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试读平台生在校索要财物并打人,顶撞老师要受什么处分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学生违纪处理办法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2:47: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学生违纪处理办法.DOC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高分题库及答案.doc5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高分题库 第一章 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法律救济的对象是公民的(
) A.权利
D.责任 2.(
)渠道使相对人在通过其他途径都不能获得满意救济时,可以得到充分的补救。 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C.其他救济
D.民间救济 3.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诉对象是(
) A.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
B.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 C.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决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决定,作为教师或学生如不服的,能通过(
)途径获得救济。 A.教育行政复议
B.教育申诉C.民间请愿
D.政府上访 5.教育法规是以(
)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A.国家强制力
B.社会规范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制度 6.为了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政策可依,有法律可依,这体现了教育政策、法规的(
) A.保障功能
B.规范功能
C.制约功能
D.管理功能 7.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 8.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 A.可行性
D.目的性 9.党和国家行为的(
)决定了它们所颁发的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由此而具有的权威性。 A.合法性
D.合宪性 10.政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体现最根本、最长远利益的政策是(
) A.具体政策
B.基本政策
C.一般政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道真中学校志之四--第三章 德育_学校概况_走进道中_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中学-道真中学
&&您的位置&& >>
道真中学校志之四--第三章 德育
第三章  德 育
第一节 德育工作组织机构
民国时期,道真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在校长领导下设训育处,组织级任教师教育、指导、考察学生思想言行;处理学生中偶发事件及奖惩事项;组织学生各种集会;实施对童子军的管理等。
解放后,取消训育处,德育工作在学校党支部和校长领导下,由教导处、共青团组织及班主任负责。
1988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稿)、《关于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几点意见》(试行稿)、《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学校增设德育处。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以年级主任、班主任、团队干部、政治课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实施德育工作。分工一名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明确规定德育处工作职责。德育处主任在校长领导下,专职负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
1990年12月,学校建家长委员会和县关心下一代协会道真中学分会。两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学校德育工作汇报,研讨德育工作,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办成独立高级中学后设政教处,学校德育工作在校长负责制下形成三大主力,一是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二是由行政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工会、团委、妇代小组负责人组成学校德育工作领导集体;三是全体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主组成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纵向和横向网络。纵向:学校行政、党支部――政教处――班主任。横向:通过政教处联系学校各处室、团委、学生会、各教研组、学校各职能部门、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和班主任又与广大家长相联系。
道真中学德育工作网络流程图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负责对学生日常思想品德的教育和指导。1952年道真中学恢复后,重视德育工作,选拔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师曾季虞,教学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担任班主任工作,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正面引导,做学生过细思想教育工作,1956年11月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受到省人民政府表彰。1960年5月,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刘永怀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省文教群英会,受到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1962级高中班主任罗立权利用寒暑假对家住全县各区的全班学生逐一进行家访,注重后进生转化,该班一直保持为学校先进班级,县教育局将其班主任工作经验印发全县各中小学学习推广。1965年,先后被评为全省“五好”青年和遵义地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分别受到团省委和中共遵义地委表彰。
“文化大革命”期间,,班主任工作受到削弱,学生的思想教育混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加强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组织班主任交流工作经验。从1979年11月起,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班主任津贴。
1984年,傅世镛被评为贵州省优秀班主任,沈博昌被评为遵义地区优秀班主任。
1991年,根据国家教委规定,实行德育教育目标层次化,从初一至高三,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学生思想品德实行标准化考核评定,确定考核内容,量化积分,分别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是年,学校为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按国家规定发放班主任津贴外,另发给班主任奖金及补助经费。1994年,班主任待遇从原每月12元提高到20元。
1996年9月,学校制定《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试行)》。考核内容有34项,规定每项评分标准,按总积分考核班主任工作。
2002年,对《道真中学班主任及班级工作积分方案》进行修订,同时制订《班主任工作手册》,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二)自觉进行道德法制建设,加强学习,参与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研究,提高理论素养和文化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撰写班级管理经验文章。(三)处理班级日常工作,搞好优秀学生的评选和奖励。切实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四)加强常规管理,严格按班主任、班级工作量化方案开展班级工作,服从服务大局,及时传达落实学校相关工作要求。(五)研究、掌握新时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爱护学生,深入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时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动态,与学生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定期进行家访和召开家长会,做好教育转化记录。(六)狠抓班风、学风、考风建设,主动配合科任老师搞好学科教学,随时进行学科教学反馈。不定期召开科任老师联席会议,协调组织班级教学。(七)组织领导班委会工作,指导共青团开展活动,随时召开班团干部会,及时处理班级事务,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努力建设一个勤奋学习、遵章守纪、团结友爱、是非分明、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八)坚持班务公开,教育学生爱护集体财产,管理班内桌椅、电视机等公物,并作好财产损失的清理和协调赔偿工作。(九)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组织学生参加“三操一活动”和其他有益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健康习惯。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健康心理。(十)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观念,处理班级违规和偶发事件,及时做好协调汇报工作。(十一)负责学生成绩通知书填写和发放工作,如实评定学生操行,把好毕业生政审第一关,如实填写毕业生鉴定评语。(十二)坚持“六到二查一记录”,即坚持早操、课间操、读报课、晚自习、集体活动、清洁卫生到场指导;坚持抽查各学科课堂和校内外住宿生;坚持做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记录。
2006年9月,韩波被评为全市优秀班主任。2007年,冯建生被评为全市优秀班主任。
2009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德育大纲》,政教处将其主要内容摘要印发到班主任手中。指导班主任订立班级工作计划和班级规章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研究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班主任思想道德能力水平进行综合培训。收集整理班级管理资料,完成班级和班主任量化考核,兑现班主任目标考核奖励。是年,冉刚被评为全市优秀班主任。
家长委员会
1990年12月14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育为首,五育并进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整体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学校决定建立道真中学家长委员会,分年级设家长小组。
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一)定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报刊上有关文章,反映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分析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状况,研究解决学生思想倾向的方式方法。(二)向家长通报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配合学校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三)组织家长学习交流家庭教育子女的经验。(四)通过家长委员会发动学生家长和单位,支持、帮助学校解决具体困难,开展尊师爱校活动。(五)通过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联系学生家长,形成家长正确教育指导子女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首届家长委员会由赵永芬任主任,赵继合、黄非、陈洪题、冉泽森任副主任,有常务委员10人,委员27人。此后,根据学生毕业变动情况,家长委员会组成人员作相应调整。
1996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学生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9人,优秀奖69人;学生家长陈贤志、刘荣碧、丁贵军、李扬、韩书信、吴云苏、肖忠勤、勾秀银、廖国友、牟忠于获“好家长”称号。
2003年7月,制定《道真中学学生家长行为规范》,主要内容为:(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职责。(二)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四)关心子女课余活动,支持子女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子女良好生活习惯。(五)严格要求和爱护、关心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六)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在各方面为子女树立榜样。(七)教育子女尊老爱幼,尊师爱友,保持家庭和睦,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关系,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八)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年龄及个性特点实施教育。(九)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子女。
2005年,建立以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家长学校。有计划、有专题、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家长,推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通过家访、学校联系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009年,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管理子女能力,通过家访,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确保学生正常学习,健康成长。
关心下一代协会道真中学分会
1990年12月21日,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道真中学分会。协会分会设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协会组成人员实行推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首届协会分会由陈洪题任主席,贾昌富、冉泽森、申音涛、邹道良任副主席,冉泽森兼秘书长。下设组织组、政宣组、社会教育组、后勤组,有常务理事5人,理事17人,会员61人。关心下一代协会道真中学分会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以在职教职工及部分退休职工为主体,吸收社会各界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人士参加,协会的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用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革命精神、科学文化启迪教育下一代,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协会的任务是:(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青少年工作的论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二)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传递信息,交流经验。(三)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义,联系、团结、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四)协会对青少年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教育,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革命传统、革命理想、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社会主义公德、文明行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自觉性,增强免疫力。(五)协助学校和有关部门,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给下一代,激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进取精神和为事业献身精神。(六)调查研究青少年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总结推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规律、途径和经验。(七)协助有关部门做失足青少年和后进青少年的转化工作。(八)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残害青少年儿童犯罪行为,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九)优化教育青少年的社会环境,关心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十)向学校党支部、行政提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建议。
1992年至1993年间,协会分会连续两年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协会成员程孟立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5年11月,协会成员退休高级教师张先容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第二节&&& 德育实施
中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实施。
民国时期,根据中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陶冶青年学生“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国民道德,养成勇毅精神与规律习惯。县立初级中学开设公民课、童子军课,每周行课1~2课时,内容为基本观念与普通要项。基本观念含人生观、民族观、国家观和世界观,普通要项含信仰、德行、体格、生活、服务。
解放后,改公民课为政治课。1952年,学校各年级讲授“时事政策”,每周行课1课时;初三年级增设《中国革命常识》,每周行课2课时。
1953年,政治课以《社会发展简史》、《中国革命读本》为教材。
1954年,贯彻贵州省教育厅提出中学教育的任务:以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精神教育学生,培养成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全面发展的新人。对初中毕业生开展升学与从事生产劳动的教育。
1955年,政务院明确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培养辨证唯物论世界观的基础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继续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国民道德。注意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及坚韧、谦逊、诚实、节俭、朴素的品质。
1956年,遵照省教育厅通知,初一、初三停授政治课。1957年,恢复政治课。初一、二年级讲授《青少年修养》,初三讲授《政治常识》,每周行课2课时。
1958年,按省教育厅党组《关于政治课的意见》,把政治课分为两项内容:一是形势和任务教育,讲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占授课时数三分之一,二是讲授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初一上学期讲授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事迹,下学期讲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初二上学期讲授国内国际形势,下学期讲授哲学常识。是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新生,高一年级政治课讲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初、高中政治课每周均为2课时。1959年初中三年级及高中各年级周课时增加为3课时。
1963年,学校成立政治教研组,加强政治课教学研究。初一讲授《道德品质教育》,初二讲授《社会发展简史》,初三讲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高中一年级讲授《阶级和阶级斗争基础知识》,高中二、三年级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初、高中各年级每周均为2课时。
1964年,高中讲授《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时事政治教育占政治课的四分之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政治课以学习毛泽东著作,毛主席语录,《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及革命大批判文章为主要内容。1972年开始,使用贵州省编印的中学政治课教材,讲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社会发展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内容。
1977年,执行省颁教学计划,政治课教材为:初中一年级《青少年修养》、二年级《政治常识》、三年级《社会发展简史》;高中一年级《政治经济常识》、二年级《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每周另安排时事政策教育1课时。初、高中各年级每周行课4课时。
1978年,执行部颁教学计划,每周行课2课时,主要讲授《社会发展简史》、《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等教材。组织学生课外选读《毛泽东选集》1~5卷有关篇章。
1980年,遵义地区教育局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区分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重要标志。政治课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武装学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政治觉悟,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坚持又红又专方向,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立志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提出改进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一)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防止照本宣读、空洞说教,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现象。坚持民主的方法,说服的方法。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二)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组织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健全政治课考试考查制度。学校由党支部书记主管政治教研组,研究改进政治课教学工作。次年12月,县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中学政治课要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而又表现不好的学生,毕业时不发毕业证书。
1985年3月,执行省教育厅规定,政治课列为会考科目,学科成绩按100分计算。8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理论课的通知》,强调政治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对中学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认真改革。初一开设《公民》、初二开设《社会发展简史》,初三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高中一年级开设《共产主义人生观》、高二开设《经济常识》、高三开设《政治常识》;法制教育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进行。
1988年8月,国家教委《关于中学生品德评定的几点意见》,规定中学生操行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年级学生操行等级不及格者以试读生论处。初三、高三学生操行等级评为不合格者不予毕业,按肄业处理。初中学习成绩优良,操行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等级的学生可取得免试保送高中(含职业高中)资格。是月,国家教委印发《中学德育大纲》(试行),规定初中阶段德育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与纪律教育;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高中阶段德育主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1990年,执行省教委《关于在中学毕业年级进行国情教育的通知》,利用时事教育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教材采用国家教委审定的《国情教育读本》。学校探索德育途径,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之中,对各科教学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要求:政治课是德育显性课程和主渠道,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教育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向,为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思想行为。语文课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原则,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良好道德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英语课通过对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历史课通过按问题顺序叙述历史,提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5000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代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加深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使命和国际主义的认识;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地理课通过讲解中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人文国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激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数学课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教育,用数据、百分比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祖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科学成就,弘扬历代数学家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教育。物理课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提示其规律,进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化、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普遍性、局限性等内容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祖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介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品质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育。化学课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工业成就、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及著名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教育;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生物课在“人体与卫生”中,通过解放前后流行病发生的不同遭遇,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介绍生物资源、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成就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统一、生物进化等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在生物遗传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关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体育与保健课,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纪录的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练,培养良好心理素质。音乐课,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音乐教育与思想情感教育的联系,从认知、操作、情感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进行思想品德情操教育。美术课,通过绘画、欣赏、创作,培养学习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审美能力;从爱自然到爱家乡美、祖国美,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古今中外美术家生平作品介绍,启发、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实际绘画练习中学习美术家创作态度、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劳动技术课,明确劳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质量意识观念;在劳动技术学习和操作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培养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良好习惯。
1991年5月,贯彻执行中发(1991)5号文件精神,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是年秋,根据教育部规定,中学思想政治课由每周2课时改为3课时。其中1课时用于时事教育,使用国家教委委托中宣部杂志社编写的中学时事政策教育读物《时事》。高中在时事政策教育时进行人口教育。次年秋季起,各年级均使用全国统一编写的思想政治课教材。
1995年起,实施国家教委2月27日发布的《中学教育大纲》,明确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能力。高中阶段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2000年5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执行县教育局《关于在高中阶段加强法纪教育和国内外形势教育的通知》,把法纪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做到教学有计划,学生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障,考试有成绩。把形势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人生观、价值观。
2001年,贯彻执行省全民国防教委、省教育厅文件精神,高中学生军事训练纳入社会实践课,执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把法制教育列为学生必修课,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
2005年12月,按遵义市教育局、遵义军分区司令部规定,将军事训练课纳入教学计划,列为学生必修课统一管理,对学生实施国防教育。
2006年,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唱《八荣八耻歌》,组织征文赛,净化心灵、熏陶思想、优化行为。
2007年,学校规范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2008年,重视学科德育工作渗透,要求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落实德育目标,以育人为本,全面带动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2009年9月,编成《道真中学德育手册》,人手一册发给师生,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指南。
民国时期,遵照中华民国教育以“发展青少年身心,培养健全国民并以研究高深学术及从事各种职业之预备”为宗旨,以“锻炼强健体格,陶冶公民道德,培养民族文化,充实生活知识,培植科学基础,养成劳动习惯及启发艺术兴趣”为目标。学校以“礼、义、廉、耻”为校训。学校用《青年守则》十二条规范学生言行,责令熟读背诵。其内容为: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礼节为治世之本;服从为负责之本;勤俭为服务之本;整洁为治身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学业为立身之本;有恒为成功之本。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开展国父纪念周活动,领读总理(孙中山)遗嘱,唱国歌(国民党党歌),背诵《青年守则》。由学校领导人或延请社会名流作关于道德修养的演讲,对学生灌输为当时社会服务的思想。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读书活动,陶冶青年学生“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国民道德,养成勇毅精神与规律习惯。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举办墙报、演唱抗日歌曲等形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宣传“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信念。1945年7月,道真中学部分学生,利用暑假组成抗日宣传队,从7月20日起,巡回忠信、洛龙、凌霄、梅江、三会、大n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历时半月。宣传队利用赶场天、赶庙会日期,采用演讲、演唱歌曲、快板、花鼓、钱竿等形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激励民众团结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县党部加强对学校控制,派遣特务出入学校,诱惑拉拢学生,对怀疑为中共地下党员或思想进步的教师、学生进行跟踪监视。1947年,道真县三青团负责人郑德渊到学校兼任训育主任,发展三青团组织,设三青团分队。三青团、童子军遵循国民政府“戡乱建国”纲领,灌输反共教育。教师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则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在全国革命形势影响和进步教师言传身教熏陶下,学生对现实社会和国民党当局的不满情绪不断加剧,爱国、爱家乡、追求真理的感情和欲望不断发展。1949年11月,中共遵义地委派陈彬入道真,争取道真和平解放。陈刚、舒畅、刘庆仁、刘庆义等一批道真中学学子倾向革命,跟随陈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后,遵照《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政治思想教育以“发展学生为祖国效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国民公德和刚毅勇敢自觉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废止对学生施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奴化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实施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基础上的说服教导方法。每班订有《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年报》、《时事手册》、《中学生杂志》等刊物,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抗美援朝运动期间,组织师生开展向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学习活动;在中国语文课中增讲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组织学生向志愿军写慰问信,与驻县城解放军部队联欢,进行街头宣传等活动。学校购买《卓娅和苏娜的故事》、《把一切献给党》各80册,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的课外必读书籍,要求学生阅读,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组织座谈,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954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道真县委员会在道真中学学生中组建青年团支部,组织学生学习团的章程,吸收先进青年入团,逐步发展壮大团组织。建立学生会,下设学习、体育、生活3个部。学校发挥青年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健全团的组织生活会和学生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学生思想进步。
1955年5月,学校实施教育部下达《关于公布中学生守则的命令》,组织学习,联系实际,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号召全体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努力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建立评比表彰制度,于每学期结束时评比表彰“三好生”。
1957年3月,遵义专员公署召开中学校长会议,贯彻中央教育部《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中小学毕业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的通知》。会议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全部教育的灵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辅进行,不可偏废;加强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团、队配合,进一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组织作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活动,以达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会议肯定道真中学组织学生投入基建,搬运砖瓦、修建操场等义务劳动的做法。是年,根据县文教局《关于认真学习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问题的通知》,学校利用开家长会、出黑板报、请党政负责人作报告等形式宣传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指示。
1958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中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组织师生学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有关文件和文章,学习时事政治,开展热爱共产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教育,热爱劳动教育,纪律教育,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1962年9月,执行中共遵义地委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几条意见》,对学生进行大兴振奋革命干劲,树立革命志向之风;大兴自觉遵守纪律,维护社会公德的风气;发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三风”教育。
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校组织学生学习雷锋事迹和雷锋日记,开展以学习雷锋为中心的教育活动。通过报告、讲演、电影、展览、诗歌朗诵等形式宣传雷锋先进事迹。引导学生以团支部为单位组成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学习雷锋把毛主席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提出“学雷锋,见行动”口号,组织学雷锋小组,走出校门帮助烈军属、孤寡老人打柴、挑水、照护病人,打扫街道卫生,许多人做了好事不留名。
1964年暑假,学校共青团总支与团县委联合举办共青团干部和学生干部培训班,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团的知识。秋季开学后,以参加暑假培训的学生干部为骨干,在各班建立学习毛主席著作中心学习小组,带动全校学生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除学校统一安排每周一个晚自习学习外,学习小组还自行安排课余时间学习。重点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邀请西南地区政法战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道真县人民法院韩继巩到校作报告。学校团总支、学生会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推广张先容、张邦会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表彰学习积极分子。
1964―1966年,县内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校对学生进行以阶级教育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教育,对毕业班加强升学与回乡务农两种思想准备的教育。政治教研组两名教师到上坝公社调查“四清”运动中揭发出阶级斗争的各种表现,编写出调查材料,结合政治课进行阶级斗争教育。请苦大仇深的老农民到校作报告,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访贫问苦,写贫下中农家史。组织学生支授农业生产,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鼓吹“造反精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混乱。
1977年3月,县教育局制发《道真县中小学学生守则(草案)》,供学校整顿教学秩序。1979年,贯彻实施教育部颁发《中学生守则》(试用草案),学校将《中学生守则》印发给学生,各班组织宣讲,要求做到“四会”,即会讲,会背,会写,会做。利用广播、黑板报,集中一段时间对“守则”学习执行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1981年,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全校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树新风活动,把学习雷锋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结合起来。是年9月实施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学生守则》。
1982年,根据县教育局《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实施意见》,开展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比,评选出一批“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1988年,学校增加德育工作经费,购买图书,征订报刊,增添录像等设备,邀请县委宣传部、县政协、老干局、司法局、检察院、公安局、农业局、林业局、科委等单位到校举办报告会、讲座,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国情县情教育、传统教育、法纪教育、科技知识教育。
1989年4月29日,学校制定《关于整顿校纪,加强学生管理的规定》。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意识,形成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的良好品质。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遵守公民道德,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觉履行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交往礼仪。培养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勇敢坚毅、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对不良思想、行为影响的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1990年,政教处联合高中语文教研组、县团委开展《焦裕禄》影评有奖征文活动,纪念“五四”演讲竞赛,“党在我心中”演讲竞赛,诗歌朗诵竞赛,时事政治知识竞赛;团委举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团县委、县教育局联合举办《沿着雷锋、赖宁、钟建辉的足迹前进》有奖征文竞赛活动。
1991年,学校团委发出“小伙伴手拉手,城乡学友心连心”倡议书,倡议全校团员、少先队员开展为希望工程捐赠图书、文具的活动,向边远山区小伙伴奉献爱心。学校为加强中国近代史及国情教育,振奋民族精神,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观念,推出“以史为鉴,爱我中华”历史系列广播。组织学生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纪念“五?四”爱国运动七十二周年全县中学生演讲竞赛。
1992年3月19日,为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对青少年进行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号召,学校决定对全体师生开展两史一情教育。要求初中生做到“五了解十件事”,即:了解灿烂文化两件事,了解屈辱灾难两件事,了解革命斗争两件事,了解建设成就两件事,了解未来发展两件事。高中生做到“六了解30件事”,即:了解博大精深经久不衰中华文明5件事,了解近代中国落后受辱5件事,了解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5件事,了解建国以来发生过失5件事,了解社会主义“和平演变”5件事,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5件事。是年,道真中学获遵义地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1995年9月,教导处、校团委联合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将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组织学生学习《“五心”教育读本》,开展答题竞赛活动。高三年级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上街清扫公路;高二(3)班坚持每周一次为电力公司孤寡老人洗衣扫地,挑粪种菜;初一、初二年级利用班团课到县城养老院洗衣扫地;初中部300余名学生运煤灰填平操场跑道。
1996年,开展礼仪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礼仪知识ABC》,用礼仪知识指导言行。开展《与电子游戏机告别》、《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向前看与向钱看》、《谈学习》、《树立时代丰碑》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观校庆陈列室,将《道真中学校史》发给学生人手一册。开展《知我道中,爱我道中,兴我道中》主题征文竞赛。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活动,解小羽获特等奖,陈秀韦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 9人获三等奖, 64人获优秀奖。8名教师被授予教育有方荣誉称号。
1997年2月28日,学校制定《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方案》(试行)。规定每学期结束进行量化积分,上、下学期量化积分总平均分为学生学年思想品德考核成绩。按积分从高到低确定取优秀、良好、合格等次,低于60分为不合格。通过考核积分,评定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三好”学生。初中学生连续三学期或累计四学期,高中学生连续两学期或累计三学期考核不合格者,令其退学。考核内容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以基准分70分为基础加减分。加分项目:全学期无缺席;好人好事事迹典型,材料充分可靠;参加义务劳动表现突出;见义勇为;个人竞赛获奖;半期或期末考试成绩有进步;三操(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两课(读报课、课外活动)无缺席;群体性竞赛活动表现突出;保护国家财产、校产;检举揭发他人违纪行为。减分项目:缺席、迟到或早退;说脏话粗话;骂人打架;赌博;看凶杀、色情、迷信方面书刊,看不健康的录相,听不健康的歌曲,进舞厅,酒吧、音乐茶座;三操两课缺席;卫生大扫除缺席;不服从老师或管理人员安排或与之顶撞;损坏公物或墙报、标语、花草树木;行课期间打电子游戏机,打台球;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考试舞弊;盗窃他人物品;吸烟、喝酒;乱扔纸屑果皮;在班上煸动或带头闹事;该住校而未住校;男女生互串寝室;谈情说爱;不诚实,有欺骗行为或包庇、隐瞒坏人坏事;无故不参加各种集会;在教室或各种集会中高声喧哗;行课期间,在外班教室外嬉闹、追打,影响上课班级的教学秩序。是年,教导处和校团委联合开展国防知识竞赛,知香港、爱香港、爱祖国为宗旨的知识抢答赛,学法律、讲道德知识竞赛,遵义地区党建知识竞赛等。组织学生参加10周年县庆活动,开展县情知识竞赛。
1998年,学校把爱党、爱国、爱县、爱校寓于学习实践《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之中,开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辩论会,举办遵义改革开放20周年为主题演讲赛,举行成人宣誓仪式,为希望工程捐款,为受灾、患病者奉献爱心活动。对学生暑期社会调查1000余篇进行评比,评出优秀文章12篇。
1999年3月,组建礼仪队,迎接师生进校门,督促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学生为革命烈士祭扫陵墓,到敬老院洗衣扫地。组织师生参加县万人禁毒游行活动。举行禁毒誓师大会,开展禁毒宣传;开展《走向新世纪》读书教育活动,举办《走向新世纪》征文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光辉的五十年》读书活动,学生朱浩获特等奖,出席北京观光。学校获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0年,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高中阶段加强法纪教育和国内形势教育的通知》,法纪教育进课堂,形势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师生参加法制讲座,全校师生员工及教职工家属和在校租房户与学校签订《禁毒责任状》,各班刊出创无毒学校专刊,以《禁毒知识》为读本,开展禁毒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禁毒知识竞赛。组建“走进新世纪,颂歌献祖国”合唱团。组织学生参加县教育局、县工关委组织《社会公德知识竞赛》。
2001年,制定《道真中学学生证管理办法》,进出校门佩戴学生证。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学生600余人参加道真自治县首届仡佬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举办学生书画展,组织购买“爱心助残”明信片,向残疾人奉献爱心。
2002年6月10日,高二(3)班学生赵云在玉溪河救起溺水少年赵盼盼,谢绝其家长酬劳。家长以儿子名义做成“德育结硕果,教坛传美名”的锦旗送到学校。8月,制发《道真中学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作出具体规定。9月,制定《道真中学关于品行缺陷学生的帮教规定》,把此项工作作为德育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师德师风,教师量化考核中。对确因教育不改的学生,书面报告政教处,由政教处给予帮教,对部分屡教不改者,给予纪律处分。制定《道真中学关于升降国旗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升(降)国旗仪式,凡举行重大活动及节庆日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严格遵守升(降)国旗规则。
2003年,德育工作坚持“一个根本”(即以学生为本),明确四大目标(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实施“两个量化方案”(班主任工作量化积分方案、班级管理量化积分方案),发挥“三大主力”作用(以党支部为核心,以行政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工会、团委、妇代小组负责人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集体,以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主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做到三个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强调“两个优化”(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突出“四重”“四抓”(重养成,抓常规,树立文明形象;重内化,抓系列,丰富德育内涵;重实践、抓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干部自我管理作用,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受到自我教育)。组织开展“五?一”、“五?四”卡拉OK比赛,登山比赛,书画比赛,举办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十六大知识、我做合格小公民等知识竞赛。6月,学校被授予遵义市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点,12月,被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2001―2003年度文明单位。
2004年,把“三讲”“两实践”作为德育工作重点。即:讲传统,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讲诚信,引导学生了解诚信内容和意义,增强诚信意识,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守信、守规、守法自觉性,营造诚信氛围;讲守则,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兴趣爱好,熏陶思想情感,升华道德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养成道德习惯;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培养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举办以“三讲两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演讲赛。
2005年,开展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学雷锋志愿者活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讲精神文明,树校园新风竞赛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向全校学生发出《告别三室一厅一场、网吧倡议》,举行倡议签名仪式。把开学第一周作为行为规范周,第一个月为行为规范月。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传活动月,开展“做诚信人,办诚实事”读书活动。
2006年,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围绕学生立德成才,从道德、法制、心理、思想政治各个方面,按照“整体、有序、能动”原则,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知识水平、道德形成规律,进行多角度、多形式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全面提升德育管理水平。12月,为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爱好,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参观道真渝鸿水泥有限公司,写调查报告。此后,在渝鸿水泥厂挂牌“道真中学社会实践基地”。每学年第一学期,政治教研组组织学习参观、调查。
2007年,围绕时代主旋律,贯彻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举办专题报告、讲座、“十七大”知识竞赛印发《中学生自救自护安全常识》、《防灾应急手册》、组织安全教育讲座,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建立贫困生资料库,争取北京大众影音文化有限公司、香港慈恩基金会、中国石化集团支持,资助贫困生24人。
2008年,提出德育活动力避枯燥,思想教育摆脱传统“空话教育、大话教育”造成的信任危机。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新闻,收听校园广播。5月14日至15日,学生自发为汶川受灾群众捐款。开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活动,政教处管理人员分别挂靠班级,通过普查与抽查相结合方式,调查学生身心健康情况,配合班主任进行人文关怀与经济援助。
2009年,全面贯彻落实《德育大纲》,通过学习雷锋活动、清明扫墓活动、到县武警中队参观交流活动、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举办“五四书画展览”、“五四文艺汇演”,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通过“十佳团支部”、“十佳团干部”、“十佳团员”、“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开展励志教育,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进德育工作开展。
1981年,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1985年,邀请县司法局、检察院、公安机关负责人到校作法纪报告,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1997年3月,开展学法律讲道德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学校党支部、行政领导指导下,教导处、校团委统一安排,班主任组织,有计划、分阶段开展读书、竞赛活动。邀请副县长郑明蛟、县司法局局长韩佳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明忠、县教育局局长冯育静、县团委副书记罗来举、县关工委副主任孙宝祯担任顾问。以《学法律讲道德》一书为指定用书。活动于6月结束,评出一等奖5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5人。有6个班级分获团体一、二、三等奖。
1999年4月,根据县综治委《关于聘任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意见》,学校从政法部门聘请韩佳舜为兼职法制副校长。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纪教育和国内外形势教育。
2001年,按省、市有关规定,把法制教育列为学生必修课,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学校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普法领导小组,制定普法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约请家委会代表、法制副校长、司法人员,通过电视讲话,帮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组织学生观看“法轮功”罪恶图片展,利用版报揭批“法轮功”,拒绝邪教宣传。
2004年1月,学校党支部、行政召开校外法制副校长、校外法制教育兼职老师参加的德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定《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校园的决定》,提出“以强化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和效率,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要求班主任每学期主持召开以遵纪、知法、守法为主要内容主题班会,学校图书室订阅《法制日报》等法制刊物,为班主任进行法制教育提供教育资料,利用学校广播站、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宿舍园地等宣传阵地,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宣传。开展“法律伴我行”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遵纪守法”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定期为学生播放青少年法制教育系列片。
2005年,学校配合重大节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家长参加题为创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对子女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征文活动。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心理咨询辅导员援助帮教学生。通过座谈、警示教育等形式,以案讲法,以事论理进行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采取五个结合:注重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律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依法执教和依法治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协调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形成法制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和网络。通过“四五”普法,学校法制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法律法规得到普及,有1万余人次学生接受法制教育。
2009年,政教处组织学生进行反邪教和禁毒教育。请法制副校长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法制教育电视讲话,班级刊出法制教育黑板报。
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以体验和调适为主,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紧密配合。学校着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增强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增强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是年,学校首先在高中一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以自然实验法为基础,采取行为训练法、个案法、测量法、观察法等多种心理研究方法。结合实验原则,针对学生个别与全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以师德教育净化教师精神境界,注意人格训练,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协调,培养群体归属的自我意识,树立群体职业信念;明确社会赋予教师权利和义务的自我意识,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注重学习心理理论,做情绪的主人,保持积极乐观心境;营造民主宽松氛围,保持良好心境。通过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培训,每课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情感、意志、人际交往等进行指导,包括适应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等。采取分题讨论法、设题展示法、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社会活动法、热点引进法、心理训练法等各种教学方法。
2002年至2004年,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1180节,集体讲座36次。设立谈心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心理疾病得到治疗。采取一对一的个别谈话咨询、书信咨询、宣传咨询、开通心桥热线。在各科教学中寻找心理教育对应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经三年实验,实验年级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障碍人数由13%降至3%,学生心理素质普遍提高。36名残缺型家庭学生克服了自卑感, 42人从考试焦虑中解脱出来, 58人患多动症形成良好行为习惯,3人准备离家出走打工坚定了学习信念,2人打消轻生念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推动学校其他各项工作开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005年,全校各班间周开设2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使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高一年级以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环境与学习要求,增强集体感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自我调适与自我改善技能为主。开展面对新学校及学校新规定怎么办?(养成教育),好儿女志在四方(克服思家念旧情绪)教育,现在是同学,将来是朋友(团结意识)教育,从知道“是什么”?转到探询“为什么?”(学法指导)教育,接纳别人就是接纳自己(开朗性格与人际沟通)教育,开发你自己(潜能发展)教育,当麻烦找来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教育。高二年级以培养丰富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发展创造性为主教育。开展路在脚下(学习方法)教育,创造意识与创造性学习(创造思维)教育;心会跟爱一起走吗?(理智与情感)教育,如何增强交际能力(社交技巧)教育,学会负责(责任感)教育。高三年级,以认识自我价值,关心国家命运,具有使命感,运用所学技巧自我调节考前情绪,作出升学的最佳选择为主教育。开展关心社会的心理需要与功能(确立个人潜能最深厚的激发源)教育,人生百味(人生价值取向)教育,如何调节应试情绪(情绪调节)教育,十八岁宣誓(成人意识)教育,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教育,成功者的个性特质(榜样启示)教育,高考志愿与职业(择业升学指导)教育。
2007年,为缓解高三学生精神压力,以良好心态迎接高考,邀请香港励志演讲师滕昭军来校作“高考必胜心理”专题报告3场。
2008年,开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活动,由政教处管理人员分别挂靠班级,通过普查与抽查相结合方式,调查学生身心健康情况,配合班主任进行人文关怀与经济援助。请心理辅导教师到班上课,针对性辅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09年,在校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平台,开通心理辅导热线,提供心理辅导途径。利用音乐和艺术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学校制发《甲型H1N1流感心理应对措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
2001年,贯彻执行省全民国防教委、省教育厅文件精神,高中学生军事训练纳入社会实践课进行,训练内容和课时安排按国家重新修订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执行,国防教育使用贵州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国防教育读本》。
2003年9月,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在校学生组织纪律性,培养“四有”新人,学校与武警中队达成协定,从当年起,每年秋季由武警中队对高一年级入校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当年训练新生812人。军训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工作的有关法规为依据,着力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打牢思想基础,培养严格的作风纪律。军训期间,由武警中队派10名教官与学校领导、班主任联合成立临时军训团,武警中队负责人任团长,学校校长任政委。按年级编连,以教学班编排。武警中队教官负责军事训练,学校负责做学生思想工作和训练场外管理。军训内容主要为:军事训练动作(队列);国防知识、优良传统宣讲;教唱革命歌曲。军训采取教官示范动作,分班组练习,以排合练方法。从学校带队到训练场和从训练场带队到学校途中,贯穿训练的队列动作。训练间隙,宣讲国防知识,教唱革命歌曲,活跃训练场气氛。带领学生参观武警中队官兵驻地内务卫生、军事训练,使学生得到切身的军营生活体验。运用训练考核的激励管理机制,激发学生训练积极性。发挥班主任做思想工作优势,教官与班主任配合,使严格管理与说服教育有机结合,提高训练质量。训练结束时,进行分列式表演,展示训练结果。是年,道真中学与武警中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此后,每逢八一建军节、武警战士退伍、执勤受伤,道中团委都要组织学生前往慰问。县人民武装部新办公楼落成典礼,道中团委组织学生祝贺,表演节目《山路十八弯》。武警中队坚持帮扶学校贫困学生,每月定时对帮扶对象的学习和思想进行检查。从2005年起,由人民武装部负责军训,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对高一新生进行一次训练。至2009年,累计训练高一新生7000余人。
责任编辑:admin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1信息无?专题2信息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派试读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