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朱元璋逃难到过冠县吧是真的吗

帖子主题:朱元璋战略性决策-----“洪洞大槐树”背后的故事
共&580&个阅读者&
工&&分:85793排&&名:0劳动点:83288排&&名:8972发帖数:485
军号:2511691 工分:857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朱元璋战略性决策-----“洪洞大槐树”背后的故事
文章提交者:qjwyw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这是一首在山东广为流传的俗谣。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热播剧《大槐树》,让人们将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重新拾起。为还原历史,记者采访了对山东移民史颇有研究的山东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德增教授,并于近日亲赴山西省,采访了大槐树景区总顾问樊德昌。战乱伤民 移民复垦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政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持续17年的元末农民战争主战场在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使山东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乐陵一县,仅剩 400 余户;潍县之族姓,惟存李、金二姓……连当朝皇帝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与元政府武力统治国家不同,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很有头脑的政治家,他知道用经济来发展国家。当时,农业占国民经济的百分之八九十,恢复农业,离不开劳动力,快速恢复的办法就是移民。明初移民席卷全国,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可以说,当时山西是移民的不二之选。据史料记载,明朝建立时,山东、河南的人口都只有不到200 万,而山西的人口竟达400多万。这得益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在天然屏障的护佑下,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小。但晋北、晋中都是山地,只有晋南地区可以耕种,人多地少,百姓的生活非常苦。于是,朱元璋决定将“狭乡之民迁于宽乡”,开始从山西移民。乡情难舍 移民不易办理移民的官署就设在洪洞城北的广济寺。樊德昌说,洪洞交通便利,地处晋南平原,人口非常密集,是最主要的移民地。而当时明朝刚刚建立,没有大兴土木的条件,办理移民的官差就借了闲置房产多、位于官道旁边的广济寺作为办公地。离广济寺不远处有一棵直径 3米多的大槐树,被老百姓供奉为神树,是洪洞的地标。官差就张榜文,贴告示,将移民集中到大槐树下登记造册,并发给“ 川资”、“凭照”,督促他们上路。当时移民都是靠走,从太原到洪洞快走7 天,慢走要8天,不可能把山西各地的移民都集中到洪洞发派。但是大槐树是移民官署的象征,说到移民,自然就和它联系到了一起。离家千里,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这对老百姓来说并不容易接受。因此民间广泛流传着官府欺骗移民,强制迁徙的说法,并把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归纳为两个特征:“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背抄手走路,是因为两手被成年累月反绑,遂成习惯。小拇趾甲是两个,有的说是官兵怕移民路上逃跑,在每人的小拇趾甲上砍一刀,做记号;有的说是移民将初生子女的双脚小趾甲咬裂,当记号;还有的说是移民一路上翻山越岭,磕磕绊绊,双脚的小趾甲碰伤了,裂成了两半。而由于两手被反绑,移民需要大小便,就冲着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开手,俺要撒尿。”时间一长,懒得多费口舌,只喊一声:“解手。”从此,大小便又多了一个代名词。樊德昌认为,尽管当时的大槐树移民的确是有官差押送的,但这些民间传说有夸张的成分。朱元璋知道老百姓对高压政策很反感,所以在当时给出了很多优惠政策,有完备的组织系统。并且,移民政策是一项国策,前后经历了 50多年,如果靠欺骗是无法完成如此浩大的移民工程的。东昌兖州 移民聚集据统计,文献记载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共计18次,自洪武六年起,至永乐十五年止。其中,文献明确记载的洪洞大槐树移民仅两次。明朝文献《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采纳了户部郎中刘九皋的建议,对山西平民实施了一次向外移民的行动:“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这是文献载明的第一次山西移民山东。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至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朱元璋又命后军都督佥事李恪招募山西贫民迁往彰德、卫辉、归德、临清、东昌一带。这是有记载的第二次移民。但增分析其他一些史料后,认为洪洞大槐树移民山东不止这两次,至少在洪武二十七年还有迁入东昌、高唐一带的移民。而如今,山东聊城市的临清、高唐、东昌、茌平、东阿、莘县、冠县及德州市平原一带洪洞大槐树移民村落分布非常密集,茌平县有 1054个自然村落,其中大槐树移民村落 555个,占茌平县村落总数的52.66% 。这也印证了移民东昌府的文献记载。除了东昌府,明朝官方文献中提到兖州也为洪洞大槐树移民安置区。如今定陶有 1050个自然村落,其中洪洞大槐树移民村落410个,占村落总数的39.05% 。成武共有 1313个自然村落,其中洪洞大槐树移民村落499个,占村落总数的38%。明代兖州府辖四州二十三县,定陶、成武都在其中。迁入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范围较广,从《山东省地名志》第一卷中,共检索出91个县市存在洪洞大槐树移民村落。而枣强移民也被认为是大槐树移民的一部分。因为,河北枣强一带在元末明初战乱中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百姓不可能外迁,枣强应是洪洞移民的一个中转站。洪洞移民进入济南府、青州府北部地区,走“枣强—德州”一线比较方便。一些枣强移民的家谱、族谱也说他们本是洪洞人,经枣强迁来。刘德增说,东昌、兖州两地的洪洞大槐树移民约44752户,加上枣强移民,约67128户。以每户7人计算,迁入山东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总数约 50万。但随着人口繁衍,大槐树移民不断增多。以滨州杜氏为例,据杜氏家谱记载,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杜雄飞从河北枣强迁居今山东滨州城内北街。1609年,杜氏人口繁衍至200余人,1685年增至1500余人,1911年增至5000多人,到2002年超过万人,仅滨州一带的杜氏后裔村落就达60多个。但也有很多本非洪洞大槐树移民却寻根至大槐树的家族,存在着家族史在传承过程中失忆,看别的家族是大槐树移民,便也认为自己是大槐树移民后裔的现象。移民扎根 农商繁盛大槐树移民到达目的地后,一家人往往分居各地,为了日后相认,他们往往打碎一件器物,各执一块,作为信物,最著名的是“打锅牛”的传说。据《青州市地名志》记载,今普通乡牛家庄传为洪武年初河北枣强迁来的牛氏所建。牛家兄弟砸碎一口铁锅,各执一块,作为日后相认的凭证,俗称“铁锅牛”。移民们迁入山东后,主要是从事垦荒屯田的工作,即恢复战乱后丧失的生产力。因此,移民所建村落,大都以“×屯”命名。其中,尤其以“姓”+“屯”为多,在山东西部地区以“姓”+“官屯”命名的村落则是官府组织的移民官屯。移民的涌入,必然要引起与土著的矛盾,特别是土地的争夺。但不可否认的是,移民对于促进山东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的恢复,移民所建的村落也逐渐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从现代山东乡村行政建制来看,移民村落往往是镇政府所在地,而镇政府所在地一般都是历史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村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移民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槐树移民分布的东昌、兖州,正处在京杭之间的运输动脉——大运河上,这也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山东西部地区的商业快速发展起来。谚云:“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指的是当时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商业城市临清,“张”,指的是商贸重镇阳谷的张秋镇。在文化上,齐鲁文化的传统并没有因为移民的迁入而中断,在山东一带,也很难找到大槐树移民带来的民俗事象,这也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陈巨慧)、 大槐树的传说及其他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着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这一传说的内容是: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根。这一传说分布于在今天河北的中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安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在有些地区,大槐树变成了老鸦窝——一个大槐树上的老鸦窝。大槐树不仅仅是人们的口耳相传,它还被镌刻在古老的墓碑上,写在脆黄的族谱中。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说。在江苏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有关于苏州阊门的传说。在湖北的江汉平原上,则广泛流传着江西南昌筷子巷和朱市巷。1990年我在安徽桐城公路边,见一老农正在晒稻谷。我随口问起他的“故乡”。老农不解我意,指着不远处的村庄答复我。我问:“你的祖上呢?”,答:“江西”。我继续问:“是不是瓦屑坝?”老人惊讶不已:“你怎麽知道?”他又补充:“我们这一带的人大多数是从瓦屑坝迁入的。”在这之前,我已经从许多古墓碑和家谱中,得知了这个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的移民地名。近些年来,我经常进行类似的移民原籍的测试。如当我知道某人爲四川人,我就会追问其先祖是否来自湖北,若来自湖北,则可断定其来自麻城,来自麻城,则可断定其来自孝感。这里的孝感不是孝感县(今爲孝感市),而是明代以前的麻城孝感乡。如我知道某人爲皖北西部颍州地区人,我就会追问其先祖是否迁自山东,如若迁自山东,则可断定其迁自枣庄或枣林庄。再如云南汉人多称迁自南京或江西,迁自南京者多称迁自杨柳巷或四牌楼,迁自江西者无类似的地名,但可大致判断其来自抚州其周边地区。移民地名,是一个时代的遗迹,是活着的历史。所有的移民地名都是曾经或者现在仍然存在的。例如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就曾经是一个实体的存在,今大树已倒,旧物不存。又如苏州阊门,没有人会怀疑他的真实性。再如南京四牌楼,至今仍是一个重要的地名。南昌市的筷子巷和朱市巷,是我少年时代经常玩耍的地方,至今名称依旧。村庄名称的确定要比城市街道的确定困难一些。如江西瓦屑坝,位于鄱阳县。名称已经雅化爲“瓦燮玲”,“燮”与“屑”同音,“土”字旁的“令”意指土沟,与“坝”相对,是鄱阳湖畔一个较大的村庄,当年可能爲渡口。我还在兖州府城北不远的地方找到了山东枣林庄,现名爲安邱府,明清两代称爲枣林庄。二、 爲什麽迁移明初大移民与宋金、宋元及金元之间的战争有关,只不过其性质不再是战争中的避难,而是战后的重建。在北宋时期,中国人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中古时代繁荣的顶点。12世纪初,兴起于今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中游一带的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在灭了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后,又灭北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导致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1141年,金与南宋订立和约,统治着南起秦岭——淮河以北的北中国广大地区。宋金对峙时期,虽然——淮河是两个政权的分界线,但事实上,战争在江淮之间不断进行,使得这一区域长期成爲人口稀疏之地。元代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一代枭雄,都是从江淮之间崛起的,战争也大多在这一区域内进行。金朝统治下的华北人稀地荒。女真贵族采用不断收夺汉人的土地拨归屯田军户,一段时间以后,肥沃的土地转爲瘠薄,瘠薄转爲荒芜。至13世纪初,即使是风调雨顺之年,华北地区田之荒者也动辄百里,到处“草莽弥望,狐兔出没”。13世纪初,新崛起的蒙古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开始征战。1234年灭金。在蒙古人的灭金之役的同时,北方发生大的瘟疫流行,人口死亡甚多。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初,不知农业生産的重要性,有人提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爲牧地。”元朝黑暗混乱的统治持续半个多世纪,北中国受到破坏最深。北方地区安宁大约维持了一个世纪,14世纪中叶,蒙古高原和华北地区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当中。鼠疫流行不仅造成中国北方人口的大量死亡,还随着蒙古人的征战,引发了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黑死病流行。直到今天,在华北地区的许多地方,还有关于这一时期瘟疫流行的传说。如在山东西部的茌平县,似说元代末年瘟疫流行,红头苍蝇四处乱飞。在苏北地区,则称“红蝇赶散”。在山东梁山,传说元代末年该地爲浓雾所笼罩,持续七日不散,人口大量死亡。同时代的埃及作家也记载了自商人那里听来的传说,中国北方毒雾迷漫,鼠疫肆虐。南宋与蒙古人的对峙持续45年。最初南宋联合蒙古人灭金,以后却被蒙古人所灭。蒙古灭宋的激战主要发生在四川及相邻的陕南、鄂西一带,战争同时也有大规模的瘟疫发生,四川人口大部分死于战争和瘟疫。在湖南北部的长沙府,战争也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死亡。在女真人南下的大约250年中,在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面前,汉族一直采取防守的姿态,从未取得过真正的战略上的主动。由此看来,1368年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实际上是南方的汉族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胜利。?为了防止北逃的蒙古人南下,也爲了恢复上述各战争破坏地区的社会经济,朱元璋决定对上述地区进行移民。三、移民的过程边疆地区的军事移民 朱元璋将今燕山北麓的人口全部南迁至今河北地区的北部和中部,沿边境线设置大量卫所,1120名军士爲一所,5所共5600人爲一卫。卫所将士戊守,必须携家属前往,军人和他们的家属构成军事移民的主体。以地区论之,在辽东设有辽东都司,在燕山以北设有北平行都司,在山西北部设有山西行都司,在陕西西部今宁夏、甘肃设有陕西行都司。北部军籍人口的总数多达110万,他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即不甘心失败的蒙古人。另外,还有70余万军籍移民迁往云南和贵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全国的军籍人口多达620万,除人口密集区的军人来自本地外,其他地区的军籍人口均属移民。数量以几十万人口计的投降的蒙古军队和他们的家属则被四散安插于各地卫所。都城的政治性移民 朱元璋将他的都城定在南京。南京成爲明初移民的重点。怀有异志的知识份子、富户、工匠、军人和他们的家属大批迁入南京,使得南京成爲一个人口大约达到1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不过,京城中最多的人口还是军人和他们的家属,合计多达70万人。还在其家乡临濠设立中都,并营建都城。来自南方的大批富户迁入这一区域,军卫人口多达近20万人。永乐十九年,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以之相随的又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北京人口多达80余万,其中约70万人口爲军人及其家属。南京随之衰落。一般区域的经济性移民 政府组织了对于华北及其他地区的移民。大槐树的传说即与此类移民有关。在留存至今的淇县移民碑上,我们可见政府对于移民的组织是严格的,110户爲一屯,设有屯长。这种移民屯广泛分布,以至今天成爲北方地名的一个常见的重要尾码词。政治爲移民颁发信印,移民从山西各地来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领取信印,然后分赴各地。其他移民地名的性质大体类此。也有一种自发的移民。人口密集区的人口迁往人口稀疏区,并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同意。例如,大批人口迁入长沙府后,直到永乐年间才得以解决户籍。迁入河南南阳及湖北郧阳一带的山西及江西移民则没有这样幸运,直到明代中期,政府还将他们视作非法的“流民”。四、 明初大移民对明代人口、社会、文化的影响明初大移民使大批人口稀少地区得到了有效地充实,明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然而,尽管经过移民,人口稀少地区的人口仍然相对稀少;所以,明代移民迁入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移民迁出区。就区域而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及四川的人口增长率要高于南方。以政府组织移民爲主要特征的明初大移民,既表明了政府巩固国防、恢复经济的能力,也表明了政府对人民控制的加强。屯社制度与里甲制度互爲表里,表明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卓有成效。在明代初年尤爲如此。明初大移民对于知识份子的惩罚,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也是卓有成效的。明代边疆移民的目的不在于开疆拓土,而在于守土保民。明代的北部边防线大致以燕山爲界,长城的修筑就表明了这一点。东北地区则囿于辽东一隅,从不越雷池一步。西北边界则以嘉裕关爲界,从不逾界。对于明代的汉族统治者来说,明代以前几个世纪的北方异族的入侵对他们的影响实在太深了,能够守住中原的土地,保住汉人的政权,就足够了。明朝中后期的内敛与保守,汉唐时代的雄风不再,实与明代统治者的这一心理有关。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14本帖已赚金币: 0
桃花源主人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朱元璋战略性决策-----“洪洞大槐树”背后的故事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排&&名:0劳动点:-10排&&名:0发帖数:11 军号:6297252 工分:10
左箭头-小图标
好像明朝还从云南向山东移民来,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4230排&&名:0劳动点:6326排&&名:0发帖数:1226 军号:4074827 工分:14230
左箭头-小图标
明清时期的移民规模很大,为战后经济的发展,巩固国防起了很大作用!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1177排&&名:0劳动点:50606排&&名:0发帖数:3133 军号:2929252 工分:51177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说,山西移民是应该的,但那种强制性的移民方式,简直跟强盗一样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85793排&&名:0劳动点:83288排&&名:8972发帖数:485 军号:2511691 工分:85793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条记录]&分页:
&对朱元璋战略性决策-----“洪洞大槐树”背后的故事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最理想的团队,应该具有这样的“职——人”配置图:  
  最糟糕的“职——人”配置图如下:  
  第二种配置,最糟糕的地方在于  1、最有才华的人放在了炮灰的位置,  2、把又懒又蠢的人放在了团队核心领导者的位置上。  可以说,整个配置都是反智结构。除了在电影里能获胜之外,这样的团队甚至会自我毁灭、更别提打败别的团队了。
  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创立初期是第一种配置,覆灭时期是第二种配置。而发生错配有无法自动纠错,就是王朝崩溃的原因,从第一种配置到第二种配置演变的时间过程,就是王朝的生长期。  成、住、坏、空,不可否认,历史上的大小王朝,也逃不过佛教里说的四大阶段。
  修正下第一张矩阵图:  
  除了,第一张最佳配置、第二张最糟配置外,当然还有很多组合,这个配置的总数应该是4X4=16种。  比如:    
  再举两种,剩下的大家可以自己慢慢补充。    
  团队提拔人才(重用)或者降低职务(排挤人),要特别注意考核。防止职人调配时犯错,犯错的效果那真是对团队的双重打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慎之又慎!
  不对,重复了一张。  
  耿纯(?-37) 字伯山,巨鹿宋子(今石家庄赵县)人,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耿纯年轻时在西汉都城长安学习,王莽时为纳言士。
  巨鹿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王莽政权灭亡后,更始帝立,派舞阴王李轶巡行诸郡国。耿艾归刘秀,被任命为济南太守。  当时,李轶兄弟把持朝政,专制方面,宾客盈门,游说者众多。耿纯屡求拜谒,过了好长时间才得见面。他对李轶说:“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闲兄弟称王,而德信不闻于士民,劳未施于百姓,宠禄暴兴,此智者之所忌也。兢兢自危,犹惧不终,而况沛然自足,可以成功者乎?”(《后汉书?耿纯列传》)李轶见深以为奇,加上耿纯是钜鹿大姓子弟,于是便以皇帝的名义,任命他为骑都尉,授以符节,命他去安定缉睦赵、魏地区。
  此时,刘秀渡河到邯郸,耿纯前往拜见,刘秀与他深相结纳。耿纯退出,发现刘秀官属人才济济,率兵法度也与别的将领不同,便献上马匹和缣帛数百匹,愿从刘秀。  刘秀北进中山,把耿纯留在邯郸。  邯郸王郎起兵,刘秀被迫由蓟东南下,耿纯与堂兄弟耿欣、耿宿、耿植一起率领宗族宾客二千多人,到育迎接刘秀。连家族中老迈病衰的也都用车拉着棺材一起来了。  刘秀见其忠诚,大喜,任命他为前将军,封耿乡侯。他的堂兄弟,也都被任命为偏将军。刘秀让耿纯兄弟一起为前锋,攻降宋子,此后,又随军进攻下曲阳(今晋县西)和中山(治所在今定县)。
  当时,邯郸王郎势力较大,好多郡国官吏望风归附。耿纯怕自己宗族中有人徘徊观望,心存犹豫,专门派耿欣、耿宿回乡,烧掉了所有房屋。刘秀问他烧房屋的缘故,他说:“窃见明公单车临河北,非有府臧之蓄,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怀之,是故士觽乐附。今邯郸自立,北州疑惑,纯虽举族归命,老弱在行,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后汉书?耿纯列传》)刘秀叹息不已。   到了鄗邑(今河北柏乡),刘秀住在驿馆之中。鄗邑大姓苏公叛乱,打开城门,放王郎将领李恽进城。耿纯最早发现这一阴谋,率兵击败李恽,并将其斩杀。后来,随军平定邯郸王郎,并击破铜马农民军。
  当时,赤眉、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等农民军十多万人都在射犬附近。刘秀率兵前往征剿,耿纯为前锋,驻扎在离敌营几里远的地方。敌军乘夜偷袭,箭如雨射,死伤甚多。耿纯一面约束部队,坚守不动,一面精选敢死队二千人,都拿硬弓,各带三支箭,衔枚夜行,绕到敌军背后,齐声擂鼓呐喊,强弩并发。敌人大惊,急忙撤军,耿纯出兵追击,大获全胜。耿纯立即派人向刘秀汇报,刘秀第二天一早,就赶到耿纯营中。刘秀召耿纯:“昨夜困乎?”耿纯回答:“赖明公威德,幸而获全。”刘秀说:“大兵不可夜动,故不相救耳。军营进退无常,卿宗族不可悉居军中。”(《后汉书?耿纯列传》)于是,任命耿纯族人耿伋为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长,让耿纯家族留居蒲吾。   刘秀即位后,封耿纯为高阳侯。在济阴击败刘永部。然后攻克定陶。当年,耿纯从征王郎时,曾掉下马来,摔断肩膀,此时病发,于是回京。光武帝问他兄弟中谁可以代他将兵,他推举了耿植。皇帝便命耿植代耿纯指挥。
  当时,真定王刘扬派人编造散布流言,说“赤九之后,瘿扬为主”(《后汉书?耿纯列传》)。刘扬生有瘿疾,故以此煽惑百姓。  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派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召刘扬入京,刘扬关闭城门,不让陈副等人城。  光武帝派耿纯持节,到幽州、冀州颁布赦令,并顺便慰问各地王侯。耿纯临行,光武帝密令:“如果见到刘扬,就把他抓起来!”  耿纯率一百多骑兵在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遇见了陈副、邓隆,于是,一起到了真定,停留在驿馆中。刘扬自称有病,不能拜见使者。但因为和耿纯有私亲,派人给耿纯送信,想见一面。耿纯回答:“我奉有命令,接见各地王侯及行政长官时,不准先往拜候。您要想见面,就到驿馆中来吧!”  当时,刘扬的弟弟临邑侯刘让、堂兄刘细每人拥兵万人,刘扬倚仗人多,又见耿纯安静不暴,以为不会出事,就到驿馆中去见耿纯,而命刘让刘细率兵在外,以防不虞。耿纯谦恭有礼地接待了刘扬,把他稳住之后,提出请刘让、刘细来见一面。刘扬见没有危险,便唤二人入见。  谁知耿纯却关闭门户,把他们全部杀死。官吏士民,慑于威力,没有人敢有所动作。真定遂平。   耿纯回到京师,向光武帝提出请求,想到地方任职。光武帝笑着说他:“你已从征多年,武治显赫,如今又要修文了么?”便任命他为东郡太守。  当时,东郡尚未完全平定,时有骚扰动乱。耿纯到任,恩威并施,几个月后,政治修平,郡县安定。
  建武四年(28年),奉朝廷命,耿纯率兵进击更始帝所立东平太守范荆,范荆投降,又进击太山济南和平原地区的乱兵。   耿纯在东郡任职四年。后来,发干(今冠县东)长有罪,耿纯上奏朝廷,并把他看管起来。但朝廷批示末到,发干长自杀。耿纯因此被免职,以列侯奉朝请(以列侯身份,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   后来,耿纯随军征讨董宪,经过东郡,郡中百姓数千人流着眼泪跟随皇帝车驾,向皇帝请求:“愿复得耿君。”光武帝对公卿大臣们说:“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后汉书?耿纯列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话自己说了没用,老百姓的心声才是最好的评价。
  建武六年(30年),耿纯定封东光侯。于是,他向皇帝请求到封国去。光武帝同意了,并说:“文帝谓周勃‘丞相吾所重,君为我率诸侯就国’,今亦然也。”纯受诏而去。到邺,赐谷万斛。耿纯到封国后,吊死问疾,深得百姓拥戴。   建武八年(32年),东郡、济阴有人起兵叛乱,朝廷派李通、王常前往征剿。光武帝知道耿纯威望素著,便命他为太中大夫,参与征剿。东郡起事者听说耿纯人界,纷纷向他投降。降者九千多人,大兵不战而还。光武帝亲封玺书,复任命耿纯为东郡太守,在任数年,官吏白姓无不心悦诚服。   建武十三年(37年),耿纯死于任上,谥成侯,其子耿阜嗣侯。
  订正:郡起事者听说耿纯入界,...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立,位于望腾与护驾村东北一公里处,碑阳镌文:“大汉勒封东光侯耿纯空墓”。该碑系护驾村耿姓为不泯灭祖迹,于明代隆庆元年所立,以示耿纯其人确为本村耿姓仙尊。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臧宫(?—58年),字君翁,颍川郏(今属河南)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臧宫年轻时,曾任县中亭长、游徼等职。后来,率领宾客参加下江兵(绿林军的一支),任校尉。于是,有机会追随刘秀征战。诸将都夸他勇敢。刘秀见他话语不多,做事勤勉,也很器重他,把他收纳为亲信。刘秀进兵河北,任命臧宫为偏将军。臧宫屡次陷阵破敌,立有战功。
  刘秀即位后,任命臧宫为侍中,骑都尉。建武二年(26年),又封他为成安侯。建武三年(27年),臧宫率领突骑(指精锐骁勇的骑兵)和征虏将军祭遵一道击降更始帝的将领左防、韦颜。五年(29年),率兵徇江夏,攻克代乡、钟武、竹里。光武帝派太中大夫持节任命他为辅威将军。建武七年(31年),改封期思侯,进军平定梁郡、济阴。  建武十一年(35年),臧宫率兵到中卢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驻军骆越人聚集之地。当时,蜀地割据者公孙述的将领田戌、任满正与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在荆门对峙。由于岑彭等人屡次出战失利,骆越人心浮动。有人准备叛汉归蜀。臧宫手下,兵力单薄,估计难以控制局面。正好属县送来几百辆运输车。臧宫一见,顿生巧计。他让人乘夜锯断城门的门限(门槛),命令运输车辆来而复往,出入城门,络驿不停。于是,车声辚辚,整整响了一夜。骆越派来侦伺消息的人,听到一夜车声不绝,看到城门门限也断了,就传语族人,说汉军大部队来了。骆越的首领闻讯,不敢再怀二心,送来牛、酒犒劳汉军。臧宫排兵列阵,杀牛摆酒,款待、抚慰他们。骆越地方这才安定下来。
  说到臧姓,三国时期还有一个武将臧霸。  臧霸(约165年—230年),又名奴寇(据《魏略》),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  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阳,自成一股独立势力。于建安二年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导致吕布发兵攻击臧霸,而后两人和解。  吕布战败后,与孙观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琅邪国相。臧霸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战功赫赫,官至镇东将军。  曹魏建立后,臧霸被封为执金吾,领有食邑三千户。魏明帝时又加封五百户,死后追谥为“威侯”。  
  还有臧克家...  臧克家( - ),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2004年在北京逝世。                  
  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主要作品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有的人》  ——纪念徐忆林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日于北京臧克家
  臧宫和岑彭等人攻破荆门之后,率部出垂鹊山,然后出秭归,至江州。  岑彭进军巴郡,命臧宫率领五万投降过来的士兵,从涪水向平曲进发。当时,公孙述的部将延岑率领大军拒住沈水,声势浩大。  而臧宫的情况却很艰难。他手下人多,粮食少,运输跟不上,补给困难。好多士兵,心存去意,总想借机会反叛逃散。郡内各县的地方势力,见此情形,也再次聚集自保,准备观察成败利钝后,再决定究竟投向哪一边。  臧宫本想率部撤回,可又担心部下反叛,敌人追杀,一时犹豫难决。适逢光武帝派谒者令率兵去见岑彭,有骑兵七百多人。臧宫当机立断,假传圣旨,把这些兵调到了自己部下,壮大自己的声势。他命令部队晨夜行军,并故意打出许多旗帜,派人登上山冈擂鼓呐喊。行军时,左岸是步兵,右岸是骑兵,夹拥着战船浩然而进,呼声震动山谷。延岑没有料到汉军来得如此突然,急忙登山嘹望,看到汉军阵容强大,士马鲜明,他十分震惊。臧宫乘势纵兵出击,大败延岑,延岑部众被斩首和落水溺死的有一万多人,江水都变得混浊了。  延岑只身逃奔成都,他的士兵全部投降,臧宫缴获了他的兵器马匹珍宝和一应辎重,然后,乘胜追击,一路迫降十几万人。
  臧宫进军到平阳乡,蜀将王元率众投降。接着,又进军攻占绵竹县(在今四川省德阳县北),击破涪县城(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县东),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又攻克了繁县(今四川彭县西北)、郫县。前后收得五副节杖,一千八百个印绶。  当时,大司马吴汉也已统兵乘胜进逼成都(公孙述正盘踞在此)。臧宫连屠大城,兵马雄壮,旌旗甚盛。于是,率兵进入小雒城门,耀武扬威地经过成都城下,来到吴汉营中。吴汉见到臧宫,特别高兴。两人饮酒高会。酒后,吴汉对他说:“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寇难量,还营愿从它道矣。”(《后汉书?臧宫列传》)  臧宫心气高傲,哪里肯听,他仍从原路返回营地。敌人不敢冒犯他。接着,臧宫率部进军咸门,和吴汉一起消灭了公孙述。
  光武帝因蜀地刚刚平定,任命臧宫为广汉太守以镇抚之。十三年(37年),朝廷增加臧宫的封地,改封他为酂侯。十五年(39年),应征召回京师,以列侯奉朝请,定封朗陵侯。十八年(42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建武十九年(43年),妖巫维汜的弟子单臣、傅镇等人传播谣言,聚众滋事。他们攻进原武城,劫持官吏百姓,自称将军。朝廷派臧宫率领北军及黎阳营将士包围原武城。当时单臣等粮草丰足,汉军几次攻打,都未能攻克,士卒多有死伤。光武帝召集大臣咨询方略,公卿、诸侯王都说应该悬重赏购求敌首。东海王(即后来的明帝刘庄)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妖巫劫持吏民,其心不会长久。他们内部一定有因后悔而想逃跑的。只不过由于我们围城太急,他们没有机会出逃罢了!为今之计,最好是略缓城围,让他们得以逃出城去。一逃,有一个亭长就足可以擒获了。”  光武帝采纳东海王的建议,命令臧宫撤出部分兵力,暂缓城围,敌人果然分散逃出。臧宫等斩杀了单臣、傅镇,平息了变乱。
  臧宫回京,升任城门校尉,又转任左中郎将。后又出兵到武溪平乱。敌降而归。  臧宫在战场上智勇双全,平日则谨信质朴,因而很受朝廷重视任用。后来,匈奴饥疫连年,内部纷争反覆。光武帝召见臧宫,问他对匈奴问题的看法。臧宫说:“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光武帝笑说:“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后汉书?臧宫列传》)意思是说,你是常胜将军,不能跟你讨论敌情,因为你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建武二十七年(51年),臧宫和杨虚侯马武一起上书皇帝,建议北击匈奴,刻石纪功。书中说:“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虏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当中国一郡。万里死命, 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 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后汉书?臧宫列传》)   但光武帝长年寄身军旅,颇厌武事,并且知道天下疲耗,人心思定,只想偃武息兵,与民休息,不想轻起边衅,疲国困民。于是下诏书给臧宫、马武,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封诏书,部分地表现了光武中兴的思想基础,对朝廷认识转变影响至大,诏书说:“《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后汉书?臧宫列传》)   由于在这封诏书中,光武帝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所以,此后,将领们再也没有人提起用兵黩武之事了。  明帝永元元年(58年),臧宫去世,谥愍侯,其子臧信嗣。
  《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这段诏书,简单翻译如下:  《黄石公记》说:“柔顺能制服刚烈,弱小能够制服强大。柔顺是德行,刚烈是祸害。弱小者是仁政的助力,强大者是怨恨的归属。所以说,有德的君主,用自己所喜悦的去取悦别人;无德的君主,用自己所喜悦的娱乐自身而已。取悦别人的他的喜悦就长久,取悦自己的人不久就要灭亡了。舍弃近处、谋取远处的,辛苦一场而没有成绩;舍弃远处而谋取近处的,轻松而且有结果。轻松的政策多能造就忠臣,辛苦的政策更多情况下会使人混乱。所以说,谋求扩大疆域的变荒废,谋求扩大德政的变强大。
  经营自己所有的安定,贪求别人拥有的残婪。残婪灭取的政策,即使成功也一定会败亡。当今,国家没有很好的政治,灾害变乱不停止,百姓惊慌,人不能保全自己,还能再想对边远外地用兵吗?孔子说,我担心季孙的祸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参见”祸起萧墙”)  况且北边的民族还很强大,而屯田警备传闻的事情经常多数失实。如果真的能够发天下一半的兵力消灭大的敌人,难道不是最好的愿望吗?如果现在不是适当的时机,那还不如让百姓休养生息。”
  论曰:中兴之业,诚艰难也。然敌无秦、项之强,人资附汉之思,虽怀玺纡绂,跨陵州县,殊名诡号,千队为群,尚未足以为比功上烈也。至于山西既定,威临天下,戎竭丧其精胆,群帅贾其余壮,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玩兵之日。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  光武审《黄石》,存包桑,闭玉门以谢西域之质,卑词币以礼匈奴之使,其意防盖已弘深。岂其颠沛平城之围,忍伤黥王之陈乎?
  马武(?-61),东汉大臣。字子张,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湖阳镇)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入绿林军,为新市兵将领,后归刘秀,东汉建立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马武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
  初入绿林军,后归刘秀,东汉建立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马武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老在郡界起义,马武前去投奔,后入绿林军。  更始政权建立后,马武被任为侍郎,与刘秀共击王寻,又被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击王郎。后刘秀攻克邯郸(参见刘秀统一河北之战),请谢躬和马武等人去置酒高会,想要乘机图谋谢躬,未成。刘秀单独与马武登丛台,从容对马武说:“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马武说:“驽怯无方略。”刘秀对说:“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后汉书?马武列传》)  马武由此心归刘秀。谢躬被杀后,马武骑快马到射犬投奔刘秀,刘秀甚悦,引置左右,每当慰劳诸将,马武总是为刘秀斟酒,刘秀非常高兴。刘秀让其率其部下至邺,武叩头不愿,刘秀更加高兴,便随刘秀征战。参与镇压了河北尤来、五幡等起义军。刘秀败于慎水,马武独自殿后,攻击追兵,使义军不能追击。后攻击安次、小广阳,马武常为先锋力战无前,诸将皆率军跟随,大破义农民军,马武率军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刘秀即位后,任马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
  建武四年(28年),马武与虎牙将军盖延等征讨刘永(参见东汉统一关东之战),马武率军攻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下成武、楚丘,因功拜为捕虏将军。  建武五年(29年),庞萌反叛,马武率军攻桃城,先与其交战,败其军,光武帝到后,庞萌败走。  建武六年(30年)夏,马武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西击隗嚣(参见东汉平陇西之战),汉军进展不利,引兵而回,隗嚣率军猛追,汉军形势危急,马武选精骑殿后,披甲持戟而战,杀数千人,隗嚣引兵而退,诸军才得以回长安。  建武十三年(37年),马武增食邑,更封鄃侯。率兵北屯下曲阳,以备匈奴。因杀军吏而获罪,奉命将妻儿送回,交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  光武帝与功臣诸侯亲切交谈时说:“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高密侯邓禹先回答说:“臣少尝学问,可郡文学博士。”光武帝说:“何言之谦乎?卿邓氏子,志行修整,何为不掾功曹?”其余诸人依次回答,到马武时,马武说:“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光武帝笑道:“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后汉书?马武列传》)。  马武生性爱酒,阔达敢言。《后汉书?马武列传》中写道“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武任中郎将,率军击武陵蛮人,回来后,上交印绶。明帝初,西羌攻击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深以为患。  永平元年(58年)年,朝廷再次拜马武为捕虏将军,中郎将王丰为副将,与监军使者窦固、右辅都尉陈欣,率四万人前去平定(参见东汉与羌的战争)。在金城与羌人交战,斩首六百级。又在洛都谷与羌人交战,结果被羌人所败,死千余人。羌人率众出塞,马武率军追击到东、西邯(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大破羌人,斩首四千六百级,俘一千六百人,余众皆降散。马武引兵而还,增邑七百户,其食邑达一千八百户。  永平四年(61年),马武去世。
  据传说,博爱县城东北的马营、原马营、马营观三个村,都是马武驻扎过的地方。马营在博爱县城北2公里。原是马武老营盘。原马营在博爱城东,距县城1公里。原为马武驻军的营盘,后因原姓族人入住,称为原马营;马营观在原马营北1公里,马营东2公里,也是马武部队的驻地,后因村中有一道观,香火鼎盛,改称为马营观。  传说金城乡的东马营、西马营是马武射犬之战的前沿阵地。射犬之战的射犬,即今天的东金城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城镇,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居住。东马营、西马营两个村在射犬城西,距离射犬城一公里左右,是围攻射犬的非常好的前沿阵地。射犬之战开始之前,马武的部队就驻扎在这里。后来有人在这里居住成村,为了纪念马武将军射犬之战的史迹,后人将马武将军率部曾经驻扎过的地方形成的两个村庄命名为东马营、西马营。
  关于这两个村庄的名称来历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在元末明初,朱元璋率部来怀庆府作战,朱元璋的部队驻扎在清化镇南部一带,形成了今天的南朱营、北朱营两个村庄;朱元璋的夫人马腊梅率部驻扎在金城一带,形成了两个村庄,一个叫东马营、一个叫西马营。
  从朱元璋的行踪看,朱元璋根本没有到过怀庆府。朱元璋起义之初,在刘伯温、李善长的谋划下建立了南京根据地。他的主要活动是在以南京为中心的活动。
  史籍中记载朱元璋西行最远者为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的汴梁之行:“甲子,车驾发京师,幸汴梁。时言者谓君天下宜中土,汴梁宋故都,劝帝往视之,且会大将谋取元都。[引自《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  可见,朱元璋的这次汴梁之行的目的有两个:  一则有人认为汴梁是北宋的首都,建议朱元璋也在汴梁建都;  二则与徐达、常遇春等部署攻取元都燕京的事情。  经过考察,朱元璋认为,汴梁四周一片平坦,无险可守,很容易被敌人攻破,北宋的靖康之耻才过了不到100年,朱元璋对此记忆犹新,在此建都,于国不利,因而放弃了在汴梁建都的打算。  从明军在怀庆府的作战看。明军在怀庆府的作战,主要是在明军“略定秦晋”时。
  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既定元都后,受命取山西:“十月戊辰,大将军徐达遣广武卫镇抚刘聚守河间,兼领府事。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克武陟下怀庆,元平章白锁住弃城遁。兵至太行山碗子城,破其关,元兵奔溃。(《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  这些记载说明朱元璋也没有在这里作过战。并且明军也没有在怀庆府地区长久停留。所以,因朱元璋、马腊梅驻军而命名几个村名的说法是不太靠谱的。
  王堡村在博爱县城南5公里处,王堡村南2公里处有东汉墓冢四座,民间称为南石墓、北石墓。南石墓两座,分别为马武墓、岑彭墓;北石墓分别为邓禹墓、姚期墓。
  马武墓在六十年代曾被挖开过。据亲历者说,马武墓为石结构墓冢,四周均为青石,有石门,墓有石梁,厚约40公分,宽30公分,长约2.5米。  六十年代红卫兵挖开马武墓,墓内积水清冽,用抽水机抽了很长时间才将水抽干;墓室内淤泥约80公分深,因淤泥太深,没有找到有关文物。马武墓挖出来的石梁原先放在村里的饲养室,后来不知所终。
  马武墓北有东马、西马两个自然村,据说为马武守墓者居住的村庄。后来人员不断繁衍,形成两个自然村。这两个村一个在东面,一个在西面,根据地理位置,分别称为东马、西马。
  射犬之战的最高领导是刘秀,为什么很少以刘秀的名号命名的地名?射犬之战的参加者除了马武之外,还有岑鹏、姚期、邓禹、寇珣、冯异、耿纯、贾复等人,为什么没有以他们名号命名的地名?
  从受崇拜的程度看,王堡的四座汉墓为马武墓、岑彭墓、邓禹墓、姚期墓,为什么没有其他三人的名号命名的地名?从当时的史实上看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从刘秀射犬之战的部署看,刘秀是非常看重射犬之战在夺取更始政权战略地位的。  河内是通往长安的咽喉要道,占领了河内,就堵死了其他人占领长安,窃取神器的可能性;  射犬之战投入了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八员大将,占全部云台二十八将的三分之一强,这是刘秀在夺取更始政权过程中的任何战役都没有过的。  马武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投奔刘秀,无疑是雪中送炭,当然会受到刘秀的喜欢。再者,马武也是刘秀想得而没有得到的人才。在关键时刻马武不请自来投奔刘秀,想当然的成为刘秀当时的宠信对象。马武也自然在民众中威信也比其他将领高,上下眼睛都盯着马武,从这个角度看,以马武的名号命名地名多些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马武是绿林豪杰,善于沟通上下关系。马武到了刘秀的大营,无论是酒宴、盛会,刘秀常将马武引置左右;马武呢,每次宴集都给刘秀敬酒,讨得刘秀喜欢。  据史书记载,“马武为人嗜喝酒,胸怀阔达敢说真话”马武的行侠仗义、豪爽的性格可能也是马武能够深得人心的重要方面。也是以他的名号命名地名多的重要原因。
  东汉王朝显然很顺利地扫灭了割据的群雄,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侵扰却成了很棘手的问题。包括永登在内的甘青一代羌人,不断扰盗陇西。汉明帝刘庄即位前后,永登一带的形势再度严峻起来。  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56年)九月,羌人在允街(金红城镇)击败东汉的郡兵,又在允吾(今河口一带)全歼前来征讨的东汉张鸿军队,锋芒直逼金城,京师震动。  在这危急关头,汉明帝“复拜武为捕掳将军”,命马武与中郎将五丰等人率兵四万进攻羌人。马武不顾年逾六十的高龄,慷慨率军出征。长驱直入羌人腹地,在浩门一代与羌人激战,取得“斩首六百几”的胜利,接着他又乘胜追击,几经反复,终于在东西邯(今青海化隆县)大胜羌人,“斩首四千六百余级,获生口(即俘虏)千六百人”,其余羌人或降或逃或散。  马武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马武西征永登,为其一生的戎马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马武凯旋回京后受到了增加食邑700户的奖励。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为表彰马武的功绩和追赶其他为东汉王朝立下悍马功劳的功臣,汉明帝下旨在南宫云台画了以邓禹为首,包括马武在内的28个功臣的画像,史称“中兴二十八将”或“云台二十八将”。  由于28将于古代天文学中28宿数目相等,所以又被神化为上应28宿,马武则被说成“奎木狼”下凡。此时的马武,虽然安享荣华富贵,但已进入风烛残年。  永平四年,这位驰骋沙场数十载的英雄人物在洛阳去世。
  汉殇帝刘隆生于东汉和帝元兴年(105),为和帝与邓皇后少子。出生100多天,和帝去世。按照传统,继承皇位应是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有病,多年不愈。故先立刘隆为皇太子,接着在当天夜里,襁褓中的刘隆正式即皇帝位。  
  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谥号孝殇皇帝。  和帝死时,尚未及立太子。阴皇后、邓皇后均未有子嗣,后宫嫔妃所生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因此,往往视宫 邓皇后中为凶地,以后所生皇子均由奶娘抱出宫外,寄养民间。等到和帝驾崩,群臣一时也难以尽寻皇子下落。最后,由邓皇后提供线索,只找到了宫女所生的两个皇子,长者刘胜8岁,素有痼疾,未便迎立;少子刘隆,出生才百日,乃即令迎入,立为太子,当夜即位,尊邓后为邓太后,是为汉殇帝。   不到半月,即到明年,于是改元延平。因殇帝尚在襁褓之中,只能由邓太后临朝听政。可怜的是,殇帝糊里糊涂地做了8个月的皇帝,奶还没断,命就断了。  延平元年(106)八月,汉殇帝刘隆死于崇德前殿,年2岁。
  与西汉大大不同的是,东汉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时10岁,安帝即位时13岁,顺帝即位时11岁。顺帝死后冲帝即位时只2岁,到3岁时死了,继位的质帝只8岁,到9岁死了,继位的桓帝也只15岁。桓帝之后的灵帝,即位时12岁,仍是个娃娃。  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外戚掌权,作威作福。皇帝长大后,反过来要摆脱外戚控制,于是求助于宦官,通过宦官势力来消灭外戚势力;下一届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势,反过来又要消灭宦官势力。  这样的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东汉时期,特别是从和帝起,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  东汉末年正是如此,宦官和外戚斗得一团糟,边远地带的地方军董卓趁机应诏入京,把一个三国时代的窗户纸彻底捅破。
  邓太后垂帘听政  
  面对这样美艳的女上司,不垂帘的话,男下属估计站不稳了。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美女上司和下属发生点什么风流韵事,要多少有多少。以后有机会整理一下,再找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下,名字姑且先叫做《历史上十大著名办公室恋情》,哈哈。
  马成(?~56年)字君迁。南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东北)人。东汉开国功臣,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少为县吏,刘秀入颖川时归刘秀,初任安集掾,又调任郏县令。刘秀征讨河北,他弃官步行,追到满阳方赶上刘秀,刘秀任他以期门职跟随征战。刘秀即位,迁升他为护军都尉。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再迁扬武将军,率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征调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之兵进击李宪。他采取深沟高垒、围而不战的战术,使城中粮尽,迫不战而败,斩杀李宪,平定江淮。
  马成(?~56年)字君迁。南阳郡棘阳(今新野县东北)人。东汉开国功臣,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少为县吏,刘秀入颖川时归刘秀,初任安集掾,又调任郏县令。刘秀征讨河北,他弃官步行,追到满阳方赶上刘秀,刘秀任他以期门职跟随征战。刘秀即位,迁升他为护军都尉。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再迁扬武将军,率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征调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之兵进击李宪。他采取深沟高垒、围而不战的战术,使城中粮尽,迫不战而败,斩杀李宪,平定江淮。
  建武七年(公元31年),马成被封为平舒侯。建武八年(公元32年),跟随刘秀进击隗嚣。大败隗嚣后,奉命任天水太守。是年冬,还师京都。建武九年(公元33年),代来歙为中郎将,率武威将军刘尚等将破河池,平定武都。建武十年(公元34年),行大司空事。未几,复任扬武将军。  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奉命在常山、中山屯田,镇守北边。又代骠骑大将军杜茂整治边防,自西河至渭桥,由河上至安邑,从太原到井陉,从中山到邺郡,皆建造坚固工事,修筑烽火台,并十里设一守望,视事六年,刘秀以为他勤劳功高,征还京师。因边民上书请示马成回防地,他奉命复回屯田。直到北方无事,才调任中山太守。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定封全椒侯,回居封地。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去世。永平中,汉明帝感念前世开国功臣,诏画师绘马成像于南宫云台,为二十八宿之一。
  中山太守全椒侯胃土雉马成  
  云台二十八将,为汉光武帝刘秀重兴汉氏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传说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东西汉演义》是明清两部较为优秀的讲史小说《东汉演义》和《西汉演义》的合集。《东汉演义》,又名《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清代清远道人重编。小说叙述王莽篡汉及赤眉、绿林等豪杰反莽起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恢复大汉江山的故事,其中刘玄、刘秀及邓禹、铫期等“二十八宿”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西汉演义》,明代锺山居士甄伟演义。小说主要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项羽、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描绘了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形象。  此书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年间金陵周氏大业堂刊本。而最有名的版本为明末《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该本除收甄伟《西汉演义》外,还收了金川西湖谢诏编集的《东汉演义》。《东汉演义》共十卷一百四十六回,剑啸阁收入时有删节,删节后为一百二十五回。《东汉》与《西汉》比较,《西汉》故事虽有演义成份,但基本内容与历史记载相合,且每一回字数较多,故事完整。《东汉》故事则多取自民间传说,谢诏编时又加许多想象,故与史实相差甚远,而每一回字数仅数百,故事叙述过于简略。  后珊城清远道人,深感《西汉》、《东汉》虚实之差,遂本史鉴之法重编了《东汉演义》。清远道人之重编本,较之谢诏原本更符合历史,但不足之处是缺乏演义的想象力和文学性,文字大量截取自正史。  自清远道人重编后,嘉庆同文堂本、同治善成堂本《东西汉演义》,均是将甄伟《西汉演义》与清远道人重编《东汉演义》合刊在一起。本次整理即以清善成堂本《东西汉演义》为底本,校勘《西汉演义》时又参校了剑啸阁本和民国时刘文英标点本,为使故事连贯,按刘文英本删去了一些诗词。《东汉演义》则参校了《汉书?王莽传》及《后汉书》。善成堂本《东汉演义》刊刻错误颇多,均据史书一一校正。
  @海角大王 2016楼
05:47:13    -----------------------------  汗一个,这张图怎么像胡人将军。
22:43:54  回复第806楼(作者:
20:09)  美国卫星舆图中表明,中国单西安的金字塔就有16座之多!  信息源来自叫佐尔茨.罕特. 施罗泰尔……  ==========  楼主,你太能扯了吧,我作为一个对西安古迹颇有研究的西安人,严重怀疑你笔下的西安在火星上  -----------------------------  @海角大王 1962楼
18:35:02  这是别人的说法,我只是引用了一下,主要目的就是挑起话题而已。西安还没去过,有机会一定去古都走走......  -----------------------------  楼主,你这个帖子我追了好多天,觉得颇有深度,一直到看到你写西安这一段,于是就不想看了,因为写得太夸张了。西安是古帝都,有很多皇帝葬在这里,皇帝的坟墓都要起封土,就像农村下葬要堆个坟包一样,不能把凡是高出地面的土堆都称作金字塔啊!建议你有时间来陕西实地考察下皇帝的陵墓。
  楼主好文
  @海角大王
05:47:13    -----------------------------  @飞渡烟雨间楼
10:51:17  汗一个,这张图怎么像胡人将军。  -----------------------------  呵呵,有点混血?孙权还碧眼紫髯呢...
22:43:54  回复第806楼(作者:
20:09)  美国卫星舆图中表明,中国单西安的金字塔就有16座之多!  信息源来自叫佐尔茨.罕特. 施罗泰尔……  ==========  楼主,你太能扯了吧,我作为一个对西安古迹颇有研究的西安人,严重怀疑你笔下的西安在火星上  -----------------------------  @海角大王
18:35:02  这是别人的说法,我只是引用了一下,主要目的就是挑起话题而已。西安还没去过,有机会一定去古都走走......  -----------------------------  @过客4楼
11:29:17  楼主,你这个帖子我追了好多天,觉得颇有深度,一直到看到你写西安这一段,于是就不想看了,因为写得太夸张了。西安是古帝都,有很多皇帝葬在这里,皇帝的坟墓都要起封土,就像农村下葬要堆个坟包一样,不能把凡是高出地面的土堆都称作金字塔啊!建议你有时间来陕西实地考察下皇帝的陵墓。  -----------------------------  有钱的时候没得闲,有闲的时候没得钱。你叫我看,我只能用谷歌地图,放大了看...
  @乱逛无聊的帐号 2075楼
11:48:49  楼主好文 膜拜 先收藏 漫漫看  -----------------------------  谢谢支持,握个手...
  王梁(?-38年),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早年为郡吏,太守彭宠以王梁守狐奴令,拜偏将军。占领邯郸后,赐关内侯。在魏郡、清河、东郡击败五校农民军。历任大司空、济南太守,先封武强侯。建武十三年,封阜成侯。建武十四年,卒于官。有子王禹。
  渔阳:地名,现天津市蓟县,因蓟县西北有一山,名曰渔山,县城在山南,故古时名渔阳,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后泛指有战事发生。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推背图  颂曰   渔阳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葬金环  《推背图》第五象描述的,是发生在唐朝中期(公元755年及随后八年间)安史之乱和马嵬之变的历史事件。
  渔阳要阳,今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  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北部,北面毗邻内蒙古自治区。丰宁县名来源于乾隆皇帝御赐,取字“丰阜康宁”。丰宁满族自治县与首都北京接壤,既是河北省环京津县之一,又是联系北京与内蒙古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是汉族等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和谐。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总面积为8765平方公里,辖9镇17乡,总人口37.4万人,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13个民族,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5%。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丰宁满族自治县,当地汉族大多改成满族。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粟等,坝上出产莜麦和马铃薯。肉用牛和细毛羊也是主要畜产品。矿产有煤、磷和金。      
  著名诗人,文学家郭小川,出生于一九一九年,卒于一九七六年。郭小川原名郭恩大,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当时属承德的前身——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一九三三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郭小川先生一生投身革命斗争,在抗战时期中创作了许多鼓舞斗志的诗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 郭小川创作作品极多,主要著作有:《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还有一些政论、杂文作品。    
  王梁原是渔阳郡的小吏,后来被渔阳太守彭宠重用,被任命为狐奴县(今北京市顺义区)县令。  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令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镇慰河北诸州郡。刘秀到河北后不久,王郎在邯郸称帝,河北多从之。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离蓟南下。  上谷太守耿况劝说渔阳太守彭宠一起派兵支持刘秀。彭宠的主要部下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也都力劝彭宠支持刘秀。彭宠于是派遣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率领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与上谷军合兵南下支援刘秀。  上谷兵、渔阳兵会师南下,沿途击斩王郎的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余人,攻取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所属二十二县,终于在广阿(今河北隆尧东)追上了刘秀。  刘秀得到这支生力军之后非常高兴,把王梁、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等人都封为偏将军,让他们都继续统领本部兵马。  公元24年(更始二年)五月,刘秀攻入邯郸,斩杀王郎,随即封赏功臣,王梁被赐爵关内侯。此后跟从刘秀,参加了平定河北的征战。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刘秀派邓禹西征,冯异南驻孟津,自己亲率主力北徇燕赵。王梁被刘秀任命为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令与河内太守寇恂一起留守大后方河内郡,王梁协助寇恂、冯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令朱鲔等不敢出兵,刘秀认为王梁的功劳很大。  公元25年(更始三年),刘秀称帝,改元建武,在议选大司空时,因为《赤伏符》上说“王梁主卫作玄武”,刘秀认为野王是卫元君所徙,玄武是水神之名,司空是水土之官,于是擢拜王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檀乡农民军与五校农民军合兵进扰魏郡(郡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清河郡(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大司空王梁、大将军杜茂、扬化将军坚镡、建义大将军朱佑、执金吾贾复、偏将军王霸、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等九将军共击檀乡农民军,诏令军事一律归属大司马,而王梁擅自发动野王兵,刘秀以其不遵诏令,令他在所在县中停止行动,而王梁仍然擅自进军。  刘秀以王梁前前后后都违抗命令,大怒,派遣尚书宗广持符节往军中斩王梁。宗广不忍心诛杀王梁,就用囚车将王梁载回京师。到京师之后,刘秀感念旧情赦免了王梁,派宋弘取代王梁出任大司空。一个多月之后,刘秀又任命王梁为中郎将,兼执金吾事。派他北守箕关,王梁到任后攻击赤眉别校,赤眉别校投降。  随后刘秀再命杜茂与中郎将王梁一起清剿五校农民军余部,杜茂、王梁先后在魏郡﹑清河郡﹑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击败了五校农民军,平毁了其所筑的所有营堡,迫降农民军持节的大将就有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成为汉军的重要后方基地。  公元27年(建武三年)春,王梁带兵转击五校农民军,一直追击到了信都、赵国,大破五校农民军,农民军所有屯聚的营垒都平毁了。
  公元27年(建武三年)冬,刘秀派遣使者持符节拜王梁为前将军。  公元28年(建武四年)春,王梁奉命带兵进攻刘永残部占据的肥城、文阳,都很快攻下了。王梁进而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合兵进攻刘永残党的大将佼彊(一作佼强)、苏茂于楚、沛之间,攻拔大梁、砫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道并进,一年多全都平定了。  公元29年(建武五年)春,王梁跟从刘秀亲征,在救桃城,破庞萌等战斗中,王梁战斗尤其有力。刘秀任命李通代王梁为前将军。拜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者,将兵一如过去。
  在担任山阳太守几个月之后,王梁被征召入京,取代欧阳歙担任河南尹。王梁开渠引谷水注入洛阳城下,向东泻入巩川,等到渠成而水不流。  公元31年(建武七年),有司弹劾奏明,王梁惭惧,上书请求退职。刘秀下诏书说“: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他为贤,所以将他擢升到京师。他建议开渠,是为人兴利,众力已过,而功不成。百姓埋怨诽谤,言谈者喧哗吵嚷。虽蒙皇帝宽宥,他本人还是执意谦退,‘君子成人之美’,特以王梁为济南太守。”  建武十三年(37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  建武十四年(38年),卒于官。
  王梁死后,其子王禹嗣位。王禹去世,其子王坚石嗣位。王坚石因父亲王禹及弟弟王平参与了楚王刘英谋反的罪案而被追究,斩于市,封国被废除。  
  徐钧:“台辅尊贤菲报功,况因符命策司空。平生只为耽言谶,待此登庸恐未公。”  谈迁《枣林杂俎》:“王梁、杜茂,应赤符而击五校矣,乃抚剑抵掌。”《后汉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七十一》:“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
  王梁墓址没有明确记载。河南省济源市东13公里的梨林乡冢上村东200米处有一座古墓,人称梁王冢。挖出的文物有陶盆、陶罐、铁锅、铁熬等。相传梁王系南北朝人,也有人传说是辽王墓或后汉时王梁墓。由于年代久远失考,均无文字记载,现该冢为济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明代谢诏所著的《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东汉演义》等通俗小说及评书、评话等民间曲艺之中,王梁字国栋,手使一把素缨枪,是二十八星宿之中的昴日鸡。原在青峰山占山为王,后随刘秀征战四方,平定天下。  王梁出场的片段就是“郭家庄招亲”。话说刘秀君臣出离昆阳,路经郭家庄,巧逢青峰山寨主要来抢亲,寨主火灵官张美被姚期痛打后逃回山寨,率领人等怒杀回马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王梁、万修倒反青峰山,投降刘秀,最后众将群殴张美,贼人仓皇逃走。刘秀于郭家庄招亲。  《赤伏符》是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所以刘秀对《赤伏符》非常迷信。他称帝之后便根据《赤伏符》中的谶语任命王梁为大司空,《赤伏符》里面还有孙咸两个字,正好刘秀手下有叫孙咸的,便想任命他为大司马,但众将都不服气,刘秀只好做罢,改而任命吴汉为大司马。  可见王梁出任大司空是有谶语的原因,但他的战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要不然就会象孙咸一样,因为没有军功而被大家否决的。
  古龙写过一个人物,大家应该还记得——司空摘星。个人觉得,名字取得非常赞!!!
  司空是一种官职,久而久之成为姓氏。与此类似的还有司马、司徒、申屠......
  @子浪际星
22:59:00  智人族  —————————————————  这是真谛  
  @空壳先生 7楼
00:18:38  我觉得机械人最终会统一全球!同意的顶下  -----------------------------  有可能,不过人类也应该也不会灭绝,你看殖民者杀印第安这么起劲也最后让印第安留了点自留地。
  说到司徒,不难联想到一个美国人。他取了一个名字,创建了一所大学。他取的中文名字叫——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6年,司徒雷登的独生子杰克也在杭州出生。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管杭州基督教天水堂,司徒雷登即出生在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耶稣堂弄),会讲一口纯正的杭州话。11岁时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曾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他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从事传教,并钻研汉语。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管杭州基督教天水堂,司徒雷登即出生在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耶稣堂弄),会讲一口纯正的杭州话。11岁时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曾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他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从事传教,并钻研汉语。  
  1908年开始任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0年任南京教会事业委员会主席。辛亥革命时兼任美国新闻界联合通讯社驻南京特约记者。  民国8年(1919年)1月,他被聘请为燕京大学校长,此后,他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司徒雷登四处募捐,为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宫殿式的美轮美奂的新校园,不惜出重金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绍虞、顾颉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  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的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21年他受聘为中国教会教育调查团成员。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到日本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  中华民国35年(1946年)7月11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积极支持国民党政府进行反共内战,又拉拢民主个人主义者,培植中间势力。  同年10月,来杭参加杭州青年会复会典礼并祭扫其父母之墓,杭州市参议会授予他“杭州市荣誉公民”称号。当时有人这样评论:他“既是政客又是学者,既是狡猾的对手又是温馨的朋友”。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占南京,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留在那里。日由于美国在华政策的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据说在他离开中国前夕,曾经和中国共产党高层秘密接触,也打算前往北京磋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事宜,但是被提前召回,未能成行。  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将他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讽刺,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这篇文章还被收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在中国成了声名狼藉和失败的代名词。
  日,毛泽东发表了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写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之后,所有驻华使节,包括苏联大使,都跟国民党政府南下去了广州,只有司徒雷登还执意留在南京,并试图去北京与毛泽东见面。  毛泽东还写道:“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1949年回到美国之后,据称他被当时在麦卡锡反共运动笼罩下的美国国务院勒令不能讲话,不能参加任何正式活动。心情抑郁的他在照顾他的傅泾波家里不幸中风,从此靠这个中国家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度过余生。  1962年司徒雷登在美国去世,留下的遗嘱是希望自己能够葬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他在1926年去世的亲爱的夫人爱琳女士就葬在那里。司徒雷登,在美国筹集资金250万美元,建立燕京大学(当时共花费360万美元建成),燕京大学存在33年,其任校长27年,在不到一万名毕业生中,为中国培养55名院士,后因保护燕大和学生,被日本囚禁三年,后出任美驻中大使。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县护栏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