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曾欣为名求一首藏头诗在线制作

[转载]跟岗学习简报第二期
提前学习,了解跟岗的工作。
2012年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宋如郊教师工作室
跟 岗 学 习 简 报
&&&&&&&&&&&&&&&&&&&&&&&&&&&&&
2012年10月18日
主 编:宋如郊&&&&&&&&&&
&&&&&&&&&&&&&&&&&&&&&&&&&&&&&&&&&&&&&&&&&&&&&&&&&&&&&&&&&&&&&&&&&&&&&&&&&&&&&&
&&&&&&&&&&&&&&&&&&&&&&&&&&&&&&&&&&&&&&&&&&&&&&&&&&&&&&&&&&&&&&&&&&&&&&&&&&&&&&
——学员日记
听罢思罢且徐行 &&&&&&惠州八中&
如果说昨天上午是轻轻触摸了南山教育的脸庞,那么今天,我们就是要仔细欣赏她美丽的容颜了。于是,我们先来到了南山区教育局。
茹特等候已久。因为已经打过照面,所以不需任何寒暄,我们就直接进入了主题。茹特是个特别讲究效率的人,课件早已打开,讲话突出重点,枝节一带而过。我对他讲的《教研组长的几个切入点》很是赞赏,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的建设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和一个合理的规划,而这重在集体认同意识的建立。的确,有了认同,大家的事情就好办了,不会费时费力,更不会相互拆台。而集体认同意识的建立,需要很多的细节小事作支撑,比如,老教师的教学思想研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这个做法,既是对前辈们的褒奖肯定,也是对青年人的良好教育,这里面既有对经验和知识的总结,也有对未来的关照和期许。优秀科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风气更需要方方面面的营造和培养。教研组长是什么角色?用茹特的话说,就是火车头,就是纽带,就是教头,就是一盏灯。
下午,我们再次来到了百年南头中学,先后听了《阅读与辩论》《古诗词在今天的价值》《咬文嚼字》三节课,三节课分别由骨干教师盛涛、肖红英、张利执教,课后,我们小组和茹特小组的学员们一起进行了研讨。研讨会上大家积极发言,分别就《阅》《古》谈了一堂课的预设生成、教师的指导总结、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活动形式、参与度等问题,谈到激烈处,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好不精彩,乐的宋特茹特大力褒奖,说应该让年轻教师多来听这样高水平的评课。是的,教学相长,教无定法,课改就要创新,研讨就要争鸣,在我看来,三节课都很好的体现了南山课改的思想,实践了南头卓越文化课堂的理念,其中的优点不足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对语文的追求和理想越明确,才可能有独到的思想见解;本质规律认识越清楚,技法教法才可能越纯熟;学生的情况越了解,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师的教学。&&&&&&&
研讨结束,已是日暮时分,坐上返校的面包车,在大家爽朗的笑声中回看矗立山头的南中,余晖映照,哥特宏伟,梧桐参天,正如我们的教育事业,默默之中,且歌徐行,造就未来。
&&&&&&&&&&&
&&&华师附中&
上午8::00,我们前往南头中学的“茹清平工作室”,听取特级教师茹清平的报告《寻觅文言文教学的津梁》。茹老师全面地、毫不保留地介绍了自己在多年文言文教学中探寻之路,方法之说与经验之谈。茹老师特别推重诵读教学法,他认为,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必须环节,学生通过诵读可以丰富语感,可以感悟理解。教师只有抓住诵读的要旨,带领学生品读、背读甚至写读,就一定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
同时,茹老师还用他的两个课例,一步一步教我们如何抓好学生文言文的预习。那细致完善的引导工作,让我体味到背后汗水的付出。作为一名有多年教龄的老师,我知道指导学生学会真正落实的预习有多困难,然而茹老师做到了,还做得那么扎实,那么有成效。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没有对语文的深爱,没有对教育的留心,没有扎实的苦学苦思和创新,就不会有今日的学养,更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学技学术悟道”,我尚走在学技之路,然会朝着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人的目标前行。
&&&&&&&&&&&&&&&&&&&&&&&&&&广大附中&&
早上再次有幸听了茹特关于《新时期教研组长工作的几个切入点》的报告,感觉在这样的语文科组幸福感一定很强。特别欣赏茹特提到“强化组内教师的集体认同意识(家园意识)”。在我们学校的语文科组一直以来都很强调团体意识,共进共退,平时规范化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各个备课组知识包传递,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一滴水与一缸水、一池水的差别,也正是这种和谐的氛围让我们语文科组成为校内有名的欢乐科组。
听了茹特的讲座,不但心有戚戚焉,还觉得我们科组做得还远远不够。如给要退休的老教师举行教学艺术研讨会,请他或她所有的徒弟参加,做专题采访等,让老教师在离校时能画下最圆满的一笔。我看着图片上抱着鲜花笑得灿烂的老大姐,心里感动万分。我想如果当我为学校、学生奉献了一生时,当我不得不离开最爱的讲坛时,能看到自己的“桃李们”有所成就,能跟自己一起共同奋战的伙伴们再共唱一曲校歌,那会是怎样一份心满意足!想到这点,昨天、今天、明天的辛苦都化成了一份动力,鼓励自己再努力一点,再做得好一点,因为我想给别人留下点什么……
看到那句“语文教师不怕有权的,不管有钱的,就怕以诚待人的”,不由会心一笑。是呀,语
文老师们是最有人文情怀的一批人,他们接受了中国两千年文化的熏陶,骨子里就有文人的气血,又有为人师表的一份坚持,这些老师是最可爱的了。要让老师们紧紧团结在科组内,用心对待老师们最重要。
其他还有好多茹特关于科组建设的理念都非常实用,我庆幸着淘到好东西了,要带回去和科组同仁们分享。
雷州市教育局 &&陈雁鸣
十月十七日,一天里,我们9位同学又在深圳南头中学听了盛涛老师的
《阅读与辩论》
、肖红英老师的《古诗词在今天的价值》和张利老师的《咬文嚼字》
,共三节课,课间,我们还进行了一次评课。
三堂课,从形式上来看都比较新颖,特别是肖红英老师的《古诗词在今天的价值》
,根据她的整体教学设计,这一堂课是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诗歌考点教完后,为了从总体上对诗歌学习进行一个总结和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时,又把后面两堂作文课链接起来而设计的一个课堂模式。老师给了许多关于诗词文化、乡愁的文章,如:《乡愁是一种理念》、《听听那冷雨》、《追思人类精神文化:诗意的乡愁》、《后现代乡愁》和学生、老师的作品。
我们与茹青平老师的跟岗老师一同进行讨论。“课前,学生是怎样完成这么多的材料的阅读的?”“课堂学生新颖。”“语文素养来自阅读与思考。”“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老师没有给以肯定或否定,行吗?”“课堂发言单一,其他同学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五位同学的发言有代表性吗?”有赞同的,也有不太赞同的,讨论甚为热烈。
其实,教学研究的路上,各种课堂形式的呈现,都是老师们思考努力的结果。这些形式,没有好于不好,只有更好。我记得我的老师常常给我提起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也就是说,师傅指导你正确的学习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在我看来,不管是这样新颖的课堂形式,还是过去的老套路,教给学生的,都应该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一节课,老师的课堂设计能引起学生无限的思考与讨论,获得学习的方法就是好课。
&&&&&&&&&&
&&&&&&&&&&&&&&&&&&广州协和中学&
今天是跟岗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的工作室。真可谓大开眼界、长了见识。
吴特的博学就让学员们十分钦佩。在他的工作室里,充满书香气息的书屋透露出的是睿智。
吴特的专题模块学习,已经是第十一个年头。他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吴特的课堂让我们大开眼界,学生在一定主题之下的自主学习,在一定指导之下的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对文学的更加执着了。整堂课,吴老师的发言很少,但学生在平台之上的默默输入,让学生的思想更加深入。
吴特的这种专题模块的学法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犹如一颗闪耀的明星,熠熠生辉,让人们看到语文教学的春天和希望。
&&&&&&&&&&&
&广大附中&
今天是教学理念备受冲击的一天。当我们几番波折终于找寻到新安中学时,吴泓老师已经在校门口等待我们多时。远远看到门口一位梳着大背头,嘴里叼着一根烟,一身斯文的条纹衬衫西裤也有点掩不住的cool。他简单地和我们打了声招呼,就带我们前去会场,干净利落的作风可见一斑。
吴特向我们介绍了他独特的教学方式。一开始就戏称自己研究,别的专家给起名字,称他这种教学为“专题模块学习”。我感受到吴特是扎扎实实做研究的人,不务虚名。吴特提到他研究的背景,也正是现在语文教学的现状,即语文低效遭人诟病,其核心问题是语文教学肤浅,不能根据学生年龄发展来定,做了很多无效劳动。吴特做了十多年的实验,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思想的人。
吴特还提到当前一些流行的教学理念如高效课堂、完全无教师参与课堂,对此表示否定的态度。吴特笑称高效课堂,如果遇上一个特闹心的孩子,有效就不错了。细心一想,实在如此,语文不是数学,应该怎么评价一节课的高效呢?难道下课前来张小测,检查出来的不过是字词记住了没,课文内容的讲解记住了没?学生在一堂课上所有的感悟体会、思维的培养,那里能看得出来呢?如果将语文课也用算式一一计算,它的人文性就会被严重忽略。
教师上课讲多少?老师怎么提问?吴特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意外的答案。老师上课可以不讲,学生自己阅读体会为主,等学生学习了一个阶段,有所获得,再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研讨,老师也适时开一两课讲座。吴特的教法几乎完全脱离了语文现有的课本,自己寻找材料,制作一个个的专题,并结合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新拓展。这就是对现有教学理念的一个彻底颠覆。语文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被放在了第一位,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出兴味来,也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深……
由此,我想到了张文治先生提倡
“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化教育”、“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诚然,教育强调又快又好,其实是急功近利的一种表现,重视了技能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心灵、人格等方面的关怀。也许我们无法忽略高三的压力,无法忽视应试的因素,但是语文教育何妨慢一点,给学生多一点阅读的空间,多一点写作的时间,让题海来得再迟一点,迟一点!
&&&&&&&&&&&&&
&&&&&&&广雅中学&
今天(10月17日)上午,在深圳市南头中学听了两节课,其中一节是高三的《古诗词在今天的价值》。该课课型设置为综合阅读交流,写作前导课。
这节课有很突出的优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一,高三课时紧,在这种背景下,在深圳都说欠缺文化积淀的地域,开一节这么有文化味的公开课,实属难得!第二,课堂内容有深度,老师的文化素养很高。长期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染和熏陶的学生,他们的表现也是很突出优秀的,眼界很开阔,很有气质。我不断敲问自己,我有这种意识和魄力以至能力吗?不一定。
现在,我想探讨的是这节课的目标预设和目标达成的问题。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教学过程是目标达成的一种方式或手段。这节课定位为写作前导课,什么是前导呢?导,即为指导。通过综合的阅读交流,指导学生将所思所想转化成文字。这是一节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沟通课。而且,教师也很明确地提出,本课之后将是作文课,写命题作文——“诗词在今天”。那么,这节课的课堂内容就是媒介,或者是写作内容的挖掘和呈现。所以,单纯是“诗词的作用”的交流是不够的,要归口到写作的指导。也就是说,能写入文章的东西很多,如何选材,怎么转化是一个问题。这种指导不需要长篇累牍和费尽周折,反而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或者说,这节课缺少的是目标达成的点破。
有欠缺的地方还有:1、问题设置不需要太复杂,设问是启发而不限制。2、分析“杨柳青时再相聚”意境和它所产生的作用,应该由学生来说,这也是作文的素材。显然,老师取代了学生的表现。3、泛化了概念。古诗词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本课的“诗词”“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概念模糊,这样对写作带来很大的麻烦。要写的是“诗词在今天”而不是“传统文化在今天”。概念不严谨,写作的对象就严谨。这都需要适时的指导。
目标是既定的,过程是目标达成的手段。将“读”“听”“说”“思”“写”结合起来,实现无缝对接,这是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并不存在另外一个工作室的学员认为的“课堂的容量太大,一节课这也做那也做,不可能”这种说法。有这种说法,我认为是没有把一节课进行整体考虑,肢解了教学内容,有读书交流,有读写结合,又有写作指导……天,为什么不把它们当成一件事去处理呢?每一件事都是有联系的,是环环相扣的。
今天(10月17日)上午,在南头中学听的另外一节课是高二12班《咬文嚼字》。脱离这节课的内容来谈这节课的形式或构想,还是有几处地方可圈可点的:
操作一:由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老师的上课内容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的。
10月18日,走进吴泓特级的工作室,走进吴特的课堂,有老师问,您上课(即“放任”学生阅读)还提问学生吗?吴特的回答很直接:怎么是老师提问?当然是学生提问,你来释疑啦。这两个情景,我马上联系了起来。授课内容应该解决学生之惑,想想我们自己平时的课堂设计,有多少是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呢?多少困惑不是我们认为的呢?脱离学生的认知是架空了的课堂。
操作二:小组同学的部分问题在别组同学的提问表述中得到了回答。
我想到的是同伴互助,是相互启发。这种做法是值得推介的,既摆出了问题,也得到了即时的回应。没有耗费太多的劲儿。是借力,是资源的挖掘。这是一种小智慧。
操作三:重点问题集中分析,指引明确,依纲据本。
很多同学问到的问题,文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就组织同学深入讨论,而且强调思考方法,要认真看课文,在文章中寻找问题解决的蛛丝马迹。
操作四:有些问题不是本课的重点,就以其它形式回应。
比如,有学生问诗歌鉴赏是怎么炼字的。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言可以说得清楚的,于是老师以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的重视。这就打破了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体现了彼此的联系。做到这一点,根源在教学目标的明确。因为明确所以有取舍。
操作五: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问题而设置活动。
比如,文字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老师设置了一个活动,讨论名字的意义。我在想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热闹而热闹。点评既有小结又是提升,给学生以鼓励。
操作六:练习的设计来源课本又不唯课本。
从练习看,教师围绕“咬文嚼字”设计了系列问题。问题来自课本又不唯课本。
对枯燥的课文,要上出兴趣,上出特色,要用心去设计,我认为。
&&&&&&&&广雅中学&
走进新安中学吴泓特级的工作室,这里的世界是开阔的。
我想问,语文的同仁们:你的语文课堂是在课室还是在电子阅览室?你的语文课是一节节地上还是一个个专题地上?你的学生是安静地听还是自主地学?你是不是在为学生不学你的语文,不交作业而苦恼?你是否也在为无趣的语文,如山的任务而痛苦?如果是,请你链接“吴泓工作室”的博客,这里有你需要的答案。
透过一个界面,缤纷的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教学思考
&&&&&&&&&&&&&&&&&&&&华师附中&&&
课堂中精彩的导语引入不但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开门见山能直奔主题,前后衔接以温故知新,巧布悬念常引发思考,故事导入必激发兴趣,引用格言会耐人寻味……无论哪种方式,只要使用恰当,都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引起学习的兴趣。但是,话说回来,引入始终是课堂推进的一个环节,所以必须是为达成课堂教学目的服务的。
昨天听肖红英老师的公开课《古诗词在今天的价值》,我感触良多,唯一吐为快。
一上课,肖老师就播放余光中作词的《乡愁四韵》,然后将此词与方文山作词的《千里之外》比较,突出两词之间的意象的相似。这个引入非常巧妙地将古诗词在今天的价值体现来,不但把学生带进优美的诗词境界,更是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对古诗词今天还在哪些歌词中出现的搜索,甚至触发学生回顾今天依旧闪着思想火花,或依旧温暖人心,或触动心灵的古诗词……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接下来肖老师就完全宕开一笔,开始让学生小组就教师给出的五个问题进行交流。五个问题涵盖面宽泛,从古诗词到乡愁文学再到传统文化,造成学生交流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学生基本没有再提起古诗词在今天的具体作用,在今天是否显现鲜活生命光彩。
那么究竟这五个问题有什么联系?究竟学生交流的中心是什么?我困惑,更困惑的是,课堂的那段设计巧妙的引入跟后面的内容似乎没有多少关系,那设计时肖老师的目的是什么?
我以为,一堂课采用什么课型上都可以,只要它能实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引入必须有明确目的,为实现这节课教学目的服务,否则引入就是一个多余的部分。
一点个人小小的见解,不足之处,望大家来踩。
——听《阅读与辩论》课反思&&&&&&&&&&&&&
华师附中&&&
10月17日,周三上午,在南山区教育局礼堂,来自深圳南头中学“茹清平工作室”和深圳北师大南头附属学校“宋如郊工作室”的15名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与南头中学语文组老师共同听取了盛涛老师主持的一堂辩论课。
这堂课是《阅读与辩论》的第三课时。他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是观摩国际大专辩论会实况,掌握巩固辩论知识。第二课时是学生举行半决赛。在这个过程中布置学生课外研读《三国演义》,确立辩题,寻找论据。
我们所听的第三课时是班级对抗赛,辩题为:曹操是忠臣(正方),曹操是奸佞(反方)。
辩论过程是激烈的、精彩的,甚至是火药味浓重的,看得我惊心动魄,同时,也引发我对教师如何指导辩论赛和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堂课有不少优点:
教师开场富有激情,结语有条理。
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展示。整个课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研读,自主选题,自由分组交流,整个辩论学生主持,辩论、介入评价。
教师是幕后总导演,起到很好的掌控作用。老师在本节辩论课中起到导入和收束总结作用。而整个三课时过程,老师的引导推进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风暴震撼中,我还是有一个困惑:到底在高中开设辩论课的目的是什么?究竟辩论课“阅读是幕后,辩论是呈现”,还是“用辩论呈现阅读成果,推进阅读进程”?
从过程中,我相信盛涛老师是希望通过辩论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分析评价,从而学会如何鉴赏名著,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因为盛老师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自主选题、策划、分组、辩论,尤其注重学生辩论中即时思考、生成、应答问题的能力培养。然而在辩论中,我看到的是个别辩手对生硬文本解读,多数辩手还没有办法用历史的眼光多角度去解读,同时,辩手们还基本处于读稿状态,常常出现问答不对应,自说自话的情况。
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办?打断辩论赛固然不符合辩论赛赛制规定,然辩论结束是不是应该及时做针对性很强的点评以提醒学生加以注意和改进?遗憾的是,盛老师最后呈现的,仅仅是预设性的几点辩论技巧。
我以为,学生辩论中即时思考、生成、应答问题等能力形成的基础一定是对文本的熟悉。而辩论,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动态模式,是阅读之后的生成性状态。因此,
老师作为导演,作为总指挥,在幕后介入,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带着目的去解读文本时很有必要的,而在指导中渗透阅读小说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技巧更是必不可少的,唯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听别人怎么说走向独立思考,从而将自己的理解认识内化为知识,相信他们不靠讲稿资料,也能在辩论赛上滔滔不绝,有理有据。
当然,教师这位导演的指挥如何达到效能最大化,依旧是值得我不断思考的问题。
& &&&&&&&&&&&&&&&&广州市协和中学&&&
2012年10月16日上午,我们一行人在宋如郊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语文特级教师茹清平的名师工作室,一同来寻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谈起文言文的教学,茹特提到的“文”与“言”要兼顾和共生,而且提倡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他们的学习时间,这些都引起了我的思考。
首先,“文”与“言”要兼顾和共生。文言文是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课堂上所采用的“串讲法”、老师“一言堂”,侧重的是“言”的教学,往往忽略了“文”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这种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将学生当成了接受古汉语知识的容器,而未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为文史哲同源,像《烛之武退秦师》就能读出外交的智慧、爱国的忠心;《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能读出进谏的智慧、说话的技巧;《陈情表》则能读出拳拳的孝心、言表的智慧;《冯谖客孟尝君》更能体现策士的风范与智慧。文言教学中,“文”与“言”的兼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从“文”中读出“得”来,这也能将古人所提倡的文以载道的特点更好地显现出来。
其次,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时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我们比较关注教师对文言知识归纳和讲授,而常常忽略这一过程的主体性——学生的因素,忽视学生对文言知识学习的反思。这样的学习显然漠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没有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人的地位上。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外在的学习积极性根植于内部的学习动机,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就能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反思,学习的效果也就会是有效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文言教学更有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还给学生自我学习和消化的时间。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与备考。也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而且有时间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的文言教学才能更加有效。
& &&&&&&&&&&&&&&&
【个人小传】
  茹清平,男,64年生,硕士,特级教师。曾任荆门市龙泉中学(省重点中学)教务主任。湖北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有专著多部,现为南头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在深圳市中学语文届享有声誉,广东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教学生涯】
我的教学“诗”生活
&“面对生活,我们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散文,可以诗歌……”
&&&&&&&&&&&&&&&&&&&&&&&&&
&&&&&&&&&&&&&&&&&&&&——诗人大卫《沧浪之水》序文
从教近30年,被我视为精神财富的不仅包括“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之类的荣誉,大大小小的一些论文、论著,厚厚的数十本教学随笔,还包括那些抒发个人情感的数百首小诗。这些小诗也许在诗人眼中“不入流”,但沿着这一页页的诗阶,我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初上讲台的青涩,风华正茂的傲骨,人到中年的沉稳。这些诗歌让我贫瘠的日子多了一些温暖、快乐,让我平凡的教育教学多了几分诗情、诗意。这些诗歌同样也感动了我的众多弟子,让他们单调的学习生活因老师的教学“诗”生活多了更多的回味,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为老师的“诗”生活,而爱上诗歌,成为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
诗歌·生活
大卫老师说,“或许我们没有记录一个时代的能力与野心,但记录个人的点滴,却是有可能的。”
这句话“于我心有戚戚焉”。多年来,我尝试用一颗诗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校园生活给我带来的喜悦,每每情有所动,便会以诗的形式,记录之,歌咏之。
南头中学百年校庆,我以一首《水调歌头·校庆抒怀》表达内心的喜悦:“南粤凤栖地,创业亦何艰。杏坛传薪播火,辗转百周年,不管风吹浪打,多少南中才俊,壮志冠云天。“三有”校训在,今日写新篇。创名校,展鸿猷,凯歌旋。春风化雨,桃李并茂竞相妍。心系国运昌盛,魂系九州安澜,何惧路途远。航正一帆迅,敢为天下先。”
南头中学105岁华诞,我则以一首诗赋为校庆献上薄礼:“岁在辛卯,序属孟冬,乐音袅袅,锣鼓鼕鼕。南头古学,诞迎百五,凤冈新黉,贤迓八方。溯惟凤冈书院,大辂椎轮,筚路蓝缕,千里跬步,日臻隆兴。初仅九街陋舍,至则黉宇堂堂,得文脉之盛,承先贤之灵,秉文明之根,炼治学之魂。育青枝以成良材,饮誉南粤;培兰芝而蕴灵气,德馨鹏城。有“深港两地最高学府”之赞誉,享“深圳教育之根”之美称。予观今日南中,诗意馥郁,画境清幽,书声似海,琴韵如璆。定“人文南中”之主题⑿,高瞻远瞩;望创新教育之前景,实学慎修。名师硕学,高行身教;孺子鸿生,竞秀中流。深圳文化特色学校,勇争桂冠;首批国家示范高中,尽显风流。悠悠两世纪,煌煌百余年。洋洋骏驹,学以报国;莘莘学子,德以立身。曾记否?叶青茂抗日寇浴血奋战,罗汝澄为民族竭虑殚精;科学家黄宝琦学为儒宗,艺术家谢芳德艺双馨;状元沈实学海占鳌头,作家赵荔文坛传佳音……多思切问,博学笃行;山高虎啸,海深龙吟。悠悠凤冈弦歌不老,巍巍南中历久弥新。嗟夫,一百零五载,风冈逝流云。抚今追昔,厚积已入史册;瞻前望远,前路更似朝暾。祝愿同仁,务本求道,黾勉同心;春风化雨,桃李成林。祝愿南中,层楼再上,千里满目;百尺竿头,一步更进。乱曰:传薪播火百余春,继世弦歌立意新。兰桂留芳抒卷帙,凤冈千载傲鹏城。”
被推选为广东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后,我的工作室迎来10名学员,虽说是学员,但个个身怀绝技,我们在一起研究教学教法,探讨教改课题,收获多多,也其乐融融。一晃到了离别日,大家依依不舍,我赋诗一首以志别情:“晚秋九月菊花香,南粤名师聚凤冈。三尺讲台亮绝技,一方陋室书华章。切磋疑惑昼嫌短,探索迷津夜恨长。且把离歌寓美酒,相约结伴游阳江。”
校园生活如此,个人生活中的点滴喜悦,同样会引发我的诗情。我为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的称号而放歌:“沥血铸魂灵,慈心育树青。愿做小溪水,勤浇桃李林。”我为自己的博客“清平小屋”访问量超过四十万人次而自我陶醉:“寻常陋室寻常花,冬去春来客满家,网海茫茫挥毫墨,赢得知己满天涯。”赴山东兖州一中学习考察,得闲游览了泰山,想到历代前贤的诗词歌赋,也写下了《登泰山偶感》:“自古泰山五岳尊,今朝吾辈喜登临。清泉汩汩由巅下,松海滔滔向顶腾。日观峰上乾坤小,无字碑前宇宙深。万壑千峰赏不尽,徒留无限惜别情。”就连电脑被病毒侵袭,惹我烦恼,我也戏作《如梦令》一首以记之:“木马无端侵犯,广告窗口叠现。何日肃顽敌,不再手忙心乱。微软,微软,教我喜忧参半。”
人生在世,说到头其实就是在感情的世界中生活,亲情是空气,爱情是阳光,友情是水。生活在人世间有谁能离得开?
亲情是苍天所赐,“血浓于水,根叶相连”。不懂亲情的人何谈真心去爱周围的人,不珍视亲情的老师何谈爱自己的学生?鹏城工作,与家人离多聚少,每年春节,我特别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有我的诗歌为证:“一层夜雪洗尘埃,满院老枝梨花开。游子返乡人影瘦,亲人团聚童心在。清香美酒酬远客,野味佳肴馋小孩。祝语声声播夙愿,心植丰裕乐开怀。”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我母亲72岁时突患脑血栓离开了我们,每年母亲的忌日,我都泪眼婆娑,难诉心中的哀痛,也常常借诗歌抒发心中的哀悼之情。如《悼念母亲》:“十月廿二,慈母离尘;缅怀阃范,泣血为文。吾母陈氏,蕙质兰心;年方十六,已适茹门。赡养双亲,侍奉殷勤;恪尽孝道,言行谆谆。历经万难,茹苦含辛;三男三女,哺育成人。相夫教子,一往情深;言传身教,激励儿孙。同堂四世,桂馥兰馨;书香儿孙,遐迩名闻。无私无怨,恤老济贫;克勤克俭,兴旺家门。愧我为子,未报母恩;少小离家,四处飘零。每逢佳节,愁情顿生;对月望乡,泪涕沾襟。慈母教诲,言短情真;促我上进,事业初成。呜呼哀哉,日日悲鸣;春晖恩重,寸草难吟。楚山苍苍,汉水深深;高风懿范,万古长存。”《江城子·清明节悼母亲》:“清明无计踏归程,泪纷纷,梦亲人。白发慈母,端坐旧宅门。笑看儿孙膝下绕,归无影,入有痕。
南国远道祭娘亲,几支香,千里坟。疾首痛心,悔未尽天伦。最恨身边嬉笑语,游子恨,谁与闻?”《浪淘沙·母亲仙逝两周年纪念》:“含泪忆前年,夜雨秋寒,娘亲忽报落黄泉。女唤儿呼皆不应,胆苦心酸。又到月儿圆,梦系魂牵,儿孙甘苦与谁言?独立鹏城思故里,泣泪涟涟。”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永远的朋友》中的两句歌词。我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给与我关心和帮助,也滋润、丰富着我的诗行。
广州铁路一中的陈暾老师,与我在网上神交多年,一朝相逢,令我欣喜不已,我曾作《赠广州铁一中陈暾兄》记录这段往事:“花城论剑无俗套,鱼雁神交见真淳。美酒三杯酬远客,心香一缕向知音。钟期既遇奏流水,孟氏有缘接芳邻。似水流年多疑惑,拳拳挚友献美芹。”
云南省昆明市首席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魏光虹是我北京大学国培班同学,2009年8月22日,我应邀赴昆明讲学,感受到了魏光虹老师及其工作室成员对我的深情厚谊。我不仅品尝了地道的云南米线,而且学到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经验,可谓收获多多,我曾有一首诗记下这难忘的经历:“去年深圳同举杯,今日春城再聚首,品味诗文相切问,发硎雅韵共绸缪。云南米线尚醇否?普洱留香知情厚。莫道黔山隔远路,天涯咫尺共轻舟。”
育才中学蒋波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曾是我到深圳应聘时遇到的“第一位考官”。一晃十年过去,这位深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深圳市中语会理事,南山区中语会副理事长将告别讲台,欢度晚年,在育才教育集团组织的《对话蒋波》主题研讨会上,我作藏头诗一首,表达对蒋老的敬意与祝贺:“茹苦半生红烛暖,清风两袖桃李芳。平和运笔诗韵美,贺卷挥毫画功彰。老骥识途南山远,蒋公卸轭兴味长。退庭赏景千树艳,休苑品茗万斛香。”(这首诗句首第一字合在一起为“茹清平贺老蒋退休”)
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陈钟樑先生是我十分景仰的中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前辈,惊悉前辈于2011年元月5日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不胜悲痛,我草成小诗一首表达悼念之情:“惊闻大师赴昆仑,桃李杏坛泪纷纷。怀玉燃心立师表,吹沙求是辨伪真。曾欣有幸听宏论,常悔无缘拜高门。休怪春晖远莸草,文殊也爱聪慧人。”
人年轻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份刻骨铭心、天长地久的爱情,人到中年才觉得,其实平平常常才是真。我的爱情不乏浪漫,但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有一个很贤惠的妻子,她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对我体贴入微的关怀,让我感到人生的期望也不外乎此。今年5月1日,是我与妻子银婚纪念日,一帮朋友前来祝贺,觥筹交错,好不热闹。与妻子相濡以沫,互敬互爱的往事历历再现,百感交集,作一首《银婚纪念日有感》送给妻子:“沐雨经风廿五秋,粗茶淡饭乐悠悠。人情冷暖同体察,世事浮沉共戚休。侣燕垒巢情契合,鸳鸯交颈气相投。夫妻执手并肩老,夕照辉煌眼底收。”
平凡的一首首小诗,一如同我平凡的教学,平凡的生活。也许是敝帚自珍吧,每当我朗读这往昔的诗行,就陶醉在诗中,就不禁感叹:有诗相伴,真好。
诗歌·课堂
每个学科都有其特色。数学有强烈的逻辑性,理化生地有明显的的知识性,语文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
一个喜爱诗歌的老师,课堂上哪能缺少诗歌,哪能缺少诗意?哪能缺少诗情?
诗意、诗情源于热爱生活,源自广泛涉猎,博采众长。
新接手一个班,我都组织“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活动,让学生捐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推荐语写到书的扉页上,然后传给其他同学阅读,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在封底签名,并写上自己的感言。书在同学们手中接力,读书的体验在学生心中传递,思想火花的碰撞成了校园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我引导学生成立“读书沙龙”,创造出读书交流、观点碰撞的空间。还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书香学生评比”“我与读书”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们享受到认真读书、用心读书带来的喜悦。
我让学生写日记,办小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开辩论会,去调查访问,引导学生课外搞小课题研究,带着学生上阅览室、图书馆,教给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我还利用地方资源,带领学生去感受社会风情,如设计南头古城导游解说词,调查街头广告语,搜寻店面招牌不规范汉字并给商家提出更改建议,研究客家族习俗,研究苏轼的词,研究余秋雨的散文,并将这些内容化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丰富的素材。
这些丰富的语文活动激活了学生的诗情,学生文学功底越来越扎实,也渐渐尝试用诗歌与我应和酬答。
记得2005年的端午节,我与学生共同表演自创的诗歌,用“吟诗会”的形式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的诗歌很简单,题为《端午节偶感》:“玉粽几粒桌上摆,龙舟千艘水中游。时人尽夸蒲酒美,谁解屈子汨罗忧?”而我的学生的诗作却精彩纷呈。特别是赵越的《寄屈原》,形式、内容均令人啧啧称奇——
水逝,神伤
忠魂怨,楚天苍
玉粽含泪,龙舟赴汤
离骚路漫漫,天问夜茫茫
日月飞梭有恨,春秋代序无常
一片丹心终迟暮,两袖清风入骨凉
“惟楚有才”豪放,“惟我独醒”痴狂
屈身乱世间,原属汨罗浪
空留华夏,世代兴亡
月断肠,泻寒光
求索,归乡
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与诗人对话,走近诗人。教学完杜甫的诗歌,我曾写过一首诗歌《倾听杜甫》:“杜甫,你是寻找宝藏的孩子/携着诗歌的巨臂在唐朝的风烟里寻找、迷失/记下了每一个黄昏、雨夜和徘徊的足音/当我找不到哪间茅屋可以盛放你高洁的灵魂时/我渴望,渴望能倾听你的心声
‖我想听/你这位读书破万卷的名门之后/何时走出书斋,裘马轻狂/何时登临绝顶,睥睨众山/又是在何处与李白同醉,与高适和唱‖我想听/一个高洁的灵魂怎堪朝扣富门、暮随马尘/老妇的告白,征人的陈述/路边的饿殍,朱门的歌舞/又是如何搅乱你伤痕累累的心湖‖我想听/你如何宽慰新安吏抓来的壮丁/如何慰藉新婚别夫的妇人/烽火连三月如何传递可抵万金的家书/风雨飘摇中迈着怎样的步履走进羌村‖我想听/何处的翠柳边有两个黄鹂/何处的小舟上有独立的危樯/知时的好雨何时敲打游子的无眠/放歌纵酒后的你可曾穿过巫峡回到洛阳‖我想听/西郊草堂的床头屋漏是否修葺/千万间广厦为何只庇天下寒士/锦官城的蜀相为何让英雄洒泪如雨/安史之乱中你与妻儿有怎样的分合离聚‖我还想听/贫穷何以成就伟大/困窘怎样坚守内心/国家不幸为何诗家幸/满目疮痍的时代为何有你这样仁厚深沉的诗人/…… ‖我想听,我想听你的心声/然后跟着你往洛阳走,往西南走、往大唐的土地走/体会沉郁顿挫,体会忧国伤时/或者泡在你的泪水里/寻找有厚度的人性,有张力的精神/……”
我的学生也尝试着这样的对话,还在报刊发表不少诗作。有学生读了
李清照的《永遇乐》及辛弃疾的《青玉案》,发现两首诗都是写元宵佳节,诗人都同样的满腹情深,于是挑选两首词的部分句子,整合成一首新诗:“融和天气(李),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吹梅笛怨(李),更吹落、星如雨(辛)。香车宝马(李)、宝马雕车香满路(辛)。蛾儿雪柳黄金缕(辛),捻金雪柳,听人笑语(李),笑语盈盈暗香去(辛)。人在何处(李)?众里寻她千百度(辛)。
蒋捷有一首很有名的词《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词中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的一位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用自己的心与诗人的心碰撞,写出这样一首《少年听雨》:“红烛。红帐。红光
/映红了。少年的遐想/烟雨楼台的惆怅
/在歌声、笑声中飞扬/江南。江北。江水
/冲刷着壮年的脊梁/航之雁穿过低云的迷茫/唱着秋风不懂的空旷/禅房。禅境。禅心/呼唤着暮年的安详
/是谁赐予的白发
/是情。是怨。或是时光/不记得有几夜的思念/只记得。恍惚中。雨/已伴谁
/走完了梦乡/走到了天亮……”
这样的诗意营造何止在语文课堂?如,学生家长会,我在黑板上拟写一副对联:“茹苦含辛无怨无悔只为孩儿成龙成凤,呕心沥血有酸有甜但求弟子立德立功。”并让学生也给自己拟写一副。高三了,有位学生不思进取,常常不交作业,屡屡受训却无悔过之意,我请来学生家长,与我一道和这名学生交心谈心,这位学生痛改前非,学习成绩提升很快,我于是赠一首小诗给他:“莫怨为师嗓门高,龙门之跃实难熬。年年应聘艰辛路,多少男儿泪如涛。”这位学生至今珍藏。
课堂可以是理性的,但理性中不能少了诗意。也许有了诗歌的课堂,语文教学就多一些情趣,多了一些幽默,多了一些变化,多了一些文化,也多了一些个性……
诗歌·弟子
我的诗歌常为弟子而作,因而,弟子们常常是除我之外的我的诗歌的第一读者。
在广州街头,我偶遇20年前的两位弟子,时隔多年,他们竟记得我年轻时的诗作,竟记得我每天早晨与他们一同跑步的情景,竟记得我在语文课上与他们一同背诵《赤壁赋》的神采。当晚我与这两位弟子开怀畅饮,把酒叙旧,当然,也少不了题诗纪念:“师生一别二十秋,羊城今日重聚头。如烟往事杯里绕,似水年华酒中流。遥想少年往昔梦,更怜师长今日忧。忽歌忽叹心已醉,弟子三千藐王侯。”
离开老家十余年,与从前的弟子断了联系,2012年春节,一弟子得知我回老家探亲,硬是层层追踪,将我找到,并邀约一部分回家探亲的“茹家弟子”来拜会我。看到昔日的弟子或为大学教师,或为商界才俊,或为政界新秀,或为中学名师,或自己创业,小有成就,我颇为得意,席间,口占一首小诗赠给众弟子:“弹指一挥十四年,前尘往事若云烟。青丝师长繁霜鬓,淘气学童换玉颜。纵酒高歌诉旧梦,深情载舞起蹁跹。共约丁酉再相聚,携子带妻赴盛筵。”
不时也有到深圳旅游或到深圳工作的弟子,他们总要千方百计打探我的联系方式,前来看望我,少不了追忆旧日时光,品味前尘往事。2000届“茹家弟子”辛颖从上海一公司调入深圳腾讯总部任职,得知我在深圳工作,携男友前来看望。想到才女辛颖几乎每篇作文都被我作为范文在全班赏读,想到弟子十余年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想到而今人心不古,师道颓然,自然感慨万千:“分别十载喜相逢,抬首凝眸寻旧容。才女美文仍切切,如烟往事早匆匆。清茶数盏话新梦,淡酒三杯思故朋。寄语门生勤勉励,春风得意更谦冲。”
至于平素与弟子们相处,更是时有诗文相赠。学生的毕业合影,我为之配诗:“三年书声催朝阳,千日灯火逐星斗。诗意校园桃李壮,如花岁月歌声悠。离人何用多情泪,携手同登诺亚舟。一笑嫣然老树下,且拥师长倩影留。”
2011届弟子邀请我参加他们举办的谢师宴,虽再三推辞,但弟子们仍苦苦相劝,盛情难却,不得不出席。这届弟子很努力,全部考上本科,大部分上了重点。班级语文均分120多分,李琦琦同学还获得136分的高分,众弟子轮番敬酒,微醉之中我赋诗以赠:“十载风霜着意催,一帘好梦出春闱。如烟往事杯中瘦,缕缕真情心坎肥。犹记窗前听旧韵,也曾户外沐春晖。且赊几盏金威酒,来贺凯旋弟子归。”
当然,弟子们也频频诗文相赠,虽多有溢美之词,我也权当是对我的一种奖励。遇到教学中的困惑,生活中的烦恼,读一读学生的诗,困惑、烦恼便远遁他处,不知所踪了。从学生的诗作中,不难看出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敬重与感激。记得2008年的教师节,我曾收到一位弟子写的题为《老师,我想对您说》的诗:“若不聆听您的讲述/思想或许还是一片荒芜/那平凡的话语/如同曼妙的音符‖儒,是您的风度/道,是您的傲骨/诗,是您的谈吐/书,是您的征途‖那山山水水的晨霭与轻雾/怎就如同您对我们的爱护?/那历朝历代的史诗与典故/怎就顺从地被您细数?‖感谢您/即使我们的羽翼如小荷初露/您也愿意用生命的力量/携我们飞舞‖倚在您的臂膀/先秦的深邃/盛唐的绮丽/两宋的凄迷/明清的繁华/瞬间挣脱了时光的桎梏/醉了千年的明月与白露/飞了万载的落霞与孤鹜/在您的导引下/也化为我们的财富‖亲爱的老师/请包容我们的淘气与失误/话语虽然简单又质朴/却道出我们真挚的感激与祝福……
诗歌,给我带来快乐,也带来欣喜。我的不少学生因着老师的爱好而读诗、写诗,不少成为校园作家、诗人,出版了个人诗集、作品集。今年,我选取几首小诗参加全国首届教师文学奖,参赛者高手云集,我的诗也忝列获奖者之列。颁奖会上,《诗刊》编委,《诗探索》主编,著名诗人林莽亲自为我颁发了获奖证书、奖品、奖金,并用“立足生活,情感真挚,典雅蕴藉”这十二个字高度评价了我的作品。这也算是对我教学“诗”生活的一种肯定吧。
教师的生活也许枯燥、单调,但“坚守诗歌……记录我生活、居住、工作、学习中所发生的喜,怒,哀,乐,熔亲情,友情,爱情与一炉,仍然是我的选择”(诗人大卫语)。
我爱教师这一职业,我爱我的教学“诗”生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藏头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