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怎么样哥样哥鑫哥都是干什么的

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短酷看美女,照片做视频
短酷APP:照片做视频,一键生成,一键分享!
还可以配乐、加字幕,追女神、看美女必备!
鑫哥的江南style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鑫哥的江南style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战友,听我为你唱支歌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战友,听我为你唱支歌
  标题书法:李 铎
  ??詹娘舍,鹰飞不过去的地方。图为2008年夏天新修后的詹娘舍哨所。山顶右侧蓝色小房子为原貌。
  刘有飞摄
  ??杜江南笑对明天。
  穆瑞林摄
  战士们下山接应义务送菜的藏族阿妈。刘有飞摄
  日,杜江南坐在我的面前。
  当兵当到天边边。仔细端详这位脸膛紫红紫红、眼睛黑亮黑亮的高原战士,我心生无限感动:他是怎样从风光旖旎的昆明滇池畔,一步步走向西藏生命极地的遥远的界碑啊!
  (一)
  说来挺有意思,杜江南是因为害怕结婚才去当兵的。
  大概是2004年七八月份吧,19岁的杜江南在一位朋友的订婚仪式上,见到了一位长相一般,却让他莫名产生好感的女孩。杜江南让他的同学介绍他俩认识了,女孩才17岁,可这么大在当地也有找婆家的。杜江南当面问她:“你愿不愿意和我交往啊?”女孩说她要回家问问大人。她妈妈挺开明,答复说可以相处一下,看看合不合适。接触了几次,杜江南托与女孩家同住一个村子的媒人去提亲。
  两家人和亲戚朋友在一块吃了一顿饭,正式确定婚事。这是2004年10月的事。
  两个年轻人名正言顺地交往一年后,杜江南的父母对儿子说,你们这么拉扯着也不是个事,别人会说闲话,结婚吧!杜江南说,我才刚刚20岁,她才刚刚18岁,着什么急啊?!
  他父母不干。女孩的父母也传过话来,希望早点把这门亲事办了,免得夜长梦多。
  杜江南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他无论如何不想这么早就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自己没工作,还是个孩子,就要养活一个孩子,然后再生个孩子,他头都大了。
  这时候征兵宣传开始了。他想得很简单:我当两年兵,一来为国家尽尽义务,二来也到法定结婚年龄了,一举两得。他对女孩谈了自己的想法,女孩有点不高兴,说你就不能不当兵吗?!
  杜江南说,我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再说什么。
  体检、政审,一路过关。
  换上肥大的新军装,还没反应过来,接兵的一下就把杜江南他们带到遥远的西藏边防。
  经过新兵连3个月训练,老连队4个月适应,这时候,指导员上思想政治教育课,鼓励大家到最艰苦的哨所为祖国戍守边关。杜江南想也没想就写了决心书: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叫到哪个哨所就到哪个哨所。结果,宣布名单时,他去的是詹娘舍。
  那么,就让我们拨开雪山上的云雾,看一看那个注定要和杜江南结下生死情缘的詹娘舍吧!
  詹娘舍,藏语即“陡峭,鹰飞不过去的地方”的意思,海拔4665米。它的特点就是没有哪个季节能离得开雪。即使是七八月份,山风呼啸,大片大片的雪花就飘下来了,能把人冻得跳起来。最可怕的是3至7月份的惊雷,经常就在头顶轰然炸响,人只得老老实实坐在床上,不敢动弹。詹娘舍哨所风大、雾大、路滑,岗楼、厕所悬空而建,为安全起见,战士们上哨、如厕要在身上系一根绳子。一年四季被子衣物都是潮乎乎的,晚上盖在身上冰凉冰凉,好多战士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詹娘舍对战士的严酷考验,还有其独特险峻的山势,四周壁立千仞,稍不留神就会坠下悬崖。仅仅20平方米的屋子里,大通铺占据了一多半的位置,出门找不到巴掌大的块平地。这么一个险象环生的哨卡,7个士兵能存活就是很不简单的事情了,更不用说他们还要站岗、训练、巡逻。
  2006年7月第一次上山,杜江南也和别人一样,遇到了高原反应等诸多难题。
  严酷的考验和磨炼并没有让来自美丽春城的杜江南动摇和退却。比起自然界的恶劣和寒冷,似乎精神上的打击才让他感到痛苦和难以忍受。他失恋了。
  刚到部队,未婚妻还给他回过几封信,上山之后便音信全无。他又给准岳父写信,说我已经在部队快一年了,让晶晶再等我一年,我服役期满之后肯定退伍,体体面面把她娶回家,一辈子对她好。准岳父回信了,说他女儿等不了,你也不用等了,你们退婚吧!你别为这事难过,要在部队安心工作,好好干。她才多大,怎么就等不了呢?杜江南打电话回去问家里到底是怎么回事。母亲说,你走之后她和一个外地来的打工仔好上了,把3000元彩礼退回来了,这门亲事黄了!
  杜江南想不明白,他不想那么早结婚并不等于不爱她。说实话,当兵分居两地之后,他对她的思念与日俱增,他真的放不下这段感情。你说婚都订了,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怎么说退婚就退婚,连个招呼也不打?
  杜江南不吃不喝、沉默寡言躺了两天。
  他的反常情绪把班长靖磊磊吓坏了,以为他家里出了什么事,百般安慰,千般开导,最后总算让杜江南说出了他心中失恋的痛苦。
  原来是这么大点事!靖班长搂着他的肩膀劝说:“吹了就吹了,到时叫我女朋友帮你介绍一个山东姑娘。我女朋友也是别人介绍的,介绍的也挺好,我们的感情挺牢固的,下次探家就准备结婚了。”
  11月份,学了半年卫生员、比杜江南早3年入伍的云南老乡王鑫也上詹娘舍来了。王鑫一表人才,能言善辩,经常给杜江南讲一些励志故事,还教他一些谈恋爱的经验和诀窍。其他的战友也使出“十八般武艺”开导杜江南,他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那时,哨所战友经常教杜江南唱的歌词就是“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二)
  如果不是残酷的雪崩,班长和王鑫都有小孩了吧。他们牺牲时,一个23岁,一个25岁。杜江南说。
  让我们简短回放一下那个令人心碎的日子。
  吃过午饭之后,梁波站岗,赵勇值班,其他战士在屋外铲雪。宿舍到厕所的路仅有七八十厘米宽,于辉干活时脚下一打滑,摔倒了。当时还没掉下去,于辉喊了一声:“快拉我一把!”杨恒升一伸手,没拉住,于辉“哧溜”一下就不见了。全班赶紧下山救援。
  匆忙中,大家都忘记了一件事:带上挂在宿舍墙上,唯一与外界通信联络的工具――小灵通手机。
  杜江南他们边下山边大声呼唤于辉的名字,于辉最后答应了,问他怎么样,他说没事,就是脊背被悬崖擦伤了,挺疼的。
  大家架起于辉往上攀爬。大概离哨所直线距离也就100多米时,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轰隆而下的雪崩挟裹着他们翻滚下300多米深的谷底。
  那天的情景杜江南至今历历在目:
  于辉已经昏迷不醒。靖班长着急地说,怎么办啊?出了这么大的事。大家商量着让几个人先走出去,报信求援。最后靖磊磊做出决定:“由我留下来照顾于辉,其他人先走。”他对副班长梁波交代:“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一定要把他们4个带出去!路上要特别小心!”他又对杜江南他们交代:“副班长体质弱,你们几个路上要照顾他,要听他的话啊!”
  谁也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都说我们不走,活我们一块活,死我们一块死。靖磊磊火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赶紧走赶紧走,还当我是不是你们班长?!”
  紧要关头,卫生员王鑫挺身而出:“听班长的话,你们4个先走!我留下来陪班长和于辉,我懂点救护,万一遇到什么情况,也好处理。”
  4个兵哭着小心翼翼地走了。爬上一个山包后他们又回头望去,只见班长不住地用衣服袖子抹眼泪。
  这就是詹娘舍7位战友日下午两点左右的生死诀别。雪山无情,最终将3位年轻战士如格桑花一样绽放的生命冰冻成雪塑;战士有义,靖磊磊、王鑫为了救护受伤的战友,将一腔热血抛洒在西藏边防的雪山之巅。
  与我交谈,杜江南一次次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但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心中时至今日依然不能触碰的伤痛。
  那天下午,在告别了靖班长之后,杜江南他们开始下山。由于积雪太深,4个人只能手牵手,相互搀扶着摸索前行。
  走着走着,突然,最前面的杜江南发现脚下出现一条巨大的裂缝,这是雪崩的前兆。不能再往前走了,他赶紧招呼战友们后退。接着,他们踮起脚尖慢慢转身,朝另一方向走去。
  艰难跋涉几个小时后,杜江南“扑通”一声掉进了雪窟窿,只见头发不见人。大家立即冲了上来,用双手和棍子使劲刨雪,边刨边拉,将杜江南救了出来,幸好,没有伤着身体。
  走到森林边上,天色渐渐地昏暗下来,雪地里有些辨不清方向,大家焦急万分。
  “嘘,别说话!”杜江南似乎发现了什么。“你们听,是不是流水的声音。”
  确实是水流的声音,战士们瞬间眼睛发亮。杜江南说:“顺着河流就能找到部队的茶水电站。”
  4个人顺着河谷往下走。副班长梁波在最前面探路,边走边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千万别踩空掉进冰窟窿。”极度疲劳,加上冻伤,梁波眼前有些模糊不清,四肢也不太听使唤,一头栽倒在雪地里。
  天已经完全黑了,黑夜的降临更增添莫名的恐惧。
  杜江南见梁波确实已无法行走,就对杨恒升和赵勇说:“我往前走,争取早点找人救援,你们两个架着副班长跟在后面。” 在那种情况下,孤身一人单独行动需要很大的勇气。穿越漫长的黑暗,似乎没有尽头,雪地里发出无助的“哧嚓哧嚓”的声音,杜江南自己听着都}的慌。中午之后没有吃任何东西,加上遭遇雪崩的打击,杜江南感到体力严重不支,他实在走不动了,他很想在地上躺一会。可意念告诉他,绝对不能倒下,倒下就可能醒不过来了。他明白,自己早一分钟到目的地,战友们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他一次次地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一定要坚持到底。
  他走呀,爬呀,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杜江南重重摔倒在地,摔晕了。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直直地趴在雪地上,能明显感到雪不如刚才那么厚了,正要分辨自己在什么地方时,抬头却看见了右下方200米处有微微灯光。他兴奋地爬了起来,心想,那不正是茶水电站吗?!他什么也不顾了,迈开步子飞奔过去。
  一个很陡的坎拦住了去路,下不去。杜江南心一横,抱住头就往下滚,连爬带滚扑到茶水电站值班室门前。班长向小兵开门警惕地问:“谁?”
  浑身血迹、脑袋肿胀青紫的杜江南哭着说:“我是杜江南,我后面有3个战友。”“他们后面还有3个战友,赶快报告连长救人啊!”
  (三)
  当晚,向班长派人背回了梁波等人。
  连着3天,团里组织搜救队上山搜救,无果。直到3月6日,于辉的遗体才找到;直到3月8日,靖磊磊、王鑫的遗体才找到。他们在归途中再次遭遇雪崩!
  3月11日,组织上派人将詹娘舍三烈士的亲属接到了部队驻地。
  3月12日晚,手脚冻伤的杜江南正在团卫生队躺着,忽听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对神情哀伤的老人颤巍巍推门而入,他们一边哭喊着儿子儿子,一边将他们4个人紧紧地抱在怀里。
  来探望的人要走了,杜江南仍悲伤不已。磊磊妈李荣玲反过来安慰他:“磊磊是我的儿子,我心疼;你们也是我的儿子,妈妈也一样心疼。孩子,你们可要好好养伤啊……”
  杜江南抽泣着说:“你们也是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也是我们最亲的亲人。”
  3月14日,詹娘舍三烈士在亚东烈士陵园安葬。看见棺材拉过来的一刹那,全连官兵哭成一片,他们4个人更是哭得站都站不住,腿脚发软。有的躺在地上哭。
  上级首长十分关心绝境中生还的詹娘舍四勇士,派专车把他们送到西藏军区医院继续治疗,住了51天。
  走的人走了,活的人还得活。回到部队后,组织上考虑到身体情况、心理因素等,将其他3位战士调整到环境条件稍好一些的哨所,让杜江南仍然留在詹娘舍哨所,因为他情况熟,便于对新去的同志传帮带。
  本来,杜江南打算当年10月底退伍。他家距离滇池畔只有50米,父母做点小生意,吃穿不用愁。出事之后,他们4个人都荣立了二等功,詹娘舍哨所被军区命名为“英勇顽强、团结互助模范班”。他觉得在这种时刻,他没脸向组织上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得服从组织决定,他得替3位战友把没站完的岗站完,然后再向后转。
  于是在詹娘舍积雪融化、秃枝发芽的初夏,杜江南又沿着666级台阶,向那个他离开已经3个月但却时常在梦里出现的孤寂哨卡出发了。他很想上山,又怕上山。想上去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有这个“家”;怕上去是因为他再也见不到曾经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3位战友了,他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以后日复一日、单调而寂寞的生活。
  哨所依旧,物是人非。杜江南“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八九月份是詹娘舍最好的季节,天蓝得纯净,云白得耀眼,风也轻柔得像少女的手。但杜江南的心里布满阴霾和冰冷。白天还好过,训练、执勤、做饭,忙忙乎乎,也不觉得有多难熬。到晚上就不行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弄得床铺吱吱响,影响到其他战友休息。
  杜江南和靖班长他们在一个大通铺上滚了8个月。
  夜里执勤是两个人一班岗,大家自由组合。杜江南和杨恒升是一组,王鑫和于辉是一组,靖磊磊和赵勇是一组。梁波做饭。
  王鑫当时24岁,年龄最大,于辉年龄最小,17岁。但他俩关系最好。白天干什么事一个跟着一个,晚上睡觉也是头挨头脚对脚,天冷的时候俩人钻一个被窝,基本上是24小时黏在一起。那时看见他俩那么好,杜江南多少还有点失落:亲不亲故乡人,我们是云南老乡啊,你王鑫也没对我那么关照啊!于辉是甘肃天水人,和你离十万八千里呢!
  其实杜江南也明白,不仅是王鑫,从靖班长到每一个老兵以及他自己,都对于辉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照顾。他特别懂事,特别听话,谁都喜欢这个小家伙。只是小于辉再也不能给杜江南蒸他最爱吃的馒头了。他揉馒头的乖巧样子老是在杜江南脑海中挥之不去。
  每天起床,杜江南还是像班长、王鑫、于辉活着的时候一样,整理他们的内务,把他们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床单铺得平平展展,牙缸脸盆摆得整整齐齐。
  时间似乎并不是消除思念和痛苦的良药。没事的时候,杜江南就坐在山崖边发呆,往事经常如电影画面般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拣了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杜江南一个人沿着出事的那条路线走了一趟。
  生与死其实并没有距离。他在3位战友遇难的地方点上烟倒上酒,便开始唱歌,唱那首名叫《怀念战友》的歌:“……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啊亲爱的战友,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啊亲爱的战友,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他唱得歇斯底里,他唱得泪流满面,唱到最后,那一句句歌词全都哽咽到喉咙里去了。
  (四)
  10月底哨所换防,山上的8名同志调回连队休整。很快选取士官工作展开,杜江南成为某边防团五连的一名下士。
  在大雪封山之前,杜江南再上詹娘舍,他自己提出的申请。
  很快,杜江南在部队的第3个新年到了。詹娘舍依然是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哨所里依然是战士们七嘴八舌扯着自己家乡过年的种种习俗和趣闻轶事……
  一年前的大年三十儿,詹娘舍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晚饭是6点开的,8个菜,还有白酒。每个人都说了一通拜年的话,祝愿的话。靖班长说咱们吃完饭,收拾干净,我给你们包饺子,猪肉大葱馅。只有班长和于辉会做面食,他俩一个剁馅,一个揉面,一口气为大家包了300多个饺子。
  杜江南说,班长您辛苦了。班长说,不辛苦,好不容易才过一回年嘛!
  杜江南问,班长,是煮着吃还是蒸着吃啊?
  班长说,你是想吃煮的还是想吃蒸的?杜江南说,都想。班长说那就一半煮一半蒸。接着,班长又忙着准备蒜泥、辣子等调料。吃完饺子,半夜12点了。
  发电机坏了,也没法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节目,大家躺在床上聊天。杜江南提议,咱们给班长的孩子起个名字吧!讨论来讨论去,起了一个名字叫靖藏。班长挺满意,说这个名字不错,男孩女孩都能用。杜江南后来才反应过来,藏和葬同音,多不吉利啊!接着又给王鑫的孩子起名字,一致同意叫王羲之,跟古代大书法家同名。当时怎么起了个死人的名字?杜江南至今后悔不已。最后也给于辉的孩子起了个名字,叫于头。于辉说,我连对象都没有,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结婚呢!你们别瞎忙乎了。现在他觉得,于头这个名字也不好,不是人的名字。
  杜江南觉得挺纳闷的,那天晚上怎么只给他们3个人的孩子起名了,怎么就忘了给其他4个人的孩子起名了?
  在慵懒和伤感中过完2008年春节,詹娘舍三烈士牺牲一周年的祭日到了。
  靖磊磊和王鑫的父母相约来到亚东烈士陵园扫墓。他们在团招待所住下后,给山上的杜江南打来电话,问他能不能下得来,想见一见他。杜江南说大雪封山,下不来,叮嘱他们千万要保重身体。
  因为詹娘舍,王鑫的母亲谭桂枝、养父杨树堂和杜江南的父亲杜文、母亲张琼芬成了朋友,平时多有来往,两家相距也就100多公里。
  谭桂枝此次从西藏回到云南之后,杜文、张琼芬夫妇看她思儿心重,身体欠佳,担心她将来老无所依,就考虑让10岁的小女儿认他们老两口做干爹干妈,将来为他们养老送终。谭桂枝说,不要小女儿,要杜江南。
  这事必须征求意见,杜爸爸就给哨所打电话,问杜江南愿不愿意给王鑫的父母当儿子。杜江南说:“有什么不愿意的?靖班长还有两个弟弟,于辉还有一个姐姐,就谭阿姨最可怜。这也是我心里一直想做的事情。”从此以后,杜江南改口叫王鑫的父母爸、妈。谭桂枝高兴了,说王鑫是我的好儿子,你也是妈妈的好儿子。
  在詹娘舍坚守了整整9个月之后,杜江南休假了。
  杜江南在自己家呆了一个月,在干爹干妈家呆了一个月。杜江南嘴甜,不叫爸妈不开口;杜江南勤快,跑前跑后忙不停;杜江南会做饭,噼里啪啦几个菜就上桌了;杜江南善解人意,天天陪干爹跑步,陪干妈聊天。这个冷清而忧伤的家庭,因杜江南的到来而充满生机。谭桂枝说,你没来时我和你干爹天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你来了我们就不想那些伤心的事了。
  杜江南说,等我退伍以后,天天来陪你们。
  (五)
  两个月假期一晃而过,杜江南就要返回西藏边防了。父母说,回去以后就退伍吧!杜江南说看情况吧!父母说,你还没在那个苦地方呆够啊?杜江南说,我的岗站得差不多了,就是想替战友站到2013年后再撤。杜江南的父母听了儿子的话,说什么也要跟他上詹娘舍看看。谭桂枝的身体不好,王鑫的养父杨树堂也提出要和杜江南一起去部队,一是去给王鑫扫扫墓,二是上詹娘舍哨所。
  杜江南和父母、干爹杨树堂一路同行。他们从昆明坐火车到成都,再从成都坐火车到拉萨,路上走了三天三夜。在拉萨找个小旅馆住了一夜,又坐长途汽车到亚东。团里很热情,让他们在招待所住下。
  担心下雪路断,他们几个人先上的詹娘舍,在哨所吃了一顿午饭,然后下山到亚东烈士陵园扫墓。
  詹娘舍三烈士的坟茔上草长了半人多高,杜江南弯着腰在墓碑前面拔草,杨树堂在后面燃香。杜江南直起腰的刹那,杨树堂点着的几炷香刚好顶在他的屁股上,顿时把裤子烧开好几个窟窿。
  农村人有个讲究,烧香烧纸不能烧着活人的衣服。杜江南说,是不是王鑫哥在抱怨我呢,烫得我好疼。杨树堂说:没事没事,你们是好战友、好兄弟。
  送走父母和干爹,杜江南第4次上了詹娘舍。
  这一次,他从2008年10月一直到2010年4月,才下山休整,总共19个月。他成为个人一次在詹娘舍执勤时间最长的人。
  想让杜江南说说这么长时间里如何忍受寂寞、忍受艰苦时,他的话很简短:“都和以前一样,也没啥好说的。真要我说,你们可能不信,那就是一句话:我爱我的雪山,我爱我的哨卡。”
  是的,爱可以解释一切,爱可以战胜一切。
  临别时,杜江南告诉我这样几件事:
  一是去年年底他转为中士,调整到则里拉哨所站岗,条件要比詹娘舍好多了,可他不习惯,还是想上詹娘舍。
  二是靖磊磊的二弟弟结婚了,靖大金伯伯打来电话,希望杜江南能代表詹娘舍的战友参加二儿子的婚礼。其实,他特别想去看看班长他们一家人,磊磊走后,靖妈妈身体不好,他也想到她膝前尽尽孝心。可哨所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走了谁来顶替?
  三是于辉的舅舅来信了,说于辉的母亲丁会英阿姨思儿成疾,得了心脏病,又做了一个大手术。于辉的父亲于念军才40出头,已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看上去像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儿。他们都想见见杜江南。
  还有一件事是干妈谭桂枝患了肿瘤,医院让她手术,可她无论如何不肯。干爹杨树堂打来电话,希望杜江南探家回来好好做做她的思想工作。
  越是遇到这些事,杜江南越是想念九泉之下的3位战友。如果他们还活着,这些事哪用得着他这么操心啊!他申请的休假时间是今年12月至明年1月。他已经确定了探亲路线,从西藏到成都后,先飞咸阳再到天水,看望于辉的父母。然后坐火车转道济南,再坐长途汽车到枣庄,看望靖磊磊的家人。最后回云南和自己的父母、干爹干妈一起团团圆圆过个春节。
  杜江南说,他探亲前要去亚东烈士陵园,他要一个人去,一个人去就可以对着班长、王鑫、于辉的墓碑,唱他最想给他们唱的《我的雪山我的哨卡》这支新歌了,他觉得这支歌就像专门为西藏边防官兵写的一样,那样让他心潮澎湃,那样让他忘记一切――
  那是永远燃烧的生命,我的雪山我的哨卡;那是永远想念的弟兄,祖国妈妈的雪莲花……
  (标题书法:李 铎)Sina Visitor Syste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南环保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