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陈思 武类太祖小学童子诵(中)

《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求翻译。急用_百度知道
《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求翻译。急用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允恭对曰:“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颖甚善其言。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奉之。前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杀。”意在浙狱,颖曰:“臣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杀也。”帝为之默然。(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即授京秩。
秩:俸禄B.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臣
咎:责怪C.援据经史,切当事情
切:符合D.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
屈:曲解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胡颖“不喜邪佞”的一组是(3分)①成童即能倍诵诸经②所至毁*祠数千区③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④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⑤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⑥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
D.①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他想跟从哥哥学习弓箭骑马,但目前勉励他要承继世代读书的家风。B.胡颖拆除衡州一座灵祠,修建了来谂堂奉养母亲,他怀疑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在晚上独坐在屋子里观察。C.潮州的百姓和先后在潮州任职的官员都信奉并礼敬寺庙里的一条大蛇,胡颖用事实向大家证明这不过是条普通的蛇而已。D.胡颖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他为官正直,刚毅果断,面对皇帝意有所指的问询,他也能坦然直言相告,令皇帝无言以对。8.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2)
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3)
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 参考答案:5.【参考答案】D(屈:使……弯曲,引申为枉曲)6. C(①表现的是胡颖聪明好学,⑥表现的是胡颖“临政善断,不畏强御”) 7.【参考答案】B(胡颖“必瞑坐此室,察影响”是为了证明并无神异之事)8.(1)【参考答案】赵家的几位舅舅认为他很像自己,常常对他加以称赏和品评。(3分,句意通顺1分,“类”“每”各1分)(2)【参考答案】胡颖经常穿着一般人的衣服在各军营间行走,观察了解士兵的想法和动向,三鼓时分才回来。(4分,句意通顺1分“微服”“志向”“三鼓”各1分)(3)【参考答案】下公文至潮州命令寺僧把大蛇抬起来,用栅槛把它关在里面。(3分,句意通顺1分,“檄”“载以阑槛”语序调整1分)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允恭对曰:“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颖甚善其言。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奉之。前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杀。”意在浙狱,颖曰:“臣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杀也。”帝为之默然。(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我虽然初中毕业,但文言文功底不错,我大致给你翻译一下。
胡颖,湖南湘潭人。他的父亲,娶了赵姓的女子为妻,生下了他的哥哥和他。
他哥哥叫胡显,会打拳有勇力,后来以此进入官场,而且立有战功。
他自幼很聪明机警,他的舅舅们认为他和他们很像,所以很赞赏他。童年的时候就能背诵经书,后来中了童子科(宋代十五岁以下者,只要考试通过,都称为神童。朝廷都会赐出身,赐官,这是很大的荣耀。)
中了科举,他想跟他哥哥学习骑马射箭,他的母亲赵氏不同意,对他说:“胡家世代习文,你不可跟你哥一样学武。”于是他就刻苦读书,最擅长孔子的《春秋》这部书。
南宋宋理宗绍定三年的时候,李全下书让他到营中当幕僚。他经常微服下去察看各营的情况,回来的时候就敲三通鼓。后来李全获罪,由他押解到京城杭州,朝廷赏了他一个侯补的官,不能立马上任。
到了绍定五年,他考中了进士,当了京官。随后接着担任了平江知府和提点刑狱(相当于这个地方最高法院院长),后来到湖南任职,还兼任提举常平(管着农业、工商、水利)。
他这个人不喜欢奸邪,尤其讨厌鬼神异闻之事。他在任时捣毁供奉鬼神的小庙有数千座,以此来改变风俗。湖南衡州有个庙很灵验,官员和百姓都很敬畏,但他不信,把这个庙改成院落,让他的母亲居住。他曾经对道州管教育的杨允恭说过:“我夜里在这呆了一晚上,想证明有什么异常,结果什么也没发生。”杨先生回答说:“你认为没有就算了。那么你在这呆一夜想证实一下,说明你心里担心有鬼神。”他听了以后,认为杨先生说的在理。
后来以国防部属官的身份到广东当官。潮州有个寺庙,里面有条大蛇,众人都很害怕。凡来潮州当官的,不官前任还是后任,都很信奉这条蛇。前任官员调走了,百姓心里怀疑,肯定是这个知府还没去拜见这条蛇,才导致调离此处。不久潮州大旱,百姓把罪过都推到接任的官员身上,说他不敬拜蛇神,才导致大旱的,最任接任的这个官员,不得不来到寺庙拜见大蛇,一会大蛇现身了,把官员吓个半死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死了。(我怀疑这都不是蛇,可能比蟒还要大,很可能是蚺。明史杨继盛传记载过这种动物。)
他到了广州官衙,听说这件事,下令让潮州寺庙中的僧人把这条大蛇抓来,用木笼子装。送到了广州,他对着这条大蛇说:“你若有神灵,三天之后变化给我看,你有什么 神奇的地方。过了三天,你要没有变化,说明你也没什么了不起。”期限到了,这条大蛇和普通的蛇也没有区别,于是就下令把它杀了,拆毁了潮州那座寺院,定了僧人的罪。
他为人正直,记性特好,出口成章,写的判决书下笔千言,引经据典,论述恰当。即便在仓卒的时候,写得也很对仗工整,很精妙,读者佩服。他善长断案,不畏强权。在浙西当官的时候,荣王府十二个人抢劫,他全杀了。
后来到了朝廷,有一天宋理宗问他:“朕听说你好杀人。”意思就是指他在浙西杀人的事。他回答说:“臣不敢忘记太祖皇帝定下的律法,而有负陛下对臣的重托,那些人是按律该杀,并非是臣爱好杀人。”宋理宗听后沉默不语。
以我初中的水平,只能翻译到这个地步,实在抱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在上学,祝你学业有成,日后成为国之栋梁!凌晨一点了,我准备睡了,后会有期。
其他类似问题
宋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查看主题
多民族童子共诵国学经典
查看数: 28|
评论数: 0|
& & 早报文娱专讯 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儿童昨日下午齐聚上海支路小学,在国学经典的吟诵声中成功举行了第一届多民族学子放飞中国梦活动。
& & 上海支路小学是一所以多民族融合为特色的学校,昨日的活动中,来自各民族的小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他们一年多来在学校组织的“民族讲堂”中熟背的《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国学经典。在传统文化的余韵中,孩子们点燃希望的蜡烛,放飞气球,让抒写着“中国梦”的心愿卡飞向蓝天,飞进稚嫩的心灵里。 (记者 章芳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热门专题报道
Powered by代序古月禅堂早晚课诵(上)
古月禅堂早晚课诵,
为什么要共修外、内、密、极密四种上师瑜伽?
——代序古月禅堂早晚课诵(上)
一、古月禅堂早晚课诵,为什么共修外、内、密、极密四种上师瑜伽?
二、《摧破金刚陀罗尼》与《根除业障百咒如意宝》
三、佛弟子为何也须重视课诵?
文殊童子相好圆满身,格言法音美妙金刚语,
佛法遍满四洲圣庄严,曲吉宁玛莲足虔祈请!
本来清净法身金刚持,智慧光明五具报身佛,
示显所化之相化身尊,索朗丹巴莲足虔祈请!
早已他刹成就佛果位,讲修二证佛法得弘扬,
根本上师莲足虔祈请,心心相应当下赐加持!
顶礼祈祷宁玛巴的顶严、在世的真佛陀、忆念闻名即能解脱的两位无二无别依怙主!——三恩根本上师松吉泽仁仁波切、大恩大德的根本上师堪钦阿松丹巴仁波切!为了把早上耽于睡好觉、做好梦的小徒弟们,骗起来精进修持上师相应法,禅心匆匆忙忙地,编写一个禅堂早晚课诵中,观修上师瑜伽中见地、功德和利益的粗略介绍,如下所叙。
一、古月禅堂早晚课诵,为什么要共修外、内、密、极密四种上师瑜伽?
佛经中记载,贤劫千佛,都于凌晨悟道!古月禅堂,于每天凌晨一座之中(4点35分至6点35,传统一座也就是两小时),圆满共修心髓教法中,四种共与不共上师瑜伽:外修上师相应、内修持明总集上师、密修大悲苦自解脱(密修大悲上师观世音)、极密修遍知阿格旺波尊者,以及唯一可指望的、大悲能作观照的、求得加持与成就的、能祈祷为救怙的大恩根本上师——松吉泽仁仁波切之上师瑜伽!
众所周知,一切九乘佛法、疾速圆满证悟普贤王如来果位的修持之道,全都总集到了名闻遐迩的《龙钦宁体》之宝藏中,此宁玛巴中不分传承而一致尊崇依奉修持的无上法宝,乃持明吉美林巴(无畏洲)尊者于甚深本净智慧光中,三度亲见了全知法王龙钦巴祖师后,所取出的、综合实修一切道次第——成为唯一悟境精华大明点的密意大宝之伏藏!在宁玛巴心部、界部、口诀之三部的判教中,属于口诀部外、内、密三类中,如心血般的秘密类宝藏!
此一伟大之宝藏,虽然无比深奥、广大而神奇,然所有修持之道,却都依止根本上师为主体——化现一切诸相、示现全部三根、展开所有修持——本宝藏的一切基、道、果之开展、之成就,均源自唯一根本上师为体——不共修道之理趣先直指本性光明,了知上师密意与行者自心无二无别,于此无二本性中,显现所有生圆之道为用,任运成就生起圆满二次第双运之道,炯异他宗传承教法中依于一般现觉方式的证得之方式!
金刚乘中,一切功德的出生,都来自于以正确的方式承侍上师、修持上师,于上师相应,《度巴续》中说:
「对上师充满信心和恭敬心的具器弟子,努力服从上师的指示,由此出生一切智慧功德。」
遍智大法王龙钦绕降巴(无垢光尊者)云:
「诸有修习生、圆次第等者,于自体性不能解脱,唯上师瑜伽,能令生起实相证德,故能解脱,上师瑜伽较一切道尤为深要也。”
如本续云:“谁于俱胝劫,修无量尊身,刹那忆师胜!」
「胜义俱生之智者,集资净障所遗迹,
得道上师所加持,依余方便知为痴。」
《喜金刚本续》中说道:
「俱生智慧的出生,只能藉由对上师的信心和所累积的功德中产生。」
格西喀饶贡穹云:“虽通晓三藏,若不敬师无利益”。
故诸多密续经典中一致地说:
「弟子如果以虔诚清净信,向上师功德海献上供养,将能迅速成就世俗与究竟之悉地(成就)。」
又云:「即便把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诸佛菩萨,如对目前地迎请到对面的虚空,并向他们奉献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天界美妙受用之物,以及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天界大宝堆聚,也比不上供养自己无上恩师的一根毛孔所积累的福德,来得更大!」
止贡肖巴()祖师云:
「“上师四身雪山上,若未生起诚敬日,
「加持水流不降注,故当厉修诚敬心。」
又结宗荣仁日巴亦云:
「不祈请师尊,而求实相智,候日北向窟,境心无合时。」
辽西龙多上师对遍知阿格旺波尊者说的:
「心髓的实际证量只有靠心意传承的加持力!」
「所以说,这个传承只有靠对上师的信心才能证悟!」
龙多上师又说:
「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萨日阿哈尊者云:“得到上师诀窍时,就像看见手中的东西一样,清楚的确认自心本性。”所有证悟的人都是靠得到上师的心意传承加持而获得实际证悟的。”」
辽西怙主松吉泽仁仁波切教诫说:
「修持者除对上师真诚的信仰外,别无他法得证法身心性。」大圆满的成就,仅凭闻思教理是绝不能获得证悟的。
噶陀大堪布阿松丹巴仁波切云:
「大圆满不是那些勇敢、聪明、博学乃至精进的人能证悟得到,证悟与否的关建还在于对传承上师的信心如何。」
《遍知阿格旺波自传》中记载:
「当怙主龙多上师正式为尊者传授心髓正行中有关「入定智慧的见解」时,尊者感觉心中丝毫也生不起足以禀告给上师的修行体验,他感觉到有些泄气。因此尊者依《上师瑜伽》猛厉祈祷上师,观想领受四灌顶,令自心与上师的心意无别融入而安住。结果再度现出过去修前行法时就有的、一切现境荡然无存的无分别心!因此,尊者确信自己在修前行时的觉受──无分别的心境诸相都消失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了分别念、而就是赤裸裸的明空双运之智!」
故知上师瑜伽尤胜于九乘次第,是获得实际证悟智慧、解脱功德的枢要关键!
《龙钦宁体》中的上师相应法分为外、内、秘,以及最秘密(极密或更密)的四种修行方法。前行中的上师相应,属于外在的修行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将自己观想为金刚瑜伽母,观想上师在自己的头顶上,“如能生动而清楚地观想根本上师,为时虽然只有一刹那,其获益远胜过十万倍于观想其他本尊。”然后用最大的虔诚和净信,全心全意地向上师作祈请——依止上师和修持上师法的关键是敬心而非敬称(此乃龙多上师给阿格旺波尊者的教诲),于是上师生起悲心忆念及加持,最后自己(瑜伽母)融入上师,心心相应为一体。
内在的修行方法,就是通过自成上师的观修之方式,领悟到自己的三门身语意,完全与上师的智慧身语意无二无别。在龙钦心髓中,这种内在修行的方法叫做《内成就持明总集》。这是莲花生大士亲传下来的修行仪轨。
内修持明总集以阿鲁瑜伽之见起修,遍知阿格旺波尊者云:「无造本明空昭中……即阿鲁瑜伽之法界本智无二之力用显现修为本尊相,今藉摩诃瑜伽三定之法而令心善安于止……」故本法乃依内「持明」方式观修「总」聚汇集,是一切三根本之主尊「集」合故称「持明总集」。
《持明总集》仪轨的生起次第生起的是明智的显现功能,在圆满次第它还融入法界本净。嘉拉堪布在他《持明总集》的注释中写道:
『在其它的阿努瑜伽传承中,行者先通过修习生起次第成熟其相续,之后再进入圆满次第。但在《龙钦宁体》的玛哈瑜伽禅修中,已经被直指光明明智(行者自心之真如自性)、并证悟了自己的明智与上师觉悟之意无二无别的行者,住于所证境,并观修(诸相的)生起即本尊(明智力)的坛城。因此《龙钦宁体》不共的方法是生圆次第双运而修。并且,通过将自己的意和上师觉悟之意相应,智慧的证悟将被强有力地唤醒。』
内修《上师持明总集》是龙钦心髓传承内的弟子们,在圆满共同外前行及不共内前行后,被奉为和大圆满正行车却(立断)一起,终生修持、直到此生呼出最后一口气的恒修之常课!
上师相应法的秘密修行方法,就是以上师报身也就是殊胜受用身来观想;在龙钦心髓中,就是观想莲花生大士为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而修行,叫做《大悲苦自解脱》。大悲观音苦自解脱,是很多伟大上师们奉为终生修持的恒课,例如遍知阿格旺波尊者的根本上师——辽西龙多喇嘛,即以此法为本尊,终生修持不曾间断。
最秘密的修行方法是直指我们觉性最自然的境界,方法则是观想龙钦巴尊者,在他的心中是原始佛---这最秘密的仪轨叫做《具明点印》——但在这里,最秘密的上师瑜伽,古月禅堂以修持唯一公认、大全知龙钦巴上师(也是班钦布玛拉牟扎)的真实化身——辽西阿格旺波尊者及其三门身语意的转世——当今宁玛巴教法之顶严——大悲怙主松吉泽仁仁波切的上师瑜伽为主!
二、《摧破金刚陀罗尼经》与《根除业障百咒如意宝》
禅堂早课最后诵《摧破金刚陀罗尼经》一遍,此经乃世尊婆伽梵入金刚定,加持集十方诸佛力量总集之表征——金刚手菩萨,使其入于忿怒除障三摩地——出生本尊摧破金刚,威神宣说不可思议、总集一切如来威勇力量、忿怒除障陀罗尼!此陀罗尼经,乃遍知阿格旺波尊者、辽西怙主仁波切每日必诵一遍之恒课!行者若能每日诵修一遍,善能回遮当日不清净晦气之缘,及所有不吉祥事,消除自他内在不净之烦恼、疾病,外在所有障碍不净违缘等:如能摧破一切恶业、烦恼所造成的痛苦;能净除众生的顽愚无明。摧破一切医药无法治疗之疾病,摧破、消除所有太岁冲煞、凶曜恶星等流年不利、运势低落之障碍:举凡,大运小运流年不利,各种之障碍,全部消除;一切寿元衰损、财富衰败、人际关系违逆,感情不顺、家庭失和之障碍之害:举凡寿元减损、财富曰削全部摧破消除;摧破一切恶魔,降服所有鬼神、怨敌、恶人所造成的障碍;能使一切事业成功,圆满诸般愿求:如经中云:“恒常皆无障碍、皆无能胜,令一切有情畏惧(能令一切有情惧),令一切有情改过,断除一切明咒,埋伏一切明咒,摧破一切自业,畏怖一切他业,毁灭一切魔魅,脱离一切魔难,召令一切魔魅,施事一切明咒之业,未成就皆成就,一切成就皆无坏失,一切意欲皆遍施,护一切有情寂静增上……大力密咒。”
至于《根除业障百咒如意大宝贝》,总集了大圆满一子续以及宁玛巴中、普贤王如来所宣一切最殊胜之心髓真言密咒,日日修诵乃至一遍,若虚空无尽,殊胜功德利益亦无有尽,如“根除业障”之题概言之,藉十方诸佛菩萨实相秘密境中所流露出来的真言大用,消除自他一切众生之罪障:业障、烦恼障、所知障碍和习气障!凡无始以来,所造一切性罪、遮罪,违破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三昧耶誓言等,一时都得清净!疾速圆满福慧二资粮!如佛陀亲云:“业障得清净,自然现证悟!”莲花生大师的金刚语说:
“百千万劫中,千佛前闻法,相比若念诵,难闻此咒语。念诵此咒人,若生地狱中,莲花(即莲花生大士)我欺诓。”
《百咒如意宝》中又云:
“此是不观待闻思修行等勤作而阻断恶趣之门、前往佛刹的方便,被称为闻解脱、受解脱。“以声美妙动听歌,具发心之瑜伽士,若令众闻诵此咒,闻声一切诸有情,纵是地狱类罪业,若听一遍此声音,则获佛果何须说,必定无疑得解脱。”
类似以上金刚语的讲解,以及诵修百咒后其他无穷无尽的功德利益,百咒中比比皆是,叹为观止!如法王如意宝开示:日日诵此一遍者,命终纵堕地狱,亦如皮球反弹般,直超净土而往生!”诸大众有想详细了知其功德利益、见修之方法的,请参考《古月禅堂荟供手册》一书中的具体介绍,以及禅堂往昔共修时作过的相关讲解!
三、佛弟子为何也须重视课诵?
2014年1月11日晚,古月禅堂共修之录音
文字整理:莫纳
上个星期六,我们传讲了一遍《龙钦心髓》的前行,花了几个小时做了一点(修法和字词、句义上的)讲解,这个作为辽西的传承来讲,或者作为龙钦巴尊者的法脉传承来讲,这个龙钦心髓的前行、《前行遍智妙道念诵仪轨》应该是我们一辈子要去修的法,每天作为必修的功课诵修一遍,上周我们讲了这个,今天又是星期六,跟大家讲些什么呢?商量一些什么呢?
就像我们一些同修每天都做课诵,每天都做念诵,或者是修前行,或者是观修三根本的本尊法门,就像古月禅堂课诵手册法本中,从前行、正行到结行完整系列的法门都具足,那么今天晚上呢,是不是来跟大家,随意聊一聊有关日常课诵、早晚课诵禅修的方面呢?就随便聊一聊。
说起来惭愧啊,记得我以前呢,也是一个不大喜欢念诵、不大喜欢观想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出家后只爱住禅堂,只喜欢盘起腿来打坐参禅,除此以外我都不喜欢的。说好听一点的话呢,就叫做性喜简朴、不喜繁琐;讲不好听一点的话呢,那就是一个“懒”字当头,再难听的话就是无知而又傲慢嘛,对不对?“哦,念什么念呢?观什么观呢?还不是一堆好着相的法门、一堆虚泛的故事嘛……”
诶,我这样想的时候,寺院里头早晚两堂课诵啊,也就是有一堂没一堂的咯。有这种想法、有这种知见的时候呢,应该讲、且不讲早就堕到动、静打成两截,体用分成两头的过失中去。其实呢,作为佛家弟子,尤其是身为出家人,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如果没有真悟道的功德,以前赵州禅师曾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了不了道(若然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就是说信施难消嘛!所以应该常常念及目前的一切,都来自三宝的恩德、众生的恩德、父母师长乃至于国家天地的恩德。大乘佛法,重在利他之心,所以需要四恩总报,所谓“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如是呢,这样去思维的话呢,首先一定要服膺丛林规矩,首先切莫空过两堂功课才是呀!
像汉传佛寺中的早晚两堂功课,从汉朝到唐朝,高僧大德祖师们开创了八个宗派的佛法,一直到了今天,时间不论古今,地域不分南北,哪个道场,不是大众聚集一堂,藉讽诵、礼忏、布施等禅观之用、共修之力,愿与法界一切众生同出苦海,同证无上菩提的呢?
……(这里有一段回应QT空间的插话未录省略)
对,刚才我们讲藉早晚两堂课诵的共修之力,愿与法界一切众生同出苦海,同证无上菩提。这样的共修,功德岂只自利?从发心利他的角度观察,全体大众,心系法界所有众生的福祉,回向世间中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战争、杀业永远消弭,人民身康(身健康)心宽(心宽坦)、幸福安乐,人成佛成净土成,《楞严经》里面讲的:所谓“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泥洹”是“涅槃”的早期翻译,“终不于此取涅槃”,由此可见,我们坚持两堂课诵、早晚课诵呢,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对吧?
如果是再从行解相应的角度讲,“行解相应”啊,(除了)所有的课诵——就像寺院也要出坡劳动啊,对于我们居士来讲,课诵之后呢,日常还有工作和事业要去忙,这都叫做“一切劳作”,以禅师们的指示:一切劳作都不是虚应故事的哦!试问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哪个不是佛祖的秘密总持门?哪个不是祖师们的不传心要?哪个不是自利利他的捷径呢?祖师宗旨,不在别处;佛法行门,不在别处,“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嘛,所以只要你眼疾手快,处处承当,那就是了,莫非离开謦欬之外、有句话叫做“謦欬掉臂处,举手动足外”,还别有佛法么?
所以我要真心地随喜各位在家居士,出家人做课诵,是自己份内事、家里事,那是必须的、天经地义的,没什么好商量的。但是在家居士,他要在顾及家庭、工作、事业的同时,还能抽出时间坚持做课诵,熏修道业的话呢,诶,这个比之出家人,是更难得的哦!是我要严重随喜的了,功德利益善莫大焉!
比如以古月禅堂的常修课诵来讲,配合前行发心妙法、正行无缘妙法、结行回向妙法这个三妙法。课诵中也分了前、中、后三个部分,前行中大致有皈依发心、祈祷忏悔、赞颂供养、自授灌顶等等,就像刚才我们修的;那么在中间正行部分呢,则有观修上师三根本、讽诵本尊密咒等等等等;最后结行也有供养赞颂,供诸护法,布施四种宾客(烟火供),以及回向发愿等等。那么所有的功课,都是围绕着显密佛法、具传承的佛法仪轨来修的,仪轨中的前行如发心、供养、赞颂等方便,积聚佛陀两足尊中的那个福德资粮、福德尊资粮;以正行中的无缘观修、安住本性累积佛陀两足中的智慧资粮。所有的课诵观修,合一来讲,这个叫做共成法性妙用,总不出一心成办的境界,都是我自己一心流露出来的境界。
(以上是讲了一点点早晚两堂课诵的必要性。)
附录:关于龙钦宁体外修上师瑜伽,一九八五年春,顶果钦哲仁波切于尼泊尔雪谦开示《龙钦心髓上师相应法》的指导中云:
「对任何顺逆均须保持清净的洞见,视一切的相为圆满清净,勿使自心入于染污之中。我们必须以自身所处的地方,即为莲师净土铜色山的宫殿,而周围的亲戚朋友为勇父与空行,一切的音声都为无休止的莲师咒音。坐时观想莲师安坐于我的顶上,为我至诚的依怙。行走时,观想莲师以及他的净土就在我右肩上,对他环绕恭敬。
并应进一步观想,不仅铜色山为莲师的宫殿,即使莲师身上的每一个毛孔,均住有千千万万的莲师宫殿以及其眷属。饮食之前,观想所有食物及饮料变为甘露与白菩提,并供养。第一份予安住于喉间的莲师,而将其剩余残食当作是莲师对我们的赐予,并藉以推持生命。如此,则可以消除对美食的执着与贪欲。
夜晚就寝之前,应观想全日安坐于我顶上的莲师,现在慢慢进入我头中,逐渐下降至心轮,安坐于半透明发光之红莲花上。莲花上的四朵花瓣微开,于是莲师放出无量光芒,照亮我全身及卧室。旋即又遍照整个法界,当整个法界转化成清净光明之后,我即安住在寂静纯然,而不失觉知的清净自性之中。
入睡的一刹那,则所有法界光明融入自身,而我又融入净清光明之中,再融入莲师。这时莲师已缩为一指大融入光,再融入虚空,我随之安住于此无尽无量空性光明的寂静中。我们必须了知入睡与死亡的程序相似。此种修持法有利于我们临终的修持。
假若醒时,发觉自己在睡时并未进入这种虹光境界,则要诚心向莲师祈祷,赐予我们这种大觉的力量,再行入睡。假若妄想频起,入睡则应了知此种杂念无生起、无留住,也无休止。假若没有干扰的妄念,则安住于自然的状态之中。假若睡梦之时,于梦中则尽力了知这本来就是如幻之梦。
清晨醒时,则观想空间呈现莲花生大士的皈依净土,围绕着莲师的空行与勇父,促我起身,空中充满莲师咒以及超于世间的天籁。起身时则观想我步入空行净土,该处为所有勇父空行所居住,而我们自身也是金刚亥母,真实不虚,且从无始以来便是如此。
我们以至诚向莲师祈请:“喇嘛钦诺、喇嘛钦诺”,即上师了知一切,上师了知一切。莲师本已安坐于我们心中的红色莲花,此时莲花盛开,而莲师再度出现安住于我顶上。我们不停祈求、祈请,我的心识随顺教法,祈请一切教法缘于正道,并祈请一切幻觉悉变为智慧,精进地修持,直至我心充满莲师的开示,而且行住坐卧之中均不离于此。
仅仅听闻上师短暂的开示,不可能有成就。莲师不仅是外在的形相,也必须与我觉悟的心意完全融合。莲师称:“我不抛弃任何虔诚的弟子”,如果视莲师为一有血有肉的凡夫,则精进修持所必须的恭敬心很难兴起。我们应当视莲师为贯通三界、永恒不变、无所不知的智慧,即使千万有情同时向他祈祷他也能够成办。
须知信仰在修持过程之中至为重要,如果我们一心至诚信仰莲师,则一切事业均为其加持。随时虔信修行,其本身即是祈请。一切的思变均是莲花生大士,自然的信心随之而生起。这种信心自会关照一切,一切色身均成为莲师,一切的音声都是祈请,一切变化的心意均是一切自然造做。
以此信仰心,弃绝此生的各种诱惑,而不迷惑于世间行;了知因果而不作恶业,一切寻求的执着,自然消失。行者就不会偏离无上佛道,视一切示现为本尊音声及大乐。行者就不会误入凡夫的念头,视一切事物为上师所示现。并真诚地相信,行者就不会误入邪见。在此情况下,出离及杜绝妄念自然升起。一切应摒弃者自动消失,上座下座无分别,绝对的自性及智慧观照,则自然明现。
我们应不断地修持清净心,使我们能直接地观照到一切法界与众生本来就是清净与圆满。而更进一步无论因外境而起的念头,或过去深植于内心的经验,我们必须了知其本质并无实有,而自然解脱。我们切莫追忆过往的心念,并沉迷于此种忆念之中。若是兴起妄念,即行觉察而断绝。如不予以断治,则一切成功、胜利、敌人、财富、经营或任何世间成就的沉迷,将产生无止尽的烦恼,一如微风吹过湖面,涟漪不绝。
若任由自己沉迷于贪嗔疑嫉的忆想当中,那无异是使自己沉浸妄想之中,正因对此一切情境的执着,恶业造作生起而痛苦随之而来。杂念来时,仅觉察它的兴起,并同时了知它无来处、无住处、无去处,也无蛛丝马迹可寻,一如燕过晴空、飞影自逝。依此思维,念头来时,则于之于绝对无边的境界;念头不来,则随顺自然无念。
简而言之。第一,无论任何的行为都不可忽离对莲花生大士的观想,如此则可获益无边。再者,所有功德必须发心回向于一切众生,此利他的念头为发展宝贵菩提心的先决条件及基本的前行。
第二点,于正行时,我们的一举一动均须启发为对真实体性的领悟,而心必须专注于此种修法。假若初学者修此证悟较为困难,或甚至不可能时,则应专心一志于观想莲花生大士,以免心识渗入任何的妄念。
第三点,也就是最后回向。将所有修持,以及其功德发心回向于一切众生。以上即大乘佛法的三大特点。前行,依此修持可得果;正行,避免修持过患而偏离;结行或回向,保任无限的增上利益。
我们如能发挥忆念上师的心意能力,则修持上师瑜伽就没有大的困难。如果未能适当修心,不能精进修持大乘的根本心要,而妄想能修大圆满,将毫无成果,大圆满见至为高超,而我们此时的境界则极低,如两三岁小孩的经验、才能与悟性,不能与二十岁的成年人相比。若终身谨记莲师的教诲,莲师不会放弃我们,且将不断加持。我们逐步发展成熟的修持,如欲保证莲师长忆念我们,则必须经常修持。如果幻想数月或一年的修持即可成就,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从此时开始,直至最后一息,努力精进。此种精进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于恐惧及面临死亡的刹那,所能依恃的就是信念及信心。并时时自念临终时,也应当忆知所有莲师的教义,并且使之牢牢记得。恐惧亡时实在是很难如法修持,除非是在生前经常修习。
修法者应能面对任何外缘,不因顺境而欢喜,也不以逆境而悲伤。不执着期望与疑惑,而谨慎地依止莲师。欢乐与悲伤,高兴与忧愁,皆无自性,均可成为我们修行的助缘。而所有经验均是对修行真诚的考验,此即上师瑜伽的真实本质,也是其主要的修持。若能循此途径努力精进,此即为唯一甚深的教法。」
「此为极殊胜的上师相应法,且视上师为不可分别的法、报、化三身。此修法之完成,无须依赖修持次第、闭黑关、证空性以及持气进入中脉,藉修持所有其它修法,均可融入此专一修持中。就如龙钦巴等大圣者所为,日夜一心修持,经年累月不断,亦不知饥渴。」
「此上师瑜珈,具有此四种精要,却无此等的繁琐(四种精要:生起次第的四种应有之精密观想方法:配合清净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生”习气之过程)。其他方面,生起次第的修持,亦均包含于上师瑜珈之中,而不必分别研讨。发心证悟甚深的圆妙智慧的行者,应如谚语说:“应当了知证悟本具的智慧,实为上师加持的道果,任何其他方法均不足恃。”」
「上师瑜伽,即为实践一切事物本来面目的究竟法门,为一切本来面目的核心。核心乃伏藏的本质,虽不外显,却存在于一切。纵然生起、圆满及大圆满次第的教法无数,它们均摄纳于上师瑜珈宛如连锁,所有教法均渊源于此。」
「此修法易于进行,无着魔的危险,且能趋入高超成就,一如高科技的机器于一小时内,完成相等于数千工人的工作。此法集纳所有其他教法于内,了无遗漏。上师相应法,为增进修持、排除障碍的主要方法,可谓一即是一切的法门。上师相应法,虽名为加行的一部分,而实际上为一切修持的核心,无论宁玛、萨迦、噶举或格鲁各派,均以上师相应法为修持佛法的基础。」
「上师瑜伽不同于生起与圆满次第,是可以于任何时间来修持的。如修习生起及圆满次第,对于坐姿、语、意等诸要点,每一样均须注意。修习生起次第中的闭关,全日必须按时修习,四座必须安排坛城,以及水、水、花、香等外供养,及食子、红、白菩提等内供养。然而上师瑜珈,却可于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修持,且可完成所有生起次第之所须。圆满次第的修持,拙火、宝瓶气以及闭气等气功修习,均有阻碍,以及偏差的危险,特别是心气紧张,都能导致心理的障碍。上师瑜伽修习,便无此种危险。而过程中,各种能量均会自动契入中脉,如吃饭充饥一般。上师瑜伽能阐发我们的俱生智慧。」
「上师瑜伽为八万四千法门的主体,甚深广大无与伦比。所有有此幸运的弟子,应当衷心珍视此种修持。即使岁高至八十岁,仍应效仿巴楚仁波切一般,每日早晨无间断的修持,以生起虔敬之心。蒋扬钦哲旺波对修持传承八大车辙具有彻底之了解,他不仅依此修习,而且成就全部的修法。虽然如此,蒋扬钦哲旺波的主要修法仍以龙钦心髓的上师瑜伽为要,而且时时向莲师祈祷。蒋扬钦哲旺波认为上师相应法容易实践,而心要甚深,因而全力传授予他的弟子。」
「大圆满中有“且却”(立断)及“妥噶”(顿超)等高深教法,但是因为极高深,所以妄加学习,则有如以固体食物喂食婴儿,有害无益。如果我们勉强修学此等高深教法,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如果藉由真实虔敬修习上师相应法的加持,大圆满的实现就易如晨曦般自我们的内心深处升起……莫以为上师相应法简短,而视之为低层的教法,只是如同上师赐予一口食物罢了。实际上,这法门实为一切法之根本与不二法门。无垢光尊者在广义体认后曾说:“此上师相应法,开启智慧门之钥。”如果我们相信这位尊者的话,我们亦应相信上师相应法。如果无此,任何甚深教法皆属徒劳。如果能专心修持此法,而不将之视为低层教法,则极高的体悟将自然出现。上师相应法被视为“外修持”,但此并非贬损之词。例如,语、意依身之“外相”而成立,无此外相的任何修持,途中得进展将受到障碍。所以上师相应法,实在包括全部的修持进阶。近年来,修法者均好追求较高深的教法,这些人应该牢牢记住,最伟大的传法者、教授者,都以此法为主要修持。」
「如修生起次第,我们必须观想清楚、必须熟记咒轮,而且必须对我即本尊有坚固的信心。再者,我们必须熟习不同方式的背诵,忆念前行、正行以及结行。我们必须经年累月持续行持,并累积数万遍才能见到修持的成果。我们必须长期修持,如果修持不如法,则易遭危险。而上师相应法则不同,如果专心虔敬的修持,莲师的慈悲与智慧,将极易导引我们达到绝对的证悟。」
「莲师本人传出此上师相应法时,如龙钦心髓中之所授记:“自中脉的越量宫内,上师贝玛陀钦遮江传出此胜法,以授记赋予众生,以之作为加持。”中脉的越量宫即是当体自心光明,贝玛陀钦遮意指骨鬘莲花大士,莲花乃莲师的名号,而他所戴之骨鬘代表所有妄念的死亡,以及彻底觉悟的胜利。(法本中此段亦指无垢光尊者的内在解脱,变为莲师的内在解脱。)」
「我们要了解龙钦心髓的授记清晰显示,任何有情众生如果能与此教法修持关联者(特别指上师相应法),均将进入铜色山的清净刹土。」
「我们应当坚定相信,并专心修持。如依此修持而无相应(比如一年之内),我们不必气馁、失望,亦无须受制于怀疑念头。密勒日巴尊者曾说:“不可期求即刻解脱,而应终其一生修持。”我们如能下定决心,一心修持直至此身葬入坟墓。所有修持过程中的体验与悟证自然会现起。否则无耐心的短暂修持,不可能引出证悟的经验。西藏有句谚语说:“除非持续修持,殊胜的法意是不会升起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营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