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林冲一直什么

  《三国演义的自然原理》每天一回。限于自己见识和经历所限,书中难免会有不妥当处,欢迎朋友们一起探讨  作者冯顿,幼蒙庭训,酷爱国学,弱冠之年四处访道,后曾经混迹于多个行业,有得有失,后投资失败,一笑了之,遂潜心教学治学。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按: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已经揭示古往今来,时势造英雄的道理,没有汉末的天下大乱,也就谈不上群雄并起,人的命运是处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所以这回叫做豪杰三结义,斩黄巾首立功,如果没有黄巾之乱,天下太平,那刘关张只能结拜了一起卖猪肉或者卖大枣,当然开个刘备牌草鞋公司也是可以的,但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是不可能了,可见人的成功不是孤立于时代之外的,因为时机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任何人的成功都很难复制,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走出自己成功的道路,拥有自己的成功。  一部《三国演义》,有人将它单纯看成小说,有人将他看为权谋术,还有人把他当成学术研究,甚至很多伟人从青年读到暮年。  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说三国演义,即冯顿从自然原理方面来解读,所谓冥冥中总有天定,而看似天定的事,往往其实是自然决定,万事万物都有它客观的规律,往往不以人的意愿转移。至于见仁见智,就如同这临江仙写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吧。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按:这一段还是在说自然规律,也就是历史的规律,欲知今事看古事,几千年来,很多东西都在变,但是有很多规律却是不变的,这也就是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的缘由,这也就是冯顿写作此书的初衷,也是很多人读许多书的目的,找到不变的规律,以不变的规律应世事的万变。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按:这一段借天地之间的异象来讲述人间的乱象,启示人应该懂得察时,天象是表象,而当时天下开始乱起才是真相,这时人就要开始积极选择了,是潜修以待天时做卧龙,还是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保全身家性命于乱世,又或者做乱世之奸雄或是治世之能臣,都应该提前做准备了,所谓凡事预则立。所以有了时还要人积极的去努力,这也就是《易经》开篇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  后半段讲的是大文豪蔡邕被罢职免官,这里彰显两点,一是蔡邕这类文人只懂的舞文弄墨,所以从现在起已经开始吃亏了,为后面蔡邕被斩埋下伏笔。二是在封建政治斗争中,纯洁的文人和政客常难并存,纯洁的文人退,则显示弄权术的政客进。这里显示了一进一退的阴阳之理。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按:南华老仙传张角《太平要术》时说得明白,要善救世人,若萌异心,必有恶报。《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就借南华老仙的话说上这么一句,其实分明就是告诉读者,看三国,不要只看术,张角的结局大家都清楚了,不多言。至于为什么不只看术,后面部分冯顿会逐条讲解。  “至难得者,民心也。” 黄巾之乱,张家兄弟振臂一呼,四方响应云集。当时民不聊生,已经埋下了起义的种子,张角只是推波助澜,借着民心所向成了弄潮儿而已,所以是官逼民反,而并不是真的张角得民心。从另外一个方向讲,东汉气数已尽,所以刘备后来奔走一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都是无能为力了。  不立刻亡国,是因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已。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按:一个朝代的彻底没落,通常是军队没落开始,这时东汉正规军已经无力抗敌,到了需要招募义兵的程度,无独有偶,千年后清朝没落时,曾经无敌于天下的八旗军孱弱不堪,到了要靠湘军淮军等地主武装来镇压太平天国时,大清帝国的末日也不远了。一个朝代腐败到某种程度,老百姓造反,是需要用军队去镇压的,但如果军队也没落了,那就只能是末日了。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按:这一段讲的是刘备出世,刘备是三分天下里面最让人同情的,曹操是官二代,孙权是富二代,只有刘备是出生在没落的贫困家庭白手起家,也有很多人说他是假仁假义,至于是不是假仁假义,我们后面逐回读去自见分晓。“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这孩童之语,说明了他幼年时就有壮志,人无志不立,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志向的人能够在乱世中奔走数十年,屡战屡败还坚定自己的目标终成霸业,他一生有很多发财的机会,不管是跟曹操还是袁绍,如果他只想变得有钱一点,他早就成功了,但是他都离开了,因为他要干自己的一番霸业,因为他有王霸之志,所以刘备才因此名留青史,他的成功,偶然中蕴含着必然。  有壮志的人自然能够得到一些帮助,他的叔父因此就经常支助他,跟着当时很有名气的学者邓玄,卢植,也开阔了他的眼界,所以很多人的成功都是要经过学习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曹操也是如此,曹的人生有一次非常重大的教训,我们后面会逐渐讲到。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按:刘备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二十八岁了还在卖草鞋,所以当时看了招军的榜文时,只好叹气,这里问题就出来了,刘备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投军?而是叹气?  因为他要做的是大事,直接去投军,孤身一人,当兵也只是小卒子而已,一个人的格局,境界,往往决定一个人的选择。所以他当然叹气,因为有心无力,同时也很感慨,因为他都二十八了,什么事情都还没有做出来。古人的寿命短,二十八意味着人生已经走完了一半。  刘备的人生格局,他心中的抱负,注定他不可能当一个小兵,所以他宁愿卖草鞋穷一辈子,也不愿意轻易投军。  刘备的一生,是易经乾卦的完美代表,这时就是潜龙勿用。  后半段引出张飞,张飞是个很可爱很有意思的人,他是当地的土财主,但是却不安分过日子,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样的人是什么人?  自然是豪杰,我们前文曾经提到,在天下大乱之前,很多有识之士会提前准备,张飞是个有心人,也正因为他是有心人,才会在别人看榜叹了口气时都会被他注意到,所以张飞不止是粗中有细,而是像史书评价的那样,有国士之风的这样一个人。  也正因为张飞的有心,刘备和张飞以及稍后出场的关羽三个人一起,走入了历史的视野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按:这一段说刘备和张飞正喝酒,关羽正要去投军,路过酒店,这里问题同样出来了,如果刘备和张飞没有一番理想和抱负,关羽路过就路过了,绝对不会出现请他坐下来喝酒,然后三个人越说越高兴最后结拜的情况,所以我们再一次说,看似偶然中,往往是必然。  “玄德遂以己之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这一句是整段的关键之句,我小时候读三国,老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关羽张飞这么厉害,刘备却是老大。读者不妨想想,关羽是个多傲的人,不光傲,本事也不小,但他这样服刘备,而且是第一次见面就决定跟了这个老大,可见刘备的不简单。  原因在哪里?该不会是刘备年纪最大吧?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刘备虽然贫寒,但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他自己的梦想进行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志向,或者按现在来说是他的创业计划书,才能够在第一次见面就打动了关羽和张飞,并决定跟着刘备干!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按:这一段说的是千古传诵的桃园结义,也很值得后人深思,刘备成于桃园结义,最后败也是败在了这个义字上,所以世间凡事总有利弊。  后半段说的是刘备集团得到了第一笔赞助,还是刚才探讨过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帮助刘备?我们来看看刘备三人结义时的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百姓。”刘备发的是宏愿,自然能够不断的结善缘。通俗的话来讲,他不仅是为自己在战斗。至于这是不是刘备的政治口号,是不是刘备的术,我们随着小说的进程,后面再探讨。  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不数日,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后人有诗赞二人曰: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按:这一段说明三个人在机会来临前都做了充分准备,所以成功往往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试想关张二人如果没有在以前勤练武艺,可能第一次上阵就立功吗?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刘焉亲自迎接,赏劳军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赐救援。刘焉与玄德商议。玄德曰:“备愿往救之。”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玄德、关、张,投青州来。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玄德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  按:这一段开始奠定刘备一生的基础,如果刘备图的只是富贵,那么他有点小功劳后大可以说刚刚征战回来部队需要休整,拒绝去救援,刘备这里说“备愿往救之”他的大志,一开始就落实在了行动上,从小处开始,没有一点偷懒的意思,他一直很勤奋,直到最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古人看到刘备最后被陆逊火烧联营,病死白帝城时会落泪的原因,努力了一辈子的刘备,最后的结局太过悲情。  玄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贼众迎战,玄德引军便退。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两军齐出,玄德摩军回身复杀。三路夹攻,贼众大溃。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后人有诗赞玄德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按:这一段及后面三段写刘备以少敌多,以智胜。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强大的困难,这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出奇制胜,不可力敌,则以智取,后面三段是战事,略过。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顒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张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儁,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按:这一段曹操出世,曹操是一个优秀的官二代,非常优秀。他贪玩,喜欢漂亮的歌舞和游猎,注意,这并不是不好,驱动人类前进的,恰恰是人类的欲望。我们想晚上也能看见,于是有了电灯,我们想吃的东西更香更健康以便活得更久,于是有了火,脱离了茹毛饮血。  欲望本身是没有错的,关键是怎么合理的去引导这个欲望,这就是曹操之所以不是纨绔子弟而是一个优异的官二代的原因。  如果他没有强烈的欲望,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他就不会成为三国第一雄主,写到这里不妨剧透下,整本三国真正的人中之龙只有寥寥数人而已,曹操,刘备均在其中。  后半段写曹操年少时就有权谋多机变,以及曹操诈病这件事,说明这一时期的曹操,已经具备了一个狠角色的基础,强大的欲望,并有相应的机智来实现欲望。  后面写到曹操执法不避权贵,这里要辩证来看,在封建历史上,刚入政坛就这样干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傻子,傻子的下场自然大家都知道,另外一种是曹操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他有不避权贵的资本,因为他背后有靠山。  也正是因为曹操本身的个性和家族的资本,使得这一时期的曹操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东汉末年的政坛新星,当然,仅此而已,就连算命的,也不会想到曹操会成为将来的雄主,因为这一时期的曹操,还在学习中,生活还没有给他上最重要的一课。  现在回过头来看段中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评价,其实单就这一时期来说,是很贴切的。作为政坛新星,他是当能臣还是当奸雄,完全都有可能。  这一时期的黄巾完全就是烘托作用,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刘备还是曹操,都随便欺负黄巾玩,当积累名声的资本,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看出黄巾军的不成气候和无组织无纪律。  却说玄德引关、张来颍川,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玄德见皇甫嵩、朱儁,具道卢植之意。嵩曰:“张梁、张宝势穷力乏,必投广宗去依张角。玄德可即星夜往助。”玄德领命,遂引兵复回。到得半路,只见一簇军马,护送一辆槛车,车中之囚,乃卢植也。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植曰:“我围张角,将次可破;因角用妖术,未能即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体探,问我索取贿赂。我答曰:‘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罪。”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军士簇拥卢植去了。关公曰:“卢中郎已被逮,别人领兵,我等去无所依,不如且回涿郡。”玄德从其言,遂引军北行。行无二日,忽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玄德曰:“此张角也!可速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杀败董卓,乘势赴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败走五十余里。  按:这段写刘备的老师卢植因为不给左丰送礼,所以左丰搬弄是非,于是卢植被抓,在过去,万恶的封建社会流行索要贿赂,卢植是正人君子,不肯跟左丰同流合污,所以孔夫子说君子可欺以其方,君子做人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就得罪了小人。  段中写张飞要劫囚车,刘备自然不同意的,这就是帅才和将才的区别,统帅要全面考虑问题,如果劫了囚车,三兄弟就成了和朝廷作对,那刘备也就谈不上以后的扛兴汉大旗了。所以帅才做事,一般都有他的道理,将才做事,往往可以独挡一面却容易冲动。这件小事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出刘备在这一阶段已经初步具备了领导能力。  卢植被抓,意味着刘备在朝廷中唯一的关系和靠山没有了,就算有功劳估计也得不到表扬,这时候读过《春秋》的关羽提出来,三个人没有了靠山,不如先回家,等待机会。刘备也表示赞同。这里也说明了关羽作为集团二把手,在大局观上要强过同时期的张飞。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便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正是: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按:第一回最后一段写刘关张三人救了刚刚被黄巾杀败的董卓,当董卓得知这三个人是普通老百姓的时候就对三人很轻视,这也是董卓第一次有性命之险,刘备和关羽修养好倒也还罢了,这一时期的张飞是个绝对的急性子,而且还是当时卖肉时期的侠客习气,侠客最重义,却最不能受辱,所以一见董卓轻视自己就要拿刀剁了董卓。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就算自己身居高位,也不要因为对方贫困或者地位低轻视他人。  人和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是灵魂和自尊心多半是一样的,如果因为轻视而结怨,甚至像董卓这样差点惹来杀身之祸,那可就真的是太不划算了。我们都知道董卓这次小命是保住了,但是如果真的被张飞杀了,估计董卓自己都还不明白为什么张飞要杀他。  所以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总按:第一回写的是刘关张三人出世和曹操登场,在这一时期不同阵营的四个人虽然都还远未成熟,但是由于平时用心的积累,所以在天下大乱来临之前都做了充足准备,于是在一开始就已经脱颖而出,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他们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呢?  是必然还是偶然?  且待明日继续分解。
  我谨代表浪迹天涯 来给白菜贺岁大作捧场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按:心安则住,心不安则动,一个人的命运是否漂泊,真正的决定因素,是这个人对现状是否满足。  这回上半部分写张飞小宇宙爆发,抽了来讨贿赂的小吏一顿,刘备弃县令而去。  刘备有王霸之志,自然就不会当个县令过一辈子,张飞怒鞭督邮只是刘备辞官不做的导火索。而反过来看,督邮不清楚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贸然索要贿赂,结果自取其辱,可见识人的重要。  下半部分写东汉末年的外戚之乱,亦有启发处。  且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自来骄傲。当日怠慢了玄德,张飞性发,便欲杀之。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飞曰:“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处去也!”玄德曰:“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飞曰:“若如此,稍解吾恨。”  书接上回,董卓因为轻视英雄差点丢命,好在刘备和关羽都够冷静,否则如果张飞一怒之下杀了董卓,那张飞一辈子也无非就是个受不了白眼而一怒杀人的勇夫而已。  英雄之主才能用英雄,董卓这时的实力远强于刘备,张飞却不愿意在他部下,可见非其主则不能用英雄。  于是三人连夜引军来投朱儁。儁待之甚厚,合兵一处,进讨张宝。是时曹操自跟皇甫嵩讨张梁,大战于曲阳。这里朱儁进攻张宝。张宝引贼众八九万,屯于山后。儁令玄德为其先锋,与贼对敌。张宝遣副将高升出马搦战,玄德使张飞击之。飞纵马挺矛,与升交战,不数合,刺升落马。玄德麾军直冲过去。张宝就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与朱儁计议。儁曰:“彼用妖术,我来日可宰猪羊狗血,令军士伏于山头;候贼赶来,从高坡上泼之,其法可解。”玄德听令,拨关公、张飞各引军一千,伏于山后高冈之上,盛猪羊狗血并秽物准备。次日,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出迎。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玄德拨马便走,张宝驱兵赶来。将过山头,关、张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飞。  张宝见解了法,急欲退军。左关公,右张飞,两军都出,背后玄德、朱儁一齐赶上,贼兵大败。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玄德发箭,中其左臂。张宝带箭逃脱,走入阳城,坚守不出。  按:此处描写战事,略过,刘备集团现在家底太薄,所以这时需要伯乐的帮助,英雄处世,如借舟过河,无识人的伯乐,即便是像刘关张这样的英雄,也就无用武之地。  朱儁引兵围住阳城攻打,一面差人打探皇甫嵩消息。探子回报,具说:“皇甫嵩大获胜捷,朝廷以董卓屡败,命嵩代之。嵩到时,张角已死;张梁统其众,与我军相拒,被皇甫嵩连胜七阵,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送往京师。余众俱降。朝廷加皇甫嵩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曹操亦以有功,除济南相,即日将班师赴任。”朱儁听说,催促军马,悉力攻打阳城。贼势危急,贼将严政刺杀张宝,献首投降。朱儁遂平数郡,上表献捷。时又黄巾余党三人:赵弘、韩忠、孙仲,聚众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仇。朝廷命朱儁即以得胜之师讨之。儁奉诏,率军前进。时贼据宛城,儁引兵攻之,赵弘遣韩忠出战。儁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抵敌。朱儁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面回。玄德从背后掩杀,贼众大败,奔入宛城。朱儁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儁不许。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儁曰:“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儁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儁与玄德、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余皆四散奔走。正追赶间,赵弘、孙仲引贼众到,与儁交战。儁见弘势大,引军暂退。弘乘势复夺宛城。儁离十里下寨。方欲攻打,忽见正东一彪人马到来。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年十七岁时,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余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坚谓父曰:“此贼可擒也。”遂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贼以为官兵至,尽弃财物奔走。坚赶上,杀一贼。由是郡县知名,荐为校尉。后会稽妖贼许昌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众数万;坚与郡司马招募勇士千余人,会合州郡破之,斩许昌并其子许韶。刺史臧旻上表奏其功,除坚为盐渎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今见黄巾寇起,聚集乡中少年及诸商旅,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前来接应。  按:这一段写和刘备关系好的卢植得到复职,刘备的政治前途第一次出现曙光。张宝被自己的部将刺杀,可见黄巾军不得人心,所以黄巾起义如同上一回说的,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朱儁和刘备关于接受不接受黄巾投降的谈话,说明此时刘备的政治思想还缺乏大局观,朱儁这时是从全局出发,如果轻易接受起义者的投降,就不足以警示其他造反的人和蠢蠢欲动的人。经过谈论,刘备接受了这一观点,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围城三面,留一面给黄巾军逃生,这个思路来源于穷寇莫追,俗话说狗急了都会跳墙,所以对待敌人,兵家认为,不如让对手逃生,逃生的时候大多是人心惶惶而且很混乱的,这时出击,便于以较少的力量,取得全胜。  从刘备的思路可以看出,尽管刘备此时政治观尚未成熟,但在军事统帅才能上已经初露头角。  后半段引出孙坚登场,孙坚是孙氏集团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机智和胆识,他能够在十七岁的年龄战胜海贼,不是因为勇力,而是因为把握准了海贼害怕官兵的强盗心里,所以攻心为上。  后面孙坚斩杀伪帝,一方面是孙坚的英勇,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到这时已经出现天下大乱的征兆,大量的江湖草莽开始起义。  朱儁大喜,便令坚攻打南门,玄德打北门,朱儁打西门,留东门与贼走。孙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赵弘飞马突槊,直取孙坚。坚从城上飞身夺弘槊,刺弘下马;却骑弘马,飞身往来杀贼。孙仲引贼突出北门,正迎玄德,无心恋战,只待奔逃。玄德张弓一箭,正中孙仲,翻身落马。朱儁大军随后掩杀,斩首数万级,降者不可胜计。南阳一路,十数郡皆平。儁班师回京,诏封为车骑将军,河南尹。儁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三人郁郁不乐,上街闲行,正值郎中张钧车到。玄德见之,自陈功绩。钧大惊,随入朝见帝曰:“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十常侍奏帝曰:“张钧欺主。”帝令武士逐出张钧。十常侍共议:“此必破黄巾有功者,不得除授,故生怨言。权且教省家铨注微名,待后却再理会未晚。”因此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克日赴任。  按:这一段写东汉官兵平息了黄巾之乱,作者写孙坚有人情关系,所以很快得到了封赏,而刘备功劳更大,却因为没有关系,所以得不到封赏。  刘备的政治关系主要是卢—皇甫—朱这三人,恰恰这三人都是以清名立世,不擅长搞关系,加上当时真正掌权的是十常侍集团,也就难怪刘关张三人会当不了官郁闷了在逛街了。  说来也巧,逛街的时候巧遇了一个能够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又愿意说话的张均,张均这个人有个很大的通病性问题,那就是愚忠,只会进忠言,不会看时势,当时十常侍掌权,他跑到皇帝面前说十常侍坏话,这是自己找死,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人的成功,自然有他成功的道理,哪怕是太监的成功也一样。  十常侍能够掌权,就显然有他们聪明的一面,他们从张均的事件,看到了很多剿灭黄巾有功,却没有得到赏赐的人,这一点是很值得称赞的。  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公平行赏,十常侍在政治上错过了扩大影响力和培养亲信的绝佳机会。  如果他们这时候站在维护这些有功劳却没有得到赏赐的英雄这一面,那他们的结果很可能就和后来不同。  历史不容假设,机会往往错过也就不再来,我们后面很快会看到十常侍集团的结局。  因为这件事,刘备当上了一个很小的官,安喜县尉。  玄德将兵散回乡里,止带亲随二十余人,与关、张来安喜县中到任。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到任之后,与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到县未及四月,朝廷降诏,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玄德疑在遣中。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督邮坐于马上,惟微以鞭指回答。关、张二公俱怒。及到馆驿,督邮南面高坐,玄德侍立阶下。良久,督邮问曰:“刘县尉是何出身?”玄德曰:“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自涿郡剿戮黄巾,大小三十余战,颇有微功,因得除今职。”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玄德喏喏连声而退。归到县中,与县吏商议。吏曰:“督邮作威,无非要贿赂耳。”玄德曰:“我与民秋毫无犯,那得财物与他?”次日,督邮先提县吏去,勒令指称县尉害民。玄德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  这段写刘备把部队都解散回家,这时候黄巾之乱已经平息,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得到了短暂的喘息和假象的和平。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再一次犯了错误。具体是怎么搞的书上没交代,但是这肯定又是一次大规模的索要贿赂行动。  不怕官,只怕管,刘备也遇到了林冲式的难题,面对督邮明显的诬陷和索要贿赂,刘备怎么应对?  比较搞笑的一段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刘备说自己是皇室后裔的时候,督邮哪里管你这么多?  督邮眼前的现实就是,不管你是谁,你现在归我管!不给我钱,我就让你好看!  这也就是督邮只能是督邮的原因,甚至我们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来源于他的选择,而他的选择,来源于他的格局和视野。这样一个人,注定只是沧海一粟。  却说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飞问其故,众老人答曰:“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门人赶打!”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玄德正纳闷间,听得县前喧闹,问左右,答曰:“张将军绑一人在县前痛打。”玄德忙去观之,见绑缚者乃督邮也。玄德惊问其故。飞曰:“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督邮告曰:“玄德公救我性命!”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傍边转过关公来,曰:“兄长建许多大功,仅得县尉,今反被督邮侮辱。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玄德乃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督邮归告定州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玄德、关、张三人往代州投刘恢。恢见玄德乃汉室宗亲,留匿在家不题。  按:这段十分痛快,督邮这样的俗吏,就适合遇到快性子的好汉张翼德,这也是张飞可爱的地方,张飞可没有水浒里面林冲的懦弱,写到这里,我们要将《水浒》里的林冲和刘备遇到的事情来对比看。  从武艺来讲,水浒中的林冲之勇,不在张飞之下。  但林冲怎么干的?老婆被人干了,他忍,其实在第一次高衙内调戏林娘子后,林冲完全可以带着家眷逃亡,参见另外一个禁军教头王进的做法。  但是林冲没有,林冲舍不得自己那点可怜的政治前程。  对比来看,刘备的做法可比林冲有骨气多了,辞职不干,不就一个县令吗?多大的官?  还明白跟督邮说,本来该杀了你,但绕你一命。  言下之意是你这样的层度,还不配我来杀。  刘备的语气,是一种不屑,这种不屑,是高出对方很多的不屑。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他们是那个时代最了不起的英雄之一,最后能够三分天下。  格局的大小,气度的大小,会影响到人生的发展。  而林冲却只能是当个强盗,最后被招安瘫痪死在病床上,这不让人深思吗?
  窃以为,天注定就是自然规律,道法自然……  
  @冯一楠 那人不甚好读书
怎么理解,三国开篇说描写刘备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