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阿房宫赋译文》的最后自然段的译文

《阿房宫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阿房宫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1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文言文翻译 杜牧 《樊川文集》卷六 窦列女传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文言文翻译 杜牧 《樊川文集》卷六 窦列女传
文言文翻译 杜牧 《樊川文集》卷六 窦列女传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诗题下原注“时沧州用兵”.宝历二年横海节度使李全略死,其子李同捷反,在和元年朝廷出兵征讨,诗当作于其时,因沧州战事感慨多年藩镇之祸,并表达出报国无门的一腔怨愤.全诗一百零六句,分三层抒写.开篇八句,追叙大唐建立及唐初政治,表现对盛世的无限缅怀之情.中八十句,以极大的篇幅,详尽叙述“安史之乱”后七十余年间朝政渐趋败坏、社会动乱、兵连祸接的历史.旄头、箕尾,均为星名,旄头主战事,箕、尾,下应燕地.刳隍,是掘城壕的意思;,指贪欲.韩彭,指汉代名将韩信、彭越.英卫,指唐初名将英国公李绩、卫国公李靖.慑惴,形容恐惧不安的样子.蒙尨,即庞杂.舁襁,是背负婴儿之意,这里指准备归顺朝廷.后十八句,面对乾坤疮痍,自抒忧愤之怀.全诗前二层着重叙事,后一层着重抒慨,夹叙夹议,既表达了内心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又描绘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浩大的历史画面,是杜牧早年的重要作品,堪与杜甫《北征》媲美.阿房宫赋文言文原文加译文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阿房宫赋文言文原文加译文
阿房宫赋文言文原文加译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古代散文选修《阿房宫赋》学案
古代散文选修《阿房宫赋》学案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樊川先生”。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后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作比,称他为“小杜”;又将李商隐与他合称为“小李杜”。
【关于“阿房宫”】
“阿房宫” 的“阿房”旧读ē p&ng,今音可读为ē
f&ng。“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的宽阔而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一般取第一种说法。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因为咸阳城小人多,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周边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本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此时杜牧年仅23岁。他写这篇“赋”
的目的是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露秦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借秦王朝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唐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即位之后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湎于声色。此时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杜牧写这篇文章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
【“赋”的文体特点】
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概括来说,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起于战国,兴盛于汉代,流行于两晋,每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到了唐代,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文赋”。
赋的特点主要有两点:1、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2、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实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写志”是立赋的根本。
“文赋”较之战国时期的骚赋、汉代的汉赋、两晋的骈赋而言,不大讲求对偶、音律,而句式错落多变,章法灵活,押韵比较自由。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文赋中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之作。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也都继承了唐代文赋的特点,成为千古佳作。
《阿房宫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历来得到很高的评价。元代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清代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
【课文翻译与简析】
翻译第一段&&&&&&&&&
兀:原意为“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林被砍光”
骊山北:从骊山的北面(名词作状语)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走:趋向,可译为“通到”
啄:噘起、突起
钩心斗角:指建筑物攒聚、屋角互相对峙
焉:做形容词、副词的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其:它们,代指楼阁
霁:雨雪过,天放晴
气候:指“节令”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四川的山林被砍光了,阿房宫(建成)出现了。(它)覆盖绵延三百多里地,(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面建起,折而向西,一直到达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缓缓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走廊萦回曲折似人腰,屋檐高高突起像鸟嘴;各随地形,攒聚对峙。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两层)通道架在空中,不是雨雪过天放晴,怎么会有彩虹?高高低低分辨不清,分不清是西还是东。歌台上传来歌声,像春光一样融和;殿上舞袖拂动,如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节令(却)好像不同。
简析第一段
此段共有11句(以句问叹号停顿为准)。
开篇第1句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这句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阿房宫营造的规模与速度。当然,我们从中也能体会出,秦始皇建造阿房宫所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负担和苦难。这一句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和阿房宫兴建的不同凡响表现得淋漓尽致,历来为评家所推崇。
第2——4句为总写。总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且利用自然地势,依山势,傍水流而建。其巧夺天工,气势非凡,可见一斑。再用“二川”一句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
第5——9句为细写。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随地势而建,不计其数;再以蜂房、水涡、长桥如龙、复道似虹这些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结构之独特、气势之恢宏。
第10——11句仍为细写。这两句,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到宫殿建筑的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由此描绘出宫内处处轻歌曼舞的盛况。“一日”句,则是承“暖响”
、“冷袖”两句而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上写出宫殿的宏大宽广。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段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作者在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时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人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雄伟壮观、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本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阿房宫的建成及宫殿楼阁的雄伟壮观。
翻译第二段
子、孙:女儿、孙女
辇:辇车,可译为“乘辇车”(名词作动词)
歌、弦:唱歌、弹曲(名词作动词)
绿云:乌云、黑云,古诗文中多指女子的乌发
扰扰:纷乱
乍惊:突然震响
杳:无影无声
之:往、到
其人:六国的人民,“人”即“民”,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其:指“秦”
铛、石、块、砾:把……看作铁锅,把……看作石头,把……看作土块,把……看作石子(意动用法)
视:对待、看待
六国王侯的嫔妃及他们的女儿、孙女,离开(自己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早晨唱歌,晚上弹曲,当了秦国的宫女。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打开了梳妆镜;黑云纷乱,那是早晨起来梳理鬟鬓;渭水涨起了油腻,那是倒掉的脂水;烟雾缭绕,那是在烧各种香料。雷霆突然震响,那是宫车过去了;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声,不知它是驶到哪里去了。(宫女们的)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美极了,(她们)久立远看,盼望得到宠幸;有的宫女三十六年没有见到过(皇帝)。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珠宝,(是)经过多少代多少年,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就运到了秦。(秦人)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
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的到处都是,秦人看到这些(东西),也不很爱惜。
【作业】口头作业:背诵第1、2两段笔头作业:
一、辨析下列多义词的词义
1、六王毕,四海一
2、黄鹤一去不复返
3、而或长烟一空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4、留取丹心照汗青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2、或师焉,或不焉
3、且焉置土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指出属于哪类词类活用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三、思考题:本文前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阿房宫赋&&
【作业答案】
1、统一(动词)
2、一旦(副词)
3、全、都(副词)
4、专一(形容词)
5、一体(名词)
1、夺取、掠夺(动词)
2、提取(动词)
3、拿(动词)
4、着(助词)
1、……的样子(做形容词、副词的词尾)
2、语气助词,不译
3、哪里(疑问代词)
4、于之,于此(兼词)
1、向西(名词作状语)
2、唱歌、弹曲(名词作动词)
3、把……看作铁锅,把……看作石头,把……看作土块,把……看作石子(名词的意动用法)
主要运用了描写。为后面两段的议论作铺垫,为揭示作品的主题服务。
简析第二段
此段共有7句(以句问叹号停顿为准)。
第1——2句先写宫中美人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
第3句—第5句,先连用四个排比句,而每一个句子又都是判断句,内中又或含比喻,或含夸张,写尽宫中美人晨起梳洗打扮的情景。再写宫中美人盼望受到皇帝宠幸的渴望,描绘了她们生活中的另外一面,即生活的空虚,命运的悲惨,从而生动、深刻地描述了秦始皇宫中荒淫奢靡的生活,揭露出秦王朝统治者的罪恶。
第6——7句,先交代了秦宫中珍宝,是从六国老百姓手中掠夺来的;再写秦王朝的统治者对掠夺来的人民血汗毫不珍惜,肆意践踏,恣意挥霍。“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为后文写秦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此段是全文中最能表现唐代文赋特色的最典型、最精彩的一段。铺陈夸张手法的大胆运用便是其一。另外也表现在句法上。本段既句式规整,又一气贯通、文意鲜明,再加上灵活的用韵、换韵,这就使语句既具有骈文的铿锵音调,又使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具有散文灵动多变的特点。再者,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更能给人以充分的美感,使全段文字虽极力铺陈,而不显得枯燥,虽极力夸饰,而不显得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在反复诵读中,会体会到作者运笔行文的美妙。
本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阿房宫中的美人和珠宝,揭露秦王朝统治者对人民的掠夺和奢侈糜烂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翻译第三段
纷奢:纷华奢侈
其:他们的
奈何:为什么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这里指“细微的东西”
南亩:田地
帛缕:丝缕
栏、槛:栏杆
呕哑:嘈杂的管弦乐声
骄固:骄横顽固
叫:振臂一呼,这里指陈涉、吴广起义
可怜:可惜
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秦王朝统治者喜欢纷华奢侈,老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为什么搜刮别人连细微的东西都不放过,(而)挥霍起来像用泥沙(一样不加珍惜)?那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突出的钉头,比谷仓里的谷粒还多;交错的瓦缝,比全身衣服上的丝缕还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多;嘈杂的管弦乐声,比闹市里人们的话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不敢讲话,只能(在心里)愤怒。秦始皇的狠毒心肠,更加骄横顽固。戍边的士卒振臂呐喊,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
简析第三段
此段共有8句(以句问叹号停顿为准)。
第1——4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本句从最普通的民心人性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王朝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秦”、“人”并提,说明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之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用“嗟乎”表感叹开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接,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第5——7句,用六个排比句展开议论。这六个排比句虽然表达的是同一意思,但并不重复;虽然是议论,但极为形象。每句前半句写阿房宫的事物,后半句写民间事物。前后对比,尽情夸张,把封建帝王将奢侈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本质,揭露无遗。
第8句,用14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始末、秦王朝的覆灭、阿房宫的毁于一炬,与篇首的12个字遥相呼应,冷峻对比,成与败,建与毁,其中道理,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可怜焦土”,四字了结了前文大量的铺陈渲染,于严峻中包含无限感慨。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
本段的段意可概括为: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慨秦王朝的覆灭和阿房宫的毁于一炬。
翻译第四段
足以;完全可以
复:“又”、“再”,在这里可译为“也”
不暇:没时间,来不及
鉴:以……为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①②④,指秦王朝之后的人,即指今人(杜牧所生活的时代的人);
③,指杜牧所生活的时代之后的人。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使秦王朝灭亡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老百姓。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完全可以来抗拒秦国;假使秦也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完全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秦王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却不引以为鉴戒,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简析第四段
此段共有5句(以句问叹号停顿为准)。
第1——4句,一针见血地点明六国及秦王朝的统治者灭亡的原因都在于“不爱民”,阐述了兴亡自取的道理。
第5句点明此文的写作主旨,即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唐之后人也会来哀叹他的灭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者的忧愤与不安溢于言表。
本段的段意可概括为: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一)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表达了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写作特色
1、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前两段描写,后两段议论,在描写和议论中运用了大量铺排,体现了传统“赋”的写法。
2、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
3、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既发挥了骈文的长处,运用排句、对偶,又长短不拘,使文章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铿锵,是千古流传的美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上,都要求背诵这篇文章。我们也要求同学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认真背诵。在诵读中,更好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更好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口头作业:背诵第3、4两段
笔头作业:
一、辨析下列多义词的词义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4、晋陶渊明独爱菊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不敢言而敢怒
3、谁得而族灭也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4、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5、戍卒叫,函谷举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三、辨析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的差别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作业答案】
1、喜爱(动词)
2、爱护(动词)
3、吝惜(动词)
4、喜爱、喜欢(动词)
1、灭族(动词)
3、家族(名词)
1、连词,不译,表承接关系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
3、连词,不译,表修饰关系
4、连词,不译,表承接关系
5、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
2、判断句、否定句
3、省略句,句前省略主语
4、省略句,“剽掠”后省略“于”
5、被动句,“函谷举”译为“函谷关被攻破”
1、文中指“建筑物向中心攒聚,屋角互相对峙”,今义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文中指“天气”或“节令”,今义指“气象情况”
3、文中是“可惜”的意思,今义是“怜悯”或“值得怜悯”
4、文中指“金玉珠宝”,今义指“精华”或“出类拔萃的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网络精选高中文言文《阿房宫赋》译文及注释二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网络精选高中文言文《阿房宫赋》译文及注释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译文及注释二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翠绿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1)六王毕:六国灭亡了。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 毕 ]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2)一:统一。
(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4)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三百余下里,约合7500户人家的面积。300里地,即150公里,现代人也无法做到,夸张过度,难以令人信服)。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覆压:应当是指“层层叠叠”)。
(5)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
(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
(8)廊腰缦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
(9)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10)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11)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12)盘盘焉,铮qūn qūn)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铮难樱刍匦难印
(1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15)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
(16)冥迷:分辨不清。
(17)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
(18)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19)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20)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2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
(22)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23)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24)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25)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26)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27)缦立:久立。缦,通“慢”
(28)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2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这里说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数,形容阿房宫很大,有36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
(30)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
(31)浚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 ,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
(32)倚叠:积累。
(33)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34)逦迤(lǐ 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3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36)奈何:怎么,为什么。
(37)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8)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39)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40)庾(yǔ):露天的谷仓。
(41)九土:九州。
(42)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43)固:顽固。
(44)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45)函谷举: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
(46)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47)使:假使。
(48)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
(49)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
(50)族:使...灭族。
(51)不暇:来不及。
(52)哀:哀叹。
温馨小贴士:您可以访问第二教育资源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相关的。
网络精选高中文言文《阿房相关
高中文言文阅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烧阿房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