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坑金全围具体位置

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仙游县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当前位置: &&
>> &&&索&引&号PT-&文&&&&号仙政办〔2013〕46号 &发布单位发文时间&&&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仙游县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仙政办〔2013〕46号&&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仙游县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鲤城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县国土资源局、住建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编制的《仙游县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 &仙游县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县国土资源局& 县住建局& 县水务局 &县交通运输局& 县教育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3〕1号)的精神,结合《仙游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仙游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地质灾害分布情况(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我县由于受地理、地质、气象等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导致山地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频发,地质灾害已成为我县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目前全县尚有265处地质灾害点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见附件1),涉及17个乡镇(街道)115个村(居),受威胁人口人,涉及财产6800多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我县地质灾害具有如下的六个显著特征:一是区域性,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二是群发性,旱季少汛期多,集中爆发;三是多发性,土质滑坡、崩塌为主,规模小,数量大;四是人为性,人的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比重大;五是危险性,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六是动态变化性,每年都有新的地质灾害发生。1.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我县地质灾害的分布密度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书峰、社硎、菜溪、大济、游洋、石苍、西苑等7个乡镇,地形地貌主要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约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0%,呈明显的西北多东南少的区域性特点。2.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我县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与降雨强度密切相关,5~9月份是强降雨集中时期,易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在这一时期具有群发性特点。3.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我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高陡斜坡等。全县地质灾害点中滑坡230处、崩塌31处、泥石流4处。地质灾害类型以小型的土质滑坡、崩塌为主。大多数的滑坡与崩塌,均发育在浅层土质风化壳内,多分布于山区居民、学校、厂矿等房前屋后的高陡人工边坡上,房前屋后的潜在致灾体距离房屋近,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危害性较大。4.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特征。境内地质环境脆弱,特别是山区普遍存在不稳定危险性高陡斜坡。在强降雨的诱发下,这些普遍存在的不稳定危险性高陡斜坡(特别是随便开挖的高陡人工斜坡)极有可能发展演变形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三)2013年地质灾害态势预测根据综合分析,2013年度我县地质灾害发生与灾害性气候(强降雨)密切相关,西北部中低山丘陵地区仍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4~10月汛期为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 5~6月的降雨相对集中时段和7~9月的台风、雷阵雨季,过程降雨量过于集中,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丘陵、台地地区等以花岗岩类为主的基岩风化强烈,表层松散、堆积层厚度大,人口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人为切坡盖房形成高陡临空面,在强降雨或台风暴雨的影响下,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能再次活动,也可能出现一些新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但规模相对较小。二、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范围我县265处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对临山居民区和学校建筑物的群众,以及部分临坡公路两侧行人和车辆交通安全影响较大,其中书峰、社硎、菜溪、大济、游洋、西苑、石苍等7个乡镇是我县2013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点的危害程度、危险性、威胁对象和灾害的活动趋势,以及地灾点工程治理验收和居民异地搬迁情况,选择12处规模较大危险点作为我县主要地质灾害点(见附件2),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县有关单位、乡镇加强汛期险情检查和群测群防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加以防治。三、重点防范期2013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10月的汛期,特别是5~6月的降雨较集中时段和7~10月中旬的台风、雷阵雨季节。四、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原则上由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负责。直接危及公路、通讯、水利、生命线工程等设施和主要危及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受灾主体较单一的地质灾害,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与预防,村(居)防灾责任人由“两委”干部或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担任。全县尚有265处地质灾害点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县国土资源局已全部落实(见附件1)。五、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地质灾害按照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1.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3.因地质灾害造成大江大河及其支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1.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3.因地质灾害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民航和航道中断,或者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1.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四)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1.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2.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1.建立监测网。对于我县广泛分布的房前屋后滑坡、崩塌的监测,各乡镇(街道)要在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和房前屋后不稳定高陡斜坡,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的建设,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分解到相关的责任人,落实监测措施。(1)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可按以下方式组织实施。A、灾害监测网(群测群防四级网)。负责对具体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除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本身的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要把该灾害点威胁的对象和可能成灾的范围,纳入监测范围;其监测手段主要是定人、定点、定时进行监测,一般进行简易的相对位移监测和宏观观测,并做好记录、上报等工作;灾害点的监测原则上由受益人(单位)负责。发现临灾前兆,及时上传下达,通知受威胁的群众安全转移。B、村级监测组(群测群防三级网)。负责组织、监督该村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点的群众监测、预警;负责该村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参与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进行核实和初步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组织受灾威胁群众安全转移;参与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C、乡镇(街道)级监测分站(群测群防二级网)。负责对群测群防三、四级网进行监督管理;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点进行跟踪,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核实和初步分析,参与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乡镇(街道)级监测网由乡镇分管领导负责,指导和协助村委会有组织地进行临灾安全转移。D、县级监测站(群测群防一级网)。负责对群测群防二、三级网的监督管理;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对本辖区内危害严重地质灾害点进行跟踪,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核实和初步分析,参与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负责本辖区内的群测群防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监测,实现与市级对接;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对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有关乡镇(街道)、村(居)和矿山等有关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县级监测站由县政府组建,由分管国土资源的副县长负责,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2)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联系网络(见附件3)。2.监测技术方法监测技术方法可根据地质灾害点的实际情况确定: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裂缝位移测量为主,基本方法是设桩观测、设片观测、设尺观测,井水和泉水观测等简易方法;泥石流的监测方法以专人巡查为主。3.监测工作制度(1)监测频率:每年1~4月和10~12月为正常时段,每一个月至少观测一次;每年4~10月为汛期,每10天观测一次;台风暴雨期间每日至少观测一次。(2)监测资料上报:每次监测都要认真做好记录。监测记录要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正常情况每月上报一次,县国土资源局及基层国土资源所要设立值班电话,及时收集各监测点情况。(3)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县国土资源局要有专人负责,整理各监测点观测资料,对出现异常的灾害点要及时组织专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书面意见,供政府决策参考,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二)逐步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由弱到强依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达到三级、四级、五级时进行预报:在接到省市人民政府和县防汛办灾害性天气预报时,县国土资源局要及时将信息传达到各基层国土所和县重点地质灾害点防灾责任人,各乡镇(街道)、基层国土所要将该信息通知到本辖区内各村(居)委会防灾责任人。各乡镇(街道)、各村(居)委会和当地村(居)民对照“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的要求,及时做好防灾避险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三级时,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应根据雨情及时安排值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部署工作;乡镇(街道)、村(居)防灾负责人要适时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土地协管员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险情立即报告,各乡镇(街道)及时采取防灾避险等应急措施。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四级时,县防汛办及相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各乡镇(街道)、村(居)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协管员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各乡镇(街道)及时启动《群众应急转移预案》,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及时组织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五级时,县防汛办及有关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县政府应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各乡镇(街道)及时启动《群众应急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并组织对其它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包村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三)及时做好地质灾害灾情速报1.速报范围。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发生人员死亡和失踪的小型地质灾害灾情;避免人员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以地质灾害实际影响范围测定,人员以倒塌房屋内的居住人员或者灾害现场活动人员为依据。2.速报时限。县政府、县国土资源局接到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要分别在1小时内速报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同时要速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县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接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要分别在2小时内报告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同时可直接报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3.地质灾害报告的内容(1)速报内容。地质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害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和受威胁的人员与财产等,同时提出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对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内容,还要包括死亡、失踪和受伤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必须及时续报。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接受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2)应急调查报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要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A、抢险救灾工作;B、基本灾情和险情;C、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D、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E、地质灾害发展趋势;F、已经采取的防范措施及效果;G、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四)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乡镇(街道)、村(居)基层组织的干部与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自我防控、自己监测和自觉避让的意识和能力。1.主要任务(1)选点定人明责任:一是正确选点。对已知地质灾害信息和隐患排查的基础上,确定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隐患点、危险区作为实施监测和预警的对象。二是准确定人。在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受灾害隐患威胁的村民为主体,选择责任心强、有文化知识的村民作为灾害隐患点、危险区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村干部、协管员是群测群防工作的带头人,党员和基干民兵是群测群防工作的骨干。三是明确责任。对选定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填写责任表并签名。县、乡镇(街道)要按照《仙游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明确各级各部门及包村挂点干部对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做到层层明责任,件件抓落实。(2)宣传培训促规范&宣传――县、乡镇(街道)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指导群众认识地质灾害前兆,学会预防、避让、防抗地质灾害,宣传普及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培训――对选定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含灾害前兆特征、监测预报、应急疏散等)的培训,不断提高防灾责任、监测人的防灾知识和技术水平。&规范――通过宣传培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对防灾责任人、监测人的培训,不断提高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村民的防灾、减灾、抗灾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村(居)委会要组织制定地质灾害防治的村规民约,让村干部和党员积极带头,让村民和群众主动参与,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为村民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做到防灾制度落实、“两卡”发放到位、监测预报及时、转移避让有序,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3)三条措施要到位简易监测措施――灾害隐患点、危险区要采取简单监测措施,如在地面开裂的两侧打桩或涂油漆标志,进行裂距观测;在村委会所在地或其它适宜的地方设置雨量器,进行降雨观测等。灾前报警措施――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有关人员要及时报告;群测群防点要配备报警工具(如哨子、警报器、号角、铜锣等,每点要固定一种报警器材),并保证仪器能正常使用;适时组织进行防灾演练,让村民熟悉报警声音,一旦听到警报声,就会自觉、迅速地作出反应。紧急避让措施――要制定村民紧急避让措施。在村附近选择临时避让场地,指定一条或几条群众撤离线路,要让有关群众熟悉场地和线路。避让场地和撤离路线一定要选择不会受地质灾害及其它灾害威胁的安全地带。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备足帐蓬、被褥、饮用水、食品等防雨、防饥物资以及急救药品,村委会要做好有关工作。(4)四项制度要落实汛期值班制度――我县汛期时间较长,地质灾害频发,各乡镇(街道)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保障通讯畅通。汛期期间,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24小时开通手机;有群测群防任务的村要有电话、无线通讯设备,保持与乡镇(街道)联络畅通;村委会干部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按照当地乡镇(街道)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部署,做好汛期值班工作。灾点监测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区的监测,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信息、地质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时间,做到适时监测;台风、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次数,并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分析,主要观测降雨强度和雨量、地面土体开裂与坡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惊响异常等灾害前兆和引发因素;对监测点上设置的简单观测装置(木桩、雨量器、流速器等)定期进行观测记录。灾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根据地质灾害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区域内灾情险情巡查,做好记录,发现灾害发生前兆或异常情况,要立即报警和采取群众转移避让等应急措施。灾情速报制度――包括灾前的险情报告和灾后的灾情速报两方面,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群众在巡查、监测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如发现灾害前兆或者异常情况,要尽快向乡镇(街道)和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并组织避让;灾情一旦发生,乡镇(街道)和村委会立即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和施救,同时向县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做到“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续报完整”。2、基本要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要努力达到:“四应有”、“四应知”、“四应会”的基本要求。(1)村委会做到“四应有”:应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监测制度、巡查制度、速报制度;应有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有地质灾害防治简易监测工具、通讯工具。(2)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做到“四应知”:应知辖区隐患点、危险区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险情灾情报告程序和办法;应知灾点监测时间和次数。(3)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掌握“四应会”:应会识别地灾发生前兆;应会使用简单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初步判断;应会指导防灾和应急处置。(五)认真落实“应急预案”,有序实施应急响应和善后处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按照《仙游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抓好落实,汛前和汛期做好各项应急响应事前准备;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汛前负责组织编制《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明确各行政村(或居委会)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应转移的对象,做到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分工清楚,响应有序,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安置场所和保障措施落实,并纳入当地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之一。临灾时及时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内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避险。灾情险情发生后,县、乡镇(街道)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要迅速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抢险救灾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与财产,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及时做好抢险救灾的相关工作。可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抢险救灾工作要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发生后,各乡镇(街道)要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及时部署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或者异地搬迁避让。各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和善后处置责任分工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县国土资源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并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要协助和督促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按时完成已批准执行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程和异地搬迁安置工程,确保工程质量。七、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财政、水务、住建、交通、民政、公安、林业、卫生、科技、电力、气象、电信等成员单位要协同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建立健全以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有关部门领导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县住建、水务、交通、教育等部门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实部门责任制。“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印制,各乡镇(街道)要及时发放到防灾负责单位、负责人和受灾威胁群众手中,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年度防灾方案、应急预案、灾害速报、灾点监测、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预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有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单位责任人和监测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街道)、村(居)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街道)、基层群众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组织地安排危险区群众按预定的转移路线安全转移,并做好善后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汛期值班,在接到省级和县人民政府灾害性天气预报时,要及时把信息传达到地质灾害危险点所在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注意灾情动态,及时进行应急处置。要加强地质灾害灾情调查和摸底,对辖区内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实行灾情公布,设立警示片牌,事先制定群众和财产安全转移预案,并按照已公布的《仙游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有计划地安排治理或及时进行搬迁避让。(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县国土资源局要在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相关知识宣传培训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对处于偏僻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和群众未能参加培训行动的乡镇(街道),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进行补课。要开展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既宣传地质灾害的一般知识、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也要宣传农村建房选址和工程经济活动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经验、典型事例,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认识和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四)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县国土资源局要对全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指导地质灾害动态监测、评价和预报。县交通运输局要在每年汛期前组织有关单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示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对于公路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要责成建设或项目法人单位及时治理,确保治理工程和公路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地投入使用。两侧岩石破碎,易于发生岩块崩落的路段,应及时封闭坡面,并设置牢固的坡面防护系统,确保安全。县水务局要在汛期加强对病险水库巡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防止溃决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县气象局要进行气象监测和预报,积极配合国土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充分发挥地质灾害与气象的相关性、预知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强化早知道、早安排、早布置的防灾抗灾整体功能,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县旅游局要会同县国土资源局编制位于山区的旅游区(点)的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县政府批准后,由旅游区(点)管理单位在汛期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县住建局、规划局、各乡镇(街道)在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集镇规划时,应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加强对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监督和监测,特别是根据《莆田市建设局& 莆田市城乡规划局关于加强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的通知》(莆建质安〔2009〕69号)精神,加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应严格遵循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必须做到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同时进行。县教育局应加强全县范围内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工作。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学校应安排专人巡查监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发现险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配合实施好全国中小学校安全工程的通知》精神,认真履行职能,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校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新建校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各乡镇(街道)要组织辖区内房前屋后的不稳定斜坡进行排查,并列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范围。汛期应确定责任人进行监测和巡查,尽量减少可能出现新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已安排进行异地搬迁安置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积极做好群众的协调和思想工作,确保防治到位。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部门合作,共同抓好防灾和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五)加大投入,治理到位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计划和预算,确保潜在的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鼓励社会捐助,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八、其他一旦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乡镇(街道)要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灾工作。&附件:1.仙游县地质灾害点一览表2.仙游县2013年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一览表3.仙游县2013年重点地质灾害点联系监测网络附件1&&& &&&&&&&&&&&&&&&&&&&&&&&&&&&&&&仙游县地质灾害点一览表(265个)&截止2013年3月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鲤城街道(4个)城东初级中学围墙2000年6月滑坡傅玉椿肖元发傅玉椿学校和30户居民879&木兰社区池头山2010年6月崩塌林云鹤林爱金林云鹤831&木兰社区纸山2011年9月滑坡林云鹤林爱金林云鹤165238&富洋村银兜、下厝1999年10月滑坡陈元琰陈元琰陈元琰210&鲤南镇& ( 1个)玉塔村山仔点1997年5月滑坡傅庆梅傅良杰傅庆梅318&赖店镇&& (8个)新周村龙门肚林2000年8月滑坡郑武烈苏加云苏加云212&新周村郑钟新等房后2000年8 月滑坡郑武烈苏加云苏加云1145&樟林村青埔垅水库1990年6月滑坡郑明荣傅清增傅清增730&玉墩村上楼1993年4月崩塌陈永发陈永发朱松青640&玉墩村后坑2000年8月崩塌陈永发郑双炎朱松青416&玉墩村大厝1995年4月滑坡陈永发朱松青朱松青320&玉墩村黄桂垅2000年8月滑坡陈永发郑双炎朱松青742&坂头村后井2000年9月滑坡陈世洪陈新建陈世洪18&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盖尾镇&& (5个)聚仙村东兄1999年10月滑坡郑金荣柯金富刘光华536&聚仙村兄兜1991年7月滑坡郑金荣柯金富刘光华414&聚仙村东兄2010年6月滑坡郑金荣黄金木刘光华512&聚仙村外陈2010年6月滑坡郑金荣张春林刘光华626&后井村宅尾1999年10月崩塌林金发林金发林梅城29&枫亭镇(7个)溪北村顶寨1999年10月滑坡陈秀其陈国森陈元其14&溪北村寨里1999年10月滑坡陈秀其陈秀其陈元其15&溪北村下寨1999年10月滑坡陈秀其陈秀其陈元其421&溪北村林兜2010年6月滑坡陈秀其陈秀其陈元其13&山头村隔头2010年5月滑坡吴友华周清美吴友华225&溪南村外坑1999年10月滑坡黄洪林陈寿其陈寿其28&辉煌村陡门1999年10月滑坡王金程吴明傅王金程24&园庄镇 (8个)岭北村南洋1990年9月滑坡林拥军卓爱福林拥军418&义路村前梧2010年6月滑坡郑俊兴林文森7893329郑俊兴16&东坪村新下2000年8月崩塌陈志峰林玉树陈志峰210&塔兜村厝边1963年8月滑坡杨德聪陈友华陈友华1028&大埔村大厝里1983年8月崩塌卢明雄林元烟卢明雄624&园庄村岭后1999年10月滑坡林仲耿陈凤飞林仲耿520&东石村池后旧厝1999年10月崩塌郑阿明郑少林郑阿明948&东石村东门2000年8月滑坡郑阿明张金华郑阿明16&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榜头镇&& (2个)洋山村孝兄2010年6月滑坡黄明宜黄德清黄德清61223&南溪村梧龙2000年8月滑坡陈金星陈金星陈明清929&龙华镇&& (8个)林内村旧厝2000年8月滑坡林建清林庆瑞林正明944&金建村后厝07年8月崩塌杨清煦苏美华杨春富524&金山村土寨05年9月滑坡彭加火林福山彭文星414&金沙村石室组2006年7月滑坡阮玉飞阮玉飞阮玉飞38&金溪村后社2007年8月滑坡李兆水陈元清李福辉418&金溪村东埔2007年8月滑坡李兆水邱文焰李福辉13&金溪村大洋2007年8月滑坡李兆水林清连李福辉14&灯塔村西坑1999年10月2006年6月滑坡蔡建磊蔡童游蔡建磊411&大济镇 (21个)溪口村岳口后山1999年10月滑坡庄瑞昌庄成灶庄明灯25&溪口村岳口庄金火等2000年6月崩塌庄瑞昌庄明灯庄明灯420&溪口村内坑1999年10月滑坡庄瑞昌庄明灯庄瑞昌626&溪口村下墓2000年6月滑坡庄瑞昌庄成灶陈朝芬118&溪口村下云1997年6月滑坡庄瑞昌庄成灶庄元灿524&阮里村顶坑00年7月滑坡陈梅松8091975肖启泽肖启泽23&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大济镇 (21个)阮里村龙山1997年6月崩塌陈梅松8091975林永德8093855林永德8093855416&古濑村旧厝沟1999年10月泥石流张启同王元新8090628王元新8090628312&古濑村顶旧厝1999年10月崩塌张启同王吓清8090958王吓清8090958424&古濑村后溪1985年滑坡张启同王秋水8082828王秋水8082828211&古濑村罗尾垅1999年10月滑坡张启同王明玉王明玉835&北山村毛垅1998年7月-1999年6月滑坡余国富李开庭8096628戴清模326&北山村刘乾1999年10月滑坡余国富李开庭8096628戴清模430&北山村旧厝洋]999年10月滑坡余国富戴清模李开庭8096628426&北山村岭头1999年10月崩塌余国富戴清模李开庭8096628748&埔峰村格峰1999年6月泥石流颜新忠方金亮颜新忠1030&乌石村埔尾1999年9-2000年8月滑坡郑金灯郑金灯杨金庭836&乌石村上厝2000年8月滑坡郑金灯郑金辉郑金辉15&虎垅村林各成等2000年8月滑坡林金初林秋烟8093246林秋烟80932461142&虎垅村林万福等2000年8月滑坡林金初林金初林金初839&坑北村葛林2000年6月崩塌余志明余国清余志明29&度尾镇(12个)潭边村岭下1999年10月滑坡吴桂全林金星吴剑津1045&潭边村东林1999年10月滑坡吴桂全林金星吴剑津1132&中峰村汉口2001年7月滑坡黄学东黄明华黄明华420&中峰村年头2006年7月滑坡黄学东黄明华黄明华312&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度尾镇(12个)中峰村桥头2006年7月滑坡黄学东黄明华黄明华1040&帽山村李贤景房后2001年3月滑坡陈国珍林玉亮王金海17&湘溪村大坝头2006年7月滑坡刘坤永黄金清黄金清937&湘溪村围山2006年7月滑坡刘坤永黄金清黄金清1147&云居村隔兜06年7月滑坡严美妹严文烟严文烟835&云居村顶厝2006年7月滑坡严美妹严文烟严文烟937&苦竹村东南2000年8月滑坡陈宗文郑吓姜郑吓姜213&埔尾村壁边下厝岭尾2000年8月滑坡刘世模刘建明刘建明48&游洋镇(42个)五星村牛洋(端后)2006年7月 2009年6月滑坡温金晃张瑞旺温金晃832&里洋村大尾乾2000年7月滑坡林思仁林玉华林思仁834&里洋村门头顶2000年7月滑坡林思仁林玉华林思仁732&里洋村山寨2006年7月滑坡林思仁林玉祥林思仁28&沽山村青梅1999年10月滑坡林洪征林建宗林洪征2298&沽山村旧垄1999年10月2007年8月滑坡林洪征林炳池林洪征731&沽山村黄公2010年6月滑坡林炳涛林建宗林洪征311&龙溪村山后13组2010年6月滑坡邱元庆邱金府邱元庆1043&龙山村前湖乾1999年10月滑坡林光宗林民平林建新427&龙山村中乾1999年10月滑坡林光宗林建新林建新521&龙山村旧厝1999年10月滑坡林光宗林光宗林建新1144&龙山村门前山1999年10月滑坡林光宗林建新林建新834&天马村汉口1999年10月滑坡郑国凤何祖禄郑国凤633&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游洋镇(42个)天马村内厝1999年10月滑坡郑国凤何文誉郑国凤529&霞峰村下宫边1999年10月滑坡邱清向曾玉美陈飞龙19&霞峰村东斜1999年10月滑坡邱清向陈飞龙陈飞龙530&霞峰村厝洋2006年7月滑坡邱清向曾玉美陈飞龙16&鲁头村顶途2000年8月滑坡林金銮曾文荣曾建清222&鲁头村尾仑1999年10月滑坡林金銮曾建清曾建清423&鲁头村鲁头组2011年9月滑坡林金銮曾志强曾建清521&鲁头村大张厝2006年7月滑坡林金銮曾建清曾建清15&兴山村下宫1999年10月滑坡刘文新欧金凤林明志430&兴山村洋山1999年10月滑坡刘文新林新平林明志19&兴山村外池2006年7月滑坡刘文新黄金国林明志319&桥光村打铁宫2006年7月滑坡林剑镝林振福林剑镝210&双峰村双告厝1999年10月2007年8月崩塌邹正水尤金庭邹正水14&石山村赤水1999年10月滑坡李应榕李应榕尤永锋28&石山村螺坑]999年10月滑坡李应榕方建平尤永锋16&石山村汾头1999年10月滑坡李应榕伍庆加尤永锋725&石山村水井斜1999年10月滑坡李应榕方建平尤永锋418&石山村申田2011年9月滑坡李应榕方秀达尤永锋1147&河星村青门坑1999年10月滑坡雷凤英陈庆晃雷凤英426&河星村内厝1999年10月滑坡雷凤英陈庆晃雷凤英311&河星村山斗1999年10月滑坡雷凤英陈庆晃雷凤英631&金石村石狮1999年10月滑坡徐元振徐元盛徐元振620&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游洋镇(42个)金石村渭坑2007年8月2009年6月滑坡徐元振徐先金徐元振00&金石村长垅1999年10月滑坡徐元振徐庆清徐元振416&金石村林后1999年10月滑坡徐元振徐庆清徐元振00&金石村利坑1999年10月滑坡徐元振徐庆清徐元振526&游洋街南后坡1999年10月滑坡郭建辉郭玉禹郭建辉1257&游洋村乌里2007年6月滑坡郭建辉张建怀郭建辉1240&游洋村东坡岭2007年6月滑坡郭建辉谢建忠郭建辉14&钟山镇(13个)湖亭村壁院1999年10月崩塌蔡国荣张明照张明照1149&天珠村苍里1999年10月滑坡张庆鹏朱建福7292196张金凤315&朗桥村林刘1999年10月滑坡董再焰戴其铭董美敢726&朗桥村内洋1999年10月滑坡董再焰戴其铭董美敢424&南兴村土妹1999年10月滑坡蒋锋隆刘庆忠蒋锋隆522&麦斜村黄帽山水库1999年10月滑坡谢剑旭谢国芬谢剑旭水库&&麦斜村就岭2010年6月滑坡谢剑旭谢国芬谢剑旭419&麦斜村岩前2010年6月滑坡谢剑旭谢国芬谢剑旭1449&香山村顶厝1999年10月滑坡伊建腾伊建腾伊志环416&临水村尾洋1999年10月滑坡邓金秀邓金秀邓伟明1139&南湖村合木公路边2007年8月滑坡蒋元钗蒋元钗蒋元钗310&南湖村合木蒋瑞琴等1999年10月滑坡蒋元钗蒋元钗蒋元钗28&南湖村合木蒋铁雄等1999年10月滑坡蒋元钗蒋元钗蒋元钗418&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石苍乡 (21个)霞湖村下斜1999年10月滑坡林鸿志林福来林鸿志327&济川村东兴1999年10月滑坡林泽生林建国林泽生18&济川小学1999年10月滑坡林泽生林建华7294186林泽生&520&济川村云潭1999年10月崩塌林泽生林建敏林泽生311&石苍村下洋1999年10月滑坡张成慰陈庆清张成慰113&石苍村王宅1999年10月滑坡张成慰张成慰张成慰220&石苍村大妹1999年10月滑坡张成慰张明连张成慰728&石苍村洋边巷2007年8月滑坡张成慰陈庆清张成慰724&五湖村乌石1999年10月滑坡章建国章炳领章建国439&五湖村上乌石1999年10月滑坡章建国章炳领章建国630&五湖村大坪康清良等2006年7月崩塌章建国章炳领章建国520&老山村际兜1999年10月崩塌罗永生张玉銮罗永生1441&高阳村郁潭1999年10月2005年5月崩塌温文毅温肖宁温文毅415&田坑村田利1999年10月滑坡吴武吴金山吴武111&田坑村尾厝2006年6月滑坡吴武吴金山吴武314&田坑村内厝2006年6月滑坡吴武吴金山吴武29&潭头村上潭1999年10月滑坡林庆和林庆和林庆和217&潭头村下潭1999年10月滑坡林庆和王进起7297598林庆和318&石阳村九头尾1999年10月崩塌林加良林加良林加良314&石阳村溪东2005年5月滑坡林加良柯金松林加良315&隔壁村后坑2006年5月崩塌黄剑峰黄剑峰黄剑峰00&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菜溪乡 (41个)溪边村大坪1998年7月崩塌黄建环蔡加春黄琳仙212&溪边村石前2005年6月滑坡黄建环黄明荣黄琳仙15&溪边村青山2004年6月滑坡黄建环黄名梅黄琳仙421&溪边村龙丈2004年6月滑坡黄建环黄小燕黄琳仙319&溪边村下新厝2001年10月滑坡黄建环黄庆章黄琳仙111&溪边村中厝1993年6月滑坡黄建环黄祖池黄琳仙217&象星村下厝岳兴松等2001年10月滑坡岳加盘岳振伟岳加盘315&象星村中厝岳兆裕等1993年6月滑坡岳加盘岳金辉8694006岳加盘15&象星村山尾2007年8月滑坡岳加盘岳加盘岳加盘417&象星村洋头2010年6月滑坡岳加盘岳福亮岳加盘938&象星村张庄2010年6月滑坡岳加盘岳福亮岳加盘315&象星村前山2010年6月滑坡岳加盘岳振伟岳加盘1046&象星村后山2010年6月滑坡岳加盘岳金辉8694006岳加盘839&象山村洋边1999年5月滑坡陈美聪陈开建陈学勤941&象山村象(上)坑2007年8月崩塌陈美聪陈炳旭陈学勤311&象山村洋边2011年9月滑坡陈美聪陈开建陈学勤312&象山村南溪2010年6月滑坡陈美聪陈美聪陈学勤737&园宅村上园宅2007年8月崩塌苏真东杨金星8664390杨金禹517&园宅村西坪1998年7月滑坡苏真东杨金寿8664231杨金禹519&园宅村池后2010年6月滑坡苏真东苏秀山杨金禹13&园宅村下园宅2010年6月滑坡苏真东苏玉明杨金禹315&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菜溪乡 (41个)石峰村半山1998年5月滑坡薛玉书苏文喜8694750薛玉金12&石峰村黄坑岭1999年6月滑坡薛玉书薛玉金薛玉金12&石峰村坑下1999年6月滑坡薛玉书薛光湖8694459薛玉金315&石峰村三w2010年6月滑坡薛玉书林金洪薛玉金745&石峰村牛垅央2010年6月滑坡薛玉书林春珠薛玉金1048&石峰村硎前2010年6月滑坡薛玉书林玉耀薛玉金2196&石满村林王2000年8月滑坡王万恩陈玉森陈玉森16&石满村上亭2007年8月崩塌王万恩王学军陈玉森310&石满村达水2010年6月滑坡王万恩王玉山陈玉森632&石满村上亭2010年6月滑坡王万恩王元水陈玉森725&黄洋村顶厝2010年6月滑坡陈元亮陈元中陈元亮39&黄洋村大厝2010年6月滑坡陈元亮陈枫通陈元亮13&菜溪村松峰2005年8月崩塌陈庆茂岳国英乐金胜15&菜溪村黎阳2004年6月滑坡陈庆茂许兆锦乐金胜12&菜溪村上坝乾2004年6月滑坡陈庆茂林清锦乐金胜313&菜溪村元兜2001年10月崩塌陈庆茂岳国英乐金胜312&菜溪村柳园2004年6月滑坡陈庆茂乐金胜乐金胜28&菜溪村宫尾2005年6月滑坡陈庆茂林清锦乐金胜311&菜溪村中溪2004年6月滑坡陈庆茂岳国英乐金胜624&菜溪村应尾2004年6月崩塌陈庆茂乐金胜乐金胜313&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社硎乡(14个)田楼村石下1999年10月滑坡陈云飞陈玉枝陈云飞319&田楼村过溪1999年10月2007年8月滑坡陈云飞陈玉枝陈云飞732&白洋村惠峰2006年7月滑坡刘胜喜刘玉毫刘胜喜2076&社硎村新街2000年8月滑坡黄明如陈国祥黄明如1348&社硎村兰前1988年8月滑坡黄明如陈国祥黄明如629&田利村汾山洋2007年8月崩塌罗凤胜林文凯罗凤胜316&田利村汾山洋2010年6月泥石流罗凤胜林文凯罗凤胜20107&卓林村上厝2007年8月崩塌林武先林国滔林武先16&厝洋村部边1999年10月滑坡林龙朱林维新林龙朱1045&厝洋村公路后1999年10月滑坡林龙朱林维新林龙朱1045&湖洋村度头2000年4月滑坡郑德喜郑龙成郑德喜212&湖洋村社宅2000年5月滑坡郑德喜郑龙成郑德喜414&修园村大坪下1999年10月2006年7月滑坡陈东进陈东进陈东进525&修园村大坑1999年10月2006年7月滑坡陈东进陈东进陈东进1347&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书峰乡 (18个)鲤岭村下埕黄玉记等99年10月至 2000年6月滑坡黄启亮黄启栋黄启亮316&鲤岭村新厝黄成算等2006年6月滑坡黄启亮黄启栋黄启亮29&鲤岭村过路黄国桃1999年10月滑坡黄启亮黄启栋黄启亮15&书峰村下厝坪公路1999年10月滑坡黄宗建林明勇黄宗建27全部规划,报部治理项目书峰村下厝坪黄燕治1999年10月滑坡黄宗建林明勇黄宗建417书峰村东田林桂泉等2000年6月滑坡黄宗建林庆录黄宗建532&书峰村卓宅林明清等1999年10月滑坡黄宗建林丽萍8084165黄宗建27&锦峰村下厝颜风伯1999年10月滑坡颜剑峰颜建义林彩霞15&锦峰村郑田郑桂坤等1989年7月滑坡颜剑峰颜国钦林彩霞313&锦峰村停车场2010年6月滑坡颜剑峰颜国钦林彩霞&&&兰石村上峰魏寿良1999年10月滑坡卢开金郑庆豹郑清林319&兰石村上峰魏金枝1999年10月滑坡卢开金郑庆豹郑清林14&百松村中后张庆贤1999年10月滑坡魏文秀魏坤宴魏文秀312&百松村柳坑黄玉水1999年10月滑坡魏文秀魏玉灿魏文秀17&四黄村旧洋黄春松等2007年8月滑坡黄美华黄建森黄镜平310&四黄村四林黄丽钦等1999年10月滑坡黄美华黄永东黄镜平29&四黄村上楼黄顺宝1999年10月滑坡黄美华黄永东黄镜平15&四黄村乌石山黄清秀1999年10月滑坡黄美华黄风金黄镜平16&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西苑乡(32个)广桥村顶厝、古田2001年5月滑坡郑瑞荣郑秋荣郑瑞荣523&广桥村前坑2001年5 月滑坡郑瑞荣郑瑞荣郑瑞荣313&广桥村东安2006年7月滑坡郑瑞荣张福梅郑瑞荣621&广桥村东山2006年7月滑坡郑瑞荣郑占新郑瑞荣15&广桥村东安2010年6月滑坡郑瑞荣张福梅郑瑞荣310&广桥村东安2010年6月滑坡郑瑞荣张福梅郑瑞荣315&西乾村洋边2006年7月滑坡张玉丁张玉丁张玉丁314&西苑村下块2001年7月滑坡范文兵戴洪新7194666范文兵112&西苑村东湖坪2001年8月滑坡范文兵范美元7194078范文兵217&岭峰村五分1990年9月滑坡胡元禄胡向清戴宗林1042&岭峰村下斜2000年5月滑坡胡元禄戴宗林戴宗林318&岭峰村社丘2000年5月滑坡胡元禄戴宗林戴宗林17&岭峰村茶坪2001年4月崩塌胡元禄胡向清戴宗林943&岭峰村东洋凌新天厝后1995年7月滑坡胡元禄胡元禄戴宗林320&岭峰村岭头2000年5月滑坡胡元禄胡元禄戴宗林316&岭峰村厝尾2006年7月滑坡胡元禄胡应妹戴宗林622&岭峰村尾坑2006年7月滑坡胡元禄胡应妹戴宗林211&岭峰村东上组2006年7月滑坡胡元禄胡应妹戴宗林29&仙山村翁厝1998年5月滑坡翁仁孝翁仁孝林金全531&仙山村下队1991年10月滑坡翁仁孝翁仁孝林金全17&仙东村海山2001年6月滑坡纪明雄纪雄伟戴宝元16&仙东村仁山2000年4月滑坡纪明雄戴 宝杰戴宝元2189&仙东村戴寿敢等2001年9月滑坡纪明雄纪明雄戴宝元724&仙东村祠边2000年4月滑坡纪明雄纪明雄戴宝元17&乡镇灾点位置发生时间(年月)类型责任人电话监测人电话村主任/协管员电话威胁户数人数备注西苑乡(32个)仙东村牛角2006年7月滑坡纪明雄戴宝杰戴宝元1049&前溪村溪头1990年5月滑坡邹宗威邹宗威邹宗威216&前溪村下厝1999年10月滑坡邹宗威邹宗威邹宗威316&前溪村大丘郭良武2000年6月滑坡邹宗威邹宗威邹宗威17&风山村墓前1997年8月滑坡陈元江陈元江陈元江310&柳园村东兜1999年9-2006年7月滑坡郭良锯郭良锯郭良锯522&东湖村黄玉度等1999年9月滑坡黄玉秋黄玉度黄玉秋424&仙西水电站2012年6月泥石流纪志达纪志达纪志达12&交通部门3个城象线菜溪路段&滑坡程朝阳李庆水&&&&&城象线社硎路段&滑坡程朝阳李庆水&&&&&城象线社硎田楼石下&滑坡程朝阳李庆水&&421&教育部门5个大济西南小学&滑坡郑步挺陈喜新&&厕所197&书峰四黄小学&滑坡颜进展林怀义&&教学楼69&枫亭溪北小学&滑坡黄少红陈文胜&&教学楼300&游洋金石小学&滑坡郭建忠陈国兵&&教学楼0已搬迁游洋中学&滑坡黄寿椿蔡美荣&&教学楼&&合计265 处&14277816&附件2仙游县2013年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一览表序号&野外编号位置(乡、村)灾种规模(万立方米)受威胁建议防治措施评定级别人数建筑物其他县级市级省级1XY-1001榜头镇洋山村孝兄滑坡1061户223人300间&工程治理县级市级省级2XY-0703社硎乡田利村汾山洋泥石流&30户121人135间&工程治理县级市级省级3&枫亭溪北小学滑坡2.0300人教学楼&工程治理县级市级省级4XY-148XY-149大济镇虎垅村滑坡1.4547户204人46间&排水、监测、治理县级市级&5XY-189游洋镇沽山村青梅滑坡2.422户98人82间&排水、监测、避让县级市级&6&社硎乡白洋村惠峰滑坡2.020户76人75间&排水、监测、避让县级市级&7&书峰四黄小学滑坡1.069人教学楼&排水、监测、避让、县级市级&8&菜溪乡石峰村硎前滑坡1.221户96人70间&排水、监测、避让县级市级&9&游洋镇游洋街南后坡滑坡1.012户57人80间&排水、监测、避让县级市级&10&西苑乡仙东村仁山滑坡1.221户89人85间&排水、监测、避让县级市级&11XY-169社硎乡修园村大坑滑坡0.713户47人97间&排水、监测、避让县级&&12XY-022西苑乡岭峰村五分片滑坡2.8810户42人40间&排水、监测、避让县级&&&附件3仙游县2013年度重点地质灾害点联系监测网络仙游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国华(副县长)副组长:陈世清(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志斌(县政府办室务成员、方志委主任)成员单位:县国土资源局、财政局、水务局、住建局、民政局、公安局、林业局、交通局、卫生局、科技局、气象局、电力总公司、电信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李自力& 成员:朱庆辉、许金义序号灾点名称类型县级责任人或联系人乡镇责任人/电话国土所负责人/电话村责任人/电话1榜头镇洋山村孝兄滑坡吴国华(副县长)8294201&李自力(副局长)8599197朱庆辉许金义&国土局值班电话:8285890黄国杞杨建辉黄明宜2社硎乡田利村汾山洋泥石流方仁加邱志鹏罗凤胜3枫亭溪北小学滑坡林建河林庆银黄少红4大济镇虎垅村滑坡张美良&&& 史剑鹏林金初 5游洋镇沽山村青梅滑坡黄剑辉吴余杰林洪征6社硎乡白洋村惠峰滑坡方仁加邱志鹏刘胜喜7书峰四黄小学滑坡林茂钎黄韶辉颜进展8菜溪乡石峰村硎前滑坡郑志强郑光辉薛玉书9游洋镇游洋街南后坡滑坡黄剑辉吴余杰郭建辉10西苑乡仙东村仁山滑坡陈各和郑美义纪明雄11社硎乡修园村大坑滑坡方仁加邱志鹏陈东进12西苑乡岭峰村五分片滑坡陈各和郑美义胡元禄&抄送:市国土资源局,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县纪委办公室。&&&&&&&& 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印发& |
| &主办: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联系电话:0 邮箱:webmaster@技术支持:仙游县信息中心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金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