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拉拉的读笑猫日记有感感

我是马拉拉
  【日记】 我叫马拉拉·优素福。日,我出生在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地区。这里风景秀美,高山环绕,草甸碧绿,湖泊清澈。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期,这里被称为“大英帝国的瑞士”。但是,到了2007年前后,这一地区逐渐地落入了塔利班之手。  塔利班看中斯瓦特,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强迫男孩们到宗教学校去读书,接受洗脑,然后再把他们训练和装备成为恐怖分子。对于我们女孩,塔利班禁止我们接受教育,不允许我们上学读书。  2009年,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来到这里采访。他们询问是否有人愿意以日记的形式,将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告诉外界,我的父亲齐亚丁·优素福把我推荐给他们。当时,我只有12岁,正在上7年级。  于是,从日,我开始用家乡的乌尔都语,为英国广播公司写日记。我当时使用的笔名是“太阳花”。  在此后的三年中我一直坚持写日记。直到日,一名塔利班枪手瞄准了我……【专访】原来的马拉拉已经不在了  日前,正在英国伯明翰上学的马拉拉接受了《卫报》的采访,谈了她这一年的生活和经历。以下就是这次采访的部分内容。笑声中的马拉拉  马拉拉对我说,已经迷失了自己。“在斯瓦特,我是马拉拉,是那个在同一所学校里上了10年学的女孩;在这里,我是一个名人,是那个曾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女孩。原来的马拉拉已经不在了,我无法找到她。”  说这些话时,我们正坐在伯明翰图书馆新馆7楼的一间会议室中。望着窗外雾霭沉沉的城市,马拉拉深情地回忆起了家乡。她说,那里的景致同这里截然不同,那里被称为斯瓦特的“天堂“,高山环绕,河流清澈。看着坐在我对面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16岁女孩,看到她表现出来的镇定与自信,很难让人对这个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的女孩产生愧疚感。更重要的是,她还常常用笑声来打断我们的对话。  她的笑多姿多彩,凡是你能想得到的,都能在马拉拉的脸上看到。当我问她,为什么会认为塔利班已经被她吓破胆了时,她谦虚地一笑;当说到她通过网络视频,从最要好的朋友那里得知母校的最新逸闻时,她满意地笑了起来;当回忆起一位塔利班指挥官建议她回到巴基斯坦,进入宗教学校学习时,她撇嘴一笑;当聊起她最喜欢的板球运动员时,她大呼小叫地笑个不停。而最让她开心的事情,发生在她调侃父亲的那一刻。当时我们正在谈论她的母亲,马拉拉说:“她爱我的父亲。”此时,她的父亲正好进来为我们倒茶。见此,马拉拉压低了声音对我说:“他们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听到这里,父亲抬起头来,一脸严肃地问道:“你肯定?”“向父母学习。”马拉拉一边冲着我说,一边忍不住咧开嘴,开怀大笑起来。向父母学习  正是从她的父母那里,马拉拉知道了很多事情。她的母亲是一个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女人,但是她深知套在女儿一生上的枷锁是什么。因此,当马拉拉和父亲投身于反对塔利班禁止妇女接受教育的活动时,她义无反顾地站在了他们的一边。对此,马拉拉在自传《我是马拉拉》中叙述了这样一个非常动人的细节:塔利班之所以选择日杀害马拉拉,是因为她的母亲原也准备在这一天开始读书认字。我问马拉拉,这是不是因为她的行为激励了自己的母亲呢?马拉拉回答说:“可能吧。”但是,她马上又接着说,如果没有母亲的坚强性格和父亲榜样作用影响她,她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乐观。马拉拉的父亲叫齐亚丁·优素福。他在很早以前就开办了一所学校。在世界上尚有很多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教育性别差异时,家乡的女孩就可以像男孩一样在那里读书识字。  如今马拉拉身上那种为女孩们争取受教育的激情,显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亲对她的影响。对话中,我曾数次想对齐亚丁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否曾想过,要是自己不曾让女儿……就好了?”但我每次都忍住了。念及我无力去理解他们那个世界中的父母,为什么会要求他们的女儿远离学校,完全从学校中消失,并且认为这才是最安全的生存之道,我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残酷的问题,而且是不公平的。我相信和平  当我在对话中问她:你想知道那名塔利班枪手为什要杀死你吗?你想知道他的手为什么会发抖吗?(现在的马拉拉已经记不得当时的具体情况,这个细节还是与她同乘一辆校车的同学告诉她的)听到这里,马拉拉以父亲差点被洗脑的这段经历为例子,用不带一丝一毫怨恨的口气,对我解释说:“那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非常年轻,也许称他为男孩更合适。拿枪去杀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他发抖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下的了手。如果他们没有被洗脑,他们是不会干出自杀袭击和枪杀别人的事情的。我无法想象那个男孩对我开枪。换做我的话,我甚至不会用一根针去伤害她。我相信和平,我相信宽容。”  我也是一个相信和平,相信宽容的人。但是,如果有人冲着我的头开枪,我肯定会对这个人充满了仇恨。难道这个16岁的女孩就一点也不对这种行为感到愤怒吗?被同胞误解  当子弹和谩骂袭来时,在心里默念和平与宽容或许是一个绝对理智的方式。但是,如果发现自己除了遭到塔利班的伤害之外,还被同胞误解,你肯定会感到很无助。马拉拉就是这样。在自传中,她是一个因在联合国发表演讲赢得全世界掌声女孩;在祖国巴基斯坦,她却成了人们指责的对象,成了一个追求国外奢华生活和名利的坏女孩。谈起此事,马拉拉家乡的乌尔都语,伤感地对我说(这是她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唯一一次使用乌尔都语):“当看到自己的兄弟也反对自己时,心里当然不好受。”但是,她很快转回用英语说说:“那些人不值得信任。他们被误导了。如果有人告诉他们‘马拉拉不是穆斯林,她不戴面纱。她在为美国人工作。’他们就会相信,他们就会认为她是美国中情局的特工。他们也是这样说政客的。说到这,我还真想从政呢。”话到此处,她像一个老练的政客那样对我说:“我至今还未想好要加入那个政党。因为人们只有在长大后,才会考虑这个问题。届时,我会进行一番考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党派,我会自己另建一个政党。”我要去上学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演讲  日 星期六  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直升机和塔利班。自从斯瓦特地区开战以来,我一直都在做这样的梦。早饭是妈妈做的。吃完饭后,我就去上学了。  我们班上原有27个同学,但今天只来了11个人。我想,那些没来的同学可能是害怕塔利班的缘故。在塔利班发布禁止女孩接受教育的命令后,我们班上已经有三个同学转学了,他们分别去了白沙瓦、拉合尔和拉瓦尔品第。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听到一个人说“我要杀死你”。我急忙加快了脚步。过了一会,我回头看看,好像那个人还跟在我后面。但是,这次我看清了,原来他正在用手机打电话。我想,他肯定是在威胁别的人。  日 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一直睡到上午10点才起床。起床后,我听到爸爸正在谈论村口又发现了三具尸体这件事。我非常伤心。在军事行动之前,原来每到星期天,我们都会到附近去野餐。但是,现在不行了。我们已经有一年半没有出去野餐了。  以前,我们习惯在晚饭后出去散步。但是,现在等不到太阳落山,我们就早早地回到家里。今天,我做了许多家务活,还完成了家庭作业。我的心一直在跳个不停——— 因为我明天必须去上学。  日 星期一  今天,我原打算穿校服去上学。但是,我突然想起来,校长曾经告诉我们不要穿校服上学。于是,我决定改穿平常的衣服。我穿的是我喜欢的粉红色衣服。到学校时,我发现其他的女孩也穿上了各种颜色的衣服。整个校园看上去,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一位同学问我:老实告诉我,我们学校是不是会遭到塔利班的攻击?在上午上课期间,我们被告知不要穿着彩色的衣服来上学,因为这是塔利班明令禁止的。  晚上,我从电视中得知,对沙卡德拉的宵禁令在实施了15天后已经被解除了。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的英文老师就住在那里。今后她又可以到学校来教我们了。  日 星期五  今天,我在学校里将自己去布奈尔的见闻告诉了同学,但是她们不愿意听我唠叨这事,她们更关心在收音机里宣布禁止女孩上学的人已经死了的传闻。  对这个传闻,我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已经死了,有人说他还活着。认为他已经死了的同学说,因为他昨天晚上没有在收音机里发布讲话。一个女孩说,他或许是有事被耽搁了。  由于今天是星期五,我们在这一天是不上课的。我在学校里玩了一个下午。晚上回到家里,我从电视中得知拉合尔发生了爆炸。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为什么巴基斯坦总是发生爆炸呢?”  日 星期三  今天上学时情绪一直不好,因为从明天起就要放寒假了。校长在宣布消息时,只是说要放假了,并没有点明何时开学。这种事还是头一次遇到。  以前的时候,校长总是会明确宣布开学日期的。据我猜测,这次没有确定是因为塔利班已经下了禁令,禁止我们女孩从1月5日起上学读书。  这一次,女孩们没有因为放假而特别兴奋。她们心里清楚,一旦塔利班的禁令生效,她们就再也无法回到学校里来了。不过,有几个女孩还是挺乐观的,她们认为学校会在2月份开学。有几个女孩说,他们的父母已经决定离开斯瓦特,搬到别的地方的去,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由于今天是学校上课的最后一天,我们决定在操场上多玩一会。我认为,学校早晚会开学。但是,在离校时我还是依依不舍地看了我们教师一眼,好像我再也不会回到这里了。  日 星期四  枪炮声响了一夜。中间我被惊醒了三次。由于今天不用上课,我一直睡到10点才起床。之后,同学们来到我家,我们在一起写作业。  今天是1月15日,也就是塔利班禁令生效前的最后一天。我和同学们仍像平常那样讨论作业,好像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一样。  今天,我还仔细地读了一遍为BBC写的日记。妈妈说,她喜欢“太阳花”这个笔名,并且还问爸爸,为什么不把我的名字改成“太阳花”。我也喜欢这个笔名,因为我的真名的意思是“非常伤心”。  2009年5月,巴基斯坦政府军开始清剿斯瓦特地区的塔利班武装。自此,我们一家也分开了。爸爸到白沙瓦抗议,我住到了乡下的亲戚家里。  当年7月,战事结束。但斯瓦特已经已经变得不成样子了。街道上空无一人。学校一片狼藉。塔利班仍在当地杀人抢劫。  2011年10月,我获得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基金会的“国际儿童和平奖”提名。之后,英国广播公司也将我的身份对外公开。  2011年12月,我获得了巴基斯坦首届“国家青年和平奖”。  采访临近尾声,摄影师开始忙着给我们拍照。此时,中途出去的马拉拉父亲同几个人推门走了进来。摄影师拍完照后,这些人坐下来开始讲话。我已经记不起来他们讲了些什么,只知道他们说了很多。在这段时间里,马拉拉一直安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听别人谈论她。此时,那个刚才还在大呼小叫的女孩已经不见了,坐在那里的是那个曾经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女孩——— 马拉拉。更喜欢祖国文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她除了热心教育,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了。因为,在斯瓦特,“正常的女孩”是不谈论贾斯汀·比伯和《暮光之城》的。如果你想让她变得活泼起来,就同她谈谈板球,这是一项能让几乎任何一个巴基斯坦人都变得滔滔不绝的体育项目。她说,她每天都跟踪电视新闻(这对一个巴基斯坦女孩来说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中的板球报道,并且还经常练习(这也是不同寻常的)。看到我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她立刻放下了矜持的态度。在那几分钟的时间里,她大呼小叫,一边给我展示她的击球动作,一边告诉我还有哪些不足。  一提起在家乡在房顶上玩板球的情景,她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这时的马拉拉热情活泼,让人丝毫想不起塔利班或者教育和责任等字眼。此时的我真希望能带着她去伦敦大板球场,而不是在这里用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为难她。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经历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你还会感到孤立无援吗?听到我这样问她,马拉拉露出了不解的神情。这是她在整个对话中唯一一次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为此,我解释说,你曾遭到塔利班的枪击,这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普通的经历;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悲剧发生后,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她。听到我这番话后,她说:“如果有人把那个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名叫马拉拉的女孩的经历告诉我,我知道那不是我。即便我曾经遭到过枪击,我现在也记不起来了。对我来说,甚至我在斯瓦特的生活就像是一部我曾经看过的电影,或是历史的某一段时期。现在,一切都变了。上天给了我如何生活下去的勇气。”【遇险】塔利班枪手向她连开两枪  然而,就在马拉拉为女童获得受教育权而发出呼声的同时,塔利班也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日,上午课结束后,一群女孩子坐在回家的校车里唱歌。突然,几个骑着自行车的人挡住了校车。他们罩着头巾,端着枪。一个人对着他们大喊:“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全杀了!”一个惊恐的女孩指向了马拉拉,来者向她连射两枪,分别击中头部和肩膀,且伤到了旁边两个女孩。马拉拉随即倒在血泊中。  遭枪击后,马拉拉立刻被直升机送往白沙瓦的军区总医院。之后,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治疗,巴基斯坦政府又将她送到英国的伯明翰。在那里,马拉拉的身体逐渐好转,并且还写了一本名叫《我是马拉拉》的自传。  日是马拉拉的16岁生日。她在这一天来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发表了演讲。她在演讲中说:“书和笔是最有力的武器。”为表彰她不畏威胁、积极为女童争取受教育权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已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  就在马拉拉遇刺一周年的前夕,塔利班发言人于本月 7日公开宣称,誓言要再次对这个女孩发动袭击。扬州日报社--扬州晚报
第A22版:新闻面孔
15岁登《时代》封面,16岁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塔利班视她为眼中钉——
谁是马拉拉?
曾在联合国发表演讲,受到西方多国元首接见
&&&&袭击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民众声援马拉拉
&&&&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白宫接见马拉拉
&&&&贝克汉姆给马拉拉颁发“青少年勇气”大奖
&&&&马拉拉所出的书《我是马拉拉》
&&&&遭枪击后接受医治的马拉拉
&&&&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演讲
&&&&核心阅读&&&&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在面对常人难以抵御的逆境时选择了坚强地生存下来,她的故事早已在全球传播开来。从一个记录塔利班统治下巴基斯坦的博客作者,到一个遭到暗杀而幸存下来的女孩,并在16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虽然最终与诺奖擦肩而过,但这个有着橄榄色皮肤、浓密眉毛和澄澈棕色眼睛的女孩——马拉拉,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少年。&&&&马拉拉风云录&&&&初次演讲&&&&2008年9月,11岁的马拉拉在白沙瓦市一个记者俱乐部第一次登台演讲,题目是“塔利班为何敢剥夺我的基本受教育权?”&&&&BBC开博&&&&日,12岁的马拉拉受邀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用化名撰写个人网志,内容是斯瓦特山谷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博客的开通让马拉拉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领地。&&&&遇袭受伤&&&&日,马拉拉遭遇袭击的新闻占满全球新闻头条。由于马拉拉的成功宣传让塔利班恶从心生,在马拉拉放学回家途中,塔利班对她及另外两个女孩开枪射击,马拉拉头部、肩部受重伤,生命垂危。&&&&百万签名&&&&日,联合国特使布朗发言称,已有100多万人在一份全球请愿书上签名,支持遭枪击的巴基斯坦女学生马拉拉,呼吁提名她参选诺贝尔和平奖。此前,巴基斯坦一所招收了2000名女生的国立学院更名为“马拉拉大学”,向这位少女致敬。&&&&“马拉拉日”&&&&日,联合国表示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以表彰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胁、积极为巴基斯坦女童争取受教育权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演讲&&&&日,在16岁生日那天,马拉拉在联合国演讲。她第一次公开讲述被塔利班袭击的经过。她说:“我们的书籍和我们的笔是世上最强大的武器。”&&&&回忆录出版&&&&日,马拉拉的个人回忆录《我是马拉拉》出版。&&&&憾失诺奖&&&&日,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公布,得主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呼声最高的马拉拉憾失诺奖。&&&&传奇童年&&&&以日记形式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12岁,BBC最受欢迎博主&&&&她的理想是成为巴基斯坦总理&&&&1997年,马拉拉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明戈拉市一个普什图族的穆斯林家庭。她的父亲尤沙夫赛是一位诗人和教育活动家,在当地开办了几家连锁学校,她还有两个弟弟。“尤沙夫赛”是斯瓦特地区的大姓,“马拉拉”则是父亲根据普什图族女诗人、女战士马拉莱而取的,意思是“悲伤降临”。&&&&平凡女孩&&&&11岁登台演讲痛斥塔利班&&&&斯瓦特地区曾是著名的旅游胜地,2007年起,塔利班开始向该地区渗透,不但控制了这里,还将其发展成重要据点。明戈拉市是斯瓦特地区最大的城市,塔利班经常在明戈拉市的中心广场挂起被砍头示众的异教徒尸体,还炸毁了100多所女子学校。&&&&生活在如此严酷环境中的马拉拉经常和父亲谈论政治,一聊就到深夜。她原本的理想是当医生或者女飞行员,但父亲认为女儿更有从政的天赋,常带她到白沙瓦的新闻俱乐部去发表演讲。&&&&日,马拉拉的第一次登台演讲题目是“塔利班为何敢剥夺我的基本受教育权?”那年她11岁。马拉拉童言无忌,却能够切中时弊,这次演讲被当地的媒体广为报道。&&&&人气博主&&&&“角落里的花朵”感动世界&&&&2008年底,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记者找到马拉拉的父亲,想让他在学校里找一个女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并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当时塔利班颁布了许多禁令,包括日以后禁止女孩上学、禁止收看西方电视节目、收听西方音乐。&&&&马拉拉的父亲最初推荐了一位名叫艾莎的女孩,但她的父母不同意,因为担心遭到塔利班的报复。唯一的替补就是马拉拉,她比艾莎小4岁,出于安全考虑,BBC坚持让马拉拉使用化名,于是她取了“古尔马凯”这个名字,意为“角落里的花朵”。&&&&日,BBC登出了马拉拉的第一条博客。&&&&有时,马拉拉用电话把博客口述给BBC记者,有时则写在纸条上给记者,它们真实记录了斯瓦特地区女孩的生活学习状态。&&&&马拉拉的博客一直写到2009年3月,在此期间它成为BBC最受欢迎的博客之一。“角落里的花朵”让许多人牵挂,大家为她以及那些和她同样命运的女孩们的安全担忧,为她们的遭遇伤心和愤怒。&&&&小小政治家&&&&梦想成为下一个贝·布托&&&&在BBC的“博主”生涯结束后,《纽约时报》记者艾利克又找到马拉拉,以她为主角拍摄了一部名为《下课女性教育的死亡》的纪录片。马拉拉一下子成了名人,开始接受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并更加公开地为争取女性受教育权利而呼吁。&&&&2009年12月,马拉拉被选为斯瓦特地区儿童大会主席,南非大主教图图还提名她获得“国际儿童和平奖”。&&&&2011年,马拉拉荣获巴基斯坦第一个“全国青年和平奖”,该奖随后更名为“全国马拉拉和平奖”。直到被枪袭前,她还在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马拉拉曾说:“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我们必须提倡教育,让大家都听到我们的声音。”&&&&马拉拉决定“修改理想”,成为一位政治家而不是医生。“我有了一个新的梦想,我必须成为一位政治家来拯救这个国家。我们国家危机太多了,我想消除这些危机。”她还把巴基斯坦女政治家贝·布托作为自己的偶像,梦想将来成为巴基斯坦总理。&&&&人生转折&&&&高调言行招来死亡威胁——&&&&遭塔利班暗杀&大难不死&&&&刺杀事件让马拉拉得到全球关注&&&&马拉拉的高调言行早就引起了塔利班的注意,他们把她视为“异教徒和道德败坏的象征”。马拉拉也开始接到各种死亡威胁。“我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甚至把场面都想象得很清楚。即使他们派人来杀我,我也要告诉他们: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受教育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刺杀事件&&&&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一所当地女子高中的校车奔驰在乡间小路上。学生们刚写完学期论文,高兴地唱起了普什图语的歌。两个戴面罩男人把车拦下,冲了上来,其中一个人掏出枪问道:“你们中谁是马拉拉?”没人作声,有些人不想出卖马拉拉,有些人则是害怕,但她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了马拉拉。&&&&“原来就是她!”持枪的人说道。他瞪着这个15岁的女孩,朝她脸颊和脖子扳动了两次扳机。接着又开枪打伤其他两名女孩,然后逃之夭夭。&&&&全球声援&&&&每个女孩都是马拉拉&&&&马拉拉被紧急送到白沙瓦的一家军事医院取出了子弹,随后被送到英国继续接受治疗。&&&&刺杀事件不但引发了巴基斯坦几大城市的抗议游行,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在对马拉拉表示同情的同时,也对塔利班枪击花季少女的行径表达了愤怒。&&&&巴基斯坦一所大学为向勇敢的马拉拉致敬,更名为马拉拉大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还宣布,将每年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以引起人们对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关注。&&&&万幸,马拉拉最终脱离危险,但她的安全依然受到威胁,塔利班公开叫嚣:“刺杀行动还将继续。”&&&&而最让马拉拉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同学们所说的话:“斯瓦特地区的每个女孩都是马拉拉!我们将继续争取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一定会取胜,他们不能打败我们!”&&&&马拉拉日记&&&&“塔利班统治&&&&下的日子”&&&&我很害怕&&&&(日)&&&&“昨晚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到了直升机还有塔利班。自从斯瓦特开始爆发军事行动以来,我就开始做这样的梦。我害怕去学校,因为塔利班发布了一条法令,禁止所有的女孩上学。由于他们的威胁,一个有27名学生的班只有11人上课。今天我去学校的路上,听到一个男人说:‘我要杀了你。’我赶紧加快了脚步。不过后来发现他是在打手机,可能是对着电话那一端发火。这让我舒了一口气。”&&&&我必须去上学&&&&(日)&&&&“今天是假日,我上午10点才起床。听到父亲说在一个渡口又发现了三具尸体。这样的消息让我感到难过。爆发武装冲突前,每周日我们都会去近郊野餐。但是过去一年半来,我们都没有外出野餐过。一家人还习惯在晚餐后去散步,但现在都会在日落前回来。今天我做了一些家务,家庭作业,还和弟弟一起玩耍。但我一直感觉心跳很快,因为明天我必须去上学。”&&&&要穿鲜艳的衣服&&&&(日)&&&&“我正在准备去学校,打算穿上校服,但想起校长的警告,不要再穿校服了,改穿普通的衣服。所以我决定换上最喜欢的粉红色衣服。学校里的其他女生也都穿着鲜亮的服装。”&&&&打开电视看到,沙卡德拉地区的宵禁已经被取消。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因为我们的英语老师也住在那片地区,宵禁取消后她就能回来教课了。”&&&&我可能再也无法上学了&&&&(日)&&&&“今天我在学校里心情很糟糕,因为寒假就要从明天开始,校长宣布了放假,但没有说哪一天重新开课。班上的女孩对于放假也不是很兴奋,因为她们知道,如果塔利班颁布法律,她们就再也无法上学。既然今天是最后一天上学,我们在操场里玩得更久一点。当我离开学校时,满怀不舍,就好像我再也来不了这里一样。”&&&&被打扰的睡眠&&&&(日)&&&&“整晚都能听到枪炮的声音,让我醒来三次。&&&&从明天开始,塔利班的法律就要开始生效。而我们还在讨论作业,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今天我读了自己给BBC乌尔都语网站写的日记,母亲喜欢我的笔名GulMakai,我也很喜欢,因为我真名的意思是‘极度悲伤’。父亲在前几天告诉我,有人把这些日记打印出来,说这真是令人振奋。父亲说他只是回以微笑,却不能说这是自己女儿写的。”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找不到 (404)如果你看到这个页面,你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吧~继续浏览好运^_^邮箱密码登录没有账号?用户名姓 (可选)名 (可选)邮箱密码个人网页 (可选)注册已经有账号?邮箱地址发送重设密码链接我想起来了,十天内免登录
马拉拉:我要上学!(组图)
17岁巴基斯坦女孩成史上最年轻诺奖获得者  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17岁的巴基斯坦女生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和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尔蒂,以表彰他们在推动儿童权益上的贡献。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马拉拉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
  文/图 据《参考消息》、《晶报》10月16日报道
  马拉拉日记
  “当我离开学校时,满怀不舍,就好像我再也来不了这里一样”
  我很害怕
  “昨晚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到了直升机还有塔利班。自从斯瓦特河谷开始爆发军事行动以来,我就开始做这样的梦。我害怕去学校,因为塔利班发布了一条法令,禁止所有的女孩上学。由于他们的威胁,一个有27名学生的班只有11人上课。今天我去学校的路上,听到一个男人说:‘我要杀了你。’我赶紧加快了脚步。不过后来发现他是在打手机,可能是对着电话那一端发火。这让我舒了一口气。”
  我必须去上学
  “今天是假日,我上午10点才起床。听到父亲说在一个渡口又发现了三具尸体。这样的消息让我感到难过。爆发武装冲突前,每周日我们都会去近郊野餐。但是过去一年半来,我们都没有外出野餐过了。一家人还习惯在晚餐后去散步,但现在都会在日落前回来。今天我做了一些家务,家庭作业,还和弟弟一起玩耍。但我一直感觉心跳很快,因为明天我必须去上学。”
  (背景:2009年塔利班控制了斯瓦特河谷的大部分地区,并颁布极端的法律。女性被禁止在市场和商场里出现,但最让马拉拉感到愤怒的是他们粗暴地剥夺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仅2008年一年,塔利班就在当地摧毁了150所学校。马拉拉则成为少数公开发出反对声音的人。)
  不要穿鲜艳的衣服
  “我正在准备去学校,打算穿上校服,但想起校长的警告,不要再穿校服了,改穿普通的衣服。所以我决定换上了最喜欢的粉红色衣服。学校里的其他女生也都穿着鲜亮的服装。在学校里,一位朋友走过来问我:‘请诚实告诉我,塔利班真的会袭击我们的学校吗?’上午学校通知我们,不要再穿鲜艳的衣服了,因为塔利班的反对。回到家晚饭后我做完作业,打开电视看到,沙卡德拉地区的宵禁已经被取消。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因为我们的英语老师也住在那片地区,宵禁取消后她就能回来教课了。”
  没有战火或恐惧
  “我和家人去了Bunair,在那里过了伊斯兰教的穆哈兰月。我很喜欢那个地方,因为有群山和翠绿的树林。我的斯瓦特也很美丽,但是没有和平。而在Bunair,这里没有战火或恐惧,我们都很高兴。”
  (背景:马拉拉的家乡斯瓦特位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山谷,曾以音乐和包容性而闻名,也是度蜜月的胜地。马拉拉在日记中总喜欢亲切地将家乡称作“我的斯瓦特”。)
  莫拉那休假了?
  “今天在学校,我们讨论了关于莫拉那的传闻。他是那个宣布禁止女孩上学的人(塔利班在当地的发言人),他曾经每天都在广播里发表讲话。昨天晚上莫拉那没有在广播里出现,于是关于他的传言四起。有些女孩说莫拉那已经死了,但其他人不这么认为。有个女孩说他休假了。因为周五没有作业,我玩了一个下午。傍晚打开电视,看到拉合尔发生爆炸的新闻。为什么巴基斯坦总会不断发生爆炸事件?”
  我可能再也无法上学了
  “今天我在学校里心情很糟糕,因为寒假就要从明天开始,校长宣布了放假,但没有说哪一天重新开课。班上的女孩对于放假也不是很兴奋,因为她们知道,如果塔利班颁布法律,她们就再也无法上学。既然今天是最后一天上学,我们在操场里玩得更久一点。当我离开学校时,满怀不舍,就好像我再也来不了这里一样。”
  (背景:当政府军开始清剿斯瓦特的塔利班分子时,马拉拉一家和很多当地人逃亡到外地以躲避战乱。2009年晚些时候,马拉拉开始在巴基斯坦当地电视台上露面,公开宣传妇女受教育权利。对很多巴基斯坦人而言,她俨然已经成为抵抗塔利班的象征。当地的《快车论坛报》撰文称,马拉拉是那片荒野中孤独的声音。“她的声音让我们知道,我们能抵抗任何形式的暴政。试图扼杀她声音的做法只会让她变得更强大。”)
  被打扰的睡眠
  “整晚都能听到枪炮的声音,让我醒来三次。但是因为不用上学,我上午10点才起来。一位朋友来看我,我们一块儿讨论了作业。从明天开始,塔利班的法律就要开始生效。而我们还在讨论作业,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今天我读了自己给BBC乌尔都语网站写的日记,母亲喜欢我的笔名GulMakai,我也很喜欢,因为我真名的意思是‘极度悲伤’。父亲在前几天告诉我,有人把这些日记打印出来,说这真是令人振奋。父亲说他只是回以微笑,却不能说这是自己女儿写的。”
  (背景:马拉拉的父亲齐亚丁坦言,让女儿写博客可能引来更多风险,但是,如果保持沉默则是陷入倒退。当然她的博客是匿名的,如果公开身份,就意味着性命堪忧。)
  在父亲鼓励下写博客
  塔利班把枪口对准她想当巴基斯坦总理
  马拉拉的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塔利班控制着马拉拉的家乡斯瓦特地区,他们禁止民众从事娱乐活动,并严格限制女子接受教育。而当时只有12岁的马拉拉却勇敢地为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网站写起了博客,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
  马拉拉的博客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在随后的日子里,美国《纽约时报》为她和她的家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由此这个立志要当医生的小女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据报道,马拉拉在父亲齐亚丁的鼓励下开始写博客。齐亚丁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虽然塔利班2009年下令所有女孩不准上学,但齐亚丁还是让女儿上学,违反了塔利班的命令。“当然,让她去写博客是很冒险的。”齐亚丁说,“但是我认为,不去揭露事实会是更大的危险,因为这样我们可能最终为这种粗暴的恐怖主义和极权主义让步。”
  塔利班把枪口对准她
  由于在争取妇女权益方面的杰出贡献,马拉拉在2011年成为首位巴基斯坦“国家和平奖”得主。她的奔走与呐喊成为激励女孩们重返校园的号角,她的荣誉与影响力也成为挑战塔利班的利剑。
  日,一名塔利班人员袭击了马拉拉搭乘的校车,开枪击伤她的头部,导致她颅底骨折、左侧下颚骨关节受损、脑部受损……她的生命一度垂危。
  马拉拉的勇敢感动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
  想当巴基斯坦总理
  2013年2月,马拉拉出院,并在英国重返校园。日,遇袭9个月后,她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青年大会发表演讲,当时正值她16岁生日。“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支笔和一本书,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她说。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极端分子袭击马拉拉恰好证明了他们最害怕什么—一个拿着书的女孩。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表示,马拉拉的力量可以唤起人们对全球近60万失学儿童问题的重视。当记者问马拉拉觉得那些武装分子对枪击事件会作何感想时,她笑了,说:“我认为他们可能后悔袭击了马拉拉。现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她对教育的呼声了。”
  马拉拉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想当巴基斯坦总理。“我想当总理真的很棒,因为我可以通过政治拯救整个国家。”马拉拉说。
本文来源:新疆天山网-新疆都市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