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朱培德朱德不陪朱培德怎样区分对联的上下联下联是什么

朱培德小传
朱培德,字益之,云南安宁人。其父朱秉堃,安宁举人。因受聘 出任广通县(今合并为禄丰县)猴盐井山长,而将其家小由安宁迁往猴盐井定居。其父不幸早逝,朱培德及其长兄朱润德、三弟朱树德,由叔父朱秉鉴接回祖籍安宁,先读私塾,后上高等小学至毕业。
走军事救国之路
1910年(宣统二年),朱培德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云南陆军第19镇随营学堂,接受兵卒教育,时年22岁。
随营学堂不久并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为第二期丙班。在丙班学习的朱德、范石生、金汉鼎、唐淮源等。
在丙班的同学中,朱培德与朱德两人成绩最好,学习与技术,每次考核都获优秀,是丙班的两名佼佼者。因此,凡有外宾到校参观,学校当局均指定朱培德和朱德两人作为学生代表出来指挥军事表演。在讲武堂,便有“模范二朱”之称。
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胜利,成立云南军政府。为充实兵员,增补军官,丙班提前毕业,分配各部队担任下级军官。朱培德被分配到滇西巡阅使李源部担任排长,随军前往大理、腾冲执行任务。
1913年6月,西巡任务完成后,返回昆明,调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即云南讲武堂)第四期乙班步兵科深造。结业后,升任杨蓁部第七团二营营长。
尽护国讨袁之责
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在昆明发动了举世属目的护国起义,以三军之势,征讨袁逆。李烈钧的护国军第二军于12月26日在昆明正式组建,朱培德任该军第二梯团第一支队队长。护国第二军于日,由昆明出发,取道蒙自,东出开(化)广(南),进入桂粤。朱培德由营长升任支队长(相当于团长),深感责任重大,率部出师,更加谨慎。处处以身作则,出师以后,很快就成为主声涛梯团的主力。
出师两广的云南护国第二军,经过龙潭战役,在节节胜利的形势下,经百色、穿南宁、过梧州、入粤境,而于日抵达各路护国讨袁主帅的会聚地――广东省的重镇肇庆。
在护国第二军抵达之前,两广总督岑春煊即于日在这里成立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同年5月8日,由梁启超发起,在这里成立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军政机关――军务院,公推云南都督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副军长,梁启超为政务委员长,章炳麟为秘书长。军务院成立后,代表已宣布独立的滇、黔、川、粤、桂五省,行使反袁护国领导权。
护国第二军到达肇庆后,朱培德支队奉命改编为该军第二十五团,由朱培德担任团长。
护国第二军在肇庆休整之后,即按原定计划,进入广东腹地,准备荡平逆流,再转湖南,进击湖北。朱培德率领二十五团官兵,奉命随军前往。
总司令李烈钧为了铲除袁氏余孽,率护国第二军由三水转向北江,并经记芭、清远,进攻广东的北大门――韶关。袁世凯的残余势力,为了使广东变成反攻护国军的核心基地,对韶关的防守极为严密。护国第二军进攻韶关,可以说是继龙潭之后的又一次最大的恶战。
护国第二军的进攻战术是分兵合击,两路夹攻。张开儒梯团从英德县进兵,直逼韶关;方声涛梯团,则由朱培德指挥,率领他的二十五团和张怀信的警卫混成支队,消灭策应韶关的敌军――清远与琶江口之敌。
朱培德指挥的第二梯团,大军所至,敌望风披靡,进抵清远县、琶江口那里的守敌一个营,不战而降。朱培德将其收编,胜利完成了既定的作战任务。
张开儒率领的第一梯团,抵达韶关附近,则遇到了南韶连(南雄、韶关、连县镇守使朱福全部的顽强抵抗,难于前进。张开儒梯团长急调鲁梓材炮兵营前来。鲁梓材系云南江川人,接到命令后,迅速率部奔赴进攻阵地,他自己亲手瞄准射击,其中一炮击中守城敌军的兵营。一炮击中城内南韶连镇守使署,一炮击中韶关城门,使守敌顿时惊慌失措,而不得不放下武器,缴械投降。镇守使朱福全被全俘。所谓“滇军一炮定韶关”,便由此成为护国滇军的光荣而载入史册。
朱培德出师以后,指挥有方,作战英勇,奉命率部任攻打源潭援敌的主攻任务。朱培德接受命令后,率领所部向源潭援敌攻击。正义之师,无往不前,源潭战斗,朱培德部非常勇敢,不顾一切牺牲,一直往前猛攻,使数倍于我之敌,很快就被冲击得溃不成军,夺路逃命,纷纷向广州方面撤退。途中被后俘者不计其数。至军田一带,又被朱培德的追击部队抓到2000多名。
这批被俘官兵,多系龙济光从云南带出去的哈尼族兄弟,他们对朱培德没有什么恶感,后来全部都编入了护国第二军。龙济光的援军总司令李文选,在源潭战斗中被当场击毙。源潭大捷,是出师讨袁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更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源潭大捷,朱培德功劳卓著,晋升为少将团长和羊城(广州)攻略军司令。他的部队继续向花县推进,追击龙济光残部。先克新街,继破江村……追至石围墙一带,奉命停止追击,始与龙军残部保持隔江对峙状况。为护国第二军全线挺进,创造了重要条件。
日,北京政府下令广西的陆荣廷为广东省都督,而命护国讨袁的主将之一李烈钧回京候用,引起社会公愤,认为政府用人不公李烈钧遂于8月10日,通电解甲离粤,而告别了护国滇军第二军。
李烈钧离开广东以后,云南都督唐继尧即将护国滇军第二军两梯团扩编为两个师,并按云南的军队序烈编制,分别分三、四两师。第三师师长由张开儒升任,张四师师长由方声涛升任,朱培 德则升任第四师第七旅旅长。然而,由梯团扩编为师以后,护国滇军第二军即奉命统归莫荣新护国经四军(桂军)指挥,只是仍叫驻粤滇军。
张开儒第三师驻南韶连管区,镇守韶关军事重镇。方声涛第四师驻守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朱培德第七旅也就随方声涛驻守广州。
伸护法靖国之义
护国讨袁的胜利,并没有达到全国统一的目的,段祺瑞的南北议和主张,更星暴露出其取消革命的野心。孙中山看穿段祺瑞用心之后,坚决主张北伐,彻底摧毁袁世凯的复辟势力,巩固革命成果。而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坚决拥护北伐的,在云南军队中,首先就推张开儒和朱培德。正如《续云南通志长编?大事记八?靖国一》中所记述的那样:“滇军护国军第二军之在粤诸将,如张开儒、朱培德,则始终忠于文。”
孙中山对于段祺瑞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及时在上海召集各方代表会议,议决声讨。并与海军总长程璧光一道,率领第一舰队南下,于7月17日驶抵广州。随即联合南方各省,发动了波及全国的护法运动。
南下国会仪员,在孙中山的亲自主持之下,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组织军政府。这一革命举动,得到了南方各省的一致拥护,并公推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云南的唐继尧,广西的陆荣廷为元帅(唐、陆二人均未到职)。
日,孙中山广州正式就任军政府大元帅职。同时任命李烈钧为军政府参谋长,张开儒为陆军部长兼第三师师长及南韶连镇守使。不久,孙中山又组织靖国军,出师讨伐段祺瑞。
唐继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被推为靖国联军总司令。他将驻川滇军顾品珍、赵又新一、二两师,改编为靖国联军第一、二两军;将驻粤滇军张开儒、方声涛三、四两师,改编为靖国联军第三、四两军;将驻守省内的庚恩旸、黄毓成两师,改编为靖国联军第五、六两军。
靖国各军组建后,方声涛又奉命出任援闽靖国总指挥,于1918年年初,率领任毓瑞第八旅、晋旭唐新编第九旅步兵第三团,配合粤军陈炯明部开赴闽南。留驻广州的靖国滇军第七旅(此时旅长已由张开怀信升任)和二十一旅(旅长杨益谦)统由朱培德指挥,其任务主要是保卫军政府。
1918年2月,李根源在上海赋闲,应桂系将领首脑陆荣廷、莫荣新等人的邀请,前来广州。
李根源到达广州不久,唐继尧就委李根源为靖国联军第六军军长。同时下令撤销靖国联军第三、四两军番号,仍恢复原来第三、四两师建制,朱培德调回第七旅任旅长。三、四两师部队,统由李根源第六军指挥。
不久,朱培德、杨益谦等人又向唐继尧上书,“请以李根源为驻粤滇军总司令”,唐继尧接到朱、杨等人上书后,尊重二人的意见,及时予以加委。于是,李根源在朱培德、杨益谦等人的活动下,便取得了驻粤滇军总司令的头衔。
此时,北京政府代总统冯国璋任命国务总理段祺瑞为参战督办,下令出兵西南,向靖国军联军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冯国璋还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龙济光为两广巡阅使,从组织上否定孙中山军政府的合法地位,而从军事上对孙中山的军政府施加压力。这使孙中山的革命阵营面临一场严峻考验。
龙济光接到冯国璋的命令后,亲自率领退守海南岛的万余名残余部队,渡海重来。他们向孙中山的革命阵营猛扑。先陷雷州,续陷化州、高州,并进而攻破阳江,靖国联军中的南路桂军节节败退,而令军政府所在地――广州大为震惊。
为了粉碎袁氏余孽的复辟阴谋,打退北京政府的猖狂进攻,军政府在孙中山的支持之下,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便命军政府参谋长李烈钧为前敌总指挥,迅速调动部队,发动反攻。
驻粤滇军总司令李根源,在李烈钧的指挥之下,相率以从。他以朱培德为梯团长,编第八旅杨益谦第三十三团为第一支队,编第七旅张怀信第三十八团为第二支队,编赵德裕第二十五团为第三支队,作为反击龙军的主力。同时,配合粤、桂两军中的魏邦平、林虎、刘志陆等部,向阳江出击。
朱培德奉命之后,率领杨、张、赵三支队,日夜兼程,神速挺进,于1918年3月攻克阳江,4月收复高州、化州。至此,龙济光的复辟势力一万余众,已被朱培德的部队打垮,其中绝大部分缴械投降,仅剩一小部分,由龙济光本人率领,从水路败退上海,并由上海续天津逃遁。从此就再没有力量返回南方。朱培德在这一战中,则建立赫赫功勋,一时轰动了广东全省。
段祺瑞的另一股复辟势力――吴鸿昌、丁效兰部,亦有一万余人,从江西潜入大庚岭,袭击广东的南雄。南雄是张开儒镇守的要地之一,突然遭到梯团出兵讨征。经过数天激战,终于将其粉碎,又一次获得了重大胜利,收复了南雄重镇。南雄是进出广东的南北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朱培德梯团将其收复,意义非常重大。此役不仅夺获北洋军大量枪械辎重,而且彻底“粉碎了段祺瑞武力颠覆军政府的阴谋。”论功行赏,朱培德当为头功,驻粤滇军总司令部呈报唐继尧批准,升他为第四师代理师长。时年30岁,始与本省大理人赵慧君女士在广州举行婚礼。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特意同面为朱培德当主婚主。
移师蜀川 不幸革职
1920年初朱培德奉命率领入湘滇军助谭延闿驱逐北洋军阀窃居湖南督军要职的张敬尧,已早为人知。但是,在四川各派“联合起来,驱逐客军”和“川人治川”的形势下,驻川滇军已面临被赶走的危险。唐继尧为了增强驻川滇军的军事力量,以稳定局势,及时下令朱培德移师蜀川,支援顾品珍、赵又新驻川滇军。朱培德经过周密考虑,采取一师两用办法,将鲁梓材第五旅继续留在湖南,支援谭延闿彻底打败北洋军阀张敬尧,其他各旅由朱培德率领先行出发,开入四川,并命令谭梓材完成任务后,迅速由湖南开往四川。
决定作出后,朱培德率领部队经宝太到达湘西洪江集中整训。正在集训中,鲁梓材旅已支援谭延闿于日在岳州(岳阳)战败直系军阀张敬尧后已赶到洪江师部驻地。在朱培德的统一指挥下,全师官兵离开洪江,向四川进发。经芷江入黔境,通过镇远、遵义、松坎等地,于这年的冬天,到达四川綦江。
朱培德到达綦江的当晚,就接到唐继尧的急电,撤销朱培德第四师师长的职务,任杨益谦接替。
这一不知原委的突然撤职,在朱培德的一生中还是第一次。他以绝对服从的军人性格,立即卸任离开部队,然后取道重庆乘船由长江顺流而下,前往上海赋闲。
参加孙中山第一次北伐
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非常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被选为非常大总统兼海陆军大元帅时,对唐继尧十分器重,说:“非公不能承吾志”,乃命被顾品珍回滇代本兼各职而离开云南、远避香港的唐继尧为副元帅,意欲让唐继尧来指挥军队,准备北伐,平定国乱。
但是,唐继尧的想法则与孙中山的意图相左,他要先定云南,然后从命。
唐继尧在孙中山到达广西桂林组织中央直辖滇、黔、赣、粤各军北伐时,暗中指使由重庆退避桂林的杨益谦,率领第四师,打回云南,推翻顾品珍,重掌滇政。孙中山对唐继尧这一不合作的举动深表遗憾。为了实现北伐计划,孙中山只得委托李烈钧,致函在上海等待复出的朱培德,请到桂林,面见总理。
朱培德接到李烈钧的函请后,立刻离沪登程,欣然前往。他取道香港,转赴桂林。抵达香港时,他不计较撤职之怨,以下级看望上级之礼,去看望唐继尧。
唐继尧见朱培德来看望自己,也特别高兴,便将准备回滇倒顾之意告诉朱培德。当时,朱增德还不知孙中山北伐意图,乃向唐继尧表示,到达桂林后,愿率第四师回滇,以效犬马之力。
唐继尧得到朱培德的明确表示后,即将储存在上海银行百万元积年利息20余万元巨款交给朱培德,请他带到桂林后,作为补发滇军欠饷之用。同时,还请朱培德担任回滇部队的总指挥。并介绍黄实(国会议员,后为朱培德的参谋长及江西省财政厅长)相随协助。朱培德接受任务后,与黄实一道,辞别唐继尧,离开香港,绕道长沙,前往桂林。
李烈钧得知朱培德转道长沙来桂林,派出大批公务人员,持他的亲笔信,自长沙至桂林,沿途设站欢迎。信中内容,主要是鼓励朱培德不要为挫折堕锐气,应本革命初衷,响应孙总理北伐号召,重展神威,为国立功,勿须回滇,受制于唐。言词真切,情感动人,使朱培德深受鼓舞。
朱培德抵达桂林,受到空前隆重的热烈欢迎。对李烈钧信中所言,极表赞同。他说:“宁愿当北伐的马前卒,不愿做回滇的总指挥。所言各情,皆出肺腑。孙中山鉴于朱培德对国民革命的忠诚,委任他担任北伐滇军总司令。
朱培德就任之前,将从香港带回的20余万巨款,遵照唐继尧的意见,全部分发下去,补欠旧饷,使在桂滇军官兵,无不为之叫好。与此同时,朱培德还利用各种机会,和原来的旅团长充分交换意见,说明北伐的重要,应放弃回滇打算,而受到普遍拥护。朱培德桂林之行,“补饷”、“叙旧”,力阻回滇,对稳定驻桂滇军情绪,壮大北伐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北洋军阀吴佩孚在武汉行辕召开长江联防会议,以苏、皖、赣、湘、鄂为联防区域,实行攻守同盟,以对抗孙中山的北伐义举。
孙中山经过周密地筹划和部署,于12月14日,在桂林召开军事会议,组织北伐大本营。并地北伐各军作新的调整,由李烈钧出任第一军军长,朱培德出任参谋长。第一军由朱培德率领的北伐滇军和彭程万率领的北伐赣军的组成。许崇智为第二军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军长,徐绍桢为大本营参军长,邓铿为大本营参谋长,胡汉民为大本营秘书。各项工作就绪后,即准备出师北伐。
北伐战线,原定从桂林出发,经湘南的零陵、衡阳、长沙、岳阳等地,出洞庭湖,直取武汉。日,邓铿由香港抵广州车站时,被陈炯明部属所害,26日,孙中山对陈炯明所为极为愤慨,在桂林大本营亲自主持召开紧急会议,认为陈炯明居心叵测,决定变更北伐计划,誓师回粤,征讨陈逆。
陈炯明知事已不妙,马上来电、来人,向孙中山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拥护北伐,同时愿负后勤补给全部任务。此外,还向孙中山表示,要将自己驻广州的部队全部撤往外地等等。孙中山便认为,陈炯明既已承认错误,说明他已有悔改表现,应当既往不昝,须予信任,遂撤销回师广州计划,改由三水转向清远,从琶江乘火车直开韶关地区集中待命,然后改道江西北伐。孙中山本人则回广州,他的大本营移往韶关。
朱培德率领的北伐滇军,经清远抵达韶关后,于5月4日,即遵孙中山下达的北伐令,向江西进兵。
北伐军从广东韶关出师,分左中右三路。左路军为朱培德北伐滇军,兵力约七、八千人;中路军为李烈钧所属彭程万北伐赣军约三、四千人,黄大伟北伐粤军约二、三千人,右路军为李福林北伐军约二、三千人,梁鸿楷北伐军约七、八千人;许崇智北伐粤军为总预备队。全部北伐军共有13个旅,总兵力约三、四万人。
朱培德率领的北代滇军,奉命出发后,向大庚、信封等地攻击前进。到了青龙墟、黄龙墟一带,便与北洋军阀所属陈光远、周荫人等部展开激战,大获全胜。陈、周败退后,朱培德继续前进,攻入南康,与粤、赣两支北伐军会合,猛攻赣南重镇赣州城。守城敌军是陈光远所属方本红率领的三个旅计万余人。经半个月苦战,终于攻破了这座名城。攻破赣州城后,朱培德迅速率领向赣江右岸追击败逃之敌。当先头部队追击到樟树镇时,陈光远已率领残余部队退出了江西省。正当这北伐胜利在望之际,陈炯明于6月15日,率领四千多人,正式叛变革命,公然围攻总统府,并炮击孙中山的住地――观音山粤委楼。孙中山离开总统府,登上永丰舰,驶进鹅潭,还击叛国。同时下令北伐各军,回师广州,平定叛乱。于是,第一次北伐遂告失败。
讨伐叛军陈炯明
朱培德接到命令后,日夜兼程,回师广州。部队抵达韶关时,与陈炯明叛乱部队展开激烈战斗。北伐粤军许崇智、李福林、黄大伟等部,亦于7月9日回师周田等地,同陈炯明叛军展开激战。朱培德闻报后,主动率部支援,于韶关帽子峰,同陈炯明叛军翁式亮、洪非麟部进行交锋。为了完成北伐滇军的历史使命,他以惊人的胆略,对帽子峰守敌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孙中山在永丰舰上获知北伐滇军的英勇精神,深受感动,而特意致电慰问。
朱培德率部激战二十余天,将守敌压迫得毫无反攻之势,不料粤军第一师梁鸿楷突然倒戈,同时,蔡成勋、沈鸿英等桂系军阀残余势力又威胁其后,使北伐滇军处于不利地位。朱培德担心许崇智乘机生变,特派副官罗炳辉以联络组的名义前往许部阵地观察动向。罗炳辉得知湘军谭延闿部陈嘉佑旅即将前来增援的消息及时报告了朱培德,才使朱培德放心。
尽管如此,战局对北伐滇军是极为不利的。朱培德为了鼓励部队士气,坚定必胜信心,他每天草履简从,巡视阵地,使北伐滇军官兵深受感动,一致表示:“请总司令放心,我们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许崇智的部队不能坚持战斗而过早撤退,造成陈炯明叛军乘机而入,而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混乱。
罗炳辉发现这一新的情况,星夜从粤军阵地绕道仁化,赶回帽子峰报告朱培德。朱培德认为粤军一撤,大势已去,乃决定停止战斗,乘夜从乐昌向湘境撤退。
韶关一役,虽然没有获得胜利,但是,孙中山却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至国民党员书》中指出:“是次北伐,诸军自5月初旬到8月初旬,凡三阅月,其中始而由粤入赣,与陈光远之敌兵战,继而由赣回粤,与陈炯明之叛军战,曾无一日之休息。不但久战而疲,即远道之劳,已人非所堪,其艰苦卓绝,询足为革命军人之楷模!而陈炯明辈,为遂其把持盘据之欲,至不惜勾通敌人,以夹击其十余上同患难,共生死之袍泽,廉耻道义扫地以尽矣。”
朱培德退入湖南不久,又回师广东,继续执行征讨叛军陈炯明的军事任务。当他杨希闵部的接应下,顺利到达广州时,孙中山则已乘永丰舰到上海。为了及时将孙中山接回广州,朱培德即派王均专程转道香港,前往上海迎接。
日,孙中山在北伐滇军的忠诚拥护下,回到广州。随即在大沙头士敏士厂设立大元帅府。并委任杨希闵为北伐滇军总司令,朱培德领导的北伐滇军改为大本营拱卫军,朱任司令兼大本营参谋长。讨伐陈炯明叛军的任务暂时告一段落。
讨伐沈鸿英叛军
沈鸿英原为桂系旧军阀,与北洋军阀有着很深的历史关系,曾经接受过曹锟、吴佩孚等人赐予的“建威将军”封号。孙中山深知其沈的为人,认为靠不住,乃密令朱培德严加注意。
不久,香港即传出消息说:北方政府任命沈鸿英为广东军务督办,杨希闵为帮办等等。可是沈鸿英则伪装积极,表示服从大元帅命令,原将部队调到北江。但话音未落,便在调防北江的幌子下,于4月中旬,突然袭击北伐滇军总司令――农林试验场。
由于朱培德对沈鸿英保持着高度警惕性,事先就派第四旅第七团团长廖行超负现从西关通往农林试验场的道路进行了侦察,并绘制了地形图,作了标志报告,所以,当沈军叛乱时朱培德拱卫军及杨希闵北伐滇军、刘震寰北伐桂军即联合反击,沈遭到失败,向韶关溃退。
沈鸿英溃退韶关后,在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先后进行过多次反扑,最后终于被朱培德和王均(师长)打败。韶关则由大本营拱卫军第七师王均和杨希闵所属第一师杨池生等部联合接防。
参加孙中山第二次北伐
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伐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两军则各抽一部参加,并将大本营迁到韶关,仍由朱培德担负拱卫任务。
同年9月22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各军一律改称建国军。并于10月上旬,兵分三路,誓师北伐:
第一路进兵江西,朱培德为右纵队总指挥,指挥建国第一军(滇军)及李明阳赣军、刘玉山桂军。谭延闿为总司令兼左纵队总指挥,指挥建国第二军(湘军)及建国第某军(豫军)。
第二路进兵湖北,该路主要为鄂军,总司令由程潜担任。
第三路亦出兵湖北,该路主要是川军,总司令熊克武,由常德出师。
朱培德率领第一路北伐军右纵队,从韶关出发,经南雄、赣州,沿赣江右岸向南昌攻击前进。途中击败陈光远部,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推进,至樟树镇,出乎意外,接到大本营命令,说江东湘军在吉安作战失利,对整个北伐战争影响很大,各部均应停止前进,回师原防。于是,历时约三个月的第二次北伐,又中道而废。
平息商团叛乱
1924年8月,广州商会主席陈廉伯在英国人的支持下。成立商团,充当买办资产阶级的雇佣军,妄图以此来推翻孙中山在广州创立 革命政府。朱培德由江西率部返回广州后,10月14日孙中山下令平息商团叛乱,他即于10月15日拂晓向商团反革命武装的巢穴――西关发起攻击。经三个多小时的猛攻,这一在广州横行天下的反革命武装――广州商团巢穴,就被彻底摧毁,所有武装全部缴械投降。为不留后患,广州商团平息之后,朱培德又率领部队前往佛山及其他有商团活动的地方追剿,不久,即一网打尽。唯陈廉伯这个商团总头目化装逃跑,而未受到革命的公审。朱培德平息了商团之乱后,受到孙中山的高度赞扬。
参加第一次东征
广州商团头目陈廉伯逃到汕头后,即与陈炯明相勾结,并向汕头商界募捐40万公债券帮助陈炯明准备重新打回广州。
陈炯明得到陈廉伯的财力支持,便于1924年10月底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打回广州的反革命计划。同年12月25日,电告广州商界,他已就任进攻广州的总司令,要求广州商界,给予协助。、
广州革命政府,面对陈炯明的变叛,乃数次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决定组织部队,东征讨伐。
日,广州留守府代理元帅胡汉民正式签发征讨叛军陈炯明的东征宣言,随即出师东征。朱培德建国第一军与黄埔军校学生军以及建国第二军部分官兵上配合,一战淡水,二战棉湖,即将陈炯明主力林虎、冯兆麟等部彻底击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们一鼓作气,很快又攻克了兴宁、五华、梅县、潮州和汕头等整个东江地区,迫使陈炯明率领残部向福建方向逃跑。
在东征进军中,对于广州留守府的安全问题,无不在朱培德和其他东征将领们的考虑中。朱培德在建国第一军出发以前就留下一部分部队保卫广州留守府,并与谭延闿、程潜湘军和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一道,胜利地保卫了广州留守府的安全。这样,朱培德在第一次东征中,便建立了前方和后方的两大战功。
消灭滇桂叛军
日,驻守广州的部分滇桂联军,公开叛变,他们在英国人和广州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占领电报局、火车站等重要部位。
朱培德奉命迅速投入消灭叛军的战斗。6月初,他配合谭延闿等部,在韶关解决了叛军第一师的一个团。紧接着他又与谭延闿部相配合,沿粤汉铁路从北向南,由韶关进攻广州。
在朱培德、谭延闿等部的有力支持下,各路东征部队都能得以顺利回师广州,参加讨伐叛军。日,广州留守府正式下达消灭叛军的总攻击令。朱培德等部立即行动,经过第一次激战,即将叛军中的主力师长击毙于石牌车站,并将该师打得大败。紧接着朱培德等部又将叛军所控制的白云山、瘦狗岭的主要阵地全部占领。
日,广州国民政府(于当年7月1日宣布成立)为统一军事指挥,壮大武装力量,决定将所有革命军队一律改为国民革命军。其中黄埔军校学生军为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湘军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粤军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此外,李福林担任第五军军长,程潜担任第六军军长。各军均设政治部与党代表。其中李富春为第二军党代表,朱克靖为第三军党代表,廖乾五为第四军党代表,林伯渠为第六军党代表。而朱培德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其政治空气与作战能力则为六军之冠。当时能作为第三军的官兵,都感到非常自豪。
参加第二次东征
这次东征的原因是:参加第一次东征各部,奉命回师广州,平息叛乱之时,陈炯时便乘机组织残部,从福建打回广东,再次占领东江。与此同时,陈炯明的同情者与支持者邓本殷,也率部从南部进入广东的西江一带,与陈炯明部相配合。而四川熊克武部所属汤子漠军,则从贵州绕道湖南,开抵广东的连州等地,以造成大军压境之势。面对反革命势力的卷土重来,广州国民政府才不得不采取坚决措施,于日发动第二次东征。
此次东征,声势很大,阵容空前。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出任总司令,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出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
这次东征,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支持。朱培德第三军,与其他各东征的部队紧密配合,在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所向无敌。战至11月14日,即将惠州攻破。随即扫荡潮州、汕头等地的叛军残余势力。大军所至,歼灭以尽,最后将陈炯明部全部消灭。
陈炯明部被歼灭后,朱培德奉命担任南路讨贼军总指挥,出兵讨伐邓本殷。他所指挥的部队,除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之外,还指挥第四军和广西俞作柏部。
朱培德以出师必克,征讨必果的决心,兵分四路,务在全歼。邓部虽有坚固的堡垒可以防守,但怎能经得起久战有素的滇军所攻击,战未旬日,即全线溃退。在朱培德各路部队的猛烈追击下,申保藩、苏廷有部向王均部缴械投降,邓本殷一部向陈铭枢部缴械投降,一部幸存脱逃,退入中山当了土匪。于次年2月,由张发奎独立旅乘船从海口登陆,攻占海南岛,将陈炯明与邓本殷残部彻底消灭。从而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全部获得了统一。
参加第三次北伐
国民政府在统一广东后,又继续统一广西和湖南。南方各省已无更大的敌对势力。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组织强大的北伐军,征讨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集团。
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总司令蒋介石检阅部队,朱培德担任检阅总指挥。北伐军分三路出发:第一为第四、第七、第八军,经湖南,直取湖北,以消灭吴佩孚为目标。第二路为第二、第六军,直入江西,以消灭孙传芳为目标。第三路为第一军,出师福建、浙江等省。朱培德第三军作为北伐军总预备队,策应三路各军。
朱培德为了胜利完成北伐任务,消灭各地军阀,统一全国大业,特意打电话到汕头,向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要求将滇籍政工人员全部调给第三军,以加强宣传鼓动工作。这一要求得到周恩来的同意,使第三军注入了新鲜血液,将过去残存的贪污吃空,打骂赌博等散涣军心的腐败作风扫除以尽,代之而来的是从官从到士兵都愿意为革命出力,为统一牺牲,都懂得为谁打仗。这就为第三军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打下了胜利的基础。
在广州东校场誓师后,朱培德率领第三军由韶关出发,挥戈北上,向湖南挺进。时值酷暑,部队冒着火热的烈日徒步行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一路进攻吴佩孚,8月下旬,四、八两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等,9月中旬,进抵武汉,使吴佩孚遭到惨败。
此时,蒋介石乃命朱培德进攻孙传芳。朱培德接到命令后,迅速部署,以第二军为右翼,第六军为左翼,第三军为前锋,于9月中旬从醴陵出发,由第七师(师长王均)十九团(团长曾万钟,云南大关人)担任前卫。进抵老关(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驱逐孙传芳的警戒部队,为大部队进军江西扫清障碍。
部队进入江西后,继续经萍乡向南昌攻击前进。至新喻,突与孙传芳的主力之一邓如琢军展开激战。邓如琢当时任江西督办,是孙传芳的一员勇将。新喻是邓如琢的精锐部队第七旅据守。仰天岗是新喻的屏障,激战就在仰天岗展开。守敌居高临下,占尽优势,使第三军十九团、二十五团苦战两天,造成很大伤亡,而无任何进展。至第三天,朱培德亲临前线指挥。当夜,二十一团肖希贤营以夜袭的方式,一举夺取了仰天岗,其他各部密切合作,迫使守敌放弃新喻,退守同昌。
这次战斗,可谓大获全胜。当部队进抵高安时,蒋介石十分激动地向朱培德致电说:“三军不为人所料,中正亦有荣焉。”
由于第三军作战英勇,不怕牺牲,在这次战斗中,第十九团团长曾万钟、二十四团团长李思欣、二十一团二营排长王建勋身负重伤,二十五团二营排长崔义等壮烈牺牲。
新喻获胜后,朱培德即率部向南昌进军。但是,左翼程潜第六军,进放江西后,则未遇到任何抵抗,而抢先占领了南昌,争了头功。
不过,程潜入城后三天,邓如琢由新喻退回的部队即抵达南昌,同时,孙传芳又将九江的卢香亭都调回,迫使第六军撤出南昌,并造成严重伤亡。军长和潜无一随从,单骑出城,涉水渡江,几乎被俘。
第六军在溃退中,得到第三国的掩护,至奉新就脱离危险,而得以集中整顿。
蒋介石看到进入南昌的行动已经失败,但从高安亲自赶到奉新指挥,并将作战不力的第六军第一师师长王伯龄和该师团长孙元良撤职而由第三军第七师师长王均兼任第一师师长,由薛岳接替孙元良团长之职。
朱培德第三军发现第六军从南昌撤退时,便迅速从高安向前推进,以驰援第六军。途中于狗子岭与孙传芳部打了一次恶仗,二十团的李世龙第一营,造成严重伤亡,全营生还者仅剩83人。朱培德第三军在完成掩护任务后,立即调整部署,准备进攻南昌,孙传芳为死守南昌,将另一猛将郑俊彦调来接替邓如琢的江西督办之职,同时还将卢香亭、杨赓和等部队从南浔路沿线调进南昌。
此外,死守南昌的还有原在江西的岳思寅、白玉珊、唐福山、周凤岐等。敌人的总兵力大大超过进入江西的北伐军。
朱培德认为孙传芳的势力虽然十分强大,但是,他无正义可言;进入江西的北伐军纵然力弱,但是,他是正义之师。在战略上建立了必胜的信心。
他们首先攻打南昌的铁大门――万寿宫。总预备队的第九师二十五团及时投入战斗,以猛烈的火力打退了第一线的进攻之敌,后面的敌人又增援上来,双方形成海上的浪潮一样,一涌一退,打得十分艰苦。
万寿宫一战,是攻破南昌的关键。由于第三军全体将士用命和朱培德指挥有力,又由于蒋介石亲临督战,结果,激战近半个月,终于被朱培德第三军打下来了。万寿宫大捷,从根本上改变了江西战场的形势,蒋介石在草山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听到万寿宫大捷,高兴得把军帽抛在空中,连会都不开了。
日,朱培德率部胜利进入南昌。日,蒋介石发表朱培德为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五路军总指挥。第五路军是由第三军扩编而成的,即将孙传芳俘官兵并愿意接受改编的扩编为第九军。第三军军长由王均升任,第九军军长由金汉鼎(云南江川人)升任。第五路军下辖三、九两军。另成立两个直属团,即教导团(团长朱德)和警卫团(团长张朝振)。
至此,朱培德协助蒋介石胜利完成第三次北伐任务。
开办军官教导团
朱培德为了培养军事干部,提高第三军素质和作战能力,第三军成立不久,就开办了军官教育团,教育团团长由朱德担任。第五路军成立后,将教育团改为军官教导团。校址在原江西讲武堂。学员1600多人。教导团举行开学典礼时,蒋介石、郭沫若、李烈钧等出席祝贺。蒋介石发表长篇讲话,说道:“第三军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有悠久光荣的历史。这次北伐,和战也非常努力,打垮了孙传芳部郑俊彦、邓如琢、谢鸿勋等敌军,克服了南昌……”军官教导团成立不久,蒋介石又从武汉政府调来一批干部,从全国各省调来一批知识青年,从广州大沙头军官学校政训班调来一批学员,使教导团得到了很大的充实。
教导团的组织形式为营、连、排。共设三个营。第一营营长李正芳,云南宾川人;第二营营长李荣家,云南盐兴(今禄丰)人;第三营营长李硕华,云南大姚人。第一营学员系三、九两军军官,第二营赏系军士,第三营学员系学生。蒋介石调来的干部、知识青年和政训班学员,混合编入三营中。
朱德团长在办好教导团的条件下,还经常到其他部队发表演讲,他演讲的中心内容是:工农兵应该联合起来,打到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革命者向左走。他的演讲深受广大革命军官的欢迎。
朱培德对朱德的演讲与其它活动,一直给予热情的支持和鼓励。最后,教导团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重要力量。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之后,朱培德未能正确选择道路,他奉蒋介石之命参加了蒋冯阎的“中原大战”,又奉蒋命“进剿”江西苏区红色根据地。1935年4月,被授予一级上将军衔(当时,授一级上将军衔者仅8名)。日因病逝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如何区分上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