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五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解读
  文化柱诗歌解读之七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化柱所选十二首诗歌,有七首即是唐代边塞诗。以酒泉两千多年间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衡量,这比例显然是不适当的;但发生这种现象似乎又不是偶然的。西北师范大学杨晓霭、胡大浚曾合著有《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一文,描述了唐代边塞诗的盛况,揭示了其与陇右地域文化的关系。文章说,唐代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边塞文学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乐章,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枝独秀的奇卉异葩。边塞诗是以题材划分的诗歌类别,又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的艺术成就,与其所依托的地域文化不可分割。
  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其中尤以西北为甚。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大西北有关。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诗中反复歌唱的又多是这样一些地方:阳关、玉门、敦煌、酒泉、凉州、临洮、金城、秦州、祁连、河湟、皋兰、陇坂&&它们犹如一串耀眼的明珠,连接起了自陇山到玉门、阳关东西长达1700公里的陇右山川。诗歌史上这种空前的盛况是由唐代文人士大夫尚武毅、重事功、追求千秋伟业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时代精神所造就的。唐王朝以巨大的人力物力经营陇右,为文士远赴河陇提供了机会,也使更多的文人心驰神往于这方热土而竞相咏歌。据不完全统计,八世纪中叶河陇沦陷前,亲涉陇右有诗传世的知名者即达数十人,初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如骆宾王、陈子昂、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以至杜甫、李益等等均在其中,王昌龄也是其中的翘楚。
  描写边塞生活的诗篇,历来被人认为是王昌龄最有特色的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从军行》和《出塞》。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多写军旅战争之事。《全唐诗》收王昌龄的诗,在这一标题之下共有七首七绝(其中第三首又见于李益集中,题为《回军行》。究系何人所作,不易确断,故一般学者都持谨慎态度,姑存不论)。这组小诗不一定写于同时,但可以看成是一部完整的边塞组曲,既抒写了将士安边报国的豪迈精神与进取心,也倾吐了征戍者无法排遣的乡思与离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文化柱所选为其中第四首。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百战&极言战事之多;&黄沙&二字,极力突出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的艰苦激烈和将士们所做出的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这首诗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转折有致,对照鲜明,抒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诗的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体现出王昌龄绝句的突出优点,也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优秀篇章。
  另外,王昌龄《从军行》第七首:&玉门山障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将唐代玉门关一带特有的地形地貌以及防边戍守生活写得曲折婉致,耐人寻味,作为酒泉人更应该去品读。关于王昌龄的《从军行》的所有资料_百度知道
关于王昌龄的《从军行》的所有资料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从军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五)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五)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二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沙漠浩瀚,无边无际,风吹沙起、遮天蔽日。就在此时,一支增援部队正半卷红旗,急速前进。
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
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这时前方部队传来捷报:他们已在洮河的夜战中生擒敌军,大获全胜。
热情洋溢地说明诗人对于大战胜利的喜悦之情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很好。很有边塞的味道
级很高发的是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外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边塞诗 2《王昌龄――从军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边塞诗 2《王昌龄――从军行》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1.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从军行1_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从军行1_ppt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9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