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能子,apink 很神奇吧 mp3

我会写出步骤的理由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扫了一遍大家的推荐,没办法说对错,但是有时候会让一个入门者读偏颇。&br&&br&这里的推荐会偏宏观一些。微观经济的顶峰是建模,这个已经不是纯粹的经济学了。&br&&br&&b&第一步:正三观&/b&&br&&br& 在推荐任何经济学书之前,我不推荐你读任何的 ” 书“ 。 在你读任何的经济学书(无论是理论还是通俗读本之前),&b&我们需要做的是:&/b&&br&&br&&br&&b&正三观。&/b&&br&&br&&br&为什么?因为经济学是一门很模糊的学科,甚至在每个学校中的分类都不一样,有的学校放在商科,有的学校叫社会科学,有的学校叫科学。所以,在经济学中是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派别和有些看起来还不错有一些听起来对但是非常不靠谱。所以在读任何”书“,甚至是教科书之前,需要端正下三观,了解下真正的世界。&br&&br&&b&说一句肯定会被抽的,但是我觉得是对的话:经济学本无基础,但是有初,中,高三段。与基础相比更重要的是三观一定要正,不要被专业名字忽悠到。很多东西是逻辑问题,不是学术问题。&/b&&br&&br&在此推荐秒杀无数经济学教科书的一篇论文,这个论文可以秒杀掉市面上99%的经济学教科书。&br&&br&&br&&b&&u&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 By Ray Dalio From Bridgewater &/u&&/b&&br&&br&英文链接: &a href=&/s/fnYt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英文原版)by Ray Dalio--Bridgewater.pdf&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中文翻译版本链接: &a href=&/view/38ecaf45a9a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Ray Dalio)_百度文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首先,我们需要用这个文章好好正下三观。无数的经济学书和理论都太浮云和浮夸了。经济和金融,我只相信真正Hands on的人写出来的东西。Ray Dalio现在卸任了Bridgewater的CEO,和另外2个合伙人转做Advisors,专门专注于投资方向决策。Bridgewater现在应该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宏观对冲基金。&br&&br&这个文章用非常好的语言,充分的说明了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调整并且融合了相当多的理论并且真正的和现实结合。&br&&br&不管你是否有经济学功底是否真正懂得经济学,在你读任何数之前,必须读这个。&br&&br&&b&金融炼金术 - 索罗斯&/b&&br&&br&&br&&br&豆瓣链接:&a href=&/subject/10581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融炼金术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不用多说什么。这个也是一个帮助你更好了解这个世界的经济与哲学构架的书。索罗斯是少数几个业内的真正的大师级,并且愿意说真话表达真观点的人。&br&&br&我保证上面两个作者说的都是真话,其他的现在很多书作者说的不是有偏颇就是有炒作或者就是在放屁。&br&&br&&br&&b&第二步:基本功&/b&&br&&br&三观被正之后,需要的是一些有学派偏倚,偏向学术一些,但是能带来一些真正知识的书。在这个部分你需要形成自己的经济学思维与观念。没有人会逼迫你偏向芝加哥学派,凯恩斯主义或者奥地利经济学派,但是你需要形成一套自己的经济学分析观。在真正的经济世界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原则和分析,是读书的最终目标。&br&&br&现在应该读读这本书:&br&&br&&b&国富论 - 亚当.斯密&/b&&br&&br&&br&&br&&br&豆瓣链接:&a href=&/subject/126156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26156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读这本书的原因其实就一个:亚当斯密与其经济学理论和思维,深深的影响到了当今世界的央行和政策制定者的思维,是战争以来之后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基础。在你阅读任何其他书之前,必须先了解下国富论极其其中的说法,在大脑中形成思维。&br&&br&你几乎肯定会读个一知半解,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br&&br&&b&&u&经济学原理 - 曼昆&/u&&/b&&br&&br&&br&&br&豆瓣链接: &a href=&/subject/102884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原理(上下)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也没什么好多说的,书名就说明了一切。&br&&br&&b&凯恩斯传 &/b&&br&&br&&br&&br&豆瓣链接:&a href=&/subject/178020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凯恩斯传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很负责的说,这个传记与经济学原理一样重要。凯恩斯主义与思想,包括他本人的一些建树,对于当时社会影响太大,而我们为了更好的理解,一定需要做一下归本溯源。&br&&br&&br&&b&第三步骤:深入&/b&&br&&br&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再读一遍:&br&&br&&b&国富论 - 亚当.斯密&/b&&br&&br&&br&此时读肯定比第一次读的感觉会好很多。所以需要再阅读一次。&br&&br&然后可以解除一下别的学派。在详细深入一个学派之前,我建议对其他学派做一下了解。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更有必要。&br&&br&所以,先读读这本:&br&&br&&b&朋友还是对手 -
奥地利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经济学派之争&/b&&br&&br&&br&&br&豆瓣链接:&a href=&/subject/196116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朋友还是对手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真本书是在阅读奥地利和芝加哥派之前需要阅读的一本。了解一下各个学派以及他们之间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在基本书内自己选,不做详细推荐了。&br&&br&&b&第三步: 其他与选书标准&/b&&br&&br&这个时候就可以敞开读。但是我仍然不推荐读任何的通俗类读本。通俗类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较追求销量而太过于通俗,甚至有的就是哗众取宠。&br&&br&选书标准:&br&&br&唯一的标准就是作者。我们选任何书单中的书或者标准就是作者,我们需要选下面三种类型的作者的书籍:&br&&br&&ul&&li&真正的Hands on的做过一些事情。包括基金或者银行或者大型机构。他们的履历和接触的人(央行,政策制定者,市场),说出的话才比较有价值。&/li&&li&理性的,尤其是有职业履历背景的银行家或经济学教授,在此推荐非理性繁荣 :&a href=&/subject/300066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非理性繁荣(第二版)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历史型,例如经济史类,或者思想对现今社会造成深刻影响的作何。&/li&&/ul&&br&我们会查作者所有的背景,评价以及做过什么事情,再决定于是否读他的书。这种方法可以淘汰掉市面上80%以上的纯理论无实际意义的作者以及大忽悠。&br&&br&有关中国经济的书大多不靠谱,推荐几本还算靠谱的。&br&&br&&b&财经论衡 - 胡祖六&/b&&br&&br&&br&&br&&a href=&/subject/401231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财经论衡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br&&br&&br&&br&豆瓣链接:&a href=&/subject/11031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当形成自己的框架之后,就可以真正自己选书并且扔很多书。希望有用。&br&&br&…………………………………………各种评论的一次性回答分界线……………………………………&br&&br&下面全是一家之言,我就不参与任何讨论啦,做一个一次性想法总结。&br&&br&1:
我其实非常后悔我在阅读真正的有价值的书和文章之前系统的学习了经济学。经济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的对和错,正确与否。有的只是观点,学派,与模型。&br&&br&2:我以上推荐的所有的书和文章,我对其中的建议是读完。我非常非常后悔没有早点阅读到,尤其是Ray 的How the machine works.&br&&br&3:我可以几乎保证上面所有列出来的,除了凯恩斯传以外,几乎都读不懂。甚至接受了3年经济学教育甚至金融经济学教育后,你觉得你读懂了但是你读的仍然是错的。但是,为什么你在你不懂的时候就需要阅读这些?因为&br&&br&&ul&&li&
上面推荐的所有这些作者,他们说的都是真话。尤其是最一开始推荐的那几位。他们具有现实的实践经验基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经过了现实的考证。他们的理论更偏向哲学,这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正确的方向。&br&&br&&/li&&li&我不需要任何初学者读懂这些,但是需要他们根据这些“真实的思想”在大脑中构建一个框架。这样无论他们以后学习任何现代派的经济学思想,看到任何经济学观点,读到任何所谓的畅销经济学书籍时,发现任何经济学现象的时候,都在大脑中都有一个映射,能让他们在以后加深思索,不停地思考,尤其是明辨是非,不被无数的扯淡言论所欺骗。&br&&br&&/li&&li&经济学逻辑更偏哲学,尤其是思想。&br&&br&&/li&&li&下面任何说系统性学习经济学的同志们,不知道你们是否知道,你们所学的东西在另外一个经济学学派的学者眼中是一文不值的。但是以上的这些推荐的部分,他们至少是保持的比较中性以及时真正的思索,而不是抱着特别的目的而写出来的书。&br&&br&&/li&&li&经济学后者只能比前者更精巧,而不是更完善。一定要注意两者的不同。经济学没有办法完善,就像市场绝对不是完全有效的一样的道理。&br&&br&&/li&&li&重点说下国富论。我其实有想过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是否应该列在书单,毕竟这是凯恩斯的代表作。但是最后却选了国富论和凯恩斯传。在写国富论的时候,是开辟混沌之时,我要的是国富论的思维逻辑和对于社会的辩证经济化的思想。这本书一定要看,人的思维逻辑没有过时和不过时之说。&br&&br&&/li&&li&经济学中所谓的变化,都是一种思索。是对现实的解读和推演。但是社会经济演练的大逻辑是不会变的,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推崇,并且一开始就推荐RAY 和金融炼金术。即使读不懂,但是读完以后在脑海中形成的框架对于未来的理解非常非常重要。这是一种被验证的,并且是真实的经济哲学思维逻辑。最重要的时,上面推荐的所有作者,都在现实社会中证实这些思维的正确性。&br&&br&&/li&&li&最后说句,经济学不是学出来的,是思出来的。微观经济学到今天有一点为了做模型而做模型的趋势了,而宏观经济学则为了研究和发展而做模型了。&br&&br&&/li&&li&这年头,能听到点有价值的实话,尤其是经济学方面的,可难了。&/li&&/ul&
我会写出步骤的理由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扫了一遍大家的推荐,没办法说对错,但是有时候会让一个入门者读偏颇。这里的推荐会偏宏观一些。微观经济的顶峰是建模,这个已经不是纯粹的经济学了。第一步:正三观 在推荐任何经济学书之前,我不推荐你读任何的 ” …
排名第一的答案如此吹捧希特勒,一看就出自国内纳粹粉的意淫,实际是否如此?!原文转载,看看纳粹的钱怎么来的,&br&——————————————————&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html&&希特勒是个好领导?
&/code&&/pre&&/div&&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html&&http://www.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0.html
&/code&&/pre&&/div&&br&作者: 无能子
点击: 11923&br&&br&有这样一位领导人领导,上台后推行了如下措施:把个税起征点定在6000元;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拯救“啃老族”;鼓励生育,奖励“光荣妈妈”;补助儿童,提升工人养老金;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征收房东房产税,且禁止其擅自提高房租;许诺给人民发放汽车,推强制车险;抬高关税壁垒,补贴本国农业;发行国债,狂铺高速公路;对资本家、高收入者增税;没收“公敌”的财产,分给人民……&br&&br&现在问:满分10分,你给这位领导人打几分?什么,零分?好吧,你已经看到本文标题了,知道这位领导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他领导下的党就纳粹。“怎么能给恶魔打高分嘛!”你一定在嘀咕。但且慢,你不妨忘了标题先,把希特勒换成别人,那你打算打几分?&br&&br&我相信,甚至愿意赌两块钱,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一个最高分,总评分将高于8.5。&br&&br&可他是希特勒啊!纳粹魔头的本来面目,居然是天使?德国学者格茨·阿利在《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劫掠、种族战争和纳粹主义》(译林出版社2011年1月版)中告诉我们:对于纯种雅利安人来说,希特勒不仅是天使,还是“先驱”。&br&&br&人民,你伤不起!&br&&br&“今天的欧盟农业制度、配偶分割课税制度、道路交通规则、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儿童补助制度、税率等级制以及自然保护的基础都源自那个时代。”(第11页)格茨·阿利爆出猛料——“福利国家”的雏形是纳粹德国。匪夷所思?实际上社会福利政策并非纳粹的原创,俾斯麦那会儿就挺成熟了,希特勒不过是深入发展而已。&br&&br&当然,和平年代搞点社会福利不算啥,打了仗还继续搞,而且变本加厉地搞,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最难最难的事,希特勒做到了。&br&&br&1943年3月,希特勒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战争期间最好别增税;第二,即便征税,起征点也应提高至6000帝国马克;第三,可削弱高收入者的购买力,让艺术品等奢侈品涨去吧,但必须控制日常用品的价格,对其免税,因为“大众的购买力才是最根本的”。(第59页)——哇塞,好与时俱进的科学福利观啊!&br&&br&遵循最高指示,直到战争结束,“德国工人以及大部分的雇员和公务员都没有支付过一芬尼的直接战争税。”(第54页)纳粹内部也存在反对声音,财政部长施维林·冯·克罗西克就主张提高税收,可每一次,都被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大佬否决,并且战况越恶化大佬越固执。&br&&br&大佬们为什么那样爱护人民,爱得绝对炽热爱得非常激动爱得抱得你比来月经都痛?还不是为维护统治嘛!&br&&br&希特勒通常被看作落魄文青、疯子,于是人们很奇怪,素以理性著称的德国人,怎么会集体抽风的?其实,意识形态只是大众狂热的部分原因,有好处捞才是主因——因为捞得越多越狂热,所以危机越重出手就越要大方。&br&&br&1933年德国有600万失业者,希特勒制定了“工作、工作、工作”的竞选口号——人民渴望什么我就背书什么,是个政客都懂。别说,希特勒还真不赖,几年内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人民很高兴,领袖很愉悦。看来,希特勒是个守信用的好政客。还没完。1942年,德军基本输掉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按理说帝国处于危机中,大家该勒紧裤腰带了。偏不。根据希特勒的指示,现役军人家庭的优惠要翻倍,到战争结束,他们每年得到的补助竟高达10亿帝国马克。同年,儿童补助金和家庭补助金也猛增96%!&br&&br&经济部部长丰克觉得负担太重,建议削减,可想而知,这又遭到了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的抵制(第73页)。他们很清楚,一战时德国国内民生极端糟糕,前线军人的境遇惨不忍睹,结果德皇吃了大亏,既因“德奸”输掉了战争,又因得罪各阶层丢失了皇位。因此,纳粹上台后千方百计拉拢人民。用格茨·阿利的话说:“不断地运用社会政策进行贿赂构成了希特勒民族国家内部政治统一的基础。”(第73页)受惠于该政策,二战期间,德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准比战前和战后还高些。&br&&br&疯子的表象后面潜伏着一颗精明的心,希特勒早就领悟到:人民,你伤不起!&br&&br&抢自己人&br&&br&既然要贿赂人民,自然不能对人民增税,可贿赂款从哪来呢?一个字:抢。抢谁?三种人:国内高收入者、被占领区民众和犹太人。&br&&br&德国国内的高收入者,尤其是企业家首当其冲。1920年,魏玛共和国开征企业法人税,在通货膨胀的日子,这成为消除财政赤字最重要的税收。希特勒得寸进尺,把税率由20%提高到40%(第39-40页)。后来又增添了一项“战争附加税”,适用于年收入超过5万帝国马克的企业法人。此外,军方向企业订货时,“打白条”是经常的,付清款项是稀罕的。&br&&br&就这样,超过一半的企业年利润落入了帝国财政部腰包。1942年后,该比例升至55%(第63页);1943年,达到了至少八成,“再加上国家恶意的支付拖延后,企业的利润已经明显地减少了,然而,国库还要对这已被掏空的利润征收65%的税负。”(第69-70页)&br&&br&纳粹还想尽办法对烟草、烧酒、啤酒等“奢侈品”征附加税;对股票、证券征税;强迫有钱人购买爱国债券。最绝的是禁止涨房租,开征房产税,并将升值部分充公。&br&&br&总之,德国的高收入者为战争买了大单、出了大血。据格茨·阿利估算,纳粹统治期间,他们被掏出了400亿帝国马克,为德国的侵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难怪戈林的财政顾问奥托·多纳热情洋溢地表示:“所得税以及企业法人税的递增解决了国家所需要的大部分收入。”(第63-64页)&br&&br&不过官僚的话不能太当真,当时德国没那么富裕,高收入者仅占全部纳税人的4%,哪怕把他们的打底裤都扒光了,还是远远不够填战争经费。自己人不够抢怎么办?什么怎么办,抢别人啊!&br&&br&抢外国人&br&&br&我们看特吕弗电影《最后一班地下铁》,沦陷后的法国物资匮乏、物价飞涨,普通人每天吃不到几片面包,连浪漫的性趣都给饿干净了。波兰斯基的电影《钢琴家》显示,波兰人的日子也很难挨。《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是中国式烂片,但也告诉我们,比利时人同样饥肠辘辘……反正,沦陷区的天是阴暗的天,沦陷区的人民好悲催。&br&&br&有悲催的就有开心的。谁?德国人呗。&br&&br&德国的指导原则是:打下一个地方,驻军的军费就由当地承担。这性质,相当于黑社会保护费吧?别说,纳粹真推出过一项“防务捐赠”,意谓“为换得军事保护而对帝国防务的捐献”(第78页)。你看,当事人自己都不遮遮掩掩。&br&&br&要收多少保护费?帝国财政部1941年10月公布过数据:占领军军费占比利时年财政收入的125%,荷兰的131%,塞尔维亚的100%……(第171页)咋那么贵?废话,只要黑社会愿意,苛捐杂税都算在保护费里,你管得了么?最搞笑的,“大不列颠空战”是德国和英国间的较量,可德国那边的军费全是法国傀儡政府填的——比日俄战争中的大清朝还冤啊!&br&&br&对盟友,德国也照样敲诈。意大利算铁哥们了吧,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同志加战友的反革命情谊啊。可亲兄弟明算账。1943年9月,德军进入亚平宁半岛“帮扶”老战友,事成后立马要保护费。结果,墨索里尼从殖民地辛辛苦苦抠来的财富,统统进了好兄弟的腰包。在托纳多雷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玛莲娜出卖肉体给达官显贵,换取微薄的食物。可见意大利美女们被剥削到什么程度。&br&&br&到二战结束,德国捞到的保护费总计131.63帝国马克——你没看错,格茨·阿利是以“10亿”为计算单位的!&br&&br&这不是明抢吗?这算啥,暗抢才厉害呢!靠什么暗抢?钱。“用钱那叫买好吧!”有人抗议了。抗议无效,因为钱是纸币。&br&&br&希特勒上台伊始许诺全民就业,上台后又大力发展军工,这些都需要钱。钱用到这些地方,其他领域难免捉襟见肘。很快,德国出现了“短缺经济”的典型症状——日用品遭疯狂抢购,货架就像太监的下半身,空空荡荡。摧垮魏玛共和国的通胀大潮正蠢蠢欲动。财政顾问们提出了对策——嫁祸开始了。&br&&br&首先,操纵外汇兑换率。法郎对帝国马克被强压到20:1,贬值四分之一;捷克克朗贬值三分之一;卢布最不受待见,贬值470%。利用汇率政策,纳粹政府以极少的帝国马克换取极多的当地货币,随即大肆收购物资,一部分供养驻军,一部分运回国内抵消通胀。&br&&br&纳粹还在占领区发行所谓德国信贷银行纸币(RKK),面额较小,从0.5到50不等,作为辅币供士兵使用。发行RKK的帝国信贷银行有黄金储备吗?没有;准备金率多少?零;和当地货币的汇率比多少?看心情。这不还是抢劫嘛。没错,但抢的不是钱,是物品。&br&&br&RKK不能在德国流通,但帝国马克可以汇往占领区,按官方牌价兑成RKK。聪明人看出来了,RKK是盯着帝国马克的,帝国马克又被强行高估了,因此德国人用RKK在占领区购物很划算,反之,占领区人民拿着既无黄金做后盾又无信用做保障的RKK,跟拿着一叠废纸没区别。何况,RKK只在占领区有效,不花完你留着干啥!&br&&br&于是,德国士兵拼命购物寄往国内,老爸老妈大奶二奶小三人人有礼物、天天有惊喜。士兵们还催促家里人多汇点帝国马克过来。“许多家庭通过这种方式花掉了在德国配给经济下毫无用处的闲置资金。”(第285页)&br&&br&及时行乐的风气也蔓延。一想到自己快战死沙场了,士兵们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有点家庭责任感的则血拼扫货。1943年初,苏德战场的主动权逐渐易手,德军败象已露,然而仅第18军,就从列宁格勒前线往家乡寄回300多万个军用包裹,里面装满了“战利品、烧酒和吃不完的食品”(第101页)。&br&&br&通过这些手段,德国的通货膨胀转移到了占领区。德国人富得流油,占领区人民水深火热。法国最惨——它富甲欧洲,最让RKK兴奋。有蠢货说“货币战争”是犹太人搞的,蠢货们不知道,纳粹才是货币战争的祖师爷。&br&&br&抢犹太人&br&&br&二战期间纳粹广建集中营、灭绝营,屠杀犹太人,遇难者在600万左右。希特勒为什么如此仇恨犹太人?一般都从种族主义角度讨论,充其量再追溯他的“心理阴影”。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犹太人有钱。600万遇难者,即便只从每个人身上榨出100马克,加起来也是笔巨款啊。&br&&br&问题是要榨,得找个借口。对高收入者增税,就说他们赚得太多,应该回报社会;抢占领区,就以“保护费”为名;抢犹太人呢?简单,宣布他们的财产是“人民的财产”,动员广大群众为分赃而参与抢劫!&br&&br&日,纳粹出台新规定,强制财产超过5000帝国马克的犹太人进行申报,如有所藏匿,财产将没收,本人被处以十年以下徒刑。这一招够狠,纳粹很快弄清楚了蛋糕究竟有多大。&br&&br&当然,申报不等于打劫。戈林称,纳粹是讲信誉的,要和野蛮的法国大革命划清界限,放心,“被没收财产的犹太人都获得了帝国国债的转让证书,他们因此而享有利息。”(第46页)。瞧瞧,纳粹把“和平赎买”玩得炉火纯青,犹太人还不快点感谢国家?&br&&br&同时,纳粹还宣称犹太人犯有原罪,必须支付“赎罪金”。聪明人问了:犹太人不是把财产都换成了国债吗,那就卖掉它付赎金啊。纳粹早料到有这一手,遂规定国债不能转让!没办法,犹太人只好被迫出卖房屋、证券。&br&&br&第一笔“犹太人赎罪金”计10亿帝国马克,把帝国财政收入提高了整整6个百分点,填补了国库亏空。&br&&br&鲨鱼舔到血后更疯狂,犹太人赎罪金被扩大为所有财产的20%,后又扩大到25%。并且,“如果其中个别犹太人谎报财产或是根本不缴纳或是部分逃脱其缴纳义务,那么承担责任的不是德意志人民,而是由犹太人相互承担责任。”(第51页)这叫什么?对啦,“连坐”嘛。希特勒八成读过商鞅、韩非子。&br&&br&&br&&br&据格茨·阿利统计,国有化犹太人财产和缴纳赎金带来的收益,占二战前几年德国财政收入的9%。这些收益流向哪里了呢?除了你懂的地方,还有德国普通人的口袋。《德国税报》说得明白:“没收犹太人财产而产生的所有收益都归帝国所有,由帝国用于其基本需要以及用于所有德国民众的福祉。”(第50页)&br&&br&随着“闪电战”高歌猛进,这些政策被搬到了波兰、匈牙利、比利时等占领区,且日益演变为赤裸裸的劫掠。占领区上缴的“保护费”,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当局主动没收犹太人财产。&br&&br&这种地方犹太人肯定待不下去,想逃却没那么容易——要想出国门,留下买路财!格茨·阿利举了个例子。德国明斯特的乌尔曼夫妇经济状况良好,财产总价值为4.72万帝国马克,但逃往卢森堡时,纳粹只允许他们携带10帝国马克!即便如此,他们也没保住性命。1941年,乌尔曼夫妇被送往罗兹集中营,最终丈夫死于体力衰竭,妻子死于毒气室。(第185页)这真应了庄子那句旷古名言:“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br&&br&感谢国家,感谢福利&br&&br&《希特勒的民族帝国》的最末一句发人深省:“如果要谈论纳粹主义和种族清洗,那就不可避免地必须提及数百万普通德国人从中所获得的好处。”(第297页)格茨·阿利总结了两条:第一,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战争收入是从外国或外种族抢来的;第二,德国低收入者和普通收入者承担了战争支出的10%,收入较高的德国人承担了20%,剩下的统统由外国人、强制劳工和犹太人分摊(第269页)。&br&&br&什么叫发战争财?这就是。而且不仅高官,普通德国人也发了。格茨·阿利认为95%的德国人均属“统治阶层”,“轰炸的受难者穿着被谋杀者的衣裳躺在床上长长地舒了口气:感谢上帝,又一次逃脱了!感谢上帝,国家和政党如此快速地就帮助了我们!”(第261页)&br&&br&现在知道为什么刺杀希特勒那么难了吧——人民不乐意啊!相反,墨索里尼把意大利人民害苦了,最终被游击队活活弄死。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说的就是这哥俩的不同命运。&br&&br&军事史家总爱指责希特勒是“战争狂人”,背叛了德国陆军的战略传统。照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领导人必须把政治置于军事之上,战争应该是有限的:目标明确,达标后及时停止。政治家不能被军人牵着鼻子走,让子弹没完没了地飞下去。&br&&br&从俾斯麦到老毛奇都是《战争论》爱好者,他们制定的战略是: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应首先集中兵力,击垮一个方向的敌人,回过头来再收拾另一个。随后,逼敌人坐下来,谈判。俾斯麦和老毛奇都清楚,德国统一不了欧洲,更别说做“世界帝国”了。他们很务实:利用战场优势,捞取尽可能多的实惠。&br&&br&乍一看,希特勒的确违背了这个传统,违背了克劳塞维茨的教诲——他竟妄想横扫欧洲,还攻北非、惹老毛子,打起了“超限战”,简直抽风啦!但《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告诉我们,他精着呢。&br&&br&纳粹趁魏玛共和国遭遇严重危机而崛起,它应付危机的方式是比凯恩斯还凯恩斯的法西斯主义:放宽货币政策、行政干预市场、政府提供就业岗位、扩充军备……这种扼杀自由的政策,说穿了就是饮鸩止渴,短期看很美,长期看大家一块死。&br&&br&可是,没人想死,不但不想死,还想活得更好些。咋办?抢别人去。抢两三个地方还不够,得拼命地抢、持续地抢,世世代代抢下去。“纳粹头目必须推进扩张。每一个停顿都可能意味着反动政府的即刻终结。”(第290页)抢来新土地、新财源,才能“再分配”,接济劳苦大众。&br&&br&所以,希特勒绝非简单的“战争狂人”,他的决策皆扎根于政治目的——用社会福利笼络民心,而为了持续提供福利,必须扩张。问题在于,当政治目的被绑上社会福利这辆战车时,就只能冲向深渊。巴斯夏说:“如果贸易是自由的,还要军队干吗!”第三帝国恰为反面教材:贸易不自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军队、越来越重的杀戮。&br&&br&在此过程中,普通德国人获益了,心甘情愿地扮演帮忙和帮闲的角色。促成希特勒的疯狂的,正是贪婪的人民。但贪婪是要付代价的——数百万德国人死于战场,许多城市被盟军炸成废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经济学第一规律。你要社会福利吗?好,拿命来!
排名第一的答案如此吹捧希特勒,一看就出自国内纳粹粉的意淫,实际是否如此?!原文转载,看看纳粹的钱怎么来的,——————————————————希特勒是个好领导?http://www.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0.html作者: 无能子 20…
&p&今年很热的一本经济学书籍,《二十一世纪资本论》(&a href=&/gp/product/X/ref=s9_hps_bw_g14_i1?pf_rd_m=ATVPDKIKX0DER&pf_rd_s=merchandised-search-3&pf_rd_r=022RETPPA2076GT70VNN&pf_rd_t=101&pf_rd_p=&pf_rd_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omas Piketty, Arthur Goldhammer: 6: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中论及了这个问题。&/p&&br&&p&这本书的作者Piketty,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来分析资本回报,工资收入和经济成长率之间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投资回报的成长率都远远超出经济成长率,而工资收入的成长率却通常低于经济成长率。基本上唯一的例外时期,是二战后的一段时间。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二战,私人资本的积累被破坏了,减少了,而二战后的人口和经济急速增长,导致了贫富差距的缩小。经过那段时间之后,基本上趋势又回到了传统的模式。现在,当经济成长率放缓的时候,贫富差距就急速拉大了。&/p&&br&&p&所以,按照Piketty的理论,资本回报高于工资收入,贫富不均是人类社会的常态。政府所要解决问题是,如何通过政策制定,将这种贫富不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这个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保7或者8,对于缺少有效调节收入再分配手段的中国政府,如此重要了。&/p&
今年很热的一本经济学书籍,《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中论及了这个问题。这本书的作者Piketty,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来分析资本回报,工资收入…
谢邀;以下我讲德州扑克&br&本人2011年申银万国证券举办的申银万国杯上海赛区个人第2,全国团队第3&br&2012年WPT-CHINA 999边赛第4(共200个选手)&br&2013年WPT-CHINA 主赛事第74名(共1008个选手)&br&&br&我2012年初曾经专门飞澳门去参加华人&br&世界冠军David Chiu的训练营,上课的时候他问我们,“你为什么要玩德州扑克”,我的答案他后来跟我讲是他认为最符合他观点的,我的答案是:“发现自己人性的弱点”。&br&&br&德州扑克,初学者玩的是概率,高手玩的是心理。初学者玩的是牌,高手玩的是人。所谓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在德州扑克中,手中无花,心中有花。你明知道你落后了,你是把空气牌;可是你对对手心理,性格了如指掌;你拿着27不同花连开三枪,硬生生打跑了他的AA。&br&&br&基金也是,以股票市场为例;初级经理分析GDP,发电量,货运指数,新增贷款,行业趋势,财务报表;和德州扑克一样,是在不充分信息下尝试做最多正EV(Expected value)的决策;而高手呢,高手可以抛开一切,明知道房地产有泡沫,银行有坏账,高科技是骗局;明知道经济已经not sustainable,但他就是敢赌下去,因为他就有自信抛的出去,做最后第二棒;拿着有毒资产也照样做零和游戏的大赢家。&br&&br&其实不单是基金经理,现代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基本上我推荐所有人玩德州扑克。到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弱点是那么显眼;太胆小还是太冲动,太没计划没逻辑还是太不敢冒险,别人是不是一眼就看穿了你,清清楚楚。
谢邀;以下我讲德州扑克本人2011年申银万国证券举办的申银万国杯上海赛区个人第2,全国团队第32012年WPT-CHINA 999边赛第4(共200个选手)2013年WPT-CHINA 主赛事第74名(共1008个选手)我2012年初曾经专门飞澳门去参加华人世界冠军David Chiu的训练营,上…
改天写他们各自的贡献。但是现在实在忍不住吐槽。把这三个人放在一年颁发诺奖,对于每个人都是耻辱。&br&&br&fama早期提出的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石,随后对金融市场的各种观点-无论是赞同emh还是反对,都会以emh作为出发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emh,schiller的behavioral finance就没有批判的对象。) fama/french 1993 和 1996 两篇论文奠定了 ff 3 factor在股票收益计量模型上的地位,同时极大推动了empirical asset pricing的发展。3 factor model 也巩固了emh的地位。fama自己的学生 David Booth 用3 factor model 的理念开创了基金DFA,随后在2005年给芝加哥捐款三亿美金(感谢周杰和崔飘扬在评论里纠正),芝加哥商学院也从此更名为 booth school. 在我看来,fama对现代金融研究的贡献大于任何人,诺奖在十年前就该给他了。&br&&br&计量经济学整体落后统计学十年是不争的事实。但是hansen的gmm是个例外。只要接触数据的人都会意识到gmm是model estimation 集大成的思想。最小二乘ols、广义最小二乘 gls、亦或是mle都是gmm的特立。另外,gmm和衍生出来的smm都是理论模型需要 calibration 的首选。hansen获得诺奖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和研究领域非常不相关fama和schiller一起拿,实在是有些贬低gmm的重要性。更加让人气愤的是诺奖官方说这三人共同获奖是因其对资产定价 asset pricing的贡献!我不否认hansen早年和singleton等发过很多asset pricing的文章,但是他最大最大的贡献是GMM!&br&&br&最后说说schiller吧。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创始人之一。behavioral finance 和 emh是对立的。emh认为市场是理性的所以资产价格是有效的;然而behavioral finance 却认为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散户还是专业投资者,都无法做到理性,所以资产价格经常是无效的。schiller和thaler 2000年以前的文章都很有意思。并且schiller在美国地产泡沫爆发前就已经预测到了。08年金融危机后behavioral finance 地位上升,所以诺奖颁发给其创始人也在预料之中。但为毛却没有thaler的份呢?早在08年的时候大家就预测他俩要一起拿诺奖了。&br&&br&相比于其他几年诺奖颁发时大多数从事经济金融研究的人都要去Google获奖者姓名才能了解,今年的获奖的三位可谓是大名鼎鼎。每一位获奖都是实之所致。如过只发给fama和schiller,我会替french和Thaler喊冤,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emh和behavorial financs的争论共同推动了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但是把hansen加进来,对每个人的贡献都是种贬低。&br&&br&以上都是一家之言。
改天写他们各自的贡献。但是现在实在忍不住吐槽。把这三个人放在一年颁发诺奖,对于每个人都是耻辱。fama早期提出的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石,随后对金融市场的各种观点-无论是赞同emh还是反对,都会以emh作为出发点。(…
给你讲个小故事。&br&&br&上econ101的时候,老师是个糟老头子,常常因为胸痛头痛胃痛不来上课。他大致是这样给我们解释机会成本的。&br&&br&“姑娘们,你们遇到了一个百万富翁向你求婚,这本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你以为自己赚了一百万。但同时又有一个千万富翁看上你了,那么你与百万富翁结婚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千万。也就是说,如果你嫁给了百万富翁,那么你会亏损九百万。”&br&&br&这是经济学。&br&&br&“我非常庆幸,我的太太经济学没有学好,那时候她非常漂亮我却没有钱,但她还是嫁给我了。”&br&&br&这是爱情。&br&&br&&br&一个个来回答你的问题吧&br&1.&br&这是一个大命题。&br&继续排比大王&a data-hash=&8df181aaf918cc& href=&///people/8df181aaf918c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hoenix& data-tip=&p$b$8df181aaf918cc&&@Phoenix&/a&的话题 &br&如果你男友学生物或者化学,爱的本质可以是多巴胺内啡肽&br&
如果你男友学哲学,爱的本质可以是生殖冲动&br&
如果你男友学文学,爱的本质可以是 “妹妹若死了,我做和尚去。”&br&你的男友要是学了商科,那爱的本质可以是纳什均衡,幸福的本质可以是帕累托均衡,所谓perfect for each other本质也可能就是个囚徒困境。&br&&br&2.&br&爱情当然可以被计算了。&br&珍爱网百合网征婚相亲交友网都可以帮到你,不是还有一套公式来算谁和你配对成功吗?&br&&br&3.&br&可以。而且很多人都这么做了。&br&&br&4.&br&你有你青春的depreciation rate和他有他的次优选择。&br&当然可以是投资。但我觉得这个收益怎么算怎么堪忧。&br&恐怕对于这一投资,合理的做法是到了时间就换女友。&br&&br&这么一说,世界真是会充满了爱情买卖。&br&&b&但经济学的一切前提是,研究对象都是理性人 rational people&/b&&br&&b&而爱情的本质,恰恰是把人变得不理性。&/b&&br&不理性到简单的数学都算不来。&br&&br&总觉得内心绝对理性的人是可敬而可悲的。&br&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计算能力确保了他们不会彻底沦陷任何一场爱情。&br&绝对的保守决定了永不亏损,但也永远不可能体会risk lover能体会到的爱情的美好。&br&就像&br&他们不会参与任何一场赌博。&br&就永远无法体会到赌徒凝视着发牌手,那种肾上腺素急速分泌瞳孔放大的快感。&br&&br&极致浪漫的人还是别学经济学了。
给你讲个小故事。上econ101的时候,老师是个糟老头子,常常因为胸痛头痛胃痛不来上课。他大致是这样给我们解释机会成本的。“姑娘们,你们遇到了一个百万富翁向你求婚,这本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你以为自己赚了一百万。但同时又有一个千万富翁看上你了…
交流一点个人看法或方法,不妥之处,恳请指正。一般拿到一篇Paper,我做如下几个事情:&br&&br&1. 认真地阅读摘要和结论部分,获得这篇论文的主要假说、方法、数据和结论这几个最基本的信息(假设是一篇empirical的文章,我不搞纯理论研究,下同)。&br&&br&2. 认真阅读Introduction部分,一篇“well behaved”的学术论文,在introduction部分中应该会很系统地介绍写这篇文章的Motivation,以及这篇文章的Contribution。如果这两点信息无法在读完Introduction部分以后找到的话,那继续阅读这篇文章的意义要打问号。&br&&br&3. 剩下的部分,包括数据、实证方法、实证结果部分,先认真浏览所有的小标题,并通过小标题了解这篇论文的研究框架,如果数理功底好的,可以看一下模型部分的数学公式。看小标题的作用是,在深入微观之前,从宏观上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条理有个把握,从而能够“有效阅读跟上作者的思路”。&br&&br&4. 时间是宝贵的,所以做完以上三步以后,理论上我已经能够知道这篇文章在干什么、大致怎么干以及结果如何了。所以我会做一个判断,是不是要继续细究这篇文章的 empirical 部分(这取决于 a. 文章的研究方向我是不是感兴趣? b. 文章的empirical method是否新颖而值得学习? c. 我是不是有质疑的问题,想通过余下的部分来判断是否能打消我的疑虑? d. 其他迫使我必须读下去的因素,比如作业、Seminar、考试等)&br&&br&5. 如果以上任何问题的回答是Yes的,我会继续深究他的empirical部分,而这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了,因为完全取决于读者的知识水平、文章的难度、文章本身写作的质量等等。但是我相信,遵循1 - 4的步骤(也是我从其他人那里吸收来的)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文献的效率,同时保证获取的信息的质量和相关度。&br&&br&&b&读完(或者浏览完)每一篇文章以后,试着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以对文章作一回顾,并适当作笔记:&/b&&br&1. Hypothesis: 这篇文章想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br&2. Motivation: 为什么作者提的问题是有意义的,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和对于实证的贡献何在?&br&3. Methodology: 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回答他提出的问题的?建的模型是怎么样子的?&br&4. Findings: 问题的答案是什么?&br&5. Critique: 文章的缺陷在哪里,如果找不到缺陷的话,未来在这个方向能做什么样的研究?
交流一点个人看法或方法,不妥之处,恳请指正。一般拿到一篇Paper,我做如下几个事情:1. 认真地阅读摘要和结论部分,获得这篇论文的主要假说、方法、数据和结论这几个最基本的信息(假设是一篇empirical的文章,我不搞纯理论研究,下同)。2. 认真阅读Intr…
后面有更新。&br&&br&看到“匿名用户”的答案,没办法淡定!作为一个从数学转到经济学,并曾经励志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看到这种从语言到逻辑都极其不严谨的答案竟然获得这么高的赞同,强烈的正义感涌上心头,我必须要科学和客观的来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br&&br&&ul&&li&&b&微观领域&/b&&/li&&/ul&“借助符号完成演绎推理”,这个和数学有什么关系?&b&如果认为经济学只是借助符号来演绎推理,那说明根本没了解过经济学中一些最基本概念的数学原理。&/b&比如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消费集,首先它是个非负的,其次它是个闭集,这就是和数学里面集合对应了。所以,&b&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时常以定理的形式出现,而定理是由其他命题演绎出的一个命题罢了,在最底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必然和数学中的一个概念相对应,这样才能够将经济学中的推倒进行抽象,然后在数学领域完成!&/b&&b&如果简单得用“借助符号完成演绎推理”,是极其不严谨的。&/b&另外说一点,既然消费集就已经抽象到了集合论,那之后比如连续性,严格单调性等公理就是基于现实,然后在集合论中的合理假设,从基本概念到这几个公理,是没有演绎推理的。这时候集合论的用处,只是停留在名号而已吗?&br&&br&&ul&&li&&b&拓扑学的应用------一个数学和经济学结合的范例&/b&&/li&&/ul&接着说到拓扑学,既然提到它。大家知道市场中每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决定的,比如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会影响家庭DVD的价格,然后家庭DVD的价格会影响到音响的价格,等等等等,但是否存在一个均衡,在这个点上,每种商品的价格导致所有的需求和供给相等,这个理论称之为一般均衡理论,是否存在这么一个均衡点?如果抛开数学,单纯在经济学领域中,证实办法估计只有指定不同的价格,然后看供需情况,来寻找这个点是否存在,其实只要商品数量有限,价格组合的数目也是有限的。但是这不可能实现,那这时候就需要数学了,&b&其实使市场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的均衡价格,归结为数学上的“不动点”,阿罗和德布鲁把理想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描述为不动点的问题,然后运用拓扑学中的不动点理论,证明了存在这一个均衡点。&/b&即使在现实中无法达到这个均衡点,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证明使我们了解到调节市场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就必须考虑到周边商品的价格变动,这就给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br&&b&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和数学(拓扑学)结合的案例,&/b&经济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范例,比如Nash对纳什均衡的证明基本上是博弈论理论和应用的根基。所以,经济学肯定需要数学,任何学科的研究都需要数学或哲学这样的基础学科。这些完备的数理推倒支撑整个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怎么就是个名字呢?必须纠结!&br&&br&&br&&ul&&li&“&b&定量分析”?其实是实证罢了&/b&&/li&&/ul&最后说到所谓的定量分析,经济学中,这更多归于实证。当然,一&b&个在数学上严谨的定理或模型必须接受实际的考验,这更多的集中在宏观领域,计量经济学提供了这样的工具,&/b&但是绝对和“代数”没多少关系,计量经济学不是简单得拿数据过来计算!其背后有极其严格的理论支撑,比如为什么用最小二乘法?因为它的估计量是最小无偏估计!那为什么最小无偏估计最好?因为它的误差最小。这完全就是数学的东西了。既然计量经济学已经有严谨的数理基础,那么拿到数据就可以验证经济学中一些理论或模型在实际中是否合理或起作用了。如果只是说停留在“代数”上,那要不要数学真的无所谓了。&br&&br&&ul&&li&&b&经济学的交叉性发展&/b&&/li&&/ul&经济学发展到现在,产生了很多分支,诸如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等,这些分支没有哪一项完全是独立于数学的,比如制度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显然科斯定理这个观点的提出肯定和数学没多大关系,但是如果没有数理方面的证明,顶多是一种经济生活中的经验现象,不可能作为制定政策的科学依据。&br&&br&&ul&&li&&b&总结&/b&&/li&&/ul&&b&其实,就算如上这样的分析,还是不能说明到底经济学需不需要引入数学,我只是阐明了现在经济学研究和数学研究已经密不可分,完全离不开数学了。&/b&&br&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起点的,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b&“看不见的手”理论&/b&,当然,亚当斯密只是指出有这么“一双手”,后来的经济学发展逐渐明朗了“这双手”其实就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机制,并在数学上进行了论证。&b&如果没有数学,这双“手”也存在,而且如果时间足够长,也能完全凭借文字来描述这双“手”到底还有多少性质,但是如果在数学中能够解释并一一对应,那么是不是能够提高效率呢?很显然,从这个角度,数学的引入是完全必要的,这也为这门新兴的学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根基---数理完备。&/b&&br&&br&&b&综上,个人以为,不同于物理学这样的自然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时,尤其对于当时来说,数学的引入是非必要的,但是随着其发展,引入数学是一种必然,借助数学这门工具,经济学才能发展的更迅速、壮大和实用。&/b&&br&&br&&br&&br&&br&分割线&br&======================================================================&br&这么多英文,我还是先翻译一下给各位看官吧。&br&budget set 预算集&br&closed&bounded闭的和有界的&br&topology拓扑&br&covered open set可覆盖的开集&br&subset子集&br&supermodularity game超模博弈&br&&br&&b&记得我的导师跟我说过------经济学中的数学证明,必须做到每一步都有经济学的解释!这句话也一棒子打死了我很多数学上很严谨但是缺乏经济学支撑的证明,这个也是现在很多经济学者缺乏的,只知道捣腾数学,而不去完备其背后的经济学解释。对于一般人来说,去看经济学高级教材和一些经典文献,的确没必要去弄清那些公式定理背后的经济学含义,但是要励志拿诺奖的话,就抱着秃头的决心,冲吧!&/b&&br&&br&&br&回归正题。&br&&br&&b&如果真的只停留在这些个概念方面,那真的没必要引入数学,也没必要去在经济学专业补开数学类课程(主要是Phd阶段)&/b&。既然你谈到了有限覆盖这个东西,那我来解释一下这个东西在经济学中代表着什么。有限覆盖定理呢,学数学的都知道,是实属完备性七大定理之一,保证了实数的完备性和连续性。完备性使得消费集中每两个消费束是可比较的,(现在的研究逐渐放开这个假设,即研究费完备性)。而连续性就是消费者理论几大公理或假设之一呀,有什么作用呢?连续性就是保证偏好不会突然逆转,即消费者对一连串消费束偏好都大于另外一个消费束a,当一连串消费束收敛到某一个消费束b时,对b的偏好也大于a,这个假设在现实中合理吗?至少不是完全不合理。你非要说一一对应&b&,数学中的每项概念必定有经济学含义,经济学每个概念必定有数学含义,我肯定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和数学家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b&&br&至于超模博弈这个一般人不知道的玩意,恰好本人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就是博弈论。就拿这个博弈中的增差来说,如果x代表某一个参与人的策略, y代表另一个参与人的策略,而f (x, y) 代表第一个参与人的支付函数,则f (x, y) 在(x, y) 具有增差意味着参与人之间策略的互补性,即当第二个参与人增加他的行动变量时,第一个参与人也会增加他的行动变量。&b&光这个就是支撑整个超模博弈的基础呀。首先,人们肯定是发现了这种博弈的现象,然后发现数学这即是数学里面的增差,而增差的其他性质恰好又能够对应到现实中来,这就是数学和经济学,很奇妙,也很神奇,对于真正的研究者,这样的乐趣是研究的动力。放大来说,博弈论本来就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嘛,它只是运筹里面的对策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独立成了博弈论。所以,举这个例子,很没必要。&/b&&br&最后说到宏观,好吧,宏观相对于微观,其数学和经济学更加的联系紧密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到网上下载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自己去领悟吧。记住,那里面东西,大部分都是几十年前的成果。&br&&br&其实一目了然了,如果足够细心的话,现在经济学研究基本逃脱不了数学的范畴了,即使没有抽象到数学,比如行为经济学这样的和心理学交叉的学科,那恕我直言,数学在该领域的应用的确比较浅显,可能一些实验模型的建立和验算。所以,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也和“匿名用户”的观点有些重合,&b&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引入数学是一种必然的,是极其重要的!只是希望正确的看清经济学和数学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停留在概念基础上的,也许大部分人看见的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水底下的才是这座山的真正面目。&/b&&br&&br&最后的最后,再次重申,不是恶意匿名用户,只是希望在认清楚经济学和数学真正关系和逻辑后,再来做出决定。本人虽然本科数学,但是在研究生后期的经济学研究中,感觉数学储备捉襟见肘,根本支撑不起我的研究,所以在使用毕生功力完成了毕业论文一次伟大的证明后,毅然埋葬了经济学梦想。&br&&br&如果有真正的数学天才,请尽情的鄙视我。&br&&br&P.S.不要再找其他数学定理来指着鼻子跟我说这个根本没啥经济学含义了,求你了,你随便找个复变里面的概念,我就死翘翘了。
后面有更新。看到“匿名用户”的答案,没办法淡定!作为一个从数学转到经济学,并曾经励志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看到这种从语言到逻辑都极其不严谨的答案竟然获得这么高的赞同,强烈的正义感涌上心头,我必须要科学和客观的来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微观领域…
这种排名各种各样的都有,国外金融工程有很多叫法,还有叫金融数学/数量金融/计算金融等,各个学校偏重的方向也有差别,这个你要综合自己的学术背景还有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看&blockquote&&strong&(1)Master of Finance&/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Princeton University&/strong&&br&作为Ivy League中的佼佼者,普林斯顿这个无比光辉耀眼的名字,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这个项目设置在普林斯顿大学的Bendheim金融中心,是一个2年的项目,给最优秀的一位申请者提供奖学金。与其他MFE不同的是,它的课程很全面(毕竟是2年),比较重视理论。而且有专门的summer intern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因为普林斯顿的名气和强大的校友脉络,毕业生就业很好。这个项目与MFE不太一样,非常重视金融方面(不光是数理),很难申请,班里只有30来个人,enrollment rate 10%以下,会有面试,必须是各方面都极为优秀的人才有机会,大部分有工作经历。基本没有从大陆(不包括香港)直接录取过本科生,但是今年有牛人创造了奇迹。&br&&strong&(2)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strong&&br&Berkeley在美国西部的名气仅次于斯坦福。Berkeley的MFE项目是全美名气最大的,是这个项目的首席代表。设在Haas商学院里,1年的项目,似乎没有奖学金,只有春季入学。Berkeley的MFE重视实践,而且由于是MFE中的老大,名气没的说,毕业生就业非常好。每年招60来个人,非常重视工作经历,而且这已经成为了Berkeley录取的一个无形标准。但与其他牛校不同,它不会在某些细节上苛求申请者,而重视综合指标和实践能力。&br&&strong&(3)Master of Science in Mathematical Finance&/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New York University&/strong&&br&纽约大学位于华尔街旁边——一个令无数人羡慕的最佳地理位置。这个项目设在纽约大学的Courant数学科学研究所下,1.5年的项目,数学味很浓厚,课程基本是固定的没选择性,没有奖学金。Courant的学者是欧洲古典哥廷根数学学派的传人,是世界顶级的应用数学研究部门。只招30来个人,因此这个项目的竞争的申请难度不比普林斯顿低。据说去年为了选拔出最优秀的申请者,筛到最后剩下的一批人基本都是GPA&3.7,GRE&1400,然后在用个人陈述定胜负。这个项目非常重视申请人的数学背景。纽约大学与金融产业界联系紧密,毕业生就业率好的不能再好。这也是它超级抢手的原因之一。今年它录取的华人比较多(以往是大量的法国人)。&br&&strong&(4)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ational Finance&/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trong&&br&卡耐基o梅隆大学的计算金融MSCF项目是美国金融工程的带头者,历史比较悠久。MSCF设在Tepper商学院下,接受GMAT成绩。1.5年的项目,学费奇贵但是奖学金是最慷慨的。课程比较重视计算机编程和金融实践,是所有MFE项目里课程设置最好的之一。卡耐基o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是美国第一,Tepper商学院也是排名前20的,再加上MSCF历史悠久名气也不小,所以非常受欢迎,毕业生就业非常非常好。MSCF有两个教学区,一个在匹兹堡(本部),一个在纽约(远程教学)。两个区一共招生70多。它喜欢计算机背景好的学生,而且重视工作经历,会面试申请人,申请难度也比较大。它家审材料比较慢,有很多轮。&br&&strong&(5)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Columbia University&/strong&&br&哥伦比亚大学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地处纽约曼哈顿,又是Ivy(常青藤盟校),对中国人又比较友好,很受我们的青睐。它有两个项目,现在说的这个是MSFE,设在工学院的IEOR系下,1年而且7月就开学,只有个别奖学金名额,课程比较重视实践,对申请人的背景要求比较严,最好数学或物理背景的。由于招80个人(MFE第一大班),所以是MFE项目里申请人最多的,竞争激烈程度没有普林斯顿、纽约大学和斯坦福那么高但也不低。缺点是班里学生泛滥,而且项目是1年的,不适合应届毕业生和国际学生。据说去年就业情况变差了,所以今年招的人缩减了,今本上没有招大陆学生。&br&&strong&(6)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Stanford University&/strong&&br&世界闻名的斯坦福大学,有着与其极高的声望所相当的录取门槛。这个项目设在数学系下,1-1.5年,没有奖学金,课程非常理论化,偏重研究,例如可以选斯坦福商学院里Duffie教授的博士生课,此人是资产定价理论的世界级大师。这个项目每年招30个人,而且一小部分面向斯坦福的本科生。在众多开设MFE项目的学校中,斯坦福的竞争虽然不是最激烈的,但是录取标准是最严格的,申请人数理基础要非常好,而且又要对金融实业有很好的理解。被它拒过的人有的还得到了竞争更激烈的学校的录取,可见斯坦福的严格。不过今年,斯坦福录取了好几个北大复旦南大的牛人,感觉蛮慷慨了。&br&&strong&(7)Master of Engineering——Financial Engineering Option&/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Cornell University&/strong&&br&康奈尔大学坐落于纽约州西北部的小镇Ithaca,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的校园,以及卓越的名望。康奈尔的MFE设在工学院的ORIE系下,是工程硕士的一个方向。1.5年,有奖学金机会,课程有工科味道(计算机,工程类数学等),要求申请人具有一定数学能力和编成能力,部分人会有面试。康奈尔地处偏辟的乡间,与纽约市有4小时车程。但因为ORIE系在曼哈顿有一个OR办公室,会在项目中间给学生寻找纽约的实习机会,所以很不错。它跟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同样是Ivy,而且离纽约市也不太远,又有summer intern,所以毕业生就业应该很不错。因为是工程硕士的一个方向所以招生很少,据说去年才20来个,不过今年扩招了(因为申请人太多),但是竞争依然很激烈。&br&&strong&(8)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University of Chicago&/strong&&br&拥有着美国第二多的诺贝尔奖得主的芝加哥大学(第一是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典范,并且号称世界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的圣地。但是这个项目是设在数学系下的,而且课程非常理论化,数学味极浓(这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性特点很相符),1年的没有奖学金,这意味着没有实习的时间。芝加哥大学对TOEFL成绩要求是美国最变态的(新TOEFL各项26以上),而且这个项目要求GRE数学sub考试(而很多人没有),所以能申请的人不多,竞争不是太激烈,然而今年拿到他家录取的人不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可以免数学sub考试,甚至可以达不到TOEFL单项的要求,但具体还看条件。据该项目的program director说就业率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在北美第二大金融中心。&br&&strong&(9)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strong&&br&位于优美宁静的北方小镇Ann Arbor的密歇根大学,是美国一所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大学。它的MFE设在Rackham研究生院内。1.5年,没有奖学金,有学前教学7月份开始。课程灵活度很高,有很多商学院、工学院和数学系的课可以自由选择。这个项目以往招70多人,对背景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对GRE有要求(Quant至少720,AW至少4.0)。过去很容易申请,但是今年缩减人数,录取率一下降低了,而且开始有面试。这个项目可以延长到2年,有个暑假可以找实习。尽管Ann Arbor地方比较偏intern不好找,但是full-time就业情况不错,仰仗着密歇根大学的名望和同校的Ross商学院的魅力,美国的主要大行都会专程来Ann Arbor开宣讲会。&br&&strong&(10)Master of Art in Mathematics with Specialization in Mathematics of Finance&/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Columbia University&/strong&&br&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二个项目,称MAFN,设在数学系下。MAFN课程偏重数学理论一些,而不像MSFE比较重视金融实践。整体质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比工学院的那个MSFE要差。也是1年的没有奖学金。申请的人比MSFE偏少一些,但是招的人也不多30来个。因为目前关于这个项目的信息不太多,1年的没有实习时间,是个劣势。但是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个项目就业似乎还可以,毕竟有哥伦比亚的名气撑着。&br&&strong& (11)Master of Science in Quantitative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trong&&br&佐治亚理工学院(GaTech),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并称为美国三大理工学院。它的工学院是仅次于MIT和CalTech的。GaTech的这个MQCF项目没有开设单位,可以由学生自己申请将学籍保存在工学院、管理学院、数学系中的一个。1.5年的项目,可延长到2年,有奖学金名额。 如果通过管理学院申请的话可以用GMAT申请。竞争度不是太激烈。这个项目以往招40多人,就业情况还是挺好的,所在的Atlanta市(可口可乐的故乡~)经济也比较发达,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一部分合起来是美国东南部的新经济区。不过今年似乎明显扩招了。&br&&strong&(12)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Mathematics for Finance&/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Baruch College&/strong&&br&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学院的这个项目设在Weissman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下。1年的项目,接受GMAT成绩,似乎没有奖学金但学费比较便宜,课程偏重实践。巴鲁学院的学术声望非常一般,但是地处曼哈顿黄金地段,与业界有联系。这个项目的director办这个项目非常用心,院里的老师也非常积极帮学生联系实习和工作,他们很注重学生就业。所以,非常看重纽约的人有很多都会申请这个项目。录取率在20-30%左右,不是很激烈也并不轻松,重视工作经历,这点有点像卡耐基o梅隆。虽然学校整体排名不高,但是就业服务不错,而且在纽约市有一定的声望,所以就业应该也还可以的。&br&&strong&(13)Master of Science in Mathematics with Computational Finance Specialization&/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strong&&br&普度大学是一所饶有名气的大学,位于印第安纳州。它有两个计算金融的硕士项目,现在说的这个设在数学系下,2年,课程饱满,并且有奖学金。普度大学对计算金融很重视,这点从它的MS、PhD、MBA三种项目都有计算金融方向的特点就可以看出。项目还是有一定名气的,但是学校地理位置比较一般,因此就业情况不太清楚。&br&&strong&(14)Master of Science in Statistics with Computational Finance Specialization&/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strong&&br&这是普度大学的另一个计算金融硕士项目,是设在统计系下的,也是2年并且有奖学金机会。和数学系那个有什么差别我也不太了解,只能从课程上观察,可能比较偏统计和实证。&br&&strong&(15)Master of Science in Mathematical Finance&/strong&&/blockquote&&blockquote&&strong&@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trong&&br&南加州大学地处繁华的洛杉矶(据说奥斯卡颁奖典礼曾经在这个学校的礼堂举行),在美国西部8所名校之一。项目的名气比较一般,但是学校的声望和地理位置都是很好的,这个项目设在数学系下,据说学费比较贵,而且质量不敢恭维。&br&美国还有一些学校还设MFE项目,例如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Rutgers University,Boston University,Polytechnique NY,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等等。&br&其他国家和中国香港也有开设MFE的,例如:&/blockquote&&ul&&li&&blockquote&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York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aterloo等 &/blockquote&&/li&&li&&blockquote&英国:University of Edinburgh等&/blockquote&&/li&&li&&blockquote&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blockquote&&/li&&li&&blockquote&香港:香港科技大学&/blockquote&&/li&&/ul&以上引自&a href=&/Master/thread--1.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a&/span&&span class=&invisible&&ster/thread--1.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种排名各种各样的都有,国外金融工程有很多叫法,还有叫金融数学/数量金融/计算金融等,各个学校偏重的方向也有差别,这个你要综合自己的学术背景还有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看(1)Master of Finance@Princeton University作为Ivy League中的佼佼者,普林斯顿…
就美国学术界目前的情况而言,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被称为political economy的子学科。&br&&br&在政治学里,political economy的定义并不清晰,通常是指对那些与经济决策有关的政治过程的研究,例如某法律如何出台,劳资纠纷,经济发展和权力的关系,等等。&br&&br&在经济学里,political economy有深远的传统。有朋友提到了,经济学在古典时代就被称为political economy,现在经济学界最著名的杂志之一就叫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但是,对现在经济系的学生来说,狭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子学科,是指那种将一般经济方法(理性选择加实证主义)应用于与政府及权力有关的问题的研究。为了与政治学里的政治经济学相区分,有时,这个子学科被称为political economics。&br&&br&举例以来说,2006年,MIT经济学教授Daron Acemoglu和哈佛政府学院教授James Robinson出版了《独裁与民主的经济起源》(或许是向政治学家Barrington Moore早年的《独裁与民主的社会起源》致敬),比较系统地将动态博弈(dynamic games) 应用于政治经济学分析,几乎重新定义了这个领域。此书在2007年被美国政治学会授予本年度最佳图书奖,并被美国各主要政治学系引为参考书目——尽管以我的观察,由于缺少经济学的训练,大部分政治学系的学生只能读懂这本书的前两章,无法体会两位作者逻辑精妙之处。&br&&br&政治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部分。政治经济学之外的经济学往往把政府的角色和权力结构视为给定,也就是说,政府不是行为主体,那么,在市场失灵时,国家就要进行干预。政治经济学放松了这一假设。但是,如何理解政府的行为仍然缺少广泛共识。几种有影响的看法包括:&br&&br&1. 有效制度论:即包括国家在内的制度倾向于减少交易费用&br&2. 霍布斯、卢梭传统:国家出于“公意”,促进合作,接近有效制度论&br&3. 马克思以及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冲突论:国家是某个社会团体的代理人或是不同个体利益的集结&br&4. 布坎南、图洛克、史莱弗等人:国家是掠夺之手,官僚、政客逐利&br&5. 韦伯传统,包括Charles Tilly、Peter Evans和许多政治学家:国家是独立的官僚体系:与4不同处在于,官僚体系可以照顾更广的利益,可以是发展型的,强调国家能力&br&6. 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潮论&br&&br&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第三个看法,因为逻辑比较彻底。我个人也比较倾向这种看法。当然,由于”理性“是在竞争环境下浮现出一种秩序(阿尔钦的as if辩护),政府作为行为者不”理性“的情况并不少见,要将3社会冲突论一以贯之,也有难度。&br&&br&总之,我认为,将政治经济学看作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外沿)较妥。至于国内泛滥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则不在此列。例如蒋学模老师的《政治经济学》,值得看,不过少则宜情,多则伤身了。
就美国学术界目前的情况而言,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被称为political economy的子学科。在政治学里,political economy的定义并不清晰,通常是指对那些与经济决策有关的政治过程的研究,例如某法律如何出台,劳资纠纷,经济发展和权力的关系,等等。在经济学里…
如果不是为了发表学术论文,只是为了做一些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分析,那没有必要学更多的数学,高中数学就够了。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学好,学扎实。你需要几本好书,再加上做完课后习题,这些书已经有很多人有过推荐。&br&你的几个要求看起来分好几个层次,但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一致的:&br&1,看清全球经济格局的风云幻变。这时你不需要数学,但要把微观和宏观学好,形成自己对经济的一个看法,还得每天阅读华尔街日报,扩大信息接收面,更新前沿的政治、社会知识。要看清经济形势,只学经济是不够的,有足够的信息供你分析更重要。&br&2,看懂较前沿的学术文章。这是很高的目标,这时你需要数学分析、概率论、线性代数、实变、泛函、随机过程这些知识,还需要学习三高: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更重要的是常读文献,从经典的读到前沿的。如果你不念经济学phd,这将是很大的投入。不是说不学就看不懂前沿的论文,而是如果不学习这些基础知识,你就没法理解这些学术前沿的推进到底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这些知识的前提和适用范围,只能记住结论。&br&3,能对微薄上薛兆丰,铅笔社,某几个北美经济学家的观点作出属于自己的中肯的评价。不需要数学。只要你学好基础知识,逻辑没问题,就可以了。但问题是,许多话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在各种看法之间,都有他们内在的trade off,有他们对不同方面利益的权重设置。经济改革到现在,已经没有帕累托改进了,一方的收益几乎肯定带来另一方的损失,你的“中肯”评价,在别人那里也许就是胡说八道。因此,你需要对经济有一个自己的系统的看法,脑子里有一个框架,有自己的立场,不需要对别人进行什么评价。否则在你没有形成自己看法之前太多的关注这些微博上的言论,容易被带着走,找不到自己的思想。&br&
如果不是为了发表学术论文,只是为了做一些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分析,那没有必要学更多的数学,高中数学就够了。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学好,学扎实。你需要几本好书,再加上做完课后习题,这些书已经有很多人有过推荐。你的几个要求看起来分好几个层次,…
学习经济学,不在于学多少数学科目,而在于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的逻辑。&br&&br&经济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数学只是一种逻辑思维工具,用以帮助分析经济现象。没必要一定把数学作为学习经济学的前提条件。&br&&br&如果按照流行的教材的内容,先学点微积分,级数,再学点矩阵知识,差不多就够用了。&br&&br&经济学是主线,学数学只是辅线,分清主次。
学习经济学,不在于学多少数学科目,而在于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的逻辑。经济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数学只是一种逻辑思维工具,用以帮助分析经济现象。没必要一定把数学作为学习经济学的前提条件。如果按照流行的教材的内容,先学点微积分,级数,再学点矩阵知识…
除了上述专业的人士回答外,我觉得博弈论、运筹学最好学一学
除了上述专业的人士回答外,我觉得博弈论、运筹学最好学一学
其实大学的数学三,要求不是很高,如果只是应付考试的话挺简单的,但是,如果需要学懂学精的话,建议专门学一下代数,高数等,并配套必要的练习,运筹学对经济学挺有帮助,建议学一下,因为运筹学涉及的数学模型比较多,可以和很多数学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其实大学的数学三,要求不是很高,如果只是应付考试的话挺简单的,但是,如果需要学懂学精的话,建议专门学一下代数,高数等,并配套必要的练习,运筹学对经济学挺有帮助,建议学一下,因为运筹学涉及的数学模型比较多,可以和很多数学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数学只是一门语言,经济常识和直觉是最重要的。&br&&br&常识和直觉需要读很多书才能培养(如果不是李嘉图那种天才的话),学习第一流思想家的思考和推理方式。&br&&br&往往最重要的进步在读经典的经济学著作中潜移默化而来,所以最好要有兴趣,否则很难坚持。&br&和数学的关系,我觉得基本的数学分析、泛函分析、随机函数、数理统计还是需要的。&br&&br&入门的话:建议把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读两遍(宏观和微观),或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然后读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中级),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中级)。&br&&br&其实书不在多,把这些书多读几遍就很不错了,高级的课程只是更精确、更模型化而已,对非学术界的童鞋没那么必要。
数学只是一门语言,经济常识和直觉是最重要的。常识和直觉需要读很多书才能培养(如果不是李嘉图那种天才的话),学习第一流思想家的思考和推理方式。往往最重要的进步在读经典的经济学著作中潜移默化而来,所以最好要有兴趣,否则很难坚持。和数学的关系,…
我们川大有个数学经济创新班。教学计划为:前两年在数学学院读数学的基础科目,后两年再去经济学院学经济。也就是说,你的水平应该起码达到数学专业本科生前两年所掌握知识的水平。如果想看懂前沿学术文章,一定要学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理统计》《泛函分析》《现代概率论基础》(以上 北大版/复旦版 都可以)不用学的太深入,但是大的定理,命题一定要熟练掌握。我们学校经济学院有个老师曾在本科把《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2000道题全做了。所以路非常长,但如果能够掌握定能受益匪浅。很多经济学家最开始都是学数学的。
我们川大有个数学经济创新班。教学计划为:前两年在数学学院读数学的基础科目,后两年再去经济学院学经济。也就是说,你的水平应该起码达到数学专业本科生前两年所掌握知识的水平。如果想看懂前沿学术文章,一定要学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理统计…
我从经济学的理论形态的代际变换讲起吧。&br&我把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分为三代。&br&第一代建立在理性人假设,有效市场假设之上。你所能看到的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理论依据就是第一代理论。主要观点是人会在局限条件下,最后化自己的福利;市场的参与者都是价格被动接受者(除非是垄断)等等。基本上不涉及几个人或者几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不涉及信息的作用。&br&第二代理论是以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组织,公司金融,银行等领域的理论大多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之上。会真正的刻画市场,经济组织内的机制。 但很少有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检验。 国内在大众之中有名气的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人懂这这些理论的。 &br&第三代理论建立在实验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之上。会真正的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检验经济制度理论。这一代理论已经帮助社会设计机制了。比如拍卖制度,比如配对制度(类似高考填志愿、录取制度)。国内懂这一代理论的人几乎不在媒体与博客上露脸。&br&&br&主流之外还有非主流的理论。比如张五常,薛兆丰,铅笔社等人的新制度经济学。可看作对立与第一代理论的学派。没有发现他们引用了第二代跟第三代理论。&br&想学最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可以从第二代经济学入手。学习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只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思想话,有高等数学与数理统计的基础就足够了。&br&&br&如果你差不多弄懂了第二代经济学理论。想涉猎一下第三代经济学理论。推荐这两本书:&br&Milgrom, Paul (2004). Putting Auction Theory to Work&br&Roth, Alvin and Marilda Sotomayor (1990). Two-Sided Matching: a Study in Game-Theoretic Modeling and Analysis&br&作者是第三代经济学的领军人物。
我从经济学的理论形态的代际变换讲起吧。我把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分为三代。第一代建立在理性人假设,有效市场假设之上。你所能看到的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理论依据就是第一代理论。主要观点是人会在局限条件下,最后化自己的福利;市场的参与者都是价格被动接受者…
只是研究懂基础的经济学,微积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是想要阅读最前沿的学术文章,不会数学一般就免了。&br&AER,QJE,JPE里面也有些纯文字论述的,但是没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还是很难看懂的。&br&纯粹知识性的推荐每天坚持看economist还有wall street journal吧,其他都省了,然后买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基础和微观经济学基础当知识入门足以
只是研究懂基础的经济学,微积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是想要阅读最前沿的学术文章,不会数学一般就免了。AER,QJE,JPE里面也有些纯文字论述的,但是没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还是很难看懂的。纯粹知识性的推荐每天坚持看economist还有wall street journal吧,…
1913 人关注
4089 人关注
115 个回答
13802 人关注
783 个回答
4743 人关注
232 个回答
9895 人关注
839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9岁前买房很神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