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徜徉遨游书海与经典同行下联觅宝,下联是?

答案示例:
醉翁亭前赏野芳佳木得宴游欢欣
北固亭上观斜阳草树伤壮志难酬
赤鼻矶下品清风明月叹人生须臾
黄鹤楼上赏碧树芳草叹乡愁无边
北京路上观古街新铺得豫游欢愉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泰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
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
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
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
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
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
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本文略有删改)
1.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
(1)________
(2)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4.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课程新学案 高三年级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小题。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4.杜甫说“文章憎命达”,欧阳修也说过“诗穷而后工”,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似乎总在印证这一观点,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不少于120字)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课程新学案 高三年级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百脉泉与李清照
  久居泉城,早闻元代地理学家于钦的名言:“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趵突之“魁”,早就熟稔;百脉之“冠”,却是近日才见。
  鹅黄初染,杨柳依依,微风徐来,绿波粼粼。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这边也是泉,那边也是泉,碧波被阳光映成金色的浩渺一片,令人眼花缭乱。
  章丘百脉泉方圆半亩多,丝丝缕缕的泉水,像万斛珍珠,从地底直上涌出,喷珠溅玉,透澈空明。鱼翔泉底,如在龙宫漫游,红鲤墨鳞,历历可数。真是“一泓清沁尘无染,万颗珠玑影自圆”。百脉泉北的梅花泉,水势不比趵突泉小,涌穴倒比趵突泉多!清泉从状如梅花的平地五个穴孔上涌,五柱鼎立,竞相激涌,雪浪滚滚,势如腾沸。可谓“倒喷五窟雪,散作一池珠。”梅花、百脉、墨泉、龙泉诸水,雾气氤氲,水势浩荡,欢歌笑语地前行,流入绣江,注入莲子湖。莲子湖由泉水下泄而成,史书早有记载:“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
  百脉泉公园游人如云。在泉边稍停,意外地遇到一位中国驻中东大使和两位大学校长,都是来看泉的。于是,新知旧友,同看同叹:“济南泉水甲天下,三分之二出章丘。”自古章丘是鱼米之乡,能成为全国百强县,能率先免除农业税,这得天独厚的泉水亦有一份功劳。
  从梅花泉向北,眼前又是一亮。
  多么神奇瑰丽、俊爽潇洒的一泓清泉!直径三米的池子正中,一股清澈的泉水,欢快地跳荡着,蹿出半米多高,形成硕大的水晶花冠,像盛开不衰的广玉兰,像四五朵白牡丹集束竞开。泉水为池底卵石映衬,水花银亮,枕流漱石,铮铮淙淙。这清洌圣洁的泉水,这生命的仙水,这大自然的玉液琼浆,美轮美奂,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忘返。
  这清泉,名曰“漱玉泉”。咦,这岂不重名了?公众熟悉的漱玉泉在趵突泉公园内,且因为郭沫若的对联,一直和绝代词女李清照联系在一起: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对联很精彩。但郭老写这对联时,李清照是否在趵突泉住过?并无史据。郭老逝去若干年,史料证明,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从未在济南市区和历城居住,他是章丘人。近年在章丘发现《廉先生序》碑石,末尾署“绣江李格非文叔序”。“文叔”是李格非的字;“绣江”是章丘别名。趵突泉、百脉泉公园内都有漱玉泉,又都声明:李清照曾居于此,并在泉边梳妆。“漱玉泉”可以一东一西,各有一个。李清照却只能在父亲生活过的地方出生,只能在百脉泉群的漱玉泉边梳妆,并以此泉作自己词集的名字。百脉泉边的“清照园”常以面积大、收藏资料多、名人题额盛而自豪,岂不知最有价值的,是那斑驳陆离的《廉先生序》碑石。因为有此确证,郭沫若关于李清照的对联上联应改为:“莲子湖畔,百脉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公元1099年,即北宋元符二年,十六岁的红妆少女李清照用一首《如梦令》震撼了北宋京都:“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此,李清照如一轮新月,横空出世,跃登文坛。李清照的成名作,正是取材于她在故乡百脉泉、莲子湖司空见惯的溪亭、藕花、鸥鹭。
  几年前我在一家报纸开专栏“话说李清照”,曾写到李清照是章丘明水人。当我亲眼看到清照故里的泉群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杰地灵”。百脉泉群是大自然煞费苦心装点的一处胜景,这沿泰山山脉涌地而出的泉水,造就多少文明?先民逐水而居,“龙山文化”发源于此;泉水哺育出战国大思想家邹衍;泉水赋予绝代词女李清照人格象征和终生精神的雨露。因为饮着泰山胸膛流淌的乳液成长,李清照玉骨冰肌,锦心绣口,如霜月洗空,卓绝词坛,名满天下,堪与李白、杜甫、苏轼比肩。《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李清照是“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在中国词坛的第一流代表人物中,她应该名列前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世界天文界破天荒地用一位中国女性芳名命名水星的一道环形山脉——李清照。
  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安娜·布亚迪数年前曾专程到章丘造访李清照故里,回国后寄给我一本她翻译的《漱玉词》,封面画个眉头微蹙的古装仕女,取意“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有不少版本是“人比黄花瘦”,但现存最早版本《乐府雅词》是“人似黄花瘦”。)。
  待秋风送爽,黄花遍地,倘若能跟李清照研究名家如陈祖美师姐(《李清照传》作者)、安娜女士百脉泉边品茗,共话漱玉词,用金圣叹的笔法描述,“岂不快哉!”
1.作者凭什么推断宋代词人李清照是章丘人?
2.作者写百脉泉,却多次提到趵突泉,其用意是什么?
3.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百脉泉公园的百脉泉、梅花泉、漱玉泉,请分别概括它们各自的特点。
4.请以本文信息为主要依据,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描绘李清照这一形象。(不少于100字)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西安八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流沙河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写《草木篇》被打成“右派”、八十年代大力介绍台湾新诗的诗人,也是“演《南华经》成现代版,仿东方朔著Y先生”的随笔家,大门上的字和壁间悬挂的对联透露的则是作为书法家的流沙河,此外,他还是“一个兴趣历久不衰的天文爱好者”,是四川最早加入UFO研究协会的人。不过,他最大的兴趣爱好还是研究古文字。
  成都解放时流沙河是四川大学化学系的学生,后来到四川省文联工作,创作了大量诗歌,又参与《星星》诗刊的筹备工作,而发表在《星星》创刊号上的诗歌《草木篇》改变了流沙河的命运。但是流沙河在个人生活发生转变的同时,兴趣、研究方向也改变了。一个激情浪漫的诗人为什么会变成古板学究的古文字爱好者,这在常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流沙河的身份转变,跟他长达二十年的异类分子生涯紧密相连。
  他说:“我是从当‘右派’开始研究古文字的,这是古籍的基础。我当时围绕《说文解字》的注文,看甲骨文、金文。为啥子要看古文字?一是我一贯爱读书,相信开卷有益,二是当时读任何书都不安全,只有读古文字,我想,文字学它是一门科学啊。我做了上十万字的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部颇具趣味性的解说古代汉字的普及读物,叫《字海漫游》,后来弄掉了。但是研究古文字的兴趣还在,我经常跟朋友讲古文字,朋友呢也有兴趣,一种是既然你都讲了他就假装很有兴趣,另一种是真的有兴趣,鼓励你把它写出来。”
  对古代汉字的理解,构成了流沙河的聊天话题,因为几乎每个字在他讲来,就是一个小掌故:“饭后我喜欢喝一碗醋,不管是吃饭还是吃面条,总要喝一碗才觉得满足,不喝,就觉得前面的饭啊面啊吃了都没用。这种感觉让我明白了‘益’这个字的意思:你看.它上面是打横的水,下面是皿,就是碗,简单来说就是饭后一碗汤,益字就是增添的意思。”在聊天中提起某位学者,流沙河对他名字中的“善”字说:“这个字的意思是两个人争着说羊肉好吃。”他翻出了自己讲稿中的“善”字给大家看,那是写在一张旧挂历背面的字,厚厚的一叠卷在一起。流沙河解释说不定期会有人请他去讲解古文字,这些旧挂历就是演讲稿,也是课本。
  流沙河的朋友、学者龚明德先生,他新得了一本关于湖北方言的书,特意带来给流泷河。这种对胃口的书让他很高兴,当即就在每天的“读书处”——客厅阳台下十几盆花花草草旁边——翻阅起来。但他“读书处”的书并不多,手边正在读的,是一本叫《啸亭杂录》的书,他拇指夹在书中,晃动书脊的名字给客人看:“这个好,这个人是满族人,皇室,写了很多别人不敢写的。”
  诗人流沙河的书房里触手可及的就是这些笔记、文史、古文字方面的书,流沙河说这些书才是自己要用的书,《十三经注疏》、《史记》、《资治通鉴》、《说文解字集注》、《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等,他曾经在文章里称“这些才是我的命根子啊”。诗集或者文学类的书也许堆放在书柜一角,在距离写字台最远处。他坦言自己没有收藏,也从未主动收藏书籍,“收了很多,读了很少,认真读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真正要钻研的都是很少的那部分书。而文学书则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不写诗之后,随买随送,他的一个小弟弟写散文,文学书大多送给弟弟了。到现在流沙河说他也从来不买书了,因为也不大去书店,他很不客气地说:“我以前半个月去一次书店,到大厅一看,都是注水猪肉。要不就是干的木耳,发水,尽抄古人的东西。”
  古文字专家流沙河需要的书确实很少。
(编选自戴新伟的《流沙河的“读书处”》)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流沙河有多重身份——诗人、随笔家、书法家、文字学家、天文爱好者,而他受人尊重是因为他在古文字研究上有建树。
常言说的诗家不幸诗歌幸,流沙河的不幸的命运使他创作出富有激情的诗歌《草木篇》,而这样的诗歌创作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流沙河对“益”和“善”这两个古代汉字的理解,恰好可以说明汉字重表意的特点,也可从中看出《说文解字》对流沙河的影响。
流沙河给予《啸亭杂录》不错的评价,一则因为他喜欢笔记文史类的书籍,二则因为此书有很多别人不敢写的内容,而并非看重作者的皇室身份。
本文记叙作者与流沙河的对话,勾画出流沙河研究古代汉字的起因和经过以及成果,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形象。
流沙河由一个激情浪漫的诗人变成“学究”的古文字爱好者,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流沙河“读书处”的书并不多,这反映他对书籍有怎样的态度?
流沙河人生道路有坎坷磨难,但他在不同领域皆有收获。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虽然不够正规,也算和书打了几十年交道。我想,读书有一个分—合—分的过程。
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写书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了。开卷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有些书评简直就是一种误导,名实不符者极多,名实相悖者也有。当然可读的书更多。总的说来,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古人说读书得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语传达不尽的意思。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就是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很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颇引关注。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眼皮子底下少了这一箱那一柜或索性乱堆着的书,确实失去了很多。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虽然足不出户,书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一部《东坡乐府》,一部《李义山诗集》,一部《世说新语》,还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随手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朋友们称赞他的声音厚实有力,我通过这声音得到书的内容,更觉得丰富。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名贵的龙涎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聊充结尾。
(略有改动)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引用《四时读书乐》中的诗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显得十分完整。
B.作者认为,读书有一个分—合—分的过程,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定要活学活用。
C.文章提到曾写《恨书》、《卖书》、《忆书》等文,表达了作者对卖书的悔恨及对书的思念之情。
D.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运用对偶修辞格写出了读书的快乐心情,亦使文章典雅脱俗。
E.本文语言纯朴雅致,读之如同品味一杯清淡甘醇的新茶,慢慢为其内在的真情实感所吸引。
阅读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分—合—分”的读书过程。
结合文章,解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
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名贵的龙涎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说,“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读书的至高境界”的体会。(200字左右)【对对联】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请对下联_百度知道
【对对联】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请对下联
上联: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下联:?????,???????横批:-----------------------------------对得好的有赏哦百度上又看到一个,下联对的是【三杯泪眼蒙,人世几时逢故旧】,哗供糕佳蕹簧革伪宫镰这个对的也不错,还有更好的吗??
提问者采纳
上联:半杯唇齿香,草圣此中生哗供糕佳蕹簧革伪宫镰妙笔
此联说酒后张旭(草圣)妙笔生花(狂草),此中指酒中下联: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此联写伯牙钟子期知音难觅楼主根据对对联仄起平收原则,你的上联作下联,上下联词性,平仄相对,相得益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真有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对对联的相关知识
其他15条回答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半生流离苦,人间哪里寻亲子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千杯休得醉,人生难逢一知己
两壶耳目浊,地狱哪里无幽魂
三生桃花依,龟山底下有琴台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两行悲夫泪,海角怎忘天涯人
Q 耗子的猫说 Q
。。。。。 两命胶漆融,阴阳三界亦相依
耗子的猫说
。。。。。 两命胶漆融,阴阳三界亦相依
下联:几杯眸角闪,世间那地逢知己!横批:知心难求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三杯葡萄酿,桃花林深寻佳人。 上联: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下联:三生桃花梦,瑶池天宫醉仙女。 三杯二锅头,西湖花船醉佳人。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两眸眼角浊,世间哪许寻真情。横批;情意绵绵
满怀经纶策,人间有幸结同心。献丑了
两行离殇泪,长生界旁盼良人
一言分两地,世上何地寻新欢
三首清平调,马嵬坡下失红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对联出句:1.黄金周觅趣 对句是什么? 2.上 联:秋色撩人人自醉,下联是什么?_百度知道
对联出句:1.黄金周觅趣 对句是什么? 2.上 联:秋色撩人人自醉,下联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金桂飘香香满庭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第一个是节假日揽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落笔提诗觅雪踪。雪落无痕诗化泪,求对联或者诗词。上下联要衔接得当即可!_百度知道
落笔提诗觅雪踪。雪落无痕诗化泪,求对联或者诗词。上下联要衔接得当即可!
提问者采纳
落笔题诗觅雪踪楼主提换此题这样就和你的律了;铺宣作画寻枫影, 雪落无痕诗化泪,你看做诗词和对对都可以,枫铺满地画成悲,看可以吧给指点一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湿罗裳空望月,月凝华光音成梦,蝶飞有梦月凝魂,月照伊人颜憔悴、 飞花踏月寻蝶迹、凝(拨)弦散音追月影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遨游书海与经典同行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