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持不断的练习研究书法字典将近20年,作品曾得到一些书法字典专家的好评,但很少走向市场,我想让自己的作

我学书法的故事 1000字 谢谢您_百度知道
我学书法的故事 1000字 谢谢您
不要抄的,谢谢您
也可以是关于我的小伙伴为了不让我扫兴忍着腿疼一起跟我玩的作文
提问者采纳
”“嗯,也还顺眼?”“当然可以了,不对。像你这么练,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毛笔字是一门艺术,行中留,如悬针竖,不能一曝十寒,初学者建议从练习楷书入手,横画欲右先左。每写一个笔画,逆锋入笔、撇,笔画特点不突出,铁杵磨成针”。”“哼。不临帖,在我们书法学校的比赛上还得了奖呢: “奶奶,怎么练也是不会练会的。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全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写。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不停地交替一样,怎么写毛笔字、很具体的大问题。间架结构比笔画特点重要,画呈尖形,提起来就细。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只要功夫深,明白了。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所谓“初学分布,买了一些柳公权,果然不像第一天写得那样难看了,留中行;反过来就不行了,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您能告诉我吗,戒骄戒躁。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收笔三个过程我的奶奶是一位对书法很有研究的人,还要学会涩势用笔。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提按、钩),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肯定有秘诀!我冲过去问奶奶,二要练好笔画特点,笔画尾端呈圆形)。至于笔和纸没有强求。磨好墨,顺笔而入,循序渐进才可以稳步提高。所谓笔法主要就是指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每当她写毛笔字时。我爱书法。启功先生曾指出。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经之路,只怕有心人,对毛笔字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必然学有所成。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为使笔画有力度,是一个很复杂,我跑到了书店。唯其如此,我按照奶奶告诉我的方法写字,由浅到深,使笔锋藏在笔画中,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不明白它的背景是学不好的,金光墨块、捺,挥笔疾书,不深练!世上我难事。怎样写好毛笔字,我就在旁边看着?奶奶写得怎么那么好看,但求平正”,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竖画欲下先上,绍兴岩石砚、行笔。因此,平常我也受她的耳濡目染。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入笔有“露锋”法?”我找来奶奶的毫州大白云,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要持之以恒。”第二天一早,是上不了路子的,一般的狼毫笔和旧报纸就是很好的毛笔字书写练习材料,笔在写字时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有“藏锋法”,我不论严寒酷暑都坚持练习,不就是那毛笔写字吗,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从此以后。明白了吗,谁不会呀。古人都说,回家后,如垂露竖,都有入笔?”“明白了,宣城生宣纸,颜真卿的字帖。“怎么那么难看。一开始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间架好的字。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避免浮华,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特别对毛笔书法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2条回答
我不能轻易认输; &nbsp,东倒西歪,我都认真练习,你学不学书法?”我想,一个字有小,我认真的练字,又怎么能写出一手好字呢,然后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纸、运笔,老师告诉我,写了个“一”字,半途而废就是像困难低头了,边写边说!&nbsp,不持之以恒; 有酸,学毛笔字实在是太困难了;&nbsp,爸爸妈妈也说我的字进步很大,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字也渐渐工整了,有甜,讲了大书法家的故事,说:“儿子:“心情放松,不但提高了我写字的质量,老师要我们照着字帖临描:是呀,持之以恒,握笔要正确,又怎么能写出一手好字呢,我总是把字写得大小不一:唉,第二天,有苦;不付出辛勤的汗水; &nbsp!这时,我把心平静了下来,刚开始学毛笔字是有些困难,再走,我都熟悉了,老师的鼓励个了我很大的动力; &nbsp:“先停一下; &nbsp,不懈努力,我仔细的看着老师的一笔一画,老师似乎看出了点什么; &nbsp,老师表扬我字有了很大的进步; &nbsp,一个字大,你便成功了,有时又很幽默,怎样搭好架子,干脆放弃吧,你便失败了。老师是书法协会的人,写得一手好字。&nbsp,通过了,渐渐地:我字写得不是很好,十分难看,在书法班里,教我们怎么样握笔; &nbsp。正如老师所说的“不付出辛勤的汗水,认输了,面对困难,我要努力练字,有进步; &nbsp、竖……各种笔画,不管天气多么闷热,可当我自己写的时候总是把字写得跟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写毛笔字的作用。&nbsp,然后再停一下; &nbsp,我一笔一画的写着,写毛笔字的速度再放慢一些,接着,就是我学习书法的真是写照;放假的时候,心想,不如去练一下字,有辣,就一定会有成果,来到了教室;我学书法的故事 &nbsp,第二天妈妈就带我来到少年宫的一个书法班,不持之以恒,教学严格,姿势要保持端正?”我说,有的粗; & (请采纳)&nbsp。我报了名,有的细;&nbsp:“同学们,点,于是我的速度越来越快。于是,韵味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一些,握好毛笔,不要紧张,也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不怕困难; &nbsp,慢慢回锋; 通过练习毛笔字,我认真地盯着老师的一笔一画; &nbsp、横; &nbsp,但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刚开始,回家时,妈妈问我; &nbsp.妈妈听了很高兴!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 &nbsp,以及怎样才能写出笔锋等一些基本动作,特别强调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培养我们良好的性格和品德。我灰心了。”还手把手教我练字&nbsp
有新颖点的吗?谢谢
没有,抱歉
  2010年暑假的时候,妈妈问我:“儿子,做完暑假作业有什么打算吗”“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学书法吧!”
  第二天,妈妈带我去况老师教的书法兴趣班去报名。况老师是书法协会的人,写得一手好字。
  首先,况老师给我们讲了写毛笔字的作用,还讲了一些书法家一字值千金的故事。接着,教我们怎样握笔,运笔,怎样搭好架子,以及怎样才能写出笔锋等一些基本功,然后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纸,握好毛笔,写了一个“一”字,编写边说:“先停一下,再走,然后再停一下,回锋。”刚开始,况老师要我们照着字帖临描。我总是写不好,有的大小不一;有的东歪西倒;有的粗;有的细。十分难看。老师看了,说:“心情放松,不要紧张,越急字写得越不好看……”说完便手把手教我写字,我仔细地看着况老师写的一笔...
有新颖点的吗? 谢谢
我国汉字的发展,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几千年来,我们汉民族由实物“字”变为象形字,又发展到表意字,再发展到形声字,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起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新一代中华子孙也应该把方块汉字宏扬光大,振兴中华。
我也经过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后,渐渐长大了。开始了认字、学字、练字的艰难旅程。可我的字总写得不好,横不平、竖不直。老师也说我“走还没学会,就开始跑了?”这样说,是因为我的字很潦草,不让人赏欣悦目,真让我内疚。怎样才能写出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呢?得从基本开始。汉字也是有基本笔画组成的,要掌握练字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建架结构,横平竖直。
学校对书法也很重视。三年级开始老师就教大家书法了。刚开始兴趣很浓,过几天便被枯燥乏味的书法感到厌倦,产生抵抗心情,完全是三...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学习书法的故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放暑假的时候,妈妈问我:“儿子,做完暑假作业有什么打算吗?”“嗯,反正我喜欢书法,就去学写毛笔字吧!”“嗯,不错。”妈妈很高兴,第二天就带我来到玉峰小学况老师教的书法班。况老师是书法协会的人,写得一手好字,教学严格,有时又很幽默。我报了名,第二天,来到了教室,况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写毛笔字的作用,讲了大书法家一字值千金的故事,接着,教我们怎么样握笔、运笔,怎样搭好架子,以及怎样才能写出笔锋等一些基本动作,特别强调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培养我们良好的性格和品德,然后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纸,握好毛笔,写了个“一”字,边写边说:“先停一下,再走,然后再停一下,慢慢回锋。”刚开始,况老师要我...
看着外面大片大片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联想到明年的春天的梅花一定会开得比往年更加鲜艳,我又回想起了我学习书法的经历。
  我学习书法是从爸爸送给我一对漂亮的镇石开始的,那块镇石上写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它的意思是无论做某事,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我学习书法的经历也正是这样:我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书法,每天坚持练习书法,我的水平也因为坚持不懈而提高了很多,进步也越来越快。三、四年级的时候因为文化课的作业多了,我不能做到每天练习,只好每个星期练习三、四次,到了五、六年级,文化课的作业就更多了,只好每个星期练习两、三次了,但我从来没有放弃,硬是挤时间坚持练习。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楼下玩耍,我却在苦练书法,我也感到...
老师说:要采纳!!!!
这是我自己写的,老师看了夸我聪明。
我的妈妈是一位对书法很有研究的人,特别对毛笔书法。每当她写毛笔字时,我就在旁边看着,平常我也受她的耳濡目染,对毛笔字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毛笔字是一门艺术,不深练,不明白它的背景是学不好的。”“哼,不就是那毛笔写字吗,谁不会呀?”我找来妈妈的毫州大白云,金光墨块,宣城生宣纸,绍兴岩石砚。磨好墨,挥笔疾书。“怎么那么难看?妈妈写得怎么那么好看?”
“嗯,不对,肯定有秘诀!我冲过去问妈妈: “妈妈,怎么写毛笔字,您能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了,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
第1篇:我学会了写书法
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去观看书法家写书法,每次看到书法家们写的字龙飞凤舞、翰墨飘香,我就特别羡慕,特别佩服,也想长大能成为鼎鼎有名的书法家。这个愿望要怎么实现呢?我灵机一动,爷爷是国家一级书法家,不正是现成的名师吗?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我拜您为师!”爷爷一口答应。
一开始,我连毛笔都不会拿,爷爷就教我:先用中指和大拇指捏紧笔杆,食指从上面靠过来,无名指和小指从下面靠近笔。我很快就学会握笔了。爷爷先教我笔划,从点、横、竖、撇、捺,到提、折、钩,一共学了38个笔划。练习了一个多月,爷爷让我写偏旁部首。我虽然会写,但几个笔划组合在一起却非常难看。练了好多次,还是老样子。我扔下笔,恼怒地说:“不学了!”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
初中三年在从前的那个学校里过得很不如意,在狼的世界里羊是很难生存的,羊在狼的社会里只能受着狼的欺辱
;凯【;lji''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学习书法的故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放暑假的时候,妈妈问我:“儿子,做完暑假作业有什么打算吗?”“嗯,反正我喜欢书法,就去学写毛笔字吧!”“嗯,不错。”妈妈很高兴,第二天就带我来到玉峰小学况老师教的书法班。况老师是书法协会的人,写得一手好字,教学严格,有时又很幽默。我报了名,第二天,来到了教室,况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写毛笔字的作用,讲了大书法家一字值千金的故事,接着,教我们怎么样握笔、运笔,怎样搭好架子,以及怎样才能写出笔锋等一些基本动作,特别强调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培养我们良好的性格和品德,然后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纸,握好毛笔,写了个“一”字,边写边说:“先停一下,再走,然后再停一下,慢慢回锋。”刚开始,况老师要我们...
我的奶奶是一位对书法很有研究的人,特别对毛笔书法。每当她写毛笔字时,我就在旁边看着,平常我也受她的耳濡目染,对毛笔字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毛笔字是一门艺术,不深练,不明白它的背景是学不好的。”“哼,不就是那毛笔写字吗,谁不会呀?”我找来奶奶的毫州大白云,金光墨块,宣城生宣纸,绍兴岩石砚。磨好墨,挥笔疾书。“怎么那么难看?奶奶写得怎么那么好看?”
“嗯,不对,肯定有秘诀!我冲过去问奶奶: “奶奶,怎么写毛笔字,您能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了,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所谓笔法主要就是指怎样创...
书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的著名书法家?_百度知道
我国的著名书法家?
3个以上!!我过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提问者采纳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頫 欧阳询 王羲之 张旭 魏钟繇 黄庭坚 米芾 苏轼 蔡襄 赵孟頫 董其昌 王铎
提问者评价
实在是太感谢啦!!!!
相关专业回答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4条回答
李 斯—创造小篆的书法家
程 邈—囚牢也传墨香,首创隶书
钟 繇—楷书的创造者
卫夫人—备受推崇的女书家
王羲之—练字成痴
王献之—一笔书的创造者
王 导一家三代—书法世家
智 永—和尚书法家
欧阳询与欧阳通父子—大小欧阳
陆柬之—勤学二王书法
虞世南—皇帝的书法老师
褚遂良—虚心受教
孙过庭—理论书法家
武则天—首位女皇书法家
颜真卿—文武双全的书法家
怀 素—狂草大家
柳公权—心正笔正
张 旭—以万物为师的书法家
张 芝—今草大家
李阳冰—致力於玉箸篆
宋太宗—雅好书法的皇帝
苏 轼—艺术才子
黄庭坚—用心揣摩怀素笔法
米 芾—日夜钻研古人名帖
蔡 襄—虚心勤学的书法家
宋徽宗—艺术家皇帝
岳 飞—文武双全的...
行书四大家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頫 欧阳询 书圣王羲之 草书 张旭,怀素 还有褚遂良,米芾,蔡襄 宋徽宗 等等
王羲之、王献、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柳宗元、郑板桥、苏轼……自己选吧
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王羲之 欧阳询
米芾 赵孟頫
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董其昌
王羲之 欧阳询 柳公权 颜真卿 黄庭坚 米芾 苏轼 蔡襄 赵孟頫 董其昌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识襄
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等。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还有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是。唐代的有张旭,被称为“草圣”,草书十分有名。我们临帖的四大书体,颜柳欧赵,也是杰出的书法家。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另外还有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黄庭坚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頫 欧阳询 王羲之 张旭 魏钟繇 黄庭坚 米芾 苏轼 蔡襄 赵孟頫 董其昌 王铎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欧阳中石、 沈鹏、 王镛、石开、陈锦城、言恭达、林岫、 张海、张旭光、王冬龄。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艺术简介: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著名书法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想投资、收藏活跃在画坛的国画、书法家作品,谁最值得投入呢???急!!!_百度知道
想投资、收藏活跃在画坛的国画、书法家作品,谁最值得投入呢???急!!!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东方猴王徐培晨的作品和口碑确实非常了得,也很有公益奉献精神,值得好好研究和收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当代著名画家徐培晨在画坛的势头猛进,其作品时非常值得收藏的,其无论是功夫还是题材均是要在中国美术史上抹下浓重一笔的人物,需要很好的预判力,理性的投资,要想在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当今画坛鱼龙混杂
房产受打压,股市低迷的当今中国,字画业确实是近几年投资的大热,增值空间最为大的行业。但是中国顶级画家的画不但真假难辨,而且是价位非常高。我个人认为像范曾 范扬等,画价虚高,泡沫很大,指不定哪一天泡沫就炸了,画价会暴跌。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即将成为顶级大师而功底又非常好的画家作为投资对象,南京的徐培晨非常不错,徐培晨的手上功夫非常好,字也写的很好,最最关键的是现在画价合理甚至偏低 ,有极大的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如果说范曾打个比方就像股票已经被庄家炒作到最高位的股票了,极有可能暴跌对收藏者有重大的损失。然而徐培晨就像是一直刚刚开始主升浪的超级蓝筹股。坚持持有拿住一定将会得到难以想象的回报。本人是江苏人,我就对我们江苏南通画派的画家做一个总结,
当代书法家作品投资市场分析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书法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其实写书法就那么点事儿
我其实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上学学的是陶瓷工艺学,研究怎么做陶瓷;后来不小心因为会写点小文章做了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再后来又当了副总做管理;后来脑袋一热又搞起了网站,把看似不错的官儿给辞了。这些年老同事见到我都很惊讶----你还会搞电脑?而平日里,很多书法家和爱好者又经常向我“讨教”这个那个的,貌似我还成了书法专家似的,这些足以证明我这人从来没有自己的主业,用人事部门的话讲----没有专业特长。
说真的,平日里的确有很多书法家跟我问这问那的,于是我想----书法其实就那么点事儿,没啥可神秘的。之所以大家喜欢问我,可能因为我乐意说真话吧。
我呢,其实是一个喜欢把事情简单化的人。对于书法,我也觉的这不过就是“用毛笔写中国字儿”而已,真的没啥。但很多人喜欢书法、研究书法、刻苦练习书法,却往往因为很多环节没有弄明白,很迷茫也很苦恼。那么,我就想写这个连载,跟大家说说我所知道的、我所认为的书法那些事儿都是啥。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认为我忽悠,那就少看,对智商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有道理,不妨先思考一下再实验,就是说,先做个皮试。
这个系列,没有先后的必然联系,我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大家就等着。。。
还要说明一下,我就是一个搞忽悠学的,大家千万别当学术著作看,万一我把你领入歧途,可不负责往外带你,后果自负,我也没有解药,华佗有,咱又不知道他埋在哪里了。。。
所谓的目录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关于毛笔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关于纸张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关于字帖
&&一、关于毛笔
到底写字用什么样的毛笔,很多人一直都在迷茫,包括今天还有人在问我应该用什么毛笔写字好?
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这么问:看你想写什么书体?写多大的字了?
比如,现在写二王一路的小行书,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使用兼毫笔。所谓的兼毫,其实就是羊毫+狼毫(软毫+硬毫),有的是软毫+尼龙丝(这种毛笔现在比较常见,成本低。)这种毛笔弹性适中,好掌握好控制。
写小行草书,有的人喜欢用“硬毫”,所谓的硬毫最常见的就是狼毫笔,弹性好,硬度大,使用起来有点跟钢笔的感觉是的,比较顺手,笔好,不容易散。可我个人以为,弹性太好、硬度比较高的毛笔,会导致如下问题:
一个是转折的时候,容易出现“圭角”,或者出现折笔造成的死角(这个是字的内部空间问题,也叫内白)。转折,是两个概念,圆的弯叫做----转,硬的弯叫做----折。死角太多的字,显得生硬,而不是有劲儿。字太硬了伤韵,这个大家记住就行了,要展开说的话,估计得写一套丛书。
一个是线条容易单薄。硬毫笔因为弹性大,所以书写的时候不太容易压下笔去铺开笔毫,所以线条很容易单薄。再者就是,线条因为好控制了,书写会容易理性,没有意外效果,于是线条很容易被书写者习惯成为一样粗,就类似放大了的钢笔字一样。
当然,每个人对工具的偏爱和控制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上述的说法不是绝对的。在高手手里,就是牙刷,人家也可以写出好字来。
当代比较有名的书法家,其实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手感选择不同的毛笔,因此也容易表现出来自己的什么个性,这是工具和技术的结合。
比如,陈忠康喜欢用羊毫写小字,我试验过,难度挺大的,不好控制,可人家水平高,技术好,就玩难度大的,所以他的羊毫笔写出来线条比较温润厚实。
张旭光喜欢用长锋羊毫写大字草书,羊毫不好控制,所以时有意外效果产生,羊毫长锋毛笔蘸墨多,线条饱满、当出现干笔的时候,线条因为用笔的配合,会显得很复杂也很有意外效果,比如笔锋倒下“擦”出来的“绞转”意味。
广东有个书法家欧广勇,善用茅龙笔(貌似始终草做的毛笔,前几天在广州见李远东拿着一支新的,没好意思要过来研究一下,颇遗憾!)写隶书,因此他的隶书写得比较苍老、破败的笔意,如枯藤一般。
八届国展获奖作者考试那次(2003年好像),曾见过方建光用人毫(大家别想歪了,就是小孩的头发做的毛笔),当时他也写小行书。
孙晓云老师用的啥毛笔一直没见过,有机会窥视一下。
其实,毛笔就是每个人的习惯,选择对路了,比较适应。在没有成为大名家之前,大家别跟毛比较劲儿,那样会事倍功半的。
据坊间传说,王羲之用中山兔毫,兔毫就是某个季节兔子脊背上的毛毛,这个我曾经在《技术视野下的王羲之书法》(连载)中论述过。所谓兔毫,我觉得就跟现在大家用的“兼毫”毛笔的性能差不多。
我平时用“鼠须笔”,这是我个人的偏好,因为兼毫笔我买不到。但是鼠须笔现在也买不到了,据悉那个厂家不做了,改种大棚菜了,生计所迫,唉。。。
对于毛笔,我觉得好用就行,没有必要追求价格。很多人迷信价格,其实那都是忽悠人的。有的人送过我红木笔杆的毛笔,还有犀牛角的笔杆、象牙的笔杆,其实毛笔这玩意我们用的就是笔头,跟什么笔杆没关系。毛笔也就是一次性的用品,用一段时间就扔掉了,类似内裤,穿破了就别补了,买新的吧。当然如果你买的是名牌,那就另说。
写字的人都知道宣纸。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宣纸的,反正古代貌似没有,比如王羲之和苏东坡那会儿。
现在,我们经常见到,每个书法家家里都有很多宣纸,玩的狠的家里会有专门一个屋子放宣纸,据说宣纸放的年代越久越好用,是这样的,新的宣纸有火气,不好用。所谓放的时间长了,就是让宣纸松软一些,类似发酵。
不过用什么样的宣纸写字好,这个对于书法家来说挺重要的,就跟你买了一台法拉利跑车,到底这车是该在山上跑,还是在农村溜达还是在北京的街上飚一下车,这是有点名堂的。
这么说吧,宣纸基本分成三大类:
1、生宣(纸),很洇墨。
2、熟宣(纸),不洇墨。
3、半生熟(纸),不太洇墨。
我曾经见过很多人,临摹兰亭序用生宣,费了牛劲儿也弄不好。为啥?因为兰亭序的字也就硬币大小,生宣很洇墨。为了写好笔画的精度,只能:墨汁少兑水,可是黏黏糊糊的很难写,跟油漆似的拉不开笔;或者加快行笔速度,一般人又做不到高速度下的精度。
其实,对于小行草书这类的字,根本就不能用生宣(特殊人物可以,不过这种人地球上罕见)。对于这一点,我们非常有必要去研究一下古人传世的那些作品。很多人几乎没有看过古人的真迹(连博物馆都没进过,整天就对着本黑白的破字帖临摹),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搞书法的不研究材料,你就比别人略逊一筹,别不服。
《兰亭序》根本就不是用生宣纸写的,大家可以这么想,东汉蔡伦造纸,东汉完蛋之后就是三国,三国归了晋,王羲之就是晋朝滴,所以那时候的科学技术水平,哪能造的出来宣纸啊?对不对?咱用脚丫子一想就能想得出来。再说了,那时候造宣纸有嘛用啊?又没有中国书协,也没有国展。
连苏东坡、米芾他们大宋朝都没有生宣纸,否则当时的中国美协主席宋徽宗早就干上大写意水墨画了,还整天画那劳什子工笔花鸟,还得眼睛都花了。
说到生宣纸,我曾经看过一个理论家的学术文章,说明清时候开始使用生宣纸写书法了,理由是明代后期徐渭他们那帮家伙(书法家+画家)花大写意画就用生宣了。2011年夏天我实在闲的没事,就开始用红星生宣临摹徐渭的大写意,感觉很不对。立马我就请教了国画家,人家告诉我----徐渭那种大写意画根本不能用生宣。当我再见到几十张当代大写意画家吴冠南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的时候,我也发觉----老吴用的也不是生宣啊。看来,明代后期开始使用生宣纸写字,是扯淡。难怪女人们都说“宁可信世上有鬼,也不信理论家那张破嘴!”
曾经在广东,有个学王铎的人让我看他的作品,我说你要用半生熟的宣纸写王铎。他说,别逗了,王铎用的生宣啊。我笑了,啥时候王铎用过生宣啊?我们之所以认为王铎用生宣,都是看的黑白字帖,丈二条幅被浓缩成手掌那么大。
为什么我要说王铎没用过(至少很少用!)呢?咱下回书接着说。。。
我看过很多王铎手卷真迹,那种材料基本类似牛皮纸(起码是熟纸或者类似现在的传真纸),这一点大家找点全彩色高清字帖,就会发现其中的笔画不是生宣的效果。至于个别涨墨线条,那都是在熟纸上墨堆积渗透的结果,绝不是生宣纸迅速渗化的痕迹。
有人说,字帖上他的大条幅都是生宣写的,不然咋会有涨墨啊?我还是请大家有机会去看原作乃至高清复制品,这样你就会发现,人家王大爷一般都是写在绢或者绫子上面的,那里是什么生宣纸啊?11月份的时候我在故宫看到一件王铎条幅,就是白绫子上面写的。如果把它印成黑白字帖,编辑再不注明,你又以为是生宣了。我们可以这么想:王铎很多时候那种丈二条幅,就是一笔一行,或者一笔写好多个字,生宣那么吸墨,他能一下子写那么多字?除非他用失传很久的“迅雷”手法写的。
曾经有高手说过一句话很经典----远离生宣!(请宣纸厂饶了我,我绝没有砸你们生意的意思!)
当然,并不是生宣绝对不能用,在当代,生宣作为书法创作最为重要的书写载体,已经不可逆转的成为大家常用的材料,而且很多当代名家也用生宣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这也是当代书法的创举和巨大开拓。但我的意思是,你要玩古人没用生宣写的那些作品,可你非要用生宣写,这可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我也无话好说了。
那么,当代高手都用什么渲纸写字呢?咱下回书继续说。。。。
随着书法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国展的拉动,几乎带动了造笔、造纸、造墨、装裱行业乃至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这应该称之为国展经济模式。其实国家发改委应该给予中国书协“拉动内需特别奖”才是。
那么,但就宣纸而言,因为二王书风的泛滥,导致大量的书法家开始寻求一种适合写精致笔画和小行草的载体。于是,我们就得以见到很多高手经常用的纸张了----
比如:泥金、泥银宣纸,这种纸大概清代有点,好像明国的时候使用稍微多一些。当代很多书法家却开始广泛运用。这种材质,类似熟纸,不洇墨,而且书写有一点摩擦力,比较好写。只是现在的粗制滥造(当代人的特点),导致很多泥金、泥银宣纸质量不佳,时间长了表面涂层会氧化变黑。而且这种宣纸比较“脆”,折叠几次容易断裂。
金卡纸,好像是当代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材质,是装裱在硬纸板上的。日本有很多各种颜色、材质、质地的金卡。国产的金卡貌似没有很好的。
粉笺纸,这个民国的时候就有,好像清代也有使用过。比如,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清代和民国的老作品,对联啥的,都有皴裂,感觉纸张很厚,墨色浓黑,基本就是这种纸张,是表面有“粉状”图层的一种宣纸,和传真热敏纸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些书法家在书写前,都是用干毛巾在表面蹭几下,让粉状物更加密实一些,这样才好写,不然很难着墨。
元熟纸、毛边纸,这基本属于练习纸,成本和售价都很低廉,因为具有特殊的书写效果,往往被书法家所青睐。
枸树皮纸,这种宣纸近几年才被大家逐渐重视起来。这是一种采用陕西、甘肃等地特有枸树皮做成的纸张,有传闻说魏晋时期的书法就是写在这种宣纸上的,因为没有可靠的依据,我不敢这么说。但是这种宣纸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基本保持了古老纸张的制作工艺和纸张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我用过一些,感觉这种纸近似半生不熟,书写的时候既能有涨墨,又能“见笔”(笔画的细节),书写感很不错,去年各类国展有很多作者都在使用。有兴趣的请在本论坛搜索“枸树皮”。
对于书写纸张,我觉得大家应该关注。你都不知道别人用什么宣纸,怎么能写好字呢?不南辕北辙就阿米头发了。那么,怎么才能追踪当代书法创作的宣纸材料呢?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看国展展览,去展厅,别买本作品集缘木求鱼。
二是跟中国书法超市或者书画市场网的收藏家们多讨教,因为他们手里有很多当代高手的真迹藏品。
对于书法家而言,对古代墨迹本书法中纸张的研究,是一个经常被忽略而又十分必要的环节,没有对这个进行研究,我敢说,你的字恐怕永远也写不太好,为社么这样说?咱下回书接着说。。。
线条,其实都是动作形成的。所谓的笔法,就是写字的动作。可是,如果你用同样的动作,但纸张不一样了,表现出来的线条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需要你根据纸张的生熟程度来调整速度。那么说,即使你弄明白了笔法,可是你没有弄明白书写载体,你依然很难做到和古人那样精彩的线条。
所以,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注意了线条、结构、章法,而忽略了古人的书写材料(毛笔、宣纸或者还有墨)。除了要研究古人的技法,书写材料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比如,我要问大家一下,《兰亭序》是写在什么纸张上面的?或许我们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本文中所说的《兰亭序》是指的冯摹本,因为真迹都说在李世民那里呢。古代传世的墨迹中,有很多线索值得我们分析、推理、大胆假设,也只有看到了这些蛛丝马迹,你才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也就比别人理解的更深刻,比别人写得更好。
那么我们仅以《兰亭序》为例,分析一下它大概的用纸。
第一,我么要知道冯摹本《兰亭序》是唐朝的一种技术“响拓”,(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我的另一个连载《技术视野下的王羲之书法》)。知道这种技术的人,就会明白,他是蒙在真迹上面双钩的。既然如此,就说明这个纸张很“薄”。
第二,《兰亭序》中的字和笔画没有“飞白”。不要以为这是老冯双钩填墨的就不会有飞白。老冯他们当时在宫里充当的都是人体复印机的工作,他们会竭尽全力保证和真迹靠近。所以,没有飞白,只能说明原作就没有,而有一两个字的个别笔画有飞白痕迹(其实是书写的时候,毛笔笔毫开叉造成的)。这个推断证明,《兰亭序》真迹的纸张是比较细腻的,也只有细腻的纸张,写这么小的字,才不会出现飞白。
第三,《兰亭序》没有涨墨、洇墨的效果,那就说明不是生宣纸。
去年11月份故宫曾经举办过“兰亭特展”,我专门去看了冯摹本的《兰亭序》,目的就是要看看到底写在什么纸张上面了(当时我是这么想的:第一,唐代人见到了王羲之真迹兰亭序,他们会尽可能用类似的纸张描摹。第二,唐代和东晋的纸张有可能没有大的技术突破,材质差不多。)
当我面对冯摹本《兰亭序》的时候,仔细分辨,觉得纸张很像我们现在的牛皮纸(至于颜色,我觉得有可能是年代久远泛黄的原因),那种纸面的质感、细腻感很像牛皮纸。只是,因为科技水平的原因,没有现在的牛皮纸做的精细,好像现在的新牛皮纸用手摩挲的一段时间,有点表面的亮面被蹭没了的感觉。
后来在另一个展厅里面,又见到了王献之的《东山帖》,那种纸张的质感也和我说的冯摹本《兰亭序》差不多,所以我推断,唐以前有可能写字大多都采用那种纸。
也有材料证明东晋使用“雁皮宣”的,有关这个资料,有形的还可以搜索我的另一个连载《技术视野下的王羲之书法》,里面有一段说明。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蜀素帖》,可是大家真的研究过老米写在什么上面的吗?即便你知道是“蜀素”,可蜀素到底是啥玩意你见过吗?你用过吗?老米用的那个蜀素和我们现在的有什么区别吗?比如材料发生变化了吗?细度一样吗?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现在的蜀素和老米那个蜀素细度、密度不一样?很简单啊----你找一个高清本的《蜀素帖》,通过放大,数一下它的单位面积内,丝织的根数,然后如法数一下你现在见到的蜀素就知道差别了。或许你觉得这么做意义不大,但这就是研究、学习的方法,只有有这种精神,才会把事情做好。不然,整体稀里糊涂的,怎么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呢?如果那样,连烤白薯的都是书法家!
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明朝以前的书法墨迹资料,会发现,作品里面都没有涨墨和飞白,这不仅仅是一个材质的问题,而且这也可以延伸为明以前中国古典书法的一个审美特征。为什么很多人总说我们现在的书法满纸燥气,这里面除了心绪的浮躁之外,是否还有笔墨的浮躁?笔墨的浮躁是否就有大量运用飞白、涨墨、宿墨的因素呢?你这样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小时候,经常见到练习书法的人用报纸,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报纸(新闻纸)书写效果还不错。新闻纸不是很洇墨,或许就有点古代某个时期纸张的效果。后来,书法家们经济条件相对好了,都开始用宣纸(哪怕是毛边纸)练字。我觉得,书法家们不要忽略新闻纸。
信纸,其实就是很熟很熟的纸张,很多人以为这不是写毛笔字的纸张,其中包括复印纸。因为这些纸张很难写,没有书写时候毛笔与纸张摩擦的“涩感”。我觉得,书法家还是要用信纸或者复印纸写写。这么光滑的纸张,对训练笔法的精度非常有好处,一旦你的用笔有毛病,在纸面上就显而易见。有的书法家为了训练笔法的精准性和合理性,甚至在挂历(画报)甚至玻璃上练习书写,至于有什么好处,写过就知道了。
我用过一种宣纸,是辽宁李洋兄介绍的,叫做“煮锤”,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两个字。这种纸是半生不熟的,很适合书写小行草书,涩感、洇墨程度都很好,便于控制。不过后来买的就不是很好了,是安徽的,整张纸会出现局部洇墨、局部不洇墨,这很讨厌,往往让你写到某个段落的时候,措手不及,一张作品就夭折了。
那么名家都用什么宣纸呢?咱下回书接着说。单就小字行草书或者楷书而言,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所见过的名家高手他们都用什么纸张----
我手里有一些孙晓云老师的小字行书,有些是洒金瓦当宣纸,有些是水纹宣纸,这些纸张基本上都属于半生熟的宣纸。
我手里有张旭光先生四尺对开的《心经》小字行书,也是水纹宣纸写的。
陈忠康早几年用高丽纸,那种纸稍微厚一些,纹理比较明显,,表面比较粗糙,但似乎不是很洇墨,因为厚一些,渗墨的效果会显得线条很厚实。现在他用生宣写小字,但也不是很生的那种宣纸。他还用过日本的金笺纸(就是比较厚,类似泥金,上面有一层很薄的丝绒)。也用过绢。
陈海良的小行草书基本用生宣,因为他的行笔速度比较快、线条比较细,所以是否洇墨对他影响不大。他也用过水纹宣纸写小字。大字有时候用宣纸,有时候用托过的绢。
管俊的小楷基本用托过的绢。不过我见过他用酒店的信纸写的册页。
朱勇方用小楷写过新闻纸。一鸟兄也爱用陈年新闻纸写小楷。
张志庆爱用粉笺写小行草书。
有些书法家这两年开始使用枸树皮纸写小行草书,洇墨有效果,也能控制不洇墨。
还有很多书法家喜欢用绢写小字。
并不是说生宣纸不能写小字,而是相对熟一些的宣纸更适合写小字,好把握也见笔,这是目前书法界的一个普遍现象。
对于书写的纸张,我是这么认为的----不要拘泥于一定是宣纸,或者一定是生宣。这都是当代人的想法!什么纸张好用、好写、好看就用什么,别老想着万一你的毛笔字传世了,纸张会不会影响传世是否久远,这种事儿发生的可能性比蚊子吃大象还渺茫。
书法家也学会分析古人的材料,不断搜寻更好的书写材料,让你的作品写得更好看,争取多卖点钱就行了,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点喜闻乐见的毛笔字作品,这就够了,你对社会和你家人的贡献已经不小了。
下一章节,我要谈谈关于字帖的事情,请关注。传统总是好的,传统也总是经典的。比如民国乃至到建国后六七十年代,曾经在文人之间比较流行的“宣纸信笺”和各种“彩笺”,书写成小品和各种组合的书法作品,相当雅致,文人气十足。比如著名的朵云轩、荣宝斋以及四川等地坊间制作精良的信笺,这些年被名家和有身份的书法家写成小品,非常值得把玩玩味。于是,中国书法超市也陆续有人出售,民间有志之士也纷纷出重金收藏那些有价值的信笺,其中不乏珍品、孤品。在这方面,学问也蛮大,其中涉及版本、故事、典故、制作方法等。我就认识以为此中行家高手----中国书法家论坛和中国书法超市的总版主:止堂夫子。
他还是青年才俊中不可多得的金石爱好者,擅长碑帖拓本鉴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书法的形式的问题深有研究。大家对此有兴趣的,不妨去中国书法超市找止堂请教一二,如没有收获,你骂他!
三、关于字帖
字帖,我作为单独一个章节拿出来说,或许大家觉得没有必要。
字帖谁不会选择啊?
一般我们认为,字帖的标准就是----清楚。但我认为这完全不够,字帖,是一个范本,它可能伴随你一生的艺术生涯,这就跟选媳妇似的那么重要。
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字帖呢?起码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清晰。按照现在的印刷技术,清晰是基本没有问题的。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清晰有时候是假的。有些出版商,为了让字帖更清晰,更具有迷惑性,在制版的时候会将图片深度锐化,玩过ps的人都知道,图片被深度锐化之后,线条会变细。锐化是以牺牲图片痕迹边缘为代价的。如果是这种“被清晰”的字帖,你看到的线条将永远是比真实痕迹“细”的,那么这种清晰就具有了欺骗性。一上路就走偏了,你还指望修成正果吗?!
那么,怎么才是真实的清晰呢?这就需要你找不同的版本去比较、去分析了,从中找出最可靠的“清晰”。不然,失之毫厘,将谬以千里也。
第二,最好选择高端版本。所谓的高端版本,我是指初版、第一版印刷的。印刷次数多了,难免会有误差,包括颜色啥的都会有所区别,与“真迹”(或者拓本)偏差大。我们选择字帖,应该苛刻到“下真迹一等”或者尽可能靠近原作的那种。
第三,最好选择全彩色印刷的,高清全彩色印刷的字帖尽管贵一些,但是你能从中捕捉和发现很多信息。诸如----原作用的什么纸张、墨色深浅如何?洇墨的效果是什么?大概用的什么墨?好的全彩色字帖,都能看出来线条叠加的痕迹,并能分析出来用笔速度、正确的用笔方法来。
第四,有条件的,可以逐渐买点复制品,日本二玄社的、国内也有几家在做。复制品的概念,可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印刷品。复制品,其实就是按照原大、原色、原样、原材质复制的,它几乎可以理解成真迹的克隆品。复制品的好处就是----你几乎是在面对真迹。线条的张力、墨色、纸张的颜色、气息等等字帖所不能表现的因素,它都有。
第五,所选的字帖最好有标明尺寸,这个尺寸我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尺寸。只有有了尺寸,你才会判断出来原作到底有多大、字有多大、线条有多粗,然后你会明白原作到底有多大的技术难度。举个例子,很多人一直面对字帖,会以为竹简、木简都有打火机那么宽,可是当你见到真的木简、竹简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比筷子宽不了多少,只有0.8--1.2厘米那么宽,于是你才会惊叹古人居然在那么窄、那么小的竹木简上写下那么精美的线条和字体。那么你知道了《兰亭序》的尺寸、知道了《平复帖》的尺寸,你会明白----人家那技术难度有多高了。。。
精彩还在继续,如需关注,请点击中国书法家论坛。
——————————————————————————————————————————————&
新浪【艺术频道】推荐精华文章:
——————————————————————————————————————————————&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精华推荐】
——————————————————————————————————————————————&&
姚宏宇书画作品商城
实力书家姚宏宇新浪博客
&收藏姚宏宇书法作品请点击这里:
冲钻区疯狂低价,信誉保真,全场包邮,购3幅以上包快递,消费500元以上送心经书法作品,并送斋号或精品小斗方一幅,是行家你懂的,别错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字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