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小宇藏头诗吴俊瑶藏头诗帮我快

衡南的文学矿脉
衡南的文学矿脉
&&作者:甘建华&
衡南山乡大地 (甘建华日摄于茅洞桥乔麦皂山头,甘家“文革”时下放于此)
(清初诗人)甘学耀观荷图(中国画) 颜志武 作
从左至右:王之春、李端棻、谢彬、崔盛唐
从左至右:海岩、武俊瑶、罗成琰、邓秋林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COLOR="#07年10月6日,甘建华(左)陪同洛夫先生(中)回访母校衡阳市八中。右为市八中校长龚彩福。&&
甘建华(左)与南华大学文法学院罗玉成教授
《荷风》2010年卷首发仪式暨创刊六周年座谈会与会人员留影
衡南才女,从左至右:一枚糖果(周琴)、思余(胡朝阳)、甘恬。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居湘江中游,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县域面积2688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建置源出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酃县,东晋属临烝,隋与重安合称衡阳县,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析衡阳县东南境置清泉县,民国初年(1912)并入衡阳县,1952年7月分出置衡南县,县治在衡阳市区中山北路,
2003年12月25日乔迁至云集镇。
衡南境内矿藏丰富,己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余种,以储量大、品位高而驰名中外。那么,衡南的文学矿藏又如何呢?
明代出了9名进士
寻找矿藏,当从矿脉说起。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之争,衡南的文学矿脉不可能像衡山、耒阳那样清晰,有很多载于《湖广通志》、《湖南通志》、《湖南省志》、《衡州府志》、《衡阳县志》、《石鼓书院志》等史籍的文人雅士,其实就是衡南人。
衡州府衡阳县长平乡渔溪(今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王氏,始祖王万庄,字敬斋,原籍真定府灵寿县(今河北省灵寿县),北宋太宗雍熙三年丙戌科(986)进士,初授文林郎,后任宝庆(今湖南邵阳)县令。淳化四年(993)致仕,携眷云游,见渔溪九溪潆回,山色空朦,遂卜居于斯,开创崇本堂。曾孙王永贤,文学士(按:对读书人的通称,并非专门职官),仁宗嘉祐六年(1061)七月,恳请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欧阳修为王氏一修宗谱作序。第十一代裔孙王诏(1414~1480),明宣德十年(1435)乡试中举,正统七年壬戌科(1442)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后迁工部右侍郎,寻转左侍郎。疏浚运河功劳颇大,皇上派遣近臣慰问。九年满秩,加正二品俸。殁后赐葬祭,加尚书衔,《清史稿》称其“俭素简默”。他著有《笺表奏议》及古文诗词若干卷,撰写过雨母山帝喾祠碑、衡阳隆兴寺碑(按:王氏祠堂和有关资料书“王昭”者,查阅《明史》、《湖广通志》、《湖南省志》及历代《衡州府志》、《清泉县志》,均不见此名,惟有王诏,今衡南县松江乡矮市人)。王诏堂兄王谏,与弟王详正统九年(1444)同举于乡,后官广南知府。天顺三年(1459),其弟王诰再中举人,后任四川什邡知县。清代同治年间,彭玉麟修纂《衡阳县志》载,“王称高族,四伯齐名”。王诏之子王恩,“少颍异,有隽才,以荫补詹事府主簿,历官顺天府治中。谦勤清约,中外缙绅乐与之游,咸谓其有父风,未尝以任子目也”(康熙《衡州府志》)。四王出世之前,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衡州知府史中书赠王氏“衡阳第一家”匾额,至今仍悬于渔溪王氏宗祠门首。
有明一代,除了王诏,衡阳南乡还出了8名进士,他们分别是:欧阳复、谢汝暘、余守观、刘黻、刘九华、刘稳、朱炳如、伍让,其中刘黻、刘稳是“石鼓后七贤”。曾官广东道监察御史的刘黻,嘉靖十五年(1536),与衡州知府杨珮合纂《衡州府志》九卷,为衡阳现存最早的方志。他还著有《岳亭文集》及诗文若干卷。南京太仆寺少卿刘稳以病告归后,筑精舍于衡阳雁峰之麓,兴建龙雁书院,作为讲习之所,自任主讲。后因学子甚众,复觅东洲胜地,构精舍于祖师殿侧,作为著书讲学别墅,日坐其中,萧然尘埃之外。他著有《山房漫稿》、《衡湘条封》、《紫园草》、《南园草》等。朱炳如曾任陕西布政使,著有《白野诗文集》。江西赣南道副使伍让,工隶楷,善诗,曾遍游南岳七十二峰,各以其诗纪其事,著有《镜湘馆集》。万历二十一年(1593),应衡州知府林兆珂之聘,伍让纂修《衡州府志》十五卷。
《湖南近现代文献家通考》列泉湖伍定相为第一位。伍是万历时贡生,家富藏书逾万卷。13岁即通诸经、性理、通鉴诸书,稍长,更纵览群籍,褐衣敝屣,设馆授徒以养母,道府以下争候其门,后为大儒王夫之父亲王朝聘、叔父王廷聘的塾师,所谓“船山之学所由本也”。他的眼界非常高,“谓诗文古今未有合一者。合诗于文,则文不宣理;合文于诗,则诗不达情。因选汉魏以来十一朝诗文各成一部,名曰《十一代诗垒》、《十一代文垒》”(邓显鹤《沅湘耆旧集》)。著有《风雅堂集》、《烟岩十六帖》、《读史击节录》等,王夫之《南窗漫记》称:“先生诗文为南楚领袖。”其子伍一生,以贡生授训导不就,居石牛峰(今衡南县车江镇内),潜心研究理学,超然名利之外,著有《太极图说》、《解烟岩十六帖》、《读史杂录》、《定国鸿筹》等传世。
清泉县的文人雅士
说话间,到了清朝。回首来时路,云蒸霞蔚处,廖联翼第一个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廖联翼,字云升,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顺治十六年已亥科(1659)进士,也是清季衡州府第一名进士。康熙初年(1662),他出任河南孟津知县,后以功升内阁中书。调离孟津的时候,“士民攀辕号送”,说明他是一个好官。著有《鹿野园诗文集》、《诗经解》等书行世,《雁峰晚眺》一诗仿如一幅水墨画,读后令人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居清初诗人吟咏雁峰诸作之上。
同廖联翼一样,出生于廖田山乡的刘良璧(1684~1764),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而是一个源出正史、文有专著的士大夫。他幼年聪颖好学,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人,在99名举额中名列第二。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成进士,历任福建连江、将乐、龙溪知县,乾隆三年(1738)晋升台湾知府,五年擢分巡台湾道,成为全台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湘籍第一个台湾道,台湾史志上称他“甚具才干,勤政爱民”、“有干济才而持躬廉洁”。福建布政使张嗣昌称其“吏于台,率属供职,政通人和,治行称最”。乾隆六年(1741),主持纂修《福建台湾府志》,翌年刊出。他虽然“旁搜远采,校订分修,自分鉴定”,但对自己的诗文,则尽量避免录入,即使有所录,也是关于史事。自序之外,仅有七律、五言古诗各一,文仅《红毛城记》一篇。乾隆二十一年(1756),告老还乡,值清泉设县之初,他“足不至公府”,在家著述《霞东纪略》、《台湾风土记》,二书文风拙朴,史料翔实可信,至今仍是研究台湾的重要参考文献。他还不顾年高体弱,多次赴石鼓书院讲学,并作《步昌黎韵示诸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闻悉知县江恂与胞兄江昱编纂的《清泉县志》告成,欣然命笔为之作序。同年所写的《清泉山记》,笔墨曲尽极致,余音留传至今。
此外,还有进士、举人、贡生的诗文集,如周命育(《酃湘文集》)、甘耀学(《乃光文稿》、《石鼓吟草》)、丁一焘(《澹筠诗抄》、《大易解原》)、丁元正(《退思录》、《楚词集注》、《湘亭诗钞》、《文钞》)、丁甡(《清沙吟草》、《文钞》)、唐慎五(《芝城叠韵》)、欧阳轩(《月到山房史咏诗钞》、《古今体诗钞》)、席珍(《竹村文存》)、欧阳甡(《鹿山诗钞》)、周慎修(《四言养正》、《省身集》)、谢代顗(《竹溪诗草》)、左斌(《仪坡诗存》、《仪坡杂稿》)、李寿凯(《春秋语存》)、谭龙骧(《澹园文集》、《一瓯睡足诗草》)、谭锡龄(《续聊斋志异》)、刘用中(《知存恕台各体诗草》)、李扬清(《希古山房诗草》)等,均见诸寻霖、龚笃清编著、岳麓书社出版的《湘人著述表》。
查阅湖南、衡阳、衡南各种文史资料,均没有“李端棻”这个名字。晚清风云人物李端棻(1833~1907),字芯园,生于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祖籍衡州府清泉县。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刑部左侍郎,第一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光绪二十五年(1899)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变法,得授礼部尚书。戊戌变法失败后,充军新疆,
李端棻以慧眼识才著称于世。光绪十五年(1889)秋,他以内阁学士的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考题是从《孟子》中摘出来的《离娄之道,公输子之巧》。新会考生梁启超别出心裁,破题头两句就写道:“明莫明于千里镜,巧莫巧过火轮船。”他把代表近代文明的望远镜和轮船,写进了刻板的八股取仕的试卷中,并大加夸赞。这原本是离经叛道的举动,想不到倍受李端棻的赏识,取梁启超为第八名,并将堂妹李蕙仙许配与其为妻,大名鼎鼎的梁任公成了衡南人的女婿(刘辉、荆溪宁《著名家族档案》)。
李蕙仙(1867~1924),李端棻叔父李朝仪之女,李朝仪曾任顺天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其时已经去世。李蕙仙比梁启超年长4岁,但知书识礼,婚后成为梁启超的好帮手。梁启超曾毫不掩饰地说:“我因蕙仙得谙习官话,遂以驰骋全国。”在梁启超的影响下,李蕙仙赞成妇女解放的思想,是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上海《女学报》的主笔之一(按:该报主编即衡山人陈范之女陈撷芬)。他们生育了三个子女:思顺、思成、思庄。长女梁思顺,早年在日本长大和学习,自幼爱好诗词、音乐,做过父亲的秘书和日语翻译,晚年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专家,1952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80年当选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梁思成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现代建筑界泰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他与“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的婚恋故事,可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郭谦《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
清泉首任知县江恂(1709~?),字於九,号蔗畦,广陵(今仪征市)人。乾隆二十年(1755)以拔贡初知常宁,有政声,为湖南巡抚陈宏谋所倚重。次年出知清泉,在任8年,素有“良吏”之称。这位才子县令,学识渊博,通晓经史,诗书画皆精,留下了许多关于衡阳风物的诗文和书法遗墨。其诗清新绝俗,自成一家,《清泉山》、《咏岐山》、《帝喾祠》、《呆山》、《大觉寺》、《莲花庵暮行》、《东洲北极观》、《雨后行马岭诸山》等诗作,广为世人称道,后收入《蔗畦诗钞》一书,可谓衡南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自江恂莅县,提倡风雅,一时俊秀,争与言诗,余韵流风,迄今未泯。
浙江海盐人朱佩莲,是乾隆年间一位著名诗人,曾在衡阳为官多年,《清泉杂咏》计16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洋溢着对清泉真挚的喜爱之情,翰墨留香,脍炙人口。
一个神童和三个才女
清泉县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个神童,叫沈琇莹(1870~1944),县西三塘人。幼时家贫,为人放牧,得钱购书,挂角而学,七八岁即能诗文,人惊为“神童”。曾就学西湖、岳屏、石鼓、船山等书院,岳屏书院山长黄馀庆见其文笔出类拔萃,称其“文妖”,船山书院山长王闿运亦怜爱其才,收至门下。17岁应县、府、道试,以“小三元”进学。光绪二十八、二十九年(1902~1903)恩正并科举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与黄兴、萧度、赵恒惕、刘揆一、刘道一等常相过从,密谋革命,先后参加华兴会、同盟会。三十四年至北京谒选,拣选知县,后至广州候补两广盐运使,兼任广东法政大学堂教授。时居广州双门底街,常至听秋声馆打诗钟,与许南英(现代著名文学家许地山之父)相酬唱,极为契好。1912年,民国建立,许同年旧友张元奇为福建省民政厅长,任许为彰州龙溪县知事,许遂聘沈为龙溪县修志局总纂,重修《龙溪县志》。翌年,因许引荐,结识厦门名士林尔嘉(字菽庄),入菽庄吟社,为林所倚重,主编《菽庄丛书》。晚号南岳傲樵,一号栗坪拙叟,寓居鼓浪屿鹿耳礁升旗山麓海天寓楼专事写作,直至谢世。诗词稿《湖天吟》、《娵隅吟》、《霞中吟》、《绾缑吟》、《壶天吟》及藏书,在抗战中遗失焚毁。其子沈骥寓台期间,著有《我的父亲沈傲樵先生》,并收编其父遗稿,辑为《寄傲山馆词稿》、《寄傲山馆诗稿》出版。另坊间有《沈傲樵父子诗词选集》流传。
清泉县历史上还出过三位才女。
嘉庆年间(1796~1820)在世的江青枫,衡阳历史上第一个著名女诗人。晚清湖南名士邓显鹤编纂《沅湘耆旧集》卷第一百八十三搜罗其诗十五首,称其与夫罗某“偕隐于市,荆钗布裙,负戴行吟,萧然自得,有《杨柳枝词》及《纪梦诗并记》,盛传于时”。毛国姬、毛国翰选辑《湖南女士诗钞》,称其“《杨柳枝词》情韵逸远”。
江青枫的诗名主要与石鼓书院、石鼓江山联系在一起。石鼓书院八景之说始于元朝,但历代所列八景不一。江青枫认为“藏雪之樽,占兵之鼓,未免荒唐无据”,而“水底老藤、夜月枯树,不几小觑此中境界乎?”她“偶登合江亭,见夫风帆沙鸟,竹树烟云,荡胸豁目,因口号八章,不计工拙,庶使生面别开,且为兹山贺也”。其新定书院八景为:东岩晓日、开轩待月、塔影凌空、湘帆夕照、渔歌唱晚、长桥烟雨、古壁留题、仙洞寻幽,并为每景赋诗一首。经过这一改动,比原有八景确实更富韵味,得到当时衡州文坛盟主、衡山翰林聂铣敏的认可,聂翰林在《蓉峰诗话》一书中也采用其说。她一鼓作气,又写下《石鼓山杂咏》八首,语言清新,意境宏阔,至今无才女超越其上。石鼓山上建有南宋名臣李芾忠节公祠,她写有《吊宋李忠节公芾》一诗,慷慨悲歌,不似妇人,大有远唐遗风,衡州士子以争诵其诗为快事。
丁玉蟾,白沙丁氏名翰林丁善庆之妹,大学士刘文恪的外孙女,道光年间知名女诗人,诗词载入
再一位才女何承徽(1858~1941),字懿生,清泉名儒何通隐之女,“博古通今,善诗词歌赋,有‘海内女师’之称,后出任长沙某女校校长”(《湖南历代文化世家·四十家卷》)。1917年出版《仪孝堂诗集》,湖南督军谭延闿为序,后被湘省内外各种诗词选本采用,并被《历代妇女著作考》、《湘人著述表》、《贩书偶记》、《晚晴簃诗汇》等多种典籍著录,名字载入《湖南文学史》。其兄何承道(1854~1913),字璞元,早年求学于湘水校经堂,乡举后作宰四川,著有《通隐堂诗集》四卷、《慧定庵近诗》六卷。著名诗人陈三立说:“璞元兄妹规抚六朝初唐,纷披古藻,雅丽铿锵,互为唱酬,各挟其体,相高侪辈。”醴陵张翰仪《湘雅摭残》对其兄妹诗作也有高评,何承道“胸次超洒,音节苍凉,驱云涌涛,不可方物也”,何承徽“诗有古音”,“诸作高华而无闺阁态”。
顺便说一句,何承徽后适孙中山秘书湘乡张伯纯,生女张默君~1965),为近代著名妇女活动家、教育家、诗人、记者。
“六大才子”和“一本活字典”
清末民国年间,清泉县出了“六大才子”,他们是丁善庆(1789~1869)、李扬华(1822~1884)、符翕(1840~1902)、王之春(1841~1906)、彭述(1854~1912)、崔盛唐(1881~1949)。
丁善庆是道光三年癸未科(182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受聘长沙岳麓书院山长达21年(1846~1867),著有《左氏兵论》、《知畏斋日记》十八册、《字画辨正》等,可惜均已散失,幸存有《养斋集》四卷、《续修岳麓书院志》和部分诗、文、奏疏等。殁后,曾国藩为撰墓志铭,入祀岳麓山长祠。
李扬华是同治九年(1870)举人,历官兵部职方司,曾入陕西巡抚刘蓉、浙江巡抚常大淳幕,。著述数十种,编撰《衡阳县志稿》、《国朝石鼓志》四卷,对桑梓贡献很大。
符翕是一个著名金石书画家,诗作也有名于时,著有《蔬筍馆诗稿》等。张翰仪在《湘雅摭残》称其咏梅诗:“吟到梅花,其句亦香。”子符铸,书画名家,声震海上,著有《晚静庐诗稿》,题画诗独步艺苑。
湘军悍将王之春,王夫之八世从孙,家居泉溪,曾官山西、安徽、广西三省巡抚,出访过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是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思想家。曾将清朝230年(1644~1874)的外交历史加以整理,编成《国朝柔远记》二十卷(亦称《通商始末记》),“识时务者奉为圭臬”。赴日考察记《瀛海卮言》,是当时了解日本国情必备的工具书。《使俄草》八卷影响深广,编纂《船山公年谱》被后世学者誉为“信史”,另著有《椒生诗草》、《椒生随笔》、《憇园记》等。
衡阳人称之为“文曲星下凡”的彭述,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授翰林院编修,病逝前应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可惜著作在抗战中大都散失,遗篇存于《历代咏衡州诗词楹联选》。
泉溪崔盛唐是衡阳一代名师,湖南著名学者“一马一羊”(马积高、羊春秋)皆其高足。1941年3月6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授予其“一等服务奖”。善写会画,尤擅长古典文学,古文诗词造诣很深。抗战时期曾赋《八国杂咏》,流传很广,影响较大。遗著有《荼苦荠甘室吟草》、《荼苦荠甘室词稿》。嫡孙即著名画家崔一鹗,孙女婿钟增亚。
清泉县东阳乡石桥谢彬(1887~1948),早年追随孙中山,曾授中将军衔。大革命失败后,退隐田园,主要从事著述和教育,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他博学多才,见解独到,著述二三十种。建国后,周恩来总理曾向谢晋打探此人,闻其已殁,叹惜道:“这个人是个宝贝,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地理、教育都是个专家,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是一本活字典。”
以洛夫为代表的诗人
衡南是一方革命热土,风起云涌的时代催生了志在天下的革命家,也催生了一个个热血澎湃的诗人。被毛泽东誉为“湖南的一面旗帜”的谢晋(1883~1956),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费支持者,早年参加南社,为“湘五子”之“大拇指”,至今残留诗稿《屡劫余集》两卷,《蓬莱词》一卷,共260余首。谢晋侄子谢华(1894~1987),西安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湖南地方志的奠基人,著有《谢华集》,《衡南古今诗词楹联选》收其诗20首。五四运动即投身革命、中共早期党员李一凡(原名李一寰,1903~2003),曾3次遭受王明宗派主义的迫害,在前苏联沉沦劳改营苦海达22年之久,回国后主编《俄文大辞典》,所吟诗集《海内外拾遗》,余音不绝如缕。中共衡阳地下党负责人之一、建国后任衡阳市文教局局长的蒋埙(1916~1987),四十年代就是一位崭露头角的诗人,主编过《芦笛》诗刊,1957年因诗歌《杂感》被错划“右派”。解放前夕参加地下党的黄之绮(1919~2002),解放后一直在市一中任教,是衡阳市著名的中学语文教师,也是一个知名诗人,著有《余韵》和《自选晚期诗词百首》。
世界华文诗坛泰斗洛夫(原名莫运端),衡南县相市乡艳山村人,15岁时以“野叟”笔名在衡阳《力报》副刊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得稿费银元五角。16岁开始新诗创作,以处女诗作《秋风》展露才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在台湾《创世纪》诗刊力倡超现实主义,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因近乎魔幻的表现手法,被称为“诗魔”。他写诗、译诗、编诗一生,先后出版了37部诗集、7部散文集、5部评论集、8部译著,其中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他的3000行长诗《漂木》由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漂木的意象与华人在海外的飘泊,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有关,引起诗坛关注与读者共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海内外召开了多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洛夫现旅居加拿大温哥华,近年多次回乡省亲,应邀在各地大中专院校讲学。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湖南省文联、衡阳市人民政府在衡南县城云集镇,联合举办洛夫国际诗歌节,“诗人洛夫”已成为衡南一张闪亮的名片。
著名诗人蒋薛(1930~2007),三塘神山头人,衡阳本土文学承先启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历任衡阳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市文化局文艺科长、市文联秘书长、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市志办副总纂等职,笔耕50年,出版《江雪诗笺》、《清泉词草》等个人专集17种,约600万字。1997年创作的《盼港回归》获全国诗词大赛律诗第一名,2005年世界汉诗协会艺术评审委员会授予“世界汉诗优秀诗人”称号,并被湖南省诗词协会评为“全省十位优秀诗词工作者”之一。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马积高教授称其诗词“时有精思之篇,尤多清隽之句,诗境特别开阔”,“有古诗人歌其土风之遗音”。
现任常宁市委书记的胡丘陵,自称“一个身边热热闹闹自己却怆然涕下的人,一个干着毫无诗意工作的诗人”。他著有诗集《一种过程》、《岁月之纹》、《拂拭岁月1949-2009》、长诗《2001年,9月11日》、《长征》、《胡丘陵长诗选》、《2008,汶川大地震》等,其中《拂拭岁月1949-2009》获1999年全国诗歌座谈会“海东杯”诗集评比一等奖、2000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诗歌《沈园》获“沈园杯”全国青年爱情诗歌大赛一等奖,《2008,汶川大地震》获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胡丘陵长诗选》获首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谢冕、蓝棣之、程光炜、吴思敬等专家学者曾分别在《文艺报》、《诗刊》、《中国文学研究》及学报载文,称其诗作为“中国第三代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
生于七十年代的罗子健(倮倮),左脑经商,右脑写诗,以“一介书生,两袖清风,三湘子弟,四海为家”行走江湖。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诗选刊》、《科学诗刊》、《湖南文学》、《广西文学》、《红豆》等几十家报刊发表数百首(篇)诗歌、散文,有作品入选2007年度最佳诗歌选本,迄今出版诗集《爱情的色彩》、《给灵魂放风》、《我的中间生活》、《爱情埋伏在我必经的路上》、《其实我们都是风唱出的歌》,201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广东中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谭五昌说:“倮倮诗歌呈现出美学趣味的混杂性与包容性。”诗人李犁则说:“倮倮的诗歌视角向下心灵却在努力地上扬,肉身舒适精神却在疼痛。”
另一位70后诗人肖建军(萧潇),旅居新西兰多年,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理事。教过书,编过报,做过电视记者、编导,导演的作品在央视、广东卫视播出,电视纪录片多次获政府奖。曾主编《中国诗歌选萃》、《东方之星》丛书等数十种选本,参与编选《世界华文诗人抒情诗选》、《世界现当代女诗人诗歌鉴赏辞典》等十余部,已出版《爱情的口袋》、《一路高歌》、《人在他乡》等6本专著。他曾在国内一家刊物上声称,他所有行为决不允许有损诗歌的神圣。诗人陈剑文称他的诗集“《中国画册》是一只大蚌,每一面几乎都有珍珠闪烁,有边鼓敲击灵感的震撼,让你敢爱敢恨”。
衡南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地灵人杰,薪尽火传。衡南诗人老一辈的有周盛唐(《裕德诗钞》)、王之康(《王之康诗词选》)、谢明玉(《万里行吟集》)、谭新东(《澹园集》、《菲鲁诗词钞》)、刘斯朴(《白清斋诗稿)、王璘(《火花集》、《碎石集》、《郴江流韵》),新一代有资柏成(《军旅情怀》、《生活的浪花》、《资柏成短诗选》)、曹希荣(《牧歌》)、黄澄(《燃烧的梦想》、《中华春潮》、《十月飞歌》)、欧阳斌(《阳光的手指》)、王勇平(《采风集》)、全清生(《全村的诗》)、阿鲁(《无人弹奏的钢琴》)、李镇东(《稻芒上的蛙鸣》、《晴空向南》)、唐军林(《你站在河边》)、刘伟湘(《命运红帆船》)、法卡山(《夏日农事日记》)、王国芳(《瞬间》、《一个人的洪荒时代》)、叶香(《梦里飞花》)、蒋小平(《天涯无涯》)、张元初(《停泊的港湾》、《花径之外》)、颜召基(《咏物诗选》)等,他们以各自的嗓音放声歌唱伟大的时代,以各具特色的诗词呈现迥异于他人的风貌,为衡南文学的繁荣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在祖国庞大的家族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级别只有“七品”/却代表母亲掌管一方天地/他的名字,叫&#8213;&#8213;/县委书记”。2004年10月,《诗刊》发表了时任衡南县委书记李荐国的诗歌《县委书记》。这是我国诗坛上第一首反映县委书记工作和生活的诗歌,而且是由县委书记创作的《县委书记》,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和良好反响。
在此之前,李荐国还写过一些散文,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出发,有意无意中把自己的文学创作与衡南的历史发展结合了起来。与他同时在衡南县任职的周千山、康国雄、陈群洲,也各以优美的诗文,为这方土地留下了见证和念想。
散文随笔名家辈出
衡南的文化底蕴深厚,散文名家辈出。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丁波(原名李业勤,1915~2001),建国后历任广州市文化局局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演出公司经理、中国科学院109厂党委书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等职。他学有根基,语多意境,曾在《光明日报》、《大公报》、《散文》等报刊发表散文数百万言,著有散文集《风雨南洋行》、《评书开放留痕》、《四海留踪》。1984年离休后,他被深圳特区政府聘为文化顾问,为深圳创建了“荔枝节”。
湖南零陵卷烟厂原厂长兼党委书记武俊瑶(1940~2007),1995年兼任湖南省文联第六届副主席。他的散文《金子的呼唤》入选《中华散文百年精华》,被评为《人民文学》1990年至1995年优秀散文,《此情可待成追忆》入选《谁解风情&#8213;&#8213;10年精短随笔100篇》。他还著有《海韵》、《逆旅》、《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武俊瑶卷》3本散文集。1993年12月4日,作家出版社、湖南省作协联合在京召开武俊瑶散文艺术研讨会,文学界名家耆宿云集,首都各大媒体报道,其人其文影响迅速扩大,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原任衡阳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2010年4月起任湖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董事长的邓秋林,被誉为“中国城市电视工作者的翘楚”。2000年9月,他与衡阳师院张齐政教授合著的文史随笔专著《寿山说寿》,为南岳首届(国际)寿文化节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他们从现代的一阵阳光,上溯到几千年的一场豪雨;从今天祭拜的神像,追寻到历史传说中南岳神祇的构成;从湖湘学派的源起到王船山的著述,从文人的诗词到皇帝的题辞,从寿涧桥到祝融峰,从山林隐逸说到养生,从方广寺的水写到藏经殿的树。全书文笔生动,故事新颖,详尽地展示了上下几千年,以经济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为背景,以宗教祭祀文化为主导,以山水旅游文化为依托的南岳寿文化特征,叙述了南岳衡山之为“中华寿岳”的由来。《寿山说寿》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后,旋即获得湖南省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奖,据此编导摄制的《寿岳说寿》专题片,在凤凰卫视欧洲台展播,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奖铜奖。3年后,江泽民同志来到南岳衡山,阅读了《寿山说寿》,对南岳寿文化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欣然题写了“寿岳衡山”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2011年8月前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先后在花城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东山白云》、《秋山驿路》、《采风集》、《大地之子》、《警坛余音》、《永恒的生命线》、《激情扬起的地方》、《彼岸掠影——一个中国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在美国的见闻》。
《长沙晚报》副刊编辑王俞(本名欧阳瑜),散文集《千里湘江行》先后参加香港、北京书展,并获长沙市国庆35周年文学奖。
颜长青自谓“肩荷生活重负,胸藏社会生机,笔下时有风雷,心中清爽无雨”,新闻官司接连不断,散文随笔也经常引人对号入座,惹来无端烦恼。他业已出版的著作《咀嚼》、《仙人球》,是作者一已悲哀与欣喜的体验,也是鲁迅式直面现实嬉笑怒骂的产物。
衡南县作家协会首任主席曹希荣(青果),十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2004年一次出版两本散文集《枫树林》、《狗尾草》,前者侧重于人在旅途的描述及对社稷世事的评说,后者侧重于村巷故事的洞察及对诗文名篇的鉴赏。著名作家邓开善说:“曹希荣的作品行文从容,语言洗炼圆润,具有张力,透射出内涵较丰富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
岁开始在《小溪流》、《少年文艺》发表作品,后陆续在《衡阳日报》、《郑州晚报》、《河南时报》、《柳州日报》、《桂中时报》、《百科知识》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其中《娘,我好想回家》获全国征文一等奖,《喊魂》获河南省征文一等奖。
徐文伟《心灵的守望》中的篇什,都是他在工作中、生活上的真诚火花的碰撞与捡拾,也是他心底里蕴藏着的真情流露。守住生活的真善美,守望心灵的精气神,正是这个集子的主旋律,也是他写作、出版这本书的初衷。
语言清新,饶有情趣,因而成为
何志云(祝塘)习武之余,酷嗜写作,1998年初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等你归来》,著名编审颜家文序称其“是在登山路上用诗写下的日记”。
1994年春天出生的甘恬,13岁开始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散文、游记,代表作《寻访状元故居》引起文坛注目,《黎政初爷爷画像》2009年荣获中国散文学会授予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优秀奖”,旋即加入衡阳市作家协会和湖南省少年作家协会,成为衡阳历史上最年轻的女作协会员。2012年高考前夕,甘恬先后被中国散文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接纳为会员。
此外,谢培城(《渔乡的故事》、《鼓与呼》)、刘沙白(《夜泊潇湘》)、欧阳斌(《感悟名山)、彭秀礼(《跋涉》)、倮倮(《再不做点事情就老了》)、胡素(《云集三章》)、徐文伟(《心灵的守望》)、贺清生(《活着的证据》)、王志军(《侃析宦官》)等散文随笔集,均是一时佳选。
海岩本是衡南人
得知著名小说家、编剧、素有“大陆爱情教父”之称的海岩是衡南人时,许多衡阳人先是感到震惊,尔后感到十分自豪。
海岩本姓余,原籍衡南县廖田镇陆堡村余家岭,旧宅面临耒水,隔河即洛夫故居。祖父余可琴,曾任国民党南京警备司令汤恩伯的秘书。祖母廖菱航(廖臻),出身名门,县东宝盖乡福全岭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徐特立的学生。1927年,她与余家诀绝,带着6岁的儿子余吕鹏(侣朋),随父廖湛莹避居江南,在杭州、南京等地报刊上,以“洪水”的笔名发表文章,抨击时政,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嗣后成为董必武领导下的红色女特工。
侣朋在母亲的指导下,11岁写出儿童读物《一个小工人的日记》,18岁发表第一个剧本《牡丹江畔》。1937年去延安,就读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戏剧系,因成功编导歌舞活报剧《庆祝十月革命节》,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发给奖金。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二局副局长、局长等职,曾率领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出访苏联、波兰、斯里兰卡、孟加拉等10多个国家。他编导的得意之作有《春雷》、《窦娥冤》、《李闯王》等歌剧,曾担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创作演出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侣朋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主要艺术创作活动载入了《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艺术家辞典》。
海岩1954年生于北京,从1987年的《便衣警察》开始,到《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平淡生活》、《深牢大狱》、《五星大饭店》、《舞者》……海岩的长篇小说及其同名电视剧,一直是中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和娱乐热点,受到了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好评。关于海岩及其一家四代的详细情况,我在征得海岩及其儿子侣皓吉吉的同意后,专门写作了《海岩一家亲》,将载于《湖湘文化名人·衡阳笔记》一书,这里不再赘述。
衡南本土小说创作不如诗歌、散文那样引人注目,较为知名的作家有罗卓如、王荣、贺良凡、欧阳同淮、蒋昭芒、胡丘陵、资柏成、何志云、一枚糖果(周琴)、叶香(何中华)、欧阳斌、谢应龙、刘华丽等。
罗卓如从1956年开始,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50多万字的民歌、曲艺、戏剧、小说、民间故事,中篇通俗小说《真情假意》、《怪杰》、《无名老头》等8篇后结集出版。
衡阳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王荣,198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集《我们的春溪店》。
贺良凡早年从军,后从事专业创作,著有长篇小说《闯荡人生》、中篇小说《十五的月亮》、《火灾》和30余篇短篇小说,其中《两朵窗花》入选北京市1975年中学语文课本,《大个子丈夫和小个子妻子》获《体育报》“建国35周年体育文艺征文”文学奖。
欧阳同淮曾为空军少校,1992年转业到长沙市委宣传部工作,后任长沙市社科联副主席、长沙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短篇小说《溅血的木棉花》曾获甘肃、河北等4省14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大奖赛优秀作品奖,《班长》获湖南省军事文学创作委员会举办的军事文学竞赛优秀作品奖,出版军事文学作品集《血溅木棉花》。
胡丘陵1984年在《中国青年报》副刊发表小说处女作,短篇小说《角色》获得湖南省第六届青年文学竞赛一等奖,1998年花城出版社结集《苍茫风景》。
2011年8月,何志云(祝塘)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精品网络小说集《月下天鹅与祝塘的绝版爱情》,呈现出衡阳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镜象。短篇小说网络特征突出,中篇小说《衡阳保卫战》、《不孝有三》、《摆平两个老婆》、《资本运作》等,大有武汉作家池莉、长沙作家何顿地域小说之风。作者叙述时从容不迫,人物形态各具特色,故事性很强,读时有一种现场感,读后有一种疼痛感。其中写到了衡阳许多地方掌故和逸闻趣事,写到了衡阳市区黑白两道许多真人真事,写到了雁城众多名店熟稔的生活场景,在市井生活描摹这一块,确有其独到深刻的人生体验。尤其是网络语言驾轻就熟,衡阳方言信手拈来,民间对话写意传神,让人一读,不忍搁置。可以说,它是地地道道的衡阳小说,是衡阳文学的一抹亮色,也是新世纪衡阳文学的重要收获。半年后,何志云以其《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获奖作品《财哥的第一次婚姻》,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同名小说选集。他以自传抑或半自传形式,描摹个人的心灵秘史,民间写作色彩浓郁,娱乐化倾向明显。网络文学的纸质文本,泥沙俱下的方言俚俗,别具主流视域之外的野性与粗砺。品读他的小说,我们一方面体会着商业人生的快意恩仇,另一方面对这个世界感到惶恐不安。
年迄今不到8年时间里,已出版10本畅销恐怖小说:《鼠皮玉人》、《抓狂》、《迷醉》、《心中有鬼》、《心怀鬼胎》、《妖折》、《阴花三月》、《一起来看流星雨》、《情场屠夫》、《糖果有毒》,以及3本海外繁体版小说,一举奠定了她在恐怖悬疑文学圈里不可动摇的天后地位。她自称:“我喜欢写悬疑推理小说,是因为生活中每天都有无数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将这些种种可能累积起来,让我在推理过程中找到乐趣。”
叶香真名何中华,全球中文前十强华声论坛总版主,签约于天涯、新浪、烟雨红尘等网站,先后出版小说集《香江往事》、《神农炎帝》,核工业题材长篇小说《撒哈拉沙漠的初恋情人》被百家讲坛收藏。著名作家曾祥彪说:“叶香赋予作品以人性之美,道德之美,时代之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诗人村姑翠儿说:“读叶香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能看到世界的阴暗面与人性的丑陋。故事的发展跌宕起伏,文笔细腻委婉,没想到他的情感世界竟是如此丰富。”
《湖南旅游》杂志主编欧阳斌,著有长篇小说《欲望的天空》、《梦中秀丽》、《东奔西走》及中篇小说《美狐》等。
《衡阳晚报》副刊编辑谢应龙的小小说多次在国内获奖,2007年出版了小小说集《灵灵和一朵花》。2009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小小说大系》,收录了他的《太阳是火》、《秋唱》两篇。
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委书记曹建德(曹德),2004年尝试小小说写作,2006年出版小小说集《弯路》。
60后女作家王芳贤短篇小说《八层楼下》1992年获湖南省第三届青年文学新秀选拔赛三等奖,《九月九》1993年获全国农村扶贫题材文艺作品大赛纪念奖,《离岗》获“世纪之光”征文二等奖。
80后女作家刘华丽创作的长篇小说《婚弈》,由女性读书品牌“悦读纪”策划推出,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并在全国各大书市以及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城上架销售。
现在珠海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任职文案总监的罗百君,网络连载有长篇小说《香水快乐 美人忧伤》。
年均获得首届衡南县文学艺术奖。资柏成1973年高中毕业回乡当代课教师,翌年应征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1年转业到郴州,现任郴州市城管局党组书记。198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5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走出大山的女人》、《路花》、《城管局长》,小小说集《偷看老婆洗澡的男人》,其中《走出大山的女人》2008年在全国第三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书稿交易笔会评选活动中获“最佳小说特别奖”。湖南知名评论家夏义生认为,资柏成新作《城管局长》从题材上填补了国内长篇小说的一个空白,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都市文学新文本。
喜看联苑花果盛
楹联作为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衡南人文景观璀璨,楹联文化底蕴深厚,据说目前全县有诗词楹联爱好者千余人。省文物保护单位&#8213;&#8213;王家祠堂门联熠熠生辉,李氏先根书院柱联风采翩然,花桥楹联一条街世人称赞,衡南二中楹联教育基地生机勃勃,十牛峰楹联创作基地如火如荼。2011年10月25日,衡南县获得“中国楹联文化先进县”殊荣,标志着该县成为全国有名的楹联文化县。
来自茅洞桥的谢家是衡南联界的佼佼者。谢刚、熊尚鸿夫妻均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在诗词楹联方面各有所成。熊尚鸿出生于长沙市一个书香门第,幼承庭训,聪敏好学,深得祖父的喜爱。祖父亲撰《声律指南》教她习诗作联,12岁时即有诗联小集《可与言诗草》问世。1950年初,她从武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衡南县回龙寺完小教书,翌年认识区文教助理谢刚,书信传情,吟诗作对,相互倾慕,缔结百年连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熊尚鸿在海内外发表了大量的诗词、楹联,40余次获得海内诗联大赛奖项,出版《回春集》、《老树新花对联集》、《青少年学对联》、《联苑十年花果盛》、《瀛海飞舟》等专著,作品被中国楹联学术委员会批准进入中华当代楹联艺术家陈列馆,生平事略已被收入《世界名人录&#8213;&#8213;中国卷2》、《东方才女》、《当代教育界对联选粹》、《蓝墨水的上游》和《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2006年11月5日,省、市楹联家协会联合举办“熊尚鸿先生楹联艺术研讨会暨《瀛海飞舟》首发式”。2007年12月,她获得中国楹联学会授予的“首届梁章钜奖提名奖”,这也是中国女性首次获得楹联类别的最高奖,因而被称为“东方联坛才女”。2009年元月,谢刚、熊尚鸿一家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楹联之家”,成为全国36个“楹联之家”之一。2011年5月,熊尚鸿被授予“首届衡南县德艺双馨文艺家”荣誉称号。
现任中共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宏治,克承家学,受母亲熊尚鸿诗词楹联书画之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大学时代热衷明史探索,从政后仍笔耕不辍。结缘中国书艺,时以挥毫赞颂祖国山河、名人胜迹为乐事。书法崇尚历史传统,讲究夯实功底,注重章法布局,特别是对何绍基的书法楹联有一定的研究和传承,形成自我风格。自创诗词楹联,自己书写,广为国内外同好收藏传播。2008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谢宏治诗联书法集》,收录其早期创作的部分诗词和楹联,并用多种书法形式书写出来,内容丰富,书法精彩,是其诗词、楹联、书法创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其开创性的一个新起点。2011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极目千里&#8213;&#8213;谢宏治诗联文集》,语言雅洁精警,蕴含丰富,嵌字对联对仗工稳贴切自然,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颇有鉴赏价值,深受行家推崇。
谢宏治对衡阳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并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他对衡阳书院文化、南岳衡山与禅宗文化、禅与书法作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学术讲座等方式传播于衡阳和国内其他地区,为湖湘文化源头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何满宗称之“为文化发声、为旅游壮色的诗联书法家”。
年逾八旬的全旭日,亦是茅洞桥人,退休前是衡南二中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与蒋万怡、曹中庆、陈季春合称“衡阳楹联文化四老”。其诗联书法多次获得不同奖励,著有《联海珍奇》、《古韵新律(新长短句)》、《中华对联故事精选》、《浩宇丹霞——旭兰轩笔萃》,2003年被评为全国“联坛百杰”和全国“百名桂冠诗词艺术家”,名字载入《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词典》。
与著名画家黎政初、著名摄影家刘泽涛并称“衡南三老”的谢尚傧,是一位著名诗词楹联书法家,先后主编《文坛报》、《天光峰》、《清泉流韵》等报刊和《清泉古今诗词楹联集锦》,文艺作品在省以上获奖30余次。报告文学《愿将科技化时雨》获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举办的征文优秀奖,散文《船山故里行》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游记写作大赛一等奖,诗词《读颜鲁公<大唐中兴颂>》在第二届“华夏杯”全球华人诗词大赛征文中获二等奖,2011年获第二届衡阳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2007年至2009年,他的楹联作品连续3年入选《对联中国优秀作品集》。
彭晓柒,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衡阳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楹联书法作品多次获国内大奖,10幅楹联作品入选《中国楹联年鉴》、《中国楹联作品选》。2010年拜师著名楹联学者、中南大学教授余德泉,成为“湖湘联墨八骏”之一。2011年12月15日,《人民美术》以4个整版推介《彭万熙书法楹联艺术欣赏》。
曾任衡阳市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的王永智,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理事,衡阳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她的楹联、诗词切合联律、诗律,自传统中出新意,书法工稳,方整中有疏宕之美。“勤书篆隶楷行草,喜作诗词歌赋联”,所谓联墨一家。
衡南当代楹联家中,知名者尚有戴魁扬、黎政初、甘琳、欧阳纯仑、欧阳铁肩、欧阳西唐、魏振群、刘一清、廖浅位、罗以、李先鸿、谢凯等。
湖南九位文学评论家有其二
文艺评论方面,衡南人不可小觑,在湖南文学界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999年,湖南省推出建国50年来第一套《当代湖南文艺评论家选集》,入选者包括延安时期即投身文学事业直至活跃在当代文坛的九位最有成就的湖南评论家,其中罗成琰、胡良桂即是衡南人氏。
世居泉溪的湖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成琰,也是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文学学会会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2010年12月调任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他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回溯长河之源&#8213;&#8213;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罗成琰卷》、《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等著作,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罗成琰1993年被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南省优秀理论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人事厅等单位授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年被评为“首届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良桂,曾应中国作协之邀,于1985年、1995年两度参加茅盾文学奖第二、第四届初评。他在长篇小说理论研究上有突出的建树,出版专著三部曲:《史诗艺术与建构模式》、《史诗特性与审美观照》、《史诗类型与当代形态》。在世界文学发展规律研究上具有新创性,2004年出版《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被评为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自1979年以来,他跟踪湖南文学创作实际,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承担并完成了填充空白的《湖南文学史·当代卷》,获得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还有《楚文学的现代回声》、《新湖南文学史稿1949~1976》。他对当前文学界的堕落和平庸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体现了一个评论家应有的道德良知和对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怀。著名出版家弘征在《湖南日报》著文称赞道:“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蒋静,1989年创办长沙文理学院,曾任湖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文学学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客座教授。他以研究周立波及其茶子花流派著称,著作《茶子花流派与中国文艺》系统介绍了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及其文艺特色,为后人进一步了解这一流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文学资料。此外,蒋静著有《周立波传》、《凤凰来仪&#8213;&#8213;周立波的故事》、《鲁迅作品选讲》、《周恩来文艺思想》、《蒋静文选五卷集》等。
王之康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后任衡阳南强中学教师,1950年至1952年任衡阳市大同中学校长,1952年至1982年任衡阳市一、二、三中教师。这位年逾九旬的名师,潜心古代诗文研究,迄今锲而不舍,著有《周秦诸子概论》、《宋玉作品译注》、《中国诗学源流》、《漫谈花间集》、《诗学初阶》、《先秦散文名著选讲释》等。
衡南县原县志办主任、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戴述秋,凝聚8年心血,编著出版《石鼓书院诗词选》,充分发掘和弘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其成就远在当今许多从事衡阳地方文史研究的学者之上。他正在编著的《石鼓书院匾额楹联选》、《石鼓书院摩崖石刻选》,将再次填补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的研究空白。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原党委书记罗玉成教授,兼任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所长,洛夫与湘南作家研究中心主任,选任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为推动衡阳地方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编著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概观》、《中外当代文学名著导论》、《中外寓言鉴赏辞典》、《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史》、《中国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专著《主旋律文学研究》被誉为“拓荒力作”。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龙志坚副教授,兼任宗教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衡阳电视台“湘水明珠”讲坛主讲嘉宾,已讲述“道教与南岳文化”、“衡阳抗战文化”等专题,眼下主攻课题《衡阳保卫战与孙子兵法》。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全华凌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眼光独具的青年学者,2006年与人合著出版《王船山文学研究》,2010年出版《韩愈散文接受史》。
衡南县文化馆先后出刊《衡南文艺》、《云集潭》、《清泉》等内部报刊,据说达数百期,计数千万字,不少青年在樊正坤、刘天锡、彭秀礼、罗诗斌等人的辅导下,从这片园地走上文学道路,甚至使自己的人生发生重大的转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衡南本土先后诞生了《苦楝》、《伊人》、《晚晴》等诗歌民刊和桃圃、芳洲、茶花、绿岛、石滩老人等文学社团,1989年之后大都成为前尘往事。衡南县文化局2000年创办《文坛报》,可惜只出了一期即告夭折。衡南县老年大学《清泉流韵》丛刊,迄今已出4期。花桥老年大学2005年创办校报《天光峰》,3年后花桥镇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车江十牛峰文艺协会2008年筹办,已出3期会刊《十牛峰》。衡南历史上究竟存在过多少文学社团和文学报刊,今天已经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统计。
2006年,东乡宝盖中学教师罗诗斌、谭绩、李玉辉与镇文化专干刘伟湘,创办了一本诗刊《未名者》。两年后,洛夫先生回乡省亲,应邀将该刊题名为《荷风》,意为“衡南盛产莲实,每逢盛夏,荷香四溢。荷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具有特殊意义,不仅凸显出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狷介清高的秉性,也代表一种纯净绚美的意象”。6年时间,《荷风》已出刊5期,发行6000册,刊发了国内外300余名作者的作品,推介了以倮倮(罗子健)、法卡山(罗诗斌)、高友林、何志云、王一灿、阿鲁(李文恒)、贺山峰、刘伟湘、李玉辉、徐文伟、张扬、一把锁(刘华丽)、王也、罗百君、李镇东、蒋小平、石帅、罗文、郭伟等为代表的本土文学青年,成为大湖以南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刊物。
末了,请允许在下甘某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余亦衡南人也,来自于一个叫茅洞桥的小镇。1981年从衡南六中高中毕业,与全校所有同届学友同命相怜,集体被大学“剃光头”。余系城镇户口,好歹被衡南县技工学校炊事班录取,“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因父亲甘琳五十年代初从部队转业后即赴高原支边&#8213;&#8213;“我为祖国献石油”,遂于翌年春天转学青海,考入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1986年大学毕业后,在青藏高原从事七年艰苦的记者生涯。1992年秋天调回家乡衡阳,在当地党报从事新闻工作,翌年因《衡阳少了一个好人》“遂使竖子成名”,深度报道后来结集《天下好人》、《铁血之剑》,成为国内各大学新闻院系的重点研究对象,《甘建华深度报道解读》、《第三层表达&#8213;&#8213;甘建华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相继面世。
1991年元月,余因“突出的散文创作成就”,获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作协授予的“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2004年4月,以中篇小说集《西部之西》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三大石油集团公司颁发的“中华铁人文学奖”(小说类第一名)。2009年《影像长城》获中国散文学会“优秀作品奖”,《蔡伦一百分》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三等奖。2010年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膺选为“荣耀中国·2010全国文艺创作年度人物”。2012年文史笔记《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获
“‘中华颂’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图书奖”,《威廉·燕卜荪的南岳之秋》获《散文选刊》全国文学征文二等奖,《洛夫的乡情》、《陈长芬的影像长城》分别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文学界·湖南作家》推出“甘建华作品专辑”。另著有《衡阳往事》、《南岳笔记》、《辛卯纪事》、《生活在美的时代》等,主编、撰写、出版《湖湘文化名人衡阳丛书》(含《衡阳辞典》、《衡阳百人》上下册、《衡阳笔记》4本)。
2012年6月,余继海岩、武俊瑶、罗成琰、胡良桂、王勇平、胡丘陵、资柏成、罗子健之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衡南籍第9个中国作协会员。能有今日之造化,我感谢苍天大地,感谢列祖列宗,感谢家乡衡南。&
                             于晴好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李姝静藏头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