走时,还让曹家的邻居看看他没拿曹家的一点东西,表现了他正直、清白的品德。有一次,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看到人力车夫老马因饥饿而昏过去时,便主动买来十个羊肉包子送给老马,表现出他对同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 由于悲剧命运的接踵而至,随着他对生活的希望的破灭,他的美好的品德、性格逐渐发生了变化。当他从匪兵那里跑回来,再次拉起车来时,为了多挣钱,早日买上新车,他不顾个人的名誉,拼命地拉。“从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现在,他不大管这个了,他只要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不管买卖的苦甜,不管是和谁抢生意”,“像一只饿疯的野兽”,拉上就跑。虎妞的死,给他的打击更为沉重,他开始抽烟、喝酒。拉车虽然是他惟一的指望,此后他也不那么热心了,开始懒惰了,脾气也大了,“对车座,对巡警,对任何人,他决定不再老老实实的敷衍”。在巡警的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谁也不敢惹他,“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占便宜,甚至为了几个钱不惜出卖人命。最后连他的外表、形貌也变得猥琐、肮脏,“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成了精神麻木的行尸走肉,人家打他,骂他,他也不管,只注意地上“看有没有值得拾的烟头儿”。这个勤俭要强的人最终堕落了,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善良正直、吃苦耐劳的祥子,他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愿望,被生活的现实碾成了粉末,黑暗的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关于虎妞虎妞的思想性格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好人或斥之为坏人。她是车厂主刘四的女儿,后来成了车夫祥子的妻子。她生长在剥削家庭,深受剥削成性的父亲的影响,长期是父亲的经管车厂的助手。她好逸恶劳,养尊处优,讲吃讲花,市侩气十足。但她泼辣,能办事,因此她的贪得无厌的父亲便不让她出嫁,留在家里当特殊的帮工。另外,由于她长相丑陋,虎头虎脑,性格又粗暴,也无人问津,这就使她形成了变态心理。她没有家庭的欢乐,只有失去青春的苦闷,于是也就要到车夫中间去寻求快乐了。他看中年轻老实的祥子,死缠着祥子,并因此和父亲最后决裂。应该说,虎妞有使人厌恶的、应当批判和否定的一面,也有令人同情、可以肯定的一面。――孙冬强《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骆驼祥子〉导读》&&&&在显形的层面上,虎妞不失为一个市民阶级的底层女性的典型,一个性格鲜明的流氓的女儿,一个北方下层社会中混出体面来的女光棍,一个性心理变态的老姑娘,她与祥子的关系在现实环境下又呈现出另外一种意义。在现实环境下,虎妞为祥子布下的命运之网的上面,还有一张更大的命运之网,连虎妞本人也成为网上的一个小小的猎物。小说里的虎妞,不讲仁义,粗俗凶悍,也没有中国妇女常见的懦弱和顺从的性格。虎妞却是一个野女人,完全没有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虎妞这样的一个形象,恰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光彩的女性形象。她没有经过男性眼光的过滤,是一个血肉分明、活力四射的生命的原生态。如果还原到现实的层面来看,虎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她的魅力在于她有着敢于主动爱男人的勇气,她想爱就爱,说爱就爱。当然,虎妞是个有缺点的女人,但惟其有缺点,才显得活泼泼的生动。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在民间社会,一个爱吵架的、比较自私的、有欲望的女人,很普遍很正常的,恰恰是几千年来中国女性的欲望不能发泄,她是真实地、没有束缚地把自己的本性全部暴露出来――这个“束缚”当然是男权社会很需要的――虎妞就是真性情,她自私也不掩盖,她贪婪也不掩盖,她想计算别人也不掩盖,连性爱的追求也不掩盖,她都敞开了。那么这样一种敞开,在一个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是不能够接受的,虎妞不是男人理想当中的女人,不是男人欲望当中的女人,她的正面和她的负面都是活生生的一个欲望人性的标本。――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十五讲》关于祥子和虎妞的关系在小说中,虎妞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作为地痞出身的车厂主的女儿,她的性格中免不了有泼辣而近粗鄙、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等弱点,但她也是个令人同情的人物。她三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她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她的出身和长相及性格,使她几乎完全没有做有钱人家媳妇的可能性。刘四把管理车厂的事务推在她身上,也耽误了她的青春。车夫本没有未来,挣几个辛苦钱后难免沾上吃喝嫖赌的恶习。虎妞看上品行端正的祥子,当然也是求善求美的心理反映。可她设计诱惑祥子的方式仍有几分粗鄙。备酒等祥子,祥子不爱喝,她骂劝道:“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后来用小枕头冒充怀孕,使祥子彻底就范。但刘四怎么会甘心把产业交给“臭拉车”的,他跟虎妞和祥子完全闹翻。虎妞自己把自己嫁出去,也有几分豪气和悲壮。跟祥子结婚后,虽仍对父亲抱有幻想,但也有与夫婿过小日子的甘辛。因怀孕年龄偏大加上巫婆延误了诊治,虎妞难产而亡,也是一个悲剧。以往的评论中对虎妞批评较多较重,认为她是祥子悲剧的诱因之一,忽视了她值得同情的一面。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作为一个相貌丑陋与性格泼辣、数十多岁还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与这种追求无法正常实现的冲突导致她心理的变态,这就决定了她对祥子的感情具有真诚与扭曲的两面。她引诱祥子上钩,从自身需要出发的畸形的性的纠缠与索取毁尽祥子从乡间带来的“那股清凉劲儿”,但也应该承认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情欲,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似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老嫂子疼爱小叔子”,“一百分的客气和爱护”,精心策划和祥子过日子,闹腾劲儿十足,找回白白失去的青春,带有一定的对命运的抗争。另一方面,作为车行老板的女儿,操纵别人命运的意识又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总想控制祥子,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规范祥子,这与祥子的生活理想构成尖锐的对立。因此她与祥子的婚姻是畸形的,并与祥子的婚姻理想一一娶一个干净利落、身体强健的朴实乡下姑娘南辕北辙。祥子原想到乡下娶一个年轻力壮,能洗能做,清白、诚实、淳朴的姑娘,而今却要了虎妞这样一个粗野、蛮横、老、丑、厉害、不要脸的泼辣货。人生理想给毁了。但是,在虎妞骗说她已怀孕的情况下,祥子的善良诚实与现实的利害胁迫,使他无法摆脱这一婚姻的锁链,祥子性格的软弱无力的一面决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违心的婚姻,尤其使人痛苦的是,娶虎妞,同他做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背道而驰。虎妞并不是真的甘心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理想生活的轨道:放弃劳动,做一个靠出租洋车来剥削他人的车厂主。一个“不卖力气,凭心路吃饭”,一个“凭力气吃饭”,他同虎妞结合后,依然天天出车,却遇到虎妞的刁难与阻拦,失去了自由,只能听凭摆布,按旨意行事。结合,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痛苦和烦恼。――摘自林妮教育研究&&关于祥子的悲剧及其原因探寻祥子的悲剧是双重的,第一重是外在的,他在跟贫困作战中败得很惨;第二重是内在的,在跟心灵深处滋生蔓延的卑微丑陋品质作战,他败得更惨,尤其是这第二重悲剧,叫他把人性瓦解殆尽。――关纪新《老舍简传》&北京在《骆驼祥子》中作为城市生活的象征,对乡村来的健康朴实的祥子实际上起到了不自觉的腐蚀作用。但祥子起初正是带着对城市的向往来到都市,当他摆脱乱兵重新回到北京时居然有种回到故乡的亲切:“祥子想爬下去吻一吻那个灰臭的地、可爱的地,生长洋钱的地!没有父母兄弟,本家亲戚,他的惟一的朋友就是这座古城。这座城给了他一切,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这里有的看,有的听,到处是光色,到处是声音;自己只要卖力气,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的好东西。”11北京体现出来的经济现代性已经渐渐蚕食了乡土中国的共同体传统,祥子像个清教徒一样积攒自己的财富,梦想着一个幸福的乌托邦。当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内忧外患的现实中,这种理想必然走向幻灭。――刘大先《作为文化象征的北京:老舍笔下的北京意象》&&从社会、环境与个性方面,总结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三个原因:1.环境的逼迫:兵痞抢车、孙侦探勒索、虎妞对他的诱逼及旁人对他的侮辱、小福子之死等,使本来“在地狱中都能做个好鬼”的要强的祥子,在一次次的打击下真的变成了“鬼”。2.虎妞的影响: 祥子的理想与虎妞完全不同,他们的婚姻缺少爱情基础。虎妞不但丑陋, 而且好逸恶劳缺乏教养;她也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误了青春,心有积怨。她与祥子结婚不是想作车夫的老婆,而是看上了祥子健壮、老实和勤劳, 企图继承遗产后与祥子过车厂主的享受生活。她对祥子不能说没有感情,但是从她的需要出发, 没有考虑祥子的感受。她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3.祥子的弱点: 虽然要强, 但农民小生产者的保守、自顾自,使他跳不出个人主义的圈子。老实软弱、缺乏反抗力的性格使他屡次受挫。如面对孙侦探的敲诈, 乖乖地把钱拿出来。(学生曾提出:为什么“大个子”祥子不动手打,竟然束手待毙?) 面对虎妞的威胁哄骗,祥子虽然有行动,但最终也是俯首听命(有的学生说: 如果是我,就跑路)。他的两个人生理想:一辆自己的车, 一个贤慧勤劳的妻子,都破灭了, 他原先信守的理性自制力终于崩溃了。――[澳门]韩乐《我是如何进行老舍教学的》&祥子悲剧性格的典型意义,首先在于揭露和控诉了黑暗、冷酷、腐朽的旧制度旧社会对劳动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对此,作者有充分的创作自觉性。他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和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祥子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他所生活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呢?祥子的“地狱”是这样的:农村地主阶级的压榨,使他一家倾家荡产。祥子被迫来到城里后仍然逃脱不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在人和车厂,厂主刘四靠出租洋车剥削工人,对祥子的剥削可谓敲骨吸髓;在杨家拉“包月”,杨氏夫妇视他为家奴,当牛马使用,冷酷刻薄使小伙子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封建军阀的大兵抢去了他用几万滴汗换来的新车;特务的敲诈勒索,劫去了他辛苦积攒的几十块银洋;在衙门里供职的夏先生,太太水性杨花,诱惑祥子,使他染病。还有陈二奶奶,用巫术为虎妞接生,骗了祥子的钱,害了虎妞的命。一言以蔽之,刘四爷剥削祥子,大兵祸害祥子,侦探抢劫祥子,杨家驱使祥子,夏家侮辱祥子,陈二奶奶愚弄祥子。不管祥子多么刻苦耐劳,多么忍辱负重,多么拼命挣扎,多么能干要强,到头来也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要强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只能“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任凭他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吃人的社会制度给他的苦难命运。“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精神’只生在大富人家”。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祥子悲剧是由上述那一伙人造成的,这些半封建半殖民的产儿,旧官府的爪牙和帮凶,他们摧残迫害祥子,也意味着整个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对祥子的摧迫。老舍以生动形象的艺术笔墨道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人们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是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祥子的悲剧有社会批判的内涵:一个勤劳的有骨气的劳动者变成了淡而无厌的混世闲人;一个正直善良的育年变成了懒散的吹鼓手和刁滑的刺儿头;一个憨厚的无不良嗜好的男人变成了烟鬼酒鬼;一个健壮的年轻车把式变成了早衰的小老头。祥子的变化充分地揭示了他所身处的环境对底层劳动者的既是身休层面的也是心灵层面的压迫和摧残。然而,祥子对此却毫无认识,“凭什么”,“我招谁惹谁了?”把阶级的罪恶,误认为是这个人与那个人过不去,把社会的必然灾难,看成是人为的偶然事件,这深化了祥子艺术形象的悲剧性。老舍同时揭示和批判了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批判和否定了个体劳动者期冀通过个人努力而“独自一个人混好”的生活道路。小生产者的狭隘观念和个人奋斗方式,是使祥子陷于悲剧深渊的主观原因。祥子作为一个尚未觉醒的个体劳动者,有着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最高的理想是做一名自食其力的自由车夫。这本来无可非议,但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眼光妨害了他对社会和自我命运的深刻认识。他的确难以看清当时杜会的本质,更难以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起先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做基础”,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不是不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但在那个社会中,这种生活理想是非常短视的。为了买车理想,“他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为了买上自己的车,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哪怕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他同其他车夫一样单枪匹马去奋斗,“他们想不到大家须立在一块儿,而是各走各的路,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各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 这种思想认识在当时社会的个体劳动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个人奋斗根本不是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摆脱困境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生活理想与社会现实世界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正如作品中饱经风霜的老车夫老马所说的那样:“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有什么蹦儿?”显然,这位老车夫是作为作者的代言人出现的,他的话点明了祥子所面临的个人奋斗与群体反抗的人生选择。但祥子却没有作出作者所期望的选择,相反,他盲目地自信自己与其他车夫不同:“同是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上堕落深渊。小说最后写祥子完全变了个人,他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他打架、使坏、逛窑子……“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么毁灭个人”,“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内在根源。小说结尾予以了总结和否定:“体面的,好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正是对祥子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的深刻概括。&在小说中,祥子的悲剧被深深地植于市民文化的土壤中,他的带着小生产者印痕的人生理想,他的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在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他的向命运屈服乃至于苟且堕落――“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凡此种种,都触及到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并与老舍笔下的老中国儿女保持内在的联系。追溯祥子悲剧产生的前因后果,他从一个顽强向上进取、具有强烈求生意志的劳动者,最终堕落为一个吃喝嫖赌的无业游民,这一从正到邪的逆转,除了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从深处看,恰恰源于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祥子虽然从农村走人都市,但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生准则及价值观念,依然同传统的农业文化根连枝接。最初表现在他身上的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侠义、朴实等,以及狭隘、自私、愚昧等负面因素,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从最初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又向命运屈服一一“认了命”,不再“要强”乃至于苟且堕落,正是传统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不断扩大、恶化的祥子的悲剧。除了置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之外,还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都市现代文明的烙印。这种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伴随祥子人生历程,也在不断地腐蚀着祥子的灵魂。在第一次买车之后,祥子的道德观念便发生了变化。为了多挣一个钱,“象一只饿疯了的野兽”。对别人喝酒吃烟跑窑子,“几乎感到了一点羡慕”。随着后来遭受到命运的打击,他的拜金主义便愈益加重,为了钱,甚至不惜出卖人命。祥子的悲剧,是传统农业文化和殖民地文化负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老舍通过祥子悲剧的描写,完成着他的双重文化批判:既以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批判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这样,祥子的悲剧性的刻画便被纳人了老舍小说整体的文化批判视野。3、个人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在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摘自林妮教育研究&关于作品的主题而《骆驼祥子》则流露出劳动人民没有出路的悲观主义。但是,作家既然否定了祥子的道路,写他堕落,批评了他,这里就包含了积极的意义。所有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积极意义都集中在这里,《骆驼祥子》通过祥子从要强的、理想主义的高等车夫走向堕落的过程的描写,来揭露社会的黑暗(兵荒、侦探、告密等)和弊病(即老舍所谓社会病胎:贫富悬殊的社会,妓院,虎妞的引诱威逼,夏姨太的诱惑,社会底层的丑恶、粗鄙、愚蠢、残忍,性病流行,麻木不仁,以及杨宅的家庭纠纷等等),尤其是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弊病怎样给一个老实而不觉悟的青年洋车夫以精神的、智力的、道德的和身体的腐蚀,引他一步步堕落,走向悲剧的深渊。――蓝棣之解读《骆驼祥子》&《骆驼祥子》究竟说了些什么?是由一个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的模样,写出个“劳苦社会”来?是通过一个车夫的毁灭,批判个人主义的单打独斗,呼唤群体的革命?是描述一个乡间青年如何被城市文明病逐步吞噬,从而表达对于前现代的纯洁、干净的怀想?是以“三起三落”三个标准的抛物线,传达出基督徒老舍的悲观主义?&&&&&&&&&&&&&&&&&&& 施军 翟业军《“志愿”的末路――论〈骆驼祥子〉》&《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在老舍笔下除了老派、新派与理想市民几种形象系列,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位置。这里有洋车夫祥子、老马、小崔、老巡警、拳师少子龙、剃头匠孙七、妓女小福子、艺人方宝庆和小文夫妇,等等。这个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如果说在对老派市民与新派市民的描写中,通俗喜剧的色彩往往构成主调,那么,刻画城市贫民形象的作品就更具有浓烈的悲剧性。《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通常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然而如果更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这部小说还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过了”。他把买一辆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幻想着有了车就如同在乡间有了地一样,能凭着自己的勤劳换取安稳的生活。经过三年的艰辛,祥子终于买下一辆新车,不料才半年就被匪兵抢去。他虎口逃生,跑上捡到三匹骆驼,卖了三十元钱,准备积攒着买第二部车,不久又被孙侦探抢走。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又老又丑,却也防不住性诱惑的隐阱,不得不与她结婚,并用她的私房钱买下第三部车。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老舍以极大的同情描写祥子的不幸遭遇:“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醉;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祥子“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得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但作家同时揭示和批判了祥子自身的固有的缺陷。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哪怕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小说最后写祥子完全变了个人,他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他打架,使坏,逛窑子……“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么毁灭个人”,他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正是对祥子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的深刻概括。老舍在祥子等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与他在其他一些小说中常写到的“老中国的儿女”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共同点,这是同一经济文化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国民性格中的某些弱点。这样,《骆驼祥子》中对城市贫民性格弱点的批判,就纳入了老舍小说“批判国民性弱点”这一总主题中。&祥子似乎注定被腐败的环境锁住而不得不堕落,他想向命运搏斗而终于向命运屈服,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这种表现是悲观的,因为老舍不止于批判现实社会,也不止于批判传统文明和落后的国民性,他显然在思考城市文明病如何和人性冲突的问题。老舍说他写《骆驼祥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个“地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像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等,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小说写祥子的一个个不幸遭遇,蕴涵着一个不断向自我的和人类的内心探究的旅程结构。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幻想当一个有稳固生活的劳动者,可是他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都更沉沦堕落一层,也愈来愈接近最黑暗的地狱层。无论是祥子刚来乍到就看到的那个无恶不作的人和车厂,还是在他结婚后搬进去的杂乱肮脏的大杂院,或者他最后走向那如同“无底的深坑”的妓院白房子,小说都是通过祥子内心的感觉来写丑恶的环境如何扭曲人性,写他在环境的驱促下如何层层给自己的灵魂泼上污水,从洁身自好到心中的“污浊仿佛永远也洗不掉”,最后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祥子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落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老舍对城市中“欲”(情欲、财产贪欲等)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中“丑”的反感,主要出于道德的审视。人们从《骆驼祥子》阴暗龌龊的图景中,能感触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的忧虑。在 30 年代,像《骆驼祥子》这样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又试图探索现代文明病源的作品是独树一帜的。&――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老舍写《骆驼祥子》,切入点是城市贫民的生计,落脚点,则是下层市民的心灵归宿。他的同时期创作中的两大主题――关注民族心理蜕变和关注都市贫民命运,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紧密的绞结。――关纪新《老舍简传》&关于小说的结构小说的整体结构的精心布局也显示出来了。在小说后半部的一章中,虎妞死了,下葬了,祥子变得身无分文,被迫卖掉了他的洋车;他陷入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种状态之中,“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我们可以很精确地指出作家对小说情节结构的整体构想:小说开头前4章,描写祥子经历的第一次重大打击;接着,小说用了8章表现祥子经受的第二次打击,直到孙侦探抢走了祥子的全部积蓄;然后写到第三次打击,又占有了8章;在祥子命运堕到最低点之前,还有一个小小的挣扎,小说在最后的4章里进行了描写。小说情节结构很有规律地为四、八、八、四。《骆驼祥子》情节的转折点位于小说结构的正中,第13章,祥子被孙侦探洗劫后走投无路,不得不返回人和车厂,帮刘四爷筹办寿筵。这个情节或人物命运的转折点将作品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每部分各12章26,非常平衡。――(法)保尔?巴迪吴永平 编译《论&骆驼祥子&》&《骆驼祥子》的结构是以祥子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显得不枝不蔓,紧凑集中,落笔谨严,布局妥帖,使祥子的性格在广阔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得以充分展开。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将祥子买车所遇到的一系列事和他与虎妞婚姻的喜悲剧一件件地串连起来。&关于作品的现实意义真正有深度的,有生命力的文学,一定是批判的文学。对社会生活有一种批判的能力,比如老舍的小说,能批判中国丑恶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习性,包括民族的因循守旧,自卑心理,求稳妥协,唯上怕官,人生依附等等。这些东西,通过新老市民的形象进行批判。老舍小说的生活厚度本来就厚,再加上这个批判性,就构成了老舍小说永久的价值。 第三,老舍能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他表现了市民社会。而我们过去对市民社会往往忽略不计,对市民的精神往往就认为是市侩。什么是市民精神?从你念书到现在,你认识到什么叫市民社会?什叫市民的性格与精神?可能在你心目中,市民和市侩差不多。一讲市民还加个“小”,叫小市民。好像还有个大市民似的。哪有个大市民啊?就是市民啊!小市民的看法,对市民社会的贬低,都是由于宗法农业社会的眼光造成的。中国是一个大的农业大国,这个大的中法农业社会几千年下来,农业立国,做买卖那不就是投机取巧吗?但是买卖并不仅仅是投机取巧。中国对市民社会的认识非常肤浅,始终停留在农业社会的眼光里。我们中国的城市,没有几个几代都是都市的人,很少。我到东北城市里去,就感到东北城市里的市民和工人,你问他爸爸、爷爷都是农民,毫无疑问。那个城市完全被农业社会所穿透。那种完全现代的城市在中国始终不存在。有一个题目完全可以做,都市中的乡村,到处都可以做。这个城市的发展中,这个农业的社会如何在城市的发展当中起作用。今天继续起作用。如果有的时候,你的服装也名牌儿了,家里也开着车了,你稍微一迷糊找不着北了,以为自己很新了。老舍的作品可以给你打一针。你的生活状态和你的思想状态还有多少老市民社会的东西,他可以给你打一针,让你惊醒惊醒。所以,对市民社会的表现和批判认识,会给我们建立新的市民社会,各位我们马上面临在中国建立新的工商业社会,我们搞改革开放,将来中国社会的类型是什么啊?要从原来农业社会转换为工商社会。我们怎么看待市民和市民社会呢?市民是不是就是市侩呢?市民和农民谁代表现代社会更先进一点呢?如果老是小市民的话,那什么时候市民文化还会超过农民文化呢?实际上市民比农民的现代的先进性是很明显的。就是按马克思主义,进化论也是这样,按什么市民这阶层都应当比农民要先进一些,但我们一直对这个认识很模糊。所以我们对市民文化,对市民社会文学,和老舍这样的用新文学的眼光来关照市民社会和批判市民社会,我们都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我们现在来谈老舍文学和市民社会的关系。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又是在面临改革开放的社会,包括贫富差距也在纠缠着我们等等。这些问题,当然我们不能通过文学来解决,文学不能当药方来解决社会问题。文学基本上这样一个东西。你痛苦了,它能让你稍微的做一个梦;你觉得现实太黑暗了,它给你点儿理想;你觉得有点儿晕了,到处都阳光了,它告诉你还有黑暗的角落。文学就是这个事儿,我说的这是批判的文学,不是单纯的暴露和歌颂。批判的文学把你引向理想,引向梦,调节你的心理。从这点来看,对市民社会表现的老舍有点超前,在某些方面会给我们今天的人很大的启示。 ――吴福辉《老舍小说:新旧市民与国民性批判》&作为老舍先生最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素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的研究,往往只是将其看作一个特定年代里的人生悲剧,因而未能充分揭示这一故事蕴含的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看来,祥子的故事,其实是一个进城农民的故事。在小说中,祥子的身份经历了一个从进城农民到城市游民的转换,他所遭遇的一切,城市生活对他的改造,以及带给他的精神危机,固然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但从根本上说,又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那些进入城市的农民将要长期经历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常常从祥子的悲剧,推导出某种有关社会革命必然性的结论,但社会革命并不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进城农民的所有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骆驼祥子》,不仅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了解作品,了解历史,而且也会为我们认识当代生活,尤其是认识那些与农民进城有关的问题带来深刻的启示。――邵宁宁《〈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关于小说的艺术性1.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以祥子为中心,以祥子的希望、奋斗、挣扎、毁灭为主线,采用了多侧面立体式的结构方法,极为自然地把市民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生活画面和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图景交织错落地组织起来。这样既突出了祥子,又写出了祥子所生活的社会。老舍在作品中采用这种结构方法,是由于抓住了祥子是人力车夫这一工作特点。人力车夫的活动场景不可能固定在一个点上。祥子为了生活,只要能得到收入,有人顾他拉车,不管是哪里他都是要去的。这样一来,祥子的活动舞台便扩大了。不仅其他人力车夫由于工作性质、社会地位的关系自然要与祥子发生联系,而且“比他的地位高的人”,如车厂老板刘四爷,大学教授曹先生,有两个老婆的杨先生等等,也都因为车的联系和祥子有过或长或短的接触,并从不同侧面对祥子的命运、性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随着祥子的足迹,作者还把北京市民社会的各个角落,如小茶馆,大杂院,车厂子,下等妓院,街头巷尾……极为自然地组织到作品中来,把当时社会上的动荡不安、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等畸形景象,巧妙地描绘出来,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期北平市民社会的真实生活画卷。&&& 2.寓必然于偶然之中,使故事情节富有生动的戏剧性。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在写祥子的不幸遭遇时,几乎都是含有偶然性质的。如祥子苦干三年才买上一辆车,拉上不到半年,就赶上了军阀混战,城内到处传着城外打仗的消息,但都没见谁出了什么事。于是,祥子想:“危险?难道就那样巧?”然而就这一次却偏偏被祥子赶上,连人带车都被掠去。孙侦探敲诈祥子,也完全出于偶然,他本来跟踪的是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本来无此计划,祥子本人也没有往这上面想,然而祥子却付出了最大的牺牲,曹先生却平安地躲过去了。和虎妞结合,祥子根本没有想过,如果一旦要娶,“就必娶个一清二白的姑娘”,然而他却恰恰被虎妞给缠住了,而他们的结合来的又是那么突然,那么快,所有的人几乎都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表面看来,这一桩桩一件件完全是偶然发生的,是猝不及防的。实际则都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祥子的地位太低下了,谁都可以欺侮他,任何灾祸随时都可能降落在他的头上。这正如老舍在作品中写到的:“对了,祥子是遇到‘点儿’上,活该。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缝子,只有祥子跑不了,因为他是个拉车的,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由于一系列含有必然因素的偶然事件的横空飞来,突然降临,不仅使故事情节显得曲折生动,富有戏剧性,而且加深了作品主题的深刻性,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3.在展现人物内心活动时,往往把描写、叙述、议论融为一体,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其中,这是《骆驼祥子》的又一重要艺术特点。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再加上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在每次打击和不幸突然降临时,祥子的内心虽然充满愤怒和不平,但他说不出。这时候,作者往往在细腻描绘祥子激烈内心活动的同时,便情不自禁地加进一些叙述和议论,或直接为祥子抒发不平,或帮助祥子进行控诉、辩解,或对祥子进行谴责。这样的例子,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当祥子得知小福子忍受不了非人的折磨上吊死了之后,心理感到非常难过,他走到坟地,“泪一串串的往下落”。从此,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这时作者写到:“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这里既有对祥子的同情、辩解,对社会的控诉和诅咒,也有对祥子的批评和责备。我们一看便知道这是老舍在说话。这种在描写之中插进叙述和议论的方法,一方面使祥子许多没有说出的话得到了补充,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泾渭分明的爱憎,加强了作品的思想力量。&&& 4.对北京人民口语的纯熟准确的运用,给作品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物的性格得到鲜明生动形象的表现,是《骆驼祥子》的一个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作品中,不论叙事、写景、人物的对话,还是作者的议论,完全采用经过加工的地道的北京口语。既不晦涩,也不华丽,但却处处显得亲切有味儿,新鲜活泼。作者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1)运用北京市民的俗白而浅易的口语。作者写祥子从军阀部队逃出来以后喝馄饨时,“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完全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口中含汤的细节,热汤传身的感觉,引起了生命存在的心理体验。&& (2)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作者写祥子夜行的神态是“眼往平里看,脚擦着地走”,“由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写祥子夜行的心理:“他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了,像将要灭的蜡烛,连自己也不能照明似的。再加上四周的黑暗,使他觉得像在一团黑气里浮荡。”写得非常真实,同时又很精致。&& (3)诗意特征。老舍的小说,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注入自己的陶醉之情,使小说洋溢着一种诗意。如在《骆驼祥子》中,写到:“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那辆车也真可爱,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者一直背,它都马上就应和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别扭的地方。”愉快的心情,喜爱的性情,自豪的感觉,溢于言表,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就要飞出。作家创作时的激情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骆驼祥子虎妞人物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