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记者付晓田与老公的照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网传新华社高级官员叛逃 当事人辟谣
中国网 .cn  时间:
  针对近日网上“新华社国内部主任万武义叛逃英国”传言,新华社伦敦分社向凤凰表示,此消息纯属谣言;万武义是在5月赴英国学习期间旧疾复发,遵医嘱在当地卧床治疗的。凤凰卫视驻伦敦记者还赴新华社伦敦分社,当面见到了正在静养的万武义先生。
    吕宁思:当今时代,从网上看到的消息,阁下可不能随便相信,也不要到处传播。
    怎么说呢?话说今天早上我打开电脑,忽然看到这样的报道:“据可靠消息,中国最大的新闻通讯社新华社国内部主任万武义已经叛逃英国,有关记者在英国对万武义本人和其妻子见面时证实了这个消息”。报道还说,在此之前,万武义的妻子已经先期移民英国,万武义是典型的“裸官”一族。还有另外一则报道说,万武义先生还是中宣部新闻协调小组组长。
    这样一则消息,兹事体大,而且网上流传甚广。我们当时的判断是:这样火爆的新闻,应该有第一手证据,虽然网上消息说万武义与记者见面了,我们还是应该了解。不过我们向新华社同行朋友了解,得到的答覆是:不知此事。
  到了下午,接到了本台驻伦敦记者付晓田的电话,是伦敦的早晨,得知她从新华社伦敦分社何大隆社长那儿得到消息,说明网上流传的纯属谣言。
    据新华社同行介绍,新华社国内部主任万武义是今年5月22日参加中组部组织的专题培训班到英国牛津大学学习的,原计划6月6日回国。由于万武义到达牛津大学后,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严重复发,只得遵医嘱在当地卧床治疗。万武义本来是急于回国工作,但病情虽逐渐好转,目前还不宜下地行走,也不宜长途坐飞机,需要在当地再疗养一些时间后才能回国。
    于是,凤凰卫视记者付晓田和朱昭奇立刻就驱车前往,亲自去看看万武义先生。现在我们就先连线我们驻伦敦的记者付晓田。晓田,你好。
    付晓田(驻伦敦记者):吕总编,您好。
    吕宁思:现在你已经看过万武义先生了吗?他们目前是在何处休息,他的身体如何?
    付晓田:我是刚刚去看望了万主任,现在已经是在回我们办公室的路上了。刚才是到新华社驻伦敦分社的办公地点,看望了在办公楼上的住宅区域静养的万武义主任。他看上去精神还是不错,但是就是比较瘦弱,主要是因为他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局部肌肉萎缩和头晕这些现象。
    我看到他是躺在比较简易的床上,床边是辅助他下床进行现在最多可能持续三两分钟的走路练习的辅助器。万主任就像刚才吕总编讲的,是今年5月份的时候参加中组部在牛津的培训班来到英国牛津的,计划是6月6日随团一起回国,但是就在6月3日的时候,十几年的老毛病,腰椎间盘突出就犯了,就被送往了医院;医生就嘱咐说,必须卧床静养,而且不能坐长途飞机,所以就留在了牛津养病。一直是到英国时间今天早上,才有新华社伦敦分社市长何社长安排救护车,并且是亲自前往牛津将万主任接回了他们在伦敦的办公楼休息。
    现在恢复的是比较缓慢的,需要再观察2到3个星期,到时候再做诊断,甚至是按照西医的说法,到时候有可能还需要做手术。
    吕宁思:万先生他本人是不是知道网上流传的这种虚构的谣言故事,他不知道这些故事起源于何处,还有他见过那些所谓报道中所说的“他见过的记者”吗?
    付晓田:首先说这些记者是肯定没有见过的,而且也完全不清楚是哪里来的消息。万主任就说,他在这里养病一来是非常感谢国内的这种同事领导的关心。因为他犯病开始,国内的领导就多次打电话给这里的何社长询问病情,并且是嘱咐一定要倾尽所能的照顾好万主任,而且这里的何社长之前就是多次奔波与牛津伦敦两地。
    另外万主任也说了,虽然现在英国是没有酷暑,天气凉爽,但是他躺在那里已经50多天了,是天天归心似箭,因为首先是因为想到国内的同事现在正在为一个是他们的年中经济报道、一个是国内洪水的事情日日奔波;其次也是非常思念他现在在国内的孩子。不过万主任的夫人倒是在他病倒以后专程从国内赶到英国来照料他,总编。
    吕宁思:对于这些谣言,万先生有没有他个人的一些解释或者评论呢?
    付晓田:万主任他自己没有对网上的传言表达什么态度,说起来也只是很无奈的笑一笑。何社长觉得这件事令人气愤,就觉得这个完全是无稽之谈,同时也希望谣言止于智者,让这不愉快的一段赶快过去,也希望万主任能够早日康复,早日回国继续工作。
    吕宁思:谢谢晓田。刚才就是我们驻伦敦的记者付晓田,她亲自看过了今天我们看到网上的谣言当事人。正是叫做人心叵测,过去鲁迅说过软刀子割头不觉死,现在网络也是如此。我们又联想到现在还有什么可信呢?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以我们还是劝告各位在看网络新闻的时候,一定不要亲信,特别是不要轻易地去传播有些消息。
王一辰视频来源:伦敦首席记者付晓田重返剑桥(5/10)
时间总比愿意承认的快。可再想想,也就释然了,因为快的不仅仅是这十年五年,还有人的一生。让我满足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阅历与真情。真情润泽我的生命,阅历让我更懂珍惜真情。而对过去那些放弃,真的很骄傲,年纪轻轻,我有过那样的坚定。您好, []|
传赵普转投凤凰卫视 央视被激怒删除其所录节目
[导读]据网友长春国贸爆料:赵普被停职后,凤凰卫视便力邀其加盟,赵普一直犹豫不决,期间还参加了央视端午诗会的录制。近日他终于作出决定,央视得到消息后,果断删除了赵普的端午节目。
赵普(资料图)赵普近日与凤凰卫视张燕同台主持楼盘活动腾讯娱乐讯 6月25日晚,网友“长春国贸”爆料称央视主持人赵普将正式从央视离职,或加盟凤凰卫视。此前赵普曾被停职半年,直到近期才复出正式主持节目,不过在盛传的赵普复出首秀的端午诗会上,却并不见赵普露面,网友称是因为赵普加盟凤凰卫视,此事惹怒央视,故而删除。
所属分类:
4月9日,央视《晚间新闻》主持人赵普发出一条劝告“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的微博,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事后,虽然赵普删除了有关的内容,但细心的网友发现,赵普却自此从央视荧屏消失。早前曾传出赵普受微博事件的影响而被停职半年,其后又有消息称赵普将加盟凤凰卫视,不过两条消息均被相关方面否认,一时间赵普的去向成谜。5月25日,赵普终于露面,跟随央视剧组赴常熟录制端午诗会。“长春国贸”透露,虽然赵普借此节目重返央视银屏,但至于何时重返主播台,还需要视情况而定。正当大家期待着赵普在端午诗会上亮相时,6月23日,该节目播出时赵普的诗歌朗诵却被莫名删除了。而在近日浙江某楼盘产品发布会上赵普却现身主持,且一同搭档的是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张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6月25日),长春国贸得到消息:赵普被停职后,凤凰卫视便派人与其联系力邀加盟,而赵普一直犹豫不决,期间还参加了端午诗会的录制。直到近日,赵普才作出决定,而央视在得到消息后,也果断地删除了赵普的节目。消息称赵普离开央视转投凤凰几成定局。
推荐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guangmingao]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娱乐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娱乐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评论视频博客星闻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凤凰专题主编张晓文:还原真实的阿富汗
阿富汗,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国度,战争好像始终和它有关联,说起阿富汗,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词便是硝烟、动乱和贫穷。2011,阿富汗战争十年,美国从阿撤军,塔利班头领本·拉登被击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什么?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得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铺天盖地报道下真实的阿富汗到底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疑问,凤凰专题主编张晓文带领摄制团队走进阿富汗,尽力用她的视角去还原这个国度的真实。
女记者的烦恼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记者,战地不是第一次去,中东国家基本上都已被张晓文转遍了;关于恐怖袭击和战后影响的题材也不是第一次做,去年9·11恐怖袭击九周年纪念做的就是《宗教政治总观察》,讲述9·11之后的伊斯兰恐慌,但这次走进阿富汗,却是第一次。四人团队,一个导演,一个摄影师,一个技术员,再加上张晓文,虽然是精简的配备,却带着并不精简的目的和愿望,这一行,并不是要到阿富汗走马观花走一遭,而是切切实实走进这个国家,走进人民的生活,尽量去感受他们最真实的状态。
出发之前,晓文做了充分的准备,了解当地的局势,联系采访对象。按照计划,晓文希望在拍摄时除了首都喀布尔,最好再往南部城市比如坎大哈走一走,但联系得到的回复基本是:如果你是记者,尤其是女记者,你就不要过来了。因为在阿富汗,即便不是在塔利班控制严格的地区,做新闻采访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我们当时想去喀布尔北边的两个省,还有南边的跟中国比较有关系的一个省,中国在那边有矿场,出发之前我就跟当地的保安公司联系,他们特别明确得告诉我,出喀布尔就必须要有保安,如若没有,你出门就很有可能被盯上,因为你是外国人,本身中国人在那边也不是特别多。”说到这个危险的警示,晓文的语气里没有害怕和紧张,反而带着爽朗的笑,“不过,被盯上最大的麻烦就是绑架咯!我出门之前,保安公司和我说前不久刚刚才把日绑架的4名法国电视台记者给放出来,赎金不菲。其实为了安全起见,公司并不建议我们前往,但我当时的想法是,到了阿富汗如果只能局限于一个地方肯定心有不甘,但最坏的打算也就是只在喀布尔了,因为重要的人约的访问都在喀布尔,所以最后我们还是就这么过去了。”
在阿富汗,就算是“身经百战”的晓文,也感觉到了女记者的不便。因为在外面只要稍微呆久一点,就有可能遇到危险。晓文和摄制团队去的第三天,就是斋月。对阿富汗人来说,严格的穆斯林斋月是不能对别人发起袭击,虽然名义上是这样,但打红了眼也很难说。最可怕的就是自杀式袭击炸弹,比较极端的穆斯林是相信这样上天堂的速度会快点,所以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快速通道”。喀布尔在去年有过多次炸弹,最近的是在4月,也是自杀式袭击,像集市还有一些车水马龙的地方,都很容易成为目标。“在阿富汗,女人出门工作本来就是个问题,然后你还是记者。我们做采访的时候,大概五分钟之内,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包的全是人,所有人都在看你这个奇怪的女人。这个时候我们的翻译就会急了,因为人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为自杀式袭击的目标。”
虽然有诸多不便和危险,但幸运的是,晓文在阿富汗的采访得到了同胞的帮助。“中铁集团在阿富汗有矿场,他们说既然我们想采访,他们无论如何都会帮忙,后来是他们的保安公司一共30、40个人外加四辆车载着我们出去拍摄的,真的很壮观。”阿富汗基本上现在的安全局势很不好,尤其是国际安全部队撤离的时候是最不好的,晓文每天在那儿,都会收到保安公司发给她的安保短讯,每天都是两三起以上的爆炸和袭击。而就在晓文去之前的半个月,中建专门在北部山区给政府修路的一个工人就被绑了两个月,刚被释放。问晓文,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是每天都胆战心惊的?她笑,“那倒不会,真在那个环境里,整天就是想,怎么让自己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无处不在的阻碍
晓文说,在阿富汗,基本上在每一个地方拍摄都会遭到阻碍。“比如我们准备去采访国际安全部队,因为凤凰没有常驻记者站,去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拿到当地记者的采访证。你去外交部办采访证,他要对你进行全方位的安检,包括你所有的背景,而且很长时间都不会给你发证。只要你上街拍摄,他就把你当成间谍一样。我们等了很长时间终于拿到了采访证,但你上街拍摄吧,能拍的内容很少,稍微敏感一点的地方,比如银行、工厂、政府机构等,那就完全不可能,你拍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先冲出一个人,然后冲出一堆人,把你们包围,要求你洗带子。”“不过,”晓文略带骄傲的口气说,“我们都养成了换带子的习惯,拍到一定时候就换成空白的,两台机器轮换着,只要有人冲上来,就给他看,我们没拍什么啊,就拍了点街道行人之类的。我们基本属于混事儿型的,能混就混。”
不过,晓文一行也没少遇到麻烦事儿。有一次晓文在阿富汗著名的马苏德广场拍摄(马苏德是阿富汗的民族英雄,全阿富汗人都崇拜他。他在日被暗杀。对于阿富汗人来说,9·11不是什么大事,9月8日却是大事),因为美国大使馆就在马苏德广场,只要拍广场的话一定会扫到它,所以拍摄的时候镜头只要稍微偏一点,那些警察就会特别紧张,翻译也很谨慎,因为他以前在大使馆工作过,他知道,只要晓文和团队再多拍一会儿,大使馆肯定有人会冲出来把机器都拿走,并且肯定不会归还,他已经看过无数次这种“没收”行为了。“我们也只能匆匆忙忙拍点东西,就像逃跑一样离开了。不久美国大使馆给我发过一封信,之前我想要采访他们的美国大使,有过联系。他们在信里问我,你们是不是在马苏德广场拍摄了?我看见了一个中国女人!这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挺危险的,这说明我们早在他们的监视之中了。不过还好,只是一个警告而已,我估计在他们冲出来前我们就已经跑了。”
揭开阿富汗的面纱
阿富汗过去十几年基本上是靠国际救助,没有自己的工业,主要是靠农业。阿富汗本身属于矿场特别丰富的国家,因为战争的缘故发展不了,只能靠外面的资金流入帮它做基础建设,但也因为这个问题,地下钱庄特别发达。晓文说,这次拍摄地下钱庄,算是他们阿富汗一行最特别的经历。
“拍钱庄就能知道阿富汗过去十年的发展,它完全是用黑市经济来支撑的。为什么叫黑市经济?阿富汗和周边国家都签有一些协议,巴基斯坦商品进到阿富汗没有关税的,因为是救助形式,但阿富汗人拿到这些物资后,消耗的部分很少,剩下的重新运回巴基斯坦卖掉,这一部分有关税,价钱还可以卖得更高。黑市交易去年在阿富汗的经济里头占到70%。一方面是黑市经济,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毒品。塔利班控制地区罂粟是特别厉害的,这些拿出去周边国家分销之后的钱又是黑钱;还有武器,阿富汗战争时期为了抵御苏联留下了很多武器,一方面是在塔利班流动,另外也在巴基斯坦流动,这些都是黑市收入。这么多黑市收入,怎么变合法呢?就是在我拍摄的那个钱庄里。”晓文介绍说,地下钱庄是现金和银行最直接的一个桥梁。里面兑换的人不管你是什么钱,他都收下来,交到银行里,然后变成存款或外币,变成阿富汗政府的钱,将钱洗白。
在采访中,晓文发现,阿富汗人受战争的影响太厉害了。这么多年战争,几乎没有停过,要么是外敌入侵,要么是不同外国势力支持的派系进行混战,他们对于战争坦白讲其实是挺麻木的,或者说战争不会让他们那么惊慌了。他们能一套自己能够生存的方式。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值特别低,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家里面有一个比较聪明勤奋的孩子,好好学外语,然后考雅思或者托福之后移民,离开这个国家,尤其是年轻一代,离开这个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但是上了年纪的人,对于塔利班的统治也有他们自己的适应方式。每一个人,因为战争的关系,都会想要好好地生存。
还原真实的阿富汗
对于这一次的拍摄,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张晓文仍感觉遗憾,因为没有办法,很多限制。但她感觉欣慰的是,终于是可以看到很多跟之前听到的不一样的内容了。“我觉得媒体本身也是个问题,媒体在关注的时候,因为媒体的特点,总是喜欢挑选有戏剧性、比较突出的东西,但很多时候真实是藏在那些不突出、不戏剧性的背景里,但因为媒体会这样关注,比方说你没有去过阿富汗,大部分的人会以为阿富汗人痛恨国际部队,痛恨美国人,但你在那边发现他们是不喜欢,但也觉得美国人要是走了他们就完了。我觉得因为媒体某种的戏剧化或者主观的强调令很多真实的东西被淹没了,戏剧性反而是放在了最前面,因为那样会比较吸引眼球。我一直在尝试少用解说词,让参与其中的人自己说,因为他们是最有说服力,还是要让他们的事实来说话,让他们自己的想法来说。我想让看电视的人去看阿富汗,而不是听我介绍阿富汗。”
在晓文的印象里,很多阿富汗人都是很有气节的,他们都活的很真实。真实的意思是说很多的危险是不能抵抗的,也不能伪造,生活在那个地方,你只要进入那个环境,你就会感受到危险,无时无刻,不可预料。因为是这样的环境,大部分的人的人性展露是特别直接的。“比如我们的翻译,他会英文,他可以跟外国人打交道赚钱,收入也比较好,他在很多事情的反应上也是特别直接的。他不会讲那种听上去比较好听的话,这是只有在那种危险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现象,不会跟你说那种漂亮话,场面上的官话,或显得自己聪明的话,那里都没有。”晓文曾经问翻译他害怕吗?他说怕,怕美国人走了以后,知道他曾经为外国人工作,就是“汉奸”,他和家人会有很大麻烦。他说现在在用很大的精力考雅思考托福,就想移民。“在巨大的危险面前,撒谎是没有用的。这是很多人都不会留心的一件事。当你的生活很好,一切都没什么,当你撒了点小谎,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无所谓,但在那个地方,真实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比较有力量,矫饰出来的东西会让他们更害怕,因为假的东西太多。你收到假消息,有炸弹,这是很危险的;你辛苦赚钱,拿到的是假钱,也很危险;诚心诚意帮一些人,你和他们一起工作,但他们对你说假话,这也很危险,因为你就没有办法控制状况,所以反而所有的人就在尽量用一种特别真实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不高兴就是不高兴,愤怒就是愤怒,绝望就是绝望。这是我看到的阿富汗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伦敦首席记者付晓田重返剑桥(8/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凰卫视中越战争纪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