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中华书局222篇都是散文?古文散文的特征是什么?

您现在的位置:
古文观止/中华经典解读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古文观止》全书一共有12卷,以散文为主,兼有骈文。从中国古代散文中裁花剪叶,遴选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末的优秀散文222篇,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并以时代为经,以历代作家作品为纬编排,是公认的优美散文范文。
&&&&揽尽历代华章闪烁300年光芒!&&&&《古文观止》是一部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代散文读本。这两位编者不见于文献记载,生平也不为他人所知,但是《古文观止》一书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古文观止》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这也恰恰印证了“古文观止”一名的寓意: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古文精萃加上名家精彩解读,一定可以拓展我们的创作思路,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卷一 周文&&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周郑交质(隐公三年《左传》)&&石F谏宠州吁(隐公三年《左传》)&&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左传》)&&郑庄公戒饬守臣(隐公十一年《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左传》)&&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左传》)&&曹刿论战(庄公十年《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左传》)&&齐桓下拜受胙(僖公九年《左传》)&&阴饴甥对秦伯(僖公十五年《左传》)&&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左传》)&&寺人披见文公(僖公二十四年《左传》)&&介之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左传》)&&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左传》)&&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左传》)卷二 周文&&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十七年《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宣公三年《左传》)&&齐国佐不辱命(成公二年《左传》)&&楚归晋知(成公三年《左传》)&&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左传》)&&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左传》)&&祁奚请免叔向(襄公二十一年《左传》)&&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左传》)&&季札观周乐(襄公二十九年《左传》)&&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襄公三十一年《左传》)&&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左传》)&&子革对灵王(昭公十二年《左传》)&&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左传》)&&吴许越成(哀公元年《左传》)卷三 周文&&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国语》)&&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国语》)&&单子知陈必亡(周语中《国语》)&&展禽论祀爰居(鲁语上《国语》)&&里革断罟匡君(鲁语上《国语》)&&敬姜论劳逸(鲁语下《国语》)&&叔向贺贫(晋语八《国语》)&&王孙圉论楚宝(楚语下《国语》)&&诸稽郢行成于吴(吴语《国语》)&&申胥谏许越成(吴语《国语》)&&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襄公廿九年《公羊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Y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传》)&&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礼记》)&&曾子易箦(檀弓上《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礼记》)&&杜扬觯(檀弓下《礼记》)&&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礼记》)卷四 秦文&&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司马错论伐蜀(《国策》)&&范雎说秦王(《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颜斤蜀说齐王(《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国策》)&&赵威后问齐使(《国策》)&&庄辛论幸臣(《国策》)&&触说赵太后(《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鲁共公择言(《国策》)&&唐雎说信陵君(《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国策》)&&乐毅报燕王书 (《国策》)&&李斯谏逐客书 (《秦文》)&&卜居 (《楚辞》)&&宋玉对楚王问 (《楚辞》)卷五 汉文&&五帝本纪赞(《史记》)&&项羽本纪赞(《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孔子世家赞(《史记》)&&外戚世家序(《史记》)&&伯夷列传(《史记》)&&管晏列传(《史记》)&&屈原列传(《史记》)&&酷吏列传序(《史记》)&&游侠列传序(《史记》)&&滑稽列传(《史记》)&&货殖列传序(《史记》)&&太史公自序(《史记》)&&报任少卿书(司马迁)卷六 魏文&&高帝求贤诏(《西汉文》)&&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西汉文》)&&武帝求茂材异等诏(《西汉文》)&&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杨帘ㄋ锘嶙谑椋ā段骱何摹罚&&光武帝临淄劳耿m (《东汉文》)&&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文》)&&诸葛亮前出师表 (《后汉文》)&&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卷七 六朝唐文&&陈情表(李密)&&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桃花源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北山移文(孔稚)&&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为徐敬业讨武明空檄(骆宾王)&&滕王阁序(王勃)&&与韩荆州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吊古战场文(李华)&&陋室铭(刘禹锡)&&阿房宫赋(杜牧)&&原道(韩愈)&&原毁(韩愈)&&获麟解(韩愈)&&杂说一(韩愈)&&杂说四(韩愈)卷八 唐文&&师说(韩愈)&&进学解(韩愈)&&圬者王承福传(韩愈)&&讳辩(韩愈)&&争臣论(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与于襄阳书(韩愈)&&与陈给事书(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送董邵南序(韩愈)&&送杨少尹序(韩愈)&&送石处士序(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祭十二郎文(韩愈)&&祭鳄鱼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卷九 唐宋文&&驳《复仇议》(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柳宗元)&&箕子碑(柳宗元)&&捕蛇者说(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梓人传(柳宗元)&&愚溪诗序(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待漏院记(王禹)&&黄冈竹楼记(王禹)&&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谏院题名记(司马光)&&义田记(钱公辅)&&袁州州学记(李M)&&朋党论(欧阳修)&&纵囚论(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卷十 宋文&&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送杨序(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丰乐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欧阳修)&&秋声赋(欧阳修)&&祭石曼卿文(欧阳修)&&泷冈阡表(欧阳修)&&管仲论(苏洵)&&辨奸论(苏洵)&&心术(苏洵)&&张益州画像记(苏洵)&&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范增论(苏轼)&&留侯论(苏轼)&&贾谊论(苏轼)&&晁错论(苏轼)卷十一 宋元文&&上梅直讲书(苏轼)&&喜雨亭记(苏轼)&&凌虚台记(苏轼)&&超然台记(苏轼)&&放鹤亭记(苏轼)&&石钟山记(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前赤壁赋(苏轼)&&后赤壁赋(苏轼)&&三槐堂铭(苏轼)&&方山子传(苏轼)&&六国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寄欧阳舍人书(曾巩)&&赠黎安二生序(曾巩)&&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卷十二 明文&&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阅江楼记(宋濂)&&司马季主论卜(刘基)&&卖柑者言(刘基)&&深虑论(方孝孺)&&豫让论(方孝孺)&&亲政篇(王鏊)&&尊经阁记(王守仁)&&象祠记(王守仁)&&瘗旅文(王守仁)&&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报刘一丈书(宗臣)&&《吴山图》记(归有光)&&沧浪亭记(归有光)&&《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徐文长传(袁宏道)&&五人墓碑记(张溥)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该书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影响很大,鲁迅认为它与《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古文观止》全书一共有12卷,以散文为主,兼有骈文。从中国古代散文中裁花剪叶,遴选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末的优秀散文222篇,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并以时代为经,以历代作家作品为纬编排,是公认的优美散文范文。&&&&其中,又以《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史记》等汉代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韩、柳、欧、苏的散文为重点,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二是两汉时代,本期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等派别以及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古文观止》之“古文”,应该是指骈文与制义文(八股文)之外的文言散文,此书包括了传、记、论、书、序、表、诏、赞、碑文、墓志铭、散赋、疏、策、祭文、寓言等,体裁十分完备;但此书也选了如《滕王阁序》、《北山移文》等四篇骈文,以见此体裁之一斑。&&&&《古文观止》之“观止”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之“季札观周乐”(见《古文观止》卷二):“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谓:“我所观赏的乐舞已达到最高境界,如果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所以“观止”有观赏到极致、高境界之艺术的意思。此书借用此词,是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高度赞誉。
&&&&是故本书在思想上推崇儒家传统的思想观念,并以此作为遴选的尺度,追求所选文章思想意识的正统;在艺术上,注重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词藻、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比较讲求语言艺术的表现,注重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注意音、形、义的奇妙的表达方式,基本上是从“文”的角度而不是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编辑此书的。
&&&&选文文质并重,风格多样,所选文章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故该书是品味古文精品和了解古文发展轮廓的最佳读本。
&&&&金克木先生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这正是我们注释和赏析这部《古文观止》的根据和价值所在。
&&&&编者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上梅直讲书①(苏轼)&&&&轼每读《诗>》至《鸥鹗》,读《书》至《君夷》,常窃悲周公之不遇②。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③。’吾道非耶?吾何为於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④。”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於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⑤。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⑥,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馀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入,使间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④’,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⑧”。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释&&&&①梅直讲:指梅尧臣。直讲:学官名。参见卷十《梅圣俞诗集序》。②鸱鹗:猫头鹰。《鸱鹗》一诗,旧说是周公向成王表白心迹。君爽:《尚书》篇名,周公向召公表白、劝解之词。③匪:同“非”。兕:犀牛之类的野兽。④宰:管家。⑤执事:敬称,不直指对方,而指其左右办事人员。⑥先容:事先致意,介绍推荐。⑦语见《论语?宪问》。⑧语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美文共赏&&&&苏轼进士及第,他的文章深受主考官欧阳修和编排官梅尧臣的赏识。本文是苏轼考中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信。信的主旨是“士遇知己而乐”。信中援引史实,把周公和孔子相互比较,由此说明只有同道知己才能相乐的道理。又以孔子与其弟子来比拟欧、梅与自己的关系,热烈地推崇他们,充分地表达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以及自己内心高远的抱负。整封信围绕着知己相乐的论点,层层铺展,前后呼应;而作者对欧、梅的敬仰之情也跃然纸上。&&&&文章谈古论今,直抒胸臆,用衬托的手法来叙写人物,使所赞颂之人形象倍增高大之感,显得气度不凡。作者表述私人感情,却能写得超尘脱俗,富有韵致。既有词采,又意境深远。本篇名句&&&&“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很值得自负了。&&&&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①。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②,始治官舍。为亭於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於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③,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於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於此亭⑤,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於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⑥: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日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日不然:归之造物⑦,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⑧,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注释&&&&①周公得禾:所得为一株特异的禾,因作《嘉禾》,己佚。汉武得鼎:公元前117年,汾水发现宝鼎,次年改年号为元鼎。叔孙胜敌:春秋的鲁大夫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侨如,因名其子为侨如。②扶风:汉代郡名,此指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东,苏轼时任凤翔判官。③忭:喜乐。④荐饥:连年饥荒。⑤优游:叠韵联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⑥襦:短衣。⑦造物:造物主。⑧冥冥:渺茫。&&&&美文共赏&&&&苏轼像苏轼到凤翔府供职后的第二年,当地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旱情显现。恰逢喜降春雨,于是给新建的亭子命名为“喜雨亭”。本文即记述此事。表达人们久旱逢雨的喜悦,反映了作者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用散文的形式写作喜雨。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苏轼的这篇散文《喜雨亭记》就显得十分突出。而最为可贵的就是这篇散文自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许多令人品味的地方。&&&&文章用了“喜”字,来说明人对于雨的感受和评论。全文紧扣“喜雨亭”来展开描述,分写,合写,倒写,顺写,对比写,或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渲染为雨而喜的喜气洋洋的气氛。“官吏相与庆于庭……农夫相与忭于野……病者以愈……”这是一幅万民同乐、官民同欢的喜庆图,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同苏轼一起融入了喜雨的场景中。正因如此,苏轼为新落成的亭子命名“喜雨”才是顺理成章,具有意义。&&&&他一共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作铺垫,说明古人有了喜事,常常用这件喜事来命名,以纪念喜事,这三件事都与国家的政治有关系,并多少含有天人的关系。有了这一铺垫,再说亭、事和雨就顺理成章。&&&&文章思路开阔,句法灵活,寓议论于风趣的谈话之中,用轻松活泼的笔调抒发了作者的感受,以吟咏的形式收尾,更加摇曳多姿。文中排比句式和押韵的使用,给人以神气充足、优雅俊美之感。&&&&本篇名句&&&&“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如果天上落珍珠,寒来不能缝衣服;如果天上落玉石,饿了不能当粮食。&&&&P231-233当今散文面临的难度_中国作家网
当今散文面临的难度
  文体难度
  散文在几种文学体裁中,写作难度是最大的,我将其称之为“文体难度”。
  在中国历史上,散文的兴衰一直是文化兴衰的一个重要标志。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长期保持着积极的、开放的文化发展态势,造就了唐诗宋词,造就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代散文。特别是宋代,有人说它是最接近于现代管理的朝代,文化高度发达。“唐宋八大家”中,唐朝只有韩愈和柳宗元,其余都是北宋的,南宋没有一个。宋朝灭亡之后,中国的文化也从巅峰走向衰微。所以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代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这一点,我们通过一些历代散文选本可以看出,如《古文观止》收录222篇文章,时间跨度自周代至明朝,主要是散文,少量的骈文和辞赋,其中收录唐宋时代的散文60篇以上,明朝近300年收了18篇,并且总体水平远不如唐宋散文。还有,我随手从书橱里抽出一本江西人民出版社早年出版的《历代散文选注》,该书选录先秦至清末散文102篇,其中唐宋时期自王勃至文天祥,共计46篇,而接下来的元、明、清三朝,近800年,只选了17篇,其中元代仅选了1篇。这些足以说明在中国古代,散文的繁荣标志着文化的繁荣,代表着一种文化的高度,散文本身也是最难写好的一种文体。
  时代难度
  评价文学创作,我不主张一概以“今不如昔”的观点去衡量,特别是散文创作,我是倾向“厚今薄古”的。所以,我比较赞同王蒙的看法,他说,今天的人们写得更深沉,也更多样,更有风格,也更有个性,更耐读也更艺术,更人性也更动情,更富想象力与幽默感。他的这段话,我觉得用来概括当今的散文界更为合适。进入新时期以来,散文写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散文创作的难度也正在迅速提升。
  散文创作,更像是马拉松赛跑,更像跳高或跳远,很多人都在加快速度,很多人都在刷新纪录。一个作家如果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想引起大家关注是不大可能的。
  我讲厚今薄古,就是不赞同总是把眼睛盯着前人。由于历史的原因,1949年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散文没有多少精品。著名的“南秦北杨”,今天看来也有很大局限。比如秦牧的散文,文字上比较平淡,大都是一些大众化的知识介绍,更像随笔。他曾经写过一篇《逛东陵》,写他参观慈禧陵墓的见闻感受,同样是写历史,但这种散文从立意到语言表达,都与今天的文化散文不是一回事情。《长江三日》《白杨礼赞》这样描写景物的散文名篇,现在看来,也停止在一般层面,思想深度缺乏,语言也没有现在精警。当然,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文学标准去衡量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更不能否认他们曾经领过一代文坛风骚。然而,如果我们今天还像秦牧等老一辈作家那样写散文,很难发表,也很少有人看。我相信,如果这些文坛大家活到今天,他们也会与时俱进,也许会写得更好。
  同样,再往前推一点,如果今天我们还写周作人的《乌篷船》,写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之类,也是不会有人喝彩的。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像戴望舒的《在一个边境的车站上》那样的散文,今天很多人也能够写出来。
  后人对前人的超越,这是历史规律,也是文学规律。
  现在,如果说到全国著名的小说作家,一下子可以列出上百个,但是你能说出多少知名的散文作家?贾平凹的散文,都说比他的小说好,但是如果贾平凹不写小说,散文写得再好也没有这么多人关注他,他是在小说出名之后,把他散文的影响也带起来了。
  尽管当今是个小说走红的时代,但散文的水准还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就是我指的“时代难度”。我们要想在散文领域有所造就,就必须以当今散文的标高为冲刺目标,首先要正视这种难度。
  题材难度
  这个问题牵涉到散文大与小的问题,有人坚决反对这样的划分。我认为,虽然这种划分很难说有多么科学和准确,但如果从题材选择和表现风格来看,应该承认存在“小散文”与“大散文”的分别。并且,由“小散文”向“大散文”过渡,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想把散文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抒情散文,叙事咏物,礼赞优美,目的主要是自我表达,其审美要素主要是诗性美感。至于表现形态,主要是激情的抒发与宣泄。这类散文显现的是一种柔美风格:温婉、细腻、淡雅、悠扬。另一类为“文化散文”,表达对历史或世象的感悟,其目的是一种发现性宣示,审美要素以哲性美感为优势。表现形态上看似冷静的叙述,但情感上却雄沉激昂,思想上坚定崇高。其风格壮美,往往表现为宏大、深沉、庄严、凝重。
  当然,还有一类为闲适淡雅的,读来自然,看似不经意,花前月下的性情文字。没有激情,没有愤怒,没有神圣,也没有多少赞美,从语言风格上看,更像随笔。这类篇目,实际上属于抒情散文,表达的是一种从容,一种淡定。
  从写作难度上看,一般的抒情散文肯定比较容易,而后者却比较难以驾驭,也需要相应的思想哲辨和历史文化知识作底蕴。有的青年作家写过不少散文,出版过几部集子,写母亲,写妻子,乃至一花一草、一犬一牛,都可能写得非常生动,情感也非常饱满,可他们尝试起历史题材的散文来,却没法驾驭,只能让人读到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一种急于攀升的模仿与焦躁。
  一个作家,能够将风花雪月的散文写得很潇洒,能够将一些情感题材表现得催人泪下,但不能证明他能够写好历史文化题材。
  超越自我的难度
  超越他人不容易,超越自己更难。可每个写作者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都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每个写作爱好者都比较欣赏自己,都很自信。有的初学者往往把写作冲动、写作激情当作灵感,认为自己付出了激情,付出了心血,就一定能够感动别人,希望别人欣赏他。《歌德谈话录》里早就说过,每个作者都不太愿意欣赏别人的作品,总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
  过于自信,轻视别人,几乎是文学作者的一种天性。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既要自信,又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实际水准,做到不断地超越自己。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国学网―《国学备览》―《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总字数:字     
       
用字量:个
卷篇数:篇
审定者单位:
  《古文观止》,中国历代散文选本,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并经吴兴祚审定。
  《古文观止》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轮廓和面貌。收文共222篇,分为12卷。与《文选》以后的古文选本相比,它跨越的时代既广,卷帙又不甚繁,且文章体裁多样,较少偏见,可谓广收博采,繁简适中。编排上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皆突出重点作家作品。由此可纵观古文发展之源流,也可参照分析作家之不同风格。体例方面不因循前人按文体分类之惯例,而是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入选的文章也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多为久经传诵之佳作。
  据说,编者吴楚材、吴调侯是两位好读经史、同时又擅长写作八股文的文人,他们编选的初衷是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撰一本启蒙读物,没想到,一“编”惊人,受到普遍欢迎,两个人籍此而名留史册。今人若想方便快捷地一览古今文章全貌,《古文观止》当然是首选,我们今天熟悉的著名文章,基本都在此选本之列,堪称“观止”。
  国学网站 版权专有
国学网总编室 010.8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Beijing-GuoXue(Chinese-Studies)Contemporary-Cultural-Communication Compan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文观止哪个版本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