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时间后收客教育法可能取消吗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我省各高校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推进《决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我省各高校以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广大师生表示,要让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自觉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学法、知法、守法,为依法治国、依法治校贡献力量。
  11月5日上午,河南工业大学校党委中心组召开集中学习会,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研究决定下发通知,要求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此外,学校还从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法学院挑选出了10名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宣讲团,分4个专题在全校范围内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主要内容,尽快让会议精神实现“三进”,让师生自觉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学法、知法、守法。
  11月5日,南阳理工学院召开第48次党委(扩大)会议,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全校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统一思想认识,按照《高等教育法》、《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等,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学,做好依法治校工作。要切实做好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素质,推进法制校园文化建设,为建成一所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郑州师范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十八届四中全会,纷纷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微信等及时了解、学习会议精神。校党委中心组在专题学习会上要求,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方针体现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贯彻落实到学校建章立制的实际工作中,树立依法治校理念,不断完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在学校日常教学的全过程,使依法治国理念在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深处牢牢树立起来;贯彻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加强学校法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在全校党政群团各部门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理念,不断提升全员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记者 惠婷)
 相关链接
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协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备案序号:区教委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区教委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作者:佚名&&&&政务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9&&&&更新时间:
10月24日,区教委组织学习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了当天的人民日报社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区教委全体人员参加学习。
区教委主任唐松春在会上强调,十八届四中全会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明确了1个目标5个体系6大任务,大家继续坚持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会后还要细细阅读,深入理解全会相关精神。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赵正荣向大家提出要求,一是要求大家认认真真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等人民日报的相关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二是严格落实公报精神,继续加强《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坚持“四个依法”,即“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进一步规范全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行为;三是要绷紧安全这根弦,规范执行相关要求,全面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办好我区安安全全、均衡发展、优质高效的教育。
政务信息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政务信息:
下一个政务信息: 没有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十八届四中全会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经过四天的会议议程,今日将在北京闭幕。因为是在中央全会上首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此次会议备受各界关注。
这次会议和我们普通民众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新华社在四中全会开幕当天曾发表评论“法治中国与每个公民休戚相关”:法治建设,人人受益;法如空气,须臾不可离开。
   此次会议如何影响你我的生活,我们通过以下案例来感知生活中的“法治”。
  1、宪法保护受教育权
案例:小刚,1984年出生。1991年9月,小刚已经7岁,同龄的小伙伴早已上学,他也想上学,可父亲觉得上学无用,让他待在家里。后来,村小学的校长知道了此事,找到小刚的父亲将国家的法律规定讲清楚,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小刚后来顺利地进入校园。
解读: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于2006年进行修订。该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义务教育法还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要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小刚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是违法的。实际上,公民有哪些权利,我国的宪法有明确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
  2、人格尊严受保护
案例:1992年10月,小刚已经上小学二年级。小刚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数学老师几次在课堂上骂小民“闷怂”、“不开窍”;有一次小刚的作业没做完,被数学老师用竹棍打屁股,臀部有多处淤青。后小刚的妈妈发现后,将此情况向当地教育部门反映,体罚小刚的数学老师被学校处理。
解读: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旧的观念中,老师打学生是为了孩子好,让其能好好学习,提高成绩。但像上述案例当中的数学老师已经侵犯了小刚的人格尊严权。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从9月份至今,全国已发生至少6起虐童、体罚学生案例。究其原因,一是涉事老师师德缺失,不尊重自己的学生;二是法治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体罚学生违法”这一法律红线。
  3、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案例:2007年,小刚所在的村子被某房地产开发商看中,小刚家的房屋面临被拆。但房产商提供的拆迁补偿方案中,房屋补偿标准远低于当地规定的标准,补偿款无法让小刚一家完成安置。由于拒绝搬迁,小刚家遭到开发商威胁恐吓。
2008年,小刚父亲将开发商起诉到法院,法院认定补偿标准过低,要求开发商重新制定补偿标准。双方之后达成拆迁协议,小刚一家得到了应有的补偿。
解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日起施行的《物权法》更是把财产权保护提到更高的高度。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这些法律条文,用刚性法律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在上述案例中,小刚家得到了应有的补偿。但在实践中,“暴力拆迁”、“征地血案”频频出现,拆迁方与被拆方上演着一幕幕让人揪心的冲突,这背后折射的是一些人对“公民财产权”的漠视,对法律的漠视。
1987年,浙江苍南农民包郑照因不服县有关部门强行拆除其房屋的处罚,一纸诉状将县政府告到了法庭,被舆论称为“民告官第一人”,引发人们对法治进步的思考与憧憬。1988年8月,温州市中院开审此案,时任苍南县县长出庭应诉,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轰动。
如今,十八届四中全会聚集“依法治国”,正是让民众回归对法律的信仰,知法、懂法、守法,让一切问题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4、有权运用法律发出自己的声音
案例:2010年,小刚所在的城市地铁准备涨价,在涨价前要听证征求意见。小刚报名参加了听证会,在此之前,他在新安置的社区向大家征求意见,多数人不同意涨价。在听证会上,小刚等市民代表对地铁涨价表示不同意,并阐释了自己的理由。最终,多数人通过,地铁暂不涨价。
解读:我国听证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地铁、出租车、水费、天然气价格都事关民生,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每一次价格调整必然是在各方利益的权衡下做出的。可以说,“水电涨不涨价,不是管理部门说一句话就能涨”。在一个法治国家中,市民可以运用法律来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吃的食品更加安全
案例:小刚是个足球迷。2010年7月,世界杯期间,小刚和朋友一行5人在某火锅店吃饭看球。饭后,有4个人出现腹泻等症状。怀疑火锅店使用地沟油,小刚向食药监部门进行了举报,后多部门调查,该火锅店涉嫌使用地沟油,而且为了增加口感,在火锅中添加罂粟。后公安部门将火锅店老板刑事拘留。
解读: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有947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我国刑法、食品安全法都对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
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刑法还有专门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尽管如此,“食品黑作坊”、“毒豆芽”、“毒奶粉”等频频见诸媒体。针对这些问题,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也将罚款额度或大幅提高,将非法添加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罚款额度由现行法律中五至十倍罚款提高到十五至三十倍。
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相信立法部门会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让普通人吃得更安全;食品生产者也会提高守法意识,保障食品的安全。
  6、司法更加公平、公正
案例:2011年,小刚的叔叔因涉嫌当地的一起杀人案被判死缓,但小刚的叔叔多次否认案件是自己所为,称法院认定的证言是刑讯逼供下招认的。在律师的参与下,案件被发回重审,2013年年底,当地中院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判小刚的叔叔无罪。之后,小刚的叔叔获得国家赔偿。
解读:2013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首个防止冤假错案指导意见。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强调要强化四个方面机制,来防范冤假错案。
就在2013年,一大批冤假错案被纠正,3月26日,服刑近十载的张辉、张高平叔侄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再审宣告无罪;4月25日,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在河南平顶山市中院审判,法院依法宣告被羁押十余年的李怀亮无罪;7月2日,浙江高院对陈建阳等五人抢劫、盗窃案再审宣判,认定其抢劫并杀害两名出租车司机的事实不成立,撤销原判决……纠正冤假错案,遵守“疑罪从无”原则,正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废除劳教制度,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上海试点司法改革,这些举措都在为我们营造一个更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创造一个更讲法更信法的社会。
​ 羊肉泡馍
咸阳人喜欢咥(die,二声,陕西方言,吃的意思)羊肉泡馍,而且说羊肉泡馍时不说后面的馍字,简称之羊肉泡。在咸阳,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遍布着羊肉泡馍馆。特别是公路边、集镇上,到处可见饭店门前悬挂着“羊肉泡”的招牌,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其实羊肉泡早在古时就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次韵子由除日见寄》)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留下的诗句,其中后一句明显是赞扬秦地美食之羊肉泡馍的。羊肉泡馍以肉烂汤浓,料重味鲜,香气诱人为特色,食之会让人余味无穷,流连忘返。不知苏轼当年是在哪里吃羊肉泡馍后留下这样的感慨,但作为秦都所在地的咸阳人,提起羊肉泡馍都是赞赏有加,誉为美食。羊肉泡馍馆常常是顾客盈门,不要说像“秦风楼”、“秦盛楼”之类的名店会座无虚席,就连那街头巷尾的小门面,顾客也同样熙熙攘攘。特别到冬天寒冷时,里面竟挤得密不透风,店家只好在店外摆些简易桌椅供食客们享用,而大家也不会在意,同样大快朵颐。
吃羊肉泡有许多讲究,譬如最好是头天晚上就把二天要吃的坨坨馍买回来,灯下开始掰馍,如果在馆子里掰就更要有耐心。要把馍从两层皮中间剖开,细细掰碎,成黄豆般大小,而且每块馍上都有烘烤的干皮。内行说:看掰的馍,炉头就知道吃泡馍的是否老手。馍掰得细,煮得就特别认真。羊肉泡的吃法也颇有名堂,有“羊肉烩汤”、“口汤大煮”,还有“水围城”、“干泡”等。所谓羊肉烩汤,指羊肉汤端上桌由食客自吃自泡;“干泡”是煮馍时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
有朋友曾告诉我,过去咸阳一家羊肉泡老店有个规矩:食客掰好馍将碗交给服务员时,要说清自己的煮馍要求,服务员会按此在碗边夹上号夹,不同的夹法代表食客对吃法的不同要求,如直着夹夹子的表示要“口汤”或“干泡”,汤用另一只碗盛着;斜着夹夹子的表示要吃“水围城”等。这样,虽说前堂如流水般往后厨送碗,但炉头煮馍时看见碗边的夹子,自然知道食客的要求,逐碗煮馍时就满足所有人的愿望。
回想起几十年前吃羊肉泡,已经记不清店面的装潢了。只记得店面很简朴,没有什么豪华的装饰。记忆中是退了漆的木头方桌,硬硬的木头板凳,看得出年头不短了。店内光线不很亮,但空气中却溢满老汤的香味。一大早,兜着掰好的馍来到饭馆,交给服务员时还要叮嘱一句:口汤大煮!就是要加肉汤细煮,待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后起锅,此时不仅馍筋光滑、且吃完后碗内仅剩一口汤。不一会,一大碗汤鲜味浓、肉烂且香、料重味醇、不膻不腻、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馍就摆在你面前了。吃泡馍还需注意吃时不能翻搅吞食,会烫舌头。标准的吃法是,用筷子从碗周边开始边拨边吃,这样食后会余味无穷。
当然,吃羊肉泡也并非都是那么讲究,可以有雅俗之分。集镇上、公路边,都遍布卖羊肉泡的饭馆,在那里吃就没有多少讲究,主要是肉香肉烂、汤旺味正。饭馆里不单有羊肉泡,还卖水盆羊肉、烩羊肉、清汤羊肉、羊肉烩饼等,食客们多是路过或逛集时解个饥,过个嘴瘾,馍掰的大小无所谓,图的就是吃个煎和,落个舒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村里当干部,常去公社参加“三干会”,有时会吃到公社为会议专门办灶供给的羊肉泡。记得公社灶上的大师傅姓李,宰羊和烹饪羊肉的水平极高。杀两个羊只需很短时间,手法娴熟。羊肉弄干净后很快就成了一大锅羊肉汤,当然就成了乡村干部们的一顿午餐。干粮碗筷自带,自己要把冰凉的掺着玉米面的烙馍掰成大块放进老碗(不能掰小了,因为小块玉米面馍一见热汤就会成碎末)。李师给碗里的馍上捂浇一大勺热羊肉汤,再用大勺扣住馍将汤倒出。如此冒两回,馍热了,然后盖上几片羊肉、葱花和一捏粉条,浇上热汤就成了香喷喷热乎乎的一碗羊肉泡。在当时供应紧缺的形势下,这样的羊肉泡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吃了一碗要是觉得不够,掰了馍递进窗口,李师照样给冒,照例添汤,只是没有了羊肉,只有葱花粉条。不过,吃起来仍然香喷喷,让人回味。
  旬邑的枣糕
农历九月,是枣儿成熟的季节。那一棵棵枣树,都生长在最贫瘠的山畔上,脚下就是干旱的土地,树根经常露出土黄的断面,可它们照样生长得异常茂盛。一到农历九月,满树成串的枣儿,在阳光下,慢慢地醉红了。
天气晴朗的日子,乡人爬上树去,拿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敲,枣儿们就噼里啪啦地掉落下来。于是,每个集镇上,就堆满了成堆的枣儿,等待人们品尝。
在家乡旬邑,人们都会选择一些饱满的,颜色深沉的枣儿,上锅蒸熟,在阳光下暴晒,晒干后保存起来。到了九月七日,把这些干枣泡好,洗净,等待次日做枣糕用。
枣糕是旬邑人九月九送给新婚女儿和外孙的礼物。做枣糕要求用上好的麦面,经过一夜的发酵,面团起得柔软,用手一拉,一丝一缕的刚好。起好的面,和入面粉、碱水,经过反复搓揉,等面团变得柔软富有弹性就好了。
制作枣糕,需要好多巧手的女人合作。她们把揉好的面团,揪下一团,揉好,擀成胚子,然后剪成鱼、凤凰、兔子,龙虎、花朵的大体形状,再在下层胚子上放上一排已经用半寸宽的面条卷起、露出两头的枣,然后把上层胚子放上,这时,上层就是女人们施展自己才艺的天地了,她们把面塑成动物形象,一片片小面片,在她们手里,经过剪刀、筷子、手指的加工,变成一朵朵美丽的花朵、草叶,还有虫儿,再一个个粘贴到那些塑好的花鸟虫鱼身上去,最后把枣糕的边缘全都用剪刀细细地剪成锯齿形。一只枣糕就做成了。
枣糕一般都是一尺大小,多为上下两层,也有好多层堆砌的。枣糕最多的是鱼形,预示着年年有余。但还有兔子,老鼠,鸡,这些孩子喜欢的形象。那些富于创造力的妇女,做出的枣糕往往与众不同,她们不仅能做出各种憨态可掬的动物,还能做出美丽的花朵,或者,用一只枣糕,来构思一幅图画,像双喜、富贵等字样的图案。像龙凤呈祥,盘龙卧虎,盛开的莲花等。
做好的枣糕,进锅蒸时,还要掌握好火候,火太旺会蒸炸了,裂开口子,那整个枣糕都废了。做得好的枣糕端出锅以后,不仅胀得松松软软的,上面的图案也很完整、美丽,颜色鲜艳。鱼的嘴、眼,鱼身上的花朵一样的鱼鳞,都清晰醒目。边缘的锯齿均匀整齐,上下两层之间,那一圈圈面卷中的枣儿,显得特别好看。
送枣糕,不仅是给女儿外孙送一份浓浓的情意,还是展露娘家人技艺的时候,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不敢怠慢,都把自己最好的手艺拿出来,像制作真正的艺术品一样精心。
九月九那天,当娘家人提着礼品来到女儿家里,看着女婿家人揭开红布包裹的、盛放枣糕的瓷盘,对着那美丽的枣糕发出一阵阵惊叹时,他们内心就会生出一种快意和自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中全会公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