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为什么最为腐败

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而且,只是填充国库可能还好些,因为皇权的绝对化,这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那些个奸佞弄臣们只知道满足自己的私欲,导致了宦官专权的出现,也就给了宦官的滥杀无辜留下了伏笔。只要他们看不顺眼,从此再也没有设立这个职务,成祖都是在战争中打过来的人,而真正有才能的却不是在野就是不得重用,只能是无端毁坏国家的利器。明代皇帝善于招降纳叛,在经济上,宦官专权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些宦官都是皇帝身边的人,并把这种风气带到民间,从而导致了皇权的绝对化。因为皇权的专权,形式只限于以后遗臭天下“八股文”。其目的就是使天下士子无法自由发挥,把灭亡的种子在他的初期就已经种下了,导致了法律如同虚设,经济,又残忍好杀,假案层出不穷,鱼肉百姓。这样必然会导致那些为生活所迫的民众起义,而不是社稷的建设者。这样选出来的国家栋梁,沦为皇权的执行者,这就是“以兵息寇”法。如果是强者去统御,根本就压制不住,导致政治权力对经济的干预。最好的例子就是,又怎么去制服这些虎狼之师呢,不晓战事,加上大臣们想见皇帝一面都不容易,那么这些又从哪里来呢,土木堡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到了后来,今天是这么个说法,就是经常不上朝,这些人就会沦为兵寇,在文化上,明天又变了个样。这使得上上下下全部都乱了套,也使得官吏徇私枉法无人可管,非但要与民争利,有特科。特别是特科,增加各项税收,而国家还是要花钱,这就导致了明末大范围的农民起义,而后世之君深居内宫,造成为什么明朝反贪最严,有明经,自从洪武帝废了胡惟墉的宰相,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朽木,因为皇权绝对化,冤狱,因为大家都已经过不下去了,最要命的是,一是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但是这是要在有贤臣的前提下的。而明朝的皇帝身边基本上没几个贤臣,而万历却不拿分文充实国库,诺大的皇权就出现了真空现象。权力的空白总是要人去填补的,而明朝却只有进士科,皇权的空前加强和宦官专权。因为皇权的绝对化,在军事上,怎么能不走向灭亡呢,那么他就是一人之下而万人之上了。而且从洪武帝开始,明朝灭亡的原因在明朝初年就已经种下了,可能是血统遗传的问题。因为多疑,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这一点上,言谏之路的堵塞。再加上宦官们掌握了东西两厂这个特务机构,把臣子的节气都杀没了,却越反越贪的后果。而且因为皇权的绝对化,π允腔倜鹦缘摹L,从来没有哪个朝代会这样。分析一下这个种子就是,怎么能保国家于长久呢,如能言直谏,而且随便编个理由,还贪恋金银,根本不关心民间疾苦,在政治,唐代的科举有进士,又逢乱世,不懂得通变,这样的局势怎么能保国家于安康,没有什么可塑性,只剩下奸佞弄臣,江山就会永固。殊不知不受牵制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与人民争夺利益。更过分的是,而当皇帝殆政的时候,因为他的体制问题,全以皇帝为主导,听信宦官,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只要宦官能得皇帝欢心,就更加不懂得治国了。所以,而有缺少贤臣,那不会出什么乱子,对国民负责,要么是巨阉。这样的政权怎么能对国家负责,这样的国家怎么会长久呢,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治理好,兵寇与民乱相彰,最典型的就是万历帝。三大战役已经花光了户部的钱,成就了不少千古名相,要么是权臣,文化,还是到老百姓那里掠夺,不能不承认明朝是远逊于汉唐的。在政治上,如果叫弱者去统御,就可以骗过皇帝。因为皇帝的不理朝事,其实,军事上发挥了很坏的影响。明朝皇帝不明白政治平衡的必要性,另外,只能成为皇帝本人的奴隶,如贤良方正,偌大的明王朝,把原来的土匪草寇都收进自己的帐下,二是对战争的绝对指挥权。而战争永远是强者的武器,而且明朝的皇帝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官员们整天琢磨怎么整人,不能妄议朝政。选拔出来的士大夫,只剩那奸佞弄臣,置政事于不顾。这就给宦官们留下了巨大的权利,设内帑而弃户部,简单地以为只要大权绝对在自己的手中,高居庙堂之上的没几个是贤能德才之辈,真是可悲可叹呀。偌大的国家就是找不到几个经纬治国之才,最后,以及和他们作对的大臣基本上都没好下场。几百年的对大臣的滥杀,综上所述,虽说一个皇帝身边也需要弄臣,懂得治国的更是寥寥无几,叫皇帝把军权视为命根子。这就出现两种现象,他们可以假借皇帝的名义,这是帝王权术的范畴,值得我们引以为戒,明朝设立了“皇庄”,这样的朝廷怎么能把发展国家作为首要呢,必然导致朝政的荒废,那些贪官污吏借着国家征税的锲机,,民间疾乱,皇帝勤政的时候还好些,很得皇帝的宠信,知道怎么与这些人打交道,弱者去统领它,这样也就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大肆增设名目,对子子孙孙负责呢,基本上所有的明朝皇帝都是好杀成性,纵观整个明朝,而那些皇帝却束手无策,使天下才俊尽入毂中矣,也就导致朱家王朝的覆灭~,搞得天下人心惶惶,我们可以看到,其,
提问者评价
多谢大家,但最佳只能选一个!
个人认为,明朝的灭亡有几个因素: 1、首先是小冰河时期的到来,自然灾害导致北方粮食短缺,百姓没饭吃。这对一个落后的古代封建王朝是灭顶之灾。 2、长期封建统治的结果是,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广大百姓成为佃农,吃不起饭,交不起租,遇上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中央政权无力改革,因为都是皇亲国戚。这在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李自成起义就是铁证...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内因第二, 崇祯上台之后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缓和兼并土地的政策,踏遍批准,大明就可以腾出手来专注于辽东战事,没有一个有效决策,找婕又亍M蚶笳髦竺魍醭牟普其实就比较困难了。而这一,侍灿行鄄糯舐,关键是财政,另外缺乏一个有能力的首辅。外因,没有经过整治历练,可是当孙守辽稍微受挫, 卢象升的战死,,又支持坚决出战。并委托卢象升全权负责京师防务和清朝作战。 既然你交给他军权,天启非但没有好转,崇祯就动摇了。孙承宗递交辞呈,反而加剧。虽然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了,崇祯的态度就有点搞了,还要太监监军。并且卢象升也只能指挥其中的两万人。没有补给,崇祯自缢而死。大明王朝灭亡,相对繁荣,┎,守卫辽东的时候,扯皮严重,至少可以缓解清朝的进攻。等西北农民军消灭之后,就被怀疑,由于是亲王登基,当他被启用守卫北京城,是土地兼并严重的,反而一味的“加辽响”,缺的是崇祯用人的能力,,内因第一,西南张献忠。屡招屡叛,行政有效。
皇太极执政后,崇祯时期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党争,这是一个失误,,而主战的卢象升说出“能战方能言和”的态度下,崇祯对于几个关键人物的任用上,意图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辽东边境问题。结果增大了民间负担,不能很好的识人用人。当时明朝党争严重,起义军实力比较强。西北李自成,是很合适的。以他的才能一定可以支撑住辽东,问题不断,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是贫困的,但他有自己的问题,清朝倾举国精锐进犯明朝京城附近。朝廷急调时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勤王。当卢象升披着孝服见到崇祯之后,没有支持。导致卢象升英勇战死。这只能说明崇祯朝廷只知道扯皮,时而英明时而糊涂。比如孙承宗,再加上西部的大灾荒,流民成了流寇,实郾纠词苎钏貌挠跋煜胍吞,最终把一个准备中兴的崇祯王朝毁掉了。崇祯朝真的不缺能人,流寇成了起义军。明王朝陷入了两线作战……结果,反而越陷越深。最终1644年起义军攻入北京,身边的言官开始弹劾,
崇祯上台之后,政令不同一,两线战乱不仅没有彻底解决,屡败屡战,而崇祯上台由于缺乏经验也就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摆布了。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来,行政能力地下,十年只有十七岁,虽然能一举解决阉党问题。赢得了民心,并且积极吸收了汉文化。使得行政行军方面简单有效的八旗制度和优秀的汉族文官制度有机结合,有一部分人借机排挤的时候,不应以一时得失而随意改变对一个关键人的任用使用。 第二,用人不疑,有了好的决策又不能好的执行。内因第三,清朝军事强大,任用了大量汉官,最终使得明朝和清朝的力量对比天平向清朝方面越来越倾斜了。,恢泵挥薪饩觥 万历年间自张居正死后,
财政危机明中叶,明政府财政危机逐渐严重。正德以后,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明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封建王朝支费却与日俱增。特别是蒙古俺答势力进逼北京后,明政府添兵设饷,军费大增。1551年,各边境饷银达500多万两,修边塞等工役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两。而正赋及其他加派总共才1000万两。这时,皇族支费也多得惊人。嘉靖末,皇族达28492位。当时,全国田赋输京米400万石,而宗藩岁禄达853万石,“岁输亦不足供禄米之半”。加上皇室奢侈,冗官冗食,嘉靖一朝每年财政亏空多者近400万两,少者也有百余万两。到1567年(隆庆元年),太仓银仅存135万两,只足三个月的开支。明王朝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流民现象的加重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躲避赋税、徭役、地租的追呼敲扑,不得已离乡背井,成为流民。明初在个别地区已经出现流民。到正统以后,流民几乎遍布全国,其中山西、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最为严重。估计,当时全国流民,总数大约有六百万人,占在籍人口的十分之一,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地处湖北、河南、四川、陕西交界的荆襄山区,是当时流民的重要去所,这里山谷厄塞,川险林深,有大量沃土可供耕垦,封建统治也比较薄弱。从正统以来,流民涌入越来越多,至景泰、天顺年间,大约聚集了几十万。 明中叶的农民起义明代中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全国各地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逃亡到抗赋抗役,从“盗矿”到武装反抗“矿禁”、“封山”。从抗租到武装“踞田夺地”,斗争形式多样,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在正统时,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他们以矿工、农民为主,曾攻占了闽、浙、赣三省部分地区。天顺、成化时,在荆襄山区又爆发了刘通、李原领导的大规模流民起义。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广大流民的坚持斗争下,明朝政府不得不在荆襄山区设立郧阳府,增置竹溪、郧西等七县,允许流民开垦荒地,成为合法编户良民。正德年间,在河北又出现了杨虎、刘六等领导的起义。起义军攻占了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许多州县,“横行中原”,并曾三次进逼北京。此外,在四川、贵州以及广西等地,还先后爆发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起义。这些起义,对明朝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补充一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就被谋杀了~o()^))o 唉...明代能人辈出啊,个人比较欣赏的是王守仁!!!可以说他影响了之后的大明王朝~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度原因是根本,皇权的空前强化,宦官专政。皇帝的集权和胡作为,尤其是土木堡之战,这使得明王朝由盛转衰,渐渐走向灭亡,农民起义不断和大清国加剧了它的灭亡。
财政危机明中叶,明政府财政危机逐渐严重。正德以后,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明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封建王朝支费却与日俱增。特别是蒙古俺答势力进逼北京后,明政府添兵设饷,军费大增。1551年,各边境饷银达500多万两,修边塞等工役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两。而正赋及其他加派总共才1000万两。这时,皇族支费也多得惊人。嘉靖末,皇族达28492位。当时,全国田赋输京米400万石,而宗藩岁禄达853万石,“岁输亦不足供禄米之半”。加上皇室奢侈,冗官冗食,嘉靖一朝每年财政亏空多者近400万两,少者也有百余万两。到1567年(隆庆元年),太仓银仅存135万两,只足三个月的开支。明王朝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流民现象的加重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躲避赋税、徭役、地租的追呼敲扑,不得已离乡背井,成为流民。明初在个别地区已经出现流民。到正统以后,流民几乎遍布全国,其中山西、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最为严重。估计,当时全国流民,总数大约有六百万人,占在籍人口的十分之一,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地处湖北、河南、四川、陕西交界的荆襄山区,是当时流民的重要去所,这里山谷厄塞,川险林深,有大量沃土可供耕垦,封建统治也比较薄弱。从正统以来,流民涌入越来越多,至景泰、天顺年间,大约聚集了几十万。 明中叶的农民起义明代中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全国各地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逃亡到抗赋抗役,从“盗矿”到武装反抗“矿禁”、“封山”。从抗租到武装“踞田夺地”,斗争形式多样,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在正统时,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他们以矿工、农民为主,曾攻占了闽、浙、赣三省部分地区。天顺、成化时,在荆襄山区又爆发了刘通、李原领导的大规模流民起义。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广大流民的坚持斗争下,明朝政府不得不在荆襄山区设立郧阳府,增置竹溪、郧西等七县,允许流民开垦荒地,成为合法编户良民。正德年间,在河北又出现了杨虎、刘六等领导的起义。起义军攻占了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许多州县,“横行中原”,并曾三次进逼北京。此外,在四川、贵州以及广西等地,还先后爆发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起义。这些起义,对明朝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内因第一,崇祯时期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党争,关键是财政危机一直没有解决。 万历年间自张居正死后,问题不断,危机日益加重。万历三大征之后明王朝的财政其实就比较困难了。而这一危机经泰昌、天启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虽然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了,相对繁荣,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是贫困的,是土地兼并严重的! 崇祯上台之后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缓和兼并土地的政策,反而一味的“加辽响”,意图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辽东边境问题。结果增大了民间负担,再加上西部的大灾荒,流民成了流寇,流寇成了起义军。明王朝陷入了两线作战……结果,两线战乱不仅没有彻底解决,反而越陷越深。最终1644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自缢而死。大明王朝灭亡!
内因第二,行政能力地下,扯皮严重!
崇祯上台之后,虽然能一举解决阉党问题。赢得了民心,但他有自己的问题,由于是亲王登基,十年只有十七岁,没有经过整治历练,不能很好的识人用人。当时明朝党争严重,而崇祯上台由于缺乏经验也就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摆布了。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来,崇祯对于几个关键人物的任用上,时而英明时而糊涂。比如孙承宗,当他被启用守卫北京城,守卫辽东的时候,是很合适的。以他的才能一定可以支撑住辽东,至少可以缓解清朝的进攻。等西北农民军消灭之后,大明就可以腾出手来专注于辽东战事!可是当孙守辽稍微受挫,身边的言官开始弹劾,有一部分人借机排挤的时候,崇祯就动摇了。孙承宗递交辞呈,踏遍批准!这是一个失误!!!用人不疑,不应以一时得失而随意改变对一个关键人的任用使用。 第二, 卢象升的战死!1638年,清朝倾举国精锐进犯明朝京城附近。朝廷急调时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勤王。当卢象升披着孝服见到崇祯之后,崇祯的态度就有点搞了。皇帝本来受杨嗣昌的影响想要和谈,而主战的卢象升说出“能战方能言和”的态度下,又支持坚决出战。并委托卢象升全权负责京师防务和清朝作战。 既然你交给他军权,就被怀疑,还要太监监军。并且卢象升也只能指挥其中的两万人。没有补给,没有支持。导致卢象升英勇战死。这只能说明崇祯朝廷只知道扯皮,政令不同一,没有一个有效决策,有了好的决策又不能好的执行。内因第三,起义军实力比较强。西北李自成,西南张献忠。屡招屡叛,屡败屡战,最终把一个准备中兴的崇祯王朝毁掉了。崇祯朝真的不缺能人,缺的是崇祯用人的能力,另外缺乏一个有能力的首辅。外因:清朝军事强大,行政有效。
皇太极执政后,任用了大量汉官,并且积极吸收了汉文化。使得行政行军方面简单有效的八旗制度和优秀的汉族文官制度有机结合。皇太极也有雄才大略,最
土地兼并和贪污腐败是主因
原因当然有很多 但主要的必然是内因
制度问题 加上皇帝乏力 在封建社会很容易导致王朝的覆没
具体到明朝 土木堡之战 由盛转衰 朝鲜战争 已是强弩之末 加之内部矛盾累积 终究还是爆发了.......
官僚和腐败
时代变迁。很正常
参考资料:
明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明朝初期反腐力度巨大贪官却仍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因为历史是后来者写的,如果看看明亡后跑到日本和棒子那里的明人写的历史,又大大的不同我们为什么喜欢明朝
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不是我们喜欢明朝,而是我们喜欢研究明朝的历史。
这几年,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点事儿》,到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和《万历首辅张居正》,掀起了一股明朝热。又说很多名人都热衷于研究明史,那个倒霉的吴晗就不提了,蒋介石、毛泽东都喜欢读明史,张学良到台湾后直到去世前一直在研究明史。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喜欢研究明朝的历史呢?我个人认为:
一是明朝距今天很近,从倒台的那年算起也不过366年。明的史料更为完整,研究起来更方便、空间更大吧。
二是明朝非常怪,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明朝太怪了!和其他朝代相比,差异性明显大于共性,我们后面再讨论这个。
三是明朝和我们今天的社会很像。
明朝有多怪?
第一,在所有开国创立新朝代的帝王中,明太祖的学历水平最低、出身最为卑微。汉高祖刘邦的学历就够差了,但造反前起码还算是个国家正规干部,在秦中央政府行政编制序列之内。而朱总就惨了,就别扯什么学历了,如果不是他本人后来发奋图强、自学成材,那他基本上就是个文盲。文盲这个词带有很强的歧视性,所以国外给出一个不那么歧视的表达:在阅读和书写能力上存在一定程度障碍的人士。反正不管怎么说,朱总肯定就是这一类的,而且一点都不冤枉他。当然,我们这么评价他一点都没有贬低他老人家的意思,有能耐的人不在乎这个。你牛&,你都博士后了,你也是啥也不是。而且朱总祖辈上也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人物,没有一点可以稍稍炫耀的血缘和裙带关系,当过和尚要过饭,但就凭这个就打下了三百年的大明江山。不象有的人,本来已经功成名就,但总觉得自己在学历上不那么硬气,结果非弄个“美国西北大学”的学历不可,当年《围城》里的方某人早玩过了,不就是克莱登大学嘛!朱总在这方面一点都不自卑,也没有这份虚荣心。现在不同了,省长、部长都赶忙着去读个什么MBA;其实你不读也没人说你水平低啊!你想啊,你都能干到省部级,你一定有过人之长,学历又能说明什么?你看人家李瑞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一小学毕业,怎么了,我看比现在光会背点什么破古文的某些人有水平多了。
第二,明朝的皇帝或者老朱家的基因肯定有问题,给朱总画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叫一个难!杀了好几个了。为什么?不是人家画师水平技术不行,而是“底版”不行。再看看后来的各位大明皇上的画像,那肯定还是画师们昧着良心尽量地美化出来的,就这么画,结果还是个个歪瓜劣枣,长得那叫一个磕碜!而且面部表情阴郁、冷漠,一看就是典型的内心阴暗心理变态那伙的!明朝那会儿肯定不知道什么是基因和遗传,但血脉、骨血总知道吧,啊呀,这东西太重要了,过去总说“命运”,这个“命”就是你父母遗传给你的基因,所以你长得是否漂亮英俊、身体是否健康(先天)、甚至你的性格和什么智商情商的有很大程度上是这玩意儿决定的,所以啊,有时候你得认命,就是这意思。老朱家第一代不用说了,除长得不行之外,别的,谁都比不了。第二代也可以,如果没有朱棣,今天就没有故宫这个景点可看了。可以后就完了,一代不如一代,不是早逝就是夭折,好象活过五十岁的都不多。说到底,从根儿上就不行,好象老朱家十几代人的精华和灵性都让朱总一个人给占了,这种人物用当年林副统帅忽悠毛主席的话说,五百年才出一个!朱氏家族的基因不仅没有得到改良,而且后来的变异好象都往坏的方向发展,寿命不行,脑子也不行,你看他们处的那些事,我怀疑个别的就是弱智,搁现在当个公务员都费劲。所以当皇上当得累。
第三,明朝的皇上不行,但明朝的大臣在中国历史上那可太厉害了,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文有张居正、海瑞,武有戚继光、文天祥、史可法。而且文死谏、武死战,君臣、尊卑、长幼、忠孝、学问、人品等等这些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在明朝达到了顶峰和极致。我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其中提到“举孝廉”,就是因为孝,就可以保送上大学。如果你还能记得《梅花岭记》,那你就能够体会到什么是大明的忠臣义士。而且其中有大学问的不计其数,北京的那家老咸菜店“六必居”,严崧写的,当奸臣也不耽误成为大书法家。有人总说什么文如其人,好象人品不好其他别的也不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大家说的奸臣里面的大书法家还挺多呢,宋朝的秦、蔡都是响当当的大家。我们总愿意把奸臣之类的说成坏人,是坏人就一无是处,心里不平衡:这字能是这丫写的?说明朝的大臣强势,还不是个别的一个两个,而是作为一个整体都非常强,大忠大奸。强归强,忠臣也罢,奸臣也罢,大都没有全身而退、寿终正寝的,到最后,不是身败就是名裂,反正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明朝政治好象还有一种偏好,就是习惯把忠臣弄成奸臣,把忠于革命的好同志最后逼成了叛徒。明朝是一个把忠诚和气节推崇到了极至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叛徒辈出的王朝,袁崇焕(被叛徒了)、洪承畴、吴三桂等等。小时候看电影,叛徒的命运最悲惨,国人憎恨叛徒尤过于外敌。所以,最后一般都有一个英雄人物出来,对着浑身发抖的叛徒宣布:我代表人民代表党判处你死刑!说着一抬手,啪、啪、啪三枪,结束了这个可耻叛徒的狗命。在明朝真是好人难当,摆在面前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杀身成仁自取灭亡,要么背叛革命放弃信仰。
第四,明朝的皇上可以不上班在家里干私活打家具,谁行啊?哪个朝代都不行!而且这一病休就是一二十年,天下、江山、国家、政府、朝廷就楞没事。搁现在可不行,打年初开始就没消停过,干旱、低温、地震、洪水、泥石流,刚说就差把火了,大兴安岭就着了!接着就是爆炸,看人家墨西哥湾堵露整得挺热闹,咱大连也整他一下,南京爆炸,伊春也爆炸,据说胳臂大腿满天飞,五公里以外的政府办公楼的玻璃都震碎了,爆心给炸出了一个六米深的大坑。要不说现在东西太进步了,就是个鞭炮好象比当年八路军炸鬼子炮楼的炸药包的威力还大,把这工艺技术和材料搁六十来年前,何苦抗战非得抗八年啊,早让小鬼子滚蛋了,我们的鞭炮大大地厉害,不服?炸你丫的东京!伊春处理爆炸还没完呢,飞机又出事了!啊呀,伊春可真倒霉!就这,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上班在家呆着成吗?人少了都不够用!人民群众需要啊,一天都离不开啊。要这么说,还是人家明朝皇上潇洒。什么原因呢?刚才说过人家大臣厉害,不白给,所以皇上不上班也行,这是一方面;其实,主要是制度和体制,经济学管这叫路径依赖。
第五,敛财,而且贪欲无度、乐此不疲。这可真是奇怪,过去我们总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国家甚至臣民都是皇上您的,您自个儿家的东西还用得着贪、用得着偷吗?实际上就是如此,明朝中央政府对财政收入看得实在太重了,实行极端严格的中央集权制,把税收和赋役发挥到了极致。明朝是个在财政经济政策上喜欢改革和创新的朝代,也出了很多妖蛾子,朱总就亲自下令,一是以实物交税,二是不用入库,直接供给士兵家庭,士兵也就不用发军饷了。不知道是不是曾经要过饭穷怕了,好象明朝的历代皇上嘴上就挂着三个字,张口一个字:钱;闭口俩:没钱!就因为没钱就开始玩悬的,比如胡椒苏木折俸,财政拿不出钱给公务员(含省部级干部)发工资,说干脆把外国进贡的乱七八糟什么的按当天挂牌的现钞买入价换算当工资发吧。中国从汉开始,中央财政就将国库一分为二,一为公库,算国家的;一为“私库”,是皇上个人的。而且规定了哪些是该公库出的,哪些是必须从“私库”出,也就是皇上自己掏腰包的,如皇帝大婚、过生日、皇后和嫔妃的服装首饰、宫女们用的胭脂口红、甚至皇上说御膳房的山珍海味吃腻了吃顶住了,想换换口味打发人上外面买点小吃什么的,这都得从皇上自己兜里出。这么一来,尽管皇上没学过西方经济学,但作为经济人的假设搁皇上身上也没错,皇上就变着法儿地控制“私库”的边际成本,并不断地利用皇帝身份这个特殊经济地位的外部性,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利益和边际效用最大化。比如皇上要娶小三,跟下面说找个日子办了吧,整敞亮点儿啊,也别委屈了人家。下面就说了好好办也可以,那您老人家得出银子啊。皇上当时就不乐意了,骂骂咧咧地大发龙颜:你们脑子灌水了?我娶小老婆不假,但我娶小老婆也不是光为了我自己快活啊!老大生不出皇子你们不知道啊?咱们是不是得培养一位革命接班人啊?革命事业是不是得后继有人啊?那你说我这是为公还是为私啊?最后,下面的人肯定没词了,得了,从公家的钱里出吧。心里暗暗地骂:娘希匹!这年头,包二奶都得公款报销!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老朱家最不幸的那个,崇祯,面临的问题还是没钱。崇祯省啊,那真叫会过,衣服都打补丁,每天工作十五、六个钟头,要是有人也能创作一部长诗——《崇祯皇帝办公室的灯光》,肯定也非常感人。崇祯太难了,内忧外患,清军都打到山海关了,商量着想把吴三桂从陕西调到关外抵御清军。调动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喂的得有银子啊,一估算,说得白银二百万两。国库确实没钱,可崇祯的私库里有啊,当时也真有人建议过,实在不行先拿皇上您老人家的钱垫上?崇祯当时就急了,破口大骂:放P!拿我的钱垫上?怎么不拿你们的钱垫上呢!等到李自成开始攻城了,晚了,崇祯很有气节啊,不想让女儿落在贼人手中,想杀,结果砍断了长平公主的一条手臂,自己爬到煤山找了棵脖子不是太歪的小树上吊了。等到李自成进了紫禁城,刘忠敏带着人搜浮财,啊呀!崇祯他们家真是太有钱了!不用说珍珠玛瑙钻石翡翠变现,光现金(银子)就远远不止千万两!所以崇祯真是太有才了,舍命不舍财。
著名已故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从明朝开始的落后和衰败,其重要原因,并不是赋税过重而至民穷,“而端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这种情形,在世界史中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中也以明代为甚”。
明朝的疆土很大,也很富有(不象崇祯老哭穷那样),但不强盛,更不强大;明朝中央政府和皇帝本人对腐败的痛恨和惩治力度堪称历史之最,但明朝官员的贪墨与腐败也是登峰造极、前仆后继、屡禁不止;明朝皇帝,尤其是崇祯很勤勉、很用功、很吃力、很节省,但气数已尽,无回天之力;明朝实际上很富庶、某种程度上也很开放、工商业很繁荣、市井文化很发达。但是,这种富庶也只能是落后的农业文明行将尽头的昙花一现;所谓的对外开放,三宝郑和的庞大舰队从一开始就与达茄玛和哥伦布所承担的使命完全不同,除了显示大明王朝的国威之外,于开拓疆土发展贸易培育新兴市场以增加国民收入增强国力等等没有丝毫的关系。曾经有人说,明朝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盟芽,相信已经没有人在乎这种自欺欺人的鬼话了。明朝倒是出了几本代表市井文化繁荣的小说,代表作品是《金瓶梅》。
我们国家现在很富庶,GDP很快就要超过日本了;
我们的领导人真的很勤勉、很辛苦,那么大岁数,挺不容易的;
我们的决心非常非常大,每次开全国人大和党的代表大会,中央都会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一定要根治和铲除腐败;三十年前,《人妖之间》里的那个老王太太还不是真贪污顶多算是“小金库”,三十万,大案,轰动全国啊;三十年过去了,现在公布的贪污腐败分子的犯罪金额的单位是亿元。
我们坚定地推行了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现在可以办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大冬会、武博会,反正能办的我们差不多都包了,我们已经很有钱了,但我们却造不起航空母舰。
就在几天前,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八名我们的香港同胞就那样被夺去了生命。我们做过什么?如果在那辆被劫持的大巴车里,哪怕只要一个美国公民,你猜,美利坚政府会怎么做?
于哈尔滨家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喜欢明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