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土地债券 由哪个印刷厂甲乙两厂分别承印数学

中华印刷通史--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近代印刷术的应用
(第三节下,共五节)
一.纸币印刷
中国近代的纸币印刷,除中央一级政府控制的银行和印刷厂印发的纸币之外,各地方(省、
县)政府及私人开办的金融机构也印发了不少纸币和兑换券,致使中国近代的纸币印刷和流
通领域极其混乱。这是中国地域广阔、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以自然经济为主和众
多列强侵略瓜分等因素所造成的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现象。地方官营金融机构印发纸币的情况
、大致如下:
(1)直隶(河北)省。
河北省地方官私印发纸币的金融机构北洋天津银号、北洋银元局、直隶
省银行、河北省银行、京兆银钱局、北平农工银行、北平市银行、天津市银行、河北银钱局
等,都曾自行印发过纸币。其中:
北洋天津银号於1903年开始印发银两票。其1904年起印发的铜元票和1908年起印发的银元等
,都是由英国印钞公司印制的。彩图17-33是河北省银行印制的拾元票。
北洋银元局曾於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印制过铜元券。
直隶省银行曾发行纸币多种。其中1916年印发的纸币由英国印刷;1920年由美国钞票公司印
刷;1925年、1929年、1932年、1934年,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刷;1940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印刷
。而河北省银钱局、北平农工银行、北平市银行的纸币则都由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印刷。具体
情况从略。
(2)山东省。
山东省地方官私金融机构印发纸币的,有山东官银号、山东银行、山东省银行
、山东民生银行、山东平市官钱局、青岛地方银行等。其中:
山东官银号成立於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名通济官钱局。光绪二十年(1902年)发行的银
元票是由济南石印局石印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十三年(1907年)改由日本印刷。清
末民初,该银号停业。山东省地方当局又於民国元年八月从新组建了山东银行。
山东银行成立後,1912年由兆祥印刷厂印刷了银元券;1916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刷了一元、五
元、十元券,还有一种是由上海商业印刷厂印刷的。到民国十四年,山东银行改为山东商业
银行,继续印发银两票、银元票和钱票多种。
山东省银行成立於1925年9月,於筹备成立之时的1924年,该行即委托财政部印刷局为其印
制一元、五元和十元等三种钞券。1925年起,由财政部印刷局和美国钞票公司两家分别印制
。彩图17-34是财政部印刷局为其印制的一元、十元券。从这两张钞票,可以看出中国192
5年时的印钞水平。
山东民生银行成立於民国十九年(1930年),成立後即发行山东省库券,後又发行辅币,以对
抗当时流通着的;法币;。该行从1936年到1943年,共发行纸币十七种,都是由山东省政府
印刷局印刷的。
此外,山东平市官钱局印发的铜元券,由山东省政府印刷局印刷;青岛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
由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印刷。
(3)河南省。
河南省地方官私金融机构印发纸币的,有豫泉官银钱局、河南省银行、河南兴
业银行、河南农工银行等多家。其中:
豫泉官银钱局的前身,是创办於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河南豫泉官钱局。光绪三十年八月
在局内增设官银号,後局、号合并改称豫泉官银钱局。该局发行银两票、银元票和制钱票多
种。民国以後,该局钞券延续使用发行,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刷。其间,美国钞票公司於1918
年承印过一元、五元和十元银元票三种。1923年,河南省当局将该局改组为河南省银行,址
设开封,继续印发钞券,由北平财政部印刷局承印。
民国十六年十二月(1927年)河南省银行停业,遂於民国十七年三月(1928年)成立了河南农工
银行。河南农工银行1930年发行的铜元票和汇兑券,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刷;1937年发行的汇
兑券,由商务印书馆印刷;1940年发行的一元券,由兴国印刷厂印刷。
(4)辽宁省。
辽宁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奉天华丰官帖和华盛官帖局、奉天
官银号、东三省官银号、奉天合济平市钱号、奉天农业总银行、奉天兴业银行、奉天商业银
行、东北边业银行、辽宁省城四行号联合发行准备库等。其中印发纸币最多的是奉天官银号
,於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三十四年(1908年)由北洋官报局为其印刷过两次银元票。1909
年,奉天官银号改称东三省官银号。彩图17-35是该银号於1924年印制的十元汇兑券和192
9年印发的一百元券。东三省官银号的纸币发行量非常大,具体情况如表17-3所列。
奉天农业总行纸币由北洋官报局印刷。奉天兴业银行民国六年以前由北洋官报局印刷。民
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六批钞票均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刷。
*此表采自戴建年先生的着作。
(5)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印发纸币的金融机构有:黑龙江省广信公司、黑龙江省官银号、东
三省银行等。其中:
东三省银行是张作霖於1920年发起创办的。该行1920年发行的钞券,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刷;
1921年发行的三种钞券,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刷;此後又发行了四种辅币,亦由财政部印刷局
(6)吉林省。
吉林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在清末到日本侵占东三省这段时间◆
有吉林永衡官帖局和吉林永衡官银钱号两家。这两家印发的纸币,除财政部印刷局和美国钞
票公司外,大部分是由吉林永衡印书局印刷的。彩图17-36是吉林永衡官银钱号於1917年印
发的五吊券。
(7)山西省。
山西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山西晋秦官银钱号、大汉银行山西官
钱局、山西晋胜银行、山西省银行、晋绥地方铁路银号、绥西垦业银号、晋北盐业银号等。这
些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除财政部印刷局承印部分外,大多由西北印刷厂印刷。
(8)江苏省。
江苏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江苏官银钱局、江苏银行、江苏省银
行、江苏农民银行等四家。其中: 江苏官银钱局於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成立,下设裕宁、裕苏两个分官银钱局。成立初
期的制钱票是由日本大藏省印刷局印制的。其後改由商务印书馆印制。1905年和1907年,上
海汉文印刷厂为其印刷了九种铜元票和银元票。
裕苏印发的银元票印制於1906年和1908年,由上海汉文、苏文两家承印。
江苏农民银行筹建於1927年,1933年印发角票,由上海大东书局印刷。1936年大东书局和大
业公司又为其印刷了三种角票。1939年、1940年、1941年,分别由大东书局、裕兴印刷。大
东书局为其印刷一元券。1941年上海印刷了五元券。
当时的上海大东书局,印刷纸币较多。除上述外,还为徐州平市官钱局等印刷过钞券。
(9)浙江省。
浙江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浙江官银号、浙江银行、中华民国浙
江银行、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浙江地方银行、浙江省农业银行、浙江省银行等多家。为其印
钞券的厂家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凹版印刷公司、大东书局等。其中,浙江地方
银行印制的一分券,尺幅仅50×25毫米,票幅之小,世所罕见。印制浙江省各家纸币的厂家
除上述外,台北市中央印制厂还於1949年为浙江省银行印刷了五种钞券。但只流通了十个月
即停止使用。
(10)安徽省。
安徽省印发纸币的地方官私金融机构,有安徽裕皖官钱局、安徽中华银行、安
徽省银行、安徽地方银行等。其中;
安徽裕皖官钱局成立於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曾印制制钱票,光绪三十
三年(1907年),商务印书馆为其印制了一元券、五元券两种。
民国成立後,官钱局改为安徽中华银行,不久又倒闭,成立了安徽地方银行。安徽地方银行
1937年开始发行纸币,印发了一角、二角、五角三种银元票。均由上海中华书局印刷。1939
年,大东书局又为其印刷了六种钞票。1939年至1941年印发的三种本票,系由安徽省印刷局
(11)福建省。
福建省印发纸币的地方官私金融机构,有福建官钱局、福建银号、福建银行、
福建省银行、福建东南银行。为其印制钞券的有商务印书馆、美国钞票公司和百城印务公司
。彩图17-37是福建省银行於1939年印发的一元券。
(12)江西省。
江西省印发纸币的官私地方金融机构,有江西官银钱总号、江西民国银行、江
西银行、江西裕民银行、江西建设银行等。其中:
江西官银钱总号曾发行银两票、银元票多种,主要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
江西银行的纸币,除上海商务印书馆承印外,武汉印书局和南京百花洲丰记石印局也曾为其
印制。彩图17-38是江西银行1916年印发的五元兑换券。
江西的赣省银行成立於民国十一年(1922年);江西裕民银行曾於1928年、1932年、1933年、
1934年、1935年、1938年,六次印发钞券,钞券种类达十种之多,由上海大东书局为其印制
;江西建设银行是江西省建设厅用建设经费筹办的,总行设在南昌,大东书局、江西合群都
曾为其印刷过钞券;南昌市立银行,由南昌市政府与市民合资组成,1929年开业,南昌印刷
公司为其印刷过铜元券。
(13)湖北省。
湖北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湖北银元局、湖北官钱局、鄂州兴业
银行、湖北省银行等四家。其中: 湖北银元局成立於光绪十九年(1893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发行银元票,由日本大藏省
印刷局印制。
湖北官钱局成立於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其发行的纸币大多由日本印刷;北平财政部印刷
局为其印刷了1914年发行的一百枚铜元券。
湖北省银行成立於1928年。1928年武汉印书馆为其印刷了一角、二角、五角,三种竖版兑换
券;1929年美国钞票公司为其印刷了一元、五元、十元钞券;1934年、1936年大业公司在香
港为其印刷了一角、五角钞券;1940年京华印书馆为其印刷了五分币,1941年大东书局又为
其印刷了一元、五元、十元钞券。
(14)湖南省。
湖南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湖南官钱局、湖南银行、湖南实业银
行、宝兴矿业银行等十家单位。其中印钞量最大的单位是湖南官钱局。该局成立於光绪二十
九年(1903年),当年即印发了官钱局银两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十三
年(1907年)由北洋官报局印刷银两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由商务印书馆印刷了两种银
两票。中华民国成立後,湖南官钱局改称湖南银行。为其印刷钞票的主要是商务印书馆,曾
於1913年、1917年两次大量印刷。此外,上海图书公司曾於1912年为其印刷过两种钞券;古
莲石印局於1915年为其印刷过五种钞券;长沙商业公司、华兴石印局、长沙宏文图书社、长
沙府正街商业代印社、美国钞票公司等,也都曾为其印刷过钞券。
湖南实业银行成立於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七年(1918年)倒闭。1912年楚南印刷公司为其
印刷过银两票;1913年毕生五彩石印局为其印刷了银元票;同年,湘鄂印刷公司为其印刷了
湖南省银行成立於1929年,其辅币大多由国内厂家印刷。其大致情况是:
1930年至1936年,由湘鄂印刷公司和洞庭印刷公司印刷; 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刷;
1940年由大东书局印刷。
1932年湘鄂印刷公司为其印刷了一元券。其它元票则是在美国钞票公司印刷的长沙银行券上
加盖;湖南省银行发行兑现;字样後上市流通。
宝兴矿业银行和裕湘银行都仅存在了两年。其印发的纸币,前者在长沙印刷;後者则由商务
印书馆和美国钞票公司为其印制。
(15)广东省。
广东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广东官银钱局、广东实业银行、广东
省银行、省立广东银行、中华民国银行、中央银行(广东)、广东中央银行、广州市银行、海
南银行等。其中: 广东官银钱局开办於光绪三十年(1904年),其印发的钞票起初由北洋官报局印刷,因质量
太差未曾使用,就改由日本帝国政府印刷局印
制。广东省银行和省立广东银行的钞券,从1918年至1922年,均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刷。此
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香港新华印刷厂印刷一毫、五毫券;民国二十四年(19
35年)由香港印字公司印刷二毫券;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三十八年(1949年),由中华书
局印刷了多种钞券。
中华民国银行、中央银行(广东),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国政府主办的,发行的纸币由美国
钞票公司印刷。
广州市立银行的钞券,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制;1931年由英国华德路印钞公司和美国钞票
公司为其印刷了四种银毫券;1932年和1933年两次发行的七种钞券,都由英国华德路印钞公
(16)广西省。
广西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广西官银钱号、广西银行、广西农民
银行等单位。其中: 广西官银钱号成立於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上海印刷了七种钱币;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在日本印刷了两种。宣统二年(1910年)该银钱号改组成立了广西银
广西银行成立初期的纸币是由日本印刷的。中华民国成立後,改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到民国
十年(1921年)停业。
广西省银行成立於民国十五年(1926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重新组建,为省立金融机构
。1921年,财政部印刷局为其印刷了两种钞券;1926年,商务印书馆为其印制了五种钞券;
1929年美国钞票公司为其印制了三种钞券。
广西农民银行的钞券是由香港商务印书馆承印的。
此外,广东中兴印刷厂、香港中华印刷公司、中华书局香港印字馆印务有限公司,也都为广
西的金融机构印刷过纸币。
(17)四川省。
近代四川省的纸币非常混乱,发行单位多达十四家,加之军阀混战又缺乏统一
的控制,各家滥发纸币,因此印刷厂家也很混乱。从有关资料中查到的有中和银行、四川银
行、重庆市民银行、四川官钱局、浚川源官银行、四川地方银行、四川省银行、成都恒裕银
号、成都裕丰字号、裕通银行、天府储蓄银行、四川建设银行、成都市政府公益券经理处、
成都公济钱庄等。其中: 中和银行於民国十年(1921年)和民国十五年(1926年)分别在上海印制过钞票,但都因发现
大量伪钞而停止使用。据查,系订购者与印刷厂合谋多印了十多万个重号所致。
重庆市民银行曾於民国十九年(1930年)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委托大东书局印制过八种钞
此外,重庆石印公司曾为四川银行赶印过纸币,以筹措军费。
(18)贵州省,
贵州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贵州官钱局、贵州银行和贵州省银行
。为其印刷纸币的厂家有贵阳文通书局和中央印制厂重庆厂。其中贵阳文通书局从民国元年
到十九年(年)曾为其印刷钞券多种;中央印制厂重庆厂於1949年为其印制了银元
(19)云南省。
云南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云南全省公钱局、富滇银行、云南殖
边银行、云南省银行和云南官印局等单位。其中:
云南全省公钱局是由蔡锷为首的军都督府於1911年成立的,到1912年改组为富滇银行,曾大
量印发纸币。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九年(1920年)间,印制单位不详;民国十年(1921年)
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了元票六种;民国十六年(1927年),云南官印局为其印制纸币三种。彩
图17-39是云南富滇新银行於民国十八年(1929年)印制的一百元钞券。
彩 图17-39
(20)陕西省。
陕西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陕西官银钱号、秦丰官钱局、富秦钱
局、陕西省银行等,计八家。其中:
陕西官银钱号於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办,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秦丰官钱局,辛亥革
命後改为秦丰银行。商务印书馆和北京京华书局曾为其印刷纸币。
富秦钱局印发的纸币,除财政部印刷局印制外,艺林书局(1926年)和旅兴新石印局(192
7年)也曾为其印刷钞券。
西北银行西安分行成立於1924年,1929年停业,所发纸币,除财政部印刷局为其印制外
,上海协顺印刷公司也曾为其印制。
陕西省银行的纸币,大部分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制,1949年霞光印刷厂印制了角票两种
富秦银行的纸币均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制。
(21)甘肃省。
甘肃省发行纸币的地方官私金融机构,有甘肃官银钱局、甘肃银行、甘肃平市
官钱局、富陇银行、陇东银号、甘肃农民银行等十三个单位。其中:
商务印书馆於1907年为官银钱局印刷过四种银两票。
西安石印局於1927年分别为甘肃平市官钱局和甘肃农民银行印过铜元票。
上海协顺於1928年为富陇银行印过角票两种。
上海大东书局於1934年为甘肃农民银行印刷过三种银元券;1935年为甘肃平市官钱局印
过铜元券、银元券多种。
中华书局於1925年为陇东银行印刷过壹元券。彩图17-40系富陇银行借用西北银行钞券
加盖 ;富陇银行;四字流通的壹圆券。一个地域并不广阔的甘肃省,在一个不大长的时期内,同
时有十数家银行发行的钞票在流通,流通领域的混乱不言而喻。作为应急措施,借用它家钞
券加盖自家印章继续流通之事时有发生,这是币制混乱时期一种特有的现象。
(22)青海省。
青海省地方印发纸币的官私金融机构,有青海平市官银钱局、青海省银行、青
海实业银行等单位。其中:
青海省平市官银钱局是马步芳控制的金融机构,1935年由财政部印刷局为其印制了青海
省财政厅的维持券。
青海实业银行於1949年印发的六种分、角券,是由中华书局印刷的。
(23)宁夏省。
宁夏省的金融机构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前一直使用现钱,不用纸币。民国
二十年(1931年)後财政部印刷局为其印制纸币数种。
(24)新疆省。
新疆省地方印发纸币的金融机构,有新疆官银钱局、伊犁官钱局、阿克苏官钱
局、兴殖银行、喀什官钱局、新疆财政厅、新疆殖边银行、新疆省银行、新疆商业银行等。
财政部印刷局、新疆印刷厂、北京官报局、新疆财政厅制币局等印刷厂家为其承担印制任务
。其中: 财政部印刷局曾於1917年、1919年、1920年、1921年,数次为新疆财政厅印制红钱票。
新疆印刷厂於1939年至1948年间,多次为新疆商业银行印刷纸币。其1949年为新疆省银
行印 制的陆拾亿圆钞券,是中国历史上面额最大的钞票(彩图17-41),可见当时纸币贬值之
此外,北洋官报局於宣统元年(1909年)为伊犁官钱局印刷过纸币;新疆财政厅制币局也
为新疆的金融机构印刷过纸币。
(25)西藏省。
西藏在民国之前一直使用硬币或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贸易。民国二年(1913年)
开始印发纸币。当时用木版手工单色印刷,工艺简单,易於仿造,仅靠印钞厂加盖黑印
作为防伪措施。
民国十五年(1926年),多带造币厂开始使用机器印刷,纸币为套色,币码由手工填写。戴建兵着《中国近代纸币》第502页。
西藏地方造币厂创建於本世纪三十年代,藏语称作;扎西勒空;。主要经营铸币、印钞
税票、印邮票,兼营税收、发电、机械织氆 等。扎西勒空下属有专门钞票纸厂。当时的印
钞工艺流程是:
点数(以一千张为一桶)
上机印刷(先套色,後加印各版,面
额大的如一百两的需套印十三次,二十五两的套印九次)
装箱。《中国钱币》1990年第二期载《西藏地方政府造币厂》。
中国西藏一直是英帝国主义垂涎的地方。其入侵印度後,印度钱币卢比大批流入西藏,
英人又在印度大量铸造西藏铜币,企图以此控制西藏的金融业。
(26)台湾省。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通过甲什战争侵占了中国的台湾。清军
爱国将领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奋起反抗。为筹措军饷,曾在台南设立官银钱总局,印发与当
时台湾通行的银元等价的官银票,以解决当时抗日战争之需。此票号仅流通了三个月,但却
作为中国最早的银元票和爱国文物而载入史册。
此後,台湾一直被日寇占领,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其间所印发的伪币,均由日
本的印刷企业印刷。
近代中国地方官私金融机构印发纸币,除上列二十六省外,还有当时的行政省察哈尔、热河
和绥远,也曾分别印发过纸币。其中: 察哈尔兴业银行曾於1920年至1926年,多次印发过银元票和铜元票。均由财政部印刷局
为其印制; 察哈尔商业银行於1933年和1935年印发过六次纸币,均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刷;
热河的纸币亦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刷。绥远的纸币除财政部印刷局为其印制外,西北印刷厂也曾为其印制。
抗日战争胜利後,战争创伤还没来得及医治,中国又因国共两党合作关系的破裂而又重
入战争状态。中华大地又分成了国民政府控制区和共产党控制区两大部分。这一历史时期,
国的国民经济未能恢复,仍处在困难之中。包括印钞技术在内的印刷技术也因此难以提高和
1.国民政府控制区的纸币印刷
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一般通称其为;法币;。到抗战胜利前夕,法币已发行
到六百六十万亿元,货币严重贬值而崩溃。与法币同时流通的有中央银行於1931年开始
发行 的、起初作为缴纳关税用的;关金兑换券;,简称为;关金券;。到1942年,关金券以与法
币一比二十的比价在市场上与法币并行流通。图17-42是中央银行於1947年印发的关金
券伍 佰圆。1948年,鉴於法币恶性膨胀,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以金元为本位
,发行了;金元券;。用以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此後不久,又改金元本位为银本位,
发行了银元券。此外,在法币、金元券、银元
券之外,於抗战胜利後国民政府在币制方面还采取了分区发行制度,从而发行了一些
区域 性流通券,限在本地区流通。彩图17-43是中央银行於1948年印发的;东北九省流通券
;壹万圆。区域性流通券到1948年8月停止流通。
抗日战争胜利後,国民政府的纸币由中央印制厂和美英等外国的钞票公司印刷。抗战
前夕,中央印制厂重庆分厂是一个规模庞大,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大型印钞厂。抗战
後该厂从重庆迁至上海,重新组建成中央印制厂上海厂。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派员接
北平的财政部印刷局,将其更名为中央印制厂北平厂。这时,国民政府计划撤消北平
厂, 发展上海厂。因此,於1946年决定将北平厂的雕刻机、地纹机、划线机、打样机、过火
制作原版的关键性设备连同三十多位技术人员调迁至上海厂。北平厂鉴於此举必致北平
厂变 成一个没有;龙头;的印钞厂而失去继续印制钞票的能力,采取了坚决反对的立场和态
度。後来虽因北平市党部、尤其是李宗仁出面干预,未能迁成,但此後的北平厂活源不足
、屡 屡裁员,到1948年底,一个偌大的、多达三千多人的印钞厂,一变而为仅剩四百多人的空架
处於实际上的停产状态。与此同时,上海厂却逐渐发展起来,还於1946年为东北印制了
钞票数种。
2.共产党控制下的纸币印刷
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控制地区称作敌後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後陆续改称解放区。
解放区,在三年内战期间不断变化和调整,各解放区的纸币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自行印制
。大致情况是:
(1)东北解放区。
抗日战争胜利後,原东北各根据地,在继续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建立民主政权和开
展经济 建设的同时,又先後增设了;东北银行;、;吉林银行;、;嫩江银行;、;关东银行
;、 ;牡丹江实业银行;和;合江银行;等多家。这些新增设的和原有的金融机构,都具有自行
发纸币的职能。其纸币分别由东北人民自卫军後勤部直属供给处、佳木斯印刷厂、东北
印刷局、辽西团结印刷厂、西方印刷厂、吉林省银行印刷厂和沈阳造币厂印刷。
(2)内蒙古解放区。
1946年,内蒙古地区成立了东蒙古自治区政府,并设立了东蒙银行。该行随着形势变化,又
於1947年更名为内蒙古银行,1948年再次更名为内蒙古人民银行。其发行钞券,由王爷
庙印刷厂、拉拉尔印刷厂、扎兰屯印刷厂承印。
(3)冀察热辽解放区。
抗日战争胜利後,冀热辽地区通行原冀热辽边币,後又增发热河省银行币。1948年,东
北行 政委员会冀察热辽办事处为统一货币发行,又设立了;长城银行;,发行长城券。这些钞券
的印制,由热河省财政厅印刷局、热河省银行印刷厂等厂家分别承担。
(4)晋察冀解放区。
晋察冀解放区各金融机构发行的地方货币,都是由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政处印刷局、冀
东印刷厂、冀中印刷分局、冀晋印刷分局、大华印刷厂和长城造纸厂等厂家承印的。
(5)西北解放区。
承担西北解放区各金融机构钞券印制任务的厂家,有光华印刷厂、洪涛印刷厂两家。
(6)晋冀鲁豫解放区。
晋冀鲁豫解放区发行的纸币,由冀南银行第一印刷厂、第二印刷厂、第三印刷厂,中国人民
银行第二印刷局承印。
(7)山东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的印刷基础较好,承印解放区各金融机构纸币的厂家有胶东印刷厂、鲁中印钞厂
、渤海印钞厂等数家。
(8)华中解放区。
1945年抗战胜利後,原华中的盐阜银行、江淮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淮南
银行、大江银行、浙东银行、淮海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合并
成立了;华中银行;,并开 始发行华中钞券。华中钞券通行至1948年11月。其印制单位为华中印钞一厂、
华中印钞二厂、华中印钞三厂。印钞纸张由华中造纸厂提供。
(9)华东解放区。
华东解放区於抗战胜利後大约三年时间内,使用华中银行印发的华中币。1948年11月起
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由北海银行印钞厂的一、二、三、四厂,苏北印钞厂济南第一印刷
厂和济南第二印刷厂印制。其中济南第一印刷厂采用凹印工艺;济南第二印刷厂则用平
(10)中原解放区。
中原解放区於1948年6月,在桐柏、江汉、豫皖苏、鄂豫皖、陕南、豫西等地区银行基
础上,合并设立了;中州农民银行;,开始发行;中州币;。通行於河南省陇海路
以南,安徽省津浦路以西,湖北省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当时中原解放区印刷纸币的厂家有
山白象店中原益民公司第一分公司、豫皖苏行署中州农民银行印刷厂、开封中原益民公司第
二分公司、郑州中原益民分公司、中州农民银行陕西区行印刷厂、中州农民银行江汉总厂、
中州农民银行江汉三分区襄南分厂、(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印刷厂等。
(11)华南解放区。
1949年,为建立和统一华南地区的本位币市场,在原有东江解放区
的新陆银行和潮汕解放区的裕民银行基础上,成立;南方人民银行;,并在东江、潮汕、梅
州设立三个分行,开始发行南方券。南方券的印制任务由南方人民银行印钞厂和琼崖制
币室承担。
1948年底,在面临全国即将解放的形势下,为统一全国货币,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
一印发人民币。但因当时印钞厂极多,难以统一设计、统一制版,印刷条件各不相同,
油墨 纸张也不一致,致使当时的统一的人民币(後来称其为第一套人民币)的十二种面值竟多
达六十多个版面。
鸦片战争後,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入侵中国,极尽弱肉强食、卑鄙无耻之能事。使中国
半封建半殖民地境地。加之国内军阀各据一方,连年混战,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印钞事业也极其复杂。既有像财政部印刷局、商务印书馆那样的拥有雕刻凹版技术的先进
印刷厂,又有靠木版刷印和单色石印的小型作坊式生产,同时还有不少外国企业为中国大量
印刷钞券。加上外国银行直接发行的货币,使中国流通领域混乱不堪。中国市场上流通的货
币和其它证券呈现出数量上,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质量上,良莠不齐、蛇龙混杂;市面上
,异彩分呈、丰富多样的局面。
外国银行和企业在中国发行纸币和为中国代印纸币的情况,主要有外国银行直接印发、中外
金融机构合资印发和外国企业为中国代印等三种情况。大致情况是:
1.外国银行在中国直接设行印发纸币
帝国主义国家入侵中国,在中国直接印发他们的纸钞,意在搅乱中国金融市场,掠夺中国资
源和财富,是一种典型的殖民主义行为。他们在中国印发的是用纸印的钞票,掠走的是中
国的金银和物资。
(1)在中国印发纸币最多的是日本。日本在他侵占了的台湾、东北和其它地区,大量印发伪
钞。这些伪钞,除其占领北平後命令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印刷部分外,主要是由日本大藏
省印刷局印刷的。
日本横滨银行,是日本金融机构对华侵略最早的一家银行,曾在中国印发金元券和银元券。并在北京、上海等十余地设有分行。
日本的殖民地银行
朝鲜银行,也在中国设立分行二十余处,所发钞券系俗称;老头票;
的日本金元券。主要在东北三省流通。
出於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军方在中国大量发行;军用票;,企图以军用票在中国筹集
资金 ,用从中国掠夺来的资金支持侵略中国的战争。彩图17-44票面横书;大日本帝国政府军用
手票;。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侵略的同时,以滥发钞票为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铁
(2)在中国开设和印发纸币最早的外国银行,是英国麦加利银行(香港喳打银行)。英国麦加
利银行於1857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并开始印发银元票和银两票。此後,麦加利(上海
分行第一任经理名麦加利,故名)银行又在北京、汉口、福州等地设立分行。
1864年,英国人又在上海开设了上海汇丰银行。汇丰银行总行设在香港,上海、北京、广州
等十二地设有分行。汇丰银行也印发银元票和银两票。为英国侵华资本的中心,是外国人在
中国开办的最有势力的一家银行。
英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三家银行是有利银行。有利银行的总行设在伦敦,1915年在上海设立
分行,在中国印发银元票。其在中国香港发行的纸币也曾在广东境内流通。
(3)美国的花旗银行,总行在纽约,1907年在中国开始印发纸币,分一圆、五圆、十圆
、五十圆、一百圆五种。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有两个名子:广州及香港称其为;万
国宝通银行;;其它地方一律称其为;花旗银行;。
(4)德华银行是德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总行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汉口等地设有分
行。在中国印发银元票和银两票。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该行由中国政府接管。
除上述日、美、英、德在中国设立银行、印发纸币外,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荷兰的荷兰银
行等也都在中国设行印发纸币。不再赘述。
2.中外合办银行印发纸币
中外合办银行印发钞票,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金融侵略和渗透的另一方式。名义上是合办
,实际上大权均控制在外国人手◆,本质上与外国银行无异。
中外合办的第一家银行是成立於1895年的俄华道胜银行。该行由中俄合办,总行设在彼
,在中国上海、北京、汉口设有分行。在中国印发金本位和银本位钞票两种。此外,还有中
意合办的震义银行,中、日、德三家合办的北洋保商银行,中、挪、丹麦合办的华威银行,
中法合办的振业银行、中法实业银行,中
美合办的福建美丰银行、中华懋业银行,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等。这些合办银行也都
在中国印发纸钞。
3.外国为中国印制纸币
在近代,主要是民国建立之後,中国的纸币,除由中国北平财政部印刷局,上海商务印
、大东书局、中华书局,重庆的中央印制厂重庆厂等印钞、印刷厂印制之外,有不少纸
由外国印制的,其中尤以国民政府为多。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中国、交通、农
大银行,以及各省地方政府的不少银行的纸币,有不少都由外国承印。印刷最多的是美国的
钞票公司。此外,英国的华德路公司也为中国印制过纸币。
4.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印发纸币
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印发纸币,不同於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中国印发纸币。第二次
大战末期,苏联在战胜了德国法西斯之後,对日宣战,出师中国东北,与中国军队协同
作战 ,全歼日本百万关东军。抗战
胜利後,苏联红军驻守东北,发行了战时军用钞票壹圆、伍圆、拾圆、壹佰圆数种。
邮票既是国家的邮资凭证,又是人们收集珍藏的艺术品,方寸世界知识广泛,古今中外、名
人圣地、山水风光、风土人情、花鸟鱼虫、珍禽猛兽,应有尽有,设计新颖、色彩艳丽。为
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有不少的集邮爱好者,他们收集、珍藏着不少各式各样的邮票,从方寸
艺术品的大千世界◆汲取丰富的知识。
邮票是邮政衍生出来的,它随邮政事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从不同时期发行印制的邮
,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特徵,中国从印制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至今百多年来,邮票的品种
、数量甚大,但其主要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改值加盖票、小型张、小本
票、小版张邮票、小全张邮票、军用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连印票、卷筒邮票等等。此外,还有各种带邮资的明信片、邮
简、邮资封等邮资凭证。纵观中国从1878年印制发行第一套邮票至今,虽说印制发行了
多多的邮票及资邮品,但从印制技术工艺方面来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工艺:一、石版
印刷 ,二、平版印刷,三、凸版印刷,四、照相凹版印刷(影写版),五、雕刻凹版印刷,六、誊
写版印刷,七、影雕印刷(照相凹版加雕刻凹版套印),八、平雕印刷(平版加雕刻凹版套印)
等,共计八种工艺技术。
邮票用纸方面有两大类:一种是非邮票纸无背胶;另一种是邮票专用纸,并
分为有背胶和无 背胶两种(邮票纸是专门为邮票所需要求而特意让造纸厂生产的一种专用纸)。有背胶的邮票
称有胶邮票,无背胶的邮票称为无胶邮票。
邮票背胶的要求:1.无毒无味;2.水的再溶性好,就是遇到水後就能粘贴上;3.抗潮性
能好 ,遇到天气温度高时,邮票背胶不会自行粘住;4.不霉变;5.粘度不减退;6.可操作性,有
利於涂刷。北京邮票厂建立初期邮票背胶采用的是糊精胶。到六十年代中期使用了P.V.A
胶(又称聚乙烯醇)。
邮票齿孔:邮票的印制除了印刷外还需打孔,中国邮票的打孔器大体上有;线式;、;
滚针 式;、;竖式;、;平式;、;滚式;等多种。邮票齿孔的疏密程度叫;度;。测量方法就
是一枚邮票在20mm内有几个孔或齿就表明为多少度,如20mm内有二十个孔,表明这枚邮票的
齿孔为二十度。中国邮票的齿度有10度、11度、12度、12.5度、13度、14度等。
近代中国邮票的印制发行可分为:一、清代邮票;二、中华民国邮票;三、苏区及解放
区邮票;四、港澳台邮票。
在1959年北京邮票厂建立之前,中国的邮票印制工作是在不少地方及厂家进行的。无论
工艺,还是材料方面,都不规范、不稳定,其设备也不是邮票印制的专用设备。只有在
邮票厂建立後邮票印制的专业化才真正得到了稳定、规范和发展。从中国印制发行第一
票至今,所有的邮票制作工艺,其主体都是以平、凹、凸印刷技术为主的,但因历史
除平凹凸印刷外,还有很小部分的邮票是采用石印及誊印技术。鉴於近代邮票印刷尚处邮
票印刷的起始时期,同时也由於资料不足,故对近代的邮票印制工艺只作大体的归纳。除
邮票外其他邮资品不在此陈述。
1.清代的邮票印刷
1840年,在英国印制发行世界上第一枚雕刻凹版;黑便士;邮票之後,中国於1878年由
清海 关试办邮政期间印制发行了;海关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其印制由上海总
税务司署造册处采用凸版印刷,齿孔12.5度,图幅22.5mm×22.5mm,用纸有薄厚两种。这套
邮票的图案设计以;龙;为主图案,故被人们称之为;海关大龙;(彩图17-45)邮票。其
面值为一分银绿 色、三分银红色、五分银黄色(清代面值币制起初为银两,後改为银元),三种邮票均带
清代先後印制邮票三十套、一百九十八枚(包括印制而未发行的),其印制工艺先後采
用 了凸 版印刷(1878年)、石版印刷(1894年)、雕刻凹版印刷(1898年)。第一套纪念邮票;慈禧寿辰
纪念;票采用的是石版印刷工艺。;蟠龙;邮票前期是石印,後期在英国伦敦采
用了雕 刻凹版印刷,这套邮票一直使用到1911年。
2.中华民国的邮票印刷
中华民国时期,邮票的印制工艺有雕刻凹版、凸版及平版。如1912年印制发行的中
华民国第 一套纪念邮票;中华民国光复纪念;和;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是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
现为北京印钞厂)采用当时先进的雕刻凹版的工艺印制的。该厂印制了纪念票十二套、
普票 三套。另外,在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的;帆船;普票及英国伦敦德纳罗公司印制
的;孙 中山像;邮票,均是雕刻凹版。福建省南羊县百城印务局曾采用凸版印制过普通邮票。重庆
中央信托局印制处采用平印工艺印制过纪念邮票。在民国长达三十七年的时间◆,除以
到的厂家印制邮票外,还有中华书局、大东书局、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大东书局、香港
商务 书局(抗日战争爆发後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止),及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大东书局上海印刷
厂等,都印刷过邮票。
3.苏区及解放区的邮票印刷
1930年至1931年间,赣西南、闽西、赣东北、湘鄂西、湘赣等地区发行使用过赤色邮票。19
32年西北邮政期间发行的邮票采用了平版和石版印刷。北平解放後由北京人民印刷
厂用 雕刻凹版印制了华北;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邮票。另外唐山临时邮政用凸版印制过邮
票。更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冀鲁豫发行临时邮票三枚,是用誊印版印制的。这一时期的
邮票,印制工艺多种多样,平、凹、凸、石、誊印工艺技术都曾采用。
证券是以证明或设定权利为目的所作成的凭证,有一般证券和有价证券之分。上面记述的纸
币、邮票,以及公债券、期票、银行支票等,属於有价证券;其它诸如出国护照、官方
公文、契约、身分证等,属於一般性证券。在中国古代,证券印刷一直采用传统的雕版印刷
。近代的证券印刷,早期为雕印,清末开始采用石印和铅印,後来随着近代印刷工艺技
传入和发展,又相继采用了平印和凹印。出现了雕版印刷与石印、铅印、平印、凹印等各种
艺并存的局面。由於证券在社会、经济领域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尤其是证券中诸如纸币
券、护照、身分证等,需要采取相应的防伪措施,因此,印刷领域的证券印刷,一般都
当时最为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工艺。这是证券印刷不同於其他印刷的一个显着特点。
一般性质的证券,譬如契约中的地契、房契,是土地、房屋等财产所有权的凭证,涉及千家
万户,应用极广。类似於地契、房契等的证券的印刷,资料极为贫乏,仅以契约为例,
作简要介绍。
中国印刷博物馆在筹建过程中,收集到不少古代、近代的契约。其中以地契最多,其次是房
契。从馆藏契约可以看到,清朝早期的康雍年间,一般都是手写,到干隆年间始用印刷。但
这绝不是说中国在清干隆年间印刷术才开始用於契约印刷。事实上,契约印刷远早於此
。就清 朝而论,雍正年间清政府曾奉旨行文:;凡绅衿民人置买田房山场产业概不准用白纸写契;
,并 ;敕令布政司刊刷契纸印发州县即将契根裁存契纸发各纸铺听民间立契过户纳税;。可
以想见,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以地契为主的契约的印刷,其数量必是相当巨大
、可观的。
中国印刷博物馆馆藏契约,干隆至道光年间的,为木雕版印刷,格式比较简单;光绪年间已
有铅、石印者。说明到清末,以地契为主的一些证券已由传统的木雕版转向采用铅、石印等
近代印刷术印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刷品承印验证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