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全国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是否能娱乐

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_新浪新闻
<h1 id="artibodyTitle" pid="1" tid="1" did="" fid="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人们为遇难同胞点燃红烛。 新华社 图
  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外交部:
  当前形势下通过决定
  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负责人27日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发表谈话时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当前形势下通过上述决定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外交部负责人表示,中日互为重要近邻,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中日关系,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同日本发展健康稳定的关系。必须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为二战甲级战犯张目,企图挑战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对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纠正错误,改弦更张。
  国防部:
  日方应反省历史
  而非对悼念活动说三道四
  据新华社电 昨日,国防部举行2014年度首次记者会,发言人杨宇军对日本右翼势力近期炒作中方立法设立“两日”行为予以回应。
  杨宇军说,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汲取历史教训;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针对日方所称“疑惑”,杨宇军说,真正让我们感到疑惑的是,二战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历史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早有定论,为什么日本有些人至今仍然要为历史翻案,仍然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去膜拜那些二战甲级战犯的幽灵。我们敦促日方正视和反省战争责任,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而不是去对战争受害国的正常纪念和悼念活动说三道四。
  人民日报评论员: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上,这是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一个是日日本政府正式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举国同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一个是日,三十多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作出决定,首次以立法形式将这两个日子分别确定和设立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日。这一将重大纪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国家行动,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心声。
  那是一段悲惨屈辱的苦难历史,也是一部觉醒与奋起的悲壮史诗。日,日本侵略者策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东北,并于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犯下了屠杀、奸淫、焚烧、掠夺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是其无数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起,是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残忍暴行。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中国人民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值得我们永远纪念。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屈不挠斗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这一战争中,所有英勇献身的英烈和为之作出贡献的人们,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南京大屠杀惨案及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其他灭绝人性的惨案,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通过立法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并举行纪念和悼念活动,是国际通行做法。让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纪念为抗战作出贡献的人们,为的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为的就是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铭记历史,越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艰辛曲折的道路,越不能忘记无数英烈先辈所作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牺牲。在铭记历史中砥砺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3亿人民就必定能完成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唯一健在飞虎队队员:不忘国耻,不让战争重演
  商报记者 王杨 实习生 李一
  重庆商报讯 昨日,商报记者走访部分抗战老兵,这些历史亲历者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个决定”可以让后辈子孙,铭记那段驱赶列强、保卫家园的峥嵘岁月,让更多人记住国家曾经经历的苦难,也可警醒全社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91岁的龙启明是国内如今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19岁,他考取中国航空委员会招收的留美空军学员。1943年3月,他回国投入战斗,在驼峰航线飞行了2000多个小时。1944年,龙启明等6人被挑选进入由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第14航空队,正式成为“飞虎队”轰炸机的飞机员。
  “我们是后方运送物资的人,更多的前线战士更是浴血沙场,是无数英灵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每个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龙启明回忆,当年他们一起加入“飞虎队”的国人有28人,最后看到抗战胜利的只有8人,他就是其中的幸运者之一。
  龙启明加入“飞虎队”历经过无数次冲破枪林弹雨,不过,他最难忘的是亲驾战斗机接受日军投降的经历。
  龙启明回忆,日,他和“飞虎队”队长希尔少校(陈纳德已于1945年7月回国)驾着战斗机,从重庆梁平飞抵武汉,接受日军投降。
  “把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既纪念了这段历史,也是对无数抗战英雄的纪念。”龙启明说,后辈子孙应该铭记那段历史,不忘国耻,不让战争重演。
  潼南县96岁的远征军老兵蒋迄禄,1938年,他跟随部队去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不久后,便被作为远征军被派到缅甸,曾经历过印缅边境惨烈的战斗。
  1944年,蒋迄禄随部队返回时,因病留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如今已四世同堂。今年春节,老人家回到潼南老家过了春节。
  由于老人耳背,商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他的孙子蒋承兵。
  “我的名字就是爷爷取的,他希望我能继承军人的气魄,继承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蒋承兵说,爷爷经常给他们讲起抗战故事,讲诉当时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爷爷得知国家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老人家很欣慰,作为抗日革命军人的后代,我们也不会忘记历史。”34岁的蒋承兵表示,这可以让这段岁月不会被淡化遗忘,也会让全社会警醒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设公祭日是国际惯常做法
  设立胜利日、公祭日,祭奠死难者、敦促民众不忘历史,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惯常做法。官方祭奠不仅深化本民族为国际公义付出的代价和做出的贡献,还对人类反思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日,设立1月27日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纪念在纳粹大屠杀中罹难的600万名犹太人。
  美国:每年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纪念日。
  俄罗斯:每年5月9日是“卫国战争胜利日”。当天,首都莫斯科会举行集会和阅兵,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位于克里姆林宫一侧的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
  以色列: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4月末或5月初)是国家大屠杀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聚集在大屠杀纪念馆悼念死难者。
  德国、波兰、新加坡:都设有胜利日、死难者国家纪念日。
  据新华社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中国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形式来确定和设立相关的纪念日和公祭日,是向世界宣告在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基础上,应坚定立场、携手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生文晗:通过纪念日和公祭日的形式,可以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记住这段历史,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从小对历史有着清晰的认识,才能从这场灾难里获得前进的动力。
  ●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既是对死难者的尊重、慰藉,也是对世人的警示。
  ●菲律宾《世界日报》:只有牢记历史,尤其是惨痛的教训,才能鼓舞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防止再次遭到军国主义野心家的蹂躏。
  ●日本《朝日新闻》:中国将日中两国间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确定和设立为国家级纪念日,表明中方不仅要从国家层面,同时也将在国际社会广泛揭批安倍政权的历史认识问题。
  据新华社  (原标题: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13国家公祭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