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几个儿子活到几岁?

  本来是听说好不容易有一部电视剧里没再把长孙皇后弄成一个怨妇,于是瞅了两眼,立刻觉得剧情太瞎眼,大概一辈子注定和此类戏说无缘,是开此帖……  先上吐槽:  阿武很有魅力,但贞观时期她真的就是小透明啊啊啊啊啊,她是李小九的菜,但真不是小九他爹的菜啊啊啊啊啊啊,拜托把阿武主战场留在永辉年间好吗?好吗??  韦孝宽将军曾经很NB,但那是李世民太爷爷辈的事了,贞观中后期韦家强大的需要皇家忌惮?那英国公卫国公是不是需要李世民跪舔?另外韦贵妃比李世民起码还大一两岁,请放过李泰这个胖正太好吗?好吗??
楼主发言:64次 发图:
  马克  
  介于隋唐上层社会的盘根错节,南北朝又是和五代一样公认最复杂的一段,先大概科普一下两晋到唐的历史。  朝代更迭:  两晋(司马)—(五胡乱华)—〉南北朝(大分裂)——〉隋(杨)——〉唐(李)  其中南北朝时期,南北分治。  南朝按照宋(刘)——〉齐(萧)——〉梁(萧)——〉陈(陈)的顺序更迭,基本上后一个王朝的创立者都是前一个王朝的权臣,梁的创立者萧衍更是齐皇族成员。  北朝在南北分立的基础上,又经历了内部的东西分裂。  在北魏统一北方后,两大权臣宇文泰和高欢斗得风吹草低见牛羊,各自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形成了西魏东魏对峙的局面,他们的族人后人最终都自立为帝,成了北齐与北周。  北魏(拓跋)——〉西魏(元,即原拓拔)——〉北周(宇文)  东魏(元,即原拓拔)——〉北齐(高)  丞相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  从东晋到南北朝经历了数百年混乱之后,北周终于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但随后被杨坚篡位,被隋取代。  之后,隋南下灭陈,全国终于再次统一。  谁知杨广步子迈太大扯着了蛋,底下人也没从乱世的习惯性篡位中恢复过来,隋二世而亡,李唐当当当建立了,并成为大统一王朝……一段和秦汉极其类似的历史。
  太瘦了
  当初的西魏(也就是后来的北周),最高军事将领为八个“柱国大将军”,此外在其之下还有“十二大将军”。  杨坚的祖上,为“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  李渊的祖上,为“柱国大将军”之一的李虎。  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为“柱国大将军”之一独孤信的女儿。  李渊的老妈元贞皇后(追封),也为“柱国大将军”之一独孤信的女儿,so,没错,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  这批以隋唐两朝的皇室为代表的权贵,成为了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下形成的世家(如王、谢)之外的新上层力量,一般被称为“关陇军事贵族”(关陇集团)。
  留名!快更!
  李世民一家子,都是典型的关陇贵族。  李世民的老娘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姐姐,从小被舅舅养在北周宫中,传说自小聪慧贤能,很受宠爱。几岁的时候就劝舅舅不要光顾自己的喜好,要为国家着想,多亲近和亲的柔然公主。  后来杨坚篡位时诛杀宇文皇族,窦氏自投胡床下,叹息道:“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  传说窦氏出嫁选婿时,其父“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比较符合关陇贵族看重骑射等军事素养的特点,这也是“雀屏中选”一词的来历了。
  打错了重要一句话:“李世民的老娘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姐姐”,更正为“李世民的老娘窦氏,是北周武帝姐姐‘的女儿’”!!  大囧
  继续继续
有图片就更好了
  @搴舟水流
14:17:00  李世民一家子,都是典型的关陇贵族。  李世民的老娘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姐姐,从小被舅舅养在北周宫中,传说自小聪慧贤能,很受宠爱。几岁的时候就劝舅舅不要光顾自己的喜好,要为国家着想,多亲近和亲的柔然公主。  后来杨坚篡位时诛杀宇文皇族,窦氏自投胡床下,叹息道:“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  传说窦氏出嫁选婿时,其父“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  —————————————————  一楼么!!!  
  爪  
  哈哈,我喜欢这段历史,大家拐弯抹角的不是亲戚就是君臣,那啥李世民家族是少数民族,所以啦,管他表兄表妹的,碍着我的统统要被杀好么..
  这个得码一下
  太穆窦皇后在出嫁之后,继续展示了她的政治智慧。  传说李渊的母亲脾气极差“性严惧谴”(不愧和独孤皇后是亲姐妹……),生病的时候别的儿媳妇都应付不来,“皆称疾而退”,唯独窦氏“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细心照顾。  李渊和一般的关陇贵族一样,十分好马,在做扶风太守的时候,“有骏马数匹”,窦氏劝他说“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不要把好马留在家里,要及早献给皇帝,以免引起隋炀帝忌妒。李渊当时没有听从,“竟以此获谴”,而后“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  同时,窦氏很擅长书法,“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能辨”,李二凤皇帝之所以成了书法爱好者,老婆和女儿都有同样的爱好大概出处就在此了……  窦氏以上特点,几乎在后来的长孙皇后身上几乎都能看到,果然男性对女人审美和母亲脱不了干系啊……  窦氏为李渊生了三个儿子(顺利活大了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她虽然聪慧贤能,但一是去世太早,未活到父子起事,二是身为母亲竟然颜控,伤害了丑孩子李元吉的心……
  先出门,回来更
  lz一定要继续啊……没看剧,因为想也知道有多歪曲历史~不能忍~~~等lz科普
  好帖子,就是太瘦了  
  五胡乱华到隋朝统一这段历史乱的一逼,每次拿起书看到一大堆名字就头疼
  支持  
  @椰汁_西米露
14:31:46  哈哈,我喜欢这段
,大家拐弯抹角的不是亲戚就是君臣,那啥李世民家族是少数民族,所以啦,管他表兄表妹的,碍着我的统统要被杀好么..  -----------------------------  错得好离谱。
  快点  
  等红,良心贴
  谢谢楼主  
  @椰汁_西米露 12楼
14:31  哈哈,我喜欢这段历史,大家拐弯抹角的不是亲戚就是君臣,那啥李世民家族是少数民族,所以啦,管他表兄表妹的,碍着我的统统要被杀好么..  ------------------------------  关陇贵族汉人有胡风,因为联姻有部分鲜卑血统,但李家真真不是少数名族,太宗更不是好杀戮之人
  养肥  李世民是汉人
  马克  
  李建成与两个同母嫡子弟弟年龄相差比较大,比李世民大9岁,比李元吉大了14岁,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待遇估计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而年龄较为相近的李世民、李元吉,窦氏的态度可就差得太远了点……  传说李元吉生下来因为长得太丑,窦氏因“恶其貌”,竟然不愿意抚养,“侍媪陈善意私乳之”,才得以顺利生存。  (此段旧唐书无记载,新唐书编撰者欧阳修和宋祁是太宗的绝顶脑残粉,为了支持偶像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多有贬低,真实性读者自己判断Orz)  而传说中,且不说史书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赞美,李渊故意召温彦博来和李世民“比美”的故事,李密等人对李世民见而拜服的故事,英俊少年是没得跑的了……  能力上更不用说,引用白居易的《七德舞》: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估计是个母亲很偏爱的英俊的少年英雄是跑不了的……
继续努力  
  下面说说长孙皇后了。  长孙家族实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一支,其中长孙无忌及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名将,“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曾被派到突厥做特工,以“一箭双雕”的绝技让尚武的突厥人敬服,通过外交手腕,对把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立下汗马功劳,为自己的女婿日后灭突厥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长孙无忌及长孙皇后的母亲高氏一族,为北齐皇族的一支。但高氏本人为长孙晟的续弦,并非原配,长孙无忌及长孙皇后上面还有三个异母哥哥。  在长孙晟去世后(长孙皇后约七八岁),第三子长孙安业将高氏及长孙兄妹扫地出门,三人投奔高氏的哥哥高士廉,由高士廉将兄妹两人抚养长大。  (所以说李世民是依仗长孙家族才对皇后好的请歇歇好吗……长孙晟本来也没多少权,他死后长孙家更没落,长孙兄妹还是被赶出来的……是长孙家依仗了李世民,才免于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命运)
  楼主加油  
  话说长孙皇后与太宗的姻缘,新旧唐书记载不一。  《旧唐书》说是因为高士廉舅舅“见太宗潜龙时非常人”,将侄女许配给了太宗。  而《新唐书》则说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曾听说过窦氏劝慰舅舅为国家痛爱突厥公主的故事,天天给长孙晟叨叨“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婚”,让长孙晟将女儿许给了李世民。是先看中了亲家再看中的女婿。  总之,在舅舅的主持下,长孙皇后在13岁嫁给了当初的李世民,在未来的23年里,诞下至少3子、4女,经历了李家太原起事到入住长安平定四海,太宗玄武门兄弟相残逼父亲退位夺权,以及文治、武功都为后世典范的贞观之治最黄金的头十年,夫妻二人共同成为千古帝后的楷模。
  继续继续  
  好瘦  
  @搴舟水流
16:33:38.0  关陇贵族汉人有胡风,因为联姻有部分鲜卑血统,但李家真真不是少数名族,太宗更不是好杀戮之人  —————————————  真相了。别动不动就说李二凤是少数名族  
  马克。
  李家这点事挺有意思的,马住啊~~  
  好贴  
  好帖!马住!  
  没了?  
  收藏了,楼主要经常来更啊  
  写的挺好,加油  
  帖子不错,可惜楼主又不在了  
  楼主咧  
  好贴!马克等肥!
  马克  
  马克留名  
  不错~~~感兴趣~~lz快回来  
  长孙的确是一个完美的皇后。  一方面,她以非常高的智慧,参与到了太宗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背后的女人”,而是“身边的女人”。  但同时,她又并没有太进攻性的个人权利欲望,同时性格温和,不会像正统男权社会中噩梦的“牝鸡之晨”,直接插手朝政,影响力往往是通过太宗而曲折的映射出来。  在玄武门之前,为了弥补太宗在拍李渊及李渊嫔妃马屁方面的不足,她“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  在玄武门发生之时,她“亲慰勉”入宫授甲的将士,“左右莫不感激”。  她对前庭事物官员都非常了解,在去世之前,她最终惦念着嘱咐太宗的,除了薄葬,竟然是重新启用房玄龄(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很多人觉得此段说明感情淡薄,我倒是觉得这段恰好说明了长孙和李世民一样,是彻底贯彻了“家天下”的人物,国事就是家事。不是一般眼界的女性可以比的。  太宗非常重视长孙皇后的意见,“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她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不肯回答了,太宗依旧“固与之言”,完事儿了还要向臣子炫耀“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长孙皇后的进谏,除了不让长孙无忌做官,李世民不肯听以外,其他几乎是百发百中。  这一方面是两人感情好,另一方面也是她非常了解李世民的脾气,说话很有技巧。  由于自小就“好读书”,长孙往往是通过“从容商略古事”的方法,以古喻今,来说服太宗的。最典型的是《贞观政要》中这个例子: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100%借用晏子的话,提醒太宗“岂忘之邪”。  长孙皇后还很懂得“顺毛摸”的技巧,最有名的就是魏征事件了。  太宗被魏征进谏惹怒,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不是直接告诉他直臣难得的大道理,而是换了朝服来恭喜太宗:“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先给太宗带“明主”的高帽,果然,“帝乃悦”。  在后庭事物中,太宗如果冤枉了宫人,长孙不会当众不给太宗面子,而是也假装生气,等太宗消气了,再慢慢给太宗说道理(“徐为申理”),“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  可以说实在是对李世民的脾气性格不能更了解了……
  马  
  马克留名
  难道这么有质量的帖子, 之前有个节目戏称 独孤信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老丈人,貌似女儿当皇后的多
  @生活就像看韩剧
09:54:05  难道这么有质量的帖子, 之前有个节目戏称 独孤信 是中国
上第一老丈人,貌似女儿当皇后的多  -----------------------------  一门三皇后:北周末代皇后一个,隋开国皇后一个,唐追封皇后一个。
  @椰汁_西米露
14:31  哈哈,我喜欢这段
,大家拐弯抹角的不是亲戚就是君臣,那啥李世民家族是少数民族,所以啦,管他表兄表妹的,碍着我的统统要被杀好么..  ------------------------------  @搴舟水流
16:33:38  关陇贵族汉人有胡风,因为联姻有部分鲜卑血统,但李家真真不是少数名族,太宗更不是好杀戮之人  -----------------------------  呃,是我表述错误,李家确实不是少数民族,只是有鲜卑血统。我也没说太宗好杀戮啊,估计我语文老师要被我气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李世民,反过来被李世民杀,说白了不就是谁碍着我上位谁该死么?虽然都说是李世民被逼无奈才反击,可是历史的真相又有谁能知道?史书不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嘛。
  马克  
  李世民对长孙感情的深厚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可以是以下几点:  1、对老婆非常之信任尊重,万事都爱和老婆商量着来,还喜欢向群臣炫耀老婆贤能。老婆去世后伤心得要死。  2、不顾老婆本人反对,对妻族极尽优待,极人臣之至。  3、长孙皇后明明身体不是很好,但从18岁初次生育到36岁去世,却至少生了7个孩子……去世前一年还在生,这节奏不要太美。  并且所有的嫡子和嫡女几乎都受尽太宗宠爱,和庶出子女的待遇不在一个次元。
  哇哇哇,很久都没看到过这么有质量的帖子了,楼主加油,今天就等你更新了!!
  来早了
  前面说了,长孙皇后去世前一年,还生了新城公主,后来去世的起因,也是“从幸九成宫”而染疾,也就是说跟着李二泡温泉度假,结果给搞病了,最后竟一病不起……绝对是至死也未受半分冷落。  (根据欧阳询的书法名帖《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的温泉还是帝后两人一起散步而发现的:“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  在病中,“会柴绍等急变闻,帝甲而起”,她还试图“舆疾以从”,习惯了遇到大事去哪儿都一块儿,当然最终被“谏止”了。  皇后病重之后,太子李承乾和嫡子李泰都希望用大赦天下、广修庙宇等方式为母亲祈福,群臣也都纷纷赞同,但长孙皇后自己以“死生有命,非人力所支。若修福可延,吾不为恶;使善无效,我尚何求”,坚决不允许。  但最终,大赦天下没实行,佛教建筑还是修了不少的。如果各位去龙门石窟玩,头几个窟就有李泰为母亲修的,后来小九李治长大了又为母亲修了大慈恩寺(大雁塔),而太宗本人更是下令广修天下392间佛教寺院:  “至贞观十年四月,敕为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
  高质量贴马克  
  来早了,昨晚百度了了好久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事。。。
  最终,长孙皇后去世,太宗选了最高待遇的“文德”二字作为谥号(也可以说“文”是太宗为自己选的吧……)  太宗对皇后追念不已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不解风情的魏征”事件了:  皇帝因为太想念皇后,在皇家花园中造了高楼,来眺望昭陵(皇后也就是太宗自己的陵墓),并让魏征一起登楼一起看。但魏征装糊涂说:“臣眼神不好,看不见啊”,皇帝就亲自指给他看。魏征说:“哦,原来我以为陛下是在看献陵(李渊的陵墓)呢,昭陵的话,那臣早就看见了。(言下之意:你这个不孝子!就知道看老婆,明明老爹也是刚死一年,怎么不见你这么伤心!)”  于是太宗哭着把后花园的“望妻楼”给拆了……  (上念后不已,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尝引魏征同登,使视之。征熟视之曰:“臣昏眊,不能见。”上指示之,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上泣,为之毁观。)  同时,太宗命人在皇后临时墓室门外的“双栈道上起舍,宫人供养如平常”,自己创造了事死如生的制度。  后来主墓室建好了,皇后棺椁要搬到主墓室去,阎立本等人奏请拆了栈道,按照礼仪规定的供养规矩来,太宗“呜咽不许”,最终还是大舅子长孙无忌也上奏来劝,“乃依奏”。  在皇后去世多年后,太宗给魏征的手书里还写道,因为“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伤心至极“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
  马克  
  楼主够昂,扒得精彩呢  没看够啊
  新唐书个人觉得不可信,还是旧唐书可信度高点。
  马克  
  马克一下,边看范冰冰边看这帖,剧情实在太扯了,我还是补点正经史实洗洗眼  
  ,  
  @搴舟水流 15楼
14:40  太穆窦皇后在出嫁之后,继续展示了她的政治智慧。  传说李渊的母亲脾气极差“性严惧谴”(不愧和独孤皇后是亲姐妹……),生病的时候别的儿媳妇都应付不来,“皆称疾而退”,唯独窦氏“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细心照顾。  李渊和一般的关陇贵族一样,十分好马,在做扶风太守的时候,“有骏马数匹”,窦氏劝他说“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不要把好马........  ------------------------------  嗯,所以我始终认为李世民是帅哥的原因不是因为那句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而且他娘是个因为孩子难看就忍不了要丢掉的超级颜控却很喜欢二凤←_←
  @搴舟水流
21:53:36  李建成与两个同母嫡子弟弟年龄相差比较大,比李世民大9岁,比李元吉大了14岁,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待遇估计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而年龄较为相近的李世民、李元吉,窦氏的态度可就差得太远了点……  传说李元吉生下来因为长得太丑,窦氏因“恶其貌”,竟然不愿意抚养,“侍媪陈善意私乳之”,才得以顺利生存。  (此段旧唐书无记载,新唐书编撰者欧阳修和宋祁是太宗的绝顶脑残粉,为了支持偶像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  -----------------------------  所以我一直耿耿于怀是谁给何润东勇气演李世民的!!
  LZ继续啊,最喜欢看这种帖子了
  知识贴,留名
  马克,有营养
  好贴要顶
  LZ继续
  @椰汁_西米露
14:31  哈哈,我喜欢这段
,大家拐弯抹角的不是亲戚就是君臣,那啥李世民家族是少数民族,所以啦,管他表兄表妹的,碍着我的统统要被杀好么..  ------------------------------  @搴舟水流
16:33:38  关陇贵族汉人有胡风,因为联姻有部分鲜卑血统,但李家真真不是少数名族,太宗更不是好杀戮之人  -----------------------------  李家那几个鲜卑媳妇,早都不知被汉化多少代了,他们家的鲜卑血统,比起什么康熙,嘉庆的汉人血统,少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李家是以汉人正统自居的,从唐人以汉代唐,以及李白们天天一会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动不动就胡无人汉道昌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家的表亲杨家,当时强迫游牧民族汉化和被胡化的汉人回复汉化,也是相当果断严厉的  从某段时间开始尘嚣直上的李家少数民族论,我认为一直是别有所图  如果李家那一丁点的鲜卑血统就可以把李家拉成少数民族的话,满清的皇帝从康熙后都可以个个是汉人了  如果你想看,可以把李家从窦皇后开始的血统筛一遍,就知道所谓李唐非汉人是多么的神经病  退一万步,魏孝文帝的改革那么彻底深远一个个都不看了吗?北魏亡时所有的鲜卑最高贵族都不会说鲜卑话了,他们必须和汉族高门通婚早不是一代二代了,长孙皇后有任何游牧民族的做派吗???太穆皇后有吗?独孤皇后有吗????
  楼主快!!!!!!!
  @搴舟水流 58楼
10:14  李世民对长孙感情的深厚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可以是以下几点:  1、对老婆非常之信任尊重,万事都爱和老婆商量着来,还喜欢向群臣炫耀老婆贤能。老婆去世后伤心得要死。  2、不顾老婆本人反对,对妻族极尽优待,极人臣之至。  3、长孙皇后明明身体不是很好,但从18岁初次生育到36岁去世,却至少生了7个孩子……去世前一年还在生,这节奏不要太美。  并且所有的嫡子和嫡女几乎都受尽太宗宠爱,和庶出子女........  ------------------------------  很多电视剧说唐太宗最爱的女儿是高阳公主简直扯淡  太宗最爱的一直都是皇后生的长乐和晋阳。长乐公主的墓室规格就能看出,晋阳根本就是带在身边长大的
  马克  
  @搴舟水流
14:40:40  太穆窦皇后在出嫁之后,继续展示了她的政治智慧。  传说李渊的母亲脾气极差“性严惧谴”(不愧和独孤皇后是亲姐妹……),生病的时候别的儿媳妇都应付不来,“皆称疾而退”,唯独窦氏“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细心照顾。  李渊和一般的关陇贵族一样,十分好马,在做扶风太守的时候,“有骏马数匹”,窦氏劝他说“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不要把好......  -----------------------------  最后一句 颜控笑死人233333
  @搴舟水流 58楼
10:14  李世民对长孙感情的深厚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可以是以下几点:  1、对老婆非常之信任尊重,万事都爱和老婆商量着来,还喜欢向群臣炫耀老婆贤能。老婆去世后伤心得要死。  2、不顾老婆本人反对,对妻族极尽优待,极人臣之至。  3、长孙皇后明明身体不是很好,但从18岁初次生育到36岁去世,却至少生了7个孩子……去世前一年还在生,这节奏不要太美。  并且所有的嫡子和嫡女几乎都受尽太宗宠爱,和庶出子女........  ------------------------------  @实在吃很饱 87楼
14:25  很多电视剧说唐太宗最爱的女儿是高阳公主简直扯淡  太宗最爱的一直都是皇后生的长乐和晋阳。长乐公主的墓室规格就能看出,晋阳根本就是带在身边长大的  ------------------------------  可惜晋阳没能长大
  技术贴,今天刚刚看了长孙皇后的介绍  
  好贴啊!
  马  
  楼主呢?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當前位置: &&&&&&&&請問唐太宗李世民活了多少歲?當了多少年皇帝?_&請問唐太宗李世民活了多少歲?當了多少年皇帝?_上一篇下一篇字體: || 本文來源: 互聯網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率秦府幕僚長孫無忌、尉遲敬德  等,在宮城的北面玄武門內,一舉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這就是「玄武門之變」。兩天以後,唐高祖下诏將李世民立爲太子。八月,唐高祖禅位而爲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是爲唐太宗。第二年年初,唐太宗改元貞觀。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翠微宮含風殿。同年八月,葬于昭陵(在今陝西禮泉東北)。  活了50年(實足)  當皇帝23年(王朝網路 )简体版:& &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率秦府幕僚長孫無忌、尉遲敬德
等,在宮城的北面玄武門內,一舉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這就是「玄武門之變」。兩天以後,唐高祖下诏將李世民立爲太子。八月,唐高祖禅位而爲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是爲唐太宗。第二年年初,唐太宗改元貞觀。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翠微宮含風殿。同年八月,葬于昭陵(在今陝西禮泉東北)。
活了50年(實足)
當皇帝23年上一篇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王朝網路無關。王朝網路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網友評論 &&&&&&&&王朝美圖& 07:42:31&&&頻道精選
&更多內容··········&最新評論··········&熱點推薦&01&&02&&03&&04&&05&&06&&07&&08&&09&&10&&轉載本文&UBB代碼&HTML代碼複製到剪貼板...&&王朝简体&&|&&|&&|&&|&&|&&|&&|&&|&&|&&|&&|&&|&王朝分站&&|&&|&&|&&|&&|&&|&&|&&|&&|&&|&&|&&|&王朝編程&&|&&|&&|&&|&&|&&|&&|&&|&&|&&|&王朝简体&&|&&|&&|&&|&&|&&|&&|&&|&&|&&|&&|&&|&王朝其他&&|&&|&&|&&|&&|&&|&&&&&2005-&&版權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侍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