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独立第六支队

您现在的位置:
              
(一)县籍
  廖 宝
  廖 宝,祖籍湖南,明初,其祖交廖永忠以功封德庆侯,因僭用龙凤仪仗违制事被处死,将其家属谪戌边于左卫。其交廖钺生于侯门,受学名儒,在本县受聘讲学,培养人才,誉满城乡。廖宝在父亲影响下,性慈好施,乐善不倦。永乐十二年(1414),捐银八百两,将流经南关又滥流于西门外之河,疏通河漕,归于一处,便民行走。官府为旌表其热心公益精神,将此河命名为廖家河,流传至今。
  范 瑾
  范 瑾,祖籍安徽定远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其大伯范安任镇守大同左卫的指挥使,你携全家随史迁于左云。宣德四年(1429)其父范祥继史镇守左云后,七年(1432)病故。年幼的范瑾于正统二年(1437)十一月继承父职。景泰元年(1450)三月,在县城北门外首战有功,于二年(1451)三月二日升为署都指挥佥事。其后因在蒋家屯、黑石崖、磨儿岭等处作战有功,天顺元年(1457)十一月二十四日,升为都督指挥使。八年(1464)十月二十九日,奉命充参将,分守大同东路。成化五年(1469)十一月,奉命充游击将军,次年率军西征陕西延绥一带,因战功显著,同年六月七日,升都督佥事。七年(1471)六月又升都督同知,并授荣禄大夫。八年(1472),挂征西将军印统军镇守宁夏。十三年(1477)二月,因大同军务吃紧,挂征西将军印调回镇守大同。十六年(1480),率军在威宁海子(今红沙坝海)作战有功,升为后军都督右都督。十七年(1481)二月,在黑石崖等处大战有功,于同年四月二十三日,升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同年九月十一日,年过5旬的范瑾奉命回京师,任中军府管事,授特进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因瑾之功绩,明王朝追谥其前三代官职同瑾,树碑于左云县城西北8公里处范家祖坟内。
  李 瑾
  李 瑾,明代左卫人,从小精明,成年有勇有谋。嘉靖初年任大同左卫中路参将。官至大同总兵。任职期间,严格训练士兵,出征屡建战功。后因对士兵要求苛刻,故多为不满,同时受免职总兵朱振,煽动士兵夜袭李瑾单人独马与叛兵厮杀,竭尽全力,终因众寡悬殊,高喊“吾为大将,义不可死乱贼之手”,而后抽佩刀自刎。
  梁玉栋
  梁玉栋,明左卫人,庠生。为人乐善不倦,周穷济困,曾捐地25亩为义冢;捐雨安庄地10顷修县城西门外过河桥;捐地20顷为黄家店修河垫路之费,被后人传为美德。
  刘良佐
  刘良佐(?—1667),明左卫人,字明辅。明末清初,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路经左云明参加义军,随部队东征。后叛义军投靠明王朝,授官总兵,封广昌伯。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他率部十万降清,带兵俘虏弘光帝于芜湖,攻破江阴,大肆屠杀人民。五年(1648)以降功授世职二等精尼奇哈番,即二等“子”。后又转战至江西一带平息明军将领金声桓、王得仁军队,授散职。十八年(1661)授江南江安提督,加总官衔,寻政直隶提督,官至左都督。清康熙五年(1666)因病休官回乡,次年病故于左云。
  亢映世
  亢映世,原籍山西崞县人(今原平市),秉性仁慈,行事忠厚。清初作地本县医学训科,以医道济世,不以峻剂求速效,不以霸药居其功。60年来未误医一人,而且卖药无重价,病愈不索谢,为医界德高望重者。
  夏金官 曹老五
  夏金官、曹老五,清末左云城关人,豪侠仗义,皆喜助人帮困。  光绪年间,他们耳闻目睹官府腐败、外国传教士依仗势力横行作恶,人民饱受赋税繁重和传教士勾结官府欺压之苦。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本县久旱无雨,人心不安。他二人趁机积极串联,在县城内分别组织了黄、红两个“义和团”,很快由县城扩展到乡下,入团群众千余人。官府害怕,外国传教士反对,他们相互勾结,共同对付“义和团”。在此形势下,激怒了“义和团”,在夏、曹二首领的带领下,一不做,二不休,首先杀了城内外籍耶稣教贾牧师一家5口,接着又将八台子教堂准备逃走的神甫及家属13人杀于城外。同时对欺压群众、民愤极大的外国传教士重用的本地教徒四、五人就地镇压。同年六月初一,又放火烧毁城内草市街耶稣教堂。“义和团”的这一举措,轰动了全县,大长了县人志气。  光绪二十七年(1901),腐败的清政府,在八国联军威逼下,签订“辛丑条约”,山西巡抚查办“义和团”。同年六月,反帝爱国的“义和团”首领夏、曹二人被杀害。
  范 鳌
  范 鳌(?—1906),石虎沟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恶霸地主武义,勾结外国传教士欺压群众,他发动附近群众300余人,再次组成“义和团”,号称“飞虎神兵”,进驻县城关帝庙,要求县衙惩办欺压群众的武义。县令惊慌,假意招待和解,暗与左云游历的持洋统(枪)的德国武官密谋对付“义和团”。在一次交锋中,范鳌中弹身亡。
  魏 绰
  魏 绰(),字裕亭,汉圪塔村人,家道殷实。其祖与交,业农兼读,素有“耕读人家”之称。绰,幼年聪明,勤学好读,遵父祖之教,继耕读家风。光绪二十年(1894)赴县城,小考中试,经府试,录秀才,深造之心更大。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深感国事日衰,继而“辛丑条例”签订,丧权辱国,值此国难当头,自觉前途无望,他决计弃仕进之途,整治田园,举办家塾,课子训蒙。十余年,族中子弟、乡邻单稚就读甚多,为乡里推崇。  清末,绰居乡里,深得众望,经城内士绅推荐,聘其在东街筹建“左云县高等学堂”,民国元年(1912)秋竣工,县知事委任他为校长。在职四年中,招收学生4个班,修缮斋舍10间,教室2个(6间),教学严谨,深受群众好评。后因与绅士不合,便告退返家。民国八年(1919),又聘任到右玉县担任省立第七中学的“学监”。在任期间,认真负责,从不徇私,使校风很快扭转。因教育管理乔日成(后成为应县土匪头子)第一伙歪逆学生,险遭暗算,从此辞职归乡。  民国十五年(1926),阎冯战后,政局稍定,县设财政局,局长由地方公举,他曾两度当选。秉公理财,为众赞许。七o七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华北,左云危在旦夕,县国民政府自行解体,他亦于混乱中返故里。  日军侵占县城,屠杀无辜百姓287人,绰闻之痛心疾首。目睹伪政权内竟有本县几个自谓也孟之徒,却寡廉鲜耻、卑躬屈膝;几个名门望族,却利禄熏心为虎作伥;几个党政名流,却认贼作父助纣为虐。他深恶痛绝,遂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告诫子孙“勿为乱寇效力,要保持民族气节,宁死不做汉奸走狗。”他不仅言传且还身教,潜居宅后土窑栖身,以示与世隔绝。虽避世山村,以了余生,然而,耳闻被日军统治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状况,时时激起他的爱国之情。民国二十八年(1939)除夕,他亲笔书写了一幅自编春联:“大好河山骤成今日之糜乱,威武神州遂至如斯之沦沉”贴于大门,抒发了忧国悲愤之情。民国三十年(1941)溘然去世。  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长子战前参加了政府工作,余皆能洁身自爱,誓不为日寇效劳。 
  左 才
  左 才(),下山井村人,为人仗义,扶危济困,有反抗精神。  民国二十六年(日,日军侵占左云县城后,他积极发动群众组织自卫斗争。10月,八路军宋支队工作团来到下山井一带开展抗日工作,他积极响应,协助部队工作。经八路军宋支队建议,被群众推行为下山井村救国会主席。一日,带领群众智拎土匪1名,缴获步枪1支,送交雁北支队,受到支队表彰。不久参加了大怀左县抗日救国会工作,任总务。民国二十七年(1938)1月兼任大怀左县工救会秘书,在煤矿集中的鹅毛口山区以坑口单位发动组织工人投入抗日运动。同年5月,由支队民运股长刘国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左云县早期党员之一。雁北支队东进平西后,他不顾个人安危,紧紧依靠党组织,逐村挨户宣传抗日,动员本地爱国志士参加抗日工作。同年11月,被任命为大怀左行政委员会县长。他加强政权建设、积极培养干部、组织地方武装、打击汉奸,夜以继日地为巩固根据地而工作。  民国二十九年(1940)2月,由于六支队六连连长张太德叛变,县委书记、宣传部长被杀害,县委瘫痪,大怀左地区抗日工作暂时受挫,上级指示行政委员会解散,干部转入地下隐蔽斗争。左才回下山井村任党支部书记,继续秘密地为党工作。  民国三十一年(1942)底,斗争环境恶化,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姜华经不起考验叛变投敌,大怀左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次年1月,他和其他党员被捕入狱。在狱中,曾遭严刑逼供,妄图使他屈服,但他始终不为其所动,守口如瓶,保持了共产党员折崇高气节。在严刑的催残下,身患严重痢疾,敌人趁病更加频繁逼供,最后被折磨牺牲在监狱。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不断嘱咐狱中同室难友:“日本侵略者长不了,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王裕民
  王裕民(),原名王国相,原籍右玉县郭家堡村。清光绪初,迁于本县树儿里村。祖父王登魁精通诗书,父亲王殿兴中秀才。裕民7岁时,在家由父执教读书,后入本村私塾,攻读“五经四书”六年。17岁考入右玉县高级小学。民国五年(1916)春,考入省立第三中学(大同)。入学半年,因学费不济辍学,回村教书和务农。八年(1919)省立第七中学在右玉县成立,他再次考入中学读书五年。十二年(1923)夏,在诸兄弟的资助下,考入山西大学。在校期间,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并在课余之际,担任苗培成主办的《晓报》校对,开始了社会活动。民国十三年(1924)夏,在大革命的影响下,他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期间,努力学习文化和军知识,逐渐被校方重用,旋任第三期入伍生第四连排长到国民革命军五团团长。北伐战争中,他在程潜、林伯渠的直接指挥下,率部参加过德州、定州等著名战役。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屡建战功,曾受到通令嘉奖。民国十六年(1927)夏,应诸同学之邀,回太原参加了晋军,先后任军事政治速成科特务队队副、第二军司令部参谋、军事整编会整训处科长、第一兵监部参谋长等职,为晋军基层军官的训练做了大量工作。十九年(1930)春,冯、阎联合反蒋,裕民随同学多人,离并抵南京,入陆军大学高级班深造。数月后调任新兵训练处第二大队队长,曾到浙江负责训练新兵。其后调南京陆军大学军官补习班任第二队队长。次年夏,学生毕业后,王裕民奉命北上绥西,收编杂牌军队未遂返山西在晋军三十四军任参谋,后任国民党山西区干事兼太原特区书记长。此时,正值国内军阀互争,官场腐败,民不聊生,他挤时攻读日语,研究古今中外兵法、战策,练习书法,锻炼身体,以便报效国家。二十三年(日,他在撰写自述时,对当时中国社会作了如下概述:“现在政治不入轨道,封建势力雄厚,国家实业不振,教育腐败,财政不统一,军权多分割,地方对中央命令阳奉阴违,各自为政,已形成四分五裂之局面。加之,各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甚一日,洋货充斥,国货渐减,以致农村经济破产,民不聊生,社会人心浮动,乐虞我诈,钻营奔走为生,整个社会造成不安定现象。”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民国二十六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和老同学徐向前进行过多次交谈,表示坚决拥护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张。在他出任陆军第十四团团长时,率兵出征,与日军作战。次年,任陆军一六七师五O一旅旅长时,他率部在江西九江与日伪作战数昼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战绩,事后晋升为一六五师少将副师长。二十九年(1940)春,调任陕东河防游击纵队司令,曾指挥部队参加了著名的中条山战役,与日本侵略军作战数月,挫败日军妄图占领中条山进而控制陇海路的计划,为确保西北大本营的安全做出了贡献。民国三十一年(1942)升为第八战区第一独立挺进纵队中将司令。在艰苦的8年抗日战争中,王裕民始终站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第一线,他亲自组织和参加过九江、香山、河防、汾南、中条山等六十余次战役和战斗,战绩显著。  民国三十四年(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同年11月他出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晋南军事专员,衷心拥护国共两党的《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决心实行。三十五年(1946)夏,积劳成疾,赴西安治疗。次年2月在西安病逝。
  高鼎臣
   高鼎臣(),原名高汉振,城关人。出生于小手工业者家庭,其父以做蜡、肥皂谋生,人称“高蜡铺”。  鼎臣自幼聪明好学,酷爱古文。民国初年,考入本县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国民师范,改名鼎臣。在校期间,由于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潜民钻研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日深,远远超出师范所学水平。因此 ,常被太原一些中小学聘为兼职国语、历史教师。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后因父新病故,辞职返乡。鼎臣秉性刚直,厌恶官场,有民族气节;忠于教育、医学事业,谋求提高民众素质,兴国济民,返乡后,放弃父业,选择从教。先后在县立高小和二年制师范班任教,特别是在师范任教期间,培养百余名学生,大部分从教,为振兴左云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其中有部分学生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山西决死队,有的血洒疆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德国人在城内西街建天主教堂,并买正职杨九仔院落一处,院东是官街—狼神庙巷,德国人修盖教堂时连同此巷也要侵占,鼎臣得知后,非常气愤,亲自向县长焦土亨提出申诉,经多次与德国人辩论,对方理屈词穷,不但退出侵占的狼神庙巷,还把所买的房子以租借形式处理,为左云人民争了气。日军侵占左云后,在东街实验小学任教时,他对日本侵略者推行的奴化教育极度为不满,常给学生讲爱国故事;他认为学医可以救死扶伤,解除民众疾苦,便业余钻研医学,不几年就成为本县有名的中医。为民治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给县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一生爱书好学,从教20余年所得薪水,除去低标准的生活费用外,就是买书。日积月累,藏书万余册。其中《万有文库纲目》、《四库全书编目》和《二十四史》于50年代赠送给大同市两所中学。他的前半生,除钻研史书、教书育人外,还热心于地方文化。对全县历史、地理、军事兵燹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整理,为增补《左云县志》充实史料。  民国二十四年(1935),他和学生林潜、赵洁等利用余暇手录清光绪七年《左云县志》一部,临终前将保存于本县唯一的版本,托他的学生吴文贵转送给左云县文化馆。他在工作之余还曾编写出《民间谚语汇集》、《歇后语汇编》、《各行各业开办史》、《主要祭祀仪程》、《杂记》和《民国年间左云中等学校教育资料》等书稿。 民国三十四年(日,闻悉日军投降,兴奋地握拳痛击书案,大声哭述:“8年的亡国奴生活总算熬过了啊!”8月18日,日军撤退时,放火焚烧了西街文庙,他立即带领学员奔赴现场救火。面对日军残暴的破坏行径,当场大骂日本强盗和痛斥背叛祖宗的民族败类。  左云光复后,人民政府邀他参加了许多大会,每次有邀必去,去必发言,民国三十五年(日,在庆祝和平万人大会上,他义正词严地揭露了蒋阎王破坏停战协定的事实,要求蒋介石彻底实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项决议,并提出:严惩进攻左云之祸首安钦;释放被捕的群众和干部;赔偿左云人民损失的三点意见。在他影响下,南关群众50余人联名给大同军调小组去信,要求严惩带兵抢却左云人民财物、破坏和平局势的安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蒋阎政权统治左云时,鼎臣以知名人士的身份被拉进县参议会充任参议员。虽内心反感,但因形势所逼,只好应付,终在同年冬,以外出为由脱离了参议会,在大同普济堂药店当了坐堂中医。  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大同解放,他找到大同民盟支部(他于1946参加了民盟组织),重新接上民盟组织关系。在民盟的关怀下,晚年定居大同,从事中医工作。先后任大同市中医院医师、中医联合会顾问兼在面中医进修班讲师。还挤出时间搞医著和注释古典医学,整理本人医案,收集校证验方,完成了卫生部的约稿任务。1960年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张登峰
  张登峰(),化名邓锐,原左云三区拒门堡人。出生农民家庭,从小善思、家学,秉性刚直。民国八年(1919)考入左云县第一高小读书,毕业后,入太原师范学校就读,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缀学,民国十三年(1924)回县任教,从事教育工作12年。在长期教学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灌输爱国思想。经常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者人生应尽之义务也”等爱国诗文启迪学生情感。  “七o七”事变后,他耳闻目睹日军侵华罪行,参加了阎锡山抗日左云县政府工作。任一区区长时,他经常为八路军警备六团、六支队和地方游击队征集粮草,筹备军鞋,传送情报,被抗日组织看作是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的左派。  民国二十八年(1939)12月“晋西事变”后,他反对阎锡山反共、反人民的行为,脱离阎锡山左云县政府工作,回家务农。民国三十年(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入侵左云的日军强化治安,蚕食根据地。一是警卡林立,半争形势日趋恶化,他目睹这些现象,痛恨在心,在抗日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毅然参加了丰凉县抗日政府工作,先后任民政科长、区长、财政科长、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民国三十二年(1943)5月,在参加塞北工委整风学习期间,工委领导高克林、苏谦益亲自与他多次谈话。同年7月间,由曾则西、马子歆介绍,经区党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被任命为县长,奉命重返丰凉县开展抗日斗争。11月,他带领小分队距十七号据点很近的南窑子村活动,被日军包围,突围时,为排挤小分队安全转移而壮烈牺牲。
  王金旦
  王金旦(),庄家店人。从小家境贫寒,少吃缺穿,无力入学。少丧母,壮失父,自幼放羊,半年扛长工,生活艰辛。  金旦一生憨厚、纯朴、干事勤奋、细心,同干一事总比别人出色。但当了20多年好长工,越好受得压迫和剥削越重。民国三十六年(1947)冬,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展开,他和村里的贫苦群众一起清算地主、富农的剥削帐,用他的亲身经历控诉封建地主的压榨和剥削,激发了群众的斗争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后,翻身了,听党的话,跟共产党走是他发自内心的誓言,凡党的号召他都响应。1952年本村组织互助组,他第一个参加;1954年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他带头入社,并自报奋勇当牧羊工,决心为发展集体畜牧业奉献他的一技之长。  1955年春,县委、县政府发出绵羊改良号召,集中宁鲁堡、白道坡、庄家店和县农场176只育龄绵羊,选派有经验、爱集体的牧羊工他和李玉(宁鲁堡人)赶羊到平鲁县窝窝会住站配种3个多月,回县后当年繁殖改良羊羔124只,其中庄家店43只。次年,庄家店村建改良绵羊站,在王金旦的带动下,全乡25个牧羊工展开“百母百羔”配种竞赛活动,打开了优种改良羊的局面。到1958年全乡共有成熟改良羊450只,每只产毛4斤,与本地羊相比,经济效益翻三番。由于金旦的努力,使全乡绵羊改良成为全县的榜样。困此,他于1956年、1957年两次被评为全省社会主义建设劳动模范。1958年秋出席雁门区劳模会返回途中病故。  王金旦逝世后,庄家店全村社员因失去一个爱集体的好牧工而无不思念。
  郭北宸
  郭北宸(),字墨园,又名俊卿,原左云县助马堡人。从小聪明好学。民国十九年(1930)于左云县第一高级小学毕业后,赴太原兵工厂学徒。民国二十二年(1933)秋,考入绥远傅作义创办的乡村建设委员会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在兴和等地任乡村指导员。  民国二十七年(1938)春,北宸在五原县由地下党员责人刘一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派他到绥远游击二支队做宣传工作。民国二十八年(1939)春,离开游击二支队,以乡村小学教员为掩护先后任安北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绥西特委组织部长、特委书记,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在此期间,组织“安北县小学教员抗日救国委员会”、“民众抗日后援会”组织。  民国二十九年(1940)12月,在国民党反对派反共高潮中,河套地区形势急剧恶化,地下党处境异常困难。在新三师招兵处隐蔽的北宸,由于叛徒出卖被傅军包围被捕。  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利用北宸口供破坏整个绥西党组织,几次以软化手段诱他叛降,北宸横眉冷对。叛徒赵子丰前来劝说,被北宸痛骂而退。敌人费尽心机一无所获,又使用各种酷刑,可他威武不屈。他在囚室墙上大书“奋斗”两字,勉励自己。一天,绥远地区最高司令长官亲自来“规劝”,北宸义正辞严地向他提高:共同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放我出去工作;如不共同组织抗日,就将我送回延安;既不同意组织统一战线,又不送我回延安,那就将我公开枪毙的一条意见。反动军官见事无成,扫兴退场。  民国三十一年(1942)8月的一个夜晚,特务头子张庆恩、陈国兴秘密杀害了北宸。牺牲时年仅30岁。
  安 钦
  安 钦(),字佩珩,城关人。祖籍平鲁,清代中期定居左云。县城大商号“万济店”是其祖父安孝纲的综合店铺。业务大,收入多,是左云的头号财主。  安钦是安氏门中独生子孙。其父安继业,对他十分宠爱,在家族和世人中,一提安公子,都给留有面子。因此,从上小学开始就不用功,势衷吃喝玩乐,三天两头旷课,耍公子威风,经常打人,别人不敢还手。高小毕业后,父亲看他不是念书的料子,让其去绥远学做买卖,准备继续“万济店”。没去几个月,钱花无数,又跑回左云。民国十九年(1930),左云开设官办二年制师范,凭父亲说合,入师范班就读。民国二十二年(1933),其你买通省立大同三中,又让他入该校读书。在此期间,他到处拉关系,结识了本县红沟梁村在北京念书的杨兆环,不惜一切代价,托杨替他代考警官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夏,学校当局查对考生指纹时,发现安钦是非考试之人,便开除学籍,赶出校门。  投机钻营,寻找靠山是他的惯用伎俩。在北京时,又和朝阳大学就读的本县吴家窑镇的谷升蒂结为酒肉朋友,民国二十四年(1934)谷赴日本留学时,安钦随谷前往日本,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终日游荡。民国二十五年(1936),其父继业连病带气,离开人世,他才从日本回国。  民国二十六年(日,日寇侵入左云城,他率先上街迎接日军,被日军看中充当了镇压、屠杀抗日军民的汉奸,任自卫团长,从此走上了与人民为乱之路。直至被提拔为伪蒙疆自治政府大同省公署警务厅治安处督察。日军无条件投降后,安钦失去靠山,又托人投靠阎锡山,继续与人民为敌。民国三十四年(日,被阎任命为晋北省防第五军十五师师长,又忠心耿耿地为国民党反动派卖命。  民国三十五年(1946)1月,在国共和谈停战协定生效的13日前,阎锡山奉蒋介石旨意,密令大同守敌抢占解放区,想造成既成事实,讨价还价的局面。任十五师师长的安钦积极响应,率军向左云进儿子,抢占了云冈、新高山、云西和左云县城。阎军入城后,他下令“官刁”3天,使城内3千多住户和商民大遭劫难。抢走各类衣物11637余件,各种油品9769公斤,还有不少粮食、棉花、布匹等,损失共达19万元农币。同时,大肆搜捕我区村干部,并杀害了起义投诚人员岳白眼。  民国三十七年(1948)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雁北各县相继解放,大同守敌处在四面包围之中。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傅作义将军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同年4月24日,阎锡山多年经营的太原被人民解放军攻克。大同陷于孤立,守敌总指挥于镇河迫于形势,准备起义。在召集各部长官商量和平起义时,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唯有安钦不愿起义,嘛张顽抗。但孤掌难鸣,同年4月29日于镇河正式下令,宣布守城部队放下武器,拉出城外接受解放军的改编。此时安钦还是动摇不定,经于派人晓之利害后,他才勉强放下武器。  大同和平解放后,根据党的政策,将营以上起义军官送到张家口学习,准备另行分配工作。但安钦不服党的政策,伙同孟祥祉密谋组织策反,事泄被捕,于日(阴历正月十六)被镇压。 
  李林荣
  李林荣(),化名李造时,城关人。出生在商人家庭,其父经营白皮和毡坊,家道殷实。  他从小正义,有主见。民国二十二年(1933)在太原云山中学读书时,受全国爱国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并组织发动学生进行爱国活动,曾被山西当局列入黑名单通辑抓捕。为避风险,从太原回到左云老家,最后跑到归绥(呼和浩特市)躲避。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山西局势缓和后才返回太原继续就读。  民国二十六年(1937)暑假期间,他回家探亲,目睹日军侵占左云的现状。寡母、弱媳、幼妹连他三个孩子的7口之家,处在沦陷的乱世环境,无人照管,就此弃学。是年冬,林荣将家眷寄于乡下,抱着抗日救国的愿望随山西省第二专员公署专员杨集贤(左云红沟梁村人)之子杨玉铨同赴岢岚参加了抗日队伍,改名李造时。年底,杨集贤将专署所属的部分武装,改编为二专署干部教导总队,任杨玉铨为总队长,李造时为工作团长,贺麟勋为政治主任,白月波为参谋长。经过短期训练后,开赴雁北朔县、平鲁、右玉、左云、怀仁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到民国二十七年(1937)秋,部队发展到二千多人,和日伪军进行过多次战斗。  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干教队经大同孤山,几经辗转深入到阳高县一带,一次,在阳高团堡山被日军包围,干教队英勇斗敌,但因地形不熟,指挥欠妥,部队伤亡惨重。在突围时又遭“生金子”匪部背后袭击,干教队几乎全军覆没。李造时亦血洒团堡山。
  许 功
  许 功(),城关镇人,从小诚实善良,为人正直。民国二十二年(1933)高小毕业后在城内“崇丰泰”商号当店员。民国二十四年(1935),“崇丰泰”商号在右玉县高家堡设货庄(分店),由他去经营。抗战爆发后,高家堡一带常有抗日组织牺盟会、动委会的人员活动,不断与许接触,在其影响下,他对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逐渐理解和赞同。不久,因日军对高家堡一带频繁“扫荡”,货庄损失严重,被迫撤回左云县城,他继续在“崇丰泰”当店员。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白奇夫妇,在许功外甥王礼的引荐下住在他家,以舅舅外甥相称。在其严密保护下,白奇先后三次入城,收集敌情,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在此期间,许功通过关系,又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根据地的抗日组织和部队从县城运出土布200匹、油墨6筒、腊纸1筒、水笔两盒以及罐头、纸烟等紧缺物资。一次在柜台整理收购的报纸时,猛然发现日本人绘制的山西省日军兵力部署和大同城防地图两张,如获至宝,及时交给白奇。同时,利用店员之便不断收集敌情,为抗日组织提供消息多次。他平时,还经常用决死队宁死不屈的精神教育子女,不给日伪军办事,决不做亡国奴。民国三十二年(1943)春天,小儿子在西门口玩耍,几个日本鬼子将剩下的半小铁筒大米给了孩子,他回家见状,问清原由,义正严词地对子女进行了教育,此事儿子至今记忆犹新。  抗日胜利后,在白奇的推荐下,许功不计报酬参加了绥蒙区驻左云办事处的商贸经营。民国三十六年(1947),国民党反动派以他通共的罪名遭到特务组织的迫害。民国三十七年(日,许功终于盼来左云解放,主动为县政府粮食股征粮工作帮忙。1952年正式参加县商业工作,30多年为商业工作奔波于城乡上下,勤奋的工作作风至今给人们留下极好的影响。
  郭蕴璋
  郭蕴璋(),又名郭涛,城关人。自幼聪明好学,为人忠厚正直。民国二十一年(1932)高小毕业后,先后入省立大同第三中学、绥远正风中学、太谷铭贤中学学习。  “七七”事变后,他同王大任等一起参加太谷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随后加入太谷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是年11月,秦基伟接任人民武装自卫队队长,赖际发任政委并奉命改编为一二九师独立支队,即“秦赖支队”。  民国二十七年(1938)2月,蕴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秦赖支队三大队分队长、中队长、中队政治指导员、代教导员、民运股长、技术书记等职。在此期间,他配合地方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  民国二十八年(1939)10月,他奉命搞后勤工作,先后任支队供给处、旅供给处、分区供给处政委。他正确执行党的路线,勤勤恳恳为部队所需物资日夜操劳,在困难的环境中到处奔波,工作搞得十分出色,多次受到一二九师师部和专署的通令嘉奖。  民国三十一年(1942)秋,日军全面推行“强化治安”,根据地逐渐被蚕食,环境空前恶化。10月的一天,驻榆社县北门区牛槽沟的供给处被日军包围,蕴璋组织突围时,为掩护战友脱险,不幸中弹以身殉职,年仅26岁。
  赵永旺
  赵永旺(),黄家梁村人,农民家庭出身,幼年家境贫寒,7岁那年,日军侵占了左云,因村离县城三、四里路,常受到日伪军的骚扰,饱尝亡国奴之苦。  民国三十七年(1948)3月,左云解放后,他加入了民兵组织,积极参加新区土改运动。民国三十八年(1949)3月,为解放全中国,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哺育下,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要求进步,阶级觉悟大大提高。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当战火严重威胁祖国边疆时,他作为中国人民组成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一员,跨过鸭绿江,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战场上,目睹帝国主义者的兽行,更激起他的无比仇恨。日,在金化郡渔云里以南高地对敌进行牵制性的反击战中,他所在连队受命主攻敌阵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班战士奋勇当先,很快逼近敌军第一道防线,在全班加强火力压制敌人的同时,他又艰难地突破两道铁丝网,逼近第三道铁丝网,闪在一侧开枪向敌射击,同时高呼:“同志们冲啊!”将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使担任正面主攻的全连战士逼近最后一道防线。但敌地堡火力强大无法控制,在胜利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冲向敌人地堡重机枪射口,以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射击,壮烈牺牲,取得了全连主攻战斗的胜利。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赵永旺为中国共产党员,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4月,县里为赵永旺烈士隆重举行追悼大会。省委、省军区等领导参加并送了花圈。1988年将遗像存于烈士陵园。
(二)客籍
  陈一华
  陈一华(),原名陈凯,四川宣汉县南华坝村人,一生戎马生涯,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血洒疆场。  民国二十一年(1932)12月,他参加红四方面军,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营党代表。民国二十四年(1935)3月,随军离开川陕根据地北上。在艰难的北上途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团结教育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深得上级党委和同志们的赞赏。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120师358旅军法处副处长,随军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次年5月,调任平鲁县县委书记,为巩固、扩大敌后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同年10月,晋绥边特委又调他到左云、右玉、凉城三县的边陲地区,任左右凉县委书记,他以马头山和五路山为依托,充分发动群众,积极组建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斗争;他和县、区领导深入群众搜集零星武器,并利用牺盟会提出的“合理负担”、“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的口号,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动员群众支援抗战。乡间爱国人士主动献出步枪10支、战马两匹和上千元的银元。一次,骑兵小分队路经弓沟崖天主教堂时,教堂民团开枪,分队被近反击,活捉了肇事者。他抓住这个机会,亲自去做神甫工作,最后达成协议,教堂又为分队提供步枪8支,子弹数千发。经过三个月工作,建起有70多人、60匹战马的县大队。很快打开了左右凉地区的抗日局面。  民国二十八年(日,在他主持下,左右凉县委在凉城西双树村召开有区委书记和游击队长参加的县委扩大会议。会后没有立即疏散,20日拂晓被右玉县日军的奔袭队百余人包围,在他的指挥和掩护下参会人员全部脱险,而他在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左云人民把陈一华的功绩写在烈士陵园的展厅,千秋万代,永志不忘。
  王 平
  王 平(),原名王宗义,化名王默平,河南省南阳县石桥村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新闻训练班,受到革命熏陶,因和进步青年撰写抨击国民党的施政杂文在开封被捕,后因未找到证据获释。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四、五月间,在太原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并参加了军政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山西工委派他随中共晋绥边工委书记赵仲池来到雁北平鲁县工作。平鲁被日军侵占后,形势十分险恶,挺进雁北敌后的这批人员,在撤离平鲁上山打游击过程中,有一部分阎锡山部下思想动摇,要求返回太原。赵仲池召集大家开会征求意见时,王平坚定地站在多数同志一边,表示坚持敌后工作,同雁北父老兄弟姐妹们一起,同甘共苦,开展抗日斗争。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受到工委书记赵仲池和牺盟雁北战时工委主任梁雷的器重,并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二十六年(1937)10月起,他先后任平鲁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分配部长、牺盟平鲁县分配部长、平鲁县抗日游击第七支队政治主任、参谋等职。平鲁县委成立后,为县委委员、宣传部长。他旗帜鲜明地与危害抗日工作的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民国二十七年(1938)4月下旬,中共晋绥边特委根据雁北支队即将离开雁北东进平西的情况,抽调他到右山朔怀地区协助县委书记贺德胜,组建了右山朔怀动委会,深入群众积极选拔青年举办培训班,为巩固洪涛山区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林会议”后,阎锡山掀起反共高潮,在晋绥边地委的领导下,他站在反顽固斗争的最前线。一次,阎锡山赵承授部一个排到右山怀根据地扩军,暗中收买牺盟晋绥边委会游击队政治工作员戎占峰,在晚上行军中戎将老红军、游击队长朱子清打死,他在协助边委查清事实后,把阎顽固排长驱除出境,将戎占峰镇压。同年12月,他以边委代表身份协同六支队骑兵营长王零余、警备口六团骑兵营教导员李子恩,率领部队解决了左云顽固县政府及其武装中队,缴获枪七八十支,了弹一部分。接着,又与牺盟边委负责人带领政卫连一部,分组深入到右山怀双井、冻牛坡等村搜捕阎锡山派出的“精健会”、“敌工团”、“突击队”等反对组织的残余分子,取得了晋绥地区反顽固斗争的胜利。  民国二十九年(日,王平被调任晋绥十一专署财政科长。在动员粮食、现金、兵员、军鞋四项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之后,根据需要多次变动工作,他都愉快地服从组织决定,并始终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地工作。王平调任左云县长期间,左云基本是敌占区,斗争环境十分险恶,有不少同志在这里牺牲。他到任后,紧紧依靠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很快扭转了局面。同时他经常利用关系给敌伪人员捎信传话,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瓦解敌人,对死心踏地效忠日军的汉奸坚决镇压,使左云的抗日斗争形势有了生机。  民国三十年(1941)6月中旬,专署根据抗日斗争新形势,在右玉县召开各县县长会议,研究部署对敌斗争的方针、策略和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措施。20日会议一结束,他与通讯员离开专署,在返回左云县途中夜宿山阴县井沟村。他的行踪被叛徒曾子坊密探赵守成得知,21日拂晓,百余名日伪军将井沟村包围。当他发现敌情时,敌人已进入他住的院内,并喊话让他投降,他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当即毙敌一名,伤数人,随着又抛出手榴弹,乘敌人混乱之际,与通讯员冲出大门向沟外冲击时头部中弹而牺牲,时年28岁。1988年王平骨灰移放烈士陵园。
  范 平
  范 平(),原名范希淹,山西省夏县水头乡兴南庄村。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学毕业后,考入运城师范学校。在此期间,他积极从事支援东三省抗日救亡学运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范平参加了革命,民国二十六年(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学生联合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次年运城沦陷,他离开家乡担任夏县抗日游击队连指挥员,带领游击队经常出入于中条山区,在敌后开展游击活动。他作战勇敢,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深受群众的拥护。是年底,党组织派他到延安抗大学习。  民国二十八年(1939),组织派他到雁北任中共大怀左县委书记。他深入群众白天隐蔽,晚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使大怀左党组织很快得到恢复与发展,群众的抗日热情迅速高涨。同时,组织印发“告伪军书”和“告敌占区人民群众书”,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将宣传品送到敌占区瓦解敌人;发动青年和知名人士参加抗日组织,扩大抗日力量;组织游击队和群众深入敌占区破坏交通和通讯设施,打击敌人,很快打开了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巩固了大怀左根据地。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想方设法搜捕,但他在群众掩护下一次又一次脱险。  民国二十九年(日,他和宣传部长吴秉彝到大怀左南区冯家窑开展工作时,被叛徒张太德杀害,年仅24岁。1988年范平的骨灰移放烈士陵园。
  王晓民
  王晓民(),原名王志超,化名东方,陕西韩城县薛曲村人。民国二十五年(1936)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七年(1938),被派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不久回到韩城沙堤庙村任教,以小学教员为掩护,发动青年参加八路军,宣传抗日救亡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到雁北工作。先后任五专署青救会秘书、大(同)左(云)工委书记。在大左工委期间经常深入敌占区利用机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打击汉奸特务。民国三十年(1941)10月,常流水据点宪兵队翻译石泽在乔村举行婚礼,他闻讯后与高屯村党员肖治才扮成女方亲属去参加婚礼,骗过敌岗哨,闯入院内当场活捉石泽,收缴了院内伪军的武器,并抓住有利时机揭露了石泽一伙的罪行,指出敌伪人员弃暗投明的出路。事后,附近群众无不称赞。11月,他与马浩秘密深入到矿区,在矿工们的协助下,做通了火车司机肖风的工作,将运往日本的一列煤车翻到口泉沟里。同年12月,口泉据点7名便衣特务窜到高驼村探听武工队活动情况,决定住下过夜,该村村长(地下工作人员)立即将此情况派人通知王晓民。夜间晓民和4名武工队员,化装成买卖人,深入高驼村,日伪特务除1名逃跑外,其余全部活捉。从此小股日伪人员不敢再随便出来,大左地区形势明显好转。  民国三十一年(1942)春,日军为使其蒙疆地区变为“治安”区,全面推行第二次“施政跃进运动”,在增加各据点兵力的同时,对占领区采用加强保甲制度,收罗地主和流氓掌握基层政权,制造恐怖气氛,瓦解共产党内部的动摇分子;强迫小村搬迁,制造“无人区”等手段,妄图以此破坏抗日组织的生存条件。在此形势下,他根据地委指示,进一步发动群众,依靠党组织,将武工队和行政人员划为二三人的行动小组,与日伪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根据地内普遍建立村抗救会、妇救会、青救会、自卫队和农会组织,同地主流氓日伪基层组织对着干,采取表面应酬,暗地联合对付的行动。在抗交“瓦斤粮”运动中,表面组织群众送粮送款,暗地指挥武工队拦截,再让群众去据点报告,弄的敌人毫无办法,为群众减轻了不少负担。  同年5月,他同警卫员乔占雄从据点附近活动归来,夜宿北深井村。次日早饭后,敌骑兵多人向北深井村起来,他们在群众的掩护下,转移到村后西梁上,长时间不见敌人出村,为了使群众不受损失,他故意放了一枪诱敌出村,敌人果然朝枪声响处紧追随,他和警卫员在紧急情况下从两丈多深的石崖跳下,不幸晓民腿部骨折,警卫员正准备背他隐蔽时,敌骑后已赶到崖沿,在密集的枪弹中,他和警卫员壮烈牺牲,年仅24岁。
  赵明远
  赵明远(),原名赵守仁,内蒙古凉城县天城乡庆乐庄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为扭转家庭生活状况,其父决心节衣缩食,供他上学读书。守仁7岁入本村私塾学习,因刻苦勤奋,爱动脑筋,直到高小、中学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民国二十一年(1932)考绥远中山学院,二十五年(1936)毕业后,在包头火车站工作。不久,日军侵占绥远,耳闻目睹日军在绥远制造的一起又一起惨案,明远立志报国。次年(1937)10月,他放弃工作,毅然到岢岚参加了革命。在抗大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抗大学习结业后,党组织接受了他到抗日前线的要求,分配他回晋绥边区任120师独立第六支队政治处教育干事。他协助支队长对干部、战士进行游击战略、战术的培训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总结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为这支地方武装的发展壮大和战斗力的提高作出较大的贡献。  民国二十九年(1940)2月,中共晋绥边地委,为加强直属大怀左的六支队六连的领导,决定派他到六连任指导员。他刚到六连,正准备与县委书记范平接头研究张太德问题时,张勾结车排长等人于冯家窑村突然叛变,将范平和宣传部长杀害。明远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与王德绪排长率领一个排,赶到冯家窑村与叛徒展开激战,他冲锋陷阵,边打边向受蒙骗的战士喊话,使多数队员没有随叛徒张太德投敌。  大怀左县委遭破坏后,地委任他为大怀左县委武装部长,统一指挥本地区的军事活动和武装斗争。他在原六支队六连的基础上,很快组建起一支武装警卫队,大左怀地区的抗日斗争得到加强。在纪念抗日3周年时,警卫队夜袭鹅毛口、吴家窑据点,打伤日伪军多人,迫使鹅毛口据点撤走几天。百团大战开始后,他配合地委“全雁北破击活动”的行动,组织发动群众和游击队开展砍电矸、割电线、毁铁路、炸桥梁,使敌人的通讯、交通经常中断。同年10月,在他的周密部署下,组织两名矿工,炸毁了岩岭坑口发电厂,震惊了大同守敌;在南深井村消灭了14名伪矿警;在高驼村伏击口泉日伪军毙伤30多人,有效地扰乱了敌阵线。  民国三十年(1941),他接任左云县长后,为扭转大左地区的抗日形势,对敌伪汉奸采取首恶必办和从宽的政策瓦解敌人。明远不畏环境的艰苦,不惧敌人的区残,以小型武工队活动形式,坚持同敌寇展开殊死的斗争。他带领武工队,昼伏夜出,宣传群众,教育说服敌伪人员家属,做规劝工作。并在群众的协助下,一连将石虎、贾二黄牙等三个罪大恶极度死心为日寇效劳的汉奸除掉,对大左地区汉奸震动很大,有的汉奸捎话给武工队,表示合作,有的还秘密与武工队接头,成为抗日的情报员。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经常教育队员,想民所想,帮民怕需。为救济一些基本群众的困难,他以部队家属或工作队员需要粮食为由,将村闾长弄到的粮食背到村外,再秘密分给困难户。因此,在环境最恶劣的时候,群众一直同抗日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流传着“盼明远,想明远,明远来了保安全”的民谣。  民国三十二年(1943)8月,根据塞北工委指示,他由大左地区转移到左云北部地区开辟工作。这里安全是敌占区,碉堡林立,密探遍地,被敌人称之为“模范区”。面对这严酷环境,他继续深入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了解据点敌情时,得知汉圪塔村有个思想进步,拥护抗日的开明人士魏占堂先生与三屯堡据点伪警察队长廖绍周有关系不错,他多次找魏谈话,通过魏占堂做廖绍周的争取工作。魏与廖多次接触谈话,廖绍周同意与明远在样墩梁廖的舅父张成义家接头会面。8月17日晚上,他带领1名武工队员,按预定时间到样墩梁张成义家,发现廖未去,明远一时大意没立即离开,结果中了廖的奸计,被廖指使王金鱼带警察队包围在张家。激战中,明远和随从队员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熊学诚
  熊学诚(),原籍四川省新津县永兴场。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3年调左云工作,先后在县干部红专学校、教师进修校、北六里学校、左云一中任教。  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远离家乡,长时与亲人两地分居,数年如一日,不管是教成人还是教学生,总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教学中专心备课、吃透教材,课堂上精讲多练,深入浅出,学生十分爱听;更为突出的是为差等生吃偏饭,这是熊老师的特点。为此,不知牺牲了他多少休息时间,但从未有过怨言。他经常表白:“教,是教师的职责,要千方百计教好;学,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学好、学会,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他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勤奋教学,为提高左云人民文化素质,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献出了毕生精力,赢得了全县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1981年6月以来,被选为政协左云县委员会第五届、六届、七届副主席,他积极参政议政,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为左云经济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做了大量工作。  他一生工作勤奋,生活俭朴,不沾嗜好,重义轻财,身无长物,令人赞叹不已。
中央部门网站
中央各部委网站导航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防科工委
劳动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口计生委
各省、市政府网站导航
内蒙古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山西省省直机关网站导航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经济委员会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山西省公安厅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西省交通厅
山西省水利厅
山西省农业厅
山西省林业厅
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文化厅
山西省卫生厅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
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山西省旅游局
山西省粮食局
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山西省物价局
山西卫星农网
山西经济信息网
山西气象信息
太原新闻网
山西电视台
太原电视台
山西省气象台
山西省地堪局
山西省各市政府网站
大同市各类网站导航
大同市政府网
大同新闻网
左云县人民政府网
天镇县人民政府网
阳高县人民政府网
大同县人民政府网 
广灵县人民政府网
浑源县人民政府网
灵丘县人民政府网
新荣区人民政府网
南郊区人民政府网
矿区人民政府网
城区人民政府网
大同旅游网
左云县各类网站导航
左云县工商联
左云新闻网
左云边塞文化网
左云县小京庄乡网站
山西省左云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晋ICP备号网站设计制作:政府信息网络中心 Email:电话:(2 38225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