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大雁在天上飞,地上有霜能用什么诗句来概括?

有关大雁和风的诗句
有关大雁和风的诗句
描写大雁的诗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鸿飞冥冥日月白,清风叶赤天雨霜。(杜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李均)
寒灯思旧事,断雁(鸿)惊愁眠。(杜牧)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
诗人崔涂,有《孤雁》一诗,即写了孤雁飞行路途的艰难,更喻示了人生道路的不尽坎坷。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其他回答 (4)
古代咏雁诗集粹 

卢贤生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材料。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分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常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一至六年级的古诗中含有鱼、大雁、梅花、柳的句子_百度作业帮
一至六年级的古诗中含有鱼、大雁、梅花、柳的句子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将上渔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的鱼惊不应人。
雁 群雁四方聚小池 各得地域唱清词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词里最有名的是张炎《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渭...
要是柳的话,直接那个“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好了,送元二使安西,该学过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个不是《柳》吧!是《绝句》柳〔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好像没有学过哦!你学过什么?没有哦,一至六年级的古诗当中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没有哦,谢谢你!语文版本不一,总有适合的。...
好像没有学过哦!
你学过什么?
没有哦,一至六年级的古诗当中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没有哦,谢谢你!
语文版本不一,总有适合的。当前位置:
>>>阅读《大雁归来》回答问题。怎样理解“在这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
阅读《大雁归来》回答问题。怎样理解“在这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有损无益的带着野性的诗歌”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指大雁每年三月回归到北方,带来春天。其鸣叫,像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使人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意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大雁归来》回答问题。怎样理解“在这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主要考查你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课内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外名著的赏析,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 课文理解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第三,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第三、句子的理解。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第四、对词的理解。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大雁归来》回答问题。怎样理解“在这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34421071911018305294411190161486古诗中的大雁_百度作业帮
古诗中的大雁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古代以雁来传递书信,所以古诗中的大雁通常是用来寄托离愁别绪的,例如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张若虚的“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雁南飞,所以世人也常用雁寄托颠沛羁旅,漂泊无依的思乡之情,例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当然也有一些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如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
济外的有没有!!!
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烟雪纷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雁在天上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