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 李白》颈联有哪些意象,并对其作赏析。

望月有感原文|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_长沙学大教育
望月有感原文|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很多同学苦恼自己的语文成绩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古诗学习方面更是让很多同学束手无策,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学会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技巧,以下是望月有感原文|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4)&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5)诗中的&干戈&和&吊影&的含义是什么? (2分)
(6)&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3)影、雁、根、蓬
(4)&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意对即可)
(5)干戈:指战争(&武器&也可)(1分);吊影:对影自怜,指因没有亲友陪伴而孤单。(&孤单、孤苦伶仃&之意即可给1分。如孤单、孤苦、无亲友陪伴、对影自怜等)
(6)同: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2分)(有&借月&之意给1分,有&思亲&之意1分);异:&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悲&&悲伤之意可给1分)。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喜&&乐观&&豁达&之意可给1分)。
1、 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藻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的情感经常出现在诗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并注明作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5、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以上是望月有感原文|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的基本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有所帮助,同学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积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厚积薄发。
最后阅读完本文()之后,学大教育的小编将为大家推荐更多的相关文章,内容相当精彩,一定不要错过。
学大辅导热线:400-059-4662
明星学员辅导科目:数学辅导前:40.0分 辅导后:85.0分 辅导科目:化学辅导前:40.0分 辅导后:80.0分 辅导科目:英语辅导前:40.0分 辅导后:72.0分
辅导年级:高中辅导科目:物理
辅导年级:高中辅导科目:英语
辅导年级:高中辅导科目:数学
为什么选择学大教育 关于学大教育 客服中心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本人所有资料来自网络和个人所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如有需要请购
买正版图书,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于24小时内删除,本人所提供资料仅为方便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
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官方或本人,本人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4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古诗鉴赏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
下载积分:12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41: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4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古诗鉴赏3诗句赏析与其作用.DOC
官方公共微信2012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2012中考试题汇编2012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2012中考试题汇编&&2012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2012中考试题汇编发布时间: 浏览:-&2012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选编& 魏金兰& 审定& 梦之蓝&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012年贵州省安顺市】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 《蒹葭》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 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 &&&&&&&&&&&&&&&&&&&&&&&&&&&&&&&&&&&&&&&&&&&&&&&&&&&&&&&&&&&&&&&&&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 《饮酒》1.心远地自偏2.“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012年湖南省娄底市】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 《次北固山下》1.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使至寨上》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2012年广西柳州市】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行路难李白金箔清酒斗十千,玉盘差值十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2年贵州省遵义市】2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2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 &&&&&&&&&&&&&&&&&&&&&&&&&&&&&&&&&&&&&&&&&&&&&&&《行路难》1.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12年山东省泰安市】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望岳》1.B &2.D &&3.D&& 4.B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1.诗歌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春望》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2.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2012年河北省】1.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 &&&3.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答:&&&&&&&&&&&&&&&&&&&&&&&&&&&&&&&&&&&&&&&&&&&&&&&&&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012年贵州省铜仁市】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凄凉地,弃置身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2012年山东省日照市】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1.夕阳、落花、归雁2.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012年湖北省襄阳市】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 &&&&&&&&&&&&&&&&&&&&&&&&&&&&《江城子·密州出猎》1.“卷”;“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2.(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012年四川省眉山市】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水调歌头》1.恐&&& 何似& 2.(1)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2)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诗歌鉴赏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 &&&&&&&&&&&&&&&&&&&&&&&&&&&&&&&&&&&&&&&&&&&&&&&&&&&&&&&&&&&&&&&&&&&& &&&&&&&&&&&&&&&&&&&&&&&&&&&&&&&&&&&&&&&&&&&&&&&&&&&&&&&&&&&&&&&&&&&& 3.【2012年辽宁省沈阳市】《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呜、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渔家傲·秋思》1.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2.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3. D【解析】上片“风景异”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为下片借景抒情蓄势,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012年河南省】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201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题有删减)3.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 &&&&&&&&&&&&&&&&&&&&&&&&&&&&&&&&&&&&&&&&&&&&&&&&&&&&&&&&&&&&&& 【参考资讯】《过零丁洋》(2012云南省年昆明市中考试题)&《过零丁洋》1.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3.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思相近即可)&&第二节&&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欣赏与探究&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 《早梅》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语意相近即可)2.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语意相近即可)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①杨花,诗中指柳絮【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 《晚春》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语言生动流畅即可)阙题①(唐)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 《阙题》1.幽2.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田家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田家》1.明2.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1.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 《过湖》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2.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2012年浙江省嘉兴市】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 &&&&&&&&&&&&&&&&&&&&&&&&&&&&&&&&&&&&&&&&&&&&&&&&&&&&&&&&&&&&&&&&&&&&&&&&&&&&&《野池》1.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012年广东省梅州市】1.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早春
& B.暮春C.夏季
D.秋季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约客》1.C【解析】江南立夏后进入阴雨连绵的季节,约四十天,叫黄梅天2.B【解析】“闲敲棋子”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和怅惘咏路宋·邹浩①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2012年山东省东营市】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咏路》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2.答案示例: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注释】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2012年江苏省泰州市】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 《塞下曲》1. 单调、清冷2. 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赠从弟》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2.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 《鸟鸣涧》1.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 《采莲曲》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拟人手法,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人争艳)&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 &&&&&&&&&&&&&&&&&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采桑子》1.小令& 婉约2.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3.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秋夜曲张仲素①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注释】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2012年山东省潍坊市】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 《秋夜曲》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2012年浙江省衢州市】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 2.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 《城东早春》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清,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⑤蓬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2012年四川省凉山州】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2.“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 《望月有感》1.影、雁、根、蓬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 “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释】①劳歌:送别歌【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谢亭送别》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 &&&&&&&&&&&&&&&&&&& &&&&&&&&&&&&&&&&&&&&&&&&&&&&&&&&&&&&&&&&&&&&&&&&&&&&&&&&&&&&&&&&&&&&&&&&&& 《秋夜山居》1.去雁2.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2012年陕西省】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 《过山农家》1.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2.“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注释】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2012年广东省肇庆市】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 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 &&&&&&&&&&&&&&&&&&&&&&&&&&&&&&&&&&&&&&&&&&& &&&&&&&&&&&&&&&&&&&&&&&&&《雨后池上》1.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2.垂杨、荷叶春季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2012年湖南省岳阳市】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咸阳值雨》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2.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2012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送灵澈上人》1.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qióng)音,若有若无2.“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2012年山东省滨州市】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 《早发白帝城》1.湍急(意思对即可)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即可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此诗作于杜甫草堂【2012年江苏省镇江市】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 &&&&&&&&&&&&&&&&&&&&&&&&&&&&&&&&&&&&&&&&&&&&&&&&&&&&&&&&&&&&&&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 &&&&&&&&&&&&&&&&&&&&&&&&&&&&&&&&&&&&&&&&&&&&&&&&&&&&&&&&&&&&&&&&&&&&&&&&&&&&&&&&&&&&&&&&&&&& 《绝句二首》1.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2.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意思对即可),笼统和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答出“安适”、“喜悦”的意思即可)&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移家别湖上亭》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天净沙·春元·白朴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注释】①帘栊:指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 的美丽画面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天净沙·春》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意对即可)2.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再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意对即可)《天净沙·春》译文: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①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②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注释】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2012年四川省泸州市】1.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 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 的特点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答:&&&&&&&&&&&&&&&&&&&&&&&&&&&&&&&&&&&&&&&&&&&&&&&&&&&&&&&&&&&&&&&&&&&&&&&&&& &&&&&&&&&&&&&&&&&&&&&&&&&&&&&&&&&&&&&&&&&&&&&&&&&&&&&&&&&&&&&&&&&&&&&&&&&&&&&& &&&&&&&&&&&&&&&&&&&&&&&&&&&&&&&&&&&&&&&&&&&&&&&&&&&&&&&&&&&&&&&&&&&&&&&&&&&&&& 《行香子·树绕村庄》1.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意思对即可)2.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 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2012年广西桂林市】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D【解析】诗句的意思是要为朝廷除去弊端,怎么肯顾惜自己这衰朽之躯的残年呢? 表示为了革命正直上的弊端而不顾惜自己的老命的决心,活是赞扬老人对国家忠心耿耿并对有积弊进行昂扬斗志2.C【解析】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自料此去必死无疑看见颈联没有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012年云南省曲靖市】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B【解析】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是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2012年浙江省湖州市】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意思对即可)2.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登岳阳楼》VS《望洞庭》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同: &&&&&&&&&&&&&&&&&&&&&&&&&&&&&&&&&&&&&&&&&&&&&&&&&&&&&&&&&&&&&异: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登岳阳楼》VS《望洞庭》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送人之松江》VS《别董大》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 《送人之松江》VS《别董大》1.秋季、冬季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2012年云南省昭通市]《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中,开头一句为实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酒之时,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来仔细端详表明词人虽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杀敌立功的感情中间四句为虚境,写梦境中,军队召唤战士出征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战士们壮行、点兵、出征、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意气风发、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为实境,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呼应首句,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上一篇:下一篇: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02/2312/2712/2412/1712/1312/1112/0812/0510/3109/1707/1207/1107/0106/2606/2609/1204/1909/1512/2006/3009/0209/2605/1103/1312/2507/0309/1812/0610/160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望月有感 白居易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