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奔跑吧兄 655333;

知识点梳理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和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面漫画《百姓生活》(节选自《杂文报》),并运用所学知识...”,相似的试题还有:
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谈谈你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下面的范例,再例举两个能够充分体上述材料中心思想的实例:范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的实际,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漫画《百姓生活》(节选自《杂文报》),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1)漫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些问题体现了我国当前的什么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党和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信你是一位关心国计民生的中学生,请你就如何消除漫画中的现象出谋划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漫画《新“愚公移山”》,回答问题。(1)运用所学知识,说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些社会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它的发展趋势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你认为党和国家当前要做好哪些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73套总数:5003270套专访:2648部会员:5154352位
当前位置:
& 2013届高考历史精选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全国通用)
2013届高考历史精选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全国通用)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54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3.4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
59年达要到2500万吨,我们钢的产量要超过英国。”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
A.B.C.D.
A.B.C.D.—1960年左右,回忆所学知识应该是当时推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方针导致这个结果。
9.(2013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35题)《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199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当时很多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是
A.新中国成立后照搬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实行“市场改革取向”
C.邓小平已经没有担任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D.新时期很多人的思想还很保守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历史根源这个词(指的是过去的原因);邓小平南巡讲话其实就是对市场取向的支持,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思想仍停留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内。
10.(2013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7题)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装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的使命。上述现象发生在
A.新文化运动初期
B.民国初年
C.十月革命期间
D.建国初期
【解析】 考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信息“学习借鉴苏联服装的趋势” 可以反映出当时中苏关系较好,受苏联影响也就较大,符合的时期只能为建国初期
11.(2013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9题)“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足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
A.新经济政策
B.人民公社化
C.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知识点。从题干可知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被引导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新中国”采取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经济政策;人民公社会化运动是在5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70年代试点。
12.(2013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9题)“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足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
A.新经济政策
B.人民公社化
C.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知识点。从题干可知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被引导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新中国”采取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经济政策;人民公社会化运动是在5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70年代试点。
13.(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17题)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建国初期,选项中最接近建国初期的是年的“一五计划”时期。A项在1921年至1927年,此时中苏关系没有体现宣传画内容;C项在年,此时中苏关系恶化。D项处于1978年后,图上内容不符合此时中苏关系特点。
14.(2013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19题)某高中学习小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史料(图9)。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革命
B.农业合作社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从图中“一九五六年”这一时间分析,处于三大改造时期。土地革命是在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5.(2013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5题)下列对右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一五”时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没有发展
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C.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
D.“二五”时期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解析】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比重占到2.5%16.(201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1题)右图所示的决议是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这一决议
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人民公社化强调公有化程度高,故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B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故A、D不正确。
17.(201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科综合试题33题)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共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1961年中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主要是左倾错误导致的,从1960年开始,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八字方针”,1962年后经济开始回复,到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材料反映的就是“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3.(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0题)与图2漫画主题
A.B.C.D.图2”,与“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属于同一思想。因此,该题应选C。
24.(2013年辽宁省沈阳、大连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2题)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
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
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
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
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
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进程加快
【解析】 考查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956年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转变成为公有制,一直没有发生性质变化,故选择B项。
25.(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右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  )
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答案】D
【解析】注意抓住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这个时间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出现用古老方法来称重的漫画只能表明当时科技的落后,背后隐含的信息是对落后的不满以及改变的愿望。故选D。
26.(山东省滨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
A.大幅度增长
C.增长乏力
D.不增不降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中的“第二个10亿人口”发生在1930年,“第三个10亿人口”发生在1960年。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沉重灾难。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导致中国人口下降。
27.(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从表中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确切的是:
A.战争造成了经济的巨大破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
C.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D.五年计划的实施造就了工业强国的地位
【解析】根据所学,为使苏联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年)的指示(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文革之前的十年中,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中包括()
①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将全国划分为十个大区,形成独立的工业国防体系
③开展三线建设,在西部地区建立了许多工业基地
④石油可以全部自给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革前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根据所学,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三线建设始于1964年;1963年石油实现自给。据此①③④项正确,本题选C项,第②项是文革时期作出的错误决策。
32.(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3拍摄于1955年,图中农民在
A.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申请加入人民公社
C.选举组成村民委员会
D.签署土地承包合同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抓住时间“1955”,只有A符合选项,故选A
B在年,C、D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七八十年代。
33.(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A错误,应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年开始;D错误因为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80年代后。C主要是在文革时期就是受到了左倾错误。
34.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① 公私合营
② 利用刚进入中国不久的电影进行广告宣传
③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④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6.8%4.9%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A.
【解析】分析材料,AD项说法与文革史实不符合,可排除。C项小平同志的“全面整顿” 是在1975年,不能反映整个十年。最符合题意的应是B项。
37.(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阅读表2:
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B.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C.导致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D.1961年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得益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解析】考查八字方针。曲线是有明显波折的,排除A。大跃进是年,从图中的信息看明显是下降的,排除B。主要原因是左倾,排除C。
38.(天津市六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中共八大对中国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其依据是
A.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被消灭
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C.“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制定的历史条件的认识。根据所学1956年夏八大召开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A项是在1951年;B项是在1952年;C项是在1957年;符合条件的只有D。
39.(山东省青岛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①②④③。
40.(山东省青岛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解析】考查的是对建国后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理解。B项错误在于两弹一星是在1962年后取得应是③阶段;C项错误在于文革时期取得了杂交水稻研制成功;D项错误在于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研制成功④阶段而不是⑤阶段。
41.(湛江市2013年普通高考测试)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公私合营的改造形式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故选D
42.(湖北省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测试
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图表反映农业和轻工业比重的上升,重工业比重的下降。针对大跃进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从1960年开始进行调整,到1965年基本完成。
43.(湖北省宜昌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949年,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鹰厦铁路的修建通车说明了
A.全国政协会议发挥了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积极作用
B.中央人民政府的积极支持促进了福建地方经济建设
C.铁路建设工期过短,犯了盲目求快的“左”倾错误
D.福建成为过渡时期我国铁路建设成就最大的省份
【解析】鹰厦铁路的的修建通车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对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视,给予的支持经济支持。
44.(浙江省宁波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12.“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处应该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茂名市2013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话语。请将下列政治词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①三大改造②改革开放③全面夺权④一国两制⑤兵乓外交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②④C.③①②⑤④D.⑤①③④②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全面夺权一国两制兵乓外交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较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当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无力购买轿车,社会需求量很小,即使大量生产,私人也无力购买。故选D。轿车也属于汽车工业技术,排除A。农业国也可以发展轿车,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B不是国情,故选C.
49.(湖北省稳派教育名校联盟新课改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新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其中1959年—1961年、1973年—1980年两个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用文字表述其共同因素最恰当的是
A.政策因素的影响
B.自然因素的影响
C.生育观念的影响
D.经济因素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59年—1961年由于饥荒,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造成;1973年—1980年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故选A。
50.(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2013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右图是中国《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圈》,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解析】本题考查八字方针。注意最低点是1961年,所以可以判断是当时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进行八字方针的调整,故选D。
51.(广东省广州中山深圳汕头佛山揭阳六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文综11月联考试题)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图9,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
A.20世纪五十年代初
B.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C.20世纪六十年代
D.20世纪七十年代
【解析】建国初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52.(安徽省黄山市2013届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工厂死在接收上发行发到天文上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解析】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从时间信息以及图片信息可知此时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重大失误而非成就,选择D项。
54.(江苏省阜宁高级中学、大丰高级中学、栟茶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 “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解析】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②③④最早分别出现在十四大、十一届三中、文革结束初期、十五大,选择B项。
55.(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右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解析】注意抓住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这个时间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出现用古老方法来称重的漫画只能表明当时科技的落后,背后隐含的信息是对落后的不满以及改变的愿望。故选D。
56.(浙江省金华十校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该材料出自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材料中“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关键信息,符合改造、建设并举的应选C项1956年八大。ABD三项错误,A项毛泽东发表于1949年6月;B项七届二中是在1949年3月;D项十一届三中是在1978年12月,都不符合材料表述的经济、政治形势。
57.(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它
A.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C.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八大召开时,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排除B;C项发生于1960年,排除;D项制定于1958年,排除。
58.(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右图反映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错误在于
A.违反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C.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图片信息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它并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
59.(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右图反映我国年出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其经济背景分别是
A.纠正“大跃进”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B.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加入世贸组织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图片中两次高峰分别是“1963——1965年”、“1981——1985年”。“一五”计划于1957年超额完成,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始于1992年,故排除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排除C。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D项。A项符合题意。
60.(江西省九江市2013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从材料信息来看,工商业困难,所以要金融界贷款,但金融界钱不够,所以政府要充实三大银行。从整个逻辑关系来看,是对民族工业的资金政策的支持。故选D。A、B项与题目信息无关。C项布局也与题目信息不符。均排除。
61.(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汉初郡国并行制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A.B.C.D.
62.(河南省南阳市2013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①②③④
【解析】造成城市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结合此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60年代和70年代是中国经济上翻左倾错误,政治上发动文化大革命,社会动荡引起的。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2013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题)(22分)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江南民间丝织业最兴盛时,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机为5—5.5万张,盛泽等市镇和乡村约为1.5万张,再加上镇江、嘉兴和湖州,以及乌镇等市镇,总共为8万张,而官营织机大约为3500张。
——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江南丝织业出现的变化,(2分)并分析出现变化的经济因素。(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及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概况的掌握。“变化”一问可根据对材料一的概括回答,“经济因素”可联系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这一知识点。
费尔南 布罗代尔曾说:“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 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的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
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2分)请用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点联系材料来回答,材料二中的内容主要涉及资金、技术条件。材料三主要指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52年—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据材料四说明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2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点。“变化”可从材料的图表中分析出,“原因”可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大影响”可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
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4 39 56.6
3 37.2 59.8
2.6 32.8 64.6
24.7 73.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4)材料五反映了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的什么变化。(2分)请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解析】本问考查美国50—90年代经济发展变化及原因。“变化”可从表格中分析得出,原因需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变化:民营丝织业超过官营丝织业(居主导地位)。(2分)
因素:商品经济发展。(2分)
(2)条件:殖民扩张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技术条件。(2分)
论证: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分)
(3)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分)
(4)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分)
原因:科技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4分)
2.(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7题)(16分)阅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6分)(2)依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3)依据原因。(4分)
【答案】(1)原因:城市经济发展缺乏法律保护;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6分)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6分)
(3)中国工业化进程: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③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4分)
3.(2013年广东省韶关市二模文综合历史试题39题)(27分)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产物。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1)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10分)
(2)分析年世界广大国家迈向城市化的背景。(6分)
(3)简析年我国城市化曲折发展的原因,指出1980年代始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8分)
(4)此外,关于城市化,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探究?(3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军阀割据或战争;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工业化程度很低。影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城市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强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获得成功。年我国城市化曲折发展的原因年年(1)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沿海城市化发展较快: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包括官僚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工业化、近代化的努力;交通便利,文化较发达。(4分。每1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
内地城市化发展缓慢:军阀割据或战争;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工业化程度很低。(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影响:城市化发展整体慢,影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分,采点和采意给分)城市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强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获得成功。(2分,采点和采意给分)
(2)背景:第三次发展。(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策的调整。(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独立;工业化起步;第三世界的兴起。(2分。任答1点即可得2(3)原因: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实行,农村等各行各业的支援。(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
曲折发展:反“右”扩大化;国民经济调整;“文革”、“上山下乡”;人民公社体制的推行。(4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
2分。任答2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4)探究:城市化的规模与速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土地、环保、住房、社会福利等。(3分,SOLO分层给分)
(25分)“”。中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渴望生活在宋朝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2)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早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3)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2分)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7分)(4)综上所述,城市化的发展在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1) 经济功能增强;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和场所。(4分)
原因:商品经济繁荣;政府政策的支持。(4分)
(2)影响: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2分)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方面成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使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4分)
(3)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停滞”。(2分) 发展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和“大跃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3分)
停滞原因:国民经济调整;“文革”的影响。(4分)
(4)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2分)
5.(2013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文科综合试题39题)(24分)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20为新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2)据图20,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从图表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末期,我国能源消费出现两次快速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建设形势有关。联系一五计划和大跃进运动相关知识回答“变化”及“原因”。
6.(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6题)(28分)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十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年 53 96 103 28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
江苏 149 .
安徽 — 386 386 2.468 1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414
云南 — — — — 932
贵州 — 17 17 0.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的贺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理解。第一问关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和阻碍原因:第一小问新现象可以从材料一概括其规模和组织形式,归纳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可,阻碍因素传统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传统观念束缚:安土重迁等归纳皆可。第二问首先概括工业的特征:可以从资本、技术;分布不平衡;工人人数等加以归纳;原因可从政治:半殖半封建社会性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实力强、资本主义地位弱;交通便利;开放时间;工人比重等因素加以分析即可。第三问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条件:从政治独立;经济:内因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引导;外因:苏联援助考虑;认识必须从政治前提和中共政党先进性作答。
【答案】新现象:当时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2分)
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2分)
【答案】特征: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处于弱势;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6分)
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民族资本处于弱势地位;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开放较早,受西方影响较大,发展较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近代工人比重小。(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10分)
【答案】条件:新中国的建立;“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苏联的援助。(6分)
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4分,言之有理即可)
7.(2013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28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6分)
材料二 (2)试分别概述材料二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7分)
(4)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法准确。)(8分)
1901年到1920年(1)提供基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3分)洋务派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3分)
(2)含义: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上升: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2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3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2分)(4)第一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前
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2分)
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分)
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了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2分)
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2分)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2分)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2分)
原因: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秦国文化落后,为富国强兵并统一中国而求贤若渴;(2分)商鞅自魏来秦,通过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这让秦国统治者看到了引进外国人才的好处。(择一)
条件: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2分)秦国君主权力集中,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为不拘一格引进外国人才创造了条件。(择一)
15世纪晚期,英国失地农民纷纷涌入城市。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至此,限制农村人口进城定居的政策名存实亡。
(2)结合所学,指出导致15世纪晚期英国失地农民纷纷涌入城市的事件;(2分)并分析18世纪晚期以来英国逐步放宽对人口流动限制的原因及影响。(6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近代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及影响。可以根据15世纪晚期的提示判定该事件为:圈地运动。放宽对人口流动限制的原因可以从英国18世纪晚期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后,资本主义急需自由劳动力。影响可以从经济近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加以考虑。
【答案】事件:圈地运动。(2分)
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工厂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2分)
影响:大量人口涌入工厂和城市,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4分)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
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人,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进化论。(12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多角度评价进化论。根据材料提示可以从积极角度:达尔文进化论理论的直接作用:就生命起源与发展和历史地位以及对于中国近代民主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消极:可以根据材料二英国、德国和美国学者的观点进化论也一度成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和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理论发展: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社会学家加以改造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可以从理论的科学性与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最后综合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于社会上不同阶级的人们由于所处时代与阶级立场的不同,因此赋予进化论以新时代特点。总归是各取所需。
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思维层次给分。
【答案】积极影响的角度:达尔文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生命起源与发展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进化论演变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后,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人进行政治变革、发展实业、引进文化的理论依据。
消极影响的角度:达尔文进化论从自然世界推广到人类社会,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弱势群体、推行种族歧视的工具;成为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
自然科学的角度:作为自然科学,达尔文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生命起源与发展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社会科学的角度:达尔文进化论被机械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不是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但在实践中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影响。
综合不同角度来论述:如,达尔文进化论之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人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立场。反对封建神学的人、为统治秩序辩护的人、为殖民扩张辩护的人,落后国家中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人,都从进化论中各取所需。
下表反映的是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年和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建国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资本流动的变化及原因。首先应该分时期来作答:变化可以结合资金流动情况表格加以概括:增加。原因在于经济建设的实践推动;变化可以根据工业和农业情况直接概括: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应该结合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及相应的经济调整方针及国民经济比例调整。
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了。(2分)
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2分)笼统答给1分。
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2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2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是东汉晚期一个世族地主庄园,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全书内容大致包括:
一、祭祀、家礼、教育以及维持改进家庭和社会上的新旧关系;
二、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
三、纺绩、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
四、食品加工及酿造;
五、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工程;
六、收采野生植物,主要是药材,并配制法药;
七、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项用具;
八及九、粜籴及杂事。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庄经济的基本特征。(4分)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经济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这一“愿望”的实现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
(3)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所学概括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主要特征。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有手工业活动包括纺织制衣、食品加工、建筑等,主要特征根据所学指自给自足。第2问考查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经济侵略过程可从打开中国大门——商品输出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地这一主线来回答,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本问较为常见、重要。第3问根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材料中可以较容易了解到主要有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等因素。党中央采取的措施和积极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措施主要有: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产生的影响主要指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答案】(1)主要经营农业;手工业活动包括纺织制衣、食品加工、建筑等;也涉及—些商业活动。特征:自给自足。(4分)
(2)侵略活动: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
③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发展外商在华企业,组织“洋行一经营对华贸易等,扩大商品输出。(每点2分,共6分)
影响: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出现逆差,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4分)
(3)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
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6分)
10.(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6分)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4分)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4分)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4分)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孙中山这些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8分)
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滿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滿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6分)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解决农村的民生问题?(6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史民生问题。第(1)问,先理解材料的含义,孔子认为人民有灾难应该告诉君主,由君主来救助,私人去救助就显得君王没有恩惠,私人显得有美德。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归纳出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救助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而要求君主去救,体现其救灾问题上得等级观念,体现了礼。第(2)问, “建设之首要”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对民生的看法和态度。从“政府当与人民协力” “土地之岁收……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等关键信息归纳其措施。其不能实施的原因应该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来思考和回答。第(3)问,从二五计划的时间段可知这时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回顾相关的史实及消极影响来回答。第(4)问,注意是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可以回顾农村改革的措施来回答。注意有利于民生特别是有利于农民的措施都可以。也可以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角度来思考其改善农村民生的措施。
【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2分)
思想主张:体现了“仁”和“礼”的思想(等级观念)。(2分)
(2)看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2分)
办法 :通过政府行为来解决问题;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通过社会福利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4分)(每点2分,只答两点即可)
不能实现的原因:因为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不能走向富强,所以民生问题就不可能解决)(2分)
(3)原因有: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运动;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6分)(每点2分,只答三点即可)
(4)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答出三点即可给6分。)
(评卷说明:对以上各问的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福建省厦门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5分)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4分)
【解析】第1问首先需对材料一,《中国年工业、农业总产值》和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准确的解读,可以理解到工业增幅大,农业生产下降;农轻重比例失调。联系时间,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应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可根据所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回答时也需对材料有准确理解,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到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原因可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角度回答。第3问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到,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应对措施可酌情回答。
【答案】(1)特点(或趋势):工业增幅大,农业生产下降;农轻重比例失调。(2分)
原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答“左倾”错误、苏联模式影响亦可给分)
措施: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分)
(2)趋势: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2分)
原因: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分,任答两点即可)
(3)问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1分)
应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结构。(3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4 39 56.6
3 37.2 59.8
2.6 32.8 64.6
24,7 73.7
47.9 23.9
47.2 32.9
48.9 39.4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26.1 52.1
④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火花
③ “时尚中国·青春旋律”火花
②公私合营南中烟厂“锦绣河山”牌香烟
① “抗美”火柴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爸爸去哪 65533 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