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撒刀图片那里能卖

户撒刀欧洲一把卖到3000欧元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硬汉收藏之一代名刀:户撒刀欧洲一把卖到3000欧元
户撒刀 供图
  这绝对算得上是一门硬汉收藏,不过也是一项偏门的小众收藏,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和云南很多古老的工艺美术藏品一样,正在寻找或是走着一条与现代接轨的发展之路。
  它就是云南德宏州的户撒刀。
  户撒刀又名阿昌刀,产于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世居山林地带,善攻袭埋伏,近身格斗,长矛不易施展,而长刀肉搏则极为便利,且有招式独特的刀术流传。其长刀的历史可追溯到南诏时期(唐代)。
  上好的长刀既能削铁如泥,又能柔韧系腰。刀鞘为木制,鞘身红亮,外裹黄铜,朴实而威严;刀形奇特多样,饰有龙凤、十二生肖图案,铸刻“户撒”字样和铸刀人名字;刀身柔韧,曲能绕指,寒光闪闪,锋利无比。
  户撒刀种类繁多,据统计,目前已设计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性工艺品等三大类120多种刀具。包括匕首、长刀(背刀)、砍刀、景颇刀、藏刀、维吾尔族刀,以及生产生活用刀等。
  户撒刀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样、修磨、饰叶、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10道工序,尤以淬火技艺最为突出,通过热处理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如史所称是“柔可绕指,吹发即断,刚可削铁”。采用的工具有木制风箱、铁、泥、石混合做成的火炉,以及锤、钳、铁枕等。制刀时,选用保山、腾冲一带出产的钢材,放到炉火中反复加热、锻打、刮磨成刀坯后,再蘸水淬火。淬火技术要求很高,刀剑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淬火技术的高低,有一种薄韧可弯的背刀就是蘸水后经过香油回火,反复加工制成的。
  日,该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云南省陇川县的项老赛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国内几百元人民币的精品户撒刀,到欧洲一些地方售价可以高达欧元一把,价格相差非常大。”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与服饰设计系系主任游峭说,自己曾有一段时间专门调研过户撒刀,并写了论文,户撒刀虽然受制于传播、受众群体等因素,但其出口价却是日渐高涨,在国内的销售市场也在上涨。
  李鹏飞专门营销户撒刀,他说,自己注册了淘宝店,还开办了专门的“将军刀剑”网,户撒刀的销售有增长,不过增速缓慢,出口这一块由于找不到客源,所以公司暂时没做,“我们的户撒刀从300元一把到4000元一把都有,最贵的没有放到网上销售,售价是5000多元,近年来,户撒刀涨价有成本、人工的因素外,也有市场越来越认可的因素。”
  资料显示,如今,户撒刀已走出了云南,不仅销往北京、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甚至还远销缅甸、泰国、印度、法国、挪威等国,在国内外久享盛名。
  收藏价值
  相比热门收藏――瑞士军刀、日本军刀,户撒刀的收藏价值在哪里呢?
  一把纯手工打造的户撒刀需要30天左右的工时,很多刀具刀装大部分采用云南和缅甸本地的名贵木材楠木、红木、大叶紫檀、鸡翅木、乌木等纯手工雕刻而成,因而具有一些收藏价值。李鹏飞说,户撒刀是阿昌族人智慧的结晶,其先民在唐代就掌握了锻制和铸造铁器的要领,明代“三征麓川”()时使户撒成为了“兵工厂”。阿昌族人吸收了汉族的兵器制造技术,形成独特的户撒刀锻制工艺,明末清初走向成熟,民国年间生产达到鼎盛,也算是一项文化收藏。
  每一把刀不仅凝聚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充分地展现了精湛的钢铁艺术,令爱刀之人爱不释手。那么,如何鉴赏云南户撒刀?首先,如果购买的是全银刀饰细微发有暗青色,刀鞘手感沉重,那么市场价格高昂。其次,刀把刀鞘选取名贵的上等红木精雕制成,也是文人雅士们收藏于书房文房的上品。(记者 吴双红)
(责编:赫英海、鲁婧)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项老赛卖刀_云南经济日报
投稿邮箱: 电话:
当前位置:-->-->正文
项老赛卖刀
16:44:45 星期四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经报记者 张 珂
项老赛脸上挂满笑意。
与几年前所见相比,他除了肚子大一点,额头皱纹多一点外,变化最大的是精神饱满,笑容可掬。
此次与其见面,经报记者以游客的身份出现,我们之间的对话轻松自然。
“我卖刀和《水浒传》里的杨志卖刀故事相似,都属于祖传技艺,刀刃锋利无比。而不同之处在于,杨志只卖一把刀,而我卖的是成千上万把。”
他乐呵呵地说,项老赛刀和杨志刀都能削铁如泥,吹毛断发。让“刀客”感兴趣的是“杨志刀”未发扬光大,而“项老赛刀”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到过的人都知道这里不仅盛产水稻,还盛产“户撒刀”,随着时间的推移,户撒有了“刀乡”的美誉。
乡里知情人士透露,出自“刀乡”的户撒刀因质量过硬、品种众多、款式新颖,不但是市场上的畅销货,还成为业内“刀客”和专家的探秘地。
记者在户撒乡新寨村走访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生产刀具,随同记者一行的北方朋友见此情景连称,炉房里的炉火,烧旺了户撒村民“打刀致富”的热情。
谈到原料采购、打刀历史、款式创新等问题,村民的手指向掩映在绿树中的一栋欧式别墅。
原来,这栋别墅的主人就是项老赛,按村民的说法,他们今天的致富路,与项老赛的带动扶持有关。
提起阿昌族人项老赛,在当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当地有名的刀王,还是当地的富豪之一。
不走进户撒,不接触项老赛, 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30年来新寨村民小组的组长——全村致富的领头人。
用项老赛的话说,作为村小组长,自己应全心全意为村子的生产发展、为村子的建设多谋划,现在,村寨已成了远近闻名、的阿昌族村落。
作为一代刀王,项老赛带头改进户撒刀的制作技术,并将技艺传给村民,实现共同致富。
在项老赛的带领下,全村实行统一采购原料、统一生产、统一收购与销售。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又为户撒刀扩大生产规模,壮大实体奠定了基础。
日子在通红炉火的照耀下,叮叮咣咣地溜走。
回归原点,项老赛称17岁那年,他已经不能在父亲那里学来更多的打刀技艺了,依旧贫穷的日子,让他决定走出家门。
按说打刀都是祖传的技艺, 项老赛为什么选择出门学艺?
“刀有歪跛,跟父亲学的技艺,刀打得不直,于是我去拜访高人为师,村寨里8个老人我都拜访过,基本把他们的绝技都学到手。”项老赛自豪地说。
有了刀,项老赛又想到如何卖出去,为此,他离开陇川,多次背着自己打的户撒刀到盈江、瑞丽、芒市等市场上销售,不仅如此,他还跨江进入缅甸卖刀。由于刀刃锋利,款式多样,价格便宜,项老赛每次出门都收获颇丰。
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刀仍不满意,理由是别人的刀因款式新颖,总能卖出好价钱。
项老赛对经报记者说,正当他为如何进行款式创新而纠结时,一个装钱的皮夹让他顿悟,商机在他脑海一闪而过。
原来,皮夹里的一对龙凤让他联想到户撒刀,想到做到,项老赛开始学雕刻,经过一番刻苦学习,终于打成了一把雕龙刻凤的刀。
他找到一个朋友配刀鞘刀柄,朋友一看到刀就不放。“太漂亮了,还有龙凤。”朋友非要买,最终给了项老赛15元钱买走了。
当时一般的刀也就卖2至3元。从这以后,项老赛就开始专做精细加工,从刀柄、刀把到刀鞘,全做成工艺刀,进入市场颇受欢迎。
刀再漂亮也是刀,是刀就得用。一天,项老赛的媳妇拿着“漂亮刀”上山砍柴,这一砍,嘿!可给项老赛砍出了一个“财富”,也给其日后成为刀王埋下了伏笔。
当时,项老赛的媳妇只砍了几下,刀就崩了。于是项老赛重新加工淬火,然后对树桩一刀砍下去,断了!直接就断了!项老赛发现,淬火要根据钢材的不同而分别对待才行:打刀的钢材有白钢、红钢和花钢,技术就得有3个:油淬、水淬和黏土覆在刀身上淬。现在,他的刀连钢管都能砍断。
2006年3月,适逢阿昌族的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期间举行了首届刀王大赛,这是户撒乡举办的第一次官方评比赛。
比赛过程中,项老赛的刀能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夺得了首届刀王大赛冠军。
第二年、第三年……刀王比赛,他都拿到第一。
刀王项老赛声名鹊起,省内外多家媒体纷纷报道项老赛。乡政府办的一位人士说,随着项老赛的声名远播,户撒刀也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宣传,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法国、挪威等国。
名气大了,财源滚滚而至。他搬着指头向记者数收入、数变化:户撒、陇川、芒市等,盖的洋房超过3栋,每年收入过百万,项老赛户撒刀连锁店开到了芒市。
如今,项老赛最贵的一把刀能卖一万多元,刀柄是大理紫檀的雕龙把,刀鞘是酸枝木。
说到“项氏刀”,项老赛一直眉飞色舞。据悉,他打刀的技术是祖传下来的,到他这里,已是第五代了,作为第六代传人——他的3个儿子也都跟随老项打户撒刀。
现在,他正在规划户撒刀在当地进行村联村、户联户生产,以融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为一体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不仅如此,项老赛向记者传递了一个信息,为满足消费,扩大销售范围,他正在做一个将户撒刀连锁店向一线城市延伸的方案,若计划成功,明年户撒刀昆明专卖店就将与消费者见面。
责任编辑: 郭云旗
<FONT face=楷体_GB日,云南经济日报承办的第二届云南民营企业家论坛在昆明开幕。
······
普洱市首个高速路警用语音提示系统投入使用
·····
·······
·······
·······
新闻爆料热线:3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云南经济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未经云南经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来源:&&
  播音 :他,人称刀王,一个以打刀为生的民族中,家喻户晓的鬼斧神将
  同期:削铜断铁,直接加五条,你自己,跟劈柴一样,柔韧度怎么样,吹毛断发,几代人传给我的祖传手艺,制作实力在增强,一年比一年提高。
  播音:一个阿昌族汉子,三十五年的打刀情缘
  同期:赚多少算是赚呢,一两百万吧
  播音:户撒刀王项老赛――《乡约》拜访
  小标题:咱都用过啥样刀
  主持人:好 ,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乡约》,我是肖东坡。我现在是在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看 ,我们今天现场到处都是刀,连我这个桌子上也有刀
  今天开场的话题呢与刀有关。生活当中都用过什么样的刀
  观众:有菜刀 ,水果刀
  主持人:然后
  观众:宝刀
  主持人:还能不能想起来
  观众:刺刀
  主持人:生活当中还用上刺刀了,用刺刀干什么?
  观众:装饰嘛
  主持人:装饰 ,啊。吓我一跳,你没用过刺刀吧 ,你用过什么刀
  观众:都被他说完了嘛
  主持人:被他说完啦这么讨厌,把各种刀都说完了,人家怎么说再想想
  观众:@#¥%……&
  主持人:看来是一种奇怪的刀啊 ,@#¥%……&
  观众:小银刀
  主持人:能不能叫我看一眼?
  观众:我不会把它解下来。
  主持人:在哪买的这个刀啊
  观众:这是定情信物
  主持人:哇 定情信物,能不能送给…… 啊,算了!走到哪儿都要带着他,对不对?
  观众:是
  主持人:要带多久?如果给你个期限,就是一辈子
  观众:是
  主持人:祝福你,咱们刚才啊 ,大家伙说了,有这样的刀 ,有那样的刀,各种各样的刀
  但是,都不如。我们今天《乡约》嘉宾的刀。掌声有请今天《乡约》的嘉宾――项老赛
  嘉宾上场:
  主持人:哎哟 哎哟哟……一见面还吓我一跳,能让我看看你这刀不?
  小片1: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大刀;秦汉时期,钢铁问世出现战刀和佩刀;隋唐时先进的“灌钢法”使刀更加坚韧锋利;明朝军队多用“腰刀”;短刀在明清时代仍然是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少数民族用刀较为出名的是大理刀、云贵刀、苗族尖刀、蒙古环刀,其中的阿昌刀大多可弯曲系于腰间,尤以刀鞘、刀把制作考究,由于阿昌刀大多产自云南陇川县户撒乡,阿昌刀又称户撒刀。本片主人公,出生于户撒乡是地地道道的阿昌族人。
  小标题:说说俺的刀
  主持人:屠龙刀,我这把宝刀就送给你了
  嘉宾:好
  主持人:咱俩就换一下,这个就送给我了,哎哟 ,这感觉 ,哎哟哟…… 好沉啊 。好锋利啊,这么大一把刀 ,干什么用的 ?
  嘉宾:我们户撒这个地方呢,是人人呢放一把刀 ,镇家之宝
  主持人:镇宅宝刀,你叫项老赛 ,对不对?
  嘉宾:是的 ,我就是项老赛
  主持人:你小的时候也叫项老赛,就这么点儿,这么高的时候也叫老赛,为啥起个叫老赛
  不叫项小赛
  嘉宾:哈哈 ,父亲这么起,这么叫,我也搞不清楚
  主持人:有没有切菜的刀
  嘉宾:有,这是你做的切菜刀
  嘉宾:对 ,砍骨头的
  主持人:有没有上山砍柴的刀
  嘉宾:有
  主持人:哦 ,上山砍柴的刀都这么漂亮,天哪 ,这哪舍得砍柴,这是专门用的砍柴刀
  嘉宾:对
  主持人:有专门杀猪用的刀没有
  嘉宾:有
  主持人:这是专门杀猪用的刀
  嘉宾:这是杀猪以后,专门刮那个汗毛的
  主持人:还有狗腿刀
  嘉宾:狗腿刀
  主持人:就是狗腿子用的刀 ,是不是?这个样子的。我好像在哪个电影里见到过,唰唰唰唰在飞
  嘉宾:可以砍 ,可以割
  主持人:哎哟 ,寒光一闪 ,好锋利啊,有没有狩猎的刀
  嘉宾:狩猎的刀有,还有这个 ,开关
  主持人:还有开关,为什么说这是狩猎的刀呢
  嘉宾:这个是上山打猎呀,在山里面碰到狼啊野猪啊,可以杀
  主持人:你别说这个刀啊 ,真的很,哎哟,抓在手里真的很舒服这个感觉啊就有一种想狩猎的感觉,那个狗腿刀一拿着就想当狗腿子。有没有馈赠亲朋好友的刀?
  嘉宾:有
  主持人:打不开 ,必须得沾上血才能打开.馈赠亲朋好友要送这样的刀
  嘉宾:这是我们阿昌传统刀
  主持人:户撒刀
  嘉宾:刀头是弯弯的月亮
  主持人:好漂亮,定情信物?
  嘉宾:有
  主持人:哦 ,就是刚才那女孩子戴的,小银刀,哎呀 ,拿着刀就想送人啊。在咱们这边定情信物都会要送,一把这样的小银刀
  嘉宾:谈恋爱,谈好了以后,我就是送给女朋友
  主持人:她要是接受了就会戴上,所以你在大街上去看哪,哪一个女孩子,腰上要是别上了刀,你就别琢磨这事了。还有专门跳舞用的刀?
  嘉宾:这是专门跳舞用的,我们少数民族,阿昌族景颇族都用这种刀
  主持人:这样 ,哦,哎呀 ,这个刀 ,好 ,好好看啊这个刀,而且这个背儿也厚刃也利哎呀 ,这个刀拿起来真舒服,在咱们当地生了小孩也可以送刀
  嘉宾:有
  主持人:就像刚才坐在地上这小娃娃这样
  嘉宾:一生下来,就送了 ,小孩儿的辟邪刀,送给小孩儿的辟邪刀
  主持人:哟 ,一把小刀 ,多可爱啊,来 ,小朋友,送给你一个这个。
  小片2:项老赛,48岁,地道一农民,只念过半年小学,家中大刀小刀加弯刀百余品种。民间有东有龙泉剑南有户撒刀的说法。户撒乡,一块位于中缅边境附近的山间盆地,总人口约有三万人的阿昌族打刀技艺世代相传。据传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义子沐英西征时曾留下部份军队在此驻守,也把打刀技艺阿昌族人,自此薪火相传。传说此刀削铜断铁,自是不看不知。
  小标题:锋利钢刀断铜铁
  主持人:削铜断铁 ,你的刀能做到么?
  嘉宾:做得到
  主持人:能砍铁钉
  嘉宾:能砍断
  主持人:哎哟 ,这么漂亮的刀,哪舍得砍铁钉啊,这一砍不就砍锛了?
  嘉宾:没问题
  主持人:就这么粗的铁钉,它就能把它砍断,然后这个刀刃还没事?
  嘉宾:没事
  主持人:你砍砍试试
  现场表演:
  主持人:我看这刀啥样,刀没事啊,啥事没有,还能砍钢筋
  嘉宾:还能砍钢筋,对,你看看
  主持人:我看看啊
  嘉宾 :是不是钢筋
  主持人:是钢筋没错,千真万确如假包换的钢筋
  现场表演:
  主持人:跟劈柴一样,快把刀拿来我瞧一瞧,天哪,这刀没事,这是传说中的宝刀啊!咱们山上还有,一种比大理石还要坚硬的大青石,它能砍
  嘉宾:它也能砍,对,来,好
  现场表演:
  主持人:这是什么刀啊?下面我要增加难度系数,看。这是什么?这是钢管,把钢管能砍断?
  嘉宾:龙虎刀
  现场表演:
  主持人:观众朋友 ,你瞧见了没有,这是钢管啊,钢管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天哪 !你这是什么刀啊!,这么厉害,哐嘁,要是砍到腿上,完了
  小片3:形容刀的锋利不仅有削铜断铁,还有一词更上境界,那便是吹毛断发,项老赛的刀可在空中挥断毛巾、丝绸,而且柔可绕腰,户撒刀王当真名副其实,列位看官岂能错过机会,咱们广告后回来。(下节同期)
  小标题:柔可绕腰断丝绸
  主持人:硬的东西好砍 ,软的东西行吗?
  嘉宾:能
  主持人:真的?
  嘉宾:真的
  主持人:毛巾在空中就能削断
  嘉宾:能
  主持人:你给我比划比划行不行
  嘉宾:行
  主持人:先把这块毛巾给我削断了 ,我看看,就这样
  嘉宾:对
  主持人:拿来我看一眼,这么一挥,两条
  嘉宾:加五条
  主持人:你先加两条我看看行不行
  嘉宾:试试五条一次性,一步到位,你帮我点一点
  主持人:咱们这样,先加两条看看行不行
  嘉宾:五条
  主持人:就五条
  嘉宾:对
  主持人:五条毛巾 ,空中挥断
  现场表演:
  主持人:我再给你的难度系数增加一点,毛巾呀我觉得还有点分量,挥断了呢不算本事,我给你拿丝绸怎么样
  嘉宾:试一试
  主持人:小心啊
  嘉宾:好的,这个丝绸我没试过
  主持人:试试,哇
  主持人:形容刀的锋利除了削铁如泥之外,还有一个成语更上境界,叫吹毛断发
  嘉宾:世界上的人没有看到过那把刀,我试一试
  主持人:没试过
  嘉宾:没试过
  主持人:你等会儿啊 我帮你拿一下,试一试在这上面,再来一下
  嘉宾:你要放手
  主持人:我放手 ,放手就没有了
  嘉宾:不是你要放
  主持人:再来一遍没断
  嘉宾:没断
  主持人:太轻了,或者你气息不够,我知道吹毛断发怎么做到的了,那得肺活量很大的人才行
  嘉宾:现在我还是吹不断,我继续努力
  主持人:刚才啊, 见识到了你刀的锋利 ,不知道你刀的这个柔韧度怎么样,这是皮带刀,这平时就当皮带用
  嘉宾:一条皮带一条剑
  主持人:户撒软剑。再使劲 也没事 哎哟,唰唰唰唰…….柔韧度非常好,来 ,撤一下。
  小片4: 1961年,项老赛出生在户撒乡的一户普通农家,祖上世代刀匠,打造的多为切菜、砍柴的生产用刀,虽说世代相传、终日炉前锻造,所产之刀与削铜断铁、吹毛断发的境界却是相去甚远。这故事哪,还得重头讲起。
  小标题:曾经的打刀世家
  主持人:刚才啊让大伙,都见识了你各种各样的刀,今天给我们大家讲讲故事,从小就打刀是不是?
  嘉宾:是的
  主持人:从多大开始打刀
  嘉宾:12岁开始学拉风箱,拉了一年左右的风箱,然后我就是开始学打刀
  主持人:跟谁学
  嘉宾:跟我父亲学
  主持人:那你父亲又是跟谁学的
  嘉宾:我父亲是跟我爷爷学的
  主持人:你爷爷呢
  嘉宾:我爷爷
  主持人:好 ,我明白了 ,不用说了,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嘉宾:对 我家这个打刀是祖传的
  主持人:这个打刀 ,都怎么打刀。能不能给我讲讲
  嘉宾:就是叮叮铛铛的打了,听着很烦的
  主持人:叮咣叮咣叮咣叮咣,然后还很烤得慌,那手得什么样子啊?
  嘉宾:开始起那个水泡,然后起那个血泡
  主持人:这个手
  嘉宾:嗯 ,对
  主持人:哎呀 ,全是老茧啊,这儿都是老茧,梆梆硬这个手
  嘉宾:学打刀的时候,我呢还不会小心 ,不会注意,划了一刀 ,手上缝了七针,我们小的时候 ,这样手工刮了,刮刀的那个屑屑,飞进了眼睛
  主持人:啊
  嘉宾:扎进去了,那个时候太穷了没去医院的那个钱,我就一直受,受了一个月左右,然后我就是忍不住了
  主持人:忍不住了眼睛什么样子
  嘉宾:眼睛都已经发白了
  主持人:也不去医院
  嘉宾:没钱 ,后边我就是没办法了,我们村在里面呢 ,请一个人把它取出来,一年左右才恢复
  主持人:那不能不打刀么
  嘉宾:不打刀是不行 ,为了生活。天天要打刀。我们小的时候,我家七口人吃不饱饭,吃稀饭 ,一碗饭有20颗米左右
  主持人:那你能喝几碗啊
  嘉宾:多的还没有呢,最多能喝两碗40个米粒
  主持人:那够干啥的啊
  嘉宾:那个我从小就是太苦太穷了,然后我就是好好的学打刀
  主持人:打一把刀要用多长时间
  嘉宾:普通的一天能打两把
  主持人:两把能卖多少钱
  嘉宾:那个时候两把刀是三块六毛钱,还有本钱呢
  主持人:那一年还赚不了一千块钱 。你家里收入来源靠什么
  嘉宾:靠这个打刀,以前我们冬天没鞋穿
  主持人:你多大才穿上第一双鞋?
  嘉宾:我学会打刀了以后十六岁就穿鞋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嘉宾:总有一天 ,我要是能吃饱饭,就是这样的梦想
  小片5:打刀纪实加字幕:日子,在通红炉火的照耀下,叮叮咣咣地溜走,17岁,他已经不能在父亲那里,学来更多的打刀技艺了,依旧贫穷的日子,让项老赛走出了家门。
  广告一
  小标题:想要打出好刀来
  主持人:按说这个打刀都是祖传的技艺,你为什么,还要选择出门去学艺呢
  嘉宾:刀还有歪跛,跟我家父亲学的那个 打得不直,不像一条线,村寨里面的老人 ,我要去学,他教我,哎 ,老赛 ,你要这样打那样打
  主持人:他这么教给你
  嘉宾:对
  主持人:要交学费吗
  嘉宾:没交 ,我们是拼力打刀嘛,一个人是不能打的,就是从家里面带上去那个材料,叔叔 今天晚上打刀么,今天打 ,打我就拼你打
  主持人:借着这个机会就要跟他学
  嘉宾:嗯
  主持人:学过多少人
  嘉宾:村寨里面是学了八个老人,他们以前一把刀是四次到五次,我最多要是三次到四次
  已经成功了
  主持人:你的这个水平已经很高了,那个时候,你开始有没有一些,在做刀方面一些独创的一些方法
  嘉宾:那个时候,我就是到盈江瑞丽到缅甸,我就去卖刀,卖了一点钱,在街上买到一个皮夹,那个皮夹里面我就打开看看哦,这个是龙凤,我就是这样想,这个皮夹上的龙凤,我要是安上我,刀身部分
  主持人:这个刀这么坚硬.连钢管都能砍断,怎么刻上去啊
  嘉宾:一把钢刀 ,淬火的话,它就是刻不上去了,一把钢刀,实际上就是淬了三分之一的钢口
  主持人:这些花纹是你刻的吗
  嘉宾:这些是我亲手刻的
  主持人:亲手刻的,我看 ,我看 ,我看 ,我看看,来来来,这个龙是手工刻出来的龙
  嘉宾:嗯对
  主持人:天哪 ,是你刻的
  嘉宾:对
  主持人:给我们大伙演示演示怎么刻,行不行
  嘉宾:这个手艺很难的
  主持人:给我们大伙演示一下
  嘉宾:好
  主持人:这是两个眼睛,眼睛是这样刻出来的
  嘉宾:对
  小片6:那把雕龙刻凤的刀老项很是喜爱,这一日,打算给这把留作自用的刀配一把刀鞘的老项来到镇上,做一把啥样的刀鞘能配得上这把刀呢?找着找着,刀鞘尚未做成,老项却发现了财路。(下节同期)
  小标题:工艺刀有市场
  主持人:学完了之后做了一把自己的刀,是不是?
  嘉宾:我就是带上了这里.打算配刀鞘 刀柄,那个我的朋友一看到刀就不放,哦 ,这个刀 ,很漂亮还有龙凤,我说 ,我不卖 ,这把刀我自己用的,你自己会做 ,你自己做吧,给我十五块钱 ,买走了.
  主持人:十五块钱是贵是便宜
  嘉宾:那把刀是最贵的刀了,一般的刀子,卖到那个二块三二块五嘛
  主持人:给你钱了吗
  嘉宾:给了
  主持人:拿到这个钱当时有什么想法
  嘉宾:以后我就是做精细的,全部是加工刀,我就这样想法
  主持人:从刀柄刀把到刀鞘 ,全都做的是,工艺的加工的这种刀
  嘉宾:对对
  主持人:那么改变了之后,在市场上销售怎么样
  嘉宾:销售很好
  主持人:现在饭能吃饱了吧
  嘉宾:可以啦 ,生活也好过啦
  小片7:刀再漂亮也是刀,是刀就得用。这一日,老项他媳妇拿着老项的漂亮刀上山砍柴,这一砍,嘿,可给老项砍出了麻烦,也给老项日后成为刀王埋下了伏笔。
  小标题:中看还得中用
  嘉宾:我做好了一把刀,漂漂亮亮地放在家里面,我老婆她就不知道,看见一把刀子,她就扛着去砍柴,这么粗的树,一砍两刀 ,刀子就崩掉了
  主持人:别说是削铁如泥了,连砍柴都不中用
  嘉宾:那把刀,我就翻看啊,翻来覆去地看,我说,这把刀重新淬火,我自己试,这么粗的树桩一刀砍下去,断了!直接就断了,唉 我心里面就难受,那种,我就不行,我就是问老人边淬边试,掌握到这个方法技术了,不同的材料 不同的淬火,我们这里打刀的钢材 有三种,还有白钢 ,还有红钢 ,还有一个花钢
  主持人: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工艺
  嘉宾:三个技术,一个是油淬,一个是水淬,一个是黏土覆在刀身上淬
  主持人:最后做出来的刀再砍柴没问题了吧
  嘉宾:没问题了
  主持人:连钢管都能砍断了
  小片8:(乡约大喇叭(当地方言):乡亲们注意啦!乡里要举办“刀王大赛”了,请大家踊跃报名参赛啦!)2006年3月,适逢阿昌族每一年一次的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期间举行了首届刀王大赛,这可是户撒乡几百年来举办的第一次官方评比!多少刀匠闻听此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项老赛自是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小标题:刀王争霸
  主持人:阿露窝罗节,听说那个场面很大,好几千人参加 ,是不是?
  嘉宾:一万左右吧
  主持人:这个刀王大赛,当时有多少人参赛,那个2006年是七个人 ,那么多人参加这个节日,怎么才有七个人参赛呢
  嘉宾:我们户撒吧 ,人很多,打刀的很多 ,你这个村寨要有名一点的,不有名的不能参加
  主持人:这七个人参加,都有多少个比赛项目
  嘉宾:砍那个钢管 ,砍那个钢筋,还有砍那个树桩,还有锋利的那个是 ,削毛巾
  主持人:比着比着 ,他这个刀不行了 ,他就被淘汰了
  嘉宾:对对 ,零六年我拿的第一
  主持人:冠军
  嘉宾:冠军
  主持人:刀王
  嘉宾:刀王
  主持人:冠军给你带来了一些怎样的荣誉
  嘉宾:有的,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主持人:从此你就成了 ,官方版的户撒刀王了 ,后来第二年获奖了
  嘉宾:还是拿到第一
  主持人:那么有了这个刀王称号,在市场上卖刀 ,是不是会更好卖一些
  嘉宾:还是好卖一点
  主持人:都什么样的人来买
  嘉宾:全国各地 ,还有那个国外的 ,挪威的日本的。还有法国的 ,都来到我家买的
  主持人:都知道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嘉宾:对
  主持人:定货最多的时候,能有多少刀
  嘉宾:最多的时候 ,还是他们外国的人买 ,是几万块钱
  主持人:你这儿最贵的一把刀能卖多少钱
  嘉宾:卖一万多
  主持人:一万多,你以前才一块多 ,现在是刀的技术方法工艺不同了 一万多的是个啥样的刀啊
  嘉宾:一万多的是 ,刀身没有这个长,这个刀柄是,大理紫檀的龙把,雕龙的,这个刀鞘是酸枝木的 ,那个是能卖一万多的
  主持人:卖出去了吗
  嘉宾:卖了好多把
  小片9:刀王项老赛名声鹊起,东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台湾三立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户撒刀更是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宣传!名气大了,财源自是滚滚而来。这不,2007年一个山东老板慕名而来,找老项合作。可是,几百万的生意等着项老赛拍板,项老赛为啥拒绝了呢?2008年刀王大赛,七个比赛项目,老项却只拿了一项大奖,却是为何?
  广告二
  小标题:任重道远 薪火相传
  主持人:2007年曾经有山东的老板,想拿上百万元找你合作是不是?
  嘉宾:他这样说,说项老赛你这样有名的,我们一起合作 ,在你这里 办一个厂,他投资,一百两百万没问题,当时那个时候,我就是,哎这个一百两百万 ,心里太舒服了,我问他怎么操作,用机器,做刀都用机器来操作,哎 ,我就是考虑考虑,吃着饭考虑,睡着觉考虑,几代人传给我的祖传手艺 ,用这个机械 ,变化了以后 ,然后我该怎么办,如果要用机械的话,这门手艺就失传了,我就这样想,我就想好了 ,考虑好了,老板不好意思,这个事情我办不了,你要其他的人去办吧,我真的没办法了
  主持人:一二百万呢 ,你不心疼啊
  嘉宾:哎 ,我要是,我自己想啊,我们几代人传给我的祖传手艺,我要一直传下去
  小片10:纪实字幕:2008年,户撒乡第三届刀王大赛拉开了帷幕!项老赛却感受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压力。
  小标题:刀王的压力
  主持人:第三届刀王大赛听说项目都改了
  嘉宾:对
  主持人:几个奖
  嘉宾:零八年这个项目三个奖,我是淬火特别奖,一个我的朋友,做出来了一把七彩刀,拿了第一,还有什么奖,还有锋利奖吧,你才只拿了一个奖,对,那这个心里啥滋味,我认为是失败了 ,我是这样想 ,这个我的朋友拿了第一,心里面我要还是,还是继续努力,继续努力。
  主持人:给我介绍介绍,你获奖的那把刀,这把就是七彩刀
  李德勇:七彩刀
  主持人:就是这个样子,不是生锈了
  李德勇:它是钢材的品种 ,色彩熔合起来的,七彩刀
  主持人:获得冠军,谢谢 谢谢 大爷
  主持人:现在有这么多人 ,做出各式各样工艺精美的刀 ,你是不是感觉到,咱们户撒的整体的铸造实力在增强
  嘉宾:一年比一年在增强
  主持人:感到有压力了,是不是
  嘉宾:嗯
  主持人:下一届刀王大赛是什么时候
  嘉宾:可能是到2010年
  主持人:那个时候 ,你有信心,再把曾经得到的荣誉,再拿回来么
  嘉宾:还是想的
  买刀人:这个试一下好不好,好就要这把了,你名字就叫项老赛啊
  嘉宾:嗯我就是项老赛
  买刀人:你就是项老赛啊
  嘉宾:这把菜刀抵得住三把的这个
  小片11:纪实:(老项真实的生存状态;字幕关于家庭、生意)
  小标题:刀王的未来
  主持人:现在的刀都销到什么地方了
  嘉宾:全国各地 其他国家也有很多
  主持人: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嘉宾:我的朋友帮我搞了一个网站 ,他们外国的人在网站看到 ,亲自来到我家买刀的
  这两年还是赚的
  主持人:赚多少才是赚呢
  嘉宾:一两百万吧,盖好几栋房子了
  主持人:现在儿子都跟你一起在打刀,对不对
  嘉宾:嗯四个儿子都跟我一起打刀 ,还有我一个兄弟, 我们六个人打现在
  主持人:听说还是你自己在淬火是不是,不让儿子们参与,现在不让儿子淬了,为什么
  嘉宾:我自己淬我才放心 ,我要收别人的钱,那个钢口不好卖给别人,我就是心里面不好受 ,十年到二十年,我可以苦 ,苦不动了苦不了了,那就传给儿子,传给徒弟这样子
  陇川县委书记杨世庄:通过这个小小的户撒刀,来搭台然后呢,唱民族文化发展的大戏
  陇川县宣传部长何华:现在户撒坝子啊,可以说比较富的人家都是打刀的,也希望户撒刀在明天更美好。
  户撒乡党委书记常枝旺:游田园风光,品城乡小吃,购户撒宝刀,探阿露文化,户撒欢迎大家。
  主持人:鬼斧神工的技艺 ,生动质朴的人生,构成了我眼中的户撒刀王 ,风情万种的传说 ,薪火相传的执着 ,使得这方水土呢 ,所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以生生不息 ,好了观众朋友们今天就是这样,祝您周末愉快。本期节目相关内容欢迎查看栏目联动媒体,咱们下周六晚9点17分,再见。
责编:乡约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撒刀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