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可以骂乌青膏 表示看了他的乌青膏体后 我觉得他脑子有问题

诗人乌青:我相当鼓励网友对“乌青体”进行复制
  中新网台州11月24日电(见习记者 李津)“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最近,“乌青体”诗歌在网络上再度走红,引发网友们集体吐槽“也是醉了”。尽管自嘲“专业被黑15载,越来越乌青”,24日,在接收记者采访时,乌青却鼓励网友对他的诗进行复制。
  “乌青”真名郑功宇,浙江台州玉环籍诗人。他的“废话体”诗歌,在台州本土论坛上,遭到了网友们的模仿。《买水果》是他之前写的一首诗:我挑水果/就挑那些看上去舒服的/苹果要像苹果/梨要像梨。很快,论坛上就有了网友的版本——《找男朋友》:我找男朋友/喜欢挑顺眼的找/吴彦祖要像吴彦祖/王思聪要像王思聪。
  “我一直对自己的文采不自信,看了上面诗人写的,我明白,写诗不是让人看懂,是让人找回自信,这才是至高至尚的真理呀。”台州网友“艺手人生”说。
  放大到全国,乌青体颇有争议。尽管得到作家蒋方舟、韩东等人力挺。但是,负面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他被网友们称为“废话诗人”和“神经诗人”。
  “乌青的诗,是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国旗博士说,什么是诗,从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也不会有,那样会制约文学的发展。
  “‘乌青现象’表现出的重要问题在于主流诗歌的缺失。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加宽容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有‘废话诗’‘娱乐诗’,而且也有更多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我们的媒体、网络、出版为什么不多去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它们,多去关注那些‘坚守艺术理想’的作者群体,发挥舆论导向,引领时代潮流?因此,‘乌青体’的走红,在我看来,何尝不是‘网络时代文艺的悲哀’”。丁国旗说。
  尽管面对争议以及网友们层出不穷的“乌青体”仿作,乌青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网友们是对乌青体进行复制。他本人相当鼓励这种复制。
  “互联网的未来是开源的,诗也应该开源。”这是乌青鼓励网友复制“乌青体”的理由。
  至于被问到如何看待网友称之为“废话诗人”的时候,乌青以“不置可否”四个字作为回应。对比乌青冷静简短的回答,他的诗集销量一路飘红,有报道称他的诗集被卖断货。此外,他在淘宝里售卖的手写诗产品也即将面临涨价。(完)
责任编辑:AP012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热线:020-
频道信箱: news#(#改为@)乌青体诗歌走红 网友感慨看完感觉自己白活了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许莹莹
  乌青诗选《天上的白云真白啊》封面及代表作。
  乌青:骂我的比例下降了
  如同当年那样,走红网络之后,乌青的诗依然充满争议。2012年那次,香港诗人廖伟棠就曾评论,“这样的诗,唯一价值就是显示作者语言的贫乏程度已达到极限。”而这次,从“简直是侮辱文学”到“看完我诗‘性’大发了,我也要去出诗集”……显然,很多人还是不认可这样的文字就是“诗”。
  为此,乌青前晚援引诗人杨黎的一段文字回应———“诗,就是超越语言的语言,即废话”。他对南都记者说,自从1999年至今,他基本上延续了同样的诗歌创作理念,即使2012年那次一度在网上引发热议。但两年过去,他说这次给他的感觉是“骂的比例大约由90%降到了60%”。
  “我感觉这个风格的诗会火,有种萌萌的感觉。”网友“Rui-Jing”表示。
  而在乌青看来,这次给他的感觉是争论者中有越来越多的90后,他们给人的感觉是更多抛弃了诗的概念,而是“凭感觉”来表达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对于那些表示自己也可以这样“写诗”的人,乌青承认每个人都可以模仿,但重要的是“这过程中有没有自觉的成分”,“动机是不一样的”。
  “想看我的手写诗,看这里……”昨日,再度火了的乌青把网店地址置顶并留言。[责任编辑:许莹莹]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正文
“乌青体”的意外走红:解读乌青体与乌青
  记者 洪鹄 摄影 刘浚
  即使在最狂野的梦中,乌青也从未设想过自己的走红。他是个诗人,而这里是21世纪的中国。但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世道变了,一个叫陈君乐的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三首乌青早年的作品,包括罗列出自己五个银行账号的《假如你真的要给我钱》和反复咏叹白云色泽的《对白云的赞美》。这组诗广为传诵,并引发了网友巨大的戏仿热情。是啊,假如“天上的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都能成之为诗,那么“眼前这碗白米饭真香啊”或者“你这个人真蠢啊”为什么不可以呢?
  一些对文学怀有责任感的人士则发出了严厉的忠告:这怎么可以是诗,诗又怎么可以如此简单和戏谑,这样的歪诗根本就是在败坏诗歌艺术本身。
  “这样的诗的唯一价值就是显示作者语言的贫乏程度已经达到极限。”香港诗人廖伟棠说,“这不是实验也不是前卫,甚至连反诗都不是。”微博上,乌青回应:“在廖那里诗还是技术活。即使技术,玩宏大也是很过时的。”
  “诗是技术活亦是灵魂活,唯独不是时尚活。”廖伟棠继续回应。
  在生活中,乌青远没有这么张扬,他瘦如竹竿,是个羞涩的青年。事实上作为诗人,他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已经写了十几年。当然,最近这一周他收到的赞扬和非赞扬比他前面那十几年加起来的还多7000倍。不断有媒体来采访他(之前从未有过),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遂又赋诗一首,以作交代:
  我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最近我在网上火了/是吗?我妈不会上网,真的吗?/真的,我亲爱的妈妈/这次我绝对没有骗你/我妈听了很高兴,然后呢?她说/然后我就不火了,我说。
原标题:“乌青体”的意外走红
责任编辑:王龙龙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子有问题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