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故乡的来历短点那个朝代

春节最早起源于那个朝代?_百度知道
春节最早起源于那个朝代?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兽(又名&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贰沪弛轿佾计崇袭搐陋人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1]。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2]。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中国新年的来历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贰沪弛轿佾计崇袭搐陋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中华过年习俗还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国家,他们与我们以相似的方式庆祝新年。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上一条: 下一条:
产品材质:
交易方式:
产品规格:
发货期限:
产品包装:
货品运输:
加健小白云规格:
笔头粗细:0.6厘米
笔头出锋:2.5厘米
加健中白云规格:
笔头粗细:0.7厘米
笔头出锋:2.9厘米
加健大白云规格:
笔头粗细:0.8厘米
笔头出锋:3.5厘米
特点:笔尖柔,笔腰弹性较强
适用范围:写意画,行隶书,水墨,现在优惠超值供应!
湖笔的渊源(来历):毛笔艺术一直是我
国的国粹,自唐朝以来一直就有制作“胎
毛笔”的历史记载,唐朝诗人齐卫在《送
胎发寄仁公诗》中有“内为胎发外秋毫,
绿玉新载管束牢”的诗句对此作了真实的
描述。&&&&&&&&
&&&&&&&&婴儿&出生后,从母体带出的毛发,
它有着人生“仅有一次”的自然发锋,用
其制成的胎毛笔,既能辟邪父母,又作为
宝宝出生的实物纪念。是父母留给孩子的
一份珍贵的礼物!
湖州是文房四宝之一的“湖笔”的原产地
订购方法请写下如下资料:
宝宝姓名: 乳名:
出生 年 月 日 时辰
本厂承接胎毛笔制作,信誉为上,价格实
惠,质量上乘!笔杆笔盒由君自行选配,
低加工费,用最好的礼物为你可爱的宝宝
送上一份美好的回忆!五星级的服务
毛笔艺术一直是我国的国粹,而胎发笔是
其中的一朵奇葩,相传胎发笔源自唐朝,一
书生家贫,遂剪下自家孩子的头发制成毛
笔,又得一美誉-状元笔.何谓胎发笔?它指
的是婴儿第一次的毛发,是人体唯一从母
体带出并可永久保存的部分.是用人生仅
有一次的自然"发锋制作而成的笔",具有先
天之灵气,非常珍贵,常用于留作纪念,祈福,
辟邪,定情和寄托父母的关爱之情 ..... 因
此每道工序非常的重要.我们都专门指定
具有30年以上"胎发笔"制作经验的技师制
,全部采用手工工艺,经过50道工艺精心制
作而成.主要以 ,景泰蓝,牛角,红木,琥珀,紫
檀木,乌木,紫光檀,象骨,驼骨,白牛骨,等13
大类.几百多个品种,并有各种笔盒供您选
择.您只要把收到的宝宝胎发封入袋内即
,编上号码,写明姓名、年、月、日及祝
福语,字迹要写清楚,我厂在收到您的胎
发即日起十五天左右寄出.
胎毛笔简介
&&&& 湖州是文房四宝之一的“湖笔”的
原产地,善琏星火笔庄是一家湖州市专业
生产经营宝宝纪念品、婚庆纪念品、夫妻
结发笔、湖笔、礼品笔的厂家。本厂是集
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雕刻婴
幼儿纪念品为实体,拥有国际先进的开发
和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并具有经验丰富
的专业设计、工程开发技术人员。我厂的
服务宗旨: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管理完
善,安全可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传统,
父母在宝宝出生以后必馈赠其三件宝,称
之为“婴儿三宝”,胎毛笔,胎毛章(脐
带章)、手足印。本厂制作的各款婴儿纪
念品备有多种款式,可按照您的要求完全
个性化制作,若干年后它将成为宝宝成长
中充满感激的回忆。
&&&& 胎毛笔,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并且均
为纯手工操作,胎发经消毒、脱脂、防腐
处理,可历经千年不腐、不蛀、不烂。胎
毛笔要经过水盆、结头、车斗、择笔、刻
字等72道工艺完成。胎毛笔杆有红木、
紫檀木、驼骨、贝壳、景泰蓝、玛瑙、黑
白牛角等200多余品种,不仅造型美观而
且具有收藏&价值,&供买家精心挑选。
&&&&&&&&&购物流程(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以免弄错)
&&&&&& &一:写明自已所选的胎毛笔杆、胎毛
笔盒、胎毛章、手足印的编号和名称,及
具体要求。
&&&&&&&二:宝宝的胎发(注意宝宝胎发长度
要1.5厘米以上,才能做),胎发寄来
前,您可留下一点点,以便日后作比较,
如有多余胎发,本厂将全部退回。胎毛笔
杆口径一般都是0.7厘米,所以还望客户
胎发尽量多一点,少了特麻烦,如您感觉
胎发实在不够,可以寄上父母亲的头发,
做成父(母)子连心笔。
&&&&&&&三:宝宝是姓名(乳名)、出生年月。
&&&&&&&四:宝宝的祝福语(视笔杆情U,定
祝福语字数)。
&&&&&&& 五:您的收货的详细地址、姓名、电
话、邮编等。
&&&&&&&&六:买家可在厂家收到胎发后,完成
支付宝付款。
&&&&&&&七:本厂在收到客户所寄胎发后,在
15天左右经过72道纯手工精心制作,完成
胎毛笔加工,加工费10元。
&&&&&&八:可按客户要求定做胎毛笔。
&&&&&&九:本厂完成以上婴幼儿纪念品后,
及时用快递的方式,寄回给买家,满意后
再麻烦买家一点点时间,请您给支付宝确
认,并作好信誉评价,完成交易。我厂以
优质的成品,送到客户手中,谢谢。
&&&&&&&&&&&&&&&&&&&&&&&&&&&&&&&&&&&&&&&&&&&& 邮寄说明
&&&&&&&&&一:客户是江浙沪的,寄费是5元,
其余省份是10元,按1公斤以内计算。
&&&&&&&&&二:超出重量江浙沪按每公斤1元计
算,其余省份按每公斤10元计算。
&&&&&&&&&&&&&&&&&&&&&&&&&&&&&&&&&&&&&&&&&&&&&&付款方式
&&&&&&&&& 强烈推荐使用支付宝,保障买家利
益,没有支付宝的买家,可以银行汇款,
并与店主联系,索取银行账号
*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和移动电话至少输入一个
移动电话:
详细内容:
* 验 证 码:
供应商其他产品
毛笔的优质采购信息
相关产品推荐王一品湖笔
中国网 .cn  时间:
在湖州城里,有一家百百(音弼,即二百)年老店,招牌是郭沫若书写的“王一品斋笔庄”。它是我国开设较早的一家自产自销专业笔庄,创建于公元一七四一年(即乾隆六年),迄今已有二百四十三年历史,所产天官牌毛笔,盛誉中外。
“王一品”的来历
与许多名牌产品一样,王一品的成名,也有其美丽的传说。祖传,若干年前,湖州地区有个姓王的笔工,终年靠制笔卖笔度日。有一年,朝庭举行大考,他跟着考生跋涉千里进京叫卖。恰巧有位考生买了他的笔,中了状元,一时轰动全城,人们就把他卖的笔叫“一品笔”,称呼他为“王一品”。从此,他的名声就传扬开来,并在湖州开了一爿毛笔店,店名就叫“王一品”。
王一品世代相传,日益发达,但传至第七代时,企业几经易主,每下愈况。在旧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同行相互倾轧,湖州城里竟出现了好几家以“一品”为号毛笔店,如“张一品”、“老一品”等。由于当时政府苛捐杂税,摧残文化,压迫工人,王一品至解放前夕,已处于奄奄一息之中,业主周德臣,煞费苦心支撑,但亦无能挽回王一品涉于绝业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扶助下,王一品 才逐渐焕发了青春,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实行全企业公私合营。钟三益、费莲青、胡仕文等笔庄合并于王一品,企业扩大了,成为具有前店后坊特色的笔庄。
一九六一年王一品创业二百二十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陈毅、郭沫若、何香凝和社会知名人士沈雁冰、叶圣陶、沈尹默、傅抱石、吴作人、泮天寿等相继题诗作画,表示祝贺。郭沫若为笔庄新屋,写来了市招,并用草书题了一首诗:
湖笔争传王一品,
书来墨迹助堂堂。
蓼滩碧浪流新韵,
空谷幽兰送远香。
垂统以还二百二,
求精当作强中强。
宏文今日超秦汉,
妙手千家写报章。
郭老以“空谷幽兰”比喻湖笔,并用“蓼滩碧浪流新韵”的诗句,歌颂并赞扬湖笔,充分体现了郭老对湖笔事业的关怀,并由此可见他与王一品的深厚情谊。 “蓼滩”即红蓼滩,湖州地处太湖滨,苕溪两岸都是苕花与蓼花,历史上曾有白苹洲与红蓼汀的古迹。所谓“红蓼白苹洲”、“碧浪湖”是湖州的风景区,历代文人都有吟咏,湖中有一座随着碧波起伏而浮动的“浮玉塔”。东西苕溪会合于此,地势险要,风景优美。郭老用“蓼滩”“碧浪”之典,很明显是泛指湖州。郭老另 有一首写给苏州湖笔社的诗,首句为“湖上生花笔,姑苏发一枝”,这里的“湖”就是指湖州。大约在清末、民(国)初的时候,湖州的制笔工人,陆续迁居苏—杭以至中原,传技而落户。
“善书须择笔,宝剑赠英雄”。一支好的湖笔,犹如古代将军手中的一把横扫千军的利剑,愈用愈会得心应手,爱不忍释。王一品历来与书画艺术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南北知名书画家,十有八九喜欢用王一品生产的笔,从事艺术创作。已故画家傅抱石,平时爱用王一品的白云笔烘染山水,他画了一幅《奇峰突兀图》称赞王一品的笔首屈一指。江东老画师贺天健善用硬笔作画,在一幅题为“古梅复春阳”的梅花图上,他具体品评了王一品的石獾笔。说起石獾笔,使我回忆起这样一段往事:二十年前,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路过湖州,笔庄工人闻讯,特地到宾馆访问了他,泮先生畅谈了自己从事书画艺术的经历,并对湖笔的制作方法,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临别时,画家从随身带的笔帘中取出两支画笔,交给笔工,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日本产的“山马”、“石獾”,你们研究研究。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支配下,在画家的鞭策下,笔庄召开了“诸葛亮”会议,采用白毫、紫毫、黑山羊毛和香狸毛等原料混合配制的方法, 试制獾狼笔,(当时,我国还没有直接用獾毛做的笔)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制成了第一批国产的“石獾”笔。有一位新闻记者恰巧来访,笔庄托他将刚试制的“石獾”笔带给泮先生试用,以便改进后正式投产。记者回杭转达了笔庄的要求,泮老先生场试了笔,画了一幅《试笔图》,祝贺国产“石獾”的诞生。现在“石獾”笔已经普遍生产,并且直接采用石獾抢毛制成,质量比二十年前的要好几倍,可异第一位鼓励笔工生产石獾笔的画家泮天寿先生已不能看到王一口的新产石獾笔了。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和旅游者,特别是日本书画界人士,慕名来到毛笔发源地湖州,参观访问王一品斋笔庄。一九八二年春天,以日本乔名书法家青山衫雨先生为团长的江南文化考察团一行,对王一品的制笔技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青山衫雨是日本很有名望的书道家,他的书法作品在中日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用王一品所制笔,即席挥毫,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王一品斋专门制造了一批供旅游者观赏的湖笔。比如为绍兴特制的“兰亭”、“鹅池”、“右军书法”和“金不换”,为广东中山故居定制的“翠亨春”,为西冷印社生产的“西冷汉石”,以及配合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回国观光而精制的“半屏山”等等。这些用红木、湘妃竹、紫竹为笔管的湖笔,都是用上等毫料精工制作的,既可实用,又具观赏价值,被使 用者誉为“旅游珍品”。
除旅游产品外,王一品还为已故社会知名人物特制了纪念笔,寄托湖笔工人对他们的怀念,郭老生前与王一品的交谊极深,是湖笔的知音人,在他逝世一周年的时候,王一品根据郭老生前喜爱的长锋白云笔,加工精制成“鼎堂遗爱”(鼎堂为郭沫若同志的别号)。这种长锋白云兼毫笔,很受国画家的欢迎,人物画家杨之光经常从广州来信定制,并带着这种笔去新疆等地写生。还有唐云、沈迈士、诸乐三、黄胄等国画家都爱用此笔。国画大师吴昌硕,平生爱用湖州羊毫笔写石鼓文,王一品仿照他的用笔,生产了“缶庐妙颖”,日本朋友见了非常喜爱。当代文豪沈雁冰同志的中学时代是在杭嘉湖三府的府中度过的,他在怀念湖州的诗中有句云“苕霅流长”,王一品在沈老逝世的当月,赶制了一批书画笔,取名就叫“苕霅流长”,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使他的名字和作品像苕溪、霅溪那样永存于世。
来源:文新传媒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小溪
版权与免责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最短的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