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词来形容李白与玉真公主主的一生

---06月11日 22:08唐朝公主如狼似虎 (王维与玉真公主) - 唐宋元明清的日志,人人网,唐宋元明清的公共主页
【“三宫六院”的含义】&三宫&是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六院&实际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东路六宫&即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为庭院风格建筑,故称“东六院”和“西六院”。
唐朝公主如狼似虎 (王维与玉真公主)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 ①赊:长而远的意思,这里形容山路绵长。& ②石髓:道家传说,山中有一种如膏状的东西,形状如精致的奶酪,服用后齿发更生,病人服用后都会痊愈。& ③胡麻:即芝麻,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将芝麻带回中国,所以被称为胡麻。& ④五云年:道家称神仙乘五色云车。& 这首诗是大名鼎鼎的王维所作。王维在今天的人们说起来,地位似不及李白和杜甫。但在盛唐当时,王维的诗名却远在这两人之上。尤其是杜甫,当时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少陵野老罢了。说起来王维的诗作,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唐代诗作中秀出丛林,历代名家无不叹服。林黛玉教香菱读诗,也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王维的五律,确是一绝,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远远不如。&& 然而,本篇这首诗却也并不是特别出色。尤其是和王维集子中的其他诗句相比,无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术语来烘云托雾,非常谨慎恰当地恭维玉真公主罢了。虽然王维才华横溢,但在这应制诗的题材中却也缚手缚脚,大失才子本色。如果只看到这些,本诗当然就随手翻过,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但这里我们特意录出这首诗来聊聊,是因为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好多不得不说的故事。而且经江湖夜雨学刘心武谈红楼一样&大胆假设,胡乱求证&,竟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玉真公主曾&强暴&和&霸占&过王维,并影响了王维的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 我们先来看玉真公主的来历。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而且与唐玄宗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窦德妃曾被祖母武则天叫到宫中秘密处死。到玄宗做了皇帝后,却找遍了宫中,也没有把母亲的尸骨找到。窦德妃死时,唐玄宗李隆基才九岁,玉真公主当然更小,据说只有二三岁左右。慑于武则天的淫威,幼年时玄宗兄弟和小妹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但他们却手足情深。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后改名为李宪,封宁王),就真心地推让李隆基当皇帝,李隆基对他也全无猜疑之心。玄宗下朝后,和这些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有说有笑,不依君臣之礼,还是没有当皇帝时的老样子。了解唐代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李旦的这些儿女之间的和睦,在李唐家族中是很少见的。 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自愿出家为女道士。大家可不要认为,玉真公主一当上女道士,就是&缁衣顿改昔年妆&,过青灯黄卷下的日子。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甚至尚有过之。当时就有大臣上书嫌太过奢糜。据有人发表在专业学术刊物上的考证,说是&曾结婚,并生有二子&。这个&结婚&一词,用得不当。公主结婚,并非小事,史书肯定有记载,正式结婚没有,和男人同居之类的,那是少不了的。李唐家族,无论男女,都非常爱吃荤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高阳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宠,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诮。唐代女道士,本来就都是放荡情怀的&豪放女&,玉真公主当然也不例外。& 少年时王维也是满腔希望,充满理想的。他的笔下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纯情,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气。但这些诗篇几乎全出于他的少年时代,及第后的王维虽然曾有被贬到山东济州(现在济宁附近)的经历,但后来他的仕途还是相当平稳的,然而他的诗里面却再也没有这样的豪气了,只有意冷心灰后的淡漠。王志清先生《纵横论王维》一书中的说法是:&王维亲和山水绝不是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远离政治或者对抗政治的选择,而是灵魂被罪恶感压迫到了无法忍受地步的一种生命本真的反抗努力。&这是为什么?& 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这在唐代高官中相当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嘛。王维的弟弟王缙,虽然和王维一样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但王缙却奢侈过费,妻妾成群,和王维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段事情:王维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720年),结果落第。这一年,他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对他相当好--&待之如师友&。然后,为了求得科第的门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就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华丽无比的锦锈衣衫;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关于此事,江湖夜雨仔细推想一下,越想越觉得是个圈套。宁王、歧王和王维的关系也相当好,直接和考官说句话推荐一下,不就得了。前面说过,唐玄宗和兄弟姐妹们关系挺融洽的,不存在其他时代那些兄弟们间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那样的情况。而且大家看歧王安排王维出场的情景,根本不像介绍一个文人学子,倒像是召呼自己的家妓出来待客的情形一样。十有八九,天真的王维早就成了歧王们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玩物。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熟女&了,阅男人多矣,很难相信饮宴之后她能放过纯真年少的王维。& 但王维不同于张昌宗、张易之等人,更不像宋之问那样想拚命抓住女皇、公主们的一条裙带。王维是个单纯天真的少年,像白玉一样无瑕。他初次应试时写的诗就是《赋得清如玉壶冰》,但现在他却被玉真公主&奸污&了,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是相当大的,从此他的心中就充满了阴影。在王维二十岁那年,他写下了《息夫人》一诗:&莫以今时宠,而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首诗是在宁王(即玄宗的大哥)府中所写。也有一段故事:玄宗的大哥把皇位让了出去,于是专心于吃喝玩乐。他有家妓数十人,都是绝色女子。其中有一个原是宁王府边卖大饼的人的妻子,长得&纤白明晰&,宁王一见就爱,于是多给她老公钱将她纳入府中,宠爱有加。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你还想不想你那做大饼的老公?&此女默然不语。宁王让人召她的大饼老公来相见。这个女子注视无语,双泪垂颊,若不胜情。当时王府中&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然。&宁王命赋诗,当时二十岁的王维诗首先做成,众人叹服,后来宁王把这个女子还给了饼师。& 大家看历来写息夫人的诗,都是指责的居多,像杜牧就抱怨她不像绿珠一样自尽(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
阅读(484)|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李白与玉真公主,一场子虚乌有的恋情    
很多时候,互联网就像是个长舌妇,总有些微风起于青萍之末,总有些倒下的梧桐树需要说长道短。近来在网上游荡,发现李白与玉真公主的绯闻正如火如茶如咖啡,被各类写手炒作。至于李白的老婆 “赵香炉”和女儿“紫烟”,早已经是昨日或者明天的黄花了。  
绯闻的大意是:大诗人李白跟美丽的玉真公主(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先是一见钟情,然后一辈子藕断丝连。玉真公主向哥哥唐玄宗推荐了李白,使李白有机会进入宫廷,但玄宗最终没有重用李白,玉真因此跟皇帝哥哥闹翻,连财产和公主的身份都放弃了。玉真晚年为了李白而隐居在安徽宣城的敬亭山,所以李白多次往来宣城,而且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绯闻还说,另外一个大诗人王维其实跟玉真公主也很暧昧,经常跟李白争风吃醋。  
不过想想也很正常:一个名人,一个名诗人,如果没有点绯闻,没有点艳遇,似乎总是美中不足。虽然李谪仙生前喜欢女人,老婆有四个,留过情的妓女N个,但似乎都不够麻辣,不够火爆,不够缠绵,不够飘逸。当然了,更不能拉动内需,刺激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在死了1300年后,李白被摇身一变成为陈X希式的人物,又是杨贵妃又是玉真公主,搞了一大串。只可怜那雄才大略的唐玄宗,竟然成了谢X锋式的人物,太太和妹妹都被人上了,真是比窦娥还冤枉!  一、绯闻的源头  
在网上搜索了两天,终于找到了绯闻的源头。原来在宣城敬亭山下,地方政府给玉真公主修了塑像,还建了坟、立了碑,碑文如下:  
玉真公主(?~七六二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    
公元二零零一年九月十日   
许锡照撰文 聂华军书 程家仁刻  
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立    
我不知道写碑文的许某人是何方神圣,有没有研究过历史。如果没有,只能说明他无知;如果研究过,还写出这样的东西,就太不地道了。因为他涉嫌在一篇短短的文章中,多次强奸历史,故意张冠李戴。  
不信,且听我道来。    二、玉真公主是谁?  
前文说了,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她不仅仅跟玄宗是一个爹,还是一个妈,这在当年皇子妻妾成群的年代,可是不太容易的。  
而且他们共同的母亲,就是唐睿宗的正妻窦氏,很早就被恶婆婆武则天干掉了。兄妹从小相依为命,感情很深。所以,在唐睿宗和唐玄宗两朝,玉真公主地位十分显赫,经常向爸爸和哥哥推荐干部。当然了,她的最大乐趣是帮助爸爸、哥哥搞统战事业,跟文化界和宗教界关系密切,王维和李白都是她推荐上去的。此外,张说、高适、储光羲都跟她关系密切。以致千年之后,有人猜测在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中有一个以玉真公主为核心的文艺沙龙。  
所以有人认为,玉真公主在唐代公主的影响力中,仅次于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大概能排到第三的位置。  
玉真公主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女道士。唐代,道教有特殊的地位。唐王室出身并不高贵,而且跟北方少数民族血脉相连。李渊最多有一半汉人血统,到了李世民,最多四分之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那年头,血统出身很重要,为了巩固统治,唐皇室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郡望在陇西成纪,也就是说,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后代,然后传到后来的西凉国开国皇帝李藁,他们是这一世系的。所以道教是李家的宗教,是国教。当然了,李渊和李世民的这些说法是伪造的,是为了欺骗人民群众。李白在叙述自己祖先的时候,编的内容跟唐王室很像,也是从李广到李藁,然后到他李白,不过跟李唐一样,八成是伪造的。  
正是由于玉真很得宠,也有她的统战工作很有效(团结了李白王维高适等文人,也团结了道教头面人物司马承桢元丹丘等等),所以无论是睿宗还是玄宗,都舍得在她身上花钱,为她在长安、洛阳、终南山、王屋山等地大修道观,说是道观,其实就是高级别墅。    三、李白跟玉真绝非情人关系  
关于李白和玉真相识的时间,有三个说法,第一种是说,玉真公主早年曾经到四川的青城山修道,那时认识了没有出川,但开始在四川闲逛的李白。第二种说法是,李白在开元十九年前后从安陆第一次到长安前后。第三种则认为,李白跟玉真公主见面,应该在天宝元年,他被玄宗召到长安的时候。  
据学者丁放和袁行霈的考证,玉真公主生于周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卒于代宗宝应元年(762),享年71岁。而据李白研究专家,诸如安旗、郁贤皓等考证,李白的生卒年月,分别是701年和762年。而这些考证,基本上是定论。  
所以我们发现,玉真公主其实比李白大9岁。李白出川的具体年份,现在专家还在争论,但是大概在25岁左右,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如果玉真和李白在四川相识,那么,女方当在30岁左右,男方在20岁左右。那时,公主可能还没有衰老,但是诗人恐怕比较青涩,没有什么名气。关键的问题是,如果那时他们就勾搭成奸的话,李白完全没有必要到湖北看司马相如说的大泽,到安陆给人家当倒插门的女婿,从而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并在一些厅局级地方官员门口做奴颜婢膝状。他完全可以跟着玉真公主直接回到长安,先当面手,然后出来搞顶官帽戴戴。至少考上个进士,没有任何问题。而事实上,李白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原因嘛,现在的研究者基本上都认为,他要么没有正式的大唐户口(他爸爸李客是从西域流窜回来的,身份不明,种族不明的人),要么有户口也是商人户口,是不能参加考试的。那么我们要问了,玉真公主的情人,改改户口应该不是难事吧。  所以四川事情李白就认识玉真,并过从甚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再看第二个时间点,开元19年前后,那时李白31岁左右,玉真公主40岁的样子。李白在安陆得罪当地官员,写信请求理解,并要求裴某人推荐。但是人家没有理他。当时关于李白的谣言四起,是什么不知道,反正让他很尴尬。于是他告别了太太,跑到长安寻找前途。  这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李白曾经在玉真公主的别馆(郊外别墅)住过,当时大雨滂沱,连日不开。李白住得很无聊,对前途也有点悲观,写了诗给“卫尉张卿”。从诗本身来看,这个张先生应该男主人。以前大家一直以为卫尉张卿是唐玄宗的女婿张洎,或者说是玉真公主的外甥女婿张洎,不过张洎呆在妻子姑姑的别墅里接待李白,比较不靠谱。后来郁贤皓教授考证出来,这玉真公主原来是结过婚的,而且丈夫就姓张。因为后来考古中发现了一个墓志,里面提到玉真公主的二儿子。所以,玉真不仅仅结过婚,而且至少有两个儿子。李白第一次到长安,虽然住在玉真公主别馆,但是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他见到了玉真公主,反而很有可能,他只见到了玉真的丈夫,跟他一起在苦雨中住郊外别墅里多日。  
如果开元19年,31岁的李白,跟40岁的玉真见过面,有了感情,那么玉真还用等到10年之后再推荐他吗?而李白,还会在苦雨中,在别墅里闷闷不乐吗。我们只能认为,有人向玉真推荐了李白,李白也去见她了,但是她很可能跟道教里的驴友们一起搞自驾游去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时没有BP机,没有移动电话,恐怕连男主人张先生,也帮不了他的忙。所以31岁的李白,压根就没有见到40岁的玉真公主。  
可两个人毕竟是有点缘分的。十年之后,李白和玉真公主终于见面了,那是天宝元年,他们一个42岁,一个51岁。当时李白最好的朋友元丹丘,在道教圈子里名声日大,被玉真请去长安,大概是进了玉真的统《战》部、宗《教》局,成为大红人。李白听说老朋友要飞黄腾达了,立马从东鲁赶到河南,大概是嵩山吧,见了他的哥们老元,说兄弟呀,苟富贵无相忘。元当然不含糊,到了长安就把事情办了。玄宗的诏书从长安发到暇丘城,刚刚从泰山上下来的大诗人仰天大笑,然后就出门了。没错,他的时间到了。  
42岁的李白,有没有跟51岁的玉真公主搞黄昏恋,我搞不清楚,因为史料上看不出痕迹,历史上也没有传闻。不过从玉真公主跟哥哥的关系看,她的情人兼当时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这时候已经很有名气),即便当不了玄宗的政治秘书或者办公厅主任,给个地位崇高、待遇丰厚的闲职还是可能的,但是玄宗没有给,而是出了点钱把他打法了。从这点看,李白应该跟玉真没有特别深厚的交情。  
行文至此,我还想告诉热切盼望李白跟玉真搞出点名堂的网友,玉真公主应该不是什么美女,而且很可能性格不好,反正算不上可爱的女人。据《新唐书•张果传》等文献记载,唐玄宗曾经想将自己这个妹妹嫁给张果,结果张先生坚决不干,并且因此离开了京城。张果何许人?张果老也,传说中的八仙呀!不过当年,他就是个名道士而已。至少在他眼里,玉真公主做自己的太太,是件比较可怕的事情。  不过史料没有说,那时的玉真,是未婚少女,还是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或者是离婚妇女)。反正不管怎么算,张果老拒绝的玉真,肯定还没有51岁呢。而李白第一次见到的玉真,可不折不扣的过了知天命之年了。这样的爱情,即便有了,又有多浪漫呢。    四、玉真晚年是在王屋山度过的  
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玉真公主压根就没有到过江南的敬亭山。但我能肯定,玉真的晚年是河南的王屋山度过的,而且在那里去世。而她在天宝3年李白离开长安前后上书玄宗,要求废除公主称号,献出自己的财产,其实跟李白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跟王屋山关系密切。  
现在的中国人,估计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王屋山了。偶尔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学老三篇的结果。可在唐朝,王屋山可是NB极了的圣山,其地位可以跟泰山、嵩山比一比。王屋山NB,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它是道教名山,唐朝的很多大道士,比如玉真公主的师父司马承桢等都跟这座山有密切的关系(司马承桢曾经说,王屋山是天下第一洞天),道教是唐朝的国教,所以它当然显赫;第二,王屋山位置很好,它位于河南济源,南面隔着黄河是大唐的第二首都洛阳,西面隔着黄河是大唐的第一首都长安,北面不太远就是大唐的第三首都太原(那是李家的龙兴之地)。一座山,仅仅神圣还够,仅仅有名也不够,还要有好的位置,方便有钱有权的人光临。唐朝数得着的大城也就5个,除了成都和扬州,都在王屋山周围,所以这座山当时的人气极盛。  
玉真公主一生中,有两次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确切地说,成为舆论攻击的焦点。原因很简单,国家当时花大价钱为她营造道观,纳税人们因此议论纷纷。第一次是712年前后,也就是李白先生12岁左右的时候,唐睿宗(玉真的爸爸),为两个心爱的女儿(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出家而在长安和终南山,可能还有洛阳等地建立道观,那银子花的跟水一样,哗哗的。当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朝臣纷纷上述,要求停建。但工程确日赶夜赶,等宣布停工的时候,其实已经基本建成了。那次,仅给玉真公主就至少建了三座道观和一座别馆,还占用了当年显赫一时的太平公主的旧宅。  
第二次是在天宝初年,那时玉真公主年过五十,开始计划自己的晚年生活,她看重了王屋山。于是,唐选宗又出钱给她在王屋山大兴土木,这次的核心建筑叫灵都宫(观),这里后来玉真公主的终老之地。对此,《明一统志》卷二十八有明确记载:“灵都宫,在济源县西三十里尚书谷,唐玉真公主升仙处。天宝间建,元至元间重修,有碑。” 而济源的地方史志也记载:玉真公主晚年在王屋玉阳山灵都观,以“柴门栝亭,竹径茅室”为依托,出家修真又18年,于宝应元年(762年)在仙姑顶白日飞升,葬于平阳洞府前。  
这第二大规模为玉真公主营造宫观,肯定又引起了朝野的议论。所以,为了平息当时的舆论,玉真公主提出放弃公主称号,捐赠自己的世俗财产给国家,以平息议论,为自己安度晚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新唐书•诸帝公主》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玉真公主天宝三载上言曰:‘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玄宗不许。又言:‘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帝知至意,乃许之。  可见玉真公主放弃公主名号和财产,跟李白没有任何关系,反而跟她准备隐居王屋山息息相关。而且玉真公主晚年根本没有去过敬亭山,更没有在那里隐居修道终老。     五、李白为何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李白一生至少七次光临宣城和城外的敬亭山,而且他还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宣城,喜欢敬亭山?绯闻制造者们说了,因为他的情人玉真公主在这里。  
我们前文已经用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李白跟玉真公主根本没有恋情,玉真公主也根本没有在敬亭山隐居。那么,李白为什么这样喜欢敬亭山?  
这就要回到常识了。因为几乎每个有点古典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李白最崇拜的前辈诗人是谢朓。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谢朓在宣城,特别是敬亭山留下了大量诗文,也留下了很多遗迹。  
今天,我们从大文学史的角度看,谢朓只能算中国历史上二流诗人,但是没有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辈子,在诗人里就喜欢他,也最崇拜他。他仅仅在宣城谢朓楼上,就留下多篇名作,这里我们随便列举两首: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至于李白直接写诗怀念谢朓的就更多了,比如: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至于宣城的地方官,也因此跟他混的很熟,比如什么宇文太守,赵悦太守,李昭长史,连民间的酿酒师,都成为李白的哥们。宣城和敬亭山,就这样因为一个男人,使李白如醉如痴。    六、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为何造假  
至此,李白与玉真公主的绯闻已经十分清楚,这是个当代人制造的“冤案”。那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为什么要制造这起绯闻呢,我想不用说也大家也都明白了。这年头,各地争名人资源,早就连脸面都顾不上了,给风流李白才子李白加点花椒大料,不是十分自然的吗。想那孙悟空以及梁山伯祝英台,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人物,可连他们的故乡,都分别有五六个县市打得头破血流,何况李白和玉真公主本来就是历史真实存在过的名人呢!  
这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时代。  
这是一个历史满天飞舞的时代。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呵,长见识了.
  这是一个历史满天飞舞的时代...
  好文要顶!
  有意思
  现在各地为了发展人文旅游到处拉关系,名人故居,名人故里争的头破血流
  呵,长见识了.  
  哈哈。。。。  
  忘记写一个细节了:  
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从成都回到长安后,居住在他出生的兴庆宫,那里地处闹市,在门楼上就可以跟街道上的市民交流。当时玉真公主经常看望哥哥,在楼上活动,一天被市民看到,结果引起轰动,楼下跪下几千人,向玄宗致敬。此外,还有一些外地封疆大吏常来看玄宗。此事引起儿子唐肃宗的不满,在大太监李辅国的挑拨下,认为玄宗有复位的可能(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政变高手,发动过两次政变,第一次把自己的爸爸搞成了皇帝,第二次把自己搞成了皇帝),因此软禁了太上皇,发配了玉真公主的儿子(可见这个儿子跟舅舅太上皇关系密切)和高力士。把玉真公主送回自己的道观,估计也软禁了。这应该是玉真公主最后一次出现政治舞台上。  
此时在旧唐书上有记载,这说明两点:  
第一、玉真公主与哥哥玄宗因为李白翻脸是虚构的,两个人晚年关系还很好。  
第二:她晚年仍然到长安活动,说明她不可能在安徽的敬亭山隐居。  
第三:她出事后被唐肃宗监控,估计软禁在王屋山,更不可能去江南。
  《旧唐书·李辅国传》云:  
上皇自蜀还京,居兴庆宫,肃宗自夹城中起居。上皇时召伶官奏乐,持盈公主往来宫中,辅国常阴候其隙而间之。上元元年,上皇尝登长庆楼,与公主语,剑南奏事官过朝谒,上皇令公主及如仙媛作主人。辅国起微贱,贵达日近,不为上皇左右所礼,虑恩顾或衰,乃潜画奇谋以自固。因持盈待客,乃奏云:“南内有异谋。”矫诏移上皇居西内,送持盈于玉真观,高力士等皆坐流窜。
  炒作嘛
  李白与玉真公主...只知道TVB的醉打金枝把他们编在一起过...    
  ☆☆☆80后美女宣言☆☆☆    http://nx.niu美女/qinggan/359.shtml(去掉“美女”浏览)    ☆☆☆我就是要每晚换一个男人☆☆☆
  没有曲解历史的人,哪会引来更多对历史有兴趣的年轻人也~~~  也不错,呵呵~~~
  网络有好有坏啊
        李白——诗仙
杜甫 --诗圣
写得漂亮极了,现在有些人,自以为胸有史书,随意挥洒,爆料什么名人秘闻,其实就是哗众取宠而已。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竟然有人说他是吃软饭的,实在无聊透顶!  
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李白应该得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尊重和爱戴,决不允许无知者随便亵渎他。
  只能说这是一个俗不可耐的社会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而熙熙攘攘,最后自己也在莫名其妙中莫名其妙!
  要靠八卦提高文化内涵...
  李白早年并不认识玉真公主,可从开元十八年左右李白初赴长安时写的诗《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卿二首》得到证明。诗中有句:“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这四句诗说明别馆里蟏蛸、蟋蟀横行,厨房里长久沒有烟火,连菜刀上都长岀了青苔。玉真公主别馆分明是一座废弃的别墅,无人看守亦无人居住。若李白早先就认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的下人或有关的人不可能让李白住进这样一座废屋。当年李白住进这座别墅,很可能和今天外岀找活的农民工,碰到一座无人看管的烂尾楼,就住进去暂作棲身之地一样。  後人不仔细分析诗的内容,仅看到诗题《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卿二首》,就想象李白能住进玉真公主的别墅,应该早就认识玉真公主,并由此衍生多许多八卦故事。
  唐朝玉真公主向唐明皇推荐李白,要李白为杨玉环吹吹。李白对杨玉环 印象同样不错就写了清平调三首,目的是要唐明皇立杨玉环做皇后如汉朝的赵飞燕。
  玉真公主不是太平公主扶养的吧,他自己争权夺利还忙不过来呢
  这是一个名人满天飞的时代
  太平公主抚养玉真公主,真是太扯淡了………………她自己生的孩子又不算少。
        现在很多假文化。              
  @西乞术  9:23:40  李白早年并不认识玉真公主,可从开元十八年左右李白初赴长安时写的诗《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卿二首》得到证明。诗中有句:“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这四句诗说明别馆里蟏蛸、蟋蟀横行,厨房里长久沒有烟火,连菜刀上都长岀了青苔。玉真公主别馆分明是一座废弃的别墅,无人看守亦无人居住。若李白早先就认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的下人或有关的人不可能让李白住进这样一座废屋。当年李白住进这座.....  -----------------------------  有道理
  玉真公主市委单身女伯爵,生活优哉游哉
  /article/detail-icesifvx1006062.d.html?vt=4&wm=4007&mid=azpqypm6422977  无耻之尤啊,居然不让我评论,只有到这里了。  
  一家之言!  楼主莫非是反政府匡吧?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玉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