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氏祖训txt下载?我柴氏也算是皇族。有啥祖训txt下载没

【姓氏联典·柴】和【姓氏联典·瞿】
【姓氏联典·柴】&
姓启柴举;
望出汝阳。 指柴姓源流和郡望
龙泉附彩;
貂珥殊荣。
上联:唐柴绍妻平阳公主从夫征战,所部号“娘子军”,威振关中。 下联:汉高祖时柴武以将军斩韩信,封棘浦侯
却金还友;
杀敌勤王。
上联:明代钱塘人柴车,字叔舆,永乐年间以举人官兵部主事,升兵部侍郎。英宗时,因为官廉洁干练,受命协赞甘肃军务,曾几十次上疏,都能指出时弊,后官至兵部尚书。他曾路过广信,广信太守是他的老朋友,送他一罐蜜。他打开一看,原来是黄金,便退了回去,又对友人说:“老朋友了解你,你还不了解老朋友啊!” 下联:北宋人柴涓,字浩然,官鄂州崇阳知县。靖康初年,金兵围困京城,钦宗下诏书召天下兵马勤王(起兵救援王朝),鄂州各县还都未行动时,他率领所募集的六百人已经出发了。过淮河以后,蒲圻、嘉鱼二县的兵也赶到了。他率兵先与金人作战,乘胜追击十余里。金兵大军一到,二县兵都撤退了,他奋战而死
功高鄂渚;
望重西山。 上联:柴涓。 下联:柴景松(失考)
唐代荣为驸马;
后周耀称君王。
上联:唐代霍国公柴绍,字嗣昌,临汾人。少有武力,以任侠闻名。后为高祖驸马,以功拜右骁卫大将军。 下联:后周柴荣,龙岗人。继帝位为周世宗,励精图治,有威武之声。他不信佛,废佛寺三千余,令熔毁铜佛以铸钱。治国有方,为世人尊崇
娘子军自成一帜;
贤继母义行两全。
上联:平阳公主。 下联:明秦闰夫继室柴氏抚前妻子如己出,长子坐罪当诛,柴氏引己子诣官代死,官感其情,赦长子罪
前贤爰诵秋岩稿;
后士喜吟青凤诗。
上联:元代学者柴潜道,襄陵人。不乐仕进,以教授乡闾为业,人号为秋岩庄靖处士,有《秋岩小稿》。 下联:清代学者柴绍炳,字虎臣,号省轩,仁和人。善为文,人称其文为西陵体。有《省轩文钞》、《青凤堂诗》等
给田祀周,爵封崇义;
舞乐改敌,功纪凌烟。 上联:柴荣。 下联:柴绍 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姜姓,姜子牙之后。据《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齐文公之子高,其十二代孙高柴,为孔子弟子,其孙举,以祖父名为氏。②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明时赐元人娄托罗该(柴秉诚)、铁柱(柴克恭)、恭门苏尔噶(柴志诚)、拜特穆尔(柴志敬)、遵维布哈(柴永谦)、克木特穆尔(柴永正)等人均为柴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赛密勒氏,后改为柴姓;今满、彝、回、蒙古、达斡尔等民族均有此姓。
  始祖:高柴。迁徙:
  柴姓发源于春秋时齐国的高邑(今河南禹州),历战国至魏晋,柴姓逐渐在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散居开来。西汉时,柴武因随汉高祖南征北战立下大功,被封为棘蒲侯,惜子柴奇因谋反而失去爵位,其裔孙柴文,晋末任平阳太守,遂留居于平阳(今山西临汾)。下传至北周柴烈时,柴姓在平阳郡繁衍的十分兴旺,其家族人丁兴旺,名人辈出,柴烈官至骠骑大将军,其子柴慎在隋被封为巨鹿郡公,柴慎子柴绍娶李渊之女平阳公主,爵号谯国公。平阳郡柴姓名震天下,故后世柴姓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而后世其他地方的柴姓亦多由此分衍而出。隋唐两代,家居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一带)的柴姓也发展成为大族,昌盛为柴姓汝阳郡望。唐末五代的纷争,使柴姓因仕宦、避难等原因进入今江苏、浙江、江西等南部省份,如汝阳人柴克宏因仕宦南唐而留居今江西南昌。后周时,柴姓因柴荣贵为天子而名闻天下,其父柴守礼由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徙居河南洛阳,柴荣子柴宗训被迫逊位于宋太祖赵匡胤,并出居房州(今湖北房县)。两宋时,柴姓在今浙江江山不但名家辈出,而且人丁兴旺,并有一支柴姓由江山徙居信州永丰(今江西上饶一带)。元代以后,柴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福建、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柴姓人分布。明初,山西柴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地。清中叶以后,有沿海之柴姓入居台湾,亦有山东之柴姓入居东北三省。如今,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山东等省为多。目前柴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九十五位。郡望:
  平阳郡 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平阳(故城在今山西临汾西南),相当于今山西藿县以南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汝阳县 汉置,故城在今河南商水境西南。堂号:
  ①郡望堂号:平阳、汝阳。②自立堂号:衍庆、青凤、清慎等。字辈:
  某支柴氏字辈:诗书春荣孔,清定永平安。
  四川资阳柴氏老字辈:乾坤开泰日,六合奠山川。旧增字辈:世生应有道,万国耀超先。新增字辈:典礼遵时训,诗书续祖传,芳声昭继述,大泽格家贤。三修字辈:积厚光流远,长修必胜年,枝荣垂发秀,本固德成全。四修字辈:孝义敦和美,文章甲弟连,宏恢英俊启,富贵久延绵。
  山东烟台柴文清《中华柴氏宗谱》柴氏家族新字辈:春夏秋冬天,岁满又开元,炎帝因水姜,繁增五千年,四岳佐尧舜,伯夷秩宗官,功封吕建国,兴周尚威显,正卿敬仲奚,维权立齐桓,儒师学生高,仁义礼孝全,再传名为举,复作新标记,汉武唐绍业,世荣更英杰,祖德根基远,泽民历代赞,华众同仰颂,光辉照宇环,期盼来者贤,永铭续谱篇。
  山东济南柴氏字辈:广念启象,树本惠荫,寿立远充,宗懿丕振。
  山东章丘柴氏字辈:广念启象,树本惠荫,寿履云景,统宗丕振。
  浙江慈溪柴氏字辈:仁瑞芳盛唐,正宗志轩昂,纯周思祖德,永久振纲常,庆泽能贻远,源深可发祥,传家循孝悌,辅国显忠良。
  四川宜宾柴氏字辈:子永文世远,朝进观光仕,庭登俊秀贤。名人:
  柴武(?-前163),西汉将领。率二千五百人起兵于薛地(今山东滕州东南),援助刘邦义军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后随刘邦至壩上。高祖二年(前205)破齐厉下军,以功封棘蒲侯。五年(前202),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韩信为前将军,率军三十万从正面攻项羽,孔将军率左军,费将军率右军,绛侯、柴武在皇帝后。七年(前200)春,韩王信投降匈奴,十一年(前196)柴武带兵前往参合(今山西阳高南)平定。柴武写信给韩王信劝其返汉,韩王信婉拒,柴武与韩王信交战,血屠参合,斩韩王信。汉文帝三年(前176)济北王刘兴居乘匈奴入侵之机,起兵谋反,文帝使柴武前往征讨,破济北军,擒济北王。卒后,葬于今河北栾城东,称柴武台。
  柴绍(?-628),唐将领。字嗣昌,临汾(今属山西)人。少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名,隋时补太子千牛备身。娶李渊女平阳公主为妻。隋大业末,从李渊起兵,屡从征战,累建功勋,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党项寇边,绍率军掩击,获大胜。贞观时,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封谯国公卒。
  柴哲威,唐将领。绍子。袭父爵,官右屯营将军。因弟罪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任上。
  柴令武,唐臣。绍子。娶巴陵公主,历官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永徽中因谋反畏罪自杀。
  柴守礼,五代后周臣。字克让,邢州龙冈(河北邢台)人。太祖圣穆皇后柴氏兄。世宗柴荣生父。柴氏无子,养柴荣。他以妹故仕于朝。世宗时以光禄卿致仕,徙居洛阳。颇恣横,曾杀人于市中,世宗不问。与当时诸权贵之父同居洛阳,朝夕往来,惟意所为,人畏避之,号“十阿父”。
  柴皇后,五代后周郭威皇后。邢州龙冈(今属河北邢台)人。出身大族。嫁归郭威后,常能规谏。早卒,郭威称帝,被追册为皇后,谥圣寿。
  柴荣(921-959),五代后周皇帝。即周世宗。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郭威内侄和养子。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显德元年(954)继郭威为帝,对军事、政治、经济继续进行整顿。军事上,他严明军纪,赏罚分明,又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又募天下壮士,选取优异。政治上,他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经济上,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招民开垦逃户荒田;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六十州租赋,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此外,还扩建京城开封,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显德二年起,伐后蜀,收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四州;此后又三次亲征南唐,至显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十四州。六年,北伐辽,收复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县)三州及瓦桥(在今河北雄县)、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东信安镇)三关。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幽州,却因病不得不班师回开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柴宗训(953-973),五代后周皇帝。即后周恭帝。柴荣子。初封梁王,七岁嗣位为帝。显德七年(960),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他禅位给匡胤。后周遂亡。北宋时封郑王,死于房陵(今湖北房县)。
  柴成务(934-1004),北宋臣。字宝臣,济阴(今山东曹县)人。乾德六年,进士甲科及第,为峡州军事推官,秩满,改曹州、单州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改太常丞、峡路转运副使。八年,拜监察御史、知果州,转殿中侍御史,知苏州。岁满,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召为户部判官,迁郎中,以光禄少卿出使高丽。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同知给事中事。出为峡路安抚使,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真宗即位,拜给事中、知梓州。召入朝,奉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景德元年卒。柴成务好学多能,博闻稽古,有辞学,善谈论,士人颇重其文雅。《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有《柴成务集》二十卷,今已佚。
  柴禹锡(943-1004),北宋臣。字玄圭,一作元圭,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初为晋王赵光义之幕僚。光义即位后倚为亲信,因监视大臣和告发秦王赵廷美有功而不断升迁,太平兴国七年(982)官至枢密副使。雍熙二年(985)坐与宰相宋琪朋比营私被降职外放,然于知州任内能改弦易辙,勤于政务,受民拥戴。淳化四年(993)至至道元年(995)再拜知枢密院事,其后再任节度使,知州,均勤勉如故而有惠绩。
  柴宗庆,北宋臣。字天祐,柴禹锡之孙。以尚太宗女鲁国长公主入仕,历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刺史、知州、防御使、节度使等职。仁宗即位(1022)后,官拜静难、永清、彰德诸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居官四十余年,多过失,性极贪鄙,尝利用特权倒买倒卖,纵容部曲扰民牟利,积财钜万而薄于自奉。卒谥荣密。
  柴望(),南宋末诗人。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江山(今属浙江)人。幼颖异,五岁能诵诗书。甫成童,博通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研习。为文联珠贯玉,豪迈骏逸,流播江左。嘉熙间,为太学上舍生。淳祐六年元旦日食,诏求直言,上《丙丁龟鉴》,忤时相,下临安狱,后放归田里,京师名公祖道涌金门外,赋诗为别。端宗立,以布衣入直前殿。景炎二年,特旨授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宋亡,杜门谢客,感愤激烈,每见吟咏。与弟随亨、元亨、元彪并称柴氏四隐。其诗近晚唐体,而黍离之悲,亡国之痛,哀惋动人。元杨仲弘序其集,谓“其诗秉于忠义,而摅于危迫。摘词琢句,动谱音律。雄豪超越,如天马之骤空;潇洒清扬,如春花之映日”。词亦蕴藉风流,多伤时之作。文效古法而出以己见,其《和归去来辞》颇有视得丧荣辱如脱屦之慨。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等,已佚。后人辑为《秋堂集》二卷,收入《柴氏四隐集》。
  柴随亨(1220-?),宋元之际诗人。字刚中,号瞻岵,江山(今属浙江)人。善治书,年三十七登宝祐四年进士。累官知建昌军。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隐居不仕,杜门谢客,号柴氏四隐。感愤激烈,时见吟咏。著作散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其遗稿,编入《柴氏四隐集》,
  柴元亨,宋元之际诗人。字吉甫,江山(今属浙江)人,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官朝散大夫,荆湖参制。宋亡,与从兄望等四人隐居,不仕。人称“柴氏四隐”。元亨工诗,集已佚,今本《柴氏四隐集》中也没有他的著作。
  柴元彪,宋元之际诗人。字炳中,号泽臞居士,江山(今属浙江)人。咸淳四年进士,尝官察推。宋亡,与兄望、随亨、元亨隐居不仕,时称柴氏四隐。其诗虽不及兄望,然幽忧悲感之意,往往托诸歌吟。其词大都抒写亡国之恨与羁旅之思,如作于宋亡时的《水龙吟》云:“江左百年,风流云散,不堪重举。”作于宋亡后的《高阳台·怀钱塘旧游》云:“凄凉往事休重省,且凭栏感慨,抚景衔杯。”又云:“知心只有西湖月,尚依依、照我徘徊。更多情,不间朝昏,潮去潮来。”语虽浅露,但因身历其境,故颇能感人。著有《袜线稿》,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辑入《柴氏四隐集》第二卷。
  柴车(),明臣。浙江杭州人,字叔舆。永乐二年(1404)以举人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擢江西右参议,复入兵部职方司为郎中,出为岳州知州。宣德间以兵部侍郎出按山西大同屯田,夺豪右所占田二千顷。正统初,协赞甘肃军务,破朵儿只伯,进兵部尚书,兼理陕西屯田。病卒于任。
  柴国柱,明将领。西宁人。万历中由世荫历西宁守备,骁猛善射,勇冠全军,禄功进都指挥佥事。后累进凉州副总兵。复进都督佥事,充陕西总兵官,复改镇甘肃,会同各军击败河套、松山诸部,累加右都督。万历四十六年(1618)调镇山海关,复移镇沈阳,后谢病辞归。天启初,追录边功,加左都督。
  柴绍炳(),清音韵学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虎臣,号省轩。明崇祯生员。明亡,隐居著述。康熙间拒应博学鸿儒科。工诗文,在“西泠十子”中,文名最著。著有《省轩诗钞》、《文钞》、《省过记年录》、《考古类编》、《古韵通》等。
  柴贞仪,清诗人、画家。字如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柴世尧长女,黄介眉妻。与妹静仪并工诗画,点染花鸟草虫,笔意韶秀,超神入妙。《闺秀词抄续补遗》采录其诗二首。
  柴静仪,清代画家、诗人。字季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柴世尧次女。沈镠之妻。善鼓琴,能吟咏,擅长绘画,尤工写梅竹,画有《木犀芙蓉图》。乃“蕉园五子之一。著有《凝香室诗钞》、《北堂诗草》。
  柴源,清诗人。字瀚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给事中柴禹门女,别驾孙宇奇妻,诗人柴静仪为其祖姑。夙有家学,娴雅工诗,中丞谭尚忠钦佩其诗,聘为女师。著有《映学堂诗稿》。
  柴潮生,清臣。字禹门。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雍正举人。历官军机处章京、山西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乾隆中,屡上疏论时政。著名的有乾隆八年(1743)请兴天津、河间水利,以工代赈,垦辟水田;乾隆十年疏陈理财三策,主张开边外屯田以养闲散,给数年之俸饷后遣散汉军,改捐监款项以充公费等;后归家养母。
  柴世进(),清学者。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又名姜魁。乾隆三十三年(1768),将写有“悖逆”词句的简帖投入两淮盐运使署,旋以“疯狂丧心”之罪被逮,杖毙。为清代文字狱之一。
  柴大纪(),清将领。浙江江山人。乾隆武进士。累迁台湾镇总兵。以镇压林爽文起义、固守诸罗城功迁水师提督,参赞军务,加太子太保。清廷更诸罗县为嘉义县。谕其“忍饥固守,唯知以国事民生为重”。旋因出迎福康安将军礼遇不周,为其忌劾。《清史稿》载以“纵弛贪黩、贻误军机”等罪,逮京处斩。子发伊犁为奴。
  其他柴姓名人有南朝齐诗人柴廓;唐道士柴通玄;五代后周皇亲柴宗谊、柴宗让、柴煕诲、柴煕谨;南宋大臣柴中行;元学者柴潜道;明大臣柴奇,将领柴虎,学者柴钦;清学者柴廷望等。近当代柴姓名人有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柴世荣,解放军将领柴书林、柴成文、柴启琨,政治家柴松岳、柴树藩,农学家柴守玺、柴士俊,林学家柴凤山,放射化学专家柴之芳,化学家柴存才,化工材料专家柴润良,电子学家柴振明,自动控制专家柴天佑,计算机专家柴佩琪,机械工程专家柴之棣、柴苍修,矿业机械专家柴志浦,地质学家柴宗仪、柴东浩,建筑学家柴应龙,生物学家柴敏娟,医学家柴本甫、柴家科,中医学家柴中元、柴松岩、柴瑞震,医药学家柴逸峰,实业家柴仲圭,统计学家柴作楫,经济学家柴华峰、柴本澄、柴咏、柴效武、柴树森,历史学家柴德赓,法学家柴广钧、柴发邦,社会学家柴松林,伦理学家柴文华,外国语专家柴明颎,图书馆学家柴作梓,科技情报专家柴寿森,房地产专家柴强,外交家柴泽民,工艺美术家柴夫,作家柴德森、柴勇,书法家柴建方,画家柴祖舜,词作家柴国麓,作曲家柴珏,音乐活动家柴瑞铭,电影摄影师柴森,电影特技师柴山林,电影演员柴云清,电视制作人柴智屏,曲剧演员柴清奇,柔道教练员柴玲,乒乓球裁判员柴志光,滑翔运动员柴寿茹等。
【姓氏联典·瞿】
宗开瞿上;
秀毓松阳。 指瞿姓源流和郡望
鹿裘高隐;
龙跃奇诗。
上联:晋代桓温造访瞿硎,见其披鹿裘,坐石室,神色雍容,乃命伏滔为之铭赞。 下联:明末清初武陵人瞿龙跃,字天门,明末崇浈年间拔贡,喜欢游名山大川。明亡后,更是常年外出不归,所到之处,常把自己题咏的诗句镌刻在绝壁上,自号一勺行脚道人。所作诗多有奇气
赋成碧落;
名擢会魁。
上联:唐朝瞿楚贤,工文词,尝仰天作《碧落赋》。 下联:明朝瞿景淳,字师道,号昆湖,嘉靖年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著有《制敕稿》及诗文集等
世用发帚;
龙跃镌诗。
李文郑撰瞿姓宗祠联。上联:明代常熟人瞿俊,字世用,号学古,成化年间进士,历官侍御史、广东按察副使。为官清廉,性格耿直,曾买笤帚分送同僚中那些没有清名的,人问缘故,他说:“你家里多污秽啊!”后因病辞官归乡,常与渔民席地饮酒。工书画,能写诗,著有《留余堂集》、《学古斋集》。 下联:瞿龙跃
善本藏恬裕;
大名擢会魁。
上联:清代昭文(今常熟)人瞿绍基,字荫棠,廪贡生,曾代理阳湖训导。喜欢藏书,广为购买宋、元善本,筑恬裕堂珍藏。与聊城杨氏同为道光年间著名藏书家,世称“南瞿北杨”。他儿子瞿镛,继承父业,积书至十万余卷,著有《铁琴铜剑楼书目》、《集古印谱》等。 下联:瞿景淳
颍悟驰声翰苑;
文词举显唐诗。 上联:瞿景淳。 下联:瞿楚贤
圣代即今多雨露;
宗臣遗像肃清高。 江苏常熟瞿忠宣公祠联,祀明代巡抚瞿式耜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赠瞿秋白联
以文学才华,证辟支果;
具神医手段,发菩提心。 黄潜熙赠瞿丹禅师联
学富撰书,取明远因表号;
才高作赋,识天人以相通。 全联指瞿楚贤
勇冠三军,先赴白沟之战;
文高众士,首占黄榜之魁。
上联:明代副总兵瞿能,字世贤,以勇闻名,屡立战功。 下联:瞿景淳
仰先烈而勇战白沟,曾劳王事;
绳祖武而大魁黄榜,再振家声。
瞿文暹题湖北洪湖沙口瞿氏宗祠。为明末文学家瞿式耜故里
雅有诸葛风,定鞠躬尽瘁而死已;
死守桂林郡,能舍生取义以效忠。 瞿文暹题湖北洪湖沙口瞿氏宗祠
附:某支瞿氏祖训——孝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处世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儿男,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孝子面带太和象,入孝出悌自然安,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如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贫和富,善体亲心是孝男,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顺温和孝味甘,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千遍万遍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春秋,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有的以地名取商姓或瞿姓。②出自商代,以人名为姓。据《姓氏考略》、《国名纪》、《宣和博古图》和《姓苑》等载,商代大夫因受封于瞿上(故城在今四川双流东之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商器有瞿父鼎(出土地点在今四川双流东之瞿上城)③瞿昙氏改单姓而来。④出自他族。今彝、土家、满等民族均有此姓。
  始祖:瞿父。迁徙:
  瞿姓发源于今四川双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瞿姓人长期繁衍于该地,并以此为主源缓慢地向周边扩散,如汉时据说后来得道成仙的瞿君武乃今四川彭山人,同一时期的瞿茂曾任汉南太守,可见在两汉时期瞿姓人由于仕宦、谋生等原因已进入当时文化、经济相对先进的北方地区,一些瞿姓人留居北方应是顺理成章之事。《通志·氏族略》载有:“瞿氏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博陵人。又王僧儒谱云:河东裴桃儿娶苍梧瞿宝女。”博陵乃今河北蠡县一带,苍梧乃今广西苍梧一带。表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瞿姓已经有在今河北、广西定居的。另据《郡望百家姓》和《风俗通》记载,瞿姓望出高平、松阳。说明瞿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长期繁衍于今山东金乡、浙江松阳一带,而且家族兴旺,人口众多。隋唐之际,瞿姓人在北方已进入陕西、山西等省,在南方已进入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等省。宋代以后,瞿姓人在江浙一带兴盛,故瞿姓家族有以其望族籍贯——松阳为堂号的。元时,嘉定人瞿信徙居昆山,并有瞿姓入迁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明初,山西瞿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地。俗语说:“江南才子山东将,关西懒汉睡大炕”,瞿姓在我国江南地区的盛况,尤其以有明一代最为辉煌,可谓才子骚客竞风流。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瞿姓渡海赴台,进而播迁东南亚。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此后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瞿姓入居川地。清代以后,瞿姓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如今,瞿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四川等省为多,目前瞿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零五位。郡望:
  松阳县 东汉置,故城在今浙江松阳西。
  高平郡 晋为高平国,南朝宋置郡,治所在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微山湖、金乡、巨野、邹城之间地,后移高平(故城在今山东微山西北),北齐移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堂号:
  ①郡望堂号:松阳、高平。②自立堂号:华鄂、八桂、述古、瞻远、留余、高平、奕载、恬裕等。字辈:
  某支松阳堂瞿氏原字辈:净悉意变化,性定乐乾坤,国治民安泰,祥瑞福禄增,千万春洪士,忠良受荣华。续字辈:天大远学朝,应仕必胜先,永世益昌显,万亿进成贤。再续字辈:达人立邦本,钦若道心传,明新至止善,家德重布宣,四海清平际,阳和复上元,鸿文开泰运,圣武启英年,百代庆蕃衍,浚哲绍光前。
  湖南沅陵瞿氏字辈:万应启国子,成君正相贤,仕德忠义孝,富贵自永远。
  湖南长沙瞿氏字辈:应怀先泽,取法明贤,孝友启迪,忠厚长延,谨守家训,贻养心田,门庭易涘,德业常传。
  湖北利川瞿氏字辈:庭云登君景,甲尔大德光,春维世时泰,孝传万代芳,富贵本天定,荣华启书香,俊杰家声振,文武自克昌。
  湖北麻城瞿氏字辈:成家光先祖,万代有贤良,国泰民康乐,中华永富强。
  湖北沙市瞿氏字辈:广绪传明远,宏声定兆祥,诗书承祖训,忠厚景前芳,志以希贤正,念因作圣良,安邦存礼让,华国在文章,人纪修能永,宗功佑自长,大同怀一体,肇锡庆荣昌。
  浙江某支瞿氏字辈:天鸿志丹梁,扬文国家显,诗书礼义全,永发庆昌荣。
  浙江乐清瞿氏字辈:温元仁宏,肇锡保彦,原道怀光,承思一国,应汝贤臧,朝嘉永(丕)庆,珍受维康,继志芳名,洪儒奕起,守鼎孔长。
  江西新建瞿氏字辈:景清、景隆、景智公派字辈:从道景友仲,正世□万宗,梦文希守志,维新大光明。景咸公派字辈:从道咸绍子,德思□尚廷,彦朝仁可士,再光先世盛。崇轻公派字辈:崇启子志文,信朝祯仲天,昌仕汉宝再,政通达光明。从龙、崇轻公续字辈:祖德昌荣茂,英才应代贤,国家登秀士,禄位永安传。再续字辈:继述斯为美,开基兆绪长,孝忠廷厚泽、久远庆连方。
  江苏常熟瞿氏字辈:宏欣开大业,壮志立功勋,德泽留百世,仁风定厚坤,勤俭治家富,劳动真光荣,孝悌敦友爱,廉洁励操行。
  重庆垫江瞿氏新字辈:成家光先祖,万代有贤良,国泰民康乐,中华永富强。
  重庆巴县瞿氏字辈:年世洪应人,自良绍圣真,保宗德泽广,远代锡国恩。
  黑龙江大庆瞿氏字辈:天鸿志丹梁,扬文国家显,诗书礼义全,永发庆昌荣。名人:
  瞿章,五代十国时吴将领。唐末随杨行密起兵,累功迁至先锋指挥使。乾宁初任黄州刺史。后梁将朱友恭领兵攻黄州,他弃城退保武昌寨,为朱友恭杀害。
  瞿佑(),明文学家。佑一作祐。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今杭州)人。年少时才思敏捷,十四岁即以善写艳体诗、风月词闻名。洪武年间,曾被推荐出任仁和、临安等县训导,升任开封藩王周王府长史。永乐十三年(1415),他因写诗获罪,谪戍陕西保安10年。洪熙元年(1425),英国公张辅奏请朝廷将他赦还,在英国公家教家塾三年,后复官。瞿佑博览群书,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一生著述很多,大多散失。仅存《剪灯新话》、《归田诗话》、《咏物诗》三种。他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剪灯新话》四卷是部传奇小说集,主要叙述灵怪、艳情之类的故事。此书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它是由唐宋传奇到清代笔记小说之间的过渡作品,促进了文言短篇小说的复兴。瞿佑的诗歌在当时也颇为有名,艺术上虽有某些成就,抒写的感情较为软绮轻浮,其影响不及小说。
  瞿俊,明臣。字世用,号学古,江苏常熟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由侍御迁按察副使。兰竹行笔瘦劲,书法二王。律身以廉不可干以私。见市帚者,呼而入,分帚给诸僚,纱乏清誉者倍给之。问故。俊曰:“君庭多秽耳。”僚捉砚掷之,俊被伤,以病致仕。家徒四壁,不著岭外一物。比户皆渔户,时时席地与钦,酒酣吟诗作画,分赠之,而权门富室金帛请求莫能得。卒年六十八。
  瞿景淳(),明臣、学者。字师道,号昆湖,常熟(属江苏)人。嘉靖二十三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授编修,制诰令,累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正直清廉,不阿权贵,曾拒锦衣卫陆炳、权奸严嵩请笔。以疾归,卒谥文懿。有《文懿公诗文集》,《制敕稿》等。
  瞿九思,明学者。字睿夫,号慕川。黄梅人。自幼随父在江西吉安任所,拜罗洪先为师。十五岁作《定志论》,文情并茂。万历元年(1573)乡试后,回籍闲居。曾应江西督学徐炉之请,主讲白鹿洞书院;应楚督学胡达之请,主讲濂溪读书院。又讲学于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后应巡抚赵贡之请,纂修楚志。时黄梅县令张维瀚横征苛派,被百姓聚殴,他被诬倡乱,下狱,流放边塞。其弟及子上书申诉。东海屠隆怜才仗义,作《讼瞿生书》,遍告天下,代为讼冤。后赖张居正营救获释。归籍后,致力于著述。从学者甚多。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召为翰林待诏;辞不赴职。后应御史史学迁之请,讲学于广济龙坪江汉书院。著有《乐章》、《万历武功录》、《春秋以俟录》、《乐经以侯录》、《孔庙礼乐考》及文集七十五卷。
  瞿式耜(),南明大臣。字起田,一字伯略,别号稼轩。江苏常熟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户科给事中。以敢言触当政者之忌,罢职回籍,后被诬下狱。南明弘光政权立,升为广西巡抚。清顺治三年(1646)拥立桂王朱由榔,建永历政权。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留守桂林。积极主张整顿朝政,并多方筹措军饷,团结各方人士,进行抗清斗争。四年,清军对桂林发动首次进攻,瞿式耜率军民奋勇抗击,桂林得以保全。五年,李自成农民军余部郝摇旗、刘体纯、李过和高一功等率军进入桂林,与瞿式耜联合抗清。隆武政权灭亡后,何腾蛟、堵胤锡也尽归永历政权,是时诸军云集,何腾蛟与瞿式耜共商作战计划,重新整编军队,士气为之一振,相继收复常德、永州、宝庆、益阳、湘乡、衡山,直驱长沙。但永历朝廷内部倾轧削弱抗清力量。顺治六年,何腾蛟被清军俘获杀害。不久,江西失陷,农民起义军亦分散他走。瞿式耜仍尽力主持危局。他兼任督师,调解抗清队伍内部矛盾,联络农民起义军,虽在局部地区取得一些胜利,但终不能挽回永历政权的最后失败。七年十一月,清军破全州,逼近桂林。瞿式耜与总督张同敞同守桂林,誓与城共存亡。城破,被杀。死后有《瞿忠宣公诗文集》传世。
  瞿中溶(),清金石学家、收藏家。字苌生,一字镜涛,号木夫,一号安槎。嘉定(今属上海)人。嘉庆进士,官湖南布政使。精通金石学,搜奇访僻,所获益多,居“古泉山馆”,金石、字画、古籍藏弆数间。著有《古泉山馆诗》、《奕载堂文集》、《吴郡金石志》、《湖南金石志》、《古泉山馆金石文编》等十余种。
  瞿镛(约),清藏书家。江苏常熟人,字子雍。岁贡生。父绍基好藏书,名藏书处为恬裕斋。他继承父志,益肆力搜集,积书十余万卷,多善本,改藏书处名为铁琴铜剑楼。亦喜金石文字,善鉴赏。著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瞿鸿禨(),清臣。字子玖,一作子九,号止盦,晚号西岩老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871年(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初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年升为内阁学士。先后出任福建、广西乡试考官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四省学政。中日甲午战争时,上四路进兵之策,未被采纳。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他认为“拳乱不可纵”,主张进行镇压。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为慈禧太后撰旨,向帝国主义妥协求和,深得慈禧赏识,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大臣。其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在六部之上,任尚书。又代徐郁为内阁协办大学士。1906年参与策划清政府预备立宪,特旨派议政官制大臣,未就。1907年由于与奕劻有矛盾,忤慈禧旨意,被劾开除回籍,与王闿运等吟咏结社,逍遥度日。1911年(宣统三年)迁居上海。袁世凯复辟帝制时,聘其为参政员,坚拒不就。1918年逝于上海。有《止庵诗文集》、《汉书笺识》等行世。
  其他瞿姓名人有汉大臣瞿茂;南朝梁将领瞿延;唐大臣瞿稹;明大臣瞿晟、瞿汝稷、瞿汝说,将领瞿通、瞿能;清学者瞿应绍、瞿颉,诗人瞿龙跃,画家瞿杲,藏书家瞿绍基等。近当代瞿姓名人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解放军将领瞿道文,英烈瞿淑,民国官员瞿瀛,空气动力学家瞿章华,化学家瞿保钧,聚合物成型专家瞿金平,水处理专家瞿立河,计量学家瞿清昌,医学家瞿瑶、瞿佳,中医学家瞿文楼,哲学家瞿世英、瞿菊农,民族学家瞿明安,教育家瞿葆奎、瞿立鹤,外国语专家瞿璋,翻译家瞿世镜,图书馆学家瞿冕良,藏书家瞿启甲、瞿煕邦,学者瞿方书,新闻家瞿祖赓,作家瞿琮,诗人瞿钢,画家瞿安钧,音乐家瞿维,作曲家瞿希贤、瞿小松,艺术评论家瞿墨,电影编导瞿白音,电影美术师瞿然馨,电影摄影师瞿家振,演员瞿弦和、瞿颖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斯柴尔德家族祖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