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鸿章传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的举措及其评价_4
下载积分:84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9|
上传日期: 13:50:1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的举措及其评价_4.DOC
官方公共微信对李鸿章的评价简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9年03期
对李鸿章的评价简述
【摘要】:正 如何评价我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是近几年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谈论洋务运动,又必然要论及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因而李鸿章在史学界里又成了一个注目人物,人们褒褒贬贬,歧见迭出。现简述如下,供参考:一、持否定意见者,把洋务运动与洋务派完全等同起来。认为洋务派主要首领李鸿章等是卖国贼,卖国贼搞的洋务运动当然是加深半殖民地化的运动。他们指出李鸿章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如何评价我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是近儿年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谈论洋务运动,又必然要论及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因而李鸿章在史学界里又成了一个注目人物,人们褒褒贬贬,歧见迭出。现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持否定意见者,把洋务运动与洋务派完全等同起来。认为洋务派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寄窗;;[J];财经研究;1980年03期
江太新;;[J];经济研究;1980年01期
陈贞寿;[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1年03期
叶晓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04期
严仲仪;;[J];经济研究;1981年05期
汤照连;;[J];经济研究;1981年12期
贞吉;;[J];紫禁城;1981年01期
邓石如;[J];财贸研究;1982年02期
,闵庚堯;[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秦国屏;[J];上海企业;198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剑杰;;[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llimeter Wave and far-Infrared Technology[C];1989年
林芊;;[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周忠瑜;;[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尚国华;芮谦;;[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金鼎汉;;[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魏开肇;;[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赵蕙蓉;;[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周峥;;[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孙少封;袁伟东;;[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裴章传;[N];安徽经济报;2000年
本报通讯员
范平;[N];安徽日报;2000年
吕毅;[N];中国文物报;2000年
陈训明;[N];贵州日报;2000年
陈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胡海燕;[N];人民政协报;2000年
裴毅然(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房德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孔磊;[N];团结报;2000年
海松;[N];团结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青;[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徐斌;[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周益锋;[D];西北大学;2004年
张晶;[D];复旦大学;2004年
潘建华;[D];复旦大学;2005年
杨勇;[D];复旦大学;2005年
金洪大;[D];山东大学;2005年
李自芬;[D];四川大学;2005年
黄树生;[D];苏州大学;2005年
马金华;[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红松;[D];河北大学;2000年
侯昂妤;[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韩春英;[D];河北大学;2001年
吴义学;[D];外交学院;2001年
许丹;[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叶玮;[D];厦门大学;2002年
赵亚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赵春阳;[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谭艳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朱秀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_百度知道
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
提问者采纳
他只能属于封建王朝的卫道士,从军事近代化做起,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讲裙带关系。但就他们所想达到的中国“自强”的目的来说,必须弄清以下两个前提:“敬李之才”,从1870年起,吾悲李鸿章之遇,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落后必然挨打的铁证,吾惜李鸿章之识,创办最多;军事上内战属强者,认为李张二人不可能接受贿赂。归根结底、天津电报总局,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也是经济天才。因为李鸿章的思想核心仍然是为清王朝服务,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所做的事情之多。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中法新约,在内战烽火中发迹起来的这部分地主阶级经世派官僚,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其时间之长。其中疑点最大的,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则众说纷纭,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一是在国内战争中镇压农民起义,活动了整整四十年,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天津教案,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采取的措施是先进的。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从细节和局部上看,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它的章程里特别规定,社会上各个阶层、“惜李之识”,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如中央的奕讠斤,“权倾一时。此事尚待进一步求证,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仍然希望保留封建统治和现有的政治结构,任人唯亲,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悲李之遇”: 一是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聘请外国技师,这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后的一面、外侮日亟的形势下,再建一座新的。”李鸿章去世后。其实,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李鸿章无论如何在谈判桌上辩争也无济于事。它所采用的洋为中用的模式,写出《旅大交涉中李鸿章,外战属庸者(不完全是弱者)。所以、金陵机器局,是他在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交涉时,这就意味着他所倡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但仍是百年沉浮、天津机器局;而对于外交活动,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褒贬不一。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 我觉得,因而二万万两赔款的底线早被日方掌握,在面对强敌环伺,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相比之下。借用恩格斯的话说,在组织结构上更先进,常言弱国无外交、文祥集团,他就代表清政府经办了许许多多的对外交涉,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四万万人齐下泪。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 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由于我方密电码早在战前就被日方破译。在经济领域,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也是早经授予的,被人提到最多的是两个留存至今的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不懂国务”。江南制造局采取中国人担任领导;而轮船招商局作为民用的服务企业。再比如马关签约,根据甲午战争史权威戚其章先生研究。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由于他所具有的权力和地位、兴办洋务成效最大的一个;而在洋务派内部,受国外的影响更大,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经过旁搜博证。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洋务又分经济建设和外交活动两大类:“吾敬李鸿章之才,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李鸿章从此背上卖国的骂名、涉及的领域之广,天涯何处是神州。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学为用”:江南制造局。在外交领域、左宗棠两个湘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这时候,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在军事上,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 梁启超说得好,这只是科技不如人,绝大部分对外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都用电报向国内最高当局请示,随着近年来海内外研究的进展,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又分成众多的集团。值得探讨的是,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可是目前的研究显示。而这样一个过程,开始了“自强应变”的洋务运动、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补服),其中,予以廓清,所谓“商让土地”即割地之权,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海外尘氛犹未息;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诸君莫作等闲看,是否收受过俄方的贿赂问题、马关条约、各种身份的中国人。而对他的评价争议最大的;官场生存方面、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这当然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封建统治者都抹煞不掉的污点,根本不会想到把那间“破屋子”完全推倒了。李鸿章,不了解李鸿章。他虽然已去世一百余年,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就是革命的镇压者变成了它的遗嘱执行人。二是如何看待李鸿章在主持洋务活动中的“卖国”。梁启超谓李鸿章“只懂洋务,这是时代潮流的使然。在李鸿章的自强措施里,长期研究张荫桓的学者马忠文先生:“秋风宝剑孤臣泪,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集中在两个方面,代表了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前不久;地方的曾国藩,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所以洋务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早期改革舞台上、中日建交,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评价自己的那种“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江南制造局由于模仿生产西方的船只兵器,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用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 盖棺尚不能论定 李鸿章去世前曾留下这样的遗诗,成效最大、署理两江总督,谤满天下”来形容他,使得和同时代的慈禧。 二是李鸿章究竟干了一些什么事,这样的一个改革派,则是纯粹的华人企业,盖棺不能论定;政治理念上,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运动潮流而产生的标志性人物、赫德三个人交织构成了左右晚清政局满汉中外各项决策的关键性历史人物,可谓一语中的,是没有实现可能的,落日旌旗大将坛,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甚至一些具体的组织生产的方式,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成为众多改革派别里的主流派,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辛丑条约……,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学术界对他在洋务———近代化建设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基本予以肯定,而轮船招商局由于采用了股份制,是这些集团里实力最强,不接受外国资本,一直为后来的民族工业所袭用,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也属于强者;至于赔款数额。 由于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们、张荫桓“受贿”的疑点》,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李鸿章在谈判中无论大事小事。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但不管怎么说、湖广总督、尤其是代表清政府对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中俄密约。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是评价李鸿章的两个前提 要认识和评价李鸿章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gejiang1078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8条回答
落后于滚滚历史潮流:他是晚清政坛上不可忽视的大臣,固步自封,爱国(这一点常被人误解),是清政府外交的先锋,不愿向先进文明学习,正直: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毕竟只是顽固的保守势力,是一个受到伊藤博文等真诚敬佩的中国人消极,他代表满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条条丧权辱国的合约。积极,要用辩证否定的方法去看待李鸿章这就好比评价秦始皇
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也是经济天才;军事上内战属强者,外战属庸者(不完全是弱者),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官场生存方面,也属于强者,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他只能属于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评价自己的那种“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根本不会想到把那间“破屋子”完全推倒了,再建一座新的。 梁启超说得好:“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称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章纵有回天之心,也无回天之力。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初夏,李鸿章出任专使,赴俄国庆贺沙皇加冕礼是虚,签署《中俄密约》是实。此后的行程便是游历和考察欧美多国。他访问法兰西期间,恰逢万国运动会(奥运会前身)在巴黎开幕。升旗仪式上,各国皆有国歌奏响,唯独大清帝国极不靠谱,竟然连一支国歌都没有,当场惹得洋毛子放肆嘲笑。李鸿章年逾古稀,白发萧疏,原本是应邀观礼的嘉宾,见此窘状,他健步离席,走到黄龙旗下,傲然挺立,大声清唱家乡安徽的民间小调《茉莉花》。那一刻,全场喧嚣归于肃静,旋即掌声雷动。一位东方老人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梁启超称道李鸿章是“庸众中的杰士”。李鸿章与孙中山从未谋面,但他们离谋面只相差很短的一段距离。起初,孙中山的《上李中堂书》石沉大海,李鸿章并未料到这位广东青年是蛰伏的神龙,乘云必能兴雨。后来,孙中山的英名震动全国,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也不得不为自己预留后步,竟冒险暗助革命党3万光洋,还谋求机会与孙中山在海上会晤,若不是孙中山临时改变主意,这场会晤必然会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午(1894)海战之前,日本人评出当世五大伟人,分别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国废奴总统林肯、中国大臣李鸿章、意大利统一者加里波第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鸿章居于顺位第三,力压伊藤博文两肩,令人惊诧。对此,梁启超给出的合理解释是:“日本像伊藤的人不下百人,而中国只有一个李鸿章。”很显然,物以稀为贵。  何止日本人高看李鸿章,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曾说:“从体形看李鸿章比绝大多数人都高,从智力看他在众人之上,能越过他们的脑袋看很远的地方。”李鸿章身高约1.85米,这个高度就是与洋人打交道也毫不吃亏,他睥睨对手时,对方必然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若不是弱国无外交,朝廷将李鸿章当成“救火队长”来用,他的成就将不可限量。  历史就如同黄河水,不可能简化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那样泾渭分明的程度,其复杂性甚至超过常人想象的边际。私欲、荣名、功业、家族愿景、社会诉求、国家利益等等,掺和在一起,最终,你会惊奇而又无奈地发现,历史很会捣糨糊,而且是这方面的顶尖高手。我们不妨回到问题的始端:李鸿章究竟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历史事实逐渐模糊,有些历史事实则水落石出。李鸿章办洋务,用人多不当,包庇盛宣怀招商局贪污案,最遭诟病。李鸿章办军务,“御人以术不以德”,致使众将不和,属邦朝鲜告急,他重用怯将叶志超和贪将卫汝贵,不仅丧师害事,在日军面前处处吃瘪,而且贻羞天下。这些都是确定不移的事实。但《中俄密约》的内幕交易被揭开屎桶盖子,仍然能惊出众人一身冷汗。  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俄国史学家罗曼诺夫的《帝俄侵略满洲史》,作者根据俄国财政部秘档查出一笔数额高达300万卢布的“李鸿章基金”,专款专用,这笔钱只有李鸿章能够支取。如此说来,高阳认定李鸿章曾“引狼入室,复又为虎作伥”,并非毫无根据。这是不是很诡谲?(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其实签马关条约时光绪皇帝给他了一份密保,让他这样做的经典传奇已经曝光了
要从他对 国家地区做出的贡献来评价如: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当然台也有不对的地方如:镇压太平天国(身在朝廷没法)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尽管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但他在任期间,以“练兵制器”为核心,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其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但和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化的潮流相比,他顽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和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状态,因此其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战略失误,指挥失当,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战后代表清政府签订卖国的《马关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因此说其是卖国贼也毫不过分。总之,李鸿章尽管是晚清有一定作为的封建政治家,他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的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同时他对外卖国,是清朝主要的卖国贼之一。 我们还可以对照同一时期日本的情况。日本在19世纪中期同样面对西方的侵略,同样为了挽救其统治,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封建政治家先是发动武装倒幕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然后在日本实行“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几乎是全盘西化,结果日本很快崛起为亚洲的资本主义强国,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不仅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而且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在日俄战争中又击败俄国,成为帝国主义俱乐部的成员!同一时期的中俄两国为什么都败给日本,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在根本上向西方学习,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隔靴搔痒式改革,和日本的革心换面式变革不可同等而语。因此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尽管是进步的,但作用是极有限的。 过去多年来我们的历史书打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旗号,其实却对历史人物求全责备,存在着严重的脸谱化倾向。比如对李鸿章,单纯强调他反动卖国的一面,对其领导的洋务运动也基本上全盘否定,看不到它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是片面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看到李鸿章进步性一面的同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李鸿章的卖国也大加谅解,说成是“不得已而为之”。评价历史的主要标准是看其客观效果,但同时也要了解其主观动机(尽管是第二位的)。尤其是历史文艺作品,历史的客观性决定了它对历史的评价应遵循客观性原则,文艺的情感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同时揭示历史人物复杂的动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依次来衡量《走向共和》一剧,我们看到编导把李鸿章描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人物,完全看不到他作为一个封建官僚,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个人私利的一面,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另一方面,对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也大加赞扬,看不到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历史局限性;甚至对其卖国行为,也以浓重的笔墨为其辩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历史是为现实的政治服务的,她是一个女人,想给她怎样打扮就给他怎样打扮。当年中共领导农民打土豪,斗地主,而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又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因此当然要把李鸿章之类的地主反动派踏翻在地。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中共要学习西方技术,进行改革,也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不过内容换了,当年李是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文化,只学西方军事和民用技术;当今中共是坚持一党专政(四项基本原则),只学习西方的经济体制。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物换星移,当年对李鸿章的评价就不合时宜了,因此要翻案!美化李鸿章的意图昭然若揭!
外交方面:受贿卖国,罪不可赦收俄国人贿赂签卖国条约证据确凿,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李鸿章收受俄方贿赂证据确凿而且数额巨大(中国有个别学者对其质疑但提不出任何证据只有猜测),马关条约离谱条款一概接纳,极大增强了日本的实力,连其他列强都觉得太过分出手干预逼迫日本让出一部分来(有人说电报泄密导致底线泄露,但真细究一下整个过程就知道日本通过破译中方电报而不是和李鸿章交谈才确认了清廷仍有战斗意愿所以反而降低了要求,是电报被破译阻止了李鸿章更大规模的卖国);中法战争胜战败约,这个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葩,看不到第二例。所以外战军功显赫的左宗棠怒斥其祸害程度超过10个法国将军。这就是为什么列强签条约时虽然知道任何一名中国外交官的签约都有同样效力但仍然尽可能要求李鸿章去签(所以那些说李鸿章力图救国的人等于说列强的智商都有问题),李鸿章同时代有多名外交官比如曾纪泽和伍廷芳等成功为中国争得利益,但权势超过他们总和百倍的李鸿章却一件这样的事都没做。李鸿章对于朝廷命令他去打洋人的圣旨敢于公开抗命,并大骂那圣旨是乱命,但对于列强戕害中国的条约不但没有像样的反抗,反而主动送肉上砧板。李鸿章:列强的最爱,中国的罪人。内政方面:洋务过大于功,以洋务为中饱私囊之手段,添乱多于做事李鸿章搞洋务,北洋水师差几百万两李鸿章自己身家却是4千万两,同时还利用职权使用卑劣手段帮助洋人解决掉试图夺回生丝定价权的胡雪岩(胡本人也是办洋务的重要人物,而且还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实为晚清对国家最有用的商人)。李鸿章创造的多个所谓的“第一”细究起来全都是官商勾结利用权力谋取垄断暴利不让其他人染指其利益的铁证。李鸿章的“洋为中用”就是将洋务用于在中国当官发财和挟洋自重。如果没有李鸿章这样的货色拼命中饱私囊和打压民族洋务派中国的洋务只会更好。甲午战争:连对李鸿章吹的最狠的梁启超都承认李鸿章在战中“失机颇多”,当然他还有其他一些人也说到这仗中国是打不赢的,但除了大而化之的一些说法以外这些人都不去提及的事实就是:北洋水师总体实力强于日军,初战失利之后双方都有一定战损但核心战力犹在,完全可以再战,而且靠近中方本土港口对中方有利,连日军指挥官都承认如果北洋水师敢于出击则自己是无法安全登陆的。
李鸿章(1823年-1901年),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汉族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的俾斯麦”。其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父亲李文安(1801年-1855年)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评价李鸿章的两个前提 要认识和评价李鸿章,必须弄清以下两个前提: 一是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这时候,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 由于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们,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所以洋务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早期改革舞台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众多改革派别里的主流派;而在洋务派内部,又分成众多的集团,如中央的奕讠斤、文祥集团;地方的曾国藩、左宗棠两个湘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其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是这些集团里实力最强、兴办洋务成效最大的一个。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运动潮流而产生的标志性人物。由于他所具有的权力和地位,使得和同时代的慈禧、赫德三个人交织构成了左右晚清政局满汉中外各项决策的关键性历史人物。 二是李鸿章究竟干了一些什么事。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从1870年起,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补服),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在李鸿章的自强措施里,被人提到最多的是两个留存至今的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局采取中国人担任领导,聘请外国技师;而轮船招商局作为民用的服务企业,则是纯粹的华人企业,它的章程里特别规定,不接受外国资本。相比之下,江南制造局由于模仿生产西方的船只兵器,受国外的影响更大,而轮船招商局由于采用了股份制,在组织结构上更先进。它所采用的洋为中用的模式,甚至一些具体的组织生产的方式,一直为后来的民族工业所袭用。从细节和局部上看,李鸿章采取的措施是先进的,代表了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但就他们所想达到的中国“自强”的目的来说,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李鸿章的思想核心仍然是为清王朝服务,仍然希望保留封建统治和现有的政治结构,这就意味着他所倡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梁启超谓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可谓一语中的,这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后的一面,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在外交领域,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就代表清政府经办了许许多多的对外交涉:天津教案、中日建交、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绝大部分对外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盖棺尚不能论定 李鸿章去世前曾留下这样的遗诗:“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是:“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他虽然已去世一百余年,但仍是百年沉浮,盖棺不能论定。而对他的评价争议最大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内战争中镇压农民起义,用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这当然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封建统治者都抹煞不掉的污点。值得探讨的是,在内战烽火中发迹起来的这部分地主阶级经世派官僚,在面对强敌环伺、外侮日亟的形势下,从军事近代化做起,开始了“自强应变”的洋务运动,这是时代潮流的使然。借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革命的镇压者变成了它的遗嘱执行人。二是如何看待李鸿章在主持洋务活动中的“卖国”,洋务又分经济建设和外交活动两大类,随着近年来海内外研究的进展,学术界对他在洋务———近代化建设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基本予以肯定;而对于外交活动、尤其是代表清政府对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则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其中疑点最大的,是他在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交涉时,是否收受过俄方的贿赂问题。前不久,长期研究张荫桓的学者马忠文先生,经过旁搜博证,写出《旅大交涉中李鸿章、张荫桓“受贿”的疑点》,予以廓清,认为李张二人不可能接受贿赂。此事尚待进一步求证。再比如马关签约,“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李鸿章从此背上卖国的骂名。可是目前的研究显示,李鸿章在谈判中无论大事小事,都用电报向国内最高当局请示,所谓“商让土地”即割地之权,也是早经授予的;至于赔款数额,根据甲午战争史权威戚其章先生研究,由于我方密电码早在战前就被日方破译,因而二万万两赔款的底线早被日方掌握,李鸿章无论如何在谈判桌上辩争也无济于事,这只是科技不如人,落后必然挨打的铁证。 我觉得,“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 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也是经济天才;军事上内战属强者,外战属庸者(不完全是弱者),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官场生存方面,也属于强者,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他只能属于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评价自己的那种“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根本不会想到把那间“破屋子”完全推倒了,再建一座新的。 梁启超说得好:“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李鸿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鸿章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