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布置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办一期以"走近贾平凹”为主题的手抄报(1)请为你这次手抄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月迹》教案设计(全部3份).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福建省教研室 &陈元燊前言  语文学习主要靠累积,没有捷径可走。  高中学生应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阶段语文积累的内容应包括文化、文学、语言材料、语文知识、生活体验和方法习惯等方面。&文化积累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应该尽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提高文化修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化论着、调查和梳理材料,培养他们主动积累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增强文化意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  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  《》  《》  活动:“走近”(引自山东版必修1册)  [活动目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初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汲取孔子的智慧和精神力量,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培养积累文化知识的习惯,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方式]  一、话说孔子  1。阅读《论语》和《孔子世家》(司马迁),并借助图书、网络资源,初步感知孔子。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侧面,讲述孔子其人其事。  二、孔子名言展  1。收集孔子的名言警句,分类整理,标明出处。  2。每人选择其中几句,写出它的含义和对自己的启发;汇总后以板报、宣传栏的形式展出,有条件的可制成网页。  三、讨论会  1。参阅冯友兰的《孔子:第一位教师》或其他资料,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  2。选择某一角度,确定讨论会主题,拟写发言提纲。参考论题:  (1)人文精神和科技进步  (2)实用理性与思辨精神  (3)社会公平与效率第一  (4)文化的核心内容  (5)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6)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  (7)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3。组织讨论会,可邀请专家、老师现场交流或评点。  四、孔子文化考察  1。有条件的可实地考察与孔子有关的文化遗迹,或通过网络了解与孔子有关的文化景观、风俗礼仪,注意收集碑刻、楹联、民间传说等资料。  2。整理考察资料,并向专家请教,就某个专题,如孔子姓名考、孔子像与历史记载的差异等,撰写小论文,并编辑成册。文学积累  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每个学段课外自读文学名着一部以上。  (1)小说:  《红楼梦》  《三国演义》  《呐喊》  《子夜》  《家》  《边城》  《围城》  《堂·吉诃德》  《巴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老人与海》  莫泊桑短篇小说  契诃夫短篇小说  欧·亨利短篇小说  卡夫卡《变形记》  《等待戈多》  (2)诗歌、散文:  郭沫若《女神》  普希金诗  泰戈尔诗  鲁迅杂文  冰心散文  朱自清散文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3)戏剧、影视:  王实甫《西厢记》  曹禺《雷雨》  老舍《茶馆》  莎士比亚戏剧  活动:“感受小说的魅力”(引自人教版4册)  小说世界精彩纷呈。其中有鲜活的生命,浓郁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有许许多多或悲壮、或缠绵、或欢乐、或悲伤、或激烈、或优雅的故事;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英雄的史诗,有爱情的悲剧;也有艺术化的辽阔的大地、浩瀚的大海、奔腾的江河、幽蓝的星空……  让我们走进小说的世界,步入人类的心灵,体会生命的内涵,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丰富的情感,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一、阅读交流  1.您读过哪些小说?请列出书目与同学交流。在您读过的小说中,您最喜欢哪一部?请向同学介绍,并作简要评论。  2.了解古今中外的主要小说作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征询老师的意见,列出您要读的小说,有计划地阅读。  3.小说是生活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精神巡礼的过程。您从小说中获得了哪些生活的经验、情感的体验、人生的哲理和艺术的享受?请随时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二、鉴赏研究  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有学者说《红楼梦》的特点是“琐细之中有无限烟波”,欣赏《红楼梦》应瞻前顾后,相互联系,融会贯通,方得其妙。课外阅读《红楼梦》,体会《红楼梦》“荒唐言”里的“辛酸泪”,“作者痴”后的“其中味”,以及看似“琐细”的叙述描写中的“无限烟波”。然后与同学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2.中外小说作品中有许多成功的妇女形象。中学语文教材也选了不少以描写妇女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如《祝福》《荷花淀》《翠翠》等。这些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以各自鲜明的性格,栩栩如生地活现在作品中,她们的命运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研究这些妇女形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请从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中,选择几个典型的妇女形象进行研究(关注她们的命运,分析她们的性格等),写一篇小评论。  三、讨论争鸣  许多小说都曾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祝福》《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针对某一部小说的改编,人们也褒贬不一。您的看法是什么?请以“小说改编的得与失”为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并将讨论的情况记录下来,向有关报刊投稿。语篇积累  优秀的古代散文、诗词曲作品以及深有韵致的现当代诗文皆可诵读,从作品的声律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朱熹说:“读书无法,读一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的次数多了,理解就会更深,感受也就更强,语感也就自然增强了,这就为鉴赏、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诵读下列古代诗文、白话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  古诗文:  《诗经·氓》  屈原《离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陶潜《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王维《山居秋暝》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  锡《石头城》  《琵琶行》  《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锦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桂枝香》(登临送目)  《念奴娇》(大江东去)  《鹊桥仙》(纤云弄巧)  《声声慢》(寻寻觅觅)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永遇乐》(千古江山)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逍遥游》  《劝学》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屈原列传》   《陈情表》   《滕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赤壁赋》  《兰亭集序》  白话诗文:  摩《再别康桥》  舒《雨巷》  卞之琳《断章》  《风雨》  郑愁予《错误》  闻一多《死水》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食指《热爱生命》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冯至《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穆旦《春》  曾卓《我遥望……》  保尔·福尔(法国)《回旋舞》  庞德(美国)《在一个地铁车站》  普希金(俄)《致大海》  阿赫马托娃(苏联)《祖国土》  泰戈尔(印度)《我一无所求》  惠特曼(美国)《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想北平》  朱自清《荷塘月色》  冰心《霞》  叶圣陶《春联儿》  《故都的秋》  《菱角的喜剧》  《听听那冷雨》  史铁生《我与地坛》  余秋雨《都江堰》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  周涛《巩乃斯的马》  毕淑敏《我很重要》  柯灵《乡土情结》  韩少功《我心归去》  曹文轩《前方》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汪曾祺《跑警报》  许达然《远方》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  钱钟书《论快乐》  张洁《我的四季》  丰子恺《渐》  屠格涅夫《呱……呱……》  劳伦斯《鸟啼》  梭罗《寂寞》  鲁迅《祝福》  王蒙《春之声》  刘心武《等待散场》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铁凝《哦,香雪》  《封锁》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莫泊桑《项链》  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高尔斯华绥《品质》  奥台尔《黑珍珠》  活动:“寻觅节日诗情”  一、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封闭的教学内容与陈旧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广泛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课内外衔接起来,让学生在鉴赏中拓展视野,扩大积累,并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及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制作课件。  (3)提高学生对生活与文学的感悟能力及大胆尝试创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工作  这是—堂以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活动课。  (1)教师在活动前予以指导,先观看范例,从中吸取经验。印发资料,推荐资料书及网站,如baidu\google\中华诗词网、中国诗词网、古典诗词网、《历代诗歌鉴赏词典》、《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某个节日或多个节日选择诗歌进行鉴赏,写出活动总结,并大胆创作—首节日诗。  (3)成立活动小组,由组长负责分工,根据各自兴趣以及专长的不同进行分工;分工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全员参与,团结协作,先搜集资料,再选择与整理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在开始探究学习之前,提供给学生一点参考意见:这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由个人单独占完成的;请多花时间去搜集信息,这会对你的研究大有帮助;每个小组应当制订好自己的任务时间表,这样将有利于你们控制时间;如果你发现了可以帮助别人进行探究活动的信息,请及时与人分享。  (4)汇报时运用竞赛形式,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由学生担任评委,评委要求发言点评。  (三)活动过程  (1)教师随时指导、督促、提醒、检查。课件内容要求有标题、节日诗、鉴赏或名句赏析、总结、自创诗。背景不能太花哨,突出诗词赏析。可以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方便最后的整理及制作汇报材料。围绕本组的节日主题,组内成员将搜索到的资料进行交流与整合,并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形成汇报成果。由组长主持,并记录要点。  (2)确定最后整理资料的人,要求专心品读汇报材料,并有条理有规律地整理。把整理好的资料交给课件制作者。要求每个成员写一篇活动小结,并自创一首节日诗,组长择优选择交给制作者。  (3)确定课件讲解人,要求大胆,普通话标准,熟悉课件内容,讲解要流畅有感情,讲解形式有创新,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时间不得超过8分钟。  (4)民主推荐学生评委、抄分员、算分员,民主推荐主持人。  (5)教师指导主持人写作串词。  三、教师点评  这次寻觅节日诗情的活动圆满成功,这次活动打破了教材的局限,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开拓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了我们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可以学会:  (1)能正确地选择资料、理解资料、利用资料,能把搜索到的信息整合成有用的资料。  (2)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是改变学习方式的—次新尝试。创造了师生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3)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的诗歌都很经典,丰富多彩,课件做得有声有色,讲解人声情并茂,主持人落落大方,随机应变,学生评委公平公正。  (4)大胆地尝试诗歌写作,虽然还有些稚嫩,却处处流露出同学们的智慧与才气。同时,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加齐心协力,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长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积极主动,不断探究,超越自我,超越课堂,超越课本。拓展自己的阅读,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更好的诗歌。  (节选自“中山市杨仙逸中学课例”,执教教师:庾成芳)《广东优秀教案》语词积累  积累语词(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箴言、警句、座右铭,诗句、对联、现代语,歌词、戏文、广告语等),可以从课文中积累,课本名篇佳作中出现的词语丰富,文辞优美,遣词造句生动、准确、精练,是积累词语的最好材料。可以从课外阅读中积累,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着名篇,浏览报纸杂志等等,在阅读中处处留心,学习那些用得精当或自己觉得有新意的词语。也可以从日常交谈、电影、电视、广播中积累,从这里面往往能够学习靠平时阅读学不到的词语。对平时积累的词语进行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地进行比较研究和学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语:  实词:  爱 &安 &伯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长 &朝 &池 &曾 &乘 &城 &诚 &除 &传 &辞  从 &达 &殆 &怠 &当 &道 &得 &度 &短 &多 &发 &方 &非 &复 &负 &盖 &鼓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后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进 &尽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临 &弥 &名 &末 &莫 &乃 &内 &判 &期 &奇 &迁 &请 &穷 &求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稍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遂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通 &徒 &图 &退 &亡 &王 &望 &恶 &微 &闻 &相 &谢 &悉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引 &右 &逾 &狱 &再 &造 &知 &置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虚词:  而 &乎 &其 &且 &然 &所 &为 &焉 &也 &以 &矣 &因 &于 &与 &哉 &则 &者 &之  活动:名言名句好处多  [基本理念]  在积累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再从运用中体会积累的好处,通过积累与运用的互动达到“积累—  —运用——创新”的目标。  [线性过程]  1。温故:复习名言名句(预习与默写);  2。运用:学会把学到的名言名句运用到语文的其他方面;  3。创新:对诗句进行适当改动,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10年多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不少的名言名句,每年的考试又要背诵大量的诗句,大家觉得背诵是没有用的,只为那几分而花大量的时间不值得,所以就对背诵提不起兴趣。  教材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高二的新课程的课题,让学生感觉到背诵的有用之处,从而把积累到的名言名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通过名言名句提高作文水平。  教学策略:  1。积累--内化--创新  2。自主--合作——提升  [课例介绍]  准备工作:印发资料:高二名言警句精选默写,通过练习,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游戏激趣:  热身1:看谁说得多  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底分为10分。每组说一句名言名句上句,下一组接下句,再出一个上句,如此类推,超5秒说不出的为输,不得重复别人的名句,输的小组将扣去一分。(总时间为5分钟,分数最多的为胜。)  热身2:我型我名  请大家为自己的组拟一个组名,并用一句诗文加以解释。  要求:组名要积极向上。最好的两组可加5分。讨论时间2分钟  操作:在黑板上分别记下各组的名字及得分。评选由大家投票决定,也可以让听课的老师通过举手投票的形式评出最好的两组。  二、用: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活动  1。以名言名句给作文命题  示例:东方风来满眼春  请为下列作文拟一个好标题,要求以名言名句命名。  作文1:我与书  作文2:学无止境  作文3:继承  激活思维:活学活用  通过以名言名句的命名,让学生懂得名言名句的好处,在大家展示讨论结果时可通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的改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感受如何在名言名句的修改上创出新意。再让学生对自己的命名进行修改,翻出新意。  2。活动1:怎一个“ & & ”字了得  请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人的情感的字,如“恨”、“乐”、等,然后用诗句对这个题目加以阐发。  例:怎一个“恨”字了得  阐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表示的壮志未酬,国家沦陷的臣子之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达的是有情人难以团聚之恨,可谓恨情深恨更恨。  学生先通过信息筛选,从而学会如何用名言名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3。活动2:用名言名句拟短信  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处写上一句名言名句,使之符合文段意思:  中国着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在男单半决赛中,虽经努力拼搏,但仍以3:4的微小差距败给对手,请你发一条短信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胜败乃兵家常事,你是虽败犹荣  4。活动3:以“希望”为话题,根据例句,用名言名句仿造句子,构成排比句。  承诺,是母亲在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  承诺,是学生奋笔疾书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承诺,是斯巴达的勇士高举长矛“为祖国母亲而战”;  承诺,是林则徐拍案而起:“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走!”  三、小结:  1。让学生先谈谈这一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1)名言名句的背诵很有好处,除了可以拿到默写分数外,还可以提高其他习作,尤其是作文的水平,可谓一举三得。  (2)名言名句的背诵可让人明理、解惑,可以提高人的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修养有很大帮助。  四、课后练习:  1。活动:写排比句--我也是富翁  请运用你学过的名言名句,根据题目意思,选择诗句,说说自己也是富翁的原因。  提示:学识上、品格上、文化上、情感上等。  参考答案:  富有是什么?有人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气派;有人说是“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奢华;有人说是“长安回望绣成堆”的辉煌。而我却认为是少年时阔大的胸襟。  我也是富翁,因为我有阔大的胸襟和爱国热情。我的财富中多了几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多了几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多了几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  2。以“色彩”为话题,用名言名句为标题,文章以古诗文串合成文。  (广州42中课例,陈 &蕴)&语文知识积累  (1)诗词格律常识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样式。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类。格律诗有固定的句数,也有固定的字数。除此之外,还有平仄、押韵和对仗等要求。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就是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诗律讲究平仄,它的基本要求是一句诗之中,必须平仄交错;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反;相邻两联中,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必须平仄相粘。格律诗中的偶句都要用韵,只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首句则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押韵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是同一韵部的字,才可以相押。由于语音发展的变化,我们今天读一些古代格律诗,似平不押韵,实际上是押韵的。律诗的中间两联须对仗。绝句则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对仗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应,意思相对,平仄相反。由于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使得格律诗抑扬顿挫,音响铿锵和谐,节奏鲜明,富有音乐之美。  词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词牌就是原来乐谱的名称。对各种词牌的格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就是后来的词谱。词谱对平仄、押韵、字数、句式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这就是词律。在用韵方面,词比格律诗宽松,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甚至相邻韵部的字,也可以相押。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一般认为,五十八字以下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长调又叫慢词。词可以分段,分二、三、四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曲二种。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套曲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数”。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曲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杂剧  是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作、表情。结构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元杂剧的角色有“末”“旦”等。  (2)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节令时辰、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适当积累这些知识有助于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活动: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引自人教版5册)  下面就中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些梳理,希望能借此以提高同学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一、天文地理  中国作为一个古国,有着发达的古代天文学。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覆于地。《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就反映了古人这种感性认识。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划分为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着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此外,古诗文中还常常提到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等,并附以浪漫的想像或传说。在古诗文中有多种称谓,如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等。  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至于名山大川,古诗文中常涉及的有五岳、五湖等。古代地名还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容易混淆。例如山东山西,要分清是指哪座山(崤山、华山或太行山);河内、河外、河东、河西、河南、河北,要分清是指黄河流域的哪个地区;江南、江北、江左、江右、江表,要分清是指长江流域的哪个地方。另外,还有三秦、三吴、三楚等,各有所指,都要具体把握。  1.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涉及“二十八宿”“牛郎星”和“织女星”等的语句,谈谈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提及这些星宿的。  2.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地名指的是什么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二、纪年纪时  自古及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既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例如《赤壁赋》中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时间。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有些年份,因为发生了重大事件而闻名,例如辛亥革命发生在辛亥年(1911)。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例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乱,古人就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例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例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一句,就记载了作者观看泰山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  古人纪时最为复杂,对一昼夜的时间分割,有过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不同尺度。像“平明”“黄昏”,等词语,都是用来纪时的。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成为主要方法。例如《与妻书》中“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就表明信是快天亮时写成的。  1.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与下列纪时名称有关的语句,体会古人纪时的“文化韵味”。  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  2。从广义上说,节日也是一种纪时方式。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涉及哪些古代传统节日?它们的延续情况如何?请归纳整理。  3.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才有年号纪年的?哪一个朝代用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查找历史年表等相关资料,探究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之间的关系。  三、姓名字号  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在春秋时代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礼记·冠义》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例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都很容易看出名与字的协同关系。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例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清代散文家管同字异之。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等。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例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照临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曰哀”,“年中早天曰悼”。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的居多。例如北宋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欧阳修、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外号也叫绰号,多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水浒传》把这种外号艺术发挥到了极至。  1.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从学过的课文中各举几例加以说明。  2.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解析下列作家的名字关系。  (1)班固,字孟坚。 & & & (2)曹操,字孟德。  (3)韩愈,字退之。 & & & (4)刘禹锡,字梦得。  (5)李商隐,字义山。 & & (6)秦观,字少游。  (7)陆游,字务观。 & & & (8)姜夔,字尧章。  3。下面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都出自我们学过的诗文中,请指出之间的关系。  (1)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 &(2)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  (3)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 & &(4)清代的奚疑,字子复。  (5)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  四、礼仪制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即有关祭祀的“吉礼”,包括祭祀自然神和祖先;有关丧葬的“凶礼”,包括凭吊各种天灾人祸;有关军事活动的“军礼”,包括所有的军事行动规范;有关外交活动的“宾礼”,包括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嘉礼”,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这些礼仪,都有严格的行为规范。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鸿门宴》中对这种座次的排列情况有详细的记述。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1.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为例,归纳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2.以《烛之武退秦师》《季氏将伐颛臾》等为例,分析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3.《礼记·内则》说:“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这种“养老”思想,在哪一篇课文中有所体现?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4.下面是《礼记·曲礼上》中有关“礼”的格言式的警句,你认为这些说法是否有现实意义?  (1)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2)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3)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5)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生活积累  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现在的学生缺乏生活积累,所以他们很难理解那些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削弱了积累的欲求,从而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的机会,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生。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生活。  活动:“关注社会”(引自广东版4册)  面对纷繁的社会,你是否投以关注的目光?面对人生百态,你重视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参与关注社会的活动,提高对人与社会的认识,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分析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勇敢地亮出自己的看法,让思维激出火花,让口才与文笔得到磨炼。  一、外面世界真精彩  社会就像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政治生活中的民主与平等意识,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观念,言行举止中所折射的个人修养,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等,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你对哪一方面的社会问题感兴趣?以上述四个问题分小组开展活动。  1。走进社会找话题。  (1)社会中有哪些关涉民主与平等意识的现象值得关注、值得辨析的,找出来,议一议。  例如:人大代表的车辆该不该一路绿灯?有人认为应该一路绿灯,假如因为塞车影响人大会议正常召开,那么开好会与让道相比,开好会更重要。但有人认为,不一路绿灯,体现了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又如:政府决策征询民意,受教育权利,男女工作机会,乞讨权…  (2)社会中有哪些消费现象值得关注、值得辨析的,找出来,议一议。  例如:有人认为月饼已不符合当代人的口味,买月饼在乎“礼”而不在乎“吃”,所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是正常的。有人则认为这些变化是不正常的,是不文明的表现。  又如:借贷消费,追名牌讲档次,学生之间互相送高级礼物……  (3)社会中有哪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协调的现象值得关注、值得辨析的,找出来,议一议。  例如:有人认为物质文明进步了,但人的思想、行为跟不上,这是“雅而不高”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思想、行为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精神文明一时跟不上物质文明是可以理解的。  又如:广场上绿草如茵,有人随地吐痰扔垃圾;在音乐厅欣赏音乐时,有人交头接耳,手机声不断……  (4)现在青年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对自身与他人生命的漠视引发一连串的社会悲剧,哪些具体的现象值得关注、值得辨析,找出来,议一议。  例如:有人认为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便轻生自杀,是忽视了生命的价值;也有人认为,心理压力到了自己觉得难以承受时,自杀也是一种解脱。  又如:交友遭遇挫折,受父母责骂,与同伴发生摩擦……  2.确定话题。  小组讨论,确定一个大家认为值得辩论又能辩起来的话题。  二、畅所欲言对对碰  1.走进社会找例子。  个人或与持相同看法的同学一起,通过观察、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为自己的见解准备理由和依据。  2。翻书上网找资料。  上网浏览尽可能多的资料,为话题准备各种类型的论据。  3。畅所欲言辩起来。  就所选择的话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  三、激扬文字析事理  1。整理辩论、讨论的内容,梳理自己的论证思路,构思文章结构。  2。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四、过程结果大家评  1.自我评价。  就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与别人合作的情况、发表见解的水平以及活动的收获等进行评价。  2.小组互评。  小组互相评价成员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协调能力、讨论与辩论的口才,以及所发表的见解的水平等。  按时提交议论文,在小组内交换评议。评议时,应以发现问题的独到性、提出观点的新颖性、运用论据的丰富性、评事论理的深刻性等作为评价的标准。画出文中精彩的句子、段,并就文中一处写得好的地方,写几句评语予以推荐。  将作文贴在班的墙报上,交流阅读。  评出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奖、最佳口才奖、最佳辩论奖、最佳风度奖和最佳论文奖等奖项的获得者。  3。教师评价  教师对活动作总结性发言,给作文评分,并对作文进行讲评。  7.方法、习惯积累  孟子说“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当教师的,只能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则,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的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积累、长期坚持,真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活动: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节选自人教版3册)  你的语文程度怎么样?你在读书、看报或听演讲时,理解是快还是慢、是深还是浅?你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怎么样?对于这些你自己清楚吗?那么,让我们来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做一次自我评价吧。通过这种自我评价,总结、审视一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了解自己语文学习的现状,也许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下面的“评价”分为四部分,即:学习途径、学习计划与习惯、学习内容、学习个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检测自己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来认识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  学习途径:  1.我经常通过看电视、读报、看课外书来学习语文。  2.我喜欢通过上网查找我需要的学习资料。  3。我留意在和同学、老师、亲友聊天过程中学习语文。  4.我喜欢参加讨论会,喜欢演讲和辩论,能够抓住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5.我在别的学科中也关注到语文学习。  6.我特别重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  7.我乐意参加语文活动,并把它看作学习语文的机会。  学习计划与习惯:  8.我的计划性强,制定了自己的阅读计划和写作计划。  9.我每天都会安排一点时间学习语文,从不间断。  10.我清楚地知道一学期做过几次作文,每次有哪些提高。  11.老师、同学都称赞我作业认真,书写正确,卷面工整。  12.我在课上、课下能向老师提出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13.我有上课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习惯。  14.我每周都会进行复习,并写一些札记。  15.在语文学习中有了问题,我乐意跟同学讨论。  学习内容:  16。要求自己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学会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17。我努力用不同的文章样式和表达方式来表达我的思想感情。  18.我意识到学习语言也是在学习如何思维,我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19。我努力掌握考试说明的内容,使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20.我能在生活中有意识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培养实际的语文能力。  21.我重视课堂学习,也重视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  学习个性:  22.我注意语文学习方法。  23.我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中容易动情,且从中受到洗礼和陶冶。  24.我对阅读课外书有明显的选择性,总是希望这种选择能有益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25.我喜欢平易浅近、生活化的作品,并有自己的评价。  26.我喜欢阅读有思想深度的或有争议的作品,并能进行探讨。  27.影响我阅读选择的主要是作品的语言和体裁等。  28.影响我阅读选择的主要是作品的思想内容。  29.在阅读中,我总想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0.我写作文总想在立意、结构上有新意,有特色。  31.除布置的作文外,我有课外写作的爱好。  32.我不喜欢用大家都知道的材料来写文章。  33.我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34.我特别喜欢某位作家的作品,很想模仿他的语言。  对照上面的项目,反思并发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想想应当如何改进;如果觉得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成效,可以写一篇学习经验小结或介绍某项学习方法的文章。  ,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有学者说《红楼梦》的特点是“琐细之中有无限烟波”,欣赏《红楼梦》应瞻前顾后,相互联系,融会贯通,方得其妙。课外阅读《红楼梦》,体会《红楼梦》“荒唐言”里的“辛酸泪”,“作者痴”后的“其中味”,以及看似“琐细”的叙述描写中的“无限烟波”。然后与同学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2.中外小说作品中有许多成功的妇女形象。中学语文教材也选了不少以描写妇女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如《祝福》《荷花淀》《翠翠》等。这些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以各自鲜明的性格,栩栩如生地活现在作品中,她们的命运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研究这些妇女形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请从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中,选择几个典型的妇女形象进行研究(关注她们的命运,分析她们的性格等),写一篇小评论。  三、讨论争鸣  许多小说都曾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祝福》《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针对某一部小说的改编,人们也褒贬不一。您的看法是什么?请以“小说改编的得与失”为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并将讨论的情况记录下来,向有关报刊投稿。  3.语篇积累  优秀的古代散文、诗词曲作品以及深有韵致的现当代诗文皆可诵读,从作品的声律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朱熹说:“读书无法,读一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的次数多了,理解就会更深,感受也就更强,语感也就自然增强了,这就为鉴赏、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诵读下列古代诗文、白话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  古诗文:  《诗经·氓》  屈原《离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曹操《短歌行》  陶潜《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王维《山居秋暝》  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杜甫《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  刘禹锡《石头城》  白居易《琵琶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杜牧《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李商隐《锦瑟》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庄子《逍遥游》  荀子《劝学》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司马迁《屈原列传》  李密 《陈情表》  王勃 《滕王阁序》  韩愈 《师说》  杜牧 《阿房宫赋》  苏洵 《六国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苏轼 《赤壁赋》  王羲之《兰亭集序》  白话诗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  戴望舒《雨巷》  卞之琳《断章》  芦荻《风雨》  郑愁予《错误》  闻一多《死水》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食指《热爱生命》  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冯至《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穆旦《春》  曾卓《我遥望……》  保尔·福尔(法国)《回旋舞》  庞德(美国)《在一个地铁车站》  普希金(俄)《致大海》  阿赫马托娃(苏联)《祖国土》  泰戈尔(印度)《我一无所求》  惠特曼(美国)《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鲁迅《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  巴金《小狗包弟》  老舍《想北平》  朱自清《荷塘月色》  冰心《霞》  叶圣陶《春联儿》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秦牧《菱角的喜剧》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史铁生《我与地坛》  余秋雨《都江堰》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  周涛《巩乃斯的马》  毕淑敏《我很重要》  柯灵《乡土情结》  韩少功《我心归去》  曹文轩《前方》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汪曾祺《跑警报》  许达然《远方》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  钱钟书《论快乐》  张洁《我的四季》  丰子恺《渐》  屠格涅夫《呱……呱……》  劳伦斯《鸟啼》  梭罗《寂寞》  鲁迅《祝福》  王蒙《春之声》  刘心武《等待散场》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铁凝《哦,香雪》  张爱玲《封锁》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莫泊桑《项链》  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高尔斯华绥《品质》  奥台尔《黑珍珠》  活动:“寻觅节日诗情”  一、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封闭的教学内容与陈旧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广泛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课内外衔接起来,让学生在鉴赏中拓展视野,扩大积累,并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及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制作课件。  (3)提高学生对生活与文学的感悟能力及大胆尝试创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工作  这是—堂以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活动课。  (1)教师在活动前予以指导,先观看范例,从中吸取经验。印发资料,推荐资料书及网站,如baidu\google\中华诗词网、中国诗词网、古典诗词网、《历代诗歌鉴赏词典》、《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某个节日或多个节日选择诗歌进行鉴赏,写出活动总结,并大胆创作—首节日诗。  (3)成立活动小组,由组长负责分工,根据各自兴趣以及专长的不同进行分工;分工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全员参与,团结协作,先搜集资料,再选择与整理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在开始探究学习之前,提供给学生一点参考意见:这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由个人单独占完成的;请多花时间去搜集信息,这会对你的研究大有帮助;每个小组应当制订好自己的任务时间表,这样将有利于你们控制时间;如果你发现了可以帮助别人进行探究活动的信息,请及时与人分享。  (4)汇报时运用竞赛形式,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由学生担任评委,评委要求发言点评。  (三)活动过程  (1)教师随时指导、督促、提醒、检查。课件内容要求有标题、节日诗、鉴赏或名句赏析、总结、自创诗。背景不能太花哨,突出诗词赏析。可以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方便最后的整理及制作汇报材料。围绕本组的节日主题,组内成员将搜索到的资料进行交流与整合,并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形成汇报成果。由组长主持,并记录要点。  (2)确定最后整理资料的人,要求专心品读汇报材料,并有条理有规律地整理。把整理好的资料交给课件制作者。要求每个成员写一篇活动小结,并自创一首节日诗,组长择优选择交给制作者。  (3)确定课件讲解人,要求大胆,普通话标准,熟悉课件内容,讲解要流畅有感情,讲解形式有创新,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时间不得超过8分钟。  (4)民主推荐学生评委、抄分员、算分员,民主推荐主持人。  (5)教师指导主持人写作串词。  三、教师点评  这次寻觅节日诗情的活动圆满成功,这次活动打破了教材的局限,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开拓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了我们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可以学会:  (1)能正确地选择资料、理解资料、利用资料,能把搜索到的信息整合成有用的资料。  (2)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是改变学习方式的—次新尝试。创造了师生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3)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的诗歌都很经典,丰富多彩,课件做得有声有色,讲解人声情并茂,主持人落落大方,随机应变,学生评委公平公正。  (4)大胆地尝试诗歌写作,虽然还有些稚嫩,却处处流露出同学们的智慧与才气。同时,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加齐心协力,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长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积极主动,不断探究,超越自我,超越课堂,超越课本。拓展自己的阅读,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更好的诗歌。  (节选自“中山市杨仙逸中学课例”,执教教师:庾成芳)《广东优秀教案》  4.语词积累  积累语词(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箴言、警句、座右铭,诗句、对联、现代语,歌词、戏文、广告语等),可以从课文中积累,课本名篇佳作中出现的词语丰富,文辞优美,遣词造句生动、准确、精练,是积累词语的最好材料。可以从课外阅读中积累,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着名篇,浏览报纸杂志等等,在阅读中处处留心,学习那些用得精当或自己觉得有新意的词语。也可以从日常交谈、电影、电视、广播中积累,从这里面往往能够学习靠平时阅读学不到的词语。对平时积累的词语进行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地进行比较研究和学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语:  实词:  爱 &安 &伯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长 &朝 &池 &曾 &乘 &城 &诚 &除 &传 &辞  从 &达 &殆 &怠 &当 &道 &得 &度 &短 &多 &发 &方 &非 &复 &负 &盖 &鼓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后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进 &尽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临 &弥 &名 &末 &莫 &乃 &内 &判 &期 &奇 &迁 &请 &穷 &求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稍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遂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通 &徒 &图 &退 &亡 &王 &望 &恶 &微 &闻 &相 &谢 &悉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引 &右 &逾 &狱 &再 &造 &知 &置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虚词:  而 &乎 &其 &且 &然 &所 &为 &焉 &也 &以 &矣 &因 &于 &与 &哉 &则 &者 &之  活动:名言名句好处多  [基本理念]  在积累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再从运用中体会积累的好处,通过积累与运用的互动达到“积累—  —运用——创新”的目标。  [线性过程]  1。温故:复习名言名句(预习与默写);  2。运用:学会把学到的名言名句运用到语文的其他方面;  3。创新:对诗句进行适当改动,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10年多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不少的名言名句,每年的考试又要背诵大量的诗句,大家觉得背诵是没有用的,只为那几分而花大量的时间不值得,所以就对背诵提不起兴趣。  教材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高二的新课程的课题,让学生感觉到背诵的有用之处,从而把积累到的名言名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通过名言名句提高作文水平。  教学策略:  1。积累--内化--创新  2。自主--合作——提升  [课例介绍]  准备工作:印发资料:高二名言警句精选默写,通过练习,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游戏激趣:  热身1:看谁说得多  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底分为10分。每组说一句名言名句上句,下一组接下句,再出一个上句,如此类推,超5秒说不出的为输,不得重复别人的名句,输的小组将扣去一分。(总时间为5分钟,分数最多的为胜。)  热身2:我型我名  请大家为自己的组拟一个组名,并用一句诗文加以解释。  要求:组名要积极向上。最好的两组可加5分。讨论时间2分钟  操作:在黑板上分别记下各组的名字及得分。评选由大家投票决定,也可以让听课的老师通过举手投票的形式评出最好的两组。  二、用: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活动  1。以名言名句给作文命题  示例:东方风来满眼春  请为下列作文拟一个好标题,要求以名言名句命名。  作文1:我与书  作文2:学无止境  作文3:继承  激活思维:活学活用  通过以名言名句的命名,让学生懂得名言名句的好处,在大家展示讨论结果时可通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的改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感受如何在名言名句的修改上创出新意。再让学生对自己的命名进行修改,翻出新意。  2。活动1:怎一个“ & & ”字了得  请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人的情感的字,如“恨”、“乐”、等,然后用诗句对这个题目加以阐发。  例:怎一个“恨”字了得  阐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表示的壮志未酬,国家沦陷的臣子之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达的是有情人难以团聚之恨,可谓恨情深恨更恨。  学生先通过信息筛选,从而学会如何用名言名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3。活动2:用名言名句拟短信  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处写上一句名言名句,使之符合文段意思:  中国着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在男单半决赛中,虽经努力拼搏,但仍以3:4的微小差距败给对手,请你发一条短信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胜败乃兵家常事,你是虽败犹荣  4。活动3:以“希望”为话题,根据例句,用名言名句仿造句子,构成排比句。  承诺,是母亲在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  承诺,是学生奋笔疾书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承诺,是斯巴达的勇士高举长矛“为祖国母亲而战”;  承诺,是林则徐拍案而起:“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走!”  三、小结:  1。让学生先谈谈这一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1)名言名句的背诵很有好处,除了可以拿到默写分数外,还可以提高其他习作,尤其是作文的水平,可谓一举三得。  (2)名言名句的背诵可让人明理、解惑,可以提高人的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修养有很大帮助。  四、课后练习:  1。活动:写排比句--我也是富翁  请运用你学过的名言名句,根据题目意思,选择诗句,说说自己也是富翁的原因。  提示:学识上、品格上、文化上、情感上等。  参考答案:  富有是什么?有人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气派;有人说是“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奢华;有人说是“长安回望绣成堆”的辉煌。而我却认为是少年时阔大的胸襟。  我也是富翁,因为我有阔大的胸襟和爱国热情。我的财富中多了几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多了几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多了几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  2。以“色彩”为话题,用名言名句为标题,文章以古诗文串合成文。  (广州42中课例,陈 &蕴)  5.语文知识积累  (1)诗词格律常识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样式。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类。格律诗有固定的句数,也有固定的字数。除此之外,还有平仄、押韵和对仗等要求。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就是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诗律讲究平仄,它的基本要求是一句诗之中,必须平仄交错;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反;相邻两联中,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必须平仄相粘。格律诗中的偶句都要用韵,只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首句则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押韵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是同一韵部的字,才可以相押。由于语音发展的变化,我们今天读一些古代格律诗,似平不押韵,实际上是押韵的。律诗的中间两联须对仗。绝句则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对仗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应,意思相对,平仄相反。由于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使得格律诗抑扬顿挫,音响铿锵和谐,节奏鲜明,富有音乐之美。  词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词牌就是原来乐谱的名称。对各种词牌的格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就是后来的词谱。词谱对平仄、押韵、字数、句式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这就是词律。在用韵方面,词比格律诗宽松,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甚至相邻韵部的字,也可以相押。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一般认为,五十八字以下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长调又叫慢词。词可以分段,分二、三、四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曲二种。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套曲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数”。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曲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杂剧  是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作、表情。结构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元杂剧的角色有“末”“旦”等。  (2)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节令时辰、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适当积累这些知识有助于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活动: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引自人教版5册)  下面就中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些梳理,希望能借此以提高同学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一、天文地理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发达的古代天文学。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覆于地。《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就反映了古人这种感性认识。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划分为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着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此外,古诗文中还常常提到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等,并附以浪漫的想像或传说。银河在古诗文中有多种称谓,如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等。  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至于名山大川,古诗文中常涉及的有五岳、五湖等。古代地名还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容易混淆。例如山东山西,要分清是指哪座山(崤山、华山或太行山);河内、河外、河东、河西、河南、河北,要分清是指黄河流域的哪个地区;江南、江北、江左、江右、江表,要分清是指长江流域的哪个地方。另外,还有三秦、三吴、三楚等,各有所指,都要具体把握。  1.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涉及“二十八宿”“牛郎星”和“织女星”等的语句,谈谈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提及这些星宿的。  2.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地名指的是什么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二、纪年纪时  自古及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既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例如《赤壁赋》中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时间。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有些年份,因为发生了重大事件而闻名,例如辛亥革命发生在辛亥年(1911)。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例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乱,古人就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例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例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一句,就记载了作者观看泰山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  古人纪时最为复杂,对一昼夜的时间分割,有过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不同尺度。像“平明”“黄昏”,等词语,都是用来纪时的。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成为主要方法。例如《与妻书》中“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就表明信是快天亮时写成的。  1.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与下列纪时名称有关的语句,体会古人纪时的“文化韵味”。  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  2。从广义上说,节日也是一种纪时方式。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涉及哪些古代传统节日?它们的延续情况如何?请归纳整理。  3.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才有年号纪年的?哪一个朝代用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查找历史年表等相关资料,探究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之间的关系。  三、姓名字号  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在春秋时代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礼记·冠义》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例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都很容易看出名与字的协同关系。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例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清代散文家管同字异之。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等。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例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照临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曰哀”,“年中早天曰悼”。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的居多。例如北宋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欧阳修、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外号也叫绰号,多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水浒传》把这种外号艺术发挥到了极至。  1.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从学过的课文中各举几例加以说明。  2.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解析下列作家的名字关系。  (1)班固,字孟坚。 & & & (2)曹操,字孟德。  (3)韩愈,字退之。 & & & (4)刘禹锡,字梦得。  (5)李商隐,字义山。 & & (6)秦观,字少游。  (7)陆游,字务观。 & & & (8)姜夔,字尧章。  3。下面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都出自我们学过的诗文中,请指出之间的关系。  (1)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 &(2)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  (3)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 & &(4)清代的奚疑,字子复。  (5)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  四、礼仪制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即有关祭祀的“吉礼”,包括祭祀自然神和祖先;有关丧葬的“凶礼”,包括凭吊各种天灾人祸;有关军事活动的“军礼”,包括所有的军事行动规范;有关外交活动的“宾礼”,包括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嘉礼”,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这些礼仪,都有严格的行为规范。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鸿门宴》中对这种座次的排列情况有详细的记述。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1.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为例,归纳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2.以《烛之武退秦师》《季氏将伐颛臾》等为例,分析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3.《礼记·内则》说:“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这种“养老”思想,在哪一篇课文中有所体现?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4.下面是《礼记·曲礼上》中有关“礼”的格言式的警句,你认为这些说法是否有现实意义?  (1)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2)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3)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5)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6.生活积累  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现在的学生缺乏生活积累,所以他们很难理解那些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削弱了积累的欲求,从而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的机会,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生。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生活。  活动:“关注社会”(引自广东版4册)  面对纷繁的社会,你是否投以关注的目光?面对人生百态,你重视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参与关注社会的活动,提高对人与社会的认识,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分析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勇敢地亮出自己的看法,让思维激出火花,让口才与文笔得到磨炼。  一、外面世界真精彩  社会就像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政治生活中的民主与平等意识,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观念,言行举止中所折射的个人修养,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等,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你对哪一方面的社会问题感兴趣?以上述四个问题分小组开展活动。  1。走进社会找话题。  (1)社会中有哪些关涉民主与平等意识的现象值得关注、值得辨析的,找出来,议一议。  例如:人大代表的车辆该不该一路绿灯?有人认为应该一路绿灯,假如因为塞车影响人大会议正常召开,那么开好会与让道相比,开好会更重要。但有人认为,不一路绿灯,体现了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又如:政府决策征询民意,受教育权利,男女工作机会,乞讨权…  (2)社会中有哪些消费现象值得关注、值得辨析的,找出来,议一议。  例如:有人认为月饼已不符合当代人的口味,买月饼在乎“礼”而不在乎“吃”,所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是正常的。有人则认为这些变化是不正常的,是不文明的表现。  又如:借贷消费,追名牌讲档次,学生之间互相送高级礼物……  (3)社会中有哪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协调的现象值得关注、值得辨析的,找出来,议一议。  例如:有人认为物质文明进步了,但人的思想、行为跟不上,这是“雅而不高”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思想、行为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精神文明一时跟不上物质文明是可以理解的。  又如:广场上绿草如茵,有人随地吐痰扔垃圾;在音乐厅欣赏音乐时,有人交头接耳,手机声不断……  (4)现在青年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对自身与他人生命的漠视引发一连串的社会悲剧,哪些具体的现象值得关注、值得辨析,找出来,议一议。  例如:有人认为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便轻生自杀,是忽视了生命的价值;也有人认为,心理压力到了自己觉得难以承受时,自杀也是一种解脱。  又如:交友遭遇挫折,受父母责骂,与同伴发生摩擦……  2.确定话题。  小组讨论,确定一个大家认为值得辩论又能辩起来的话题。  二、畅所欲言对对碰  1.走进社会找例子。  个人或与持相同看法的同学一起,通过观察、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为自己的见解准备理由和依据。  2。翻书上网找资料。  上网浏览尽可能多的资料,为话题准备各种类型的论据。  3。畅所欲言辩起来。  就所选择的话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  三、激扬文字析事理  1。整理辩论、讨论的内容,梳理自己的论证思路,构思文章结构。  2。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四、过程结果大家评  1.自我评价。  就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与别人合作的情况、发表见解的水平以及活动的收获等进行评价。  2.小组互评。  小组互相评价成员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协调能力、讨论与辩论的口才,以及所发表的见解的水平等。  按时提交议论文,在小组内交换评议。评议时,应以发现问题的独到性、提出观点的新颖性、运用论据的丰富性、评事论理的深刻性等作为评价的标准。画出文中精彩的句子、段,并就文中一处写得好的地方,写几句评语予以推荐。  将作文贴在班的墙报上,交流阅读。  评出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奖、最佳口才奖、最佳辩论奖、最佳风度奖和最佳论文奖等奖项的获得者。  3。教师评价  教师对活动作总结性发言,给作文评分,并对作文进行讲评。  7.方法、习惯积累  孟子说“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当教师的,只能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则,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的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积累、长期坚持,真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活动: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节选自人教版3册)  你的语文程度怎么样?你在读书、看报或听演讲时,理解是快还是慢、是深还是浅?你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怎么样?对于这些你自己清楚吗?那么,让我们来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做一次自我评价吧。通过这种自我评价,总结、审视一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了解自己语文学习的现状,也许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下面的“评价”分为四部分,即:学习途径、学习计划与习惯、学习内容、学习个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检测自己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来认识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  学习途径:  1.我经常通过看电视、读报、看课外书来学习语文。  2.我喜欢通过上网查找我需要的学习资料。  3。我留意在和同学、老师、亲友聊天过程中学习语文。  4.我喜欢参加讨论会,喜欢演讲和辩论,能够抓住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5.我在别的学科中也关注到语文学习。  6.我特别重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  7.我乐意参加语文活动,并把它看作学习语文的机会。  学习计划与习惯:  8.我的计划性强,制定了自己的阅读计划和写作计划。  9.我每天都会安排一点时间学习语文,从不间断。  10.我清楚地知道一学期做过几次作文,每次有哪些提高。  11.老师、同学都称赞我作业认真,书写正确,卷面工整。  12.我在课上、课下能向老师提出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13.我有上课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习惯。  14.我每周都会进行复习,并写一些札记。  15.在语文学习中有了问题,我乐意跟同学讨论。  学习内容:  16。要求自己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学会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17。我努力用不同的文章样式和表达方式来表达我的思想感情。  18.我意识到学习语言也是在学习如何思维,我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19。我努力掌握考试说明的内容,使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20.我能在生活中有意识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培养实际的语文能力。  21.我重视课堂学习,也重视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  学习个性:  22.我注意语文学习方法。  23.我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中容易动情,且从中受到洗礼和陶冶。  24.我对阅读课外书有明显的选择性,总是希望这种选择能有益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25.我喜欢平易浅近、生活化的作品,并有自己的评价。  26.我喜欢阅读有思想深度的或有争议的作品,并能进行探讨。  27.影响我阅读选择的主要是作品的语言和体裁等。  28.影响我阅读选择的主要是作品的思想内容。  29.在阅读中,我总想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0.我写作文总想在立意、结构上有新意,有特色。  31.除布置的作文外,我有课外写作的爱好。  福建省教研室 &陈元燊  语文学习主要靠累积,没有捷径可走。  高中学生应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阶段语文积累的内容应包括文化、文学、语言材料、语文知识、生活体验和方法习惯等方面。  1.文化积累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应该尽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化论着、调查和梳理材料,培养他们主动积累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增强文化意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  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论语》  《孟子》  《庄子》  活动:“走近孔子”(引自山东版必修1册)  [活动目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初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汲取孔子的智慧和精神力量,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培养积累文化知识的习惯,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方式]  一、话说孔子  1。阅读《论语》和《孔子世家》(司马迁),并借助图书、网络资源,初步感知孔子。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侧面,讲述孔子其人其事。  二、孔子名言展  1。收集孔子的名言警句,分类整理,标明出处。  2。每人选择其中几句,写出它的含义和对自己的启发;汇总后以板报、宣传栏的形式展出,有条件的可制成网页。  三、讨论会  1。参阅冯友兰的《孔子:第一位教师》或其他资料,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  2。选择某一角度,确定讨论会主题,拟写发言提纲。参考论题:  (1)人文精神和科技进步  (2)实用理性与思辨精神  (3)社会公平与效率第一  (4)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5)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6)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  (7)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3。组织讨论会,可邀请专家、老师现场交流或评点。  四、孔子文化考察  1。有条件的可实地考察与孔子有关的文化遗迹,或通过网络了解与孔子有关的文化景观、风俗礼仪,注意收集碑刻、楹联、民间传说等资料。  2。整理考察资料,并向专家请教,就某个专题,如孔子姓名考、孔子像与历史记载的差异等,撰写小论文,并编辑成册。  2.文学积累  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每个学段课外自读文学名着一部以上。  (1)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罗贯中《三国演义》  鲁迅《呐喊》  茅盾《子夜》  巴金《家》  沈从文《边城》  钱钟书《围城》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海明威《老人与海》  莫泊桑短篇小说  契诃夫短篇小说  欧·亨利短篇小说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2)诗歌、散文:  郭沫若《女神》  普希金诗  泰戈尔诗  鲁迅杂文  冰心散文  朱自清散文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3)戏剧、影视:  王实甫《西厢记》  曹禺《雷雨》  老舍《茶馆》  莎士比亚戏剧  活动:“感受小说的魅力”(引自人教版4册)  小说世界精彩纷呈。其中有鲜活的生命,浓郁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有许许多多或悲壮、或缠绵、或欢乐、或悲伤、或激烈、或优雅的故事;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英雄的史诗,有爱情的悲剧;也有艺术化的辽阔的大地、浩瀚的大海、奔腾的江河、幽蓝的星空……  让我们走进小说的世界,步入人类的心灵,体会生命的内涵,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丰富的情感,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一、阅读交流  1.您读过哪些小说?请列出书目与同学交流。在您读过的小说中,您最喜欢哪一部?请向同学介绍,并作简要评论。  2.了解古今中外的主要小说作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征询老师的意见,列出您要读的小说,有计划地阅读。  3.小说是生活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精神巡礼的过程。您从小说中获得了哪些生活的经验、情感的体验、人生的哲理和艺术的享受?请随时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二、鉴赏研究  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有学者说《红楼梦》的特点是“琐细之中有无限烟波”,欣赏《红楼梦》应瞻前顾后,相互联系,融会贯通,方得其妙。课外阅读《红楼梦》,体会《红楼梦》“荒唐言”里的“辛酸泪”,“作者痴”后的“其中味”,以及看似“琐细”的叙述描写中的“无限烟波”。然后与同学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2.中外小说作品中有许多成功的妇女形象。中学语文教材也选了不少以描写妇女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如《祝福》《荷花淀》《翠翠》等。这些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以各自鲜明的性格,栩栩如生地活现在作品中,她们的命运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研究这些妇女形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请从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中,选择几个典型的妇女形象进行研究(关注她们的命运,分析她们的性格等),写一篇小评论。  三、讨论争鸣  许多小说都曾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祝福》《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针对某一部小说的改编,人们也褒贬不一。您的看法是什么?请以“小说改编的得与失”为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并将讨论的情况记录下来,向有关报刊投稿。  3.语篇积累  优秀的古代散文、诗词曲作品以及深有韵致的现当代诗文皆可诵读,从作品的声律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朱熹说:“读书无法,读一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的次数多了,理解就会更深,感受也就更强,语感也就自然增强了,这就为鉴赏、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诵读下列古代诗文、白话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  古诗文:  《诗经·氓》  屈原《离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曹操《短歌行》  陶潜《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王维《山居秋暝》  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杜甫《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  刘禹锡《石头城》  白居易《琵琶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杜牧《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李商隐《锦瑟》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庄子《逍遥游》  荀子《劝学》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司马迁《屈原列传》  李密 《陈情表》  王勃 《滕王阁序》  韩愈 《师说》  杜牧 《阿房宫赋》  苏洵 《六国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苏轼 《赤壁赋》  王羲之《兰亭集序》  白话诗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  戴望舒《雨巷》  卞之琳《断章》  芦荻《风雨》  郑愁予《错误》  闻一多《死水》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食指《热爱生命》  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冯至《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穆旦《春》  曾卓《我遥望……》  保尔·福尔(法国)《回旋舞》  庞德(美国)《在一个地铁车站》  普希金(俄)《致大海》  阿赫马托娃(苏联)《祖国土》  泰戈尔(印度)《我一无所求》  惠特曼(美国)《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鲁迅《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  巴金《小狗包弟》  老舍《想北平》  朱自清《荷塘月色》  冰心《霞》  叶圣陶《春联儿》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秦牧《菱角的喜剧》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史铁生《我与地坛》  余秋雨《都江堰》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  周涛《巩乃斯的马》  毕淑敏《我很重要》  柯灵《乡土情结》  韩少功《我心归去》  曹文轩《前方》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汪曾祺《跑警报》  许达然《远方》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  钱钟书《论快乐》  张洁《我的四季》  丰子恺《渐》  屠格涅夫《呱……呱……》  劳伦斯《鸟啼》  梭罗《寂寞》  鲁迅《祝福》  王蒙《春之声》  刘心武《等待散场》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铁凝《哦,香雪》  张爱玲《封锁》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莫泊桑《项链》  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高尔斯华绥《品质》  奥台尔《黑珍珠》  活动:“寻觅节日诗情”  一、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