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表现的形成背景?

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解读_石若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2.006页免费4页免费5页¥2.007页¥2.00 5页¥2.0011页免费2页免费5页免费5页免费
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解读_石若坤|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文名: 西方政治思想史-从柏拉图到约翰·密尔作者: 约翰﹒麦克里兰资源格式: PDF版本: 扫描版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书号: 发行时间: 日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围绕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以及各种不同思潮之间的关系,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并且就一些重要的理论家在不同的理论问题上的贡献及其思想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同时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这门学科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在这个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成果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书以大量的原始文献为基础,突破了围绕思想家个人写史的传统,既体现了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中的连续性,又兼顾了各个重大理论问题的相对完整性,对于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内容截图: 目录: 序言第一章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柏拉图的生平、著作和时代一、生平和著作二、时代背景第二节 柏拉图政治哲学基础——理念论一、理念论的思想源流二、理念论的基本内容第三节 理想国家的基本原理一、国家德性原理二、国家理性原理三、国家法治原理第四节 理想国家的制度设计一、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制度二、保证国家德性的共产优生制度第五节 柏拉图的政体思想一、《国家篇》的政体循环论二、《政治家篇》的政体分类思想三、《法律篇》的混合政体论第六节 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影响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人论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一、关于国家的起源二、关于国家的本质与目的三、关于理想的城邦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一、政体的多样化与政体分害的原则二、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三、政体变革的原因四、保全政体的方法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第六节 小结第三章 圣·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中世纪政治思想概况一、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思想二、中世纪后期的政治思想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一、生平与时代二、理性与信仰三、基督教伦理与国家四、法律与正义五、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第三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及著作二、理性与信仰……第四章 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的政治思想第五章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第六章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第七章 约翰·洛克的政治思想第八章 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第九章 卢梭的政治思想第十章 休谟和柏克的政治思想第十一章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第十二章 边沁和密尔的政治思想后记您的位置: &
马基雅弗利政治权术思想述评
摘 要:本文通过对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权术理论基础,原则,和内容的容阐述分析,认为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权术思想是为当时意大利的统一而提出的;他以人性恶为基础,认为政治无道德和手段服从目的,从而将政治学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推动了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马基雅弗利作为站在近代世俗政治研究起点的始作蛹者的历史地位。&&& &&& &&&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麦克里兰,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学高级讲师,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与加州大学沙加缅度分校担任客座教授,出版著作包括《法国的右派:从德万斯特到摩拉斯》与《群众:从柏拉图到卡内提》。 目录 ??????
导读 鉴古足以知今前言编者的话第一部分 希腊人第1章 古希腊政治思想第2章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 ? ? ? ?
导读 鉴古足以知今前言编者的话第一部分 希腊人第1章 古希腊政治思想第2章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第3章 国家的卫士与正义第4章 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第二部 罗马人与罗马天主教徒第5章 从城邦到国际都市第6章 基督教世界主义: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第7章 基督教世界及其律法:圣托马斯第三部 罗马人与人文主义者:主权再造第8章 主权再造: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第9章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与美德共和国第四部 社会契约理论第10章 社会契约理论的兴起及其可观的持续力第11章 社会契约(一):霍布斯第12章 社会契约(二):洛克第13章 社会契约(三):卢梭第五部 启蒙运动与近代国家的演变第14章 近代国家的近代性第15章 启蒙运动的政治学第16章 启蒙运动与依法而治:孟德斯鸠第17章 美国的启蒙运动:第18章 启蒙运动的局限:柏克与休谟第六部 自由主义的兴起第19章 自由主义的兴起第20章 自由主义的成熟:边沁与穆勒第21章 自由主义的成熟与式微:斯宾塞、萨姆纳、格林第七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一):格尔――国家与辩证法第22章 黑格尔及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背景第八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二):社会主义第23章 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第24章 社会民主:伯恩斯坦与克洛斯兰第25章 雅各宾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的综合: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第九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第26章 民族主义的民道德排他性:赫尔德第27章 精英主义对民主的批判:帕累托与米歇尔斯第28章 自由主义的特殊敌人:群众与群众理论家第29章 领袖及其群众第30章 法西斯主义第31章 保守主义第32章 卷末论思想及论述之窟? ? ? ? ? ? 书评: 17:13:48   来自: luochris ((以后Blog,SNS大统一就最好了))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政治,这个词自我小时候,就植入了我的脑袋。这个词是如此抽象而让我从来不能够好好的理解。      于我生活之国度,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叫政治运动。历次政治运动中,无数的人在领袖的授意下被私下审判。 如果经由法庭审判,罪犯也会被“剥夺政治权利”。于是我一直未搞清楚,剥夺政治权利与人到底有何干系? 难道我有什么东西叫做政治权利?后来,我粗鄙的见解便是,剥夺了政治权利,就是不能当党员;不能当党员,就是不能当官了。      后来,清宫戏越来越多。我又学了一个新词,叫“搞宫廷政治”。我很明确的知道这种说法只是隐晦的指“宫廷内的权利斗争”。这个时候,“政治”这个词结合了我一贯感受到他的暴力性,就演变成了“权利斗争”的意思。      然后政治这个词出现的几率在某些情况出现得很高,那就是描述某中央领导人的时候。“久经考验的XXX革命家,政治家”。这个时候,政治家的意思貌似就成了,当官的专家。因为在我朝只有政治家全是当官的。      综合我对政治粗陋的理解,他包含着权利斗争和当官的意思。而这一切却离我都非常非常的远。不过,奇怪的是政治这个词却总是围绕在我的周围,一直都会听到他。我想对他一探究竟,看看“政治”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中学课本里面那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类的句子是在描述政治?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西方政治思想史”。
04:56:23   来自: ys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我觉得文科最凄惨的地方就是研究了半天,到最后很可能得出一个,咦? 这东西是不是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呀? 的结论      这本厚厚的政治思想史从千年前的柏拉图开始,一路冲到19世纪的帕累托,,,辛苦半天得出一个,,咦? 政治研究好像是没用的嘛 的结论      我的整个阅读过程也差不多是这样,,,      前几章看得心跳加速,每翻一页都觉得自己好像更懂政治了,信誓旦旦的决定自己一定要读完这本书做一个懂政治有理想的人,和懵懵懂懂的过去告别      但是事情到了穆勒开始把功利主义搅浑就开始变得就有点奇怪了,再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各种主义纷沓而来,互相重叠,互相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里面的某个学派改个名字就是我,我里面的的某个新发展和我其实没有半点关系,,,      结果最后的感觉是,,咦? 我到底有没有看过这书啊      为了防止一个月后就全忘了,,,赶紧把还记得的写下来      柏拉图好像是觉得一个社会里人和人越是像就越是好管,,和自由主义或者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相反      启蒙主义相信人的理性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很多人都不太同意,印象最深的是帕累托的那句 手段才有理性可言,目的没有,,,我个人是不能更同意了,,休谟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理性是感性的奴隶? 大概吧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滩浑水,流派多的要死,互相攻击,搞得跟宗教一样,其中哪些是恩格斯的哪些是马克思的,哪些是列宁发展出来的,完全超出我的理解范围,加上还要考虑到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可能抱有偏见的可能,或许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试图用“阶级” 来理解眼前的世界      黑格尔则是神神叨叨的,喜欢自己创造一个词来回答问题,然后再用一大堆模棱两可的词来解释自己创造的词,好像在编词典一样,,,跟我们中国人特别像,,,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我们中国人历来就擅长辩证法,它压根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我是看不出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所以其实黑格尔是中国人,,,      卢梭是个神奇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能够证明,被别人管住其实才是你真正的自由,,,还有他对自然啊,纯真啊,童年什么的推崇至今都弥漫在开心网或者校内的那些,,《其实我们都是孩子》,,《你想做我的天使吗》,,,《让我们关上电脑,到大自然里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吧》,,,之类的日志里      帕累托则推翻之前一切理论,认为理论只是面具,无非是不同阶级不同身份的精英分子用来影响,控制他人的手段罢了      完了,,,其他都不记得了         最后有一个整体的感想是,,,似乎每个人都在试图证明自己拥有的才是最好的,真实的东西,,,擅长推理的人证明推理和逻辑才能让世界变得美好,,,感情丰富的就去证明理智是恶魔的源泉,,,资产阶级证明世界必然有穷有福,这才是自然,工人则证明只有咱们工人有力量,,,      额,,这下我也帕累托起来了
18:46:22 Z  挺逗^_^
01:28:29 Antonia  天哪,看来只看结论是没啥用处了。。。 15:08:57   来自: ys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我曾经在初中时遇到过一个说不出当今圣上是谁的同学,,,虽然其实我除了那个名字也说不上还知道些什么,我还是纠结了另外几个死党一起惨无人道的围观了他      没想到的倒是在大学里居然又遇到了一个,,,,这个事情发生在寝室的夜谈会上,,,在某人发表了一番反革命言论后,那个倒霉蛋无心的说了句,我是江XX就宰了你,,,,然后突然惊讶的发觉大家都安静了      过了一会,,,某个很阴险的人用很淡定的语气说了句,不知不觉江XX也做了那么多年主席了哦      这个正有些坎坷不安的倒霉蛋赶忙接上,是啊是啊,我觉得他最近表现不错      ,,,,,,         恩,,,反正,,,一直到大四的时候偶尔还会有隔壁系的人专程过来参观他,,,,            虽然我时常是其中笑的最开心的那个,,,,但笑的多了,心就免不了有点虚,,,,我忍不住会问自己,,,那你又知道些什么?         对于民主和专制,对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于三权分立和三个代表,除了这些生僻的名词,和对它们想当然的定义的猜想,我又知道些什么?      我看了挺多近代史的书,我听过很多亲戚朋友,长辈们的牢骚和抱怨,,我订阅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偶尔观看CCTV,,,,,我还定期观察爱国论坛和订阅了牛博,,,,我想看了那么多的东西,我应该至少有点懂政治了吧      但好像又不是这样,,,,,,,我觉得我所有知道的东西就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层油,,,,很鲜亮,很有趣,,,但稍一深入,,,就,,,没了,,,,,            因为我知道的这些都是观点,,,,而不是知识,,,,         我知道 A是这么认为的,B是这么认为的,C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是这么认为的,,,我只能依靠对A这个人的好恶来判断A的观点是否是正确的,,,,我只能假想,,A这个人道德那么高,应该不会说假话的,来选择相信A的观点         但细想下,这个看似还不错的方式,,,似乎并不比那些认为\"巴尔扎克写的小说那么伟大,他的人格也一定是完美无缺的\" 来的更高明      和靠看股评来玩股票的人在智商上也算得上是不分伯仲            问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会一面嘲笑那些这样炒股的人,一面却觉得这么对待更重要的政治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不明白一个所谓现代政权以及它的起源,目的是什么,那你又如何去批评它和褒奖它呢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默念以下这些名字吧,,,,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马西力乌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
16:29:09 毛毛虫  知识和观点能完全区分的开吗?
19:26:52 空调加湿器  上面说得是。   我一直觉得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有些我们今天奉为真理的东西其实什么也不是,如果我们能很幸运地料理好自己的生活,那已是伟大。至于他人眼中的伟大,那就是他人的事了。
00:17:45 ys  恩,,,知识和观点的确并不是能完全分开的,,,中间会有很多模糊的地带,,,      但问题在于,,,需要 \"完全\" 分开么?      假设你是个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你看了一大套 明朝那些事 ,然后告诉我你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朝代\",,      我就不同意了,,,我认为你拥有的是一大堆观点,而不是知识,,,因为如果没有对中国各个朝代的了解,也不知道评判历史的各种方式和标准,你固然很了解了很多明朝的事情,却并不具备可以判断\"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朝代\"的资格      我认为观点是一个个\"点\",而知识是一个\"系统\",,,你可以拥有很多很多\"点\",但如果没有一个\"系统\",你的判断就永远是别人的判断,不是你自己的
01:46:54 anna  关于点和系统说的不错
04:24:32 ys  哈哈,,,想起前段时间我到处问人,,,,你知道刘邦和刘秀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么      居然没人知道刘秀是谁,,,,真是诡异的要命
15:46:39 无知。所谓  是啊,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那么多的名词、概念,几乎没有去搞清楚那些究竟是什么      如此看来,我们既是伪善政治的受害者也是它的帮凶
22:45:26 日出山谷  所以,意思是,假如我看完了,我就能知道霍布斯是谁?
23:14:47 ys  看完了你可以对什么叫政府,什么叫主权,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它好的时候会如何,它坏的时候会如何有一个稍微系统一点的了解      一句话就是,,你至少能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19:26:07 缥缈孤鸿  看来知道的越多才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不当井底之蛙为妙
13:03:39 周猫又  实际上,前人的讨论前人的观点,都是一种猜想,没人能肯定地说自己的一定是真理,只能说谁比较靠近真理而已。。。而又由于一定的历史性限制了人们的认知,真正的真理却可能被大众否定。。。   所以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否定、推翻、重建、又再否定。。。。在不断的轮回中朝洞穴外的光明爬去。。
09:48:08 周猫又  总算在广州图书市场找到了这本书~
17:40:02 魔术师  居然没有洛克,好失格
01:07:35 ys  额,,霍布斯后面就是洛克,,,当时还没看到那里
13:26:04 GUTI_14  马基雅维里一段很可细细品味一番
16:55:01 云上的日子  实际上,前人的讨论前人的观点,都是一种猜想,没人能肯定地说自己的一定是真理,只能说谁比较靠近真理而已。。。而又由于一定的历史性限制了人们的认知,真正的真理却可能被大众否定。。   ========================================================   建议看看波普的《猜想与反驳》,里面有系统的和严谨的阐述。 01:01:38   来自: sissy (Zσκr口我∩△∩)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要说专门的政治哲学史现今市面上并不多,应该说很少。按我说,当我们拿起一本封面为:政治XX史的书,只需看看此教授到底是哲学出生呢还是政治学出生,但凡政治学出身就毫不犹豫把他扔到火堆里去。这样一来,目前大概只有寥寥几本了。大名鼎鼎的斯特劳斯版对学生的任何幼稚问题都斥为异想天开的狂妄之徒,回答永远是:问个屁,读原文去。政治学系的学生相较哲学系学生本来就愚蠢一些,加之无甚形而上学功底,两眼一抹黑装进柏拉图繁琐又迷宫似的怀抱,实在令人同情。      爱好偷懒的同学何不退而求其次,先求理顺观念史再细看原文喃。其实我对哲学的看法也持同样意见,脑子里不要只想着装牛逼好伐。本人力主冷面笑匠麦克里兰的这本书。冷笑话大师善长对自己不喜欢学派挤眉弄眼推推攘攘。看他挤兑那些没大脑主义(或曰偷师主义)是在令人笑破肚皮。经常在让你还在纠结于概念的时候给你突然来上冷冽地一击。也可谓是寓教于乐的最高水平了。      按说,这本书寓教于乐又不志于装牛逼,鹏先生翻译的流畅优美,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有意见?是不是所有人都非要对译者水平批评一番才显示自己水平高哇,那么,按我的说法,您肯定是斯特劳斯刘小枫等治学严谨的大师之流,读书非古希腊拉丁文不摸,说话非柏拉图胡塞尔不屑,哎哟喂,或许这群科学家不日即将破解斯芬克斯的意识流之谜解放全人类。      PS:作者对于自由主义传统的把握虽游刃有余,不足之处是对德国启蒙运动把握不够。康德的政治学说居然没提!像话吗?作者可能对黑格尔心怀畏惧,说了通体系哲学晦涩难懂的废话,接着把黑格尔的意见搞得不清不楚。至于莱辛,哥德尔等人也未曾提到。但为撒子连苏格兰启蒙运动也不介绍一下?
01:17:24 锡兵,你懂的  看完才发现是你自个写的你还自个推荐真没品!
01:53:31 Wangner  冷笑话大师善长对自己不喜欢学派挤眉弄眼推推攘攘
06:51:12 withinbeyond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的
20:46:18 nadja  你已经那个标题党了   真没品!
18:45:42 hztz  谁说康德没提,你不会一本书就看看目录吧。
08:38:09 磨镜者  在麦克里兰的这本砖头里找着了好多段他人著作里的东西,   好像他没怎么动脑筋就抄过来了
08:40:01 磨镜者  篇首里说这是本畅销书,果不其然,鸡肋一块.      坚决不看畅销书 12:43:23   来自: danyboy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读完厚度近900页的中文版《西方政治思想史》,掩卷略思,便知作者麦克里兰绝非在写教材,因为教材是遮蔽思想的最佳屏障;亦非在著通史,因为通史之鹄的在史实而非在思想。全书八十余万字,麦克里兰坐而论道,闲侃谈天,其实字字都围绕一个问题:就西方发展到目前阶段来看,依据怎样的思想建立的政府是好的?被怎样的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是好的?   倘若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问题,就是:就目前来看,什么样的人民怎养才能建立起最好的政治制度?   当然,此问题或可看做一切政治思想之永恒主题。但在我看来,麦克里兰就此问题调和古今,纵横欧美,在惶惶史著的名义之下,其实隐含着对继承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人民的褒扬和对继承罗马帝国传统的美利坚国家的赞颂。换句话说,麦克里兰认为,由英伦人民后代所建立的美国政府,是目前来说西方传统中尽美之政府,尽美也,未尽善也,但尽美尽善的政府不在人间。      一、      反观本书章节目录,便觉麦克里兰匠心颇具:希腊城邦、罗马人世界、主权再造、社会契约、启蒙运动、自由主义及其反动、民族主义及保守主义等。这一系列主题,无不围绕着政府主权、民众权力两个方面展开。尤其重在解释政府主权怎样从无到有,该强势还是该弱势;民众权力怎样从无到有,该自由还是该保守等。所以,能入麦克里兰法眼的“政治思想”,一定是那种较为直接、较为深刻的影响了政府的建造和运作理念的思想,而种种间接了若干次才多少影响到政府的思想则视而不见。所以,就近代而言,众人见他侃希特勒斯大林托洛茨基,甚至法西斯主义能专据一章,却不谈二十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虽然据说后两者与政治关系相当紧密。   是故,有理由相信,麦克里兰谈论谁抑或漏掉谁,皆有匠心存焉,不可随意看将过去,权当政治思想之八卦。而全书终结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式微,则昭示出他字里行间对美国制度的满意,和对英国式民众性格的赞扬。      二、      何以知晓麦克里兰这样想?   首先,在麦克里兰看来,没有什么单一的政体是最好的。《理想国》里,柏拉图对政体的分门别类品头论足自然无需赘言。而作者对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则情有独钟,他说:“罗马共和国的宪法是个长命的奇迹,历来的标准解释将这种长寿归因于罗马政府是君主政治、贵族政治和民主这三种基本政府形态的幸运结合。罗马的执政官是那些君主,元老院是其贵族,人民及其保民官则构成民主部分。……最好的君主政体,后来都不免腐坏,言语自我纪律的贵族逐渐退化成惟财富是逐的寡头集团,民主则每每终于暴民统治。罗马很幸运,因为在共和制的政府里,各阶层往往抵消彼此的恶质,只留下好的一面。人民抑制贵族天生的倨傲,元老院抑制人民天生的动乱倾向,最后,执政官任期一年,使执政官们时时记得他们是不能久居其位的君主。”   麦克里兰熟谙古典,更深知启蒙运动尤其法国大革命后近代主权国家形成的历史逻辑,以及浪漫主义兴起后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古今之争,历来聚讼。麦克里兰在此处谈论古罗马并非简单的评述,因为从后来他谈论法国大革命、伯克、联邦党人以及当代美国的一些论述看,他其实最心仪的制度仍然是一套混合政体。   此混合政体的典范即美国。但麦克里兰所谈论的美国的混合政体,与古罗马只是神似而已。这种神似体现在美国同样拥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同时又是一个共和国。但在古罗马,这种备受称颂的共和体制其实相当脆弱,不然也不会被帝国体制代替。而在麦克里兰眼中,美国的混合政体则能够同时彰显古代制度与现代制度的好。所谓古代的好,即其制度仍然体现某种核心性或曰形而上的东西,你可以说这是新教,也可以说这是美国的立国精神,都不错,但一定有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所开出的,是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   所谓现代的好,指美国政体又充分建立在现代契约论兴起后,保证政权合法性的民主基础之上。此民主看古罗马之民主,应觉相看两不厌,亦应觉今是而昨非。现代契约论兴起后,无人在乎一个法律的制定是否是“善”的,而在乎是否体现了多数人的意志,亦即是否“合法”。这是美国民主的实质,亦是与古罗马不同的地方。   所以,强大的中央政府加上“合法”的民主,共同构成麦克里兰眼里的美国政体,亦即一种调和古今的混合政体。所以美国才能犹如古罗马复活,对内民主,对外专制。   麦克里兰也指出,今日美国的这一形态,亦是当年立国先驱们所根本不能想到的。昔日汉密尔顿主义虽主张富裕帝国,杰佛逊主义主张新教美德,三百年以降,竟然在此商业基础上开出一个新的罗马帝国。此观念,与美国常常被描述成后现代主义大本营的印象相去甚远。然而细想,又不觉矛盾。   第二,麦克里兰虽对美国盛誉如斯,同时也点出复制美国之不可能。在他看来,必须让英国人在处女地上才能建立起美国。处女地之说,大家应无异议。然而,为何非英国人不可?   麦克里兰在书中并没有在任何地方专门讨论英国人的性格,但他在讲伯克的时候,对英国人的性格做了不少的称赞。英国,不是理性主义的发源地,亦非浪漫主义的大本营。三岛孤悬海外,奉行大陆均衡政策,自然民族性与法德意诸人不同。英国在经历过克伦威尔之后,这种性格更加明显了。即:整体上显保守主义,此一点不同于法国人;个体上又极其强调个人利益,不惜与国王与贵族斗个你死我活,这与当时的德国人亦不同。麦克里兰借伯克说,这是因为英国的贵族连续不断,因为连续不断,所以宪政才能连续,才能把宪政成果而非暴力一一实现。   所以,当英国人在英国的时候,他们可以运作赶跑詹姆斯二世,演出一场其实是宫廷政变美其名曰光荣革命的好戏;他们也可以一点点通过立法等方式逐渐实现自己主张,甚至还孕育了有名的费边主义。但英国人跑到美洲后,当他们的利益受到宗主国的侵害时,他们又拿出当年苏格兰起义和英国内战时的勇气,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麦克里兰盛赞的英国人性格,没有这种性格,就算给你块处女地,你顶多能建立个太子港。   所以,麦克里兰作为英国人,他心仪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具备了现代性的合法性,同时又隐含某种古典性的强大政府。他尤其指出“强大”是美国之优点而非缺点,此绝非陋儒之见。      三、      麦克里兰著成此书,的确是有一套自给自足的说辞。不可按通史或教材或畅销书等闲视之。真正的政治思想家,必然是一个立法者。狭义而言,当然只有孔子朱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有权立法。但广义而言,一个政治思想家至少应该胸怀立法之志,以述而不作之方式,时刻心想为当下的制度之恶提供矫正手段,而非整日喋喋于理论之争。   反观中国当下之政治思想,当然情况比较特殊。但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文化保守主义者,都未能拿出一套具体的而非模仿的,不仅能用于港岛或台岛等城邦亦可用行之于大陆的,现实主义的而非空想主义的制度设计。当然,或许有,我所不知;当然,或许有人正做的如“乡村自治”、“社区自治”等事情亦聊胜于无;当然,要求理论家拿出立法者般的现实设计必属苛求。但是,自说自话终归是我们每日眼见的现实,且大家胸怀无名之怒,常常陷入口水无聊之争,此种现实怎能令人满意?且怀想未来亦常觉梦寐恍惚。   对比麦克里兰的“混合政体”加“现代合法性”,对中国这样一个鹿在天下的nation而言,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既不是完全的现代化国家,也不是完全的民族国家,也不是完全的古典国家,是什么?说不清。是否将来也需一强大的中央政府?是否将来也必须建立坚实的现代契约式合法性基础?说不清。总而言之,中国亦可看做制度之处女地,唯有大智慧者可制作礼乐。我想,纵然现实总不能令人满意,然众人应时时思考,今日之域中,竟为谁家之天下?      Ps:本书翻译的极好。台湾学者彭淮栋的译笔。看来,要想把外文翻译好,首先要把自己的中文学养修炼好才行。   
14:16:12 fleet  不错,找机会翻一翻。
14:45:09 湮没人群  因为教材是遮蔽思想的最佳屏障      这话好!
15:49:16 薏米  因为教材是遮蔽思想的最佳屏障      +1      900页的书 汗 看起来还真是得花点时间啊
16:38:21 yang  未知民主共和之地厚黑一学盛行否
13:07:05 12ddmm  中慕母镒叩健氨M^”,政治改革是否_始,如何以及以何成很多人幻想的事情。想硪人欲h休[忍多了,K有一日笸乱龅模r是摇2贿^比起四十年後中幼樱腋闷娴氖dany君十年後的幼印
09:56:44 danyboy  我更好奇的是dany君十年後的幼印         焉用想像?必挈D㈦r,莫乱印
10:22:28 12ddmm  何必呢,真心地h,希望你能够o逆,一如既往今日的P!理由已f^,此毁。
16:00:57 观星人  罗马的执政官只有1年的任期嘛?那怎么才能保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呢?
16:19:56 danyboy  古典时代之治国,重在惩恶扬善,不在于政绩建设,恐怕政策的一贯性不是问题。即使所谓“政策”,在当时可能也没有。因为当时之朝野,恐只关心政权之善,只要是善政即可视之为连续。绝无今日政治意义上的政策连续问题。   我对罗马史了解甚微,此文重在以古风今,嘿嘿^_^
10:29:25 观星人  就算只注重政权是不是“善”的,朝令夕改恐怕也是不现实的吧。而且政策包括对外政策,在国际事务中,一个善变的国家是立不住脚的哇。
11:03:57 danyboy  并不能说任期一年就意味着朝令夕改,古代社会物质生产力、信息交流非常不便,其权力运作、政策安排等都是很缓慢的,比如一项税收,往往能几十年不变。   至于对外政策,不论是汉帝国,还是古罗马,外交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位置并不重要,和现代国家重视外交的情况相差甚远。古罗马时代还没有国际法。   我觉得您说的情况只适合现代,和古代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呵呵。
13:53:50 淘宝客  中国的经济改革之所以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是因为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西方所要求和崇尚的民主,也并不一定适合中国这片土壤。中国的民主改革,不能够太激进,应该适中,在不同与建国时的人民不同,现代中国的新生力量,拥有不同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因此,中国的民主进程应该是长期的和渐进的。不能追求激进的民主而去追求民主形式而放弃民主精神。――――个人意见
10:08:54 观星人  恩,看起来我的确是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古代人了。古代的国家管理似乎还是比较简单的,要求没有这么高。
08:36:43 雩风  见过这书,却因为忙于俗事未来及看,有朝一日看了再来
21:40:50 Vian  dany是政治系的么?呵呵……不会是同门吧哈,看到这么多熟悉的词眼
23:02:34 danyboy  哈,不是,是文学的= =所以属于门外乱弹。。
00:03:03 开绿灯后  ++
14:20:03 纪刚   怎样方能购得此书?遍询诸店,皆无存货啊!
16:47:21 云上的日子  带着先入为主的思想看这本书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东西,政治学要求的是逻辑分析,逻辑混乱的人看政治学的书看到的也是一片混乱而已。 11:36:53   来自: ax800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原著的口语感很强,作者的意图很明显,希望读者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思考方面。而翻译的人,却把书的风格完全变了。   让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拆字组词上面。   好的翻译,应该让读者觉得原文就是中文写成的。   感觉不到隔膜。   而翻译却非常的失败。他故意卖弄文笔。让整个阅读毫无流畅感可言。
15:52:11 Ithaka  你去看英文原文,我觉的翻译与原文的笔调是很贴近的   障碍可能在于一些台湾的用语习惯,或者就是lz习惯了大陆一本正经的翻译腔,对这种文采不爽。
09:30:20 ax800  奥。谢谢您的指教。书中使用的生僻词和生僻成语实在太多了。
21:26:47 翼海贼  我亦有同感
01:14:44 八圈  彭怀栋的翻译作品一贯是信而不达,雅而不畅
21:38:31 Raindog  为啥我觉得挺好读的呢……准确、流畅、(符合作者原意的)幽默,该有的都有了。
15:32:39 高地清风  奇怪,倒是看到柴静blog里对此书的翻译赞誉有加:   .cn/s/blog_48b0d37b0100fvjq.html
16:51:21 云上的日子  里面好像都是常用汉语啊,生僻词和生僻成语非常少。 17:54:01   来自: 杨 (努力学日语)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约翰?麦克里兰写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应该是我正式拜读的第一部有系统的论述西方从神话时代一直到上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书籍。从理论上来说,写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般有两种派别:文本派和脉络派。文本派着重于论述经典论籍,论述辨析思想大家的经典理论。脉络派则着重于思想理论的发展脉络,论述辨析何为因,何为果,何为始,何为续。麦克里兰写这本书的时候,以文本派为基体,兼顾论证脉络之发展。若以论述思想理论而言,的确颇有可读性。但若以读史而言,则稍嫌文路不够清晰。      至于政治思想史,我一向认为东西方各辟一径,各有建树。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西方政治思想颇合胃口: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民族主义,现代国家的基础和建立,均被全球精英人士津津乐道。然而,西方政治起自何马时代,发展于希腊和罗马两大帝国,挫于黑暗时代,重振于文艺复兴,而在大航海时代兴旺壮大,最终傲笑全球。东方,尤其是大东亚地区,却没有经历过如西方这般的历史发展和试炼。单论中国,不但不成脉络,而且每个时代均有不同。上古的炎黄两帝时期与夏、商、(西)周、东周早期尚有脉络可寻。起自春秋,晚至东汉末年,则与上一世代颇有相异之处。而魏晋两朝,至南北割据时,与下一时期的唐宋截然相异。作为民族大融合时代的五代十国时期,虽上接唐,下连宋,却与这两朝毫无瓜葛。元、明、清虽为中国史上少有的持续近700年的大一统时代,却也泾渭分明。若论儒家理学,也不是如一般人所认为的千年道统。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夏商周的封建,春秋的百家,秦的法,西汉早期的黄老思想、中期以后的外儒内法,魏晋的清谈,南北朝的世家,唐的道统与封分,文人治国之始的宋,均没有儒家理学独唱得份。只是到了明代,作为儒家支派的程朱理学才开始作为主角。而这程朱理学,却再也不是所谓“原教旨”的儒家了。      所以,我坚信所谓民主根本就与中国八字相冲。所谓学运、民运,不过如黄口小儿拾人牙慧罢了。诚然,个人自主选择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但却也必须有个框,有个度。若无威权,十数亿中国人何去何从?所谓民主,它的基础落在了一个“民”字上。中国人从未接受西方式的“民”的教育,又何来西方的“主”式管理?若没有蒙元入侵,满门窃国大盗的朱家子弟,没有任何理论准备就捡了天字第一号皮夹,只能全盘“明化”的清朝,说不定中国是真能发展出一套独树一帜的治国理论来,也就轮不到现在美国人来数落中国的种种不是了。不过,现在慢慢开始摸索中国式的现代政治思想,却也不晚。      话归正传,林则徐说得好,“师夷长技以制夷”,只有了解西方何以为现代西方,只有真正了解何为西方人口中的民主、自由,才能在现代西方思想大举入侵之时与其一较长短,才能脚踩四方,傲笑于世界之中央。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读这本《西方政治思想史》,也大力推荐各位读读此书的原因。
17:19:50 franksxiong  我坚信所谓民主根本就与中国八字相冲   ==================   不同意
19:36:00 chrisf  我觉得楼主并非认为在中国不能实行民主,而是强调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不到民主的土壤,因而楼主说到“只有了解西方何以为现代西方,只有真正了解何为西方人口中的民主、自由,才能在现代西方思想大举入侵之时与其一较长短”。通过了解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进程,为其在中国找到落脚点,民主进程才能水到渠成。
15:37:47 danyboy  楼上读一下《春秋公羊传》、蒙文通《经学抉原》、康有为《大同书》等,就不会得出如上的结论了。当然也未必就会和你已有的结论相反,但一定不是现在所认为的这般。 17:39:01   来自: qidi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可能是读了太多味同嚼蜡的翻译书,这本同样是学术著作,读来却富有趣味。      也是读了这本书,让干枯的政治神经开始活跃起来。      谢谢彭教授。你什么时候能来大陆做讲座呢?台湾的政坛一定有些无聊的故事可谈吧
10:54:35   来自: 如何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在麦克里兰的眼中,是柏拉图发明了正义并且不遗余力地把这个新鲜的概念推销给迷茫的民众,并告诉他们,正义其实和勇气、智慧、节制一样,都是美德的一种。但谁服人们接受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容易。其他的美德在本质上是对实践经验的抽象性表述,对这些美德的信奉和执行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带来好处――勇气往往可以带来意外的收获,节制可以为将来留有余地,冷静则可避免盲目。正义并没有这样的功用,相反地给人带来麻烦甚至伤害,因为信奉它的人们总是被不信奉它的人们作为伤害的对象。面对这样的困惑,柏拉图似乎颇为苍白地告知人们:正义高于其他美德,是美德中的美德,人们必须承认并且实践它,否则就是卑下和低劣的,并且正义是政治美德,每一个统治者都将依赖它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柏拉图是伟大的,早在千年以前他就充分认识到了话语权的威力,并借苏格拉底之名行使这种权力――他将所有自己的主张都变成苏格拉底的言论。那个时代的哲学家都给人以聪明而且高贵的印象,人们对聪明的人会有本能驱使的模仿和学习冲动,更何况是“古希腊最聪明的人”。和孔子以及其他许多人所做的事情一样,柏拉图对人们精神的这次偷偷的强奸深深地影响了往后的人类社会。的确,向人们所说的一样,“正义的存在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好和希望”,但说这种话的人其实并不真的明白,这其实是不遵守正义规则的人们的心声。       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应用到社会学领域的人们往往受到诟病,这说明人们对自己本质上的动物身份并不能够坦然地认同。反对者的理由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是不同的,人和动物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区别”往往被描述为“人可以使用工具”和“人拥有复杂的情感”等等,但没有一样是经得起推敲的。这些观点没有被普遍怀疑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比其他动物更高贵更伟大,这种心理和人们都愿意相信自己比别人更聪慧善良的心理同出一辙。民众可以这样认为,学者们鼓吹这样的理论则有点不能被原谅了。人能够使用各种工具,但现代生物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很多动物具有同样的能力,比如鸟会用石头砸其他鸟的蛋,只不过工具简单了一点;人也的确比动物进化的快,但这并不是人比动物高贵许多的理由,科学研究表明狗比大熊猫进化得快很多,但狗不见得就比大熊猫高贵。上述这番歪理只是为了说明在强者获取优势的人类社会里,“正义”是一个很虚伪的东西,他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直到现在仍在为一部分侵犯另一部分人提供了胆量和逻辑,对于那些因为相信正义而被伤害的弱者来说,正义唯一的作用就是在不能保护自己的时候无可奈何地用它来对敌人进行谴责。       讲到这里我有必要声明一下我并不是一个没有道德感的疯子。我和所有人一样痛恨欺骗,掠夺和其他一切不好的东西,只是我认为道德的推行和提升最好不要用提倡“正义”这样蹩脚的方式。几年前曾经在美国召开过一个会议,来自各个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不同文化的哲学和社会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最后得出在任何文明中都被视作是最高道德标准的共同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德准则发挥作用的原因就是在你打算伤害别人的时候要想到将来某一天自己要承受同样的痛苦,于是从这点出发衍生出很多被广泛认同的道德准则。但是十分遗憾,正义正是对抗这个准则的恶魔,因为真正正义的人们不会以不正义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付敌人,这是的不正义的人们伤害别人不需直接面对受害者的惩罚,大大降低了他们伤害别人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宽容其实也是人类道德和秩序的噩梦,既然“一切都被预先原谅了”,那么为什么不呢?      ……      《西方政治思想史》阅读随想      
20:14:12 Bobokat ?  不错。 10:53:31   来自: 如何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   “寡头统治是富人共谋劫贫,民主制度则是贫者共谋劫富。”   “权力之为物,主要用来促进一己的利益,或你所隶属的团体的利益。”   “集合在一起的一般人是一只巨兽,等着安抚、喂食、讨好,然后牵着鼻子走。”   “煽动家知道他只能向人民提出人民已经有心相信的事情,人民则只相信那些告诉他们所求有理的人。”   “世上的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起来的样子;强者往往不会明白宣布他们所说的正义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利益。意识形态很容易粉饰权力的现实,权力又总是能找到代理人。这国家谁在统治,是个根本问题,想探达这问题的根本,有时十分困难。”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样紧紧把握一个原理:政治不安定的原因是统治集团不团结。但柏拉图添加一个转折:政治稳定的理想方子,是上位者团结而在下者分裂。”       以上是从我正在读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里摘抄的一些语句。这本书没有我们所习惯的规矩,但它是一本实实在在的纯学术著作,全书共80多万字,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直到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记述磅礴大气,但字里行间充满着机敏和愉悦。学术著作让普通读者觉得有意思是一件很难的事,(当然,性学方面的可能例外)但是由J.S.McClelland所写的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我不知道是不是西方的学术著作都是这个样子,但我的天,这本书确实让我耳目一新。       看语言风格,我猜想译者应该是台湾人,上网搜了一下,果不其然。这个彭淮栋曾任联合晚报国际新闻编译(不知现在还是不是),因其译著《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台湾版叫做《乡关何处》)而获得当年明报“年度最佳翻译奖”。之前很多种的“国际大学排名”或者“亚洲大学排名”,台湾的好几所学校排在我们的清华北大之前,我一直颇不以为然,认为是不了解大陆只知道台湾的人们制造的偏见。现在看看人家对大部头学术著作的翻译水准,再想想国内各学科所谓专家们的文化素养,嘿嘿……       不管怎样,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并且我正在读它,虽然刚刚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政治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