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中的判断自调式滚轮架调性大家有没有什么简单具体的好方法?我乐理中这个学的不太好

浅论基本乐理教学中调式调性的分析方法--《音乐时空》2013年08期
浅论基本乐理教学中调式调性的分析方法
【摘要】:正基本乐理中的重难点知识调式调性分析,对很多音乐初学者来说,在被告知明确的调式体系前提下能较准备分析出旋律的调式调性。而在不明确调式体系时去分析调式调性,则往往不知所措。本文立足前人对调式调性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乐理教学经验将调式调性分析方法归纳为"一看二唱三听四判",即着重从看旋律构成音的连接、唱旋律、听旋律的音响效果及综合判断来论述三大调式体系中存在的单一调性及转调旋律的分析。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60-4;G652【正文快照】:
基本乐理中的重难点知识调式调性分析,对很多音乐初学者来说,在被告知明确的调式体系前提下能较准备分析出旋律的调式调性。而在不明确调式体系时去分析调式调性,则往往不知所措。本文立足前人对调式调性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乐理教学经验将调式调性分析方法归纳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永言;[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黄晓钟;;[J];音乐创作;2008年02期
魏琳琳;;[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林丹;;[J];艺术教育;2007年11期
董伽;;[J];艺术教育;2009年03期
刘宏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郭德钢;;[J];艺术教育;2009年12期
丁善德;;[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宋莉莉;;[J];中国音乐学;2006年04期
陈惠玲;;[J];音乐创作;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修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万素;[N];中国文化报;2008年
尹晓星;[N];湖南日报;2008年
王岚岚 王小昆;[N];音乐周报;2003年
杜亚雄;[N];音乐周报;2006年
段盛斌;[N];文艺报;2008年
阎戈;[N];福建日报;2001年
肖黛;[N];青海日报;2003年
杨敏;[N];贵州民族报;2009年
胡剑平;[N];晋中日报;2010年
李婧;[N];黔西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斯琴朝克图;[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琳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张译潋;[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樊金霞;[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孔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宋丹;[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吴明泽;[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李娜;[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吴晶晶;[D];燕山大学;2009年
孔潇;[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浅析音程在乐理教学中的重要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浅析音程在乐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乐理教材求推荐,不要只浮于表面的那种 | 乐动黑白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36566人加入此小组
翻了好多讲解乐理的书,都是只说了“是什么”,而没有说“为什么”,就好比数学书上只有定理而没有证明一样比如十二平均律,相差一个八度的音之间的频率十二等分,那么为什么是十二而不是十六呢,为什么唱名只有do,re,mi,fa,so,la,si这七个,剩下的5个只是作为这七个的升降音呢,而不单独起个唱名呢还有什么大三和弦,小三和弦,说的是三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那么为什么管这样的几种音程关系叫做和弦,而不管其他的叫做和弦呢我想找一本不仅告诉我“是什么”的书,还要告诉我“为什么”这样规定的书
+ 加入我的果篮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的科普系列【不过好像拖了好久了的样子。。。等催催他......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简单说一下和弦的问题,在纯律或者五度相生率中,三度音序列恰好构成一个泛音序列,这种泛音序列的听感是最和谐的。在十二平均律中,三度之间并不恰好构成泛音序列而是有一个微小的偏差,所以十二平均律的和声效果逊于纯律,但是十二平均律可以在各个调式之间自由转调而不产生音差,所以十二平均律渐渐成为了主流律制。。。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之所以唱名只有七个,那是因为五度相生律在一个八度内只能推导出七个音来,十二音阶是后来的事情,经典调式理论中一个调式的音阶也只有七个音,so确定了调式的前提下只用七个唱名就足够了【当然调式外音应用也挺多的,但是那也是这个规则形成后的问题了......
为什么是十二不是别的数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啦。相差一个八度的两个音之间频率是2:1关系,那么在一个八度之内下一个最简的频率比是3:2。那么设置平均律的时候要尽量让两个音能构成这种频率关系。也就是说对于m平均律,相距n个半音的两音之间的频率比2^(n/m)足够接近3/2。这样只要对3/2取以2为底的对数:0.……n/m应该接近这个无理数。用连分式展开的方法得到一个不断逼近的有理数列:1/2、3/5、7/12、24/41、31/53、……这样就显而易见了,与十二大小相当的数字中,十二平均律能得到最好的纯五度。能比十二平均律更好的下一个是四十一平均律,不过一个八度分四十一个半音的话,绝大多数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都不可能演奏完整的半音列了。总的来说就是十二不大不小所以就选它了。以上全属个人yy……
求救,乐理好渣,怎么系统的提高啊?(PS:业余吉他爱好者,只会看六线,并且木有时间找老师。)
的话:求救,乐理好渣,怎么系统的提高啊?(PS:业余吉他爱好者,只会看六线,并且木有时间找老师。)引用
的话:求救,乐理好渣,怎么系统的提高啊?(PS:业余吉他爱好者,只会看六线,并且木有时间找老师。)引用
的话:求救,乐理好渣,怎么系统的提高啊?(PS:业余吉他爱好者,只会看六线,并且木有时间找老师。)表示市面上的乐理教材真的不太好,有些方法还是需要老师教的,譬如判断调性,就需要靠分析节奏前的升降号来判断,这个就是有方法的,但是大部分乐理书都没有提到这个方法,实在是难以理解。
不好意思,手机上的,不了解流程,多点了几下……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的话:表示市面上的乐理教材真的不太好,有些方法还是需要老师教的,譬如判断调性,就需要靠分析节奏前的升降号来判断,这个就是有方法的,但是大部分乐理书都没有提到这个方法,实在是难以理解。怎么可能......调号+结尾音这个方法只要涉及调式一定会讲的吧【那种普及类的书就算了,那种书算不上教材,啥都讲不明白,懂的一看很肤浅,不懂的压根不知道在说啥......
和弦我简单说一下。不光只有三和弦才叫和弦。在爵士乐手的眼中,任何2以上(包括)的音所构成的声音都可以叫做和弦。由于三和弦的和谐性,在流行音乐中所占比重也是最大的。但三和弦免不了单调,缺乏色彩变化,所以那些现代音乐家们会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加入些别的音,以改变和弦的色彩。所以就诞生了一些七和弦,九和弦等高叠和弦。这些高叠和弦中的6、7、9、11、13级音与根音会产生一种不和谐感,就为乐句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在这些不和谐和弦内,乐手的发挥余地会更大。比如在Cm7和弦中,我不仅可以演奏C小调音阶和C小调五声音阶,我还能演奏C多利安、C小调波普、C小调布鲁斯、C弗里几亚等等。这种演奏思路颠覆了传统和谐的概念,营造出“似离调非离调”的效果,也是爵士乐的基础
的话:简单说一下和弦的问题引用
的话:为什么是十二不是别的数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啦引用
的话:和弦我简单说一下。达人们,请问你们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的,是在专门的教材上,还是在论坛里和别人讨论学到的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的话:达人们,请问你们是从哪里学到这些的,是在专门的教材上,还是在论坛里和别人讨论学到的有部分是老师口口相传~部分是与他人讨论学习~部分来源于教材~~律学问题推荐
,相当有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律制~教材我没太看过基础乐理的,关于古典和声理论推荐一下杜波夫斯基的《和声学》,我是照着这本书学的,现代和声理论没太找到权威的教材,个人还是主要受教于老师的经验传授,只学到了点儿皮毛上的皮毛,让音乐专业的来推荐吧......
大部分来自教材,少部分来源于与其他乐手的交流。现代乐理市面上见得着比较靠谱的有台湾爵士吉他手廖季文老师的<流行爵士和升学>和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爵士作曲理论与实践>
流行爵士和声学
的话:为什么是十二不是别的数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啦。相差一个八度的两个音之间频率是2:1关系,那么在一个八度之内下一个最简的频率比是3:2。那么设置平均律的时候要尽量让两个音能构成这种频率关系。不只是3:2,还有4:3、5:3、5:4、7:4、9:8……存在这种频率关系的两个音合在一起,也很好听。当然,分子分母越小,听起来就越和谐。所以最和谐的是2:1,其次是3:2,接下来就轮到4:3、5:3、5:4、7:4、9:8……了。至于355:113之类(“密率”啊!有木有!),那就跟噪音差不多了。因为最和谐的是2:1,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拿来做为一个八度的音程。至于在一个八度之内,给定一个频率的声音,如何用它来产生出一系列与之和谐的声音,那就大家见仁见智了。别的不说,光是第一步就有两种方向:假定已经有一个乐器,可以发出声音A=300Hz,那么你希望另一个乐器发出怎样的声音与之配合呢?是1.5A=450Hz,还是0.67A=200Hz?第一步选定了之后,第二步的选择就更多了……这样,不同的选择,就产生了中国的宫商角徵羽、欧洲的DoReMiFaSoLaSi,以及印度的、伊斯兰的……不同的乐律体系。为什么只有几个调名?因为(同一体系中)只有那几个音调比较好听,比较和谐。其中最和谐的那几组凑在一起,就是和弦了。以上所说的,都是自然衍生出来的体系。所谓“自然”也者,就是从听觉上的和谐出发,按照2:1、3:2、4:3、5:3、5:4、7:4、9:8之类的数学规律,推演出来的。其好处是,听起来的确和谐悦耳;其坏处是,旋宫转调比较麻烦。比如说,A:B=1:2,A:C=C:D=3:5,A和B、C都比较和谐,C和D也比较和谐;但是B和D呢?B:D=18:25,可就不那么和谐了。一个八度里面,就那么几个音,还要塞一个不和谐的进去——可能还不止一个——不管是制作乐器的,还是演奏乐器的,都会发狂的。嗯,听众也会发狂的。于是,“不自然”的十二平均律闪亮登场了。他就是把一个八度等分成十二个半音——也就是说,把2:1开十二次方,得到1.05(后面的小数忘了):1——这就是一个半音的音程。两个半音,就是一个全音。Do:Re=8:9=一个全音,Do:Mi=4:5=两个全音。所以,我们可以得出Re:Mi=9:10=一个全音。我们当然知道Do:Re≠Re:Mi,8:9≠9:10;但是十二平均律才不管这一套呢。你要和他较真儿,你就输了。因为2的12次方本来就是一个无理数,一点都不和谐。它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乘方:它的平方≈Re:Do=9:8,它的四次方≈Mi:Do=5:4,它的五次方≈Fa:Do=4:3,它的七次方≈So:Do=3:2,它的九次方≈La:Do=5:3,……它的十二次方=一个八度=2:1——也就是说,虽然不自然,但是它可以“模拟”自然,模拟那些自然衍生出来的音阶。既然是模拟的,自然就谈不上多么准确,Do:Re=Re:Mi、8:9=9:10之类的,也就可以理解了。模拟的,当然比不上本来的好听。但是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完美地解决旋宫转调的麻烦。反正就这么十二个音,你再怎么旋来转去,也不过是在这十二个音里折腾,永远也不会出现18:25的尴尬场面。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十二平均律精确度不够高,模拟得不像。关于这个问题,古印度、阿拉伯的音乐家们深有同感。所以,阿拉伯有二十四平均律,古印度有七十二平均律,反正都是十二的倍数。十二倍数以外的平均律,比如楼主设想的十六平均律,我还没听说过。而且,二十四也罢,七十二也罢,真正用得上的,也就是一小部分;常用的,更是只有那几个——但是,计算起来却比十二平均律麻烦得多。
我不是学音乐的,天生听音不能,唱歌跑调。小时候的音乐老师,数学和物理又不大好(数学和物理老师都是音乐的门外汉)。她讲的乐理知识,只能回避有关的数学、物理问题。等到我们有相关的知识储备的时候,当初的乐理知识都快忘光了。这些东西,都是后来脑补的。因此,楼上的发言可能有很多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因为2的12次方本来就是一个无理数,—————————————————因为2的12次方根本来就是一个无理数,
的话:我不是学音乐的,天生听音不能,唱歌跑调。小时候的音乐老师,数学和物理又不大好(数学和物理老师都是音乐的门外汉)。她讲的乐理知识,只能回避有关的数学、物理问题。等到我们有相关的知识储备的时候,当初的乐理知识都快忘光了。这些东西,都是后来脑补的。因此,楼上的发言可能有很多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有些错误 关于印度和阿拉伯的 印度是二十一或二十二平均律
阿拉伯是偏向于中庸律的特殊律制
的话:有部分是老师口口相传~部分是与他人讨论学习~部分来源于教材~~律学问题推荐,相当有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律制~教材我没太看过基础乐理的,关于古典和声理论推荐一下杜波夫斯基的《和声学》,我是照着这本书学的,现代和声理论没太找到权威的教材,个人还是主要受教于老师的经验传授,只学到了点儿皮毛上的皮毛,让音乐专业的来推荐吧......不敢说研究。。。 anyway
最近小忙 没空写文。。。
平均律有很多种 都不是自然律 因为音频比不能构成最小整数比从六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 二十一 十九
五十三 四十三等等 各种平均律都有只是十二平均律用得最多
的话:表示市面上的乐理教材真的不太好,有些方法还是需要老师教的,譬如判断调性,就需要靠分析节奏前的升降号来判断,这个就是有方法的,但是大部分乐理书都没有提到这个方法,实在是难以理解。这个所有乐理课本上应该都有升降号也是可以记住的 从一个b开始 往上是 F C G D A E B 然后就是这个五度列循环了也就是 bC bG bD bA bE bB F C G D A E B #F #C #G etc 一般用的范围是bG到#C当然 这些只是表示了关系调C调包括了C自然大调 C和声大调 C旋律大调a自然小调
a旋律小调 a和声小调其余五种中古调式以及很多种中国调式调式的判断很难 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
的话:为什么是十二不是别的数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啦。相差一个八度的两个音之间频率是2:1关系,那么在一个八度之内下一个最简的频率比是3:2。那么设置平均律的时候要尽量让两个音能构成这种频率关系。也就是说对于m平均律,相距n个半音的两音之间的频率比2^(n/m)足够接近3/2。这样只要对3/2取以2为底的对数:0.……n/m应该接近这个无理数。用连分式展开的方法得到一个不断逼近的有理数列:1/2、3/5、7/12、24/41、31/53、……这样就显而易见了,与十二大小相当的数字中,十二平均律能得到最好的纯五度。能比十二平均律更好的下一个是四十一平均律,不过一个八度分四十一个半音的话,绝大多数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都不可能演奏完整的半音列了。总的来说就是十二不大不小所以就选它了。以上全属个人yy……当时的原因没你这么复杂是因为生律了十二次之后得到的音和初始音很接近是一个不太完美的循环
的话:有些错误 关于印度和阿拉伯的 印度是二十一或二十二平均律 阿拉伯是偏向于中庸律的特殊律制中庸律?这个好像没印象了。能讲一讲吗?
的话:中庸律?这个好像没印象了。能讲一讲吗?中庸律很多种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今天买了本新的和声学,《二十世纪和声学--原创样式与应用》~~这本不错~~
的话:今天买了本新的和声学,《二十世纪和声学--原创样式与应用》~~这本不错~~但应该不是楼主想要的。
结果说道最后也没有什么推荐的书出现……
来推荐啊!!来推荐!!!顶上去!这样到最后都不怎么看什么怎么行啊!!!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基本理论-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
作者:张亚利
在高等音乐院校中,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知识理论及技能学习的基础课程,是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学习者传授共识性的音乐基础知识。近几年对于基本乐理课程的相关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基本乐理知识中某个知识点的论述。如《关于旋律的调性分析&&&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法研究之一》①、《调、调式和调性概念辨析》②。一方面是对基本乐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关注,这些关注基于世界音乐的多样性,通过这些多元的乐理知识理解和分享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如《论音体系与各民族的音阶&&兼论世界民族音乐在乐理教学中的定位》③、《认同缺失&&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乐理教学》④等。同时,还有一部分文章是关于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如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的整合(如《关于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合并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授课的探讨》⑤)、乐理与音乐欣赏的整合以及乐理与音乐史论的整合等。纵观这些方面的研究,更多地针对我国传统乐理教学过于强调理论性和数字化的特点,强调乐理知识在音乐知识学习、音乐文化分析及音乐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性   基本乐理知识作为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其系统性的规律皆源于对音乐艺术表现规律的把握。音乐理论来源于音乐实践并于实践,则是乐理知识实践性的最直接体现。所以乐理知识的实践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些知识的来源。乐理知识是对音乐艺术规律的,因此对于乐理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音乐作品孤立存在,不能把乐理作为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应该更多地和活的音乐作品分析起来。如,对于节奏节拍的理解,2/4拍不是数学意义的四分之二,而是音乐旋律进行中的强弱规律,它包含音的长短和强弱两方面的意义。因此,理解节奏节拍应把其融入具体的音乐作品中,不同节奏节拍的音乐所产生的不一样的音乐体验。再如对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的把握,更多地应该与人的听觉联系起来,比较不同音程的协和度,与具体的音响效果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乐理知识学习的最后过程总是要回归到音乐实践中的。只有把乐理知识融入之后的音乐学习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乐理知识学习的意义,才能让学到的音乐知识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对音乐作品及音乐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对于音的四种基本性质(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及高低)的理解,似乎很好理解。在教学中,用不同的强弱关系、不同的乐器演奏来体会同样的旋律,那么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将会变得更加深刻。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中二度加小三度的旋律进行这一音程进行特征的理解,可以拿一个典型的中国作品做例子,分析它的旋律进行,将这一规律性的知识点与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理论知识将变得生动而具体。   二、指导音乐实践是乐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   很多学生不重视乐理知识的学习,就在于对乐理知识的实践性认识不足。指导音乐实践活动是乐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音乐实践活动包括音乐认识、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等几类活动。而对于目前高等院校的大多数音乐学习者来说,音乐实践的学习包括声乐、器乐技能的学习,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各种风格体裁音乐作品的创作等。而乐理知识的基础性也恰恰表现在对这些音乐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中。   1.指导音乐认识实践活动的学习   对音乐艺术的认识,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乐理中的基础知识会对这些音乐的风格把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兰花花》是我国陕北地区非常流行的一首民歌,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那么,是什么让它具有了陕北地区粗犷、凄凉、奔放的特色的呢?分析一下它的乐谱,你会发现,在作品的第一句就有一个明显的四度音程的跳进,再加上这个旋律的整体下行,使得这首民歌具有了丰富的陕北特色。把四度音程放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分析,才能让我们更加感性地意识到音程对于音乐旋律风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在音乐认知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而这个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乐理知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乐理知识的掌握,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及欣赏音乐作品提供了前提。   2.指导音乐表演技能及音乐表演中艺术处理的学习   不管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都是音乐表演中的重中之重。同一首音乐作品因为艺术处理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来。而为了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们的艺术处理首先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而这一创作意图的体现往往是根据乐谱体现出来。对于乐谱的分析,包括对于作品中一些音乐记号的处理、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力度及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的分析等。分析的深度如何,取决于表演者对于音乐知识的把握。学习乐理知识,也更多地为表演技能的提高服务。例如对于钢琴伴奏的要求,在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和声基础,能设计一定的节奏型进行音乐陈述。在这个综合能力当中,乐理知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指导音乐创作实践活动的学习   音乐创作一般被认为是比较难把握的实践活动,需要创作者能够利用深厚的理论基础,展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其中的理论基础包括音乐知识的熟练掌握、各种音乐风格展现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手段。同样是五声调式,中国的五声调式就不同于日本的五声调式,如中国的角调式和日本的都节调式,每个音在这两种不同的调式中具有不同的调式意义。那么,创作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和日本音乐,在处理调式中的每个音、旋律进行中音和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时是有很大差别的。而对这些差别的把握离不开乐理知识中对调式调性的掌握。因此,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也要以熟练掌握乐理知识为前提。   三、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通过以上对乐理知识实践性的分析,在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如何体现这一实践性,如图所示:   1.通过已有的音乐积累理解乐理知识,把乐理知识作为音乐实践的理论总结   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学生在进入乐理课堂之前,不管有没有学过乐理知识,他们总是有着一定的音乐积累的。以这些音乐积累为学习乐理知识的基础,通过体验这些音乐的旋律,总结这些音乐中可发现的规律,归结为一定的&基础理论&,然后把这些知识提炼为乐理中的知识。音值组合法一直是乐理教学中的难点。这一知识的学习是在认识音符、节奏节拍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分析大量的、书写正规的、短小的乐谱。总结出这些乐谱书写的规律。这些规律即是音值组合的规律。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体现了学习音值组合法的目的,学习音值组合法的目的就是书写更加简洁易识的乐谱。其次,养成了学生读谱时认真观察乐谱的习惯。在分析乐谱中音符的组合时,其实也是在认识音乐节奏的强弱和音符时值的长短。   2.教学中把理论学习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在乐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音乐实践活动处处都应有所体现。乐理知识可以和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用音乐实践来鉴定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如解释在解释大调式和小调式的色彩不同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调式的音乐作品来欣赏,通过音乐来感受大调式的明亮和小调式的暗淡柔和。而这种通过音乐体验到的音乐色彩感,要比讲解形象生动得多,也能给学生留下更加直接的印象。转调是比较难理解的知识,一般学校的音乐院系也不把它作为重点来讲。但是转调在听觉上却是非常明显。在很多歌曲的创作中转调极其常用。所以,对于转调知识的理解,除了理论知识上的讲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能判断出在什么地方音乐的进行了转调。而这种转调的感性体验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了有趣的听觉游戏。      注释:   ①王岚,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 3   ②李金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1   ③童忠良,黄钟,2007.1   ④仲崇连,艺术百家,2008.1   ⑤吕湘,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报,2004.3      参考文献:   [1]王晓燕. 乐理教材编排与认知学的关联探微[J]. 广东    技术师范学院学.2008.8.   [2]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3]杨殿斛.基本乐理:亟待加强建设的课程--关于基本乐理    课程建设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   [4]李晓晔.对乐理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的一些思考 [J].音乐    生活. 2010.6. 中国联盟转贴于论文联盟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请咨询客服老师
内容分类导航
本栏目Digg排行
本栏目热门文章
本栏目最新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式调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