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是wow6.1神圣牧师天赋的天赋,理性是忠实的仆人

情感与理智(伪标题)
“他是一个演员,在光芒与阴影的分界线里不停地演,一会儿看得清自己,一会儿看不清。”
&“他喜欢我是真的,没想好要不要确定在一起,也是真的。他想被爱,我想爱他,一起地下恋,不远不近,刚刚好。我还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一种健康的爱情,但是我觉得最不健康的爱情就是没爱情。”
她把手机举给我看:“你说,被依赖,是不是一种爱。”然后若无其事地给他回短信,嘴里还哼着许巍的歌:“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这是我的完美生活……”
她距离收获只有一步之遥,这样放手实有不甘。她掏出手机就给适婚男发了个短信,说:“对不起,我不能跟你结婚。”
&&&&&&&&她非常详细地跟我讲了这个细节,并且非常坚定地说:“如果我找备胎打发时间很不靠谱,那么嫁给备胎就是不道德了。哎,真恨自己没志气,每次想说‘我们算了吧’,说出来却是‘今天见面吗’。”
&&&&&&&&“你一直都活得明白,偏偏在他身上犯糊涂。”
&&&&&&&&“我没犯糊涂啊,我不过是顺从了天赋而已。”
&&&&&&&&“什么天赋?作?”
&&&&&&&&“是爱情啊。”
&&&&&&&&“拜托你省省心吧。我从没见过哪个勤劳耕作爱情的女人,最后收获果实累累。后宫三千佳丽,哪一个是用爱情维系地位?”
&&&&&&&&她大笑说:“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么毒舌,也算是顺从了天赋。”
“我不知道这样的爱情算不算好的爱情,但我知道只要在一起就是好的在一起。”
她说过,如果只能说一个爱楚然的理由,那理由就是“干净”。只为这一个“干净”,他愿意做一个盲人,忽略他身后的沼泽。
“‘感性是神圣的天赋,理性则像忠诚的仆人。我们建立了一个荣耀仆人却遗忘了天赋的社会。’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我想让爱因斯坦知道,总有一些人是不甘心向仆人屈服的。”
当我们变理智,我们如何谈爱情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各种类似故事多如牛毛,有感触的也很多。
只是正好,此刻摘了几句这里的。其实别的都不需要,最后一句就够了。
我们不是只有现在吗?
有现在难道不好吗?
两问句出自曾哥同名歌曲。
嗯,如果还需要个老派题记什么的,
愿意拿这句算是镇帖,来自我很喜欢的大卫 福斯特 华莱士:
“所有爱情故事都是鬼故事。”
所有少女心是不会死的,会衰竭,会沉睡,会耗尽,但难免还有孤魂野鬼,你偶然肯定可以见到,即便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注:读曾国藩挺经有感,而后历时数年所作,个人观点,主要为读书心得,谈哲学、心性,无关文学。故提醒慎入。  内圣经  郭宜之 著  可学此经者,才具平庸而欲有所成就者也,故以勤补拙固不可少。智力卓绝者可以养心,而不必尽修,以合用为要;志不坚惰不去者必不能成,常人习之,期年乃初见效,欲速则不达矣。不能忍者,可以去矣。修之则必有所获,然事功之大小有无,则不仅在己身,亦赖时运也。立功心切者,亦可以去矣。  自信  自信者,不在心想事成,而在自明所欲非恶,不害己身,而能勉力行之,日进不止。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心行同欲,能尽人事,而后乃乐天命,气自顺矣。  故欲求自信,无他,笃行耳。笃行之道,全在曾文正公"明强"二字。  明者,先明后断,高明精明不可偏废。高明者,道也,大势远略也。精明者,术也,急智机巧也。有道无术,难行寸步;有术无道,不宜登高。  强者,求强也,心既求强,而后行能勉强也,所勉强者己身也,故曰:自胜之谓强。事不可一蹴而就,然屡战屡败,亦不失屡败屡战,且每有点滴之进,乃可积小善为大善。  先明,则所行不悖义、不害己;然后强,则能贯彻实行,合乎己身。日有增益,常见其成,自信必矣。  治欲  清心寡欲,方能耳聪目明。有所欲求,则有所取舍,而致物我不合。故与物交接,必当治欲。武侯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治欲之道,不在遏制,而在调度。一己之私浅近之欲则遏,不害人不害己则相机而动。所以遏欲者,实为循理,而非为遏而遏。遏欲,方能思诚而见理;王圣人曰“天理即是人欲”者,并不相悖,此处应遏者,实为一己之私、浅近之欲,遏己而容人,方为圣人之所以胜人处,盖人人遏欲,亦非所能也。或曰:“放下执着,立地成佛”。所执着者,私心己心也,放下执着即致良知、存天理。以良知为体,以天理为用,然后方能得大道。
  故欲行一事,当先辨公私,再论可否。欲辨公私利害,则不可为欲念所左右,故当克欲。克欲之法,先专从不顺意不利己处用心,强求逆料,至乎人力已尽常识既穷,而后知天命可畏亦可用。然后心平气和,可以周全照料,妥为调度。  进退既明,然后行之。行事之时,必自立法度,赏罚分明,切实施行,由小而大,由少而多,气顺而心泰。半纵欲心,体道而行,不违初念,不逆时命,而有余不尽之气。及至钝锋挫锐、途穷力竭之时,方能破釜沉舟、以勇死斗,此临阵之法,不可庙算,亦不可轻用者也。  厚积  夫不如意者十九,非天命乖违,实砥砺耳。运数难逆料,然识可以积,力可以长。如是,则顺逆皆助益,备而见机,无可畏亦无可怨矣。  夫厚积之道,要在日有所进,不疾不徐,即顺其自然之道。所谓不疾者,但求每有小进,不可心血来潮,奢望一步登天。得之快者,失之亦快,且与未变之处多难磨合,不日即有反复。所谓不徐者,每尽六七分力而行,而戒懒惰松散,以免久而废弛。获益若小,则无突破,不足以振奋鼓舞,于是志气渐衰,终归寂寂。厚积成习,而常用之,课目由易入难,数目由少渐多,渐次逼取要害,而后能成,亦合曾公"结硬寨、打呆仗"之法也。  读书  书如其人,斯言甚是。择友犹有行业乡党门派所限,而读书可自为主张,更见其本来面目。闲人读闲书,学者读专著,兵学行阵,官学权谋,盖内有所欲,外有所求也。  读书之要,一在择书,二在择时。于有所积淀有所困惑之际,恰逢其人其书,更可兼究其人,以求心性时局之异同,然后穷理笃行。如是,则趋福避祸事半功倍矣。  读书之道,或在快,或在全,而后再论精博。其快者,一在读闲书,不致费时太多;二在初读小说史事,先快读以明其主干以观其气,再慢读以察其脉络以观其技。其全者,务必读完整本有其全貌,以免寻章摘句断章取义。至于精博,则依所需,不可定论。  读书之法,非但在读,更有三法,一曰批,二曰用,三曰评。旁批心得,臧否人事,留而后校。学以致用,验其可否。综评整体,由大而细,取其善者,以与己合。如此反复,自成一说,愈久愈益。  观人  诸葛武侯曰: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夫观人之时,有三者不可不辨,曰处境,曰心情,曰秉性。处境者,所处之局,若敌之多寡、权之轻重、位之高下、财之贫富。心情者,时而悲喜,时而怨愤,时而惊惧,在乎浅表,因事而易。惟其秉性,如树之有根,枝叶益繁,而根基益深,未尝稍移,若加移植,如经一劫,所谓"树挪死,人挪活"者也。观处境心情于秉性之作用,而后见其根基之深浅土壤之丰瘠。其土壤者,家教友邻阅历也。  言不如行,智异于心。言不如行者,"听其言而观其行",圣人之论足矣;智异于心者,盖心气帅才智,当先知其智力之高低,而后断其用心之善恶,不致指鹿为马。  观察之法,有静观,有动观。静观者,任尔东西,我自不动,而七窍俱开察其隐微。初彼言谈自若,可见其常;待其惊觉,观其应变,转瞬之机、应对之策最见本性。然静观不语之名若著,则彼必有备而来,故未可轻用,故宜或留于健谈者,或用于可期者。动观者,左右牵扯,海阔天空,指东忽西,晴天霹雳,绵里藏针,观其应对,发其心性,此攻战敌战之术,奇正相合而可常用,然不宜轻用于上,言多必失也。  观重面目,听辨思路,行看实效。夫观其面目,首在其目,以神论之:先见常人,以明正格,即其混沌无锋者也。至于奇者,或千言万语,此善动者,少即精明,当防浮躁,若得机缘,通明可期。或稳而无邪,此志坚者,若有光明俊伟之气,则更是自信;若直而多怯,则气宇尚狭,所见未多,擅于固守,而未必长于开拓,亦有以守为攻者。或静若处子动如发机,或无神无物明察秋毫,此二者正合冰鉴清流之谓,真人杰也。而后观其面,盖相由心生,自及冠以来,惯常情状,形于肌肤,日积月累,乃易容貌。故多思者眉间竖纹,寡欢者嘴角下垂,凶悍者鼻翼豹沟,久困者面色晦暗。或曰:“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于声线,真诚虚伪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表情里有近来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职业看手,修养看脚。相由心生所以以貌取人。”  听辨思路,声扬者神聚,音抑者意散。听言观行,更当明其发端。愚者发于欲而无节制,巧者发于机而多回转,叫嚣者心虚,闪动者卑畏,自轻者怀怨,志骄者行狂,惟至诚不破,此皆常格。纯静则木,纯动则躁,纯深则文,纯浅则浮,静者动,动者静,由深而浅,由浅而深,趋极而后取中,乃是融通大成之始。夫天之道,取有余而补不足,故有常而好平。极致之人,自有其可喜可爱可敬之处,亦必有其可畏可恨可怜之处,盖天道有常,而长短不均也。寻常之人亦如是,盖不见天道,动辄乖违也。故有强弱而无贵贱,有好恶而无高下,观者所欲异也。体道而动,能知能行,乃为真圣,万世殊绝。  听言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甚是。  好作虚论者,实无主见,徒求胜人之形,而莫得其实。气虚器小。其人在上,好权威,无驳于众。在下,纸上谈兵,争强好胜而不得人,不可大用。共事,勿争锋,阴结余众,势成而行。  常打太极者,着眼自保,内或自是,不争于阳,不结于阳。人私交,事私问,待以礼,结以情,循序渐进,苟非瓜熟蒂落,则易揠苗助长。  倾诉私事者,有互信状,然果相深信否,未可定论。如以难以启齿之事相告,故可见不忌,然办实事时如何,又当别论。  暗道私志者,欲深结交,故相试探。初道不熟,勿相拂逆,听言观行,以知虚实可否。  进献谏议者,不论顺逆,缓下断语,闻而识之,适而取验,反复乃见。其逆耳者,尤当注意,除却刻意为之沽名钓誉者,不无真知灼见,应惜言亲人。苏子曰:不信而谏,圣人不与;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虽然,其所图与所言异也,有所取舍,择适而用,圣人君子所不为,不避人之所为也。  此皆常例,必有乖违不羁者,亦有刻意为之以售其奸者,亦有时势所迫而不得已者,故当先察时局再下断语。按图索骥,见笑于大方之家。  做事  技艺乃立身之本,惟笃学耳,不可稍怠。夫入一行,则必学其技,不然,则与同行陌路而寡言,终为异类而难相信赖。技艺未精,则不足求进,苟得名利,必有谤议在后;不遂其志,亦必有讥刺在旁。  欲展其技,则当做事。思虑宜全,心神宜纯;临阵宜权,大计宜专。器大则局大,思精则术精。凡事无他,但事前制要,临阵见机。所谓制要,惟得势得人而已;所谓见机,则变化万千不可胜数矣。故世事可逆料,而筹划不可预定。所以求纯求专者,不在于批疑削遏刻意求之,而在一心务本求真,于切实处着手,先明后断。经权之后,总当时时审视大局,再定去就,既不可因毫末而变,亦不可为陈见所囿,总以求真务实为要。  做事之法,如曾公言,要在"存有余不尽之气"。凡事用劲六七分至矣,奢求尽兴,则致强暴,或速衰竭,或欠周全,总非上策。特与人交接之时,循理曰智,守礼曰情,智重则情淡,情重则智昏,俱无益于彼我,无益于实际。故各人尺度,最为微妙,当自事探求,反复揣摩乃见。  做事即修身,二者不可分。知行当合一,修为无休止。所谓修身之道,不在于每日特设课目定时操练,而在于寓道于心,时时取验。事事求道,觅其旨要;勿忘精研,以察时局。或曰直面军势不问旁者,随机应变之术精矣,或既得其法,故而眼疾心顺。  夫世事难逆料,庙算无必验。故修身之道,必有相违之时。其初习也,务必严相苛求,不以私欲浅见而破戒,凡迫于时势不得不变者,当先定自罚之法,苟有丝毫己过,必然循规严惩。陈寿评武侯曰:以其用刑平而劝诫明,故民畏而无怨。事先劝诫,事后平刑,斯可谓得法矣。自罚之法,非求一味劳苦,更当于人于我有所助益,譬如好文则以习武自罚,则身体康健临阵报国;好武则以习文自罚,则心智纯熟指挥若定,皆可也,要在择己所不喜不善者,强自修身养性裨补缺漏。初则强自行之,日久气顺,亦见其效,故不令自行。  求仁  仁者爱人。夫求仁者,务先知人,然后爱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后知其所长所短,复知其何以长短,而后知果必有因,未必尽如其意,亦非其一己之力所能决也。庄生云: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知之,容之,宥之,然后能顺也。圣人知人,仁而容之,利而导之,是为其胜人处也。  圣人者,体道而行而已,耕不如农,技不如工,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者也。故圣人求仁,非惟造福于人,实亦有赖于人。精研人事,开阔胸襟,而能甄别良莠,淘沙得金;进而广揽英才,兼听众议,乃可权衡利弊,集智明断。所聚之人,亦有所重,广涉各行,以为耳目,以通讯息;兼取贤达,以为口舌,以求谏议;精选智诚,以为心腹,以利谋断。及至己识既精,已尽其性,乃自见局限之不可免,而归于共和。  伤人最不可补;人心重于势力,慎杀少伤,出必明决,过必罪己。然至势大,则名重而位显,不可数见,难相共苦,知心难,得心亦难,因利相合,久而必散。于是当建立制度,广而告知,深加阐发,严相遵循,使人知我苦心亦畏我明刑,恩乃施而威遂立。曾文正公用人云“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之道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其后三者尤得其要。性激者不用,矜虚者不用。  求仁者,必制怒。制怒之法,近在克制,在毅力;远在包容,在气度。二者得兼,可谓大家矣。方其横遭人祸之时,所谓忍者,竖目握拳而不相殴也,彼我对立,互不相通,强自禁制。故来者如击坚盔厚甲,无可加害,反而自伤。所谓容者,知汝所图亦知汝所误,剑在鞘中而无稍动之念,怜爱珍惜,笑颜相迎,如拥故旧,如抱婴儿。故来者错愕,如击潭水,力消于无形而不能加伤,初则怒气淤积愤而跃入死搏,而后愈搏愈疲,乃知潭深足可相溺而未稍加害,感念遂生,心结遂解,亲疏遂易。此以柔克刚之法,君子不知而不愠,深结一人之心。苟遇小人,执意相图意在灭绝,则当果决除之,以免迁延自误。斯交战也,常时宜权,人亦多变,得心为上。由躁忿至平和,不迁过,不绝情,不相图,不相赖,而后坦荡不怯不畏,修为顿异,境界绝殊,心气亦大有光明俊伟之象。和为贵,故当与人和解,与往昔未化之己身和解,并使心力情理歧见自相和解,以成浑然一体圆融之象。故心性纯熟者,心智和顺于内,言行明断于外,心不一,行有后患;行不力,心为虚妄。不经命之凶者,不感运之厚;不感运之厚者,不觉德之薄;不觉德之薄者,不知己之渺。  好古不泥古,知今不恃今。胸怀寰宇,兼纳古今,亦求仁之法也。世殊事异,而天性不变,人心有常。马基雅维利曰溯古以求其最善,问今以求其最宜,不为无见。论语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处世  处世者,处于人物之间也。处物者,处于名利之间耳。处人者,处于情欲之间耳。名与利,情与欲,虚实相生,有无相成,魏武云“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武侯亦云“治实不治名”,此皆为君而驭下之道也,而非为臣而理政之道。为臣者,内则明心鉴性,外则以务实之心,行虚实之事,进退有名,周全照顾,乃不自误。  能为善,能作恶。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慎斗戒争,善其善者,恶其不善者。不能,则善者分其权制其势而不能止恶。恶发于私而气顺,其势消长速焉,卒无可为善矣。  强而知止。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共事,然后知一己之小,而后觉天地之大、古今之殊。寒素之风,非唯在德,其要在心。物可夺,德可浮,唯心可养于行;而理但能言传,若无身教总有不足。奢华之过,罪在自我,盖以为我既勤勉,则所得皆我所宜,心中有自满而无敬畏,而不知上赖于天,下赖于人,前承于故,后托于新,苟无此四者,虽东撞西突而无能为也。自谓明此理者,若无时时遏欲循理之习,则为害益深,盖论理时头头是道,而伐功矜能时浑然不觉私欲之嚣张也。知止而笃行,然后可期矣。是故内圣之道,归于外王,而非与贤者共主则不可,即共和也。圣心渺远,止而不达;天意浩荡,乖则必失。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0张
  开此贴,谈谈心得,将来也好作回忆录。  聪明有两种:高明,精明。  高明教人做正确的事,精明教人正确地做事。  高明的原因有两种:经验丰富,知识丰富。  精明的原因有两种:经验丰富,思维敏捷。  高明可以学得来,但没有精明就是眼高手低。  精明可以练得来,但没有高明就是南辕北辙。  高明精明都可由经验得,所以年少要大胆,长大要收心。  
  最近特别关注中国人的“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Vs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可见不管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左宗棠天赋异禀,难免恃才傲物;曾国藩愚钝勤勉,全靠修为成就。曾固不复能有左之天赋,左若有曾之勤勉开明,则又进无限境界。(读《左宗棠为何看不起曾国藩》)  
  有人说"千年修得李大仁,亿年修得何以琛",嗯,一亿年前是侏罗纪,谁修谁恐龙。  
  是不是真话是一回事,说不说、怎么说是另一回事。这是我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从新华社的"逻辑混乱"论、陶伟的"最差一战"论来看,不由想到高洪波带亚洲杯其间贱红的一些说辞。从中亦不难看出这些外行、半外行对圣意的妄揣。佩兰的命运,要么是逆势上扬再踢好球,然后球霸被人提点,佩兰被队员废掉;要么觉悟高、境界高自废武功、退位让贤,卡马乔二世回归。佩兰创造奇迹和大人大发慈悲,和扑出点球一样不无可能。政绩追求下,崇拜大牌外教、砸血本表忠的思路不除,中国足球永无宁日,身在其中、关心其事的每个人永无宁日。(评《新华:首战佩兰逻辑有点乱》)  
  行文生涩,惟此为佳:清纯女子,岂能名闻天下,其中必有大图;名闻天下,岂能清纯女子,其中必有大伪。(读《史记 奶茶传》)  
  相由心生,越长大越发觉有理。惯用表情影响肌肉和皮肤的状态,日积月累自然改变容貌。譬如整日忧虑者嘴角会下垂;整日多思者会有眉间纹。愁苦者面色晦暗也不时可以得到验证。  
  越来越发觉,安全感对人而言太重要了。缺少安全感的成因很多,大多可追溯到童年,譬如单亲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一旦缺少安全感,人会生出各种各样的偏执,而且大都是无底洞;譬如多疑,好斗,多食症,购物狂——每一种都是依靠不断重复某种行为,来推动失衡的心态恢复平衡,但失衡的动力——安全感的缺失——始终都在,继续推动心态重新失衡,开启下一个循环。  非要给安全感定个健康与否的分界线,大可不必也无用。但是有必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使安全感挂钩于相对稳定的事物,以保持心态的平稳。否则不断依靠行为刺激来维持平衡,必然挥霍现实资源,只会最终由现实生活的崩溃导致心理的崩溃——外部资源输入可供维持挥霍,但任何输入不会是没有前提或代价的。  
  观毕此片,见“民族独立与解放”之语,竟热泪盈眶,诚近十年之所罕有,盖独立与解放之难,非亲力亲为不可知也,而今竟茫茫然无所之矣。乃知余固一介书生,愚直忠恕,无能为矣。(观“北平无战事”毕)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夜读曾国藩)  
  "日本电影中,最令日本观众着迷的男子 汉形象是这样一种类型:平常沉默寡言, 表情冷淡,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受着各种各样的压抑和委屈,可内心深处却蕴 藏着非凡的生命激情,一到紧急关头猝然发作,显示不凡身手,平定乾坤,创造奇迹。"这不就是我嘛哈哈哈。(读《男神高仓健是如何炼成的》)  
  为什么老百姓没事都爱骂警察,有事都爱找公安?因为法院程序漫长,工商、劳动、消协等“有关部门”难得管事,物业管不了事,而公安随叫随到还不花钱。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真诚的人,在法律、制度中出于人性而纠结挣扎,相互拉扯却人人都越陷越深。法律、制度是经验的总结,是主观规定的规则,却日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的自然性越来越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却在社会性中越陷越深,难以摆脱、难以改变又难以承受。本片关键词:体制,法律,人性,纠结。(观“亲爱的”)  
  凡一人一家一国之崛起,必有强大意志以为领导,否则不足以凝聚共识实践远见;然极盛之后如不转型,则易沦为骄傲武断,以致属下离心而虚与委蛇,外人结怨而阴相图谋,以致盛极而衰,不可不防,不可不变。凡天下路,亦断无可一路到底者,务必兼听博闻,然后深思慎取。(谏女主疏)  
  中国人向来是讲理的,但凡言之成理即可,故自己讲得出道理来,便是有理,自动默认其他人无理,故不用讨论别人有没有理、该怎么竞合。(读《一块麻糕引发的纠纷:开车一公里逼停59路始末》)  
  “半生都想逃脱樊笼,其结果不过是自己在理性和感性、情商和智商之间来回错位探戈”(读《tango无厘头一日一画》)  
  今天最大的感悟,80后和60后、70后一样,也将是夹缝中的一代,是一段漫长而剧烈的演变中的一个片段,当世界最终稳定下来时,将不是我们的模样。  
  有时候我会想,眼前这支充满缺憾又不轻言放弃的国足,就是千千万普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没有光环、没有背景,时而软弱,时而迷茫,努力改变却屡屡被打回原形,怀揣梦想却每每遭现实嘲笑,但偶尔闪烁的希望灯火,是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摘自《除了足协所有力量都在支持国足 杨华评论》)  
  有学问。新年快乐吉祥快乐!
  一个人,如果在物质或精神上构建了一套高度自洽的体系——自我认可,自我管理,自我满足,自我服务——那将是一件高效但又可怕的事:高度独立,让他人乃至世界仅有满足少数特定需要的工具价值,甚至失去存在感,最终自己失去创造力、生命力。典型的如自己扛煤气罐的“女汉子”,又如儒释道法四家合流后的传统知识分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优化、观念的进步,永远需要外部的素材以供自身加工。  
  消费的快感在于,决定消费的那一瞬间暗示我们:我们的需求已经得到最优化的满足。事后的实际消费行为只是这种暗示的延续。逛街乃至窗购的意义就在于此——即使不消费,也意味着不消费本身是最优解。但实际上我们的需求在什么层面上得到了多大的满足?答案恐又不同。所以言归正传,这种短期旅行,是对现实的鸵鸟行为,终究是改变不了现实本身的,自然也改变不了自己。——读《一万次旅行也改变不了平庸的你》  
  真正的弄潮儿,不是追逐潮流的人,而是创造潮流的人。美来自于一个对于艰难挑战的克服过程,并最终回归于一种简单的状态。真正的美是无需证明的。——评《聊聊乔布斯》  
  一个人,如果在物质或精神上构建了一套高度自洽的体系——自我认可,自我管理,自我满足,自我服务——那将是一件高效但又可怕的事:高度独立,让他人乃至世界仅有满足少数特定需要的工具价值,甚至失去存在感,最终自己失去创造力、生命力。典型的如自己扛煤气罐的“女汉子”,又如儒释道法四家合流后的传统知识分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优化、观念的进步,永远需要外部的素材以供自身加工。  
  美国电影中总是不乏超级英雄,可最近这支队伍里混进了一只萌萌哒胖子。  他笨手笨脚,很多小事都做不好 。  不会照顾自己,真是慢的急人 。  可当你骂他,他会认真的看着你。  你欺负他时,他就任你欺负。  在无聊的时候,他逗你开心。  在你需要时,他会挺身而出全力以赴。  虽然不具备像其他超级英雄一样酷炫的技能,也没有值得夸耀的拯救地球的经验。  但是他却能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被守护的美好和被珍视的幸福。  人人都喜欢大白,都希望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个大白,我们渴望被呵护,被照顾,被体贴,而我们却不约而同地集体冷漠着。我们很容易跟另一半争吵,我们觉得别人的事儿我管不了,我们把自己打扮成钢铁侠,以冰冷的身躯面对这个世界,内心却渴望从世界拿回柔软的回报。  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去做别人的大白呢?  当你成为了别人的大白,也会有人愿意做你的大白!  改变世界太虚妄,不如改变自己。脱下钢铁侠的盔甲,当一个柔软的弹弹的大白,对身边的人更多微笑,更多包容,更多关爱。  
  我觉得男生长期单身的原因也差不多,归纳起来三个字,闷(内向发展,重感觉,圈子小,不善于跨性别交际),骚(太花心靠不住),渣(形象能力素质背景等主客观条件太差)——读《知乎提问:长得漂亮能力出众性格单纯的姑娘为什么会长期没有男朋友》  
  传习录读书心得  传习录是王守仁的弟子徐爱编写的师徒对话录,是心学的传世经典。(自己搜一段本书简介,此处省略一万字。)  心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心即理”“知行合一”,其经典论述便是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应该承认,“心外无物”、“心即理”的观点,是否认了物质和规律的客观性的,因而走向了主观唯心。但是历史地看,程朱理学以“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解决了认识论的问题,将人类活动分成了认识“知”和实践“行”;而心学解决的则是方法论的问题,即如何“知”、如何“行”。程朱理学片面强调理在心外,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阳明心学以沉疴猛药的方式强调的“知行合一”,就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客观规律必须为人所认识、才能被人利用。这就超越了宋代大儒们“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的辩论,也是对其身后“闲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不肖徒子徒孙的呵斥。  同时,随着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王阳明的心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相类似,体现出尊重人性、解放人性的时代特点。“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认为,心之本体就是“性”即本性,这种与生俱来的本性应当是超越善恶评判的;可以用善恶评价的,是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就超越了战国诸子“性善性恶”的辩论。  不敬地说,由此可见王阳明最大的功夫,就是“捣浆糊”——前人争辩了半天的辩题,王阳明拿来找出相通点,自成一家,用兼容并包完成了超越。当然也不可否认,王阳明还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传病——逻辑性不强,如对现象与本质时而区分时而混同。而逻辑和实证,在我看来正是西方哲学的长处。  着眼当下,阳明心学也有其现实意义。但凡在人文社科领域,要和人打交道的,就不能忘记“知行合一”。譬如“依法治国”,固然要有科学而完善的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但是最根本的,不能忘记“心”,即让广大民众知法、懂法、信仰法,这恐怕也是“依法治国”战略在当下最艰巨最漫长的任务。众所周知,法律是很强调程序、逻辑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哲学,偏向于体验和感悟,而恰恰缺乏逻辑思维,学校教育也对逻辑学缺乏重视。“家天下”的传统封建制下,集权制、家长制残余浓重,包办代管粗暴指斥时有发生,个人的权利义务界限不明晰,道德与传统的界限不明晰,两者与法律的关系摆不正。讲实用、“治实不治名”的传统影响下,不能理解多元化、个性化时以“为你好”的名义超越权限干涉他人的行为屡见不鲜,人际关系缺少宽容与尊重。这种社会观念的变革,不但要依靠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更重要的是要将法律的权威真正树立到人心里、使法律成为社会行为的独立规范,而不是和道德、传统等组成一套“哪个好用用哪个”的工具箱——在基层的纠纷中,当事人往往恰是如此。这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比GDP的倍增恐怕需要更多的时间,甚至要依靠几代人的更替。——粗读《传习录》  
  感性是神圣的天赋,理性则像忠诚的仆人。我们建立了一个荣耀仆人却遗忘了天赋的社会。——摘自《深夜食堂:当我们变得理智,我们如何谈爱情》  
  顺逆无二门,五十五年梦。 大道澈心源,觉来归一心。——明智光秀  
  既然每个人都不容易,那如何自处,我觉得也有不同办法。  上策是走出自己,去经历去见识,世事洞明皆学问,看透之后的抽离,是真出世,所谓“世界需要我,我不需要世界”。但这需要很强的能力、耐力和勇气,也要看机遇、有很大风险,刚开始尤其要慎重。  中策是“外面的风景很精彩”,用旅游的心情去旁观世事人情,人是世间最奇异的风景。保持独立抽离,避免卷入过深,无大前景,可以自保,无功无过求稳,随大流。  下策是退守自己的世界,尽量切断、无视外来的影响——不论是机遇还是挑战,苦心孤诣认真经营自己。可以此法在数年内突击提高自己,但长远看会造成性格能力发展不均衡,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时间越长,越不均衡,而且越难转变,发展后劲越不足。所以这最后一条,短期看是灵药,长期看是偏方,因此也只敢列为下策。——读《深夜食堂:没有谁活得特别轻易》  
  【性格决定命运】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年以后在性格上的种种不足,大都可以在童年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  
  某十年来,一路沉沦,慎思深省,实乃理学之失败。盖以为理在心外,一味遏欲以循理,而不知心中亦有理,削足适履之后,再无源头活水矣。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圣骑士天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