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离开学校的日子的日子的感动语录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将在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7个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对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三皇五帝文化、姓氏文化、农耕文化、汉字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诸多非物质类文化资源是认识和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
  内容摘要:作为邓州的地标,“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造型颇似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承载着“编外雷锋团”战友们创造的故事,时时牵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从“雷锋团”到“编外雷锋团”,从“学习雷锋好榜样”到“编外雷锋团”走出一个个“活雷锋”,雷锋精神就是这样活力无限、生生不息。  河南文化产业网2月27日消息: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神州大地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典型,邓州“编外雷锋团”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在“编外雷锋团”这个先进群体中,第一批成员大多是雷锋生前的战友。数十年薪火传承,“编外雷锋团”已从最初的560人壮大到如今的4500多人。他们以躬行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奏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激情乐章,用半个世纪的执著坚守,演绎着有一种精神可以永不磨灭、有一种力量可以跨越时空的历史传奇。  作为邓州的地标,“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造型颇似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承载着“编外雷锋团”战友们创造的故事,时时牵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  十年前,邓州“挪用”了准备盖市委办公楼的钱,为“编外雷锋团”建起这座展览馆;如今“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再次改造升级,崭新地迎接3月5日这个“雷锋日子”。  记者于3月5日前夕来到邓州,强烈地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和一股奔涌不息的力量!  一种信念凝聚的力量  今年春节,“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收到一份“大礼”:他在部队上带的一个战士,转业后坚持学雷锋,前不久当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的“百姓雷锋”。“这不,邀请我去颁奖呢!”  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这位七旬老人的时空舞台重置到1960年8月。560名邓州籍青年入伍到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与早一年入伍的雷锋分在一个团,有的还与雷锋同在一个班、一个宿舍。他们与雷锋朝夕相处,亲身感受着伟大的雷锋精神,很多人在部队成为学雷锋的标兵。  宋清梅曾和雷锋一起出席沈阳军区共青团代表大会,“我们一连9天住在一个房间,雷锋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短短的赠言,仿佛是一生的约定。  随着时间推移,青年男儿们相继从“雷锋团”退伍回到邓州,但脱下军装,信念不变,他们始终把“雷锋的战友”作为最高荣誉,处处践行雷锋精神,成为老百姓有口皆碑的“编外雷锋团”。  1997年4月,“编外雷锋团”以公益组织形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战友们的学雷锋活动有组织了、系统化了,大家弘扬雷锋精神的责任意识更强了。”宋清梅说。  “做的好事就像天上星,看得见,数不清!”邓州人这样赞美“编外雷锋团”。  “我们有一条规定:只要是宣传雷锋,不管路途远近,不管人数多少,不管条件好坏,都是有求必应。”宋清梅告诉记者,去年他带着5名成员应邀到成都作报告,大家上午讲、下午讲、晚上也讲,连轴转讲了十几场,嗓子全哑了。听报告的同志很感动,他们在赠送的锦旗上写着:“继传统,掏红心,谱写园丁曲;学雷锋,洒汗水,当好育花人。”  50年斗转星移,时光如梭而又漫长。无论身处哪个年代,他们始终相信,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但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奉献等精神,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光辉,不仅永远不会过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信念是精神力量的基石,托举起了“编外雷锋团”的时代高度。  一个名字承载的力量  邓州处处见“雷锋”。漫步街头,交警“雷锋岗”、公交“雷锋号”、银行“雷锋窗口”比比皆是;手机响起,收到的是学雷锋公益短信;打开电视,“雷锋战友”栏目立刻映入眼帘……  “‘编外雷锋团’从最初的3个营扩编到15个营,覆盖了20多个窗口服务行业。”宋清梅说,“离老百姓越近的岗位,越是传承雷锋精神的沃土。”  邓州市电业局“电力雷锋营”称得上一个“加强营”,它有36个“雷锋电力服务班”,以及一个由10名抄表女工组成的“三八雷锋班”,专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  邓州城区的孤寡老人王子勤,在“三八雷锋班”姐妹悉心照料下,活到了103岁,是远近闻名的老寿星。  班长门金梅犹记与老人结识的场景。那是2001年的隆冬,门金梅上门收电费,只见老人蜷缩在床上,低矮昏暗的瓦房里凌乱不堪。老人的老伴去世20多年,无儿无女,平日就靠政府补贴生活。  门金梅的心被刺痛了。她一边屋里屋外拾掇着,一边叫来姐妹们为老人更换了电线,安装了电灯。(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看到屋子变得整洁明亮,老人动情地说:“这可像个家了。”  从此,为老人梳头洗澡、做饭洗衣成为“三八雷锋班”的“家务事”;每逢老人生日,姐妹们就买来新衣服,把老人打扮一番,摆上蛋糕一起吹蜡烛。老人满是皱纹的脸笑开了花,逢人便说:“我有这么多好闺女,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呀!”  “雷锋”出现在温情时刻,更挺身于紧急关头。  邓州湍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重点工程。2011年一个夏夜,工程在进行渡槽槽基混凝土浇筑时,一辆大型自卸车不慎将10千伏线路挂断,导致工地突然停电。槽基需要一次性浇筑成型,不及时送电势必前功尽弃。“雷锋电力服务班”带着大型应急发电设备火速赶到现场,不到半个小时就恢复了紧急供电,凌晨两点将线路设备全部抢修完毕。  一年又一年,从“电力雷锋营”、“交警雷锋营”、“房管雷锋营”等“雷锋”集体中,走出了越来越多的服务标兵、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当扶危济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每一颗“螺丝钉”上闪光的时候,“雷锋”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标志,而成为实实在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力量。  一腔激情开拓的力量  作为雷锋的战友,丁世豪常年住在“雷锋小屋”,屋子正中挂着雷锋像,四壁贴满雷锋语录,门头横批四个大字——艰苦奋斗。  丁世豪复员回到邓州,先后在磷肥厂、酒厂工作,在哪儿都是劳动模范。1997年,58岁的老丁和两个女儿同时下岗。老丁不等不靠,带着一家人承包了10亩荒地,风来雨去,战天斗地,靠种植无公害蔬菜出了名,发了家。  战士虽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老。  “尤其在今天,艰苦奋斗饱含着奋勇创业、改变命运的激情,塑造着一种把事业成就感提升为社会责任感的人生品格。”“巾帼雷锋营”负责人、邓州市妇联副主席王洋感受至深。  “巾帼雷锋营”里有一个传奇人物张庆梅,她只用4年时间,不仅完成了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的角色跨越,还带领乡亲们共同踏上致富路。  在邓州市裴营乡,张庆梅创办的金鹏种鸽繁育厂“住”着7000余对肉鸽,每年带来700多万元产值。她的成功经验看似简单,却又着实不简单:“干事业既要敢想,更要敢闯!”  当年,张庆梅在广州一家餐厅打工时,发现价格昂贵的鸽肉、鸽蛋很受客人欢迎,于是便做起了养鸽致富的梦。不懂养鸽技术,她就一趟趟跑到南阳、洛阳和山东学习,一本《肉鸽养殖技术》翻烂了,用透明胶布粘了又粘。  2008年,张庆梅东挪西借30多万元购回1800对肉鸽,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简易的养殖场,当年不但收回成本,还略有盈余。第二年,张庆梅申请下来“巾帼创业小额贷款”,建起了标准化的肉鸽养殖场,从此一发不可收。  但张庆梅“自己富不算富”,她以养殖场为基地,创办了技术咨询服务部,免费开办养鸽技术培训班30多期,带出本地及周边养鸽专业户100多家,其中许多人年收入达数万元、数十万元。  “为人就要在一方,带一方。”张庆梅笑得爽朗。  郭国云则笑得温馨,尤其是孩子们喊她“郭妈妈”的时候。  凭着不怕吃苦的劲头,45岁的农村妇女郭国云在城里打开一片天地:以她名字命名的农机销售公司,在邓州市农机市场位列“三甲”。  “在创业的时候很多人帮过我,现在我有能力报答他们了。”自从加入“巾帼雷锋营”, 大气的郭国云便当上5个贫困孩子的“代理妈妈”,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  “第一次到小静亚家,我被惊呆了,一家人住着破烂的土坯房,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提起当时的场景,郭国云红了眼圈:“我问她想要什么,孩子流着泪说,‘想上学!’”  张静亚是郭国云“代理”的第一个孩子,受生活环境影响,她见人总是低着头不敢说话。郭国云就想办法和她多接触、多沟通,常去看望孩子,或者把她带到自己家来玩,还不时给孩子买件新衣服,做顿好吃的,用柔情为那颗封闭的心灵“解锁”。  “一开始孩子可能有些不好意思,可有一次考了好成绩来找我,突然喊了声‘郭妈妈’,把我高兴得眼泪都掉下来了!”郭国云说,“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的创业真正有了价值。”  一群榜样引领的力量  一个时代的精神,总是通过榜样的引领,集中而充分地展现出来。  日晚,“2012感动中原十大人物”隆重颁奖。璀璨的聚光灯下,48岁的曾伟第一个登台领奖,他获得的评语是:“生命和健康的托付是融入血脉的责任!”  曾伟是邓州市彭桥镇的一名村医,在“编外雷锋团”的“彭桥卫生排”担任排长。春节前,曾伟与“卫生排”的十几名村医忙着为群众义诊,为“五保”老人送医送药;节日里,他的门诊部也照常应诊,“得有人给乡亲们看病啊”。行医20多年,曾伟治疗的不过是感冒发烧、腹泻中暑这些常见病,但乡亲们离不开他。  彭桥镇地处豫鄂两省3县(市)交界,属偏远山区。过去老百姓看病要跑很远,能挺过去就决不找医生。从南阳卫校毕业后,曾伟发了誓:“要在乡亲们转身就能找到的地方,当一名好医生。”  妻子笑着抱怨曾伟:“人家开诊所赚钱,你却贴钱!”这些年,曾伟为患者减免和垫付药费超过40万元。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最大的快乐是帮助患者摆脱病魔,看到他们康复后脸上展现出的笑容……”不经意间,曾伟敞开了他的精神殿堂。  “大凡一种优秀道德风尚的产生、发展和流传,都离不开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尤其是丰厚文化的烛照。”邓州市委书记姚龙其认为,“编外雷锋团”的成长壮大绝非偶然,邓州人自古就形成了宽厚待人、乐善好施、以天下为己任的独特美德良风,这些美德良风与雷锋精神所具有的鲜明民族性一脉相承。  “编外雷锋团”润物无声,绵延的雷锋精神已内化为邓州人民的价值坐标。近年来,邓州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274个、先进个人1.8万余人,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集合成熠熠生辉的“雷锋”群像:面对外国老板淫威不屈不移的“不跪的中国人”孙天帅,救人不留名的“京城活雷锋”孙天丛,全身多处骨折仍不离三尺讲台的“全国十佳民办教师”李道理,给留守学生写信5000余封的“妈妈老师”王建平,在汶川大地震中英勇献身的“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  “中国第一雷锋城”——2007年1月,邓州被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等单位授予如此殊荣。“‘雷锋城’给邓州带来强大的品牌效应,友善、诚信、乐于助人的社会风气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客商。”姚龙其说,仅去年,就有3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落户邓州,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我们学雷锋也更有劲头了!”  一句誓言奔涌的力量  “我志愿加入‘编外雷锋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做雷锋精神传人……”每一个“编外雷锋团”成员都曾经高举拳头,誓言铮铮。  16年间20多次扩编,“编外雷锋团”现有4500多人,还有12000多名群众申请加入。“群众真是踊跃啊,都想在人生中留下一个红色的印记。”团长宋清梅说。  “我们爱听周杰伦,更爱唱‘雷锋之歌’。”南阳理工学院活跃着一支90后“大学生雷锋营”,正所谓“学雷锋不分地域”,尽管学院地处南阳市,这个“异地雷锋营”仍被“特批”成立。  “大学生雷锋营”是最新锐的力量,他们立志“服务同学、奉献社会”,开通了全国首个校园“1+1雷锋爱心服务热线”,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扶贫助困,选拔骨干组成暑期服务队,赶赴贫困山村中小学援教支教,被中宣部、教育部等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  去年9月,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在南阳举行。“大学生雷锋营”1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各个赛场和服务保障场所,他们付出的微笑和汗水赢得了八方赞誉,树立了南阳市青年志愿者的闪亮品牌。  与时俱进传承雷锋精神,网络也成为“编外雷锋团”的阵地。2010年3月,“百度湍河吧”200多名“吧友”联名提出“入团”申请。  “起初有人担心,传承雷锋精神需要真情实感,怎么可能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吧友雷锋营”副营长“喜欢风吹的感觉”说,“大家最终统一了思想,认为网络影响广泛,传播迅速,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平台,只要用好,大有可为。”  “吧友雷锋营”是最新兴的力量,救助脑出血病人马刚、救助白血病患儿王亮、救助精神病患者海卫东、救助新疆外来务工人员……三年来,“吧友”们先后捐款6万多元,爱的暖流从网络流淌进现实中。  日,“吧友雷锋营”为白血病患者吴英举行献爱心义演。在邓州市古城广场,素不相识的人们排队捐款,把一份份祝福送给吴英。经过现场清点,这次义演所得捐款共计11万余元。吴英被浓浓爱意包围,她不停地流泪:“我一定会坚强下去,争取早日康复,也要学雷锋帮助他人。”  “公仆雷锋连”是最新鲜的力量,它成立只有两个月。  “‘公仆雷锋连’全部由我们乡的乡、村干部组成,27个同志,很有战斗力。”邓州市白牛乡党委书记李芳感慨道,无论是移民的生活安置,还是粮食的增产增收,只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这些干部都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全部身心,“什么是雷锋精神?这就是!”  从“雷锋团”到“编外雷锋团”,从“学习雷锋好榜样”到“编外雷锋团”走出一个个“活雷锋”,雷锋精神就是这样活力无限、生生不息。  在雷锋离开的日子里,我们从未离开“雷锋”!
相关资讯:& & 2月26日,邓州市编外雷锋团纪念馆正在布展。市里边日前对该馆进行了更新改造,增加了高科技设备和艺术作品展出。
& &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神州大地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典型,邓州&编外雷锋团&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在&编外雷锋团&这个先进群体中,第一批成员大多是雷锋生前的战友。数十年薪火传承,&编外雷锋团&已从最初的560人壮大到如今的4500多人。他们以躬行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奏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激情乐章,用半个世纪的执著坚守,演绎着有一种精神可以永不磨灭、有一种力量可以跨越时空的历史传奇。
  作为邓州的地标,&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造型颇似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承载着&编外雷锋团&战友们创造的故事,时时牵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
  十年前,邓州&挪用&了准备盖市委办公楼的钱,为&编外雷锋团&建起这座展览馆;如今&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再次改造升级,崭新地迎接3月5日这个&雷锋日子&。
  记者于3月5日前夕来到邓州,强烈地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和一股奔涌不息的力量!
  一种信念凝聚的力量
  今年春节,&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收到一份&大礼&:他在部队上带的一个战士,转业后坚持学雷锋,前不久当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的&百姓雷锋&。&这不,邀请我去颁奖呢!&
  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这位七旬老人的时空舞台重置到1960年8月。560名邓州籍青年入伍到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与早一年入伍的雷锋分在一个团,有的还与雷锋同在一个班、一个宿舍。他们与雷锋朝夕相处,亲身感受着伟大的雷锋精神,很多人在部队成为学雷锋的标兵。
  宋清梅曾和雷锋一起出席沈阳军区共青团代表大会,&我们一连9天住在一个房间,雷锋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短短的赠言,仿佛是一生的约定。
  随着时间推移,青年男儿们相继从&雷锋团&退伍回到邓州,但脱下军装,信念不变,他们始终把&雷锋的战友&作为最高荣誉,处处践行雷锋精神,成为老百姓有口皆碑的&编外雷锋团&。
  1997年4月,&编外雷锋团&以公益组织形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战友们的学雷锋活动有组织了、系统化了,大家弘扬雷锋精神的责任意识更强了。&宋清梅说。
  &做的好事就像天上星,看得见,数不清!&邓州人这样赞美&编外雷锋团&。
  &我们有一条规定:只要是宣传雷锋,不管路途远近,不管人数多少,不管条件好坏,都是有求必应。&宋清梅告诉记者,去年他带着5名成员应邀到成都作报告,大家上午讲、下午讲、晚上也讲,连轴转讲了十几场,嗓子全哑了。听报告的同志很感动,他们在赠送的锦旗上写着:&继传统,掏红心,谱写园丁曲;学雷锋,洒汗水,当好育花人。&
  50年斗转星移,时光如梭而又漫长。无论身处哪个年代,他们始终相信,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但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奉献等精神,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光辉,不仅永远不会过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信念是精神力量的基石,托举起了&编外雷锋团&的时代高度。
  一个名字承载的力量
  邓州处处见&雷锋&。漫步街头,交警&雷锋岗&、公交&雷锋号&、银行&雷锋窗口&比比皆是;手机响起,收到的是学雷锋公益短信;打开电视,&雷锋战友&栏目立刻映入眼帘&&
  &&编外雷锋团&从最初的3个营扩编到15个营,覆盖了20多个窗口服务行业。&宋清梅说,&离老百姓越近的岗位,越是传承雷锋精神的沃土。&
  邓州市电业局&电力雷锋营&称得上一个&加强营&,它有36个&雷锋电力服务班&,以及一个由10名抄表女工组成的&三八雷锋班&,专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
  邓州城区的孤寡老人王子勤,在&三八雷锋班&姐妹悉心照料下,活到了103岁,是远近闻名的老寿星。
  班长门金梅犹记与老人结识的场景。那是2001年的隆冬,门金梅上门收电费,只见老人蜷缩在床上,低矮昏暗的瓦房里凌乱不堪。老人的老伴去世20多年,无儿无女,平日就靠政府补贴生活。
  门金梅的心被刺痛了。她一边屋里屋外拾掇着,一边叫来姐妹们为老人更换了电线,安装了电灯。看到屋子变得整洁明亮,老人动情地说:&这可像个家了。&
  从此,为老人梳头洗澡、做饭洗衣成为&三八雷锋班&的&家务事&;每逢老人生日,姐妹们就买来新衣服,把老人打扮一番,摆上蛋糕一起吹蜡烛。老人满是皱纹的脸笑开了花,逢人便说:&我有这么多好闺女,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呀!&
  &雷锋&出现在温情时刻,更挺身于紧急关头。
  邓州湍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重点工程。2011年一个夏夜,工程在进行渡槽槽基混凝土浇筑时,一辆大型自卸车不慎将10千伏线路挂断,导致工地突然停电。槽基需要一次性浇筑成型,不及时送电势必前功尽弃。&雷锋电力服务班&带着大型应急发电设备火速赶到现场,不到半个小时就恢复了紧急供电,凌晨两点将线路设备全部抢修完毕。
  一年又一年,从&电力雷锋营&、&交警雷锋营&、&房管雷锋营&等&雷锋&集体中,走出了越来越多的服务标兵、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当扶危济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每一颗&螺丝钉&上闪光的时候,&雷锋&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标志,而成为实实在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力量。
  一腔激情开拓的力量
  作为雷锋的战友,丁世豪常年住在&雷锋小屋&,屋子正中挂着雷锋像,四壁贴满雷锋语录,门头横批四个大字&&艰苦奋斗。
  丁世豪复员回到邓州,先后在磷肥厂、酒厂工作,在哪儿都是劳动模范。1997年,58岁的老丁和两个女儿同时下岗。老丁不等不靠,带着一家人承包了10亩荒地,风来雨去,战天斗地,靠种植无公害蔬菜出了名,发了家。
战士虽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老。
  &尤其在今天,艰苦奋斗饱含着奋勇创业、改变命运的激情,塑造着一种把事业成就感提升为社会责任感的人生品格。&&巾帼雷锋营&负责人、邓州市妇联副主席王洋感受至深。
  &巾帼雷锋营&里有一个传奇人物张庆梅,她只用4年时间,不仅完成了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的角色跨越,还带领乡亲们共同踏上致富路。
  在邓州市裴营乡,张庆梅创办的金鹏种鸽繁育厂&住&着7000余对肉鸽,每年带来700多万元产值。她的成功经验看似简单,却又着实不简单:&干事业既要敢想,更要敢闯!&
  当年,张庆梅在广州一家餐厅打工时,发现价格昂贵的鸽肉、鸽蛋很受客人欢迎,于是便做起了养鸽致富的梦。不懂养鸽技术,她就一趟趟跑到南阳、洛阳和山东学习,一本《肉鸽养殖技术》翻烂了,用透明胶布粘了又粘。
  2008年,张庆梅东挪西借30多万元购回1800对肉鸽,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简易的养殖场,当年不但收回成本,还略有盈余。第二年,张庆梅申请下来&巾帼创业小额贷款&,建起了标准化的肉鸽养殖场,从此一发不可收。
  但张庆梅&自己富不算富&,她以养殖场为基地,创办了技术咨询服务部,免费开办养鸽技术培训班30多期,带出本地及周边养鸽专业户100多家,其中许多人年收入达数万元、数十万元。
  &为人就要在一方,带一方。&张庆梅笑得爽朗。
  郭国云则笑得温馨,尤其是孩子们喊她&郭妈妈&的时候。
  凭着不怕吃苦的劲头,45岁的农村妇女郭国云在城里打开一片天地:以她名字命名的农机销售公司,在邓州市农机市场位列&三甲&。
  &在创业的时候很多人帮过我,现在我有能力报答他们了。&自从加入&巾帼雷锋营&,大气的郭国云便当上5个贫困孩子的&代理妈妈&,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
  &第一次到小静亚家,我被惊呆了,一家人住着破烂的土坯房,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提起当时的场景,郭国云红了眼圈:&我问她想要什么,孩子流着泪说,&想上学!&&
  张静亚是郭国云&代理&的第一个孩子,受生活环境影响,她见人总是低着头不敢说话。郭国云就想办法和她多接触、多沟通,常去看望孩子,或者把她带到自己家来玩,还不时给孩子买件新衣服,做顿好吃的,用柔情为那颗封闭的心灵&解锁&。
  &一开始孩子可能有些不好意思,可有一次考了好成绩来找我,突然喊了声&郭妈妈&,把我高兴得眼泪都掉下来了!&郭国云说,&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的创业真正有了价值。&
  一群榜样引领的力量
  一个时代的精神,总是通过榜样的引领,集中而充分地展现出来。
  日晚,&2012感动中原十大人物&隆重颁奖。璀璨的聚光灯下,48岁的曾伟第一个登台领奖,他获得的评语是:&生命和健康的托付是融入血脉的责任!&
  曾伟是邓州市彭桥镇的一名村医,在&编外雷锋团&的&彭桥卫生排&担任排长。春节前,曾伟与&卫生排&的十几名村医忙着为群众义诊,为&五保&老人送医送药;节日里,他的门诊部也照常应诊,&得有人给乡亲们看病啊&。行医20多年,曾伟治疗的不过是感冒发烧、腹泻中暑这些常见病,但乡亲们离不开他。
  彭桥镇地处豫鄂两省3县(市)交界,属偏远山区。过去老百姓看病要跑很远,能挺过去就决不找医生。从南阳卫校毕业后,曾伟发了誓:&要在乡亲们转身就能找到的地方,当一名好医生。&
  妻子笑着抱怨曾伟:&人家开诊所赚钱,你却贴钱!&这些年,曾伟为患者减免和垫付药费超过40万元。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最大的快乐是帮助患者摆脱病魔,看到他们康复后脸上展现出的笑容&&&不经意间,曾伟敞开了他的精神殿堂。
  &大凡一种优秀道德风尚的产生、发展和流传,都离不开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尤其是丰厚文化的烛照。&邓州市委书记姚龙其认为,&编外雷锋团&的成长壮大绝非偶然,邓州人自古就形成了宽厚待人、乐善好施、以天下为己任的独特美德良风,这些美德良风与雷锋精神所具有的鲜明民族性一脉相承。
  &编外雷锋团&润物无声,绵延的雷锋精神已内化为邓州人民的价值坐标。近年来,邓州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274个、先进个人1.8万余人,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集合成熠熠生辉的&雷锋&群像:面对外国老板淫威不屈不移的&不跪的中国人&孙天帅,救人不留名的&京城活雷锋&孙天丛,全身多处骨折仍不离三尺讲台的&全国十佳民办教师&李道理,给留守学生写信5000余封的&妈妈老师&王建平,在汶川大地震中英勇献身的&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
  &中国第一雷锋城&&&2007年1月,邓州被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等单位授予如此殊荣。&&雷锋城&给邓州带来强大的品牌效应,友善、诚信、乐于助人的社会风气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客商。&姚龙其说,仅去年,就有3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落户邓州,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我们学雷锋也更有劲头了!&
  一句誓言奔涌的力量
  &我志愿加入&编外雷锋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做雷锋精神传人&&&每一个&编外雷锋团&成员都曾经高举拳头,誓言铮铮。
  16年间20多次扩编,&编外雷锋团&现有4500多人,还有12000多名群众申请加入。&群众真是踊跃啊,都想在人生中留下一个红色的印记。&团长宋清梅说。
  &我们爱听周杰伦,更爱唱&雷锋之歌&。&南阳理工学院活跃着一支90后&大学生雷锋营&,正所谓&学雷锋不分地域&,尽管学院地处南阳市,这个&异地雷锋营&仍被&特批&成立。
  &大学生雷锋营&是最新锐的力量,他们立志&服务同学、奉献社会&,开通了全国首个校园&1+1雷锋爱心服务热线&,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扶贫助困,选拔骨干组成暑期服务队,赶赴贫困山村中小学援教支教,被中宣部、教育部等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
  去年9月,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在南阳举行。&大学生雷锋营&1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各个赛场和服务保障场所,他们付出的微笑和汗水赢得了八方赞誉,树立了南阳市青年志愿者的闪亮品牌。
  与时俱进传承雷锋精神,网络也成为&编外雷锋团&的阵地。2010年3月,&百度湍河吧&200多名&吧友&联名提出&入团&申请。
  &起初有人担心,传承雷锋精神需要真情实感,怎么可能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吧友雷锋营&副营长&喜欢风吹的感觉&说,&大家最终统一了思想,认为网络影响广泛,传播迅速,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平台,只要用好,大有可为。&
  &吧友雷锋营&是最新兴的力量,救助脑出血病人马刚、救助白血病患儿王亮、救助精神病患者海卫东、救助新疆外来务工人员&&三年来,&吧友&们先后捐款6万多元,爱的暖流从网络流淌进现实中。
  日,&吧友雷锋营&为白血病患者吴英举行献爱心义演。在邓州市古城广场,素不相识的人们排队捐款,把一份份祝福送给吴英。经过现场清点,这次义演所得捐款共计11万余元。吴英被浓浓爱意包围,她不停地流泪:&我一定会坚强下去,争取早日康复,也要学雷锋帮助他人。&
  &公仆雷锋连&是最新鲜的力量,它成立只有两个月。
  &&公仆雷锋连&全部由我们乡的乡、村干部组成,27个同志,很有战斗力。&邓州市白牛乡党委书记李芳感慨道,无论是移民的生活安置,还是粮食的增产增收,只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这些干部都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全部身心,&什么是雷锋精神?这就是!&
  从&雷锋团&到&编外雷锋团&,从&学习雷锋好榜样&到&编外雷锋团&走出一个个&活雷锋&,雷锋精神就是这样活力无限、生生不息。
  在雷锋离开的日子里,我们从未离开&雷锋&!
来源:河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锋语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