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漫繁华,到此番,成梦话。

饱死的和饿死的&&&&&&&&&&
发布者:&|&
浏览(4110) 评论
&|&发布时间: 15:47:21&最后更新时间: 15:47:21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普通
饱死的和饿死的
 &&&&&&&&&&&&&&&&&&&&&&&&&&&&&&& 张明华
&&&&& 这几日带队下乡调研。
&&&&& 依照惯例,我会买肉六七斤、菜一大捆外加包谷烧酒一壶的,然同行中有蔡氏者言,若提这些,到显得干群疏远了。
&&&&& 原来所下之乡是蔡氏根据地,四年前,他由乡长任由此而入中枢。车至乡内,蔡氏临窗而语,言某处当年有某事,如数家珍,神色飞扬。过某一山冈,绿树四合,蔡氏又云,昔日曾带领群众大战乱石冈,前后两年,深沟撩壕,硬是在2000余亩的乱石上植下了树。
&&&&& 车到村头,早有三五汉子趋步上前,抓住蔡氏之手,上下左右乱摇。更有一年龄相较者,上来就是以拳相向,俨然老友。座谈会在支书家进行,20多党员围着蔡氏问短长,我等全然成了陪衬,只在一旁打哈哈。这次调研,主题是找茬,背对乡干部,看村里对他们有啥意见和要求。但接下来的座谈,口诛笔伐和隆重表彰相结合,他们一边数落着乡干部的不是,一边又拿蔡氏类比,结果是,乡干部的罪行是磬竹难书,蔡乡长的功德是万古长存。三个小时过去了,意见没有收集多少,蔡氏的形象却丰满高大了起来。
&&&& 午时三刻,先生还想启发点什么,却见他们搬出一张大桌来,中间一只火锅,肉片炖豆腐,周围七盘八碗,无非家常小菜。及入席,一人一碗包谷烧酒,诸位众星捧月般与蔡氏交杯,看得我等只好尴尬地咂嘴。
&&&& 我虽在中枢,然从未在乡镇公干过,个中诀窍,全然不知。蔡氏曰,无他,惟诚耳。又释之曰,所谓诚者,乃真心交往、诚心谋划、实心办事,有此三心,百姓定当以真情回报。
&&&& 返程路上,我忽然想到一人,不禁哑然失笑。蔡氏问其故,先生曰,汝知其先祖饿死之事乎?蔡氏云,愿闻其详。
&&&& 所谓其先祖者,北宋亡国之臣蔡京也。蔡京少有才华,兄弟同为进士,一时名震闽南。蔡氏书法,颇得二王神韵,所填之词,也曾弄得杭州纸贵。如此才子,却只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扮演个大花脸,可见当世和后世,确实是不他当人的。历史的蔡京确实不是个东西。据宋史载,处入政界的蔡京远不及弟弟蔡卞有名。弟弟是当时权臣王安石的女婿,弟弟得志,自然要拉哥哥一把,蔡京才得以又钱塘县令升为中书舍人。及至神宗归天哲宗即位,蔡京乃改换门庭,投身到司马光门下,充当了废新法的急先锋,得授成都知府。不经年,司马光失势,蔡京再度摇身,又成为激进派的马前卒。由此可见,蔡京是个首鼠两端投机取巧的小人。及至徽宗,司马光余孽再度得意,蔡京因为立场不稳,被销职位,赋闲于杭州。徽宗不是好领导,但却绝对是千古少有的艺术家。一向肯动心机的蔡京,这次把心事直接动到皇上那儿,刻苦研习书法,把神韵皆备的而王体有意向徽宗的瘦金体靠拢。时逢童惯得志,遍天下收罗书画珍奇,以投徽宗之好。蔡京抓住机遇,通过童惯给皇上送字画,不仅得以重新启用,还登上了相位。然蔡京人品实在太差,不容于激进、保守两派,故而在徽宗二十年里,朝中多次掀起反蔡浪潮,四次罢免四次起用,直到蔡京已是八十老翁,赵诘依然器重异常。等到钦宗即位,恰金灭大辽,长驱南下,靖康之耻,让国人蒙羞。一青年学子这时带头反蔡,为找替罪羊的钦宗,不得已下诏治蔡京罪,“徙韵、潭二州”。然“天下尤以不正典刑为恨”,气不过的百姓要给他点颜色看看。据说,蔡京流放之时,财宝装了四十余船,可沿途百姓,就是不卖一粒米、一棵菜、一滴油给他,更不让他住店休息。此时蔡京已是八十高龄,带着无数财宝的他,却在长沙城外给活活饿死了。
&&&& 宋人罗大京在其笔记中载,“有士大夫在京师买一妾,自言为蔡太师包子厨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曰,既是包子厨人,何为不能作包子?对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由蔡京厨房分工之细,可见其生活之奢华。然蔡京尽享富贵之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权倾天下遍尝珍馐的他竟然成了饿死鬼!
&&&& 据说蔡京在死之前还填了首词,“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漫繁华,到此番成梦话。”我思于此,忽发奇怪想法,若把蔡京之事刊发于世,并把犯事之人刻一贪字于额,遍告天下,以待蔡京之法而待之,则天下之官,尚敢非为乎?
&&&& 眼前之蔡氏,诚信务实于民,走遍辖区,自有民众欢迎,区区衣食小事,自不足忧。大宋之蔡氏,祸国殃民,断送王朝,如此乱臣贼子,交由民众处罚,实在是大快人心也!
           
&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赞赏兄弟好文笔
:张明生&( 15:51:59)&
发人深省啊!
:&( 22:59:21)&
:&( 17:23:13)&
谢谢阅读,请多指教。
:&( 21:52:13)&
这个题目好,令人深思!
用文言写的,不知道合大家胃口不?
:&( 16:28:16)&
5 篇, 1 页 1
(必填)&&&&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发表(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您的位置: &
征文选编 &
作者:姜典柱
诗言志。廉诗所言,是人们对廉洁廉政的期许、志趣、心迹、感悟。检诸史册,名篇迭出,都能启人心智,促人思考。特别是下面十首诗(词),尤其值得反复吟诵,深刻理解,时时玩味。
第一首,《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首诗取自《诗经·国风·魏风》,长期被选入中学课本。《诗·魏风·硕鼠序》中解释:“《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於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此诗虽然不是直接说廉,但却巧妙地借百姓之口,说出了对官员的期待:如果官员吃着百姓提供的俸禄,却不为百姓办事,甚至贪赃枉法,那就必然会被老百姓所抛弃。几千年来,“硕鼠”一直是贪官的代名词,如今仍常见于报章和网络。
第二首,《不畏人知畏己知》: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这首诗有个故事。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在一次离职时,僚属们为避人耳目,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点礼物,叶存仁便写了这首诗巧妙拒绝。这首诗最高之处在于叶大人“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自律、自洁和自我监督。而今的监督不可谓不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心门有根闩,才能百毒不侵。
第三首,《污衣》:一点缁尘涴素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教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未涴时。
这首署名为南宋·无名氏的诗到底是谁人所作已难考证。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入手,阐发了人生的大道理。一点点黑泥弄脏了雪白的衣服,衣服上的花花点点会引来人们的议论和猜疑。即使你洗千遍万遍,也不可能像当初未污之时那么洁净。从廉政角度看,这首诗说的就是“慎初、慎微”,为官从政者必须时刻保持清廉,不能有丝毫疏忽,哪怕你做了一点不廉之事,也会像雪白的衣服沾上黑泥,在人们的印象中留下污点,而且永远消除不掉。为官从政者必须始终战战兢兢,谨慎行事,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四首,《 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种现象:石险浪急的地方,人们都非常小心,所以没听说有人掉到里面了,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这首诗写的就是这种生活现象,但寓含的哲理却十分深刻:越是顺利、成功、高兴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越容易出现危险。所以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就廉政来说,要防止在吹捧、恭维、赞誉声里头脑发昏,要警惕在即将功成身退、功德圆满之时放松约束。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第五首,《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遇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的这首诗深刻总结了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成为警世名言。自古以来,勤俭与清廉是紧密相连的,勤廉可以兴邦,奢靡可以亡国。为官从政者不仅要懂得这个道理,更要亲身实践。勤廉之风兴起,国家必能昌盛。&
&&& 第六首《知足诗》:无忧无虑又无求,何必斤斤计小酬?&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切莫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慢白头。
这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主题如诗名—知足,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克欲,克制自己的贪欲、权欲、色欲。欲望如火,不遏则燎原。从政为官,根本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克制私欲,耐住寂寞,守住清贫。那些贪官污吏之所以身陷囹圄,就在于不知足,被欲望这个魔鬼牵住了鼻子。&
第七首,《题礼盒》: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明代永乐年间,监察御史吴纳受朝廷之命,巡按贵州,考察“三司”吏治。半月之后,离黔返京,至四川境内时,后面追来一骑,称奉“三司”之命,向巡按大人奉献黄金百两。吴纳不接,向随从取过文房四宝,在礼盒上题此诗回绝。读此诗,可以感觉到吴巡按拒贿的干脆决绝,他把能否过这一关当作前行途中最大的考验,并发出誓言:如果自己收了钱物,哪怕是土特产,就听任船翻人沉!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生活需要学会拒绝,廉政更需要从学会拒绝做起。
第八首,《戒贪铭》: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不痴何所及,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数十年,所争在没世。
刘孟扬,生活于清末民初,曾任天津《大公报》主笔,后改行从政,任河北省磁县、永年县知事,任内两袖清风,政声颇佳。《戒贪铭》的中心思想是,钱财要取之有道、适度。现实生活中,很多贪官为钱所害,所收受的钱无处存,不敢花,被查处后都后悔:“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可惜悔之已晚。其实,钱财无罪,罪在贪心。《戒贪铭》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清醒清醒。
第九首,《七古·手莫伸》: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自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元帅的这首诗写于1954年。背景是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揭露了高饶反党联盟,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陈毅同志会后写了《感事书怀》组诗,《七古·手莫伸》是其中的一首,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谨慎、清廉自律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一句尤为耳熟能详。
第十首,《西江月》:八十衰年初谢,三千里外无家。孤行骨肉各天涯,遥望神京泣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昔漫繁华,到此番成梦话。
这是北宋蔡京所作。据说,蔡京是中国封建王朝任宰相最长、次数最多的一个,宋钦宗时被贬官。流放途中,向居民买水,居民不但不卖,反而追着骂他。蔡京感叹:“京失人心,一至于此”。一路流放,一路感叹,作了这首词,算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现实当中,也有很多人身居高位,但贪墨骄奢,追腥逐臭,最后背叛组织,为人民所唾弃。不少人在受到处理的时候,才终于明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百姓呼声、贵在自洁、慎微慎初、居安思危、勤俭养廉、知足克欲、敢于拒绝、取财有道、接受监督、善恶有报,这是以上十首诗(词)的主旨,也是今人廉思廉行的借鉴。
用我们的爱心共同撑起这片蓝天
走进道德讲堂
共建文明淮南
深入企业调研,助力企业成长,共谋淮南发展新篇章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我们做得更好
彰显地税情怀[转载]书法大家蔡京:从贪天下之财到饿死
蔡京尺牍《宫使帖》
蔡京之弟蔡卞《雪意帖》&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六载:
“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曰:‘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不能作包子?’对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
这个蔡太师,就是北宋末期的大臣蔡京。
我们在《水浒传》,在《金瓶梅》,在《大宋宣和遗事》这三部古典白话小说里,读到了他。一般来讲,历史人物都在史籍中存在着,而他却进入口述文学的话本范畴,被说话人予以演义,说明这个人物是值得或者应该予以口诛而笔伐之者。
这个曾经拥有天大的权力,曾经贪下天大的财产,曾经陪着那个混账帝王宋徽宗,将北宋王朝玩到亡国的,坏得不能再坏的败类,最后的下场,却是谁也无法想象得到,竟活活地被饿死掉了,这样的一个离奇情节,着实匪夷所思。与罗大经这则随笔所述及的,其侈靡豪富,其穷奢极欲,其享尽荣华富贵的一生,反差之强烈,对比之悬殊,令人咋舌。
这真让人不得不信世间确有“因果报应”这一说了。
如果厨娘所言为实,可想而知,太师府的厨房里,有缕葱丝者,那也必有剥蒜头者,摘韭菜者,切生者的各色人等,是毫无疑问的了。连料理佐料这般粗活,都如此专业化分工,以此类推,红案白案,酒水小吃,锅碗瓢杓,油盐酱醋,更不知该有多少厨师、帮手、采买、杂工,在围着他的这张嘴转。即使当下一个五星级大饭店的餐饮部门,也未必细到连缕葱丝都专人负责。由此可见,这位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权奸,也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巨贪,在其当朝柄政,权倾天下,为非作恶,丧心病狂之际,那腐败堕落,淫奢靡烂的程度,到了何等地步。
一般来讲,害虫的出现,不奇怪,封建社会是一人说了算的官僚政权,是毫无监督的专制统治,从来就是滋生贪官污吏的土壤,而大的害虫出现,还得要有一个纵容,支持,包庇,给他们撑开保护伞的最高统治者。没有皇帝撑腰,这些权奸,不可能一手遮天,嚣张一世的。因此,只要提起蔡京,就得涉及赵佶。而说到昏君宋徽宗,断不了牵扯到奸臣蔡太师。他俩像一根线拴两只蜢蚱,难拆难分,谁也蹦不了谁。
“元更化”时,蔡京力挺保守派司马光废免役法,获重用,绍圣初,又力挺变法派章变行免役法,继续获重用,首鼠两端,投机倒把,是个被人不耻的机会主义分子。徽宗即位,因其名声太臭,被劾削位,居杭州。适宦官童贯搜寻书画珍奇南下,蔡京变着法儿笼络这位内廷供奉,得以重新入相。从此,赵佶像吃了他的迷魂药一样,言出必从,计无不售。从此,无论蔡京如何打击异己,排斥忠良,窃弄权柄,恣为奸利,宋徽宗总是宠信有加,不以为疑。
所以,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风潮掀起,宋徽宗虽然迫于情势,不得不降黜一下,外放一下,以抚平民意,但总是很快地官复原职。从他登基的崇宁元年(1102年),任蔡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起,到靖康元年(1126)罢其官爵止,二十多年里,赵佶四次罢免了他,又四次起用了他。最后,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蹒跚,赵佶还倚重这个老年痴呆症患者,直到自己退位。
任何一位领导人,轻信失察,用人不当的事,难免发生。看错了人,看走了眼,被假象蒙蔽,作错误决策,把处理品当优等货,把三类苗当好庄稼,把伪君子当正派人,把野心家当接班者,这都是可能的。但通常,可一可二不可三,宋徽宗甚至于四,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实在是不可救药了。
一个好皇帝,碰上一个不好的宰相,国家也许不会出问题,一个不好的皇帝,碰上一个好宰相,国家也许同样不会出问题;但一个不好的皇帝,碰上了一个不好的宰相,那这个国家就必出问题不可。北宋之亡,固然亡在不好的皇帝赵佶手里,也是亡在这个不好的宰相手里。
北方的金兵,铺天盖地而来,赵佶逊位了,当太上皇,让他儿子赵桓,也就是钦宗,登基接位。弹劾蔡京的章奏,如雪片飞来。其中以孙觌的上疏,最为深刻全面。“自古书传所记,巨奸老恶,未有如京之甚者。太上皇屡因人言,灼见奸欺,凡四罢免,而近小人,相为唇齿,惟恐失去凭依,故营护壅蔽,既去复用,京益蹇然。自谓羽翼已成,根深蒂固,是以凶焰益张,复出为恶。倡导边隙,挑拨兵端,连起大狱,报及睚眦。怨气充塞,上干阴阳,水旱连年,赤地千里,盗贼偏野,白骨如山,人心携贰,天下解体,敌人乘虚鼓行,如入无人之境。”(据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
这份参奏的对象,与其说是蔡京,毋宁说是赵佶。
宋徽宗作为文人,诗词一流,绘画一流,连他的书法,所创造出来的“瘦金体”,也是一流。作为皇帝,却是末流,而且是末中的末流。因为中国老百姓,不需要一个会画画,会写诗,会弹琴的皇帝,而是需要一个不给老百姓制造灾难的统治者,所以,民间文学对这位亡国之君,口碑从来不佳。
《水浒传》第二回,有一段介绍,说赵佶“乃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那时,赵佶还在他的潜邸里作端王,再混账,再败家,再不成器,也只是牵涉到他个人而已。何况他是王子,一个有着太多条件,足可以优哉游哉的花花公子,他为什么不享受,不快活?再说,宫廷中最为忌讳的一件事,就是所有可能成为帝位候选人的成员,千万不能表现出来那种不安于位,跃跃欲试的情绪,弄不好,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赵佶潜心于文学艺术领域,多方涉猎,兴趣广泛,探索追求,学有所成,是他聪明的抉择。因此,他写诗、作画、学道、性放纵,浪漫得过头,风流得过分,我们没有理由苛责他的荒唐。
然而,赵佶十八岁那年,他的兄长,哲宗驾崩,无子嗣。一顶御轿,将他抬进宫里,即帝位。这虽然是天上掉馅儿饼的美事,但是好还是坏,是走正路还是入邪道,是兢兢业业还是吊儿郎当,是正经八百还是荒淫无耻,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和大宋江山息息相关了。事实证明,他只能当端王,不能当皇帝,他一坐在金銮殿上,凡中国昏庸之君的所有毛病,他都具备,凡中国英明之主的应有优点,他全没有。而且,昏君中最没救,最完蛋,最可怕,也是最致命的弊端,就是远君子,近小人,宠奸邪,用坏人,他当上皇帝以后,整个开封城,成为比赛着谁比谁更无耻,更堕落的罪恶渊薮。
尽管中国封建社会中有过三百多个皇帝,好的极少,坏的极多。然而,老百姓不怕皇帝他一个人混账,即使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顶多增加一百个讨不到老婆的光棍而已。即使酒池肉林,作长夜之欢娱,耽安宴乐,极铺张之能事,对偌大一个国家来说,是绝对可以承受得了的。但是,最害怕的,是这个皇帝重用一群虎狼来管理国家,鱼肉百姓,那就比天灾还要恐怖,因为天灾的周期短,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也就过去了,而人祸的周期,有时是一辈子,必须等到那个灾难制造者去见上帝时才告终止,这可就太痛苦了。
这其中,最狼狈为奸的,最为虎作伥的,最推波助澜的,最兴风作浪的,就是微宗一直倚为膀臂的股肱之臣蔡京。宋人著的《大宋宣和遗事》,虽为民间文本,但把北宋之亡的根本原因,说得一清二楚。
“这位官家,才俊过人,口赓诗韵,目数群羊,善画墨君竹,能挥薛稷书,能三教之书,晓九流之法。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论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遇花朝月夜,宣童贯、蔡京;值好景良辰,命高俅、杨戬。向九里十三步皇城,无日不歌欢作乐。盖宝诸宫,起寿山艮岳,异花奇兽,怪石珍禽,充满其间;画栋雕梁,高楼邃阁,不可胜计。役民夫千万汴梁直至苏杭,尾尾相含,人民劳苦,相枕而亡。加以岁岁灾蝗,年年饥馑,黄金一斤,易粟一斗,或削树皮而食者,或易子而飧者。宋江三十六人,哄州劫县,方腊一十三冠,放火杀人。天子全无忧问,与臣蔡京、童贯、杨戬、高俅、朱、王、梁师成、李彦等,取乐追欢,朝纲不理。”
&民间谚语说,“鲇鱼找鲇鱼,嘎鱼找嘎鱼”,透出老百姓看透世象的睿智,一下子就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最起码的真理,形象地烘托出来。孔夫子对于小人的许多经典见解,如《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如“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而小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等等,直至今天,也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从古至今,以今及古,凡正派人,光明磊落,“君子不党”,公道率真,方正坦荡。而小人在一起,必然要拉帮结派,“群居不义”,寡廉鲜耻,无恶不作。必然要抱圈子,拜把子,拉关系,搞宗派。《水浒》开头,高俅为巴结权贵,表演球技,那“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在场人物一见倾心,马上引为知己。凡坏人得志之时,也必是好人遭殃之日,金圣叹批书至此,掷笔一叹:“小苏学士,小王太尉,小舅端王。嗟乎!既已群小相聚矣。”小人想不发达也不行了,林冲想不被充军发配沧州,也是不可能的了。
世道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独木不成林,也许作不了大乱,两个小人,双木则成林,就有可能作奸犯科,而蔡京,加上童贯,加上高俅,再加上一群无耻宵小,“群小相聚”,那岂不天下大乱乎?
宋徽宗做皇帝,在政治上一塌胡涂,在经济上一塌糊涂,在军事上,抵抗外侮上,尤其一塌糊涂,在私生活的荒淫无耻上,最为一塌糊涂。而所有这些一塌糊涂,无不与蔡京这个位列中枢的决策人物有关。这位混账帝王,对蔡京四起四落,信,疑,复信,复疑,到最后深信不疑,终于,金兵渡河,国破家亡,他和他的儿子,徽钦二帝,成为俘虏,被押北上,关在黑龙江依兰,也就是那时的五国城,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北宋完了的同时,蔡京终于走到头了,老百姓等到看他垮台失败的这一天。据《宋史》:“钦宗即位,徙(蔡京)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年八十。”“虽谴死道路,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
人民群众虽然没看到他被明正典刑,深以为憾,但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以泄心头之恨,以报家国之仇,以吐多年之积怨,也以此煞一煞小人得志不可一世的威风,却是全国上下,异口同声的想法。既然不能动他一指头,既然不能打他一巴掌,大家忽然悟到,有一条收拾他的绝妙主意,却是人人可以不用费力,不需张罗即能做到的,那就是在其充军发配的一路之上,不卖给蔡京一粒粮,一滴油,一根菜,更甭说,一块烙饼,一个馒头,一个包子了。没有发通知,没有贴布告,更没有下命令,发文件,街乡市井,城镇村社,驿站旅店,庄户人家,所有的中国人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齐心,让他活生生地饿死。
饥肠饿肚的蔡京,回想当年,那山珍海味,那珍肴奇馐,现在连一口家常便饭,也吃不着了。那时候,他爱吃一种腌制食品“黄雀酢”,堆满三大间厅堂,他转世投胎一千次,也吃不完,现在想闻闻那扑鼻香味,也不可能了。那时候,他想吃一个包子,得若干人为之忙前忙后,现在,即使那个缕葱丝的妇女碰上他,也绝不肯将缕下的废物,一堆烂葱皮,给这个两眼翻白的饿鬼。
中国人对于贪官污吏的憎恨,是绝对一致的,再也没有比这种饿死蔡京的死法,更让人民大众开心的了。
王明清《挥尘后录》:“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乃叹曰:‘京失人心,一至于此。’”《宣和遗事》载:蔡京最后“至潭州,作词曰:‘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番成梦话。’遂穷饿而死。”
这就是饿死蔡京的故事。&&&&&&&&&&&&&&&&&&&&&&&&&&&&&&&&&&&&&&&&&&&&&&&&&&
延伸阅读(一)蔡京生平&
蔡京(),北宋奸臣。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与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蔡襄是同乡。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熙宁二年(1069年),在满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实行变法;次年,兴化军仙游县蔡京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后据明代弘治年间编写的《重刊兴化府志·蔡京传》记载,蔡京登第后,“调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斑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短短数年,蔡京由地方政府官员变成朝中大臣,受到宋神宗,宋徽宗和王安石的重用。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顺利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一一面世,解决了北宋面临的种种危机。新法推行后,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政府收入有所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在莆田,就有侯官(今闽侯),“长者”李宏应诏,携带巨额家资来莆田建造木兰陂,此陂于宋熙宁八年(1075)动工,历经八年完工。
  列宁对王安石变法评价很高,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但在当时,反对变法者却众多,甚至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出面,带头反对。她俩视新法为洪水猛兽,把王安石说成是乱臣贼子。她俩哭着向神宗诉说:“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把天下搞得大乱!”神宗动摇,罢了王安石的官。后来后悔了,又请王安石出来重新当政。
  宋神宗死后,子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听政,1086年,司马光出任宰相,尽复旧人旧法,对新人新法一概排除,蔡京这个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成了被打击的主要对象。《重刊兴化府志》说,司马光秉政,复差役法,为期五日,迫蔡京等完成。“京独如约,悉改畿县差役,无一违者。诣政事堂,白光,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已而,台谏言京挟邪坏法,出知成德军……”蔡京办事雷厉风行,连保守派首领司马光也不得不折服,当面称赞,但在反对派面前,这个兴化之子却无立锥之地,终被逐出京城,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由于高太后临朝听政,对变法者大打出手,使北宋政权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重新使用变法者,任命章淳为相。不久,蔡京回都城,任户部尚书。《重刊兴化府志》说:“章淳复变役法,置司讲议,久不决”。蔡京见状,主动上前积极配合,帮章解决问题。“京谓淳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然之,雇役遂定。差雇两法。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两人相依以济”。这一记载说明,蔡京对王安石十分敬仰,对他的新法很有研究。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去世;八年后,蔡京还继续宣传和介绍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遗志有人继承。
  但哲宗时的这次变法因新旧党争反复不已,难于取得明显成效。宋徽宗即位后,有意修熙丰政事,又起用蔡京,任命他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他的书法,跻身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
延伸阅读(二)蔡京的书法成就
京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应是蔡京而非蔡襄。理由是:宋人书法“尚意”,一变唐以来“尚法”的传统书风,注重个人风格与个性的表现。这一时代造就了“苏黄米蔡”四大家,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京姿媚,各具仪态,堪称精品。宋四家广汲晋唐遗蕴,锐意革新,各具所长。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认为他们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无异议。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他们都善学古人又富于创新精神,书风自成格调,时人推崇备至,列于四家,向无异议。惟四家之末的“蔡”,究竟指谁,历来争议颇大。从宋四家的排序及书风的时代特色分析,明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指出:“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人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耳。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明代孙镀也说:“宋四大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以君谟,则前后辈倒置……”(《书画跋》),安世凤《墨林快事》进而替蔡京书名被掩抱不平说:蔡卞胜于蔡京,蔡京又胜于蔡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清杭世骏《订讹类编续编》也将“苏黄米蔡非蔡襄”,作为“人讹”的一个事例。可见明清时“蔡京说”就影响很大。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与保待“古法”的蔡襄相比,京的书法更富有创意,更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在当朝已享有盛誉,朝野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引宋人评语曰“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仪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匹俦”,反映出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二,蔡襄的书法在北宋前期被推“本朝第一”,但自北宋中期宋代书法新风貌形成后,人们对蔡襄书法渐有微词。苏东坡多次提到“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仆以君谟为当世第一,而论者或不然”。尽管苏轼坚持蔡襄为第一的看法,但在北宋中后期,对蔡襄的评价已经不一致了。其三,从排序看,苏、黄、米三家的排列有明显的年辈次序,蔡襄是仁宗时人,年辈最高,列于哲宗、徽宗时的米芾之后,确存疑问。对此,“蔡襄说”者提出反驳,认为宋四家之说,迄今未见于宋人文献。但南宋遗民、元朝人王存,却明确提出“四家”之说“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从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可见王存不仅指出当时有四家之说,而且四家明确无误就是苏黄米蔡。简言之,宋四家的蔡就是蔡京。
蔡京的书法成就与人生际遇颇为相似。蔡京早年荣华,晚况凄凉。《宣和遗事》载:京在亳州(今安徽亳县)接到钦宗下诏流放时,作一词催人泪下:“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漫繁华,到此番成梦话。”
临别亳州之际,老态龙钟的蔡京,更是浊泪涕流,感慨万千……他在诗中写道:“为爱桃花三树红,年年岁岁惹春风。如今去逐他人手,谁复尊前念老翁。”风烛残年的他,途徙潭州(今湖南长沙),栖身城南东明寺,忆昔日的豪华荣耀,而眼下的孤独凄凉,无奈无助,写下一生中最后一首词: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数日后,蔡京便悄然西去。一代名臣,杰出的政治家与非凡的艺术家,死后如他所愿,葬在碧草萋萋的漏泽园中。而陪伴这位孤老头的,是他一生钟爱的传世墨宝《节夫帖》、《宫使帖》和《鹡鸰颂跋》……
宋徽宗赵佶著名的《听琴图》画作,留有蔡京诗作和墨宝。其实,徽宗许多作品上都配有蔡京的题记、题诗。诚如《铁围山丛谈》所说的:京书法“字势豪健,痛快沉着。”《听琴图》刻画人物形象酣畅淋漓,极尽风雅。画上端坐在古松树下的弹琴者,或许为宋徽宗本人,而两侧站着毕恭毕敬聆听的,应该是他的重臣或伺者。重要的是,一代君臣相知相惜,艺术造诣堪称深厚无匹的两位大师,风云际会,书匹画配,相得益彰,为文坛留下一段千古佳话。蔡京题另一首诗,为一幅瘦金草书,字体草而不狂,字圆笔润,极富激情诗意,为徽宗所喜好……很多史料表明,蔡京在政治发迹前,已被公认为当时最重要的书法家。由此可见,宋四家非京莫属。&&&&&&&&&&&&
蔡京《与宫使书帖》
延伸阅读(三)“字如其人”议
经常听人说,“字如其人”。意思是说,字写得好,其人人品也会好,字写得不好,其人的人品肯定也不怎么样。
这话在古时候反复强调,也许有一点道理。最早在汉代杨雄的《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所以动情乎!”清代刘熙戴在《艺概》说得更具体,他说:“书也者,心学也。”还说:“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其勤而无所也宜矣。”“写字者,写志也。”“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唐穆宗问柳公权:“卿书何能如是之善?”柳公权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神色严肃起来,知道柳公权是用书法来规谏自己。此事被后世传为“笔谏”的佳话。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则进一步注解说:“故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
历代文人大都推崇颜真卿的字,认为他是字好人品也好的典型。唐,安禄山叛乱,颜真卿是勤王的主力。颜真卿弟与侄子均为安禄山所害。他为侄子季明撰写的祭文草稿,书法气势磅礴,文中又表达了作者与逆贼势不两立的立场,忠义刚烈、铮铮铁骨,跃然纸上。宋欧阳修评价,“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人。”所以历代都将颜真卿的字作为范例学习。
不过说实话,字写得好,人品不好的人也可以举出一些。北宋奸臣蔡京、南宋大奸臣秦桧、明代大奸臣严嵩的字就写得不错。另外,颜真卿的人品虽然不错,可是历代对他的字也不断有微言。据北宋魏泰《东轩笔录》记:“江南李后主善书,尝与近臣语书,有言颜鲁公端劲有法者,后主鄙之曰:‘真卿之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扠手并足田舍翁耳。’”明朝杨慎在《墨池琐录》中评论颜真卿的书法说:“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自颜而下,终晚唐无晋韵矣。至五代,李后主始病之,谓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扠手并脚田舍翁耳。李之论一出,至宋米元章评之曰:颜书笔头如蒸饼,大丑恶,可厌。又曰:颜行书可观,真便如俗品。米之言虽近风,不为无理,然能言而行不逮。至赵子昂出,一洗颜、柳之病,直以晋人为师,右军之后一人而已。”
既然人品与字并不完全真正的“字如其人”,那么,历朝历代人们又高唱“字如其人”是什么意思呢。回答只能是,“字如其人”竖起了一种评价字的标准。用时下的话说,是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就是说,字的艺术再好,人品不足取,那字也是不足取的。这便是“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历史渊源。这种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就又有“资本主义苗,社会主义草”之说。
“右军之后一人而已”的元朝的赵孟睿捎谑钦运沃蠖谠佟U獗惚蝗衔敲挥衅诘娜似反蟛 G宕瞪狡榔渥炙担骸捌兜蓝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董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凌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难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知董太史何见,而遂称孟钗灏倌曛兴蕖F兜滥私翊蠼猓私翊蟛唤狻P创耸杂谜蕴疃锉仓鸶捶浮4耸亲魅艘恢H挥中胫匀词怯眯挠谕跤揖撸辉笛什徽炝魅砻酪煌尽P氖植豢善垡踩绱恕NT眨∥T眨 庇炙担骸坝杓幌舱宰影海∑淙怂於衿涫椋甘又辔纯珊穹牵烀拇略迹允羌蝗笮阍沧惺粽觥!
话说回来,虽然在古代,不少文人认可“字如其人”的政治标准,还有历代帝王提倡。不过在实际评价中,还是见仁见智,各执其是。是非标准并非一刀切,还是处于百家争鸣状态的。正因为如此,尽管有不少人对赵孟畹氖榉ú蝗峡桑宰植⑽炊狭骶#故谴罅苛鞔讼吕矗⑶冶涣腥胗揖螅贰⒀铡⒘⒄运拇蠹抑小N夜氖榉ㄒ帐酰故贾沾τ诟骷也⒋妫滦惚渤龅木置妗R膊⒚挥幸蛭眉复实厶岢豸酥氖榉ǎ闷渌骷矣谒赖氐牡夭健
在西方,没有像中国有一个书法的领域。不过,自然科学这个领域有点像书法,本来是没有什么阶级性和政治倾向的。书法也是,单看一幅书法作品的几个字而不看它的文字内容,如果没有署作者的姓名,你是看不出它的忠奸正邪的。西方人在文艺复兴之后,就没有把人的科学贡献与他的人品联系得像中国人那样紧密,造出什么“定律如人”或“科学成果如人”的说法。在实际上,他们把一个人的人品和他的科学成果分得很清楚。绝不会因为其人人品不好而否定他的科学成果。
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大思想家培根(Francis Bacon ,1909 &
1992)作为一个法官,接受诉讼当事人的贿赂,议会中的政敌正想抓住这个机会把他赶下台去。培根招供了,被判了徒刑,关押在伦敦塔,终身不得担任任何公职,同时,还被罚了一笔巨款。国王不久就将培根从狱中释放出来,免除了对他的罚款,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已告终结。而培根的这件不光彩的事,并没有影响后人对他的尊重。法国的大科学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 ,1749 &
1827)在政治上,是一位墙头草式的人物,虽然他担任过科学院院长、议长等重要职务,由于他在政局多变的时代表现得毫无气节可言,被认为是政治上的小人。后来法国人,不但没有人像傅山先生讨厌赵孟钅茄蛭挥衅诙覆∷奶焯辶ρШ透怕事郏诳蒲系墓毕谆故潜缓笕司粗氐模扑笔狈ü蒲Ы绲牡谝蝗恕7ü睦呶(A.L.Lavoisier,)尽管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被绞死,人们照样尊称他为现代化学之父。
文艺复兴之后,英、法所表现的这种宽容精神也许为在17、18、19世纪里,他们能够在科学上一直领先的原因吧。
在西方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的例证也不少。由于政治的原因否定或禁止某种学说的事时有发生。二战期间,由于希特勒的排犹政策,侵犯犹太人科学家研究和教学的权利。其后果明显表现在科技人员严重的流失。仅在年间,像爱因斯坦等1880位第一流的科学工作者从德国和奥地利的大学流亡。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教授估计,其中有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百分之二十五强。到1937年,在德国大学从事自然科学的学生人数只有1932年学生人数的大约三分之一。直接的结果,使德国的科学水平大步倒退。苏联,20世纪30年代,李森科为迎合斯大林的阶级斗争理论,提出所谓获得性遗传和生物种内斗争的理论受到斯大林的青睐,从而青云直上,1940年把苏联现代遗传学的开拓者瓦维罗夫Vavilov,Nikolai
Ivanovich,)逮捕并于次年判死刑,在执行前瓦维罗夫病死狱中。随后在苏联掀起了在生物学中批判摩尔根学派、在化学中批判共振论、在数学中批判控制论,在物理界批判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等的热潮,致使苏联在遗传学、电子计算机等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使苏联的遗传学科落后了半个世纪。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在这些领域中,由于紧跟苏联老大哥也不同程度地开展过类似的批判。
现代中国,虽然书法不像以前人人从小都必须练,不像以前那样重视了。但“字如其人”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评价准则,还是会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去的。著名物理学家束星北()的遭遇就是一例。他1955年“肃反”运动中受停职审查,并没有发现历史问题。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对肃反中的错误做法提出批评并提出应遵守法制而受到批判,1958年10月被错定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管制劳动”三年的处分。1960年转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继续管制劳动,1965年,撤消管制。1978年5月,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开展海洋物理研究。直到1979年才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名誉。但三十年的光阴已错过,他已成为行将就木的老人了。一般地说,要是一个人犯了政治“错误”,院士的帽子给抹了,教授的头衔给摘了,课也不让教了。兴许另外还有给带上一顶什么帽子,对他的劳动成果则更是一笔抹杀。俨然是一刀切的政治标准。
“文化大革命”,刚过,一位搞数理逻辑的教授,和外国同行谈话,说:“由于四人帮的破坏,我们数理逻辑,中断了十多年。”这一点,外国人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他们问:“四人帮是数理逻辑的权威吗?”他们无论如何不能理解我们的政治与其他领域耦合得如此紧密。在这方面,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向西方学习,在评价艺术与科学时,采取一种更为宽松的标准。采用评价自然科学的“普世价值”的做法,而不要用政治态度来评价人的一切,恐怕不论对于艺术还是科学的繁荣都是有益处的。
还回到书法上来,现代中国,虽然并不要求人人学习书法了。特别是,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写字更不是文人必须的功夫了。非但如此还出现了一批不会写字的作家。社会在变化,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字如其人”就更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不能说大部分人字写得不好,就说这些人品行都不好,那样岂不太伤众了吗。更何况,我们前面说起,应当把由“字如其人”引申的政治标准第一加以改变,采取更为宽容的标准。但是话也不能说死。
对于爱好书法的一群人来说,既然爱好,就应当认真对待。我们现在有些人字写得不怎么样,却到处题字,一点也没有自知之明。有的还题在风景名胜的显要地方,实在是大煞风景。这比起一些人写“到此一游”之类的涂鸦,还要煞风景。因为后者,只是在无人注目的地方,或是由刀刻笔画,规模很小不起眼。对于这样的人倒是有应用“字如其人”来衡量一下有必要,从他写得如此丑陋的字,竟敢于利用某些条件到处挥洒。实在不能认为是严肃认真的。在这样的条件下,用一下“字如其人”的标准来看,还是很有道理的。几笔歪歪扭扭字,照出一个不严肃、不认真、没修养、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岂不是很恰当的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忆往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