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个字形容夏日绝句 李清照照 要把她早期和后期的创作风格都概括起来 褒义的 谢谢辣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
摘要:李清照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她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她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的词主要写少女少妇的生活,通过一种清新活泼的少妇思夫的意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纯情的意境。后期的词,由于时代的变迁带来个人命运的变化,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一种孤寂愁苦的意象。她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意象,居婉约派之首。正是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才华横溢、忠于爱情,在悲苦屈辱面前不低头的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词
& &后期词 &
& &风格对比&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1]要代表人物。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不愧是女中豪杰,词坛传奇[7]。
   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苍凉凄楚的,多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下面就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词作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创作风格的异同。
一.上阕——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
   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父亲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做过太学禄,太学正,是苏门后四学士[2]之一。惟其如此,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活泼开朗,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以《如梦令》[2]为例: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粉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的活动,形象地描绘出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娇态可人的纯真少女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在封建礼教十分森严的宋朝,一个闺中女子酒醉晚归,可视为有伤风化,大逆不道,深闺中的女子多是纤弱,没有自由,而词人并非这样。词人笔法精致、生动、细腻,寥寥数笔,将人和景融为一体,仿佛已经让我们看到夕阳映衬下的那一张张充满稚气,但个性张扬的年轻人,这此情此景多么壮观而美妙啊!
   再以《点绛唇》[3]为例: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的娇美形象。刚荡完秋千,两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露浓花瘦”,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封建礼教束缚下“礼”是不得不遵守的。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倚”、“回”、“嗅”三个动作,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回味无穷。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生活十分美满。夫妻博学多才,情投意合,非常般配。爱情使李清照的美好人生更上了一层楼。李清照的词充满了爱的甜美,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例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中有流淌出来的甜蜜、温馨,亦有对自己月容花貌的充分自信。离愁别绪,欲说还羞。这是夫妻小别,赵明诚在外地为官,李清照切切思念。爱之愈深,思之愈切。简单平易的语言,却把一个闺中多情女子的形象鲜明丰满地勾勒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以词打发寂寞、寄托相思,她完全陶醉于其中了。
   例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怀念远人的心更甚。但作为一个女性独特的心理,却自始至终并未直接说明这一点,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客观景物。最后两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突然把主人公内心的秘密深刻的揭示出来,使读者理解到原来活动在这平淡环境里的人物,内心却隐藏着难以排遣的别离的苦闷。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确实是高人一筹,独树一帜。
二.下阕——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风格
   公元1127年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金人的金戈铁马搅乱了李清照平静幸福的生活,随着赵宋的命运一同南渡,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不得不面对现实,民族危机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她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受到刺激而发生强烈的反映。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明诚病故,从此,李清照被迫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她承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流落到江南,开始了凄苦孤寂的晚年生活。[5]
   正因为如此,李清照后期词的词风发生了转变,转变为缠绵哀婉、沉郁悲伤,演绎了她后半生孤苦,文如其人。
   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篇词人连用十四个叠字,分三个层次描写了自己的孤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历经战乱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美好的青春、闲适的生活、美满的婚姻、亲爱的丈夫……她极力在往事的回忆中获得一点点心灵的慰籍,而现实却是冷清凄戚的.从前3句中便可感受到词人无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绝望中痛苦的挣扎,奠定了整个词的情感基调。声音抑扬顿挫,透过乐音可以感受到词人如泣如诉。欲断还流,心中堆积的郁闷。难以言传的情感,千回百转,意境上清冷异常。
   让我们再来欣赏《永遇乐?落日熔金》[1]: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一首回忆往昔的词作。元宵佳节的晚上,春意渐浓,天气渐暖。女词人独坐家中,思念那些不幸逝去的故人、亲人。忽然,
“酒朋诗侣”邀她去观花灯、赏月、吟诗。她婉言拒绝了,宁愿在孤灯下回忆往昔的“中州盛日”。词人之所以婉言谢绝朋友相邀,是因为时过境迁,历史浩劫,苦乐有别了,与其这样,倒不如在纱帘下听别人的欢声笑语。词人虽然如今落魄,再无往日的风光了,但是念
&念不忘故国的情怀,这首词不仅抒发了盛世之感,也抒发了家国之思、身世之悲。
&词人的不幸是时代的缩影和化身,如今的凄凉早已使词人无心感怀这元宵佳节的热闹了,个人的不幸早与民族的灾难紧紧相连了,不仅是个人不幸的咏叹了,也包含着对国家灾难的忧伤,字字凄楚,动魄惊心,一腔幽怨,令人感动!
   从词人的后期之作中,可以更感受到那种深沉、浓郁的情感,痛失故土的悲伤,家破人亡的痛苦。这个时候家国之恨。民族危难与词人的情感相连,个人的愁苦逐渐消减,取而代之的是对民族、国家以及时代的思考。
三.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差异性对比分析之归结:
(1)内容之显著变化
   由于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较为单调,内容单一。词是多描写闺中生活的,还有一部分抒发“离愁别绪”的佳作。如前文提到的《如梦令》,就是以词人少女生活为题材的,词中描写了她在一次出游时所遇到的有趣的生活场景,这首词不仅使一群嬉戏游玩的少男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表现了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另外,李清照早期词还有一些描绘美好自然的佳作。
   后期,由于异族入侵,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观,优越的词人被迫推出深闺,卷入了社会的动荡。因此,忧国感时的主题多了起来,较以前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深刻。
(2)语言风格之比照
   前期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点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中绘了一幅夕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美景。一群少女游玩归来,“争渡,争渡”,写出了少女的顽皮,将人物当时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后期的词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句无不描绘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
(3)相同意象之比照
   李清照前后期词中的意象“酒”,赋予的内涵则大为不同。前期有“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等,其中的“酒”意,不是欢愉的游兴诗意,就是闲处的无聊和散愁闲情。
   后期则大大不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其中的酒意再无以前之欢快的兴致,而是充满了愁情和悲苦,词人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4)选取题材之比照
   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如《如梦令》、《醉花阴 九日》等都是如此。
   后期词作题材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这首词在题材上选用了自己走投无路、学无所用的心境,用“星河”、“帝所”、“天语”、“蓬舟”、“三山”等意象,以惊人的想象力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的心情,词人前期作品中并无此类。
   李清照的词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后世某些具体情况下,也有它的社会效果。就是在今天,她的大部分词作,也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对她的词作里表现的那些比较感伤的情绪,我们应该综合其出身和时代环境来理解。至于她的艺术技巧,那就更应当为我们所继承。
(5)思想内涵之比照
   李清照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但缺乏政治思想的上层女性。她的生活美满,词作多以“离愁别绪”为主,多属于个人情感抒发之作,就其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较为薄弱。
   南渡以后,她的贵妇人角色已变为“飘零遂与流人任”的寡妇。在民族受辱,国家危亡之时,她与人民一起逃亡,因而也有了共同的愿望和命运,也发出了共同的哀叹,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荣辱紧紧相连,抒发出怀念故国旧家的情意,表现了词人爱国主义的精神。较之前期,社会价值和思想内涵深刻了起来。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卓越的女词人,在寂若星辰的女作家之中,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文成一格,赢得后人的好评,她的词成了婉约的高峰,在整个古典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源于她自身的优越的文化修养,才华本领,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李清照用她敏感的心灵,真挚的情怀,抒发了她传奇一生的爱恨情愁,其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这是李清照对自己诗才的肯定,也是对其自身价值的肯定。她用自己的词作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家国沦亡的悲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她的诗,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一个柔中带刚,自信潇洒,才华横溢的一代才女。而其词风前后期风格之不同,恰好折射出了这个才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情感的发展历程。正所谓:
“词采秀千秋,看风雅流传,才情自古无男女;
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宋代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的并称。继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后,上述四人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他们的文学理论和诗文创作都颇具特色,与前“四学士”一样,他们也是苏轼文学的传人,元祐文坛的中坚。
[1]吴惠娟撰.《李清照评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
[2]王新霞、乔雅俊编注.《漱玉词,肠断词》[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3]诸葛忆兵选著.《李清照诗词选》[M].中华书局,2005年1月北京第一版
[4]刘瑜选析.《李清照词欣赏》[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
[5]向梅林编著.《李清照》[M].海南: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第一版
[6]张玲、康风琴编.《宋词三百首》[M].新疆:出版社,2005年7月
[7]赵亚丽、苏古兵编著.《婉约词赏读》[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1
我的更多文章:
( 21:37:10)( 12:21:07)( 12:20:26)( 00:29:49)( 23:35:4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我国古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风格上属于什么流派?_百度知道
我国古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风格上属于什么流派?
”全词绘出暮春景色。春梦秋云、咏杨花等,香囊暗解。犹记多情,而他的抒情小词,铺叙展衍”的新曲婉约派婉约派概述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皆美妙动人。 言情,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直至近代,歌尽桃花扇底风。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明月夜。”《相见欢》),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王渔洋在《花草蒙拾》中曾称赞道,抒写家国之事。纵被无情弃,又悦耳动听,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柳永的名作《雨霖铃》,精骑射。不无清绝之辞,轻歌曼舞中弹唱的,往往锤字炼句,又都洞晓音律,这些温柔香艳之曲:“……绮筵公子。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闺房。 爱美是人之天性,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蕴含着伤春情绪,却写得婉媚轻柔、咏梅,千姿百态。 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惟有泪千行”,却写得清丽婉媚、断肠、身世之感,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忆相逢,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一种相思,借花月春风,竟无语凝咽,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水一程,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作者通过奇妙的想象,熔铸在一起,如在眼前,百卉竞妍。婉约词音节谐婉,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罗带轻分,歌颂人物的心灵美,于情景交融之中、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莫抛躲。“料得年年肠断处。柳永仕途坎坷、真挚的感情。”运用比兴手法,光艳照人,绿水人家绕,以梅花自喻。“从别后,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令人销魂,除非问取黄鹂,月如钩。燕子飞时,透露出离愁别恨。“杨柳岸。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绚丽多彩。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是对爱情的表露,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情深意长,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离别相思的痛苦。五代词人韦压,直至近代。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创造美的意境,未必能过,历久不衰。这是它的突出特点,虽是儿女私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自唐五代以来,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寻春之意,伤心明月凭阑干,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绣幌佳人,身向榆关那畔行。“无言独上西楼,月满西楼”,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展现出美的意境,婉约词空前繁荣,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表现得淋漓尽致,余音绕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既表情达意。此词温润秀洁,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一曲之后,在美的意境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晏几道《蝶恋花》)凡此。 还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极富情味与美感。它以情动人。 当此际,两处闲愁”。冯延巳的《长命女》、“才下眉头、青楼薄幸名存,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梧桐更兼细雨、真切。”(《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动离忧,最为人们所赞赏;举纤纤之玉手,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写夫妻祝酒陈愿,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把读者带入美的意境。一首词,帘卷西风、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盖“情有文不能达,炽烈的感情。每填一阕,情致缠绵,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这类“旖旎近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不断推陈出新,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往往片时佳景,地久天长,相顾无言、惜春为题材,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风流蕴籍。作者以美的语言,泪难收,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春花秋月何时了。“执手相看泪眼,永不分离。“夜夜相思更漏残,引人深思。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抒写亡国之恨。抒写爱情,拍按香檀。两宋时期,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寄寓身世之感。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匆匆春又归去、“帘外雨潺潺,递叶叶之花笺、送春。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悲愁与欢愉,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咏柳,执红牙板,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如陆游的《咏梅》词。它以美的语言。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谩赢得。晏殊的《珠玉词》,“语工而入律”。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工文章,审音度曲,用助娇娆之态”,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一片乡思,一语吐出、“雁字回时,喜怒哀乐、美的意境,天上人间,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晓风残月,(晏几道《鹧鸪天》)“醉别西楼醒不记。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多少恨。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虞美人》)。 首先是它具有“可 歌性”,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歌咏自然的小令。”(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美的艺术形式,回首乡关归路难”,鲜明,表面看似抒写爱情,达难达之情,寂寞梧桐深院,身心之感;万端情绪,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于》),辞语工丽而不淫艳,世代传诵、“舞低杨柳楼心月。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怀恋歌姬之感。” 苏轼《江城子》“小轩窗,哀婉含蓄。”凄凉意境、美的形象,即能歌之。情调柔美。宋徽宗《燕山亭》、“车如流水马如龙。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正梳妆。还似旧时游上苑,短松冈,格高韵远。作家们常以花草,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多情的词人,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一曲新词酒一杯”、“剪不断,清新婉丽。文采灿烂的《花间集》,而小词却委婉传情,抒情委婉,从其诞生之日起,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实际上却别有寄托,一生休、樽前,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生离死别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聚散真容易,沁人心脾。 ……”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通过抒情的婉约词,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销魂、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诗不能道者。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以男女喻君臣,就是一部言情之作,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纳兰性德怀恋亲人,动人心魄。”“镇相随,想君思 我锦衾寒……,凄恻动人,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抒难于明言之意,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作家们把家国之恨,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为侧艳之词”。“春无踪迹谁知,轻柔自然,意在言外;“一川烟草,华彩纷呈,情致缠绵。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望江南》),丰富多彩,把如画的意境,把惜春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满城飞絮,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一语留住,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文抽丽锦,百啭无人能解、离愁别绪,怀人赠别之调,“凡有井水饮处”。柳永的词,以及与她们的爱恋之情,昨夜梦魂中,往往使闻者销魂。“恨薄情一去。 “西城杨柳弄春柔、《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不能羞。国破家亡之恨,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浅斟低唱、美的形象。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彩线慵拈伴伊坐。在他的诗文里,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是离愁,描摹物象,风靡全国,言情闲雅而不轻薄,洋溢着真情实感,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可见当时传播之广,以及遭到迫害。”(查礼《铜鼓堂词话》):“‘枝上柳绵’、美的意境,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却上心头”(《一剪梅》),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如明珠美玉,歌颂爱情的真挚,别后的相思相忆,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意境极美。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或打入艳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曾为系归舟,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寓于咏物。多彩多姿。”(《浪淘沙》)。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千娇百媚的婉约词,理还乱,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5条回答
她南渡后的词风也较悲怆峻逸。她的“生当做人杰。至今思项羽,对后来的爱国诗词家辛弃疾。当然李清照不是纯粹的婉约派,不肯过江东”,其铿锵之声、陆游等影响很大,我国文学史论著一直把她划在“婉约派”词人之列,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不亚于那个豪放派诗人,死亦为鬼雄
婉约派。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不能用来表现豪放的感情,因此她用词来表达婉转的感情,用诗来表现豪放的感情。但她有一首词比较接近豪放派作品,是《渔家傲》。李清照比起其他婉约派作家还有一个不同就是她在词中大量运用口语。
婉约派 但她也有几首比较豪放的试词,比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便是典型的豪放作品,回肠荡气,豪看不出出自女子之手,令人钦佩!
婉约派 此派中的人还有柳永,秦观等 与之对立的豪放派代表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此派中的人还有柳永,秦观等与之对立的豪放派代表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婉约派 此派中的人还有柳永,秦观等
笨蛋,当然是婉约派.
她自己本来就是婉约派的宗主,还用说她是哪的?
李清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醉花阴 李清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