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资料王绅的详细资料

王祎&&殉节云南的明代开国名臣--区域史研究详细
王祎——殉节云南的明代开国名臣
&作者:吴晓辉
吴厚荣&共计:&5307&字&&
王祎(),字子充,号华川,婺州(今浙江金华市)义乌(今义乌市)人,生当元末明初,为一代名儒忠臣,其生平事迹备载于各种史籍。晚明著名思想家李贽(曾任云南姚安知府),著有《续藏书》27卷,载录明神宗以前明代人物约400名的传略,其书首列“开国名臣”23名,其中以“义乌王忠文先生祎”为第四,位在陈遇、刘基、宋濂之后;又列“文学名臣”14名,王祎为第二,位在宋濂之后。明代史学家张嘉和著有以编纂“简、核、严、直”著称的《皇明通纪直解》,《王祎传》列“太祖朝死节名臣”中。清初修《明史》,其中《列传o忠义(一)》载《王祎传》。当代《辞海》载“王祎”条,称其为“明文学家、史学家”,“奉使赴云南谕降,遇害。能诗文。”根据以上诸书的权威评述,以“殉节云南的明代开国名臣”,为王祎作历史定位,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王祎在世52年,其生平活动大致可分为三段:37岁以前为第一段,博览群书,胸怀大志,著书立言,显名于世,而不为元朝所用,怀才不遇;37岁后12年为第二段,应朱元璋礼聘出山,参与明代开国宏业,施展抱负,多有建树,名声益盛,而刚正遭忌;49岁后3年为第三段,离朝出使,慷慨远行,滇南宣诏,反复谕降,坚守使命,大义凛然,为国家一统而壮烈殉节。本文侧重叙述第三阶级的情况。
洪武元年(1368)八月,徐达大军攻克大都,元顺帝北逃;洪武三年四月,元顺帝卒,子爱猷识理达腊嗣位(元昭宗),在漠北仍维持着一个残破的小朝廷,史称“北元”。洪武四年(1371)正月,明将汤和、傅友德攻克重庆,七月又克成都,恃险盘踞该地称王称霸的明昇投降、戴寿被擒,川地略定,并得川滇边地宣慰、宣抚司(管辖少数民族机构)25个归顺,云南北边金沙江沿岸的屏障已为明军所控制。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完成大统一局面。与周边属国亦已建立通好关系。但是,“北元”蒙古贵族仍不断纠集北方残余军事势力对明朝实施反攻,并联络云南梁王,企图南北夹攻,卷土重来入主中原。而云南,僻处西南边陲,元初置中庆路,世祖忽必烈封其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镇守其地,忽哥赤死后,其子嗣封为梁王。此时,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拥兵十万,自恃险远,不肯向明廷臣服,仍用元代年号,依然陆续遣使到逃亡塞外的“北元”执臣节如故。朱元璋当然不容许异己势力割据一方,但他虑及天下大乱已久,新朝初建,宜尽可能少派大军远征险僻,避免更多生灵涂炭,因此总想以和平方式解决云南的归服问题。洪武二年、三年就已两次遣使往云南,但因中途经四川时被戴寿军扼阻未能到达。到洪武四年冬,四川已平定,恰有梁王派往北元的使者苏成在北平为明军截获,递解至南京,朝廷遂决定以翰林待制王祎为大明使臣,赍诏往谕梁王,由苏成带路前赴云南。(王祎赍诏全文载于《明太祖实录》)据明翰林修撰吴宽《王忠文公祠记》云:当王祎将奉使云南的消息传出后,友人们“佥谓公文士,不宜蹈不测之夷虏,公受诏不顾”,慷慨登程。
经长途跋涉,王祎于六月到达昆明,即向梁王宣读诏文,并告谕:“大明创业,统一万方,皇上圣武,天与人归,作君万邦。惟尔有众,僻在西南,久阻声教,故遣使谕意,今能祗若明命,亟宜奉版图归职方,则尺地一民,安堵如故,高爵厚禄,身名俱全,奈何欲以一隅抗中国(统治全国的朝廷)哉?不然,天讨旦夕至。”但梁王不听,反而狂妄声称:“汉闭昆明,命使莫达;唐勤远略,只以自惫。天兵虽多,恐无所用之。”(这是说,历史上滇南因僻远险阻,民族杂居,中原朝廷鞭长莫及,即使派大军征伐也劳师糜饷损兵折将,甚至全军覆没,云南得以闭关自守长期成为独立王国。梁王因而心存侥幸,幻想重演历史故事,抗拒明朝,割据一方。加之梁王乃元朝宗室,不肯叛元归明,态度必更顽固。由此可见,王祎奉谕云南的任务是何等艰巨!)于是梁王“馆祎别室”,给以冷遇。
数日后,王祎去见梁王,复谕之曰:“予将命远来,非为身谋。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遽加锋刃耳。昔元纲解纽,陈友谅据荆湘,张士诚据吴会,陈友定据闽,明玉珍据蜀,皆崇关峻岭,长江天堑。天兵四征,不四年率膏斧钺。尔元君北走以死,扩廓(帖木儿)之属或降或窜,曾无用武之地,不烦一刃而天下大定。是故先服者赏,后至者僇。今尔自料,智谋勇悍,孰与陈、张?土地甲兵,孰与中国?天之所废,谁能兴之?若恃险远,抗明命,上命将将龙骧鹢鸬(威武的大军战船),会战于昆明池,尔如鱼游釜中,不亡何待?悔无及矣!”这番演说,针对梁王的心理,历举实例,纵论天下大势,以天命人心、强弱对比、从违吉凶之道,给梁王指明出路,理直气壮,气势如虹,反复开导,破其幻想,其效果是:“梁王君臣相顾骇服,知元社已屋(元朝已倾覆),已有降意”(有多种野史称,梁王当场曾说“先生之言是也”);“即为改馆”(提高待遇)。但是,“独留祎不遣”,即仍然持犹豫观望的态度。
此后,梁王果然对王祎“甚加礼敬,府僚大臣若司徒达里麻、参政喻金闾、高抚慰辈尤所敬重”;而王祎“凡见梁王必以天命所归、人心所属为开说;退谕其臣僚,尤加委曲”,就是继续对梁王、特别是对其臣僚反复做委婉细致的开导、说服工作。他决定以汉代出使匈奴的苏武为榜样,长期坚守使命,不达目的不告归。“公亦持节,必俟降之乃返”。
这样,王祎在昆明坚持一年半。先后在佑圣宫、报国寺、南关董金刚保家居住,曾给彝族画家何仁可指授绘画技法,又受宜良县李起宗(曾任元枢密院都事)邀请,到其家作客,并为其“竹轩”题写了绝句三首。这是尽可能与当地人士建立友谊。而“平日,杜门板不接人事,惟读书著述,有文集二大册(达里麻录本藏于家)”。这是何等从容镇定静候时机的天朝使节风度!
不料风云突变。洪武六年(1373)冬,“北元”派出的使者、侍郎脱脱,经由西蕃到达昆明来征粮饷,并欲与云南连兵以对抗明朝,侦知梁王留着明廷使臣,与明朝暗通、怀有“二心”,“因以危言迫梁王杀我使以自明”,即以杀使臣表明与明朝一刀两断、铁定与北元共存亡的态度。“梁王不欲遽绝我(明)朝,持两可不决”,乃让王祎“移居于春登杨氏家”,“匿之民间”。又被脱脱察知,大骂梁王,并讥诮说:尔身为元室后裔,“国家颠覆而不能救,反欲远附他人耶!”更“跃马而起”以加威吓,“梁王不得已出祎见之”。“祎见脱,脱欲屈以威(逞威欲加屈辱),(祎)奋骂曰:‘天迄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如爝火余烬(小火把燃尽之余灰),尚敢假息以与日月争光耶!且我与汝皆使也,我为天子使将命远来,我岂畏死者耶?岂为汝屈!’脱脱厉声詈。或(有人)劝脱脱曰:‘两国交争不罪来使,不从则遣之,彼何罪焉?况王公才器天下无双,宜有以全之。’脱脱攘臂曰:‘今日虽孔子在,义不可留!’梁王不能救。(祎)顾谓梁王曰:‘汝朝杀我,天兵夕至,汝祸不旋踵矣!’”时腊月二十四日,遇害于观音寺前三市街,年五十二。“梁王遣使致祭,具衣冠敛之。”(本节所述王祎在滇言行,系据多种资料“参稽互订”而成。)
发生在昆明的这场王祎对脱脱的以死抗争,是新兴的大明王朝对腐朽没落的北元贵族残余势力为云南归顺问题的历史性激斗。王祎奉使仗节,为国为民,正气冲斗牛,大义薄云天,威武不能屈,视死如归,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节操文化培育出来的正义之士的铮铮铁骨。从梁王及其亲近臣僚在此事过程中的前后言行表现看,王祎的奉使规谕工作是有成效的,只因脱脱突至大逞淫威,以致功败垂成,此为历史的遗憾。王祎为江山一统、为云南百万生灵免于刀兵之灾竭尽心力直至献出生命,是明代第一位为社稷生民殉国的钦差文臣,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实为千秋英烈!方孝孺评说:“公南中之节,奋厉卓伟,使异域知中国有守死不贰之臣!”对云南上下大有震撼。
王祎的殉节,是有长久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其籍贯义乌,本就有重节义严操守的乡土传统。平素他又非常注意学习历史上的著名先烈,写有多篇赞颂之文。如《文丞相画像记》:“予少时读公(文天祥)《吟啸集》及《北行日历》,具悉其不屈状;后又得其本传伏读之,知公为益详,未尝不感愤叹息,以为忠义大节近世以来无有如公之盛者”;盛赞文天祥“人臣秉忠执节以身死国”,“从容蹈道,慷慨就义,天地可易而志不改,金石可变而操愈坚,视死如归”;“人孰无死,惟死得其所,故虽死而不泯”,“死有重于泰山”。又有《麒麟阁苏武颂》:苏武奉汉帝派遣,持节往匈奴,谕以威德,被羁留于北海牧羊,“十有九年,乃复来归。昔者之往,其颜如脂;今之还矣,皓髪白鬚。表里纯忠,始终全节,名震殊邦,功显帝室”。王祎在云南的坚持和死节,正是对苏武、文天祥精神的发扬光大。
王祎死节,对后世影响之大,可以举例如下:
明嘉靖十五年,王祎同乡后辈金江作《义乌人物记》,特著《忠义篇》:“江生也晚,(对王祎)备世其履历而景慕其气节,未尝不为之浩叹,作《忠义篇》以为后世人臣之劝”;王祎“知事君之大义,守身之大节,不以成败利钝而少变,其扶天常,其植人纪,其裭乱臣贼子之气,裨补世教甚有力焉”;人能忠义,“盖萃天地劲正之气,发为磊落瑰伟之行,蹈白刃赴水火,万死而不改其操”;“祎以雄才受知太祖,故于出使云南不屈而死,可谓烈丈夫者矣!其忠义之心虽本乎天性,夫亦由学而成欤!”义乌县志《王汶(王祎裔孙)传》赞曰:“国朝文献金华为盛,王氏于金华为尤盛,盖祎之文章节操关天下之休明之治”。
明正统五年,名相杨士奇为《王忠文公文集》作序,指出:“王公之死以使命,盖与唐颜鲁公同。”颜鲁公即颜真卿(709-785),唐大臣、书法家,任平原太守时起兵抵抗安禄山叛军;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德宗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他奉派前往劝谕,坚贞不屈,被希烈缢死。颜鲁公是中国历史上死节名臣的典型,王祎实堪相配。
云南士民,对皇明诏使王祎的殉节,更是感动敬仰,长久怀念。王祎死节当天,“城中父老士女,莫不垂泪。”杀害王祎以后,原已有降意的梁王遂铁定心思与北元勾结,次年又派铁知院等12人出使漠北,被明军俘获。朝廷便又遣前刑部尚书、湖广参政吴云,令铁知院等带路前往云南劝降。但到云南境内沙糖口时,铁知院等忽然变卦,自虑“奉使不达、中道被执、罪必死”,乃设计威胁吴云,令伪造文书,改胡服辫髪诈称是北元使者以拜见梁王,吴云责以大义,誓死不从,竟被害。至洪武十四年(1381)8月,明太祖怒言“云南在所必讨!”派遣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伐滇,曲靖一战,梁王麾下十万精兵全军覆没,主帅司徒平章达里麻被生擒,梁王投水自尽,明军进驻昆明东郊金马山,受到城中父老热烈欢迎,史称“金马山拜迎明军”。可见,云南各族人民早已盼望国家统一,他们对九年前率先入滇为此殉身的王祎自然深情怀念。
洪武二十九年(1396),在四川蜀王府中供职的王祎之子王绅到昆明访寻乃父遗骸,受到当地文武官员和众多市民热忱关切和大力帮助,“滇人感怆,称王孝子”。时已相隔23年之久,但人们对皇明诏使王翰林仍记忆深刻,“士民僧道,多来称述先公容貌言行、嗜好制作、动静仆从,皆可稽”。云南布政使张紞,特为作《吊王翰林文》。
明弘治十四年(1501),建“二忠祠”于昆明城东二里,祀王祎、吴云。嘉靖十八年(1539)春,云南行省副使朱良矩、参政车文炳为王祎建祠、造墓(“皇明诏使王忠文先生墓”),并置守冢卒1人。清康熙五十年修“二忠”王祎、吴云墓于聚奎楼外地藏寺,有司春秋致祭;乾隆十四年重修。直至20世纪80年代,“二忠墓”仍完好地矗立于昆明市拓东路古幢公园内,为全市有数的明古迹之一。(后因城市扩建被平掉,遗址在今昆明市博物馆内。)云南志书所载有:王景常撰《王文节公墓志铭》、程本立撰《吊国使王翰林文》、彭纲撰《二忠祠记》,正德《云南志》卷十八列《王祎传》(以后志书载之),并详记王祎死事。
当代云南史家言:王祎、吴云代表新兴进步势力,反对没落残余割据势力,无疑是对当时人民群众有利的,这也许是云南人民一向看重“二忠墓”的原因之一吧。
至于明朝廷,直到朱元璋之孙建文帝继位后,由王祎之子王绅奏告父死节情状后,才“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这是明代开国以来授予谥号的第一位文臣,但“晦而不行”。(因建文帝不久就被燕王朱棣兴兵夺位,其所“诏赠”遂被搁置。)王祎殁后七十年,即英宗正统五年(1440),再由义乌县丞刘杰“白其忠于朝,诏赠翰林学士、奉议大夫,赐谥忠文”。据当朝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首辅)《王忠文公文集序》称:“公奋义死之后十年,天兵下云南,王公死事始暴白于中朝,然旌褒之泽未及也”;这回刘杰为之告白,众臣朝议一致确信,从而获得诏赠,“命下之日,舆论欣快”,可见,王祎英勇殉节后被湮没七旬之久而终获表彰,人心大快,说明“天道显忠佑善”“晦于前必彰于后”。与此同时,由县丞刘杰编辑、县令刘同校正的《王忠文公文集》也首次成书,当朝首辅杨士奇欣然作序。
参考资料:
1.《王忠文公文集》24卷(明嘉靖元年张齐刊本)
2.《明史》
3. 李贽:《续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4.《康熙义乌县志》
5. 徐永明:《元代至明初婺州作家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冯春生:《义乌名人传o王祎》(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7.《昆明市志长编》卷三(古代之三),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1984年3月
成都市志办贵阳市志办广西地情网中国地方志
建议使用Micosoft Internet Explore并以或更高分辨率浏览
版权所有: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志办)&&&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3号楼5楼
电话:& 传真:& 邮编:650500
&特别声明: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抄袭、下载我站的任何信息,一经发现我们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相关新闻:
原标题:皇室超女:明朝皇后是怎样海选出来的(图)明熹宗天启帝的懿安炎 陵 历 代 祭 祀 碑 文(下)
  祭祀碑文(清)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钦遣侍读学士白允谦告即位致祭祭文: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圣贤代起,先后一揆,功德载籍,炳如日星。朕诞膺天眷,绍缵丕基,景慕前徽,图追芳躅,明煙大典,亟宜肇修。敬遣专官,代将牲帛,爰修殷荐之诚,用展仪型之志。伏惟格歆,尚其鉴享。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钦遣宗人府府丞高珩告亲政致祭祭文:自古帝王,继天立极,功德并隆,治统道统,昭垂弈世。朕受天眷命,绍缵丕基,庶政方亲,前徽是景,明煙大典,亟宜肇修。敬遣专官,代将牲帛,爱昭殷荐之忱,聿备钦崇之礼。伏惟格韵,尚其鉴享。
  
  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钦遣督捕理事官魏双凤告乎滇致祭祭文:自古帝王,受天显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圣贤代起,先后一揆,成功盛德,炳如日星。朕诞膺天眷,临制万方,扫除凶残,廓清区字,告功古后,殷礼肇称。敬遣专官,代将牲帛,爰修煙祀之忱,用展景行之志。仰冀明灵,鉴兹诚困。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钦遣詹事府少詹事舒书告皇祖妣文皇后升衬太庙礼成致祭祭文:自古帝王,受大明命,御宁膺图,时代虽殊,而继治同道,后先一揆。朕承天眷佑,临制万方,稽古礼文,肃修祀事。兹以皇祖批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诩天启圣文皇后神主升衬太庙札成,特遣专官,代将牲帛,虔修煙祀之典,用抒景行之忱。仰冀明灵,鉴兹诚悃。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钦遣太仆寺少卿王绅告灾致祭祭文:自古帝王,继天出治,道法兼隆,莫不慈惠嘉师,覃恩遐尔,朕勤恤民依,永期殷阜。迩年以来,郡县水旱间告,年谷歉登。蚤夜孜孜,深切轸念。用是专官秩祀,为民祈福,冀灵爽之默赞,溥乐利于群生。尚鉴精忱,俯垂歆格。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钦遣詹事府少詹事巢可托告靖边大功致祭祭文:自古帝王,受天景命,制治绥猷,必禁暴除残,以安黎庶,缅惟往烈,道实同符。朕钦承帝祉,临御九围,兹以狡寇跳梁,亲征漠北,荡涤寇氛,廓清边徼,永消兵革,以舆普天率土,乐育太和。敬遣专官,代将牲帛,昭告古先,哲后虔修煙祀式,彰安攘之模,用展景行之志。仰企明灵,俯垂鉴享。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钦遣通政司左通政张格告五旬万寿致祭祭文:自古帝王,继天立极,出震承乾,莫不道洽寰区,仁周遐迩。朕钦承丕绪,抚驭兆民,思致时雍,常殷惕厉,历兹四十余载。今岁适届五旬,旰宵兢兢,无敢暇逸,渐致民生康阜,世运升平。顷因淮黄告成,亲往巡历,再授方略,善后是期。睹民志之欢欣,滋朕心之轸恤,遄回辔驭,大沛恩膏。用遣专官,敬修祀典,默赞郅隆之治,益宏仁寿之麻。尚鉴精诚,俯垂昭格。
  
  清康熙四十人年(公元1709年)钦遣通政司左通政载墦告复储致祭祭文:朕惟自古帝王,正位临民,代有令德,是以享祀千秋,用昭钜典。朕仰荷天休,俯临海字,建立元良, 历余载。不意忽见暴戾狂易之疾,深维祖宗宏业及万邦民生所系至重,不得已而有退废之举。嗣后渐次体验,当此大事时牲生好恶之徒,各庇邪党,借端抅衅,朕觉其日后必成乱阶,随不时究察,穷极始未,因而确知病源,皆由镇魇,亟为除治,幸赖上大鉴佑,平复如初。朕此因事耗心神,致成剧疾,皇太子晨夕左右,忧形于色,药饵必亲,寝膳必视,惟诚惟谨,历久不渝,令德益昭,丕基克荷。用是复正储位,永固国本。特遣专官,敬申殷荐,尚其韵格。
  
  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钦遣通政使司左会议陈汝咸告六旬万寿致祭祭文:自古帝王,继大出治,建极绥猷,莫不泽被生民,仁周寰字。朕恭膺宝历,仰绍前徽,夙夜孜孜,不遑遐逸。兹御极五十余载,适当六旬初届。所幸四方宁谧,百姓义和,稼穑岁登,风雨时若。维庶徵之协应,爰群祀之虔修,特遣专官,式循旧典,冀益雍熙之运,尚永贻仁寿之庥。俯鉴精诚,用垂歆格。
  
  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钦遣翰林院编修惠士奇告皇妣章皇后升衤付太庙礼成致祭祭文:自古帝王,受天景命,建极绥酞,垂万世之经常,备一朝之典祀。朕钦承帝祉,临御九围,夙夜惟寅,敬将祀典。兹以皇妣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翼圣章圣后神主升衤付太庙礼成,特遣专官,代将牲帛。用展芯芬之敬,聿昭煙祀之虔。仰冀明灵,尚其歆格。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钦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全应璧告即位致祭祭文:自古帝上,继大出治,建极绥猷,莫不泽被生民,仁周海字。惟我皇考,峻德鸿勋,媲美前古,显漠承烈,垂裕后昆,朕以藐躬,缵膺大宝。当兹嗣位之始,宜修享祀之仪,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时和岁稔,物阜民安,淳风遍洽乎寰区,厚德常敷于率土。尚其歆格,鉴此精诚。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钦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汝谷告圣祖仁皇帝配飨圜丘礼成致祭祭文:自古帝王,体天立极,表正万邦,悒泽遍于寰区,仁风及于奕祀。朕丕承大统,遥契曩徽,兹于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恭奉圣祖合天宏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配享圜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永赞修和之治,益昭安阜之休。鉴此精诚,尚其欲格。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钦遣太常寺少狠卿尔呼达告即位致祭祭文:礼崇祀典,光俎豆于前徽;念切景行,荐馨香于往哲。惟帝继天建极,抚世诚民,丰功焝耀于筒编,骏烈昭垂于宇宙。溯典型于在昔,凛法鉴之常存。朕以藐躬,继登大宝,属膺图之伊始,宜展把以告虔。特遣专官,祗遵彝典,苾芬在列,备三献之隆,仪灵爽式,凭仰千秋之明德。尚其歆格,永锡鸿禧。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钦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金告世宗宪皇帝配飨圜丘礼成致祭祭文:自古帝王,宪天出治,建极绥酞;德泽洽于万方,轨范昭于百世。肤缵承鸿绪,景仰前徽,兹于乾隆二年四月十六日,恭奉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主安享圜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永佑雍熙之盛、益昭安阜之隆。麻鉴精诚,尚其歆格。
  
  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钦遣大理寺少卿陈世烈告晋皇太后徽号致祭祭文:自古帝王,继天建极,抚世绥猷。教孝莫先于事亲,内治必兼于安外,典型在望,缅怀至德,要道之归,景慕维殷,心希武烈,文谟之盛。兹以边徽敉宁,中宫摄位,慈宁晋号,庆洽神人,敬遣专官,用申殷荐,仰惟歆格,永锡鸿禧。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钦遣大理寺卿李世悼告皇太后万寿致祭祭文:惟帝王宪天作极,受篆承休,教孝莫先干事亲,歙福用光乎继治,是彝是训。缅怀至德,要道之归,寿国寿人,允展锡类,推恩之盛。兹以慈宁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庆洽,爰申殷荐,特遣专官。冀鉴兹忱,永绥多福。
  
  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钦遣大理寺卿罗源汉告乎定准噶尔大功、加上皇太后徽号致祭祭文:朕惟帝王建极,乘时绥猷,驭世制临无外,德威之服远者;神教化有源,孝道以尊亲为大景。典型于在昔,实天经地义之丕昭,宏佑启于方来,惟文治武功之交凛。兹以平定准噶尔大功告成,加上皇太后徽号,神人洽庆,中外蒙麻,敬遣专官,用申煙祝,伏惟鉴格。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钦遣礼部侍郎程景伊告克回部大功致祭祭文:朕惟帝王,建极绥猷,经文纬武,诞敷德教,仁义备其,渐摩克诘,戎兵声灵,彰其赫濯。惟恩威之兼济,先后道本同符,斯命讨之,昭垂今古,功归一轨。兹以西师克捷,回部荡平,缅骏烈于前型,敷奏其勇,远徂征于绝域,潏观厥成,中外腾欢,神人协庆,专官肃祀,昭鉴燃歆。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钦遣都察院左都御史董邦达告皇太后万寿晋徽称致祭祭文:惟帝王本仁祖义明,物察伦修,人纪以绥狱,则天经而立极。缅羹墙其可接,先后攸同:奉俎豆以常新,楷模具在。兹以慈闱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庆洽,展尊亲之义思克,绍夫前型,广锡类之仁期永,绥夫后禄。爰申祝告,式荐馨香。尚鉴捆忱,俾膺多福。
  
  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钦遣户部左侍郎范时纪告皇太后八旬万秀致祭祭文:惟古帝王,体元则天,抚世减民,勋被寰区,德昭往古。羹蘠匪隔,累朝之统绪相承,徂豆维新,百代之英灵如在。兹以慈闱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洽庆。孝道以尊亲为大,式仰前型;母仪之锡类有宏,永绥厚福。彝章载举,祀典惟崇。布肝蚃以告虔,庶灵明之来格。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钦遣内阁待读学士欧阳瑾告平定两金川大功致祭祭文:朕惟古帝王,德洽恩威,义严彰瘴,锄好禁暴,昭命讨之,无私辑远,绥猷振耳,灵之有赫。兹以两金川大功金蒇,逆党咸俘。珍殄馀于番陬,戢武协求宁之志;缅丰功于前代,庆成觇耆定之庥。特遣专宫,肃将煙祀,惟冀鉴歆。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79年)钦遣詹事府詹事梦吉告七旬万寿致祭会文:惟帝体元赞化,建极绥猷,泽被生民,勋垂奕世。简编明备,累朝之治法和传,弓剑留藏,千载之英灵如在·兹以朕七旬展庆·九有腾欢,懋举崇仪,特申昭告。缅当日之膺图受篆,每深景仰之忱,抚此时之集嘏凝禧,弥切祗寅之念,竟佑郅隆之运,永贻仁寿之庥。式荐精煙,淮祈鉴格。
  
  清乾隆五+年 (公元1785年)钦遣礼部主侍郎庄存与告御极五十年致祭祭文:惟帝体元赞化,建极绥猷,泽被生民,勋垂奕世.简编明备,累朝之治法相传;弓剑留藏,千载之英灵如在。兹当鸿图锡羡,凤纪增绵, 懋举崇仪,特申昭告。缅当日之膺图受篆,每深景仰之忱; 抚此时之集嘏凝禧,弥切祗寅之念。冀佑郅隆之运,永贻仁寿之庥。式荐精札,惟析鉴格。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钦遣内阁学士傅霖告八旬万寿致祭祭文:惟帝膺图,抚运建极,宜民泽洽当时,声教动寰瀛之慕,勋垂奕世,典章昭方册之贻,思英爽以长存,秩春秋而匪懈。兹以朕八旬展庆,万国胪欢,懋举崇仪,特申昭告。何蕃厘于昊榟,益缅皇春帝夏之隆,仰景行于前朝,倍敫夕朝乾之志。尚祈来格,鉴此惟馨。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钦遣荆州左翼副都统成德,后就近改派衡州协副将徐琨告即位致祭祭文:惟帝体元赞化,建极绥猷,泽被生民,勋垂奕世。简编明备,累朝之治法相传;弓剑留藏,千载之英灵如在。兹以乾隆周甲,嘉庆纪元,懋举崇仪,特申昭告,缅当年之膺图受篆,每深景仰之忱; 抚此时之集嘏凝禧, 弥切祗寅之念。冀佑郅隆之运,允贻仁寿之庥。式荐精煙,惟冀鉴格。
  
  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钦遣国子监祭酒玉麟告高宗纯皇帝配餮圜丘礼成致祭祭文:自古帝王,受篆膺图,乘时御字,罔不宪天立极,宥密单心,故能泽洽万方,范昭百世。朕寅承鸿典,景仰前徽,兹以嘉庆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恭奉高庙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主配享圜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孚熙皋之运,昭安阜之风。鉴兹精禧,尚其歆格。
  
  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钦遣理藩院右侍郎策丹告五旬万寿致祭祭文:握符御字,徽一德一心之传;建极宜民,差百世百工之等,惟帝王肇开鼎祚,递席萝图,统元会以循环,垂典谟而合揆。溯高庙寅承祖志,睿吟窥升降之原抚。朕躬式缵丕基,治法契登咸五之蕴。兹以陈畴锡庆,合寓胪欢,际重熙累洽之期,大衍之数五十,缅骏德丰功之辟,古史之纪甘三,昔年,像展南薰。见闻本通乎礼乐,此口心齐,左个馨香,伫洽乎天人,用荐景蕃,特申昭告。山陵不远,尊俎宜歆。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钦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韩鼎晋告六旬万寿致祭祭文:惟帝肇握乾符,递承泰筴。制礼作乐,垂明备于简编;腾茂蜚英,留声灵于弓剑。兹以朕庆逢六秩,欢洽万民,周甲篆以提厘,萃壬林而锡福。知其政,知其德,迄今钦统之隆,作之君,作之师,稽古荷心传之赐。忆五旬之介祉,曾荐维馨,阅十载以升香,用昭有格,伏祈歆格,虔奉精煙。怀往烈,肃奉精煙。朕以藐躬,初承大统,自今日宵衣旰食,兢业方殷,念古来帝绪王猷,典型不远。既切景行之慕,宜修秩祀之文,敬遣祠官,虔申礼奠,眷藏弓之有地邈矣。风徽问宰,木以何年,佳哉葱郁,神其佑享,福我寰区。
  
  清遣光元年(公元1821年)钦遣湖广荆州副都统七克唐阿告仁宗睿皇帝配飨圜丘礼成致祭祭文:心源递衍,球图灿御世之谟;祀典常昭,俎豆肃侑神之礼。惟致治莫先稽古,斯率初宜重升香。朕缵绍丕基,尊崇先烈,廿五载神功圣德,幸符峻极于瑶坛,四千年帝绪王猷,遥企遗徽于玉检。兹以道光元年四月初六日,恭奉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主配享圜丘礼成,特遣专官,敬申昭告。累叶梯松揪之荫,往迹殷怀,两楹黍稷之馨,懋仪载举。式摅诚悃,庶格精煙。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钦遣湖南镇竿镇总兵陈阶乎告平定喀什噶尔大功致祭祭文:惟帝王治奉三无,功彰九伐。诘戎兵而肄武,骏烈绥截;弧矢以宣威,鸿猷震叠。兹以凶猷翦灭,疆土盂安,昭耆定于极边,共觇一道,同风之威缅声,灵于列代,益著万方,向化之庥。敬荐馨香,伏惟昭鉴。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钦遣湖南绥靖镇总兵官李约文告皇太后万寿致祭祭文:惟帝王膺图御字,握镜临宸,泽被黄舆,勋垂青史。羹蘠不远,仰皇煌帝谛之模;俎豆常新,昭崇德报功之典。兹以慈宫万寿,懋举上仪,敬晋徽称,神人庆洽。天经地义,绍百王致治之馨香,日升月恒,申亿载无疆之颂祝。彝章式叙,祀事攸隆,致蠲洁以明虔,庶神灵之歆格。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钦遣永州镇总兵英俊告慈宫万寿晋徽号致祭祭文:惟帝承乾握纪,御篆登枢,玑镜呈仪,瑶华垂范。羹蘠如见,竭高山景仰之诚,黍稷咸登,昭明德馨香之报。兹以慈宫万寿,懋举上仪,敬晋徽称,神人庆洽。万年大道,永垂郅治之鸿猷;百福来同,用协吉蠲之燕飨,综灵囊而肇祀,陈绣簋以致虔。鉴此诚祈,庶其歆格。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钦遣湖广荆州左左翼副都统官文告即位致祭祭文:功昭宇宙,千秋之明德惟馨;祀展陵园,旷代之隆仪备举。缅怀前烈,致奉精煙。朕以藐躬,继登大宝,念天命民碧之可畏,夙夜不遑;思皇煌帝谛之同符,典型未远。肃将享礼,特遣专官。灵爽常存,弥切景行之慕;馨香斯荐,用伸昭告之诚。惟冀来歆,福兹亿兆!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钦遣湖广荆州翼副都统官文告宣宗成皇帝配飨圜丘札成致祭祭文:渊源递衍,前型昭方策之贻;统绪相承,明德肃芯芬之祀。缅英灵之如在,稽彝典以宜遵。吠寅绍不基,遵崇先烈。神功圣德,深翼戴者万方;帝绪王猷,绍心传于百世。兹以咸丰二年四月初二日,恭奉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考敏成皇帝主配享圜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瞻松揪之庇荫,往迹殷怀;荐黍稷之馨香,明煙懋举。尚其歆格,鉴此精诚。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钦遣湖南市政使司布政使文格告三旬万寿辰祭祭文:膺图抚运,创垂之统绪常昭;锡福诚民,嬗易而后先合揆。维帝王肇开鼎祚,递握乾符,典章窥制作之精,声教永渐摩之泽。缅先民之矩蓬,方策如新,奉系祀之馨香,羹蘠可接。兹以朕三旬介祉,九寓胪欢,敷惠闿于遐区,企仪型于往哲。薪传遥溯,益钦百世之隆规,芗合告虔,庶迓万年之褆福。载陈芬苾,尚冀歆依。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3年)钦邀湖南署布政使世临恽告即位致祭祭文:宝箓斟元,奉三无以出治;璇现协瑞,讳千圣以同符。惟帝王保泰垂模,乘乾握纪。在昔显庸创制,早启后人祖述之思;于今伟烈丰功,犹隆明德馨香之报。朕幼冲继序,荧疚承基,惕艰大之遗投,奉典谟为法守。一二日事,几兢业方廑,集蓼于当躬,四千年治法钦承,尚冀传薪于先哲。爰稽彝典,肃奉精煙道契羹蘠,弥切宪章之念,仪陈鼎俎,用申昭告之诚。惟冀来歆,福兹亿兆。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钦州荆州左翼副都统穆克德布告即位致祭祭文:光昭宇宙,千秋之明德维馨;祀展陵园,旷代之隆仪备举。缅怀前烈,敬奉精煙。朕以藐躬,继登大宝。念天命民碧之可畏,夙慈惠遐。思皇煌帝谛之同符,典型未远。肃籍享礼,特遣专官,灵爽常存,弥切景行之慕;馨香斯荐,用申昭告之诚。惟冀来歆,福兹亿兆。&浏览:1268
录入时间: 19:23:20
最新文选Top 20佚 名:(收藏于 20:05:05)佚 名:(收藏于 20:03:12)资料:(收藏于 19:23:20)资 料:(收藏于 19:19:34)佚 名:(收藏于 19:13:43)佚 名:(收藏于 19:11:31)佚 名:(收藏于 19:10:34)佚 名:(收藏于 19:08:58)佚 名:(收藏于 19:07:57)佚 名:(收藏于 19:06:36)1/2页&
访问排行Top 20资料:(访问1269次)佚 名:(访问1144次)佚 名:(访问993次)佚 名:(访问946次)佚 名:(访问922次)佚 名:(访问920次)资 料:(访问835次)佚 名:(访问812次)佚 名:(访问777次)佚 名:(访问765次)1/2页&
Powered by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朝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