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地图都城古迹现在还有吗

统一帝国首都
咸阳(秦朝)是陕西省第3大城市。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为中国第一帝都。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在山水之阳,故名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1952年设咸阳市。咸阳东邻省会西安,西与宝鸡、北与甘肃接壤,是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
咸阳市既在九嵕山南,又在渭水以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南北长1 45千米,东西最宽106千米,面积1
0119平方千米。辖秦都、渭城2个区,兴平市一市,旬邑、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淳化、10个县,共有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人口504万人。
咸阳自古素有交通要冲之称。古时,咸阳北有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泾河谷地;南扼渭水漕挽天下;西通陇西;东处泾渭交汇地带。左扶崤函,右控陇蜀,战时兵家必争。渭水于此折向东北,构成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线,自古中原和长安来往于川、甘、青、宁、新各地者,均由此处渡渭,咸阳成为西出阳关,北上萧关,东至长安,直抵中原的交通枢纽。尔后,陇海、咸铜、西韩铁路在此接轨,公路网织,四通八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最大航空港之一,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民航相互交融的大交通格局。
周称程伯国,后改名毕郢,再改岐周。春秋时称渭阳。秦为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为渭城。晋时设置灵武县。后赵时更名石安县。前秦时,将汉刘邦的陵邑——长陵邑改为咸阳郡,并辖灵武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则天因其母杨氏陵墓——顺陵在此,改为赤县。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升为次畿。五代、两宋、金皆称咸阳。元初,一度将咸阳并入兴平,不久又恢复咸阳县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现在秦都区所在地。明、清均称咸阳,属西安府管辖。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府设道,咸阳归关中道管辖,不久废道直属陕西省政府。日咸阳县解放,归咸阳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12月将咸阳县的城区建为咸阳市,郊区仍归咸阳县管辖,市、县并列。1953年咸阳市、咸阳县直属陕西省政府领导。1958年12月将咸阳县并入咸阳市。1961年1月曾将兴平、周至、彬县划归咸阳市管辖。1961年10月复置咸阳专署,四县划出,咸阳市仍归咸阳专署。1966年7月改属西安市。1971年10月咸阳市复属咸阳地区。1984年5月咸阳地区改为省辖市后,原咸阳市易名秦都区。
西安(西汉、隋朝、唐朝),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西安市辖10个区、4个县,辖区总面积1105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378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新址定于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常住人口843.46万(截止2009年底),其中城镇人口565万,市区户籍人口549万,市区常住人口646.23万(截止2008年底)。
历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阳形同一个城市。从古时两地的关系可见一斑。西安和咸阳是中国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两市相距17公里。西安市的绕城高速公路已修至咸阳市境内,机场从原西安桃园迁至咸阳。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洛阳(东汉、西晋、武周)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东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另设正厅级新区洛阳新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总人口洛阳人口657万人(2009年)。全市共有46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10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雨林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黛眉山、嵩山等十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以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较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夏商,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夏朝时期,夏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鄩。即今偃师二里头遗址。商朝时期,商开国帝王商汤初都西亳,即今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洛邑,此成为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东周时期,洛邑为首都,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战国时期,雒邑改称洛阳。
秦朝时期,置三川郡,郡治洛阳,辖今三门峡市(除灵宝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原阳县。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为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到清朝。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此时的河南郡,辖今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西部属弘农郡的有今天的三门峡市全部、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以及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东汉时期,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辖区不变。三国时期,属曹魏。洛阳改称雒阳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袭东汉(汉以火德王,忌水,故去水而加佳,改洛为雒)。河南尹有所扩大,此时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县。跟两汉时期相比,多了登封、禹州、嵩县。西晋时期,大体仍然沿袭两汉旧制。不同之处在于,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包含今天的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原阳县。同时河南尹向西有所扩展,包含了新安县和宜阳县东部。此时,河南郡包含的地区有偃师、孟津、巩义、登封、汝州、伊川、汝阳、禹州、嵩县、新安。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行政区划已不可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区仍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没有变化。
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另置渑池郡,其他各郡无变化。但新设了很多县。隋朝统一天下,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辖今偃师、孟津、巩义、登封、伊川、嵩县、宜阳、新安、渑池、陕县等地。汝州、汝阳该属襄城郡,郡治从襄城迁到汝州。唐朝区划变化很大。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仍以洛阳为中心,辖区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扩大,加入了今禹州市、新密市、洛宁县、济源市、温县、孟州市。五代十国又是天下大乱,增设陕州、孟州(很可能是唐朝中后期设置的),所以河南府的辖区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围。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从此以后,“河南”所指代的范围不再限于河洛地区。不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只是作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此时的河南府路向西扩展,收纳了灵宝、陕县、洛宁。其他方向不变。明朝河南府进一步扩大,又增加了卢氏、栾川、嵩县、伊川大部清朝从河南府析置陕州,包括今天的陕县、灵宝、卢氏,以及栾川一部分地区。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县城区置市。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北京(元朝、明朝、清朝)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现为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每年有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自中国金朝起,第一次成为古代中国的都城(1153年),是为北京建都之始[1][2][3],2010年是北京建都857周年。金朝时的北京称为中都,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建设奠定了基础。如果单以人口计算,北京无疑是当今世界第一大都市(北京常住人口+外来和流动人口总和超过一亿,已经大大超出日本都市圈3400万人口总和)。2010全球城市排名北京跻身全球大城市第15位,居内地之首。
全市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368.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89.3平方千米(中国城市第1名)。山地面积10,317.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6,390.3平千米。全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5分29秒。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史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则为1071年),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0年,则为857年),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元朝统一了全中国。蒙古大汗国改名中国元朝。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后明朝在大部分时间内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于此,明朝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便于加强北方边防,保卫北方安全,将都城迁至北京。从那之后,北京成为了明朝的新都城。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据马可波罗游记叙述:元人笃信佛,象为佛教祥兽,当时大都常有象只漫步。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北京城秩序井然,繁荣安乐。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1928年北伐战争后,由于蒋介石不重视北方边防,把首都迁到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尽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的优势,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日,傅作义将军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正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实现对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南京(明朝),战国时楚威王始置金陵邑、以为“王之地也”,简称“宁”,原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是副省级城市,江苏省省会,长三角地区第二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亦是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地貌为宁镇山脉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南京城区起伏不平。紫金山中支的余脉向西延伸,在太平门旁为富贵山,进城为小九华山、北极阁,继续向西连接古长江冲积物堆成的下蜀黄土岗地,把南京城一分为二,形成了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岭。在城北锈球公园附近还有狮子山(又名卢龙山),城西有马鞍山,城南有石子岗(又名玛瑙岗、聚宝山)。四周群山环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栖霞山、汤山、青龙山、黄龙山、方山、祖堂山、云台山、老山、灵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山、清凉山、狮子山、鸡笼山等聚散于市内,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征。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南京市区主要有玄武湖、琵琶湖、紫霞湖和莫愁湖等,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刘缠为秣陵侯。211年,孙权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都建康。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以石头城为蒋州,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8年,宋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史称“南京大屠杀”。
—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南京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秦朝除了秦陵兵马俑外还有哪些文物古迹_百度知道
秦朝除了秦陵兵马俑外还有哪些文物古迹
提问者采纳
阿房宫,和秦长城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秦陵兵马俑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长城,阿房宫
为抵御匈奴修筑长城灵渠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没落的都城——西安
在地图上很近的距离竟然开了5个小时。我在火车上看窗外的风景,山峦起伏,山谷、房屋错落其中,不时有窑洞和半拉子房子出现。俯看一个个高山峡谷,满目的枯黄,壮观中透着难以名状的凄凉。难道已经到黄土高原了吗?哦,这里是冬季萧瑟的关中平原。西安未到,秦韵先起。
晚上9点下了火车,迎面的是西安的古老城墙,我驻足许久。坐上了驶往旅店的603公交车,过了两站,司机突然问:买票了吗?怎么没看见你上车?我解释许久,司机才狐疑的转过头去继续开车。这一个小小的细节,直接坏了我的心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发现西安人的记忆力不是一般的差。
西安是和北京、南京一样的古都大城市,在一排排的仿古建筑和惟我独尊的城墙、钟楼之间,各名品大牌店交错。西安人学到了大城市的时尚和潇洒,也学到了大城市的冷漠和无情。关于这点我深有体会:我每次要向当地人问路,他们都极不情愿,这和洛阳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注定了我对西安的印象是复杂和失望的。&
&西安火车站和城墙&&
媚俗的西安仿古建筑群
中午坐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汽车才到了潼关的兵马俑风景区。迎在我们面前不是骊山的壮阔也不是兵马俑的神秘,而是长达3公里的商业街,充斥着各地都能见到的旅游纪念品和劣质兵马俑。耐着性子走完了3公里的商业街,看到了久违的大门,却找不到售票点。问后才知道是在商业街的入口处,也就是说我要来回6公里去买这张门票!这就是著名的5A级景区干的事情!为了赚钱,黑了心了。当时的我们真是怒火中烧,对西安人的印象也是一下子落到了谷底。
兵马俑的三个兵坑的形制都在意料之中,1号楼阵势空前,二号坑有完整的蹲式兵俑,细腻程度让人惊叹,三号坑虽然是最重要的指挥所,却空洞无物。兵马俑徒有虚名的印象,只有来到之后的陈列馆才烟消云散。
兵马俑陈列馆,其实我觉得叫秦始皇陵陈列馆更合适点。它展出的不单单是三个兵俑坑的发掘物,而是整个秦始皇陵的面貌和考古成果。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兵马俑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它身后那骊山脚下是整个秦始皇的地下宫殿。有饲养坑、珍禽坑、殉人坑、朝堂、神道,秦始皇把自己生前的一切都带到了地下,他的陵墓把中国“事死如事生”的墓葬观念推向了极致。如此规模宏大的陵墓在我眼前,楚王陵又算的了什么!景陵又算得了什么!明孝陵又算得了什么呢!从这个空前的陵墓可以看出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的野心和张狂。他把六国的城民沦为了自己的奴隶,让他们为自己修长城、建阿房宫、挖帝陵,为的是在自己生前或者死后继续享用他的一切。但愿望总与现实相左,在他死后不到20年,阿房宫被楚霸王付之一炬,长城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匈奴在阴山内外来去自如,唯一人们还没有打扰到的可能就是他的王陵了吧,秦始皇陵至今还未全面挖掘。
陈列馆中的各色陶俑颠覆了我对秦审美的理解,我本以为秦朝的审美应该是拘谨和僵死的,秦俑虽然逼真、气势磅礴,却掩盖不了造型张力的苍白。但在陈列馆里所展现的其他俑坑:发现了大肚翩翩的肥俑、肌肉发达的工作俑、长相清秀的文人俑。他们的张力显露无疑。看来我得重新去审视秦艺术的造诣了。
在去秦兵马俑前,去了传说中的华清池。这里是传说中唐明皇、杨贵妃沐浴温泉的地方。除了三个无水的池塘说是唐的遗址,其他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仿古的。顿时,我对华清池的游览失去了兴趣。看着周围的红漆,我只能嘴上嘀咕,再好看的景致也是假的。中国旅游的开发更像是对古迹的破坏,在疯狂的榨取利益中迷失里方向。也许有一天,他们会醒悟过来,但破坏掉的古迹有怎能恢复。
第二天,大慈恩寺。公交车上说大慈恩寺在哪站下,售票员竟然一脸茫然,只有当我改口叫大雁塔,才幡然醒悟。这不禁让人唏嘘。
大雁塔基本已经成了西安的标志,也应该算西安城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慈恩寺外西安政府制造的“长安胜景”让人揪心,除了张艳俗的皮囊,我看不到任何能打动我的东西。寺院也除了这个古塔,其它的重建修缮意味浓重,百般无聊中最后只能决定登塔和看玄奘的纪录片。
看过书云在他的《万里无云》写的玄奘,再看塔上的那部纪录片就格外的亲切。现在我身处的大雁塔,就是当年玄奘回到长安,为了保存经书而建的宝塔。他出行11年游历了西域、阿富汗地区和天竺,取回了真经。他写的《大唐西域记》甚至照亮了印度遗忘的过去。(印度没有编年记史的传统)当中国的老百姓只知道《西游记》里的柔弱无能的唐僧的时候,印度的学者却把他奉到了神的高度。我感动于他跪坐于佛主释迦摩尼成佛的菩提树下泪流满面,他冲破唐边军的封锁,穿过了象征死亡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过了至今都少有人都能通过的葱岭(如今的帕米尔高原),遭到了强盗的洗劫,最后终于来到了这里,坐在了成佛菩提树的面前。此时他的心情又有几人可以真正理解呢?我这次的西行也将走一段玄奘的取经之路,等四个月后我走完自己的行程,是否可以理解一点玄奘当时的心情呢?他从天竺驮来了一辈子都没有译完的经书,而我的西行又能得到什么呢?总有一天我将回到社会现实的轮回中去,到那时我是否可以再记起今天的点滴和佛光呢?长夜漫漫,孤灯独醒。
&大雁塔下的西安城 & &
兵马俑一号坑
兵马俑坑和禁止拍照
一号坑侧面
最有名的跪拥
& & 招手俑 &
秦始皇陵效果图
华清池前一个扎堆的旅游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宋都城临安现在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